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管理學讀書心得

讀後感2.92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管理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管理學讀書心得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1

根據股份公司的部署,今明兩年在股份系統內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近日,新能源公司組織召開了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第二階段動員大會,會上對新能源公司管理提升活動第二階段工作做了部署,新能源領導對管理提升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我通過學習講話和有關文件,進行深入思考,對開展管理提升活動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談點心得體會。

加強管理是企業發展永恆的主題,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當前,在股份公司積極應對複雜形勢變化、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轉型升級、實現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目標的情況下,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要重點抓好三個突出,即突出主要目標,突出活動主題,突出重點任務。我認爲,要做好管理工作,取得管理實效,關鍵是根據管理提升活動提出的工作重點,按照《股份公司管理提升活動工作方案的實施意見》和《股份公司管理提升活動的督導辦法》的具體要求,狠抓落實。

抓落實,是事業成敗的決定因素,更是管理提升的關鍵所在。事實證明,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是狠抓落實的結果;所存在的缺點不足,很多是不抓落實或者抓而不實的後果。要抓好落實,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各項制度,用制度來管理,靠制度來落實。制度是由人建立的,也要靠人去執行和維護。執行制度、落實制度比建立制度更重要也更困難。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嚴格執行、認真落實,都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今年,新能源公司在制度建設上下了不少功夫,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新修編了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等。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總體執行良好。下一步要強化制度意識,狠抓制度的執行和落實,用制度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第二,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新能源公司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工作思路已經確定,並已經落實責任到人,保證了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我將結合自身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按照管理提升活動的具體要求,不斷提高理論和業務水平,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一、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及政策,全面掌握黨的方針政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尤其要學習黨和國家關於企業發展相關的政策,吃透政策,學會利用政策推進企業發展。

二、緊密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專業技術知識,並結合到實踐中去。通過學習運營管理相關知識、學習新能源領域發展的理論知識,查漏補缺,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三、積極開展電廠運營管理體系研究

爲了深入推進電廠運營管理,提高電廠的管理水平,今後要結合公司管理提升活動,加強對電廠管理體系的研究,尤其在標準的制定、執行、實施和評估方面加強研究,確保管理提升活動的有效落地。

四、積極響應股份公司關於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的要求,主動修編好新能源公司風電場管理標準化。

五、努力做好分子公司運營管理監督、檢查、評估、指導、服務等工作

根據新能源公司對電廠管理的要求,對分子公司電廠管理進行審覈,主要檢查其運營管理情況、安全生產情況、營銷工作情況是否符合新能源公司發展要求,並給予建議。

六、積極參與新能源公司管理提升相關內容的研究

根據新能源公司發展的需要和領導的要求,有針對性地瞭解一些關乎新能源公司管理提升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爲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2

上個學期,我學習了《管理學原理》這門課,在初步接觸到管理學知識的同時,我也瞭解到了陳春花所著的《管理的常識》這本書。全書主要圍繞了七個主題展開說明:管理、組織、組織結構、領導、激勵、決策、計劃。每一個部分在科學有效的管理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點。

著名的管理學專家泰勒在他所著的《科學管理原理》中提到,“最先進的管理應當是科學的管理,管理學應當致力於將這些科學的原理應用在所有的人類活動中去,包括家庭管理、農場管理、教堂管理、慈善管理、政府的行政管理。”泰勒說的不錯,而在陳春花的書中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詮釋和提升。

管理的目的是爲了提升效率:管理最終是服務於「企業經營」的,而爲了實現企業經營,是通過不斷提升「效率」來達成。從管理學歷史的角度來看,管理學的演變被陳春花老師分爲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科學管理階段,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勞動效率最大化」。而使勞動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就是「分工」,它有四條原理。

1科學劃分工作元素。

2員工選擇、培訓和開發。

3與員工經常溝通。

4管理者與員工應有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

第二階段,行政組織管理階段,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組織效率最大化」,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專業化水平和等級制度的.結合」。專業化水平,指的是需要強化各崗位的專業化能力,無論是開發、產品、銷售、領導者、管理者,都需要具備崗位獨特的專業能力。只有讓各崗位貢獻了專業化的水平,纔算是勝任了管理工作。

而分權分責的等級制度,能夠是職位和權力兩者合爲一體,在這個基礎上,管理的效能纔會有效發揮。

第三階段,人力資源管理階段,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個人效率最大化」,其中重要的手段是「個人創造組織環境,滿足需求,挖掘潛力」。

管理者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人力資源部,而不僅僅關心事務性的事情。這是角色轉變很重要的一個觀念。管理者也需要更多關注人,關注成員的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激勵要以團隊精神爲導向,個人成果要跟團隊掛鉤,團隊的成果要跟業務掛鉤。在這方面,我想到了有贊年終獎的分配邏輯上,個人績效需要乘以團隊績效係數。這就把員工需求和組織發展的目標連接在一起。

管理是一種分配:管理其實就是對於「職責」、「權力」、「利益」的分配。這是一個能改變我認知的一個理解方式。把職責分配下去,讓每一個成員承擔起責任,並且再給予和責任相適應的資源和權力,管理的效能就會發揮出來。最理想的情況下,就是三者都能等分,形成一個鐵三角型。但是現實情況往往很難做到,雖然如此,也要有意識地去注意這個問題。

如何激勵下屬也是當今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員工離職往往和這有關係,在具體的激勵過程中,往往業績好的沒有被激勵,激勵了態度好,但業績一般的員工。在激勵過程是,由於企業在設定激勵制度是沒有與被激勵對象深度溝通,導致激勵的力度沒有效果,無論是正激勵還是負激勵。例外激勵的不是員工想要的,比如員工看重的是精神激勵,管理者卻用金錢激勵,方法不妥。在激勵理論是,目標期望激勵理論我認爲對企業管理者來講是最有指導意義的。也能夠充分的體現管理本質的意義,即把個人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良性發展。

如果沒有看陳春華的《管理的常識》,我仍然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是無頭蒼蠅,但是,當我認真的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我一直以來所存在的問題,一項目標不明確的計劃是不會產生什麼成效的,目標如果不確定,資源也就沒有爭取和獲取的方向了,更談不上資源和目標的匹配程度了。書中所提到的管理常識同樣適用於個人,確立目標,獲得資源,更有助於個人的成功。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3

經過讀這本《現代管理學》,我對管理學這門學科有了更深刻和系統的認識。

管理學的普遍性和必要性讓我們不得不去接觸管理學,它讓我們知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涉及到管理,它既深奧,又普遍。

深入地理解一下管理學,管理學的職能包括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首先,管理需要決策,而決策又包括計劃和決定,這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把做事的方向和目標定好,纔能有一個好的開頭,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也與決策者的價值前提和追求目標有關。其次,組織,領導,控制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動的保證和依託以及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爲。一個領導者只有具有組織,領導和控制的能力,才能組織他的員工有條不紊地工作,反之,得不到很好的組織,領導和控制,這個團隊會因沒有秩序和規章制度而混亂,從而引發一系列如不能準時完成任務,員工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之類的問題,最終導致團隊潰散。而對於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來說,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是沒辦法在社會上衆多企業中脫穎而出,並立於敗之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其在管理循環中處於軸心地位,成爲推動管理循環的原動力,在當今社會,創新愈來愈成爲決勝的關鍵,管理者要做到在各項管理職能上都有自己獨有的表現形式纔是最好的。

將問題轉移到怎麼來管理上,針對管理的方法,我總結,共有三大類。第一類,就是通過行政,法律這些強制性的,嚴格性的手段進行制約,其效果明顯,範圍廣泛,但是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如給員工造成工作呆板,沒有餘地,沒有自由的後果,會影響企業的活力性;第二類,是通過對員工經濟,物質上的控制而達到對其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控制,其效果也較明顯,實施方便,但是長此以往,會對員工的`價值觀和金錢觀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者會影響整個企業的風氣和名譽。第三類是教育方法,它是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傳達給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響應和配合。這種從精神上改變員工工作態度的方法很深入,持久,而且方法柔和,脫俗,是我比較欣賞的方法,但是其效果也許沒有前兩類那樣明顯。

作爲當代管理類大學生的我們,我們應該有能去感知認識當代國際國內的管理形式變化和發展。面對管理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和危機,我們應該能沉穩面對。例如在面對管理危機時,這不是一個當時準備統籌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要在企業剛開始形成體系的時候,便要想到和做好各種方案纔可以在危機這種緊張時刻臨危不懼,冷靜正確的按部就班地處理,化險爲夷。因此,在創業的開始,我們要想地儘可能全面,將發展可能面對的每一個可能都考慮在內,做到有備無患。這也是我讀這段書本最深的感受。

要想成爲一個成功管理者,就要讓自己努力成爲“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複雜人”,“文化人”,“創新人”。成爲一個儘可能全面的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要有足夠的管理道德和社會責任,道德不僅體現管理目的,並對管理進行價值導向,決定管理理念與管理品質:其也是實現管理效益的手段與來源;也是管理者走向卓越必須的基本素質之一。而且,道德素質問題也成爲全社會的焦點問題,只有堅持誠信管理,道德管理,你的公司將很快進入快速,樂觀的發展的企業行列!

以上便是我對這本現代管理學的認識和體會,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經營管理的道理和方法,希望我也以後會在我具體的實踐生活中好好地應用,也成爲一個成功的管理者!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4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讀了《管理學》這本書之後,我有了更深的體會。計劃、組織、領導、協調與控制······管理的這些職能我們都知悉。但是怎麼樣才能將這幾個方面發揮到極致?這確實對領導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個在技術水平上無人能及的人,可能並不能出色地管理一家公司;一個在技術上不佔有優勢的人,可能會將一家公司管理得很出色。

《管理學》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的管理學派,雖然各個學派各執己見,但是又都有自己的道理。

繼20世紀早期正式闡述組織運營的大小和複雜程度理論的韋伯之後,泰勒提出了他的科學管理理論,他關注的問題是如何設計任務、工作與激勵制度,並運用諸如時間和動作研究的工業工程方法提高生產力,將組織比作一臺加滿油的機器,管理者則視爲這臺機器的操作者。

20世紀30年代,管理學理論逐漸轉變了將組織視爲機器的觀點,出現了人際關係運動,強調工作中非正式社會關係的重要性,組織不僅帶來利潤,還起到了讓人們交往和學習的作用。

20世紀50年代,一些理論家認爲發現組織存在差異,並取決於組織被設計爲執行固定任務還是創新任務。

20世紀60年代,主流思想不再認爲特定的企業特定的組織結構,這時只出現了權變,認爲組織應當與環境因素相匹配以實現效率。再後來管理理論出現了股東觀和利益相關者觀,戰略評估、趨勢分析、不確定性等。

由此可知,管理學家們爲管理實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可能有人認爲書中講的都是純粹的理論,與現實的世界有很大的出入,其實不然。管理中的領導者有很多的角色,具有不同性格特徵的領導者一般會充當不同的角色。如果你是一個擅長社交的人,與人溝通的能力很強,那麼你就適合做一個概念性的領導者,此時你就充當着一個紐帶的作用,將企業與外界聯繫起來,將企業內部不同崗位的員工聯繫起來,讓溝通無處不在,讓企業充滿着活力。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概念性的領導者。有人適合做決策性領導者,有人適合做執行性領導者。找準自己的定位纔會事半功倍。

像諸葛亮那樣事必躬親的領導者,沒有幾個人能做得來,而且結果也可能讓人不敢恭維。這就又涉及到書中提到的集權與分權的問題。到底是集權好還是分權好?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這取決於公司的規模、公司的管理體制、公司領導者個人的性格特徵。合理把握度纔是管理成功的關鍵。太過於集權,員工的發展空間很受限,這樣容易導致優秀的人才流失;但是太過於分權,又會威脅到自身的領導地位,會面臨很大的管理風險。這就體現了管理的藝術性。

除了領導者之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行業、同行業中不同企業、同企業中不同的地區,這些差異就要求企業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組織具體的管理體制,有的適合於直線制、有的適合於事業部制、有的適合於矩陣制。

作爲領導者,不能簡單地照搬別人的`管理方式,借鑑的同時需要有自己獨到的地方。作爲零售業巨頭的沃爾瑪,其管理方式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其管理方式不一定就適合於家樂福。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如果喬布斯用管理蘋果的理念管理一家房地產企業,其管理就不一定會成功。這就更加體現出管理的靈活性。這本書就充分說明了這樣一點。

管理確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滲透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但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地把握它。在借鑑這本書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我們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起來,讓自己成爲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同時,一個出色的領導者,必須對很多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如果不要求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有很深入的認識,起碼要對這個領域有所瞭解。一個公司的CEO需要處理公司各方面的問題,如果掌握的知識有限,那麼他所做出的決策也會很有限。當然,這個CEO自己不懂,他可以聘請別人幫他完成這項工作。但這首先就要求他聘請的這個人的確是個人才,能夠處理這個問題;其次還要求這個人對公司是非常忠實的,能夠足夠的信任,能夠充分的放手。所以,要想成爲一名出色的領導者,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5

市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房地產公司面臨着轉型和調整。向土地要效益的發展思路導致企業管理者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企業外部,鉅額的土地增值收益足以保障房地產開發公司的生存和快速發展,公司的內部管理往往是粗放式的、缺乏科學性,只有部分公司提出精細化管理的目標,只有少數公司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轉化爲相應的流程、策略、制度等,而只有極少數公司的精細化管理得到了較好的執行。向土地要效益的思路要從根本上轉變,轉而向管理要效益。精細化管理指的是通過規則的系統化,運用程序化、標準化和數據化的手段,使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高效、協同運行。

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比較突出的障礙在於以下幾方面。

一是,中庸思維方式形成的企業文化土壤不利於精細化管理。在中國長久以來形成的人治大於法治的社會環境下,推進精細化管理會遇到無形的.阻力。精細化管理最早是工業化的產物,要求對於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強調執行力。但是大多數企業內的人員將管理視作藝術而非科學,對於細緻規範的流程缺乏認真執行的動力和習慣。

二是,過度強調形式,過度量化,流程設計不合理,導致效率反而降低。精細化管理需要細化的流程來保障,但是如果設計的流程過於細緻,過於依賴數字來進行量化管理,那麼就會從科學性走向另一個極端。數字並不能表現出所有的問題,對數字的追求更不能解決所有的管理問題。精細化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質量的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管理的複雜程度,如果超過一定的界限,就會適得其反。

三是,對流程設計的要求很高,如果流程設計的可操作性不強,執行環節就難以推進。精細化管理對於流程的設計和重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個看起來完美的流程設計也許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的硬傷,而能夠得到較好執行的流程設計往往並不是無可挑剔的。也就是說,流程設計需要的方案並不是可能最好的,而是最好可能的。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高的要求,要充分立足於企業現狀,透徹分析企業問題。管理首先要強化相關的理念,培養一支專業的職業化團隊,形成重視規範的企業核心理念。精細化管理需要由職業經理人式的思維方式來構建企業文化,通過組織設計、績效管理等手段來監督和督促精細化管理的實現,並且形成一個嚴格的執行體系。

其次,優化業務流程是精細化管理的基礎,業務流程優化的目標是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效率,在各個環節和模塊之間,做出系統最優的組合。通過業務流程的優化,控制管理費用,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房地產公司的業務流程應當充分考慮房地產業務的特點,這裏可以運用的工具是業務流程價值鏈分析模型,針對性地找出企業價值鏈增值大的環節,進行鞏固和加強,分析和優化流程。

再次,項目管理信息化也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爲核心業務搭建一個信息化平臺,資源就會得到更好的整合,對節點的控制會更爲科學有效。項目運營管理系統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集約性,在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藉助於信息化平臺提升精細化管理的水平。

最後,精準營銷也是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體現。對於房地產公司來說,精準營銷重點是兩個方面:客戶服務的精準化與產品設計的精準化。爲了實現精細化的客戶服務,需要對不同客戶進行有效細分和研究,關注客戶服務的每一個細節。在此基礎上,還把精準的客戶服務反映到精準化的產品設計上。例如很多房地產公司都針對不同的客戶,形成了特徵鮮明的產品系列,正是面向客戶進行精準化營銷的一種嘗試。客戶服務的精細化意味着從售前、售中、售後各個階段和過程都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例如,當前在房地產項目的設計中,普遍存在着會所的設計更多隻是爲了推進銷售的問題,往往忽視了後期運營使用過程中的成本費用,設計階段也很少聽取物業管理人員的意見。在精準營銷的要求下,相關問題就應得到充分重視,客戶的聲音也應得到充分體現。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6

上個月拜讀了成君憶先生的《漁夫與管理學》,作者以美國作家海明威先生的《老人與海》的故事爲線索展開討論,談古論今,其中有一章節,【做一個優秀的自己】,讀後很受益。

作者以莊子的一個故事爲引子:有一滴水在尋找海洋,他來自遙遠的高山,在那裏有許多滴水在尋找海洋,於是,他們就組成了一支小溪,一路向着東方奔流。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因爲他們聽說海洋是低位的。那支小溪的隊伍就一路向着他們的'目標奔流着,流啊,流啊。最初,這支隊伍是清澈的,歡快的,但是後來他們遇到了很多挫折,走了很多彎路,還有許多垃圾也匯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變得越來越混濁。於是,人們把他們叫做黃河。帶領這條大河的那一滴水,被大夥兒尊稱爲河伯。

一路有千萬支奔騰的溪水加入到黃河中來,氣勢顯的那樣浩浩蕩蕩,以至於隔着寬闊的河面,看不清對岸的牛馬。河伯不禁得意洋洋,以爲天下之美都被他一個人佔盡了。他甚至開始懷疑河水奔流的方向,他已經佔盡了風光,爲什麼還要尋找海洋呢?

但是命運安排了這條大河的方向。無論黃河經歷了多少曲折,終將進入海洋。黃河在繼續壯大,河伯也在繼續狂妄和迷惘。後來他們終於到達了海洋,河伯看着浩瀚無邊而以神祕的海洋,驚的目瞪口呆。好半天,他纔回過頭來,對海神說:“我曾經那樣的自以爲是,我曾經那樣迷惘,可是現在,我要被那些智慧的人笑死了”。海神哈哈大笑道:“你之所以自以爲是,恰恰是在因爲你迷惘,你以爲可以用自以爲是的方法解決你的迷惘。天底下有多少人都在這樣的自以爲是啊。不過,現在你終於知道了,人們只會笑話那些不知道的人,卻再也不會笑話你。你已經達到了海洋,你成了海洋中的一滴水,那就讓我們一起享受海洋,一起進入海洋的深處去探索它的奧妙吧!

其實一直都覺得自己活的很累,就是因爲有太多的包袱,太多的約束,所以一直讓自己裹足不前。現在要學會放下自我,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生命。扔掉沉重的面具和包袱,擺脫所有的制約,做真實的自己,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做一個優秀的自己。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7

老師第一堂課講到:管理:帶領別人實現自己的目標的過程。這句話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我認爲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公司老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然而,間接面對的就是管理,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爲,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於管理,管理的最重要原則以人爲本。這和現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處都是聽說的以人爲本,因此,在這裏,我才真正的在書上接觸到了這個觀念。

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際技能,這又映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處理好人際關係。同時人際關係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點。再次:分工與協作,分工要求各盡其職,協作便又是現在熱炒的團隊精神。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我知道了四大關鍵能力,即計劃與決策能力、組織與人事的能力、領導與溝通的能力和控制慾信息處理能力。學習管理學知識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知識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計劃作爲管理學理論的基礎,讓我有了許多很深的體會,在爲羣體中一起工作的人們設計環境,使每個人有效地完成任務時,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使每個人理解羣體的使命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如果要使羣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麼,這就是計劃工作的職能,而這項職能在所有管理職能中是最基本的。計劃包括確定使命和目標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標的行動;這需要指定決策,即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確定行動步驟。計劃制訂分爲如下步驟: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擬訂前提條件確定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選擇方案制定衍生計劃用預算量化計劃。

在學習管理學知識後,我更深刻的意識到了一個企業或是團隊的成功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作爲一個優秀的領導,以下兩點又是不可或缺的。絕對深度的溝通技能與一定的激烈措施。溝通是領導能夠深得人心的重要保證,而激勵便是領導能夠留住人心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通過這一個學期學習管理學知識帶給我很多啓發,我也將會應用於今後的實踐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收穫。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8

公司從事的是消費金融業務,進入公司快一年了,開始接觸公司盈利模式、產品設計的一些內容,發現要把這些搞清楚,最好有一些財務管理的基礎於是就找到了《經理人員財務管理:創造價值的過程》這本書,讀了一下感覺非常好,這本書把複雜的問題講的淺顯易懂。爲了更好的學習這本書,開始寫讀後感。

《經理人財務管理——價值創造的過程》第一章已經讀完。通過第一章的學習發現財務管理的本質並不複雜。

可以從投資開始看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進行投資決策。投資包括投資成立一家新公司,爲公司添加設備,向銀行借錢投到企業,甚至包括兼併一家公司都屬於投資的範疇。財務管理就是看看投資會不會賺錢,投了以後賺了多少錢。這個賺錢是要考慮資本成本的,資本成本由風險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風險越大成本越高,時間越長成本越高。財務管理中判斷有沒有賺錢或者是有沒有創造價值,用的是淨現值(NPV)、內部回報率(IRR),市場價值增加和經濟價值增加(EVA)這四個概念,實際上這四個概念是相通的,搞清楚淨現值的概念,其他的概念就很容易懂了。這幾個概念都是在討論一個問題:你付出了多少成本,賺了多少錢。

在一個公司的經營過程中,除了看價值有沒有增加,還有一個關鍵的.要素就是現金流,這個要素關係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在這裏首先要搞清楚的一個概念是淨利潤不等於現金。比如應收賬款是算作利潤的,但它卻不是你的現金,應付賬款是算作負債的,但它卻是你的現金,利潤是在一個記賬規則下面產生的,而現金卻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用來投資買東西的錢。

企業要保持運營,必須滿足營運資本需求。營運資本需求(WCR)=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這個資本需求就是現金,一般情況下WCR>0,也就是說我們要有現金來維持這個需求,如果我們沒有多餘WCR的現金,現在的營運就維持不下去了,這就是通常說的資金鍊斷裂。怎樣才能更好滿足營運資本的需求那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努力維持營運,一方面獲取更多的現金,另一方面,降低WCR。營運資本需求的計算公式給出了降低WCR的答案:

(1)降低應收賬款,通過一些手段進行應收賬款管理,比如早付款,可以享受一定得返點等等;

(2)降低存貨,豐田JIT模式就是通過降低存貨,來減少資金佔用,提升營運效率;

(3)增加應付賬款,這個就比較壞了,因爲你的供應商和你一樣想降低應收賬款。國美被業界詬病的類金融模式就是通過大量佔用供應商的貨款來投資,賺了很多錢。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9

這學期我們會計班跟財管班開了企業管理這門課,這門課的內容較管理學來講更細一些,他是對於企業這個管理對象來說的在企業管理學李教授的建議下我們每個人都涉讀了一些關於管理的書籍,我閱讀了管理大師美國彼得。德魯克的卓越成效的管理者。讓我對“管理”這個詞的含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來向你敘述了新穎的管理理念,它重點闡述了成爲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於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於重要領域,善於做有效的決策。“善用時間、關注結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係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對於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修煉有效的決策能力,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規則、文化。這讓我們在以後的發展的道路上更加註重培養自己的管理者所具備的素質。

書中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個特徵:

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作爲一名知識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遠景和理念;他的原則是:我能做那些貢獻?

第四、在選用管理者時,要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要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選擇性地蒐集所需要的信息。

第六、只做有效的決策。這讓我想到了如今的金融領域叱吒風雲的“英雄們”如百度老總劉彥宏,蘋果CEO喬布斯這些高層管理者決策者正因爲他們卓越的有效的管理,才讓他們企業的品牌形象打得越來越響,這也證明了一個企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層的高效的管理!

那麼作爲管理者到底怎樣才能做好管理?怎樣養成好的管理習慣呢?文中反覆提及了一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並無天生的統一標準,而是如文中所言,高矮胖瘦、趣味風雅、憂慮爽朗各個不相同。但他們無不是通過實踐中的歷練而變得卓有成效。卓越的'管理者是怎樣煉成的呢?首先,他必須要知道怎樣掌握自己的時間,合理分配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其次,有效的管理者要注重外界的貢獻度,要有長遠目標,不能好高騖遠,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而後管理者需要利用自己的長處,更好的取長補短,在工作中不斷得到歷練提升。最後卓越成效的管理者需要有果斷冷靜的判斷能力,要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我記得我們的金融老師湯老師曾跟我們講過在經濟這個領域生存的人必須的有異於常人的冷靜,就是在任何事情發生的情況下也不會對他有所影響。所以從另一個方面講就是作爲一個管理者來講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不急不躁,這樣才能考慮長遠利益;其次,要有一顆包容心,這樣才能不至於爲了自身利益而不顧全局利益,又一顆包容心,才能讓他人充分發揮他人的長處,容他人之短處;堅持纔是卓越之道。因此,學習是無止境的,管理大師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們要認真去讀、要身體力行做,必定會有新的收穫。

現在的我們還是處於學習理論的階段,等到我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了,我們就應該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基層做起向高層管理者看齊,要不斷培養自己作爲一名管理者的素養,等到有一天真正成爲一名卓越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10

——什麼是經理?

這是一部風靡近100年的成功勵志教程,是現在的授課老師北京外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強烈推介的,理由是:如果花大價錢到國外進修MBA或中國白領們趨之若鶩的EMBA,不如熟讀哈佛商學院教程。

特別是在美國,大部分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都出自哈佛之門,人們風趣地將哈佛稱爲商業界的人才搖籃,將《哈佛經營管理學》稱爲商用聖經。

拜讀這本書的同時讓我對在世紀陽光目前的工作進行深刻的反思:

什麼是經理?遇到的職場上的朋友或同事,總認爲這是一個職位的名稱。

I say no!我認爲真正意義上的經理應該不是一個職務而是一個光榮的責任。

當你有幸被企業無論什麼理由任命爲經理時,固然它代表職務的一個晉升,更代表的企業給你賦予了新的責任和義務。

你必須擁有一個非常寬容的心來對待你的下屬,因爲從今天起你將帶領團隊,不再是爲自己負責而得爲整個團隊所有人的現在與未來負責,在此決定你的工作將與原先作爲普通職員時有很大的區別。

反之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擔任經理職務時從事的日常事務,和你原先的工作沒有太大的區別。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作爲員工你是成功的,但是作爲經理你將會是失敗的。

寫到此,肯定有人會問: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經理?HBS(哈佛商學院)認爲:作爲經理就應該知道如何爲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果進行組織工作,知道如何有目的地,卓有成效的去做。

經理必須能夠利用現有的或可以利用的資源,盡力獲得最大可能的經濟效益。

其實作爲經理你必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經理的工作究竟是什麼?

——經理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確定和分析主要問題的原則是什麼?

經理的工作究竟是什麼?經理的工作是將企業的資源和一切工作集中到尋求能夠獲得顯著經濟效益的機會上。

但是有關企業資源和工作分配的每一個分析報告卻講的清清楚楚:大量的時間、工作、精力和資金首先花在“問題”上,而不是用在“機會”上?其次是用在那些即使是經濟活動最成功也只能對經濟效果產生最小影響的地方。

經理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混淆了效果和效率兩個不同的'概念,從而混淆了做正確的事情與正確地做事情兩種不同的做法。

很明顯,如果你以極高的效率去做本來就不該做的事情,最徒勞無益的工作沒有比這更厲害了。

但是我們的工具尤其是統計概念和數據,都着眼於效率上。

對於我們世紀陽光目前最需要的經理人就是:1、判斷有效果(即可能產生顯著成果)的領域的途徑;2、把這些力量集中到這些領域中去的方法。

原則是什麼? 企業活動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一種社會現象。

哈佛“正態分佈”的簡單論斷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極少數的經理人能夠理解透徹。

它標明:90%的經濟效果是由10%的活動產生的,而90%的成本則是因爲其餘的90%無效果的活動而增加的。

現在再換用大衆語言說明,經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收益成正比,而成本則與簽訂合同的數目成正比。

直接進入最後產品的原料和部件是唯一例外,就拿我現在的企業來說:

我們獲得50萬的貨櫃訂單所需的成本與獲得5千的訂單所需的成本相比肯定不會超過100倍。

設計一款客戶投訴率極高的新產品與設計一款客戶滿意度極高的“暢銷品”一樣昂貴。

小金額展櫃訂貨所需的文書事務與大金額訂貨也完全一樣——同樣需要簽訂合同、生產下單、計劃排期、開列賬單及索要貨款等等。

在所謂正常情況下,很多企業分配收益與力量的依據是活動的數量而不是效果。

事實上企業最昂貴,潛在效果最大的資源的分配是最不合理的。

這不僅是受到大量合同的壓力,而且因爲每個人都爲自己能做難度較大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至於能否產生效果常常是不加理睬的。

那麼我們這些所謂的經理人究竟怎樣才能把經營管理工作做到更好呢?HBS已經發現一些步驟在世紀企業環境中運用效果是極高的,在這裏是不妨把它總結一下我們也來試試,你會發現自己老是理不順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第一步:分析——這裏經理必須瞭解事實,他需要判明:產品的機會成本和真正成本,避免那些不產生收益的成本,也就是無效成本;

第二步:分配——這裏經理必須根據預期的效果進行資源的分配,爲此目的,他需要了解:現在的資源分配情況。

爲了支持能創造更大機會的活動,今後的資源應如何分配,從現在的情況進展到應該達到的狀況,需要採取的具體步驟及措施;

第三步:決策——經理必須做好準備採取這一最爲痛苦的步驟,即對那些會造成分散而不是帶來機會和效果的產品、人員活動或成本領域做出決定。

當然不要在這些方面再投放經營活動資金,從而減小不必要的消耗。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11

管理學,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認爲是現代社會科學的骨幹和核心。它不但使許多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的基礎和支撐,也能從許多的現代社會學科處吸收養分併爲它們的生長反哺養分,在一所綜合性的大學中,大概半數以上的專業都很需要開設管理學這門課程,無論是工業工程管理、金融工程管理,還是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術業各有專攻,但終究離不開管理學這個源頭。

什麼叫管理學,什麼叫管理。有一個說法非常簡單粗暴,但很有道理:“管理就是管得住,理得順”,管理的目的就是如此,對被管理羣體施加控制,令其服從管理者的調整和調配,這是管得住;而對被管理者所施加的一切控制、調整和調配,做出的安排和制定的限定,即管理方法和措施,最終能夠促使管理者所掌握的羣體或組織、機構向良性的,積極的,條理清晰的,前景明朗的方向發展,起碼是對組織和多數組織成員有利的發展方向,這是理得順。

而如何管得住,理得順,正是管理學的研究內容,要達到管得住的效果,實現理得順的目標,就需要管理學提供的理論來支撐,管理學透視現象,抓出原理,並提出應對和解決的方法。

首先是原理。我們對成功的,經典的管理案例津津樂道,某位傑出的管理者,在什麼時間,面臨或接受了一個什麼樣的狀況,根據什麼特殊的實情,提出了什麼具有創造性的管理措施,取得了什麼樣的偉大成功,這是一般的,廣泛採用的,我們所熟知的管理類書籍的標準樣式,這種東西更準確地講應該叫“管理學知識故事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管理學知識故事書,一千套管理學理論,其中有多少能夠準確把握管理學的精髓,有多少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這些偏差又將導致多走多少彎路,何時才能得以修正?因此,出現一部專門講解管理學理論原理的,直接爲管理者提供必需的思想工具的管理學專注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其次講方法。原理的發現和總結對實際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啓發和促進作用,但要方便的,具有一般性的,足以推而廣之地對管理工作產生實效性推動作用,還需要根據原理來提出具有實用性的方法,如果說原理是學,那麼方法纔是用,這種方法不是管理學故事書所詳盡而刻板地記錄的一條條公司新措施,政府新規定,而是一種方法論,當什麼形式從什麼角度入手,向什麼方向推動,這種方法類似於指導思想與行爲準則,有一部專業著作能夠向讀者全面精細且通俗易懂地講解這種方法論,對管理學的推廣和應用都有極重大的意義。

管理學領域不斷在發展與拓寬,原理與方法相互促進,掌握這門正在飛躍性進步的學科,一手抓住原理,一手抓住方法,這是實現管得住,理得順的必備素質。

管理學讀書心得 篇12

《基業長青》一書所列的18家高—瞻遠矚公司,無一不持之以恆固守信念,同時也固守經營之魂。如寶潔始終固守"產品完美,不斷自我提高,誠實與公平,尊重與關心個人"的核心理念。"兩斯"認爲核心理念由核心價值和目的兩部分構成,本人認爲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固守的"信念",也就是原則性的,不可妥協的東西,可以放棄和妥善的東西不能稱爲核心理念。作爲一個企業的掌舵人,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堅持和固守什麼,只不過不一定形成文字而已。誠如小賽涅卡所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船要駛向那個碼頭,那麼任何風對於他都不會順風"。

不斷刺激進步是企業發展的澎湃動力

潮起潮落,花開花謝,日升日墜,四季輪迴,世間萬事萬物好像一成不變地按照預定的軌跡運行,其實不然,尤其當今社會。有永不變質的奶酪嗎 答曰沒有。有源源不斷的同等機會嗎 答曰沒有。有適合所有企業經營管理的靈丹妙藥嗎 答曰沒有。辯證唯物主義認爲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纔是相對的。既然變化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我們就不能一勞永逸,就不能成天躺在溫牀上睡大覺做美夢,否則就不會有人說當經理人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了。沒有改變,就沒有進步,這個道理簡單易懂,也是《基業長青》反覆強調的觀點。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迪生的電燈發明,美國人的互聯網絡發明,一切的一切,證明了變化和進步是多麼的重要。變化和進步的確是企業發展的澎湃動力。

問題是怎樣才能刺激進步

其實刺激進步也是見仁見智的話題,各個企業有各個企業的特色,難以強求一致,《基業長青》也陳述了部分高—瞻遠矚公司的做法。筆者認爲可以有以下若干做法:一是企業核心理念和企業文化要鼓勵創新,容許改變。二是企業最高經營領導者和管理團隊要培育氛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大力提倡創新,鼓勵進步,批判固步自封和夜郎自大。三是要建立健全刺激進步的機制,包括允許越級提議,經常使用頭腦風暴法等現代管理方法等。

腳踏實地敢做敢爲才能將兼容幷蓄的精神落到實處

都說幾千年中華文明精深博大,這話一點不假,連大師級的柯林斯和波勒斯都可將中國的太極陰陽在著作中引爲己用了。《基業長青》告訴我們,高—瞻遠矚公司不在短期和長期之間尋求平衡,追求的是短期和長期都有優異表現;高—瞻遠矚公司不光是在理想主義和獲利能力之間追求平衡,還追求高度的理想主義和高度的利潤;高—瞻遠矚公司不光是在保持嚴謹形狀與刺激勇猛的變革和行動之間追求平衡,而是兩方面都做得淋漓盡致。簡單地說,高—瞻遠矚公司不希望把陰陽混合成灰色,成爲既非陰,又非陽,不清不楚的圓圈,而是同時和隨時以陰陽區分目標,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兼容幷蓄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兼容幷蓄不是吹起來的肥皂泡,只有腳踏實地敢做敢爲才能將兼容幷蓄落到實處。記不清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與其呆在家裏爲前途憂慮,還不如把自己作爲一顆探路的石子,勇敢地朝廣闊的社會扔過去。這句話原意是針對個人的`,其實也可針對企業來講。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不能有過多的猶豫和怨天憂人,因爲很多情況下機遇稍縱即逝,需要有敢做敢爲的作風和幹勁。當然了,市場不能容許任何人在同一問題上反覆犯錯,市場只會將機會贈予時刻做好準備,敢做敢爲,腳踏實地的企業,牛皮吹多了會破,刀不磨了會生鏽。容許失誤而不允經常失誤,敢想的同時還要敢做,拿得起還要放得下,勝不要驕而敗不要餒,這就是兼容幷蓄,這就是太極陰陽。

說到兼容幷蓄,此時又聯想到了企業用人,世間有完人嗎 沒有。世上縱然有完人,此人也是一個不受歡迎和與管理環境不相融的人,這是管理心理學的一個觀點,真正最受歡迎的是那些才華突出而又存有一些缺點的人。因此企業應當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如若用人之短棄人之長,那麼這樣的"伯樂"與笨蛋無異。此外,起用企業自己培養的人才和從外部引進人才也是一種兼容幷蓄,本身並無矛盾。並非外來的和尚就一定好唸經,也並非剛引進的外人就不可信任。無論如何,任何老闆都會喜愛敢想敢做而又腳踏實地之人,一般不會喜愛口若懸河而又只說不做之人。

面對組織結構更爲扁平,管理權力更爲下放,地域分佈更爲廣泛,知識性員工日漸增多的二十一世紀企業管理新趨勢,兼容幷蓄的企業管理纔會更有成效,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在競爭的刀光劍影中,健步如飛,左右逢源。

即將結束這篇讀書報告時,我忽想起了黑帶高手的寓言。黑帶代表武學的頂尖,同時也代表開始,代表無休止的磨練,奮鬥和追求更高標準的歷程的起點。我在想,任何一個想要繼續前進的企業經理人其實心裏都知道:今天的成就只代表過去,來日方長,磨難依然,奮鬥依舊。

標籤:管理學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