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如果孩子有感情拖累症怎麼辦

讀後感7.06K

葉玲一進門,就興奮地告訴媽媽:“我考上護理學院了。”

如果孩子有感情拖累症怎麼辦

原以爲媽媽會高興地爲她祝福,不料,媽媽卻紅着眼眶,低聲說了句:“連你也不要我了。”然後轉身向臥室走去。

葉玲立刻跟上去,用哄小孩的語氣說:“好嘛!不去念就是啦!我去考離家近的學校。”

聽到女兒如此說,坐在牀頭的媽媽卻又反悔了:“去去去,沒人叫你不要念,遲早我要一個人過日子。”

原來,葉玲的媽媽很早就和她的爸爸離婚,和葉玲過着相依爲命的生活,也因爲沒有其他的家人,葉玲成了媽媽傾訴的對象,從小像個小大人,有時候還要扮演勸說者的角色,幫媽媽排憂解惑。

這回,葉玲考上護理學院,勢必要離家住校,這是葉玲嚮往多時的宿舍生活,未料,媽媽反應竟如此之大。

葉玲見媽媽悶悶不樂的,頗爲自責,可是一想到要放棄學護理的理想,又有點不甘心。她該如何是好呢?

放手讓媽媽成長

當葉玲來信詢問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時,我開始幫她分析引導。就在一來一往的探討中,葉玲逐步看出自己和媽媽之間,原來存在着“拖累症”的現象。

“拖累症”又叫“互相依賴症”,指的是兩人有過度互相依賴的情形,造成生活上、情感上不易分割。

葉玲的媽媽雖然也在上班,可是很少和同事深入交往,下班後多半待在家裏,幸好葉玲生性活潑樂觀,至少有許多好同學爲伴。不過不知不覺中,葉玲從小養成討好及照顧媽媽的角色,和媽媽建立了難分難捨的相處模式。

“我也不知道,媽媽很可憐。”葉玲內心很掙扎。

“媽媽當然需要關心,但是媽媽自己也要成長,將來纔不會繼續互相牽絆啊!”

如果孩子有“感情拖累症”

不如先有一人跨出去

葉玲看清楚自己成長的模式後,決定與媽媽建立更平衡、更獨立的相處關係。她採取了三個方式改進:

1。認清事實:讓媽媽明白,女兒不再是小娃娃,可以隨時粘在身旁。葉玲也不是媽媽的媽媽,不應身負壓力來解決媽媽的問題。

2。拔除依賴:葉玲不要怕媽媽生氣,不要時時刻刻想討好媽媽。例如,當媽媽走回房裏生悶氣,不要立刻跟上去,有時讓媽媽靜心獨處,她纔有機會反思及成長。

3。堅定所有:如果學習護理是一心渴望的目標,那麼,不要因爲媽媽的言語和眼淚而壓抑自己,以致抱憾終身;不妨讓媽媽瞭解—— 住校求學並非遠走高飛,平日有電話可聯絡,每逢週末假日也可以返家呀!

“拖累症”有時候是因積習已久造成,一下子改變確實困難,幸好葉玲領悟了“兩人同時陷入,還不如先有一人跨出,再回頭拉另一人脫身”的真諦。後來,每當媽媽發出依賴的訊息時,葉玲一發現有“拖累症”的模式出現,就會立刻正確的響應。

標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