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童年》讀書心得(15篇)

讀後感2.82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書心得(15篇)

《童年》讀書心得1

我們的童年無比幸福,有優質的學習教育,有父母的貼心關懷,有同學間深厚的友誼,有自己的自由,像一隻小鳥在藍天上自由飛翔。反而高爾基寫的《童年》被爺爺虐了,沒有歡樂和自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父母的那種照顧。然而,可憐的阿萊莎從未抱怨過。

阿麗莎7歲時去世,和母親一起住在祖父的家裏。那段時間阿萊莎被奶奶照顧,奶奶講的美麗童話也培養了阿萊莎。在這裏,他也見證了他兩個叔叔爭奪遺產的全過程。在阿麗莎的世界裏,他看到了生活中的貪婪和自私。他明白現實和他奶奶講的美好童話不一樣,現實總是更殘酷。這種對善與惡的仇恨在阿麗莎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許多觸目驚心的印記。可憐的阿麗莎在這個封閉而令人窒息的狹小世界裏度過了悲慘的童年。

阿麗莎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父親四歲去世時,我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祖母來到祖父的家中,祖父令人髮指,瀕臨破產。雖然他是他爺爺,但他經常被他爺爺打。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善良善良的祖母,處處守護着阿麗莎。在爺爺家,阿萊莎認識了很多親戚,包括兩個自私貪婪的人。米哈伊洛斯叔叔和雅科夫叔叔不顧一切地想颳走他們的財產,還有兩個名叫莎拉的堂兄弟,樸實無華的“小茨岡”伊萬3354,總是用胳膊擋住祖父對阿麗莎的鞭笞。雖然會被薰的紅腫,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他在幫二叔雅科夫擡十字架的時候,強壯又被活活碾壓。

阿麗莎的生活是多麼黑暗啊!他的家庭充滿了父子、兄弟、夫妻之間的勾心鬥角,也有爭吵和爭奪財產。他身邊的人貪婪無知。對阿麗莎來說,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候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會發生。

好在我有一個善良的奶奶,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善良,經常給阿萊莎講一些關於神話的有趣故事。她也在教阿麗莎成爲一個不陰險、不順從人心的人

相比阿萊莎,我們是無比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燦爛多彩。每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着老師的教誨,每天回到我們溫暖的家,享受着父母親人的關心和愛護,把我們捧在手心裏。我們害怕在嘴裏失去它,但我們有這麼多,但我們仍然不滿足。我們總是想要更多。成年人很容易掙錢。但是,我們太天真了。也許,等我們長大了,就不會再經歷阿麗莎的艱難困苦了。我們是溫室裏的花朵。我們在蜜罐里長大,不會孤單。我們要放棄美好的生活,要堅強,要獨立,不要浪費,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纔開始後悔。

童年是快樂而燦爛的。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我們應該珍惜這幸福的生活。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童年。

《童年》讀書心得2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耳朵聾了,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絲毫無懼。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負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童年》讀書心得3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打,但是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耳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是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是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是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咱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打,因爲咱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咱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時間。

天哪,如此比較,咱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咱們每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被鮮花簇擁着咱們是多麼幸福啊!

但是擁有着這些,咱們並不知足,咱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咱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咱們多天真啊。的確,咱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是讀過《童年》之後,咱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咱們應該不再浪費,咱們應該學會珍惜。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咱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咱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咱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咱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在我認爲,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樂趣並能培養人與人出世的能力。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鬆;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纔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讚美中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它的價值有多麼珍貴。正如高爾基所說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能爬上高峯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是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蘊涵着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糧食啊。

在一本書中,有時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覺得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

我想,書籍是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咱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童年》讀書心得4

我手中的這本《童年的祕密》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爲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爲,對他們的行爲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書中還講到許多具體的觀念,比如,兒童充滿精力樂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動),只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驅動,並沒有任何目的。在這種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兒童對“秩序”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如果這種秩序被打亂,會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會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換保姆、脫穿衣服、移動一些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這些秩序的打亂,兒童都能敏感的感知,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兒童還喜歡重複性的活動,對於喜歡的活動,他會十分專注的、安靜的反覆操作進行,並在這種重複的活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成人絕不應該去取笑或打斷孩子的工作。

本書從1936年出版迄今已歷經七十餘年,但在今天的中國,探究“童年的祕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因爲成人對待兒童的錯誤態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兒童是“成人之父”,只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爲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爲是爲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纔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爲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爲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爲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爲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爲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另外,書中成人與兒童衝突這一部分談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問題。

經歷着青春期的我們是否有過叛逆,是否因爲和父母意見不同而產生衝突呢?可以肯定的是,我有過。記得小時候,因爲母親不能滿足我一個願望,我就在家裏的圖畫本上畫一個人,上面寫上媽媽的名字,然後還在旁邊寫上“大壞蛋”三個字。

可是等我們長大了,孩子們也會叛逆我們呀。接觸到的很多家長,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展,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

爲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爲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爲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拿筷子夾菜吃飯,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悅着,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全是大人再喂。

而蒙臺梭利很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她做了專門用於訓練兒童扣扣子、繫繩子的工具。 這個動作在充分運用她的拇指與食指,對她的動作技巧訓練幫助很大,從而對她的大腦發育也有很大幫助。

後來,我瞭解到,在很多幼托園有一個訓練項目就是讓幼兒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現今,大人們想盡方法發展自己寶寶的智力,但無知的大人們卻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鍛鍊他們寶寶的機會,這些機會簡單、普通,但是卻讓家長完全忽視掉了。

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爲常,並認爲自己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現和創造也自然隨之消失。蒙臺梭利認爲:成人需要一個新人去喚醒他們,用他們早已失去的那種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機再次激發他們,成人需要一個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給他們以更好的生活啓發。

常不斷地表現出來。這是兒童工作的專門特徵,蒙臺梭利稱之爲“重複練習”。

最後提一點,既然我們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讓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那麼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但這種放手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呢,難道沒有經過任何修剪的小樹苗長大之後其彎彎曲曲的樣子就真的好看嗎?成人的經驗就真的幫不了孩子什麼嗎?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確認孩子的探索過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遠見,可以準確判斷出孩子當前的探索是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

《童年的祕密》給我啓發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童年》讀書心得5

《童年》是高爾基三部曲中的一部,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慘的童年生活。但他依然保持樂觀面對生活。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也領悟了很多。

“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衷於參加一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外祖父家的的行爲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使得孩子善良的內心變得和大人一樣的惡毒。我從中明白了大人的行爲對孩子的影響很深,我們要學習長輩的優點,但不能聽到什麼就去模仿,只有這樣將來纔可能成爲一個文明而又懂得學習他人優點的人。我們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童年》這本書處處都蘊含着發人深省的道理,而我從中得到的是即使生活有再大的困難,即使人生道路上有再多艱難險阻我們都要樂觀面對,勇敢前進,像阿廖沙一樣在悲慘的生活中樂觀面對,永不放棄。這樣我們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童年》讀書心得6

這幾天看了《童年》,受益匪淺。他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作品。通過閱讀這本書和我自己的聯想,我明白了現實社會和舊社會的區別。

生活在21世紀,幾乎每個人都很幸福,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每個人都可以上學,很容易被大學錄取。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輛車,接送也很方便,因爲我們只是快樂,不能再快樂了。在家裏,每個父母都會非常愛他們的.孩子,有些甚至被寵壞,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感到非常快樂。

但讀了《童年》這本書,我覺得現實社會和舊社會完全不同,英雄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不快樂,我真的同情他,他的父親死後,他進入祖父家,只是趕上兩個叔叔分開,兩個叔叔不喜歡他,經常罵他是兔子。他的祖父也會在他犯錯後教訓他,甚至打他。雖然他的母親非常愛他,但她經常打他。似乎在這個家裏,他一無是處。幸運的是,他的祖母仍然愛他,非常愛他,否則他真的不能在這個家裏生活。

這就是高爾基童年的經歷。我深深同情他,爲我的幸福感到高興。然而,高爾基的祖父也非常愛他,讓他讀詩,和他一起喝茶。他犯了錯誤後,他只是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教訓。有時他用鞭子抽他,這也是對他的愛。我認爲高爾基的童年是極其不幸的。作爲一個幸運的孩子,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父母。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高爾基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儘管他是一個名人。因此,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像高爾基和其他名人一樣,長大後要有所作爲。

《童年》讀書心得7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在雪花的陪伴下,我讀完了這本厚厚的《童年》,心裏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慚愧與懊悔,想到自己與高爾基生活得巨大懸殊。

他四歲喪父,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這裏,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回想起咱們的童年,那是多麼無憂無慮啊,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成長,而阿廖沙卻在很小的時候永遠失去父親,母親也把他丟在了外祖父家。,想到以前,我鬧着叫媽媽買糖的行爲是多麼嬌氣。

是啊,咱們經常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用顧着讓父母爲自己遮風擋雨,從不用自己獨自在“人間”闖蕩。現在,咱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望,應該不再浪費任何東西,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便足夠了。

作爲21世紀的新少年,咱們要努力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爲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奮鬥,爲人民、爲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咱們還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咱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明天咱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扞衛美好的生活。

《童年》讀書心得8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一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一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再看看我們,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若是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一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爲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童年》讀書心得9

《童年的祕密》讀了5遍了,還是意猶未盡,感慨萬千。工作之餘我都是儘可能的自己照顧陪伴孩子,平時也特別重視和他的交流互動,所以我的孩子比周圍同齡的寶寶在語言、動手操作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超前很多,7個多月能夠非常清晰的叫“爸爸媽媽姐姐”等一些簡單的稱呼,然後各項能力迅速發展,現在22個月的他已經能夠很準確很完整的表達他的需求和想法,而且經常一天當中N次“語出驚人”,超強的想象能力也常讓我蒙圈。他能準確辨認各種顏色,可以獨立的從數字1數到10,可以和我接唱簡單的兒歌童謠,對誦三字經……很多人感覺照看小孩子又累又無趣,其實完全不然,只要足夠用心,你會發現孩子雖小,但是他其實懂得很多,他的感情世界也特別豐富細膩,他帶給你的驚喜和感動可以瞬間擊退你所有的疲憊,那種感動和滿足真心是不在其中難以體會的。

爲了孩子,除了必要的.工作,我幾乎放棄了一切娛樂休閒的時間,只爲了多一些陪伴,不想缺失他成長道路的每一步,畢竟孩子能和我們朝夕相處的時間有限,隨着他的成長,幾年之後他就不會再如此依賴,黏着媽媽,所以真的特別特別珍惜這段能與他相伴的日子,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本來感覺自己做得很不錯了,但是這兩天聽完樊登老師解讀的《好奇心》和《童年的祕密》,才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足,我雖然重視了和孩子的交流互動,但是也對他有太多的限制,“不行”、“不可以”“不能這樣”……這些都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他常常會因爲我的限制不開心,甚至哇哇大哭。現在想想很多事情他都是可以做的,只是我認爲不可以,我不喜歡,就強行阻止了他。表面上看我行使了媽媽的權利,孩子順從聽話照做了,其實呢?他很委屈,很不開心。我扼殺了他的探索和求知慾望,抹殺了他的好奇心。

《童年》讀書心得10

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因爲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一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xx利貸,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他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自幼喪父,隨着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他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爲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爲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是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爲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時代在不斷進步,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

《童年》讀書心得11

《童年》這本書是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講述了一個孤獨孩子的童年故事,也包括了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時的生活。

由於“我”的父親病死了,母親和外祖母帶我去與外祖父同居當時的社會十分昏暗,外祖父的家裏也充滿了仇恨,家人之間也經常發生爭執,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孩子犯一點小錯,卻要用鞭子痛打一頓;外祖母沒犯任何錯誤,可外祖父還要打她;幾個舅舅爲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鬧翻天,並且還欺負弱小者,虐待妻子和孩子;外祖父更是六親不認,自私貪婪,他慫恿徒工偷東西,暗地裏放貸,甚至與外祖母喝茶也要仔細數茶葉的葉數,生怕吃了虧。最後,“我”的母親死了,外祖父竟殘忍的.將“我”和外祖母趕出了家門,讓“我”們自謀生路。

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都可以表現出社會底層勞動者悲慘的生活和當時陰暗的政治背景。揭露並且批判了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徵。書中的人物中,最讓我敬佩的是“我”的外祖母,她面對慌亂是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和藹可親,文中說“他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最知心的人,成爲最瞭解,最珍貴的人。”表現了外祖母該“我”帶來了光明,也反映出社會上一些人的愛心。“我”在這種黑暗的生活中,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在逆境中成長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義的人。這一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我們有着比高爾基美好很多的童年,我們也更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童年》讀書心得12

今天我讀完了高爾基的《童年》,合上書的那一刻,我的腦海裏還是閃現着書中的情節,心裏感慨萬千。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阿廖沙四歲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外祖父,是一個吝嗇、貪婪,脾氣古怪的'人。兩個舅舅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外祖父和舅舅之間不停地鬥毆,兩個舅舅,爲了爭奪家產或爲一點小事,彼此爭吵,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外祖父也經常因爲一點小事就鞭打阿廖沙,兩個舅舅也不喜歡阿廖沙。善良,勇敢、正直、樂觀的外祖母,還有樂觀、善良的“小茨岡”、忠厚老實的老長工格里高利,獻身科學的“好事情”……這些善良,平凡的人卻對阿廖沙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讓我佩服的是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破產後,經常去撿破布,骨頭,釘子……,幫助外祖母維持生計,在如此艱苦條件下,他並沒有灰心沮喪,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愛學習,酷愛書籍。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黑暗的、令人恐怖的環境下度過的,當時的社會風氣十分糟糕,黑暗的醜事層出不窮。但是阿廖沙並沒有被這些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心靈的惡勢力所壓倒,所毀滅。反而鍛鍊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人,而這些品質也正是我應該學習的。

在生活中,我並不是一個勇敢的人,遇到困難就想打退堂鼓。我的體育不好,媽媽就讓我每天跑步。記得有一次跑步,不小心扭着腿了,我就哇哇大叫起來,就不想堅持了。與阿廖沙比我真是相形見絀。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讓我懂得珍惜這美好的童年生活,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書心得13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爲《童年》的書,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關於高爾基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快樂的,我們想要的,但高爾基的童年不是那麼快樂,而是悲慘的,悲傷的。在這本書中,英雄阿廖沙(高爾基的暱稱)的父親在他的童年去世了,死得非常悲慘,這對阿廖沙年輕的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能依靠母親和祖母,然後跟隨祖母來到祖父的家。

但在這裏,阿廖沙並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在這裏看到了很多醜陋的`事情,叔叔們爲了爭奪財產而互相仇恨,愚弄弱者,毆打孩子。但他得到了祖母的同情,祖母經常給阿廖沙講很多好故事,阿廖沙受到祖母講述的故事的影響,健康成長,不像他的叔叔。

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努力學習的精神令人感動,但他也爲此遭受了很多痛苦,經常爲自己的屈辱和欺凌而哭泣。但他從未放棄,仍然堅持學習。與貧困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渴望從書中吸收知識和營養,使他真正成長,最終成爲一名文學大師。

從這本書中,我認爲高爾基小時候討厭小公民的壞習慣,追求自由,強烈渴望更好的生活,這將使他成爲一名偉大的作家。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高爾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我認爲我們有一個比高爾基更快樂的童年,我們會有一個比高爾基更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吧!

《童年》讀書心得14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童年》的書,讀後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阿遼沙的男孩,他的家裏很貧苦;後來,阿遼沙到了他外祖父家,外祖母對他很好,但外祖父對他不好,經常打人。後來他的'母親改嫁,而他的繼父卻是一個惡棍。小阿遼沙就自己掙錢來養活自己和外祖母。

其實,書中的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作者高爾基。他雖然家裏很貧窮,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自己想辦法並努力,最終竟然成爲了一名有名的作家!作者當時家裏的情況多麼糟糕,而他卻勇敢的面對現實,去不懈的努力,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而我們卻沒有像高爾基那樣的精神,如果我們有高爾基那樣的精神,並加倍努力,我們該能創造多大的成就呀!

《童年》讀書心得15

漫長歲月的煎熬,已化爲烏有。因爲,歲月帶來的,煎熬過後,已是火災,燒得到處都是。

一無所有的面龐,傷痕也成了點綴。

——題記

本書作者高爾基出生在俄國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便走向了社會,嚐盡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生活與社會的慘狀。

小說主人公也是早日喪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裏,已經讓黑暗與恐懼佔據了。

在他的生活裏,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經常他,又一次竟將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生了一場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還狠心剝削工人,暗放***,慫恿幫工偷東西。

從阿廖沙外祖父的種種劣行中,我讀出了吝嗇、貪婪、專橫、殘暴,也着實的體會得到了阿廖沙當時的心情。是外祖父的殘暴留給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傷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裏,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兄弟倆很像,自私殘暴,但也相互勾心鬥角,阿廖沙的父親馬裏哈姆在世時,也遭過他們兩個的陷害,而且他們還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同時也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和同情,爲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爲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

不過,在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爲你開啓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是他們,爲阿廖沙黑暗的童年點了一盞明燈,讓阿廖沙的內心變得強大,使阿廖沙充滿信心和力量,讓阿廖沙不再孤獨與寂寞。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也知道,在黑暗長河的盡頭,一定有一個叫光明的東西在發光發亮,只要跨過這條令人驚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閃爍,希望就一定觸手可及。

標籤:童年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