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經典名著讀後感15篇

讀後感2.7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名著讀後感15篇

經典名著讀後感1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讓人感觸很深,當拿起這本書,一步一步走進故事的情節,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糾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讓人沉浸在其中,於是一鼓作氣把它讀完了。尤其十分喜歡裏面的對話,仔細嚼嚼,很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我很佩服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她那種獨立的思想和見解,是我所不具備的,也是我的品格應當完善的一部分。她有自己的情感,不會因外界的勢力和嘲諷而改變自己的品行,這恰恰也是無數讀者所欣賞的。

在這部小說中,達西與伊麗莎白所處的年代,人們對於婚姻和愛情的看法是趨於保守的.,也會有貴族與平民的上的障礙;相較於現代這樣的情形就會比較少發生。在我的看法裏,我認爲愛情是很美好的,兩顆心的距離並不一定會因爲形體的接近或分開而有所改變,青春和愛情,都是天底下最容易消逝的東西;一個女人在一生中能夠被一個男人深深愛過,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呢?或者說,一個女人在一生中錯過一個深深愛她的男人,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傲慢和偏見,就屬於人類弱點中最常見的兩種。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伊麗莎白和達西也只是一個代表而已。而出身、財產、地位、教養等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財產少的人,出於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越者,這自然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傲慢。

傲慢與偏見,這人性中存在的兩個弱點,在小說中是男女主角愛情上的障礙,但在現實社會中往往也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這本書給我的啓示主要有兩點,首先,擾擾塵世,做人不易。人如果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需要同自己心靈中種種膚淺的陷阱或陰影做鬥爭,經過各種誤解和長時間的反覆認識過程,慢慢由心靈克服各自弱點和毛病,而走向開放、灑脫、自由的必然結果。其次,茫茫人海,佳偶難見。然而如果沒有愛情就不要勉強結婚,只要對方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放鬆向喜之心,不苟且、貪圖一時之利慾,追求兩心之和諧相應,運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靈上的缺點,終得如願以償。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總會有一些小小的摩擦,而這些摩擦,往往就是自己內心中所潛藏的弱點或毛病,要和別人能夠更愉快的生活,就必須先了解到自己的缺點,然後去克服,其次是瞭解別人的內心,最後再互相深入彼此,如此一來,你會發現到社會上每一件人、事、物都是如此美好、光明,更進一步激發出你內心深處的感動,發揮出自己的專長去替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服務,畢竟我門是萬物之長,如果人們不再用心去關懷身邊的人,不再去付出自己的一臂之力,那麼還有誰要去完成這個任務呢?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將自己原先所存有的毛病給除去,換上一個全新的自我,爲嶄新的未來打拚吧!

經典名著讀後感2

在閱讀《愛的教育》時,雖然沒有流,但卻有種流淚的衝動,整個過程就伴隨着這種酸酸的感覺。但我知道,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

使我默然,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無論殘疾、貧窮、富貴,亦或者是成績差的。他——恩里科都能與他們不分你我的玩耍,那麼開心,那麼快樂。所以,他有這麼多好朋友。或許我能找藉口說:“他,一個4年紀的學生,當然能這樣,當他慢慢長大後,可就不一定咯!”真是一個可笑的藉口,在我4年紀時,我能如此做嗎?或許,我又能找出個藉口說:“你瞧啊,他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而我的父母呢。”呵,這更令我無地自容了,父母何時教我這樣要分階級來交朋友了啊?”

奶奶的孃家在杭州偏遠的一個村子裏,我基本上每年只去一次,從小到大也就沒去過幾次,在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些瞧不起他們,認爲他們是沒見識的人,跟他們一點共同語言也沒有,每次去,我也就只會對他們叫幾聲,記得那年春節,我正閒着很無聊,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女孩走過來想和我一起玩。

我心裏其實是很想玩的,但一看那人,臉上被風颳的.很乾燥,身上的新衣服在一個早上的時間已經殘不忍睹,這時,她的形象在我心理早已大大打折了。理所當然,我拒絕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不希望字成爲這麼髒西西的孩子。她似乎很失望地走了。

望着她,我心理也挺難過的,但我還是覺得,當一個乾乾津津的人,總不當一個髒西西的人還好啊!但當我看完《愛的教育》後,我突然發現,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我想朋友是不分貧窮貴賤的,更不能因爲他的外表而忽略他的內在,只有一個驅殼的人能有什麼用呢,此刻,我突然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去交朋友,而我也終於明白爲什麼我總是在愛抱怨別人沒有真心對我……我想,我需要從新開始認識自己,我想成爲一個像恩里科這樣的人,是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曾經有人思索着這樣一個問題: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在我心中已有一個答案,然這卻不是那唯一的答案,就讓我們將這個答案永遠留在心中吧,讓我們永遠都記住這個“愛”。

經典名著讀後感3

這個寒假,我認真閱讀了好幾本名著,其中最震撼我的,要數我心心念唸的這本《狼王夢》了。它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的一部代表作,講述了母狼紫嵐爲了把自己的後代培養成狼王而最終付出了生命代價的故事。那天,當我一口氣讀完它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五味雜陳。

酸+苦=甜

紫嵐在艱難地生下五隻小狼崽時,就堅定了自己的夢想——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狼王。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小狼崽們接連離開了媽媽,紫嵐傷心透了!

這一樁樁心酸事打挎了紫嵐嗎?沒有!堅強的紫嵐媽媽並沒有氣餒,於是,天生勇猛又敏捷的藍魂兒經過紫嵐的精心訓練,等待着成爲新一代的.狼王!每次羣體捕獵時,他總是衝在最前面;搶食時,他總是不要命地與成年狼們爭搶美食。紫嵐媽媽看在眼裏,喜在心上。這讓我想到了我們人類,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應該有一定的“狼”性,要有勇往直前、勇攀高峯的精神,要百折不撓、要不斷戰勝自我。雖然過程很辛苦,其中有酸的滋味,甚至是痛苦的,但付出就會有回報,相信結果一定是甜的。

夢想+堅持=成功

我由衷地敬佩紫嵐媽媽對夢想的執着,爲了夢想可以不惜一切,包括生命。雖然,我們經常會說“夢想+堅持=成功”,可是這本書卻偏偏“不走尋常路”。我想,也許沈石溪伯伯想要傳遞給我們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他只是特意想用這樣一個不完美的結局給讀者一個小遺憾,目的是想告訴讀者小朋友們:夢想是美好的,可實現夢想的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要付出艱辛,付出代價。只有這樣,當夢想實現的時候,我們纔會更加珍惜。就拿我學習小提琴來說,在近四年的學習中,每天枯燥乏味地練習基本功,加上夾琴夾得脖子酸,按弦按得手指痛,這些困難讓我好多次都想放棄。但轉頭想想,夢想在前方向我招手,媽媽也經常鼓勵我要堅持再堅持,希望不僅僅是讓我學習一門藝術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我堅韌的意志。如今的我已經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中國音協的七級考試,今年將向九級進軍,成爲了學校小有名氣的小提琴手。這成功的喜悅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性。

沉浸在狼的世界裏,體會到偉大的紫嵐媽媽“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體會到她對自己孩子殘忍、有些偏激的母愛,我的內心有些沉重;而走出狼的世界,想想我的媽媽,同樣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我的內心又輕鬆無比。因爲我的媽媽也同樣深深地愛着我,她也教育我要做有夢想、有追求的人,要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懈地邁進。她給我屬於自己的空間,幫我制定適當的目標,而從來不會逼我像“當狼王”那樣去“爭第一”,一句“盡力就好”讓我感受到暖暖的愛意。

夢想時時指引着我,母愛刻刻激勵着我。我要做自己的“狼王”,做最好的自己!

經典名著讀後感4

山的青翠孕育了一灣清泉,涼爽,甘甜;海的蔚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海洋生物,傳奇,偉大;而從古到今千餘年來的時光則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流進了浩瀚的書海。蘇軾一首《水調歌頭·中秋》將離人的情感一一顯露。望着中秋的月兒,哪個背井離鄉的人不會落淚?而蘇軾卻把無盡的思念、祝福融進了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出了對人間的多少份牽掛?多少份愛?走進史書,有嘆有哀。秦始皇統一六國何等威風;“焚書坑儒”之舉卻又令後人百思。一塊和氏璧斷送了幾許人命,而又令多少後人垂簾?岳飛精忠報國,卻被十二道金牌從沙場召回,風沙亭成了民族同胞的遺憾。漢武帝的年輕有爲讓後人敬仰,任用賢能成就了一份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更是讓我等後生佩服得五體投地。《三國》中的故事讓人爲之歌爲之泣,劉備、張飛等八拜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誼,怎麼能不叫我爲之震撼?曹操一次次再點戰火,令人氣憤……一路書香,走進古代文人的心裏;穿越時空,飛到他們身旁。屈原雖出生名門,且與黃帝還沾親帶故,但面對這些,他卻能過勤簡的日子,對於朝廷的黑幕,無能爲力的他遠走異鄉,一首《離騷》滿是無可奈何。讀讀詩仙李白的詩,我願與他共攀天姥山,採摘白雲彩霞;聽聽徐志摩的心聲,我願和他在小河邊徜徉,一起採水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品質;“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尚虛心”是鄭板橋剛正不阿的精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是周敦頤潔身自愛的情操……“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有多少的無可奈何?“我們可以被消滅,但絕不會被打敗”又是幾許的堅強意志?

“冷月藏花魂”是怎樣的堅貞……時間雖不會倒流,但一路的書香,足能讓你我感受到千年前的一切。如果人生是充滿活力的.春天,那麼有書香瀰漫的日子便是一道最美的風景線;如果人生是一個傳奇的故事,那麼有書香漫漫的日子便是最美的奇蹟;如果人生是一條路,那麼充滿書香的日子便沒有坎坷與無奈!“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之與作文的意義從此文中可見一斑。怎樣讀書?讀什麼書?中學生朋友應不難從中發現答案:用心讀,用情讀,讀一切古今中外之優秀文學作品。唯有此,才能與作者產生感情的共鳴,才能領略文學大家的風采;唯有此,才能讀出作者的柔情、豪情、親情、友情,與他們同喜同悲。讀此文,蘇軾的豪情,陶淵明的豁達,屈原的憂國,林黛玉的悲傷……在小作者的心中引發了強烈的共鳴,演化成了小作者筆下優美的文字。從全文來看,此文給人們以濃厚的文化氣息和強烈的情感震撼,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位喜讀書、會讀書的人。讀書吧,朋友。

經典名著讀後感5

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信,一封封容具了親情。我開始看的時候,心裏甚是喜悅,可以知道鋼琴家的成才之路,這樣的話可以借鑑到我以後的日子裏。殊不知,傅聰的成才之路充滿了坎坷。他也有喪氣的時候,他也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我之前以爲名人都是神人,都是很能藏住自己的內心,這些信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傅聰,更能走進傅聰的生命。我更看到在他失敗的時候,父親不是安慰,而是指導他,引領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有時候,我們失敗了,我們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眼淚,不是陪伴,而是一條能走出困境的路。

傅聰他比常人幸運,卻又是不幸的。他可以有留學外國的經歷,卻得飽含思鄉思歸之苦。在異國他鄉固然能收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也得一個人面對那些苦難。在這樣的狀況下,傅聰是需要人陪伴的。但也許也因爲這樣,傅聰纔有了3次婚姻。他迫切地需要家庭的溫暖,可是太急太沖動,以至於還沒得及看清是否適合在一起就邁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又迅速地離場。我想說大學,不要因爲寂寞而去愛,而去背上那些今後的痛苦,抉擇必須清楚理性,我們也算離家,但大學生要學會自管。

傅雷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傅聰,他們不像父子,更像朋友。他父親沒有怪過他,那是傅聰自己的選擇,父親只是一個提供建議的人,而不是決定一切的。在適當的年齡講適當的事,從來不會抹殺傅聰的求知慾。當下,我們有時候過於強硬,過於逼迫,孩子們去接受那些他們並不清楚的事情,我們這是在扼殺孩子們的權利。父母的話只是一種建議,而不是硬性指標。

上了大學,我們的獨立性增強,但並不是天高任鳥飛,你就可以無目的地飛翔,忘記歸家的路。即使身在他國的傅聰,還時刻保持與家裏的聯繫,這是傅雷要求的,因爲家人總是想要知道你的`近況的,你過的一切。在大學的我們,可曾記得,多與家裏聯繫,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是孩子,我們都歸屬於家。有家纔有一切,家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

前面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父親的教誨,夾藏着慈愛,但讓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在1966年寫的信吧。讀到他臨死前的告示,心裏酸酸的,大概是傅雷夫妻雙雙吊死在家裏,那種悽苦吧。這雖然不是傅雷家書的主要內容,但卻撼動我的內心。在那個時候,在那種情況下,傅雷那種不卑不亢的精神,以及看淡生死的氣概。人世間即使仍有他牽掛着的人,他的兒子孫子,但是文革給予人們的傷害是需要血液來洗刷的,是需要鮮血的祭奠喚醒人名的內心。人世太多的可惜,十年的文革,中國太多的文人逝世,寄託於未來,傅雷也是這麼想的,總會有洗冤的一天。

每一個人看傅雷家書都有自己的體會,不同時期看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當時的心境也有很大的關係,不管如何,傅雷家書是那個時代留個我們的一筆財富。

經典名著讀後感6

《天路歷程》,一本充滿着智慧和博愛的書籍,書裏面一行行語言優美的文字,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場景,一個個和藹可親的人物形象,一個個堅定不移的天路行客,一條條艱難曲折的道路。所有的一切構成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面,它把《聖經》的智慧由表及裏、有此及彼地表達出來,而且通過故事中人物對話的方式更是讓原本比較高深的《聖經》智慧能夠爲一般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

雖然說讀這本書到現在已經有兩個多月了,可是我依然想通過用一些語言來表達我對這本書的讚美之情。因爲我曾經在這本書中得到相當大的啓發,讀完了這本書,使我感覺人灑脫了許多,也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天路歷程》告訴我要在困難挫折面前優雅前行,告訴我在交友的時候要善於分辨那些是益友,那些是損友,告訴我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要客觀而理智地看待問題,更告訴我只要生命還沒有結束,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的可能性。我由衷地佩服這本書的作者約翰-班揚,一本幾十萬字的書能夠揭示這麼多的大智慧,也爲他早年的不幸遭遇感到遺憾。

《天路歷程》更指引我們要嚮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它裏面顯現的那種博愛和寬容更是令我感到很溫暖。現代有很多的人在絕望的時候就選擇了自殺,而《天路歷程》卻告訴我們“被別人殺害只能摧毀我們的`肉體,而自殺卻把我們的肉體和靈魂都摧毀了”,自殺只能解決肉體上的痛苦,而心靈上的痛苦卻永遠存在。只有愛的力量才能夠撫平心靈上的痛苦,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愛就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博愛,而且他寬容一切曾經犯過錯但是現在已經悔改過的人,他把他的愛無條件地奉獻給世人。現在的人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脆弱了,而這本書正是給你一種精神的食糧,讓你從心裏上感到溫暖,讓人感覺到世間中最重要的是愛,而不是一切物質性的東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使我們的物質財富和我們的精神財富同步發展,我們才能夠保持心態的平衡,更能夠愛自己愛別人。

每讀一章的《天路歷程》,就會有新的收穫和體會。從這本書裏,我學習到許許多多的爲人處世的道理,我知道我應該學會多一點的寬容,多一點的感恩,多一點的付出,多一點的奉獻,我也學習到了許多許多的優秀語言而這些語言都在我的身上發揮着作用,成爲我的人生導向,成爲我的人生座右銘。

當有時候空虛寂寞的時候,總想可以通過某種形式而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因爲有時人的人的精神狀態是有周期性的,當處於情緒低潮的時候,就需要找一些東西來刺激一下自己的神經,讓自己不要在低潮的時間太長,真的很無聊的,而且還會覺得自己很頹廢。所以當我煩的時候,走到操場去跑幾圈,出一下汗就OK了。或者是看一兩部喜劇片就能開心得起來了。

經典名著讀後感7

曾經,他只是一個悲慘的苦役犯,在貧富懸殊,社會極度不公的法國做一個卑微的工人,無奈社會不容,竟爲了一塊麪包被投入獄中19載。他不甘心,極度的不平衡感控制了他的內心,他發誓要向社會復仇。就在這時,主教米里哀拯救了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決心再創新生。

本性勤勞,勇於拼搏的冉阿讓很快闖出了一片天地,曾受人恩惠的他並沒有像大部分不法奸商一樣壓榨人民,而是成了以慈善聞名的工廠廠長兼市長。米里哀的信任如同穿過烏雲的太陽,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帶給冉阿讓溫暖。信任是一縷春風,它會讓枯藤綻出新綠;信任是一條紐帶,它連結了無數心靈。信任使他邁出了從卑微墮落到走向光明的關鍵一步,打開那扇緊閉的心窗,改變了冉阿讓的一生。

感動,自責,懺悔,暗下決心,冉阿讓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馬德蘭的市長。感恩的力量使他洗心革面,並以主教爲目標開始了一段原來完全意想不到的新生活。正是因爲如此,他命令沙威放了芳汀,即使和沙威進行爭執,爲了一個完全的陌生人;正是因爲如此,他執意在沙威面前擡起了壓在老人身上的馬車,即使這會引起沙威對冉阿讓的強烈記憶,勾起他對自己的懷疑;正是因爲如此,他在得知一位老人因爲被誤認爲是他時挺身而出,承認自己纔是冉阿讓,即使對方只是一個無爲的人,而自己身爲令人愛戴的一市之長,即使爲此自己可能再度入獄;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在被通緝的情況下,還接受芳汀的委託,答應去解救她的女兒珂賽特並撫養她長大;他纔會在有機會結束沙威的生命,從此不必左躲右閃的關頭放走沙威,即使自己以後可能落入他手;他纔會爲了柯賽特的.幸福,去救馬呂斯,即使在戰爭時分,自己也可能送命,即使在過下水道時,他知道生還機會並不大;正是因爲如此,他在受到馬呂斯的懷疑時,坦然任之,即使自己將離開心愛的柯賽特,孤獨終老。爲了感恩,不,準確地說是因爲感恩,冉阿讓在自己的餘生奉行着主教的處事哲學。“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主教的這句話像蜂蜜一樣浸潤了冉阿讓的心靈,雖沒有被他奉爲人生信條,但使他的一生都沒能再逃脫那顆寬容,感恩的心。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冉阿讓做到了,以他的行爲,以他的精神。所以他有所收穫,窮其一生誓將他抓回牢獄的沙威發現他本性善良,在下水道放走揹負馬呂斯的冉阿讓,馬呂斯最終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岳父就是神祕的救命恩人。走之前,老人在微光中告訴了兩個年輕人他們的身世。那對銀燭臺陪伴着老人度過了他那悲慘的一生。

主教帶領着冉阿讓成爲光明的使者,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努力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因爲有你,感恩!冉阿讓將感恩融入自心,當做種子種下去,終於長出一朵美麗的花。

經典名著讀後感8

在《三國志》裏,記載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戰中,諸葛亮錯用關羽,而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後在駐守荊州的人選上,他又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

在這兩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於兩次錯用關羽,且皆顯示出了諸葛亮的錯用人。從這說來,諸葛亮並非聰明的人,而一些古人雖都被記載爲聰明的人,但其實並不一定聰明。

與諸葛亮同時期的周瑜聰資過人,幫孫權打的勝仗也不少,也同時被史書記載爲聰明人,打他卻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爾後含憾而死。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還能說周瑜是個聰明人嗎?

答案是不能。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爲他們的智慧多了,負擔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聰明的人自然就思維活躍,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錯。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們那麼複雜,看事情更簡單些,有些忌諱、錯誤也就比聰明人更易避免。

而聰明人不聰明往往是他們不能善觀,善用和善棄他們的聰明。

善觀,即善於觀察當前事件和局勢,諸葛亮兩次錯用關羽的.做法就是個實例。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而關羽懷有還恩之心,卻依然讓關羽在華容道上把關。如果當時諸葛亮大觀局勢,觀察到了這點,讓關、張或關、趙二人位置互換,便可使得關羽還恩,又捉住了曹操,豈不兩全其美?遺憾的是聰明的諸葛亮沒有聰明地做到。

善用,即善於使用自己的聰明,在這點上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就是個例子。

福特研製出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汽車引擎,後來又推廣了汽車,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汽車事實,身家億萬。福特也因此被衝昏頭腦,變得驕傲自大,不汲取別人的意見,最終使得公司慘敗。

如果福特能夠善用聰明使頭腦冷靜思考,善用聰明不犯驕傲自大的忌諱、不犯錯,事情也許就會從另個方向發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時間意識到忌與錯,便可避免犯忌、犯錯以至死亡了。而這聰明的二人也都沒能聰明地做到。

善棄,即善於放棄他們的聰明。當聰明過多時便是負擔,就像聰明的思維慮事一樣。而這時懂得去放棄些聰明把感情和思想放空,以空白的角度,客觀全面的去觀大局,切小意,纔是最理智的。的確,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經歷的人多少會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這不正是更考驗他們的善棄嗎?

只有善棄了再加上善觀和善用,纔是真正的聰明,纔會卻得理智的成功。只是令人嘆息的是他們都沒聰明地做到,只得讓人感嘆:聰明人也不聰明啊!

經典名著讀後感9

這雄偉無比,大氣磅礴的開篇一詞,引出了一部羅貫中所著空前絕後的歷史演義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翻開泛黃的書頁,字字細讀,無數個歷史故事與歷史人物的形象飽滿而立體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它的每一個情節都緊緊牽動著讀者的心絃。勇於向命運宣戰的,是堅毅的蜀漢。英才豪傑輩出的,是富庶的江東。胸懷凌雲壯志的,是威武的曹魏。合上書本,彷彿置身於戰鼓隆隆的沙場,硝煙瀰漫,青山連著山外山,這不免生出種種豪情。三國鼎立,天下紛爭。且看他們究竟如何將這歷史的舞臺點綴的五光十色,絢爛繽紛。

“遺廟近昭陵,問魏吳而今安在?萬年垂漢統,看英雄此日何如。”三國演義中的`蜀漢可謂是唯一一個忠心於中興漢室,胸懷蒼生苦與痛,心牽天下安與樂的國都。說到蜀漢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蜀漢的頂樑柱——亂世梟雄劉備劉玄德。書中道,他白手起家,禮賢下士,關愛百姓,知恩圖報,用自己的努力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以啓發嗎?我們雖爲凡人,但只要有雄心壯志,並像他一樣永不言敗,永遠在向前看,永遠奮鬥,那麼成功是必然的了。這是劉備的成功之路,是蜀漢的復興之路,也是我們可借鑑、學習的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真可謂是英傑輩出,“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洋洋灑灑一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道出了東吳少主孫權的氣魄。正是英雄出少年。本該期待著這位年輕的賢君能有一番傲人的作爲,留下千古絕唱時,羅貫中卻筆鋒一轉,寫了孫權晚年的粗暴與嗜殺。賢君變身爲暴君,英主變身爲昏君,善始卻不能善終,這怎能不使人警戒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想有個完美的句號,有個理想的終結需要一顆冷靜剋制的心,需要持之以恆的行。(.)

曹魏,一直是實力強勁,一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國,爲首的是一位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稱的曹操曹孟德。“山不在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的詩文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帝王之氣,遼闊之姿。曹操有一個特點,他愛笑。他笑對友人,笑對敵人,笑對磨難,笑對天下。赤壁之戰,他敗走華容道,

性命堪憂之際,他卻還“撫掌大笑”。這是坦然,也是胸懷。面對困難,如果能像曹操般對其一笑而過,勇於直面它,挑戰它,這樣我們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強!

戰火紛亂,智謀層出,羣雄並起,這是三國演義,看大江東去,品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作爲一箇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歷史佳作。

經典名著讀後感10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相爭,又併入於漢;自漢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光武帝中興,傳至獻帝,遂分三國,也就有了今日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

觀三國英豪,不外乎孫權、劉備、曹操、關羽、張飛、諸葛亮最爲人所深知,也由此六人展開了那個戰亂年代的悽美畫卷: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平定黃巾起義,而因西涼賊首董卓被殺遂生叛亂。後有曹操託名漢相,實爲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孫權繼父兄基業據守江東稱霸一方。因張飛怒鞭督郵,兄弟三人以劉備爲首結以鄉勇奔戰各地,又三請諸葛亮,再與江東結盟,戰曹於赤壁,引出了三國鼎立數十年的征戰……

在我看來,這三國的霸主中,只有孫權是成功的,而劉備卻是淒涼的,曹操是悲慘的。吳主孫權十八統領江東,廣招賢士深藏不露,坐守江東笑看各霸主離世。蜀主劉備既讓人同情又讓人惋惜。同爲漢室宗親,勝劉表、劉璋,終得蜀地,卻臨死將位錯傳阿斗,以致蜀國早亡,若傳於那哭祖廟的劉諶,我想也不會誤了諸葛亮的攻魏大計。曹操更是讓人不禁發笑,自封魏王,欲留帝位與子,卻怎麼也想不到司馬昭在數十年後以同樣的方式讓司馬炎將自己沙場上的心血吞沒。

論謀士,無非諸葛亮、司馬懿與龐統。龐統是一個悲劇,智比臥龍卻大意死於落鳳坡。司馬懿從結局看應是成功的,但也是一個孤獨者。對魏主,他或許只爲諸葛亮而存在,對自己,他爲了孔明這個對手,這個朋友而存在。而孔明不存,他也只能獨嘆空虛。諸葛亮,每當我想到他,唯獨嘆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論戰將,趙雲、關羽、張飛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趙雲讓我想到了“忠”,長阪坡單騎救主,不懼上萬敵軍,一刀一槍殺出重圍;截江救阿斗,爲幼主,殺退江東羣雄,何等英勇。關羽、張飛讓我想到了“義”,關羽傲氣,張飛重情,雖遭殺害,我想他們不後悔。

《三國演義》完美詮釋了東漢末年的戰亂年代,雖然其中的`思想對於現代社會並不適用,但三國的精神應留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回首長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點評:作者慧心慧眼,對《三國》進行了透闢而辯證的理解,整篇文章讀來深刻、雋永,具有較濃的哲理色彩和思辨味道。作者以嚴謹平實的語言,哲人的眼光給三國人物量體裁衣。整篇文章博大而沉厚,雄強而剛健,質樸而自然,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厚實的心智和敏銳的靈光。歷練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晰的思路、深刻的思辨、廣博的見識,無不令人賞心悅目。

經典名著讀後感11

這本書的女主角簡·愛是一個失去父母的孤兒。在姑姑的欺負下,她過着堅強的生活,努力反抗。她追求自由,不想被別人打罵侮辱。阿姨把她送到勞渥德學校,她很高興,認爲終於可以擺脫壞運氣,現實真的改變了,在勞渥德學校生活讓她喜憂參半,通過一些看到和聽到很多靈感,從朋友海倫她看到什麼是堅強,什麼是耐心,他們在學習和探索中成長,成熟。

在勞渥德的最後兩年,簡·我愛當老師,但她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東西。她想追求自由的生活,所以她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家庭教師。在一個送信的夜晚,他遇到了羅切斯特先生,並幫助了他。後來,他得知羅切斯特是她作爲家庭教師桑菲爾德家族的主人。經過熟悉和理解,他們彼此喜歡,彼此相愛。在這期間簡·愛不顧前嫌,原諒了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姑姑,陪她直到去世。

當簡·愛即將成爲羅切斯特的新娘,才知道羅切斯特已經有了妻子,儘管那是個瘋女人。簡·愛情很難過,她無法接受這一切,道德和良心的譴責讓她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在走的路上歷盡艱辛甚至流浪,但並沒有打敗簡·愛情,她遇到了表哥一家,開了自己的學校,給孩子們帶來了知識和快樂。因爲她總是從心底關心羅切斯特先生,所以她回到桑菲爾德,經過詢問,羅切斯特的妻子死於他瘋狂的火災,羅切斯特失明救人,一隻手殘疾。簡·愛找到了羅切斯特,告訴他,即使他殘疾了,她仍然愛他,決定永遠和他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很佩服簡·愛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總是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她前後經歷的各種事情,以及她寬容豁達的性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敢於反抗,敢於追求,敢於爭取,從小自立自強,自尊自愛。雖然她不漂亮,出身平凡,一無所有,但她的氣質不卑不亢,待人樸實謙虛,讓身邊的人佩服她。她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但命運似乎故意磨練她,讓她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困惑和壓力,但最終,她克服了命運,收穫了幸福,命運優待了這個善良、堅強、勇敢的普通女人,讓她的一切都因爲自己的努力而改變,變得越來越好。

我們要學簡·愛這種自尊、自愛、堅強、獨立、不被困難嚇倒的.精神,我們應該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權衡自己手中的幸福,把握生活的每一個美好時刻,讓自己過上美好、快樂的生活。《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和宗教採取獨立積極態度、敢於戰鬥、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依賴的童年生活中;如果她沒有那種獨立,她已經和羅切斯特住在一起,有妻子和女兒,開始了金錢和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種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情不再是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思考爲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興奮的人格魅力。

經典名著讀後感12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着雲遊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啓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爲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鬥勇。

在故事中,堅強不屈的魯濱遜憑着自己的力量和在廢船上找到的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種起了麥谷,還飼養了動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他在這個過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難和挫折,負出了辛勤的勞動。例如,他那個有兩層圍牆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穀的時候,由於播種的不是時候,這些寶貴的.存貨就浪費了一半;爲了挖幾個地窖以備貯存淡水,魯濱遜又辛辛苦苦地幹了幾個月;爲了做一個能夠煮湯的鍋,他絞盡腦汁,嘗試了多種辦法,也失敗了無數次,才研究出製造方法;但是,這一切的困難,都被魯濱遜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所征服了,這個孤島上每一樣魯濱遜親手製成的東西,都凝聚着他所有的心血,他也會因爲每一個小小的成功而高興得無法形容。每當我看到這些片段,我內心中的感覺簡直不能只用一個“佩服”所來形容,我真真正正地被魯濱遜征服得五體投地。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雖然,我是個男生,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着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看着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

經典名著讀後感13

憶往昔,讀過的書不少,唯有那豪情萬丈的《水滸傳》,令我久久難忘,又是一個愜意的下午,輕撫有層薄塵的書面,手邊的香茗冒着熱氣,令我不禁想起往昔讀《水滸傳》的點滴,輕品一口淡茶,輕啓書頁,好書需久讀。

書中人物情節是那樣的熟悉與陌生,少了一分表面的浮華,多了一分內心的思考。在我眼中,他們不僅僅武藝高強的英雄,更多了一分深沉與內心的表現,我亦非昨日,只見事之表象,未明事中真意,豪邁之情油然而生,正義在心中涌動。

初見林沖,總覺其過於怕事,雖有一身好武藝卻未有男子氣概,現在覺得並非其無男子之氣,實其有觀大局之心,有容人之度,大丈夫能屈能伸,豈料他人無容他之意,最終恍然大悟,奮起反抗,我覺得這纔是真男人。

再說魯智深,先覺他力大無窮三拳,便打死了鄭關西,倒拔垂楊柳更是厲害無比。可現在看來他更有十分細膩的內心,不似一般莽漢,只有力,未見智。

最後說宋江,開始覺得他着實仗義疏財,求賢若渴,寬容大度,更有統領才能,可現在覺得他有些忠君思想過了頭,最終斷送了梁山好漢的大好前途,甚是可惜。

再讀好書心中涌起千思萬緒,匯聚成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欺負,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爲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爲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神聖維護這一份“神聖”。

經典名著讀後感14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的故事,其中有無數英雄人物,例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但女性的英雄卻寥寥無幾。其實很多女性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將列舉一些在三國演義中的女英雄。

第一位就是王允府中的歌妓——貂蟬。當時董卓十分放縱、殘暴,想稱霸天下,貂蟬看到對待自己如女兒的王允憂愁滿面,自己也心緒不寧,誠心想要報答王允,於是王允就想到用"連環計"除掉董卓。他先把貂蟬獻給呂布,又獻給董卓。在董卓臥室,呂布偷看貂蟬,貂蟬就裝作憂愁的樣子,隨後呂布一直想念貂蟬,終於得到機會與她在鳳儀亭相見,這時貂蟬又裝作要投池的樣子,離間呂布和董卓二人的關係,兩人被董卓逮了個正着,他憤怒地把畫戟扔向呂布。後來董卓聽了李儒的計策,想要把貂蟬送給呂布,與貂蟬商量,貂蟬再次離間二人,讓董卓不忍送出貂蟬。最終呂布大怒,假傳天子詔,殺了董卓,最後娶了貂蟬。從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貂蟬的智慧、沉着冷靜以及懂得感恩,她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換漢賊之命,造福了老百姓,稱得上是一位女英雄。

第二位,是徐庶的母親徐母。在徐庶投靠劉備後,曹操就一直想得到徐庶,於是先抓住徐母,讓她叫來自己的兒子徐庶,徐母大怒,取石硯就打曹操,但曹操因留徐母有用,就沒有殺她。後來曹操假裝徐母給徐庶寫信,信中徐母說自己被曹操囚禁,召喚徐庶,徐庶到曹操處後找到自己的.母親,徐母是一個十分有節氣的人。因爲他棄明投暗,十分憤怒,羞於見自己的兒子,最後上吊自殺。

還有一位是糜夫人,劉備的一個妻子。在劉備帶着百姓往江陵進發時,曹操大軍追趕。劉備與二位夫人失散,趙雲左衝右突,在土牆邊找到了手裏抱着阿斗的糜夫人,趙雲請夫人上馬,糜夫人怕妨礙趙雲,再三推卻,最後將阿斗交給趙雲後投枯井而死。糜夫人這種勇敢、大義凜然,以大局爲重的精神讓人敬佩,她確實是一位女丈夫。

最後一位是孫夫人,孫權的妹妹,被許給劉備。在劉備與孫夫人逃回荊州中途,周瑜派人來追,玄德按諸葛亮的錦囊,智激孫夫人,於是孫夫人大怒,下車就罵,罵得他們面面相覷,最後,追兵只得讓條大路,讓劉備與孫夫人過去,孫夫人以一人之力說服四將,十分勇敢。

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一直爲後人津津樂道,英雄人物也不斷被人們激烈討論。這些女性角色雖未曾一統千軍、英勇殺敵,但她們仍然展現了自己"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名垂千古。

經典名著讀後感15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先知》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的,他們在一所家長諮詢機構上班,根據十幾年的'心理輔導和教育子女的經驗,他們指出:要解決子女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的問題。之所以成爲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爲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纔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面臨巨大工作壓力,像我等爲生計日日奔波的人們佔社會大多數。有壓力就會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怨氣。每個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沒有將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壓力轉化成怨氣,撒在無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卻換來家長的暴怒和大聲呵斥。無形之中,孩子遭到驚嚇,就可能從此沉默,孤言寡語。事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幼小心靈,需要我們大人細心呵護。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再小心都不爲過。如果父母自己都無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你把握好幫助孩子的分寸了嗎?

當孩子好奇的將手伸向家裏的仙人掌的時候,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大叫:“哎呀,那個有刺,碰到會疼,不能碰!”其實,在不太危險的情況下,你不如讓他自己碰一下那刺,親身體驗到疼之後,想必今後他再也不會主動去觸碰。幫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勞,剝奪孩子感知接觸世界萬事萬物的機會,把成長的權利交還孩子。

你向孩子傳遞有價值的價值觀念了嗎?

有責任感,誠實禮貌,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能感恩,可以積極參與到家庭勞動中。這些良好品格和表現大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的,這就需要父母持續的 向孩子傳遞穩定的有價值的價值觀念,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來之不易的緣分,我們得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作爲父母,我們要不斷的豐富自己,不斷的調整自己。做一個懂愛會愛的父母。父母好好學習,孩子自然天天向上。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標籤:讀後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