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5篇

讀後感7.06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5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

外來的和尚也會念經,《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典型的美國精神讀物。通俗易懂的同時,又在字裏行間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許多與中國傳統哲學亦有許多相同之處。

顧名思義,七個習慣是此書的核心,從確立目標、個人修煉到建立共贏、換位溝通,七者之間相輔相成。以下談一談對於七個習慣的具體感受。

積極主動

如果你不自己走,誰又會推你走呢?用心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遠景的原則,積極主動永遠是一切的前提。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又選取的自由。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有效能的人士爲自我的行爲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同時用心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取的自由"。

積極主動是改變的催生者,在這裏自覺、良知、想象力與自主意志共同發揮作用,由內而外的做出改變。

以始爲終

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想要做什麼事?高效能人士懂得如何規劃未來,並以此爲指導。因此“以始爲終”是實現自我的領導原則。

生活中,許多人卻並未發現人生的真正目標,也不曾審視自己的人生信條,只爲忙碌而忙碌。作者說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悲慘的,悲慘雖然過於嚴重,但這樣的人生總是少些什麼。

要事第一

既然有了目標,就要去實現。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高效能人士會用較少的時間來處理“要事”,他們將工作重點放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來實現效益與效率的平衡。情緒衝動永遠是人生大忌。

雙贏思維

零和與雙贏是現代博弈的兩種主流觀點,雙贏看似簡單,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做到。在我看來,雙贏不僅僅是簡單的做事方法,雙贏需要勇氣與體諒,雙贏更是一種大愛的人生境界。

具備雙贏思維的人,往往具備三種品質:正值、成熟、富足。他們必然忠於自我的感受、價值觀,有勇氣表達自我的想法,能以豁達的心態看待他人。

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唯有在雙贏的基礎上,人們纔會耐心傾聽,進而產生合作。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的習慣,欲求讓對方瞭解,首先要了解對方。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我,持續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衆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統合綜效

綜合綜效是互相尊總的成果,唯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才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僅能夠化解阻力,甚至能夠化阻力爲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

不斷更新

前面六個習慣雖好,但也並非金科玉律。唯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懂得如何自我批評,才能全面審視自我,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潛力,才能使自我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潛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該書鑽石版精選柯維博士“七個習慣”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爲忙碌的我們帶來高價值的自我提升體驗,用更少的時間參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續成功之道。

書中提到七個習慣如下:

1、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做決定。

2、以終爲始: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如使命宣言。

3、要事第一:夢想的組織與實踐,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4、雙贏思維: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態意圖,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利人利己。

5、知彼解己: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

6、統合綜效:揚棄敵對態度1+1=1/2,不以妥協爲目標1+1=1.5,也不止於合作1+1=2,而是創造式的合作1+1大於2。

7、不斷更新:在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6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其中,我對第五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和第十章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最有啓發。

01、要事第一中的時間管理矩陣:

第一象限既緊迫又重要。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第三象限緊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迫。

我們之所以疲於奔命,覺得很累那因爲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一象限,其次花在第四象限用以逃避現實稍作放鬆,用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少之又少。如果這樣意味着我們陷於處理危機的生活中。

還有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三象限,往往緊迫的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未必。這是我們太在乎別人而忽略了自己。也會時常感覺很累。

而高效能人士是這樣處理:

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因爲不重要。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這樣會減少第一象限的出現頻率。

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帕雷託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而我們常常會犯的錯誤,以爲重要緊迫的事情是第一位,其實不然,花在第二象限更多的時間原來纔是最正確的選擇。

02、從四個方面磨鍊自己(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鍊。鍛鍊身體提升耐力韌性和力量。

精神層面:能夠調動人體內具有激勵和鼓舞作用的資源。忠誠,學習,冥想。

智力層面:主要靠教育,藉此不斷學習知識,磨礪心智,開闊視野。閱讀,想象,規劃,寫作。

社會、情感:理解別人,服務,增進安全感,堅守原則,肯定自我,與人爲善。

在這兩點上印象最深刻:在拓展思維上,定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每週一本書。磨礪心智上就用寫作這個方式。

從本書中我將改變自己原來總是在第一象限中忙得團團轉,筋疲力盡,而是致力於重要不緊迫這第二象限,另外,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一週一本書,還有就是每天堅持碼字。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讓你變得更好。而習慣的養成也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恆,方可習慣成自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3

在噹噹網上剛看到這本書名時,並不覺得很吸引人,總覺得這些什麼習慣啊、品質啊,說來說去都大同小異,沒什麼好看的。後來在本書的封面上看到有這樣一行字:在美國,此書影響力僅次於《聖經》。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確實經典!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即基於原則的思維定式。這種新的思想水平就是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他對“由內而外”的定義是從自身做起,甚至更徹底一些,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維定式、品德操守和動機。這種思想模式我現在只是有點膚淺的瞭解,把這種思想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是我所要追求的。

本書共探討了七個習慣。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現在的大部分關於成功學的書籍都不約而同的強調積極主動的態度是成功的必備條件,看來這招需要下番苦工把它練習起來。

習慣二是以終爲始。以終爲始說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工夫。因爲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感到空虛,發現自己犧牲了許多更寶貴的東西。這讓我想到以色列國第三任國王所羅門,在他晚年的時候他以一種懷疑和消極的論調寫了《傳道書》這卷書,在開篇的第一章第二節寫到“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當時以色列國正處於鼎盛時期,那個富有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才貼切。所羅門王有妃嬪1000個,正宗的老婆一個,像他這樣的人說出虛空兩個字真讓我們一般人想不通。他嘗試了一切的追求,並取得極大的成就,但在他寫這卷書時,發現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什麼可以令他快樂。所以對他來說敬拜上帝纔是他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其他的都是虛空的。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也需要明確真正的目標,然後纔好勇往前走,堅持到底,實踐使命。

這裏我也想起張弈在《離亭燕》中的一句話:“多少六朝興廢事,皆入漁樵閒話”。意思就是當年那些英雄業績,到頭來只不過成爲漁夫,樵夫閒言碎語的話題而已。人們窮其一生的力量去追求更多的財富、更大的勢力等等,但到頭來可能這一切根本就沒什麼意義,根本就不是我們真正所要的。當康熙皇帝看到長城後,感嘆到:“萬里長城萬里空!”所以“以終爲始”就是要我們先認清方向,明確真正的目標,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然後去奮鬥去努力!

習慣三是要事第一,就是把最重要的事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來處理就行了。

習慣四是雙贏思維。

習慣五是知彼解己。

習慣六是統合綜效,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式的合作,就是1+1>2。

習慣七是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包括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七個習慣非常值得我們去追求實踐的。

今天的我們是有無數個過去所組成的,我們重複舊有的習慣,只能得到舊有的結果。我們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軌跡,就像薩達特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讓我們先改變我們的思想,然後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來塑造品格。一個人有優秀良好的性格,想不成功都難!

這本書確實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4

自從畢業以後,放下書本已經好多年了,好久沒有靜下心來去看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由於好久沒有看書了,剛開始讀起來確實有些費勁,每天也就讀個十來張,就放在那裏不讀了。這或許就是一種推翻一種習慣的難度吧。但是堅持,堅持,堅持。這本書也漸漸的摸清了他的思路,讀書的習慣也漸漸的養成。現在習慣在車裏放一本書,中午休息時可以讀一讀,等客戶時也可以看一看。晚上回到家,在牀頭放一本書,靜下心來時讀書,可以讓自己完全進入到書的情境之中。讀書真的是好,當自己沒有目標時可以找到目標;當自己缺乏知識時可以補充知識;當自己陷入困境時,可以找到方法。所以點滴的習慣從讀書開始。

書的開篇就是很多大咖對這本書的高度評價,可見這本書的高度,在以前也讀過很多類似勵志書籍,但從來沒有讀過一本這麼多大咖認定過的書籍,我覺得與其他書籍最大的區別,就是書籍在開篇反覆強調的要推翻過去的一種思維,是啊,人們往往認定過去那種已經習以爲常的思維,及時看再多的書籍,再多的文獻,也很難改變過去的思維。中國古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也曾經提出“知行合一”四個字。可是要做到是要有多難。自己就是個例子,曾經我以“知行合一”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實際到了生活能做到五分之一也就不錯了。要做事,先做人,人是成事的根本,自我反省,自我進步,才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感覺此書第二大的論點便是1+1>2的論點,在當今社會尤其凸顯出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再也不是一個人打天下的時代了。只有強強的聯合,資源的共享,方能使其更快的達到目標。在以後個人也是要注意到這一塊,我實際也是個獨行俠,在團隊協作上表現的稍微差一些。積極改正優勢互補。

後面所講個高效的七個習慣,從積極主動到不斷更新,作者也是讓我們循序漸進,從依賴期到互賴期讓我們從思想上發生積極的改變。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自我感覺還是比較良好的,從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到現在熟練的醫藥人員,我所經歷的機會,我感覺每一個都去把握了。需要改進的也是要發現更多的機會,有新的事物就要努力去嘗試。

習慣二以終爲始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出來的,有先天的不能改變的東西,和後天需要更加的努力。我們改變不了先天的,但後天的努力是我們要追求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大家都明白着急的事情要第一個去完成,卻忽略了什麼樣的事情是最重要的。發現最重要的事,或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吧。

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己知彼,習慣六統合綜效更多是在講述我們的人際關係的思維。我們這一行業也是最需要的習慣,在談判時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大家互利,整合所有想法,我想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習慣七不斷更新,習慣也是需要慢慢的養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思想做起,嘗試與客戶接觸時用我們的一些行爲習慣接觸客戶。我想我們很快就會得到收穫。我也一定會積極向前,在希爾安的大家庭裏,不斷努力學習。爲公司的輝煌,添磚加瓦。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5

這是一本“基業長青”的書,書中傳達的精神和理念好像永遠不會過時;這也是一本關於人怎樣去獲得改變與成長的書,讓處在當下“大數據”時代的職場人士們找到清晰的方向和正確的指引,從而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給出了新的定義,人生從此發生改變。

個人對這本書的體會主要來自多年來的工作實踐,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有點類似於古人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只是本書更着重於職場,後者則是上升到社會。

積極主動是七個習慣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個人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習慣,如果這個習慣養不成,後面的六個習慣將會是紙上談兵。

積極主動是一種人生態度,一個積極主動的人會自帶光芒,他像一個磁場一樣,會吸引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傳送出積極上進的正能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積極主動並不是指“做事”這一層面,採取主動並不是魯莽行事,或者是隻求短期效應的激進式行爲,或者是不斷活躍地“救火”行爲,這些並不是積極主動所代表的意義。

積極主動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從被動的思考變爲主動的思考,從適應性的思維變爲創造性的思維。人的觀念或者價值觀是很難改變的,積極主動就是對個人陳舊觀念及被動的價值觀進行打破並重生,這是一個非常難的過程,能突破的人並不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堅持地對工作及生活抱有積極的態度是一個人最大的修行。我們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要始終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對未來的世界抱有希望。

以終爲始是一個關於樹立目標的習慣。

人活着是爲了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哲學問題,大多數人都回答不了。

胸有大志的確很重要,但我的建議是不要去想太多的大問題,很多不是個人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從“小問題”做起,例如設定一個目標:今年我要看多少本書,寫多少篇文章,或者本月我要達成多少銷售業績,接多少訂單;或者是三天作業完成率在本月達到什麼水平?等等。

以終爲始可以給組織或者個人提供“指南針”,讓工作的方向不會偏離,讓行進的道路不會脫軌。

要事第一是關於時間管理的習慣。

人的精力或者組織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或者說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有限的,但事務的多樣性及複雜性對我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挑戰,要事第一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我們要先處理“要務”,再處理其他“雜務”。

這是高效的七個習慣中應用性最多的一個習慣,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態度,在衆多事務中,我們要有能力去甄別事務的重要性和緊急度,從而合理地安排時間。

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的三個習慣主要是關於與其他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協同。

人際關係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所說的“情商”主要是通過這三個習慣鍛煉出來的,這三個習慣因人而異,但前提是個人的修爲(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也要達到一定的火候,只有自身過硬,與別人打交道纔有底氣。

不斷更新是關於跟上時代的習慣,變化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抓住成長的機會,需要不斷地更新自我的知識結構,瞭解發展的規律,利用前面六個習慣不斷地更新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6

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你學到了什麼?如果你還沒有讀過本書,希望你也能從這篇文章中受益。世界上99%的人都是被他的情緒和大腦所控制的,只有少數的1%的人是可以控制他的情緒、大腦和言行的,而這第一種百分99%的人就是被動活着的人,只有第二種1%的人是主動活着的人。

一、主動活着

本書中的第一個習慣就告訴我們要主動的活着,那什麼是主動活着的人呢?其實世界上事情分爲兩種:一種是你不可以改變的,比如說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今天的天氣如何?你老闆的個人決定或者他生氣的時候對你說什麼話?這些都是你不可以改變的;第二種就是你可以改變的事情,就是你內心世界的情緒,你的思想,你所想說的話,你所做的事情還有你自己的決定!這些都是你可以改變的。如果你是一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的人,總是被情緒左右,你就會覺得整個世界好像都在跟你作對,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在你身上發生,然後你就會變成一個充滿消極情緒的人,這就是被動活着的人。

而被動活着的人就有一個不好的思維就是總把注意放在不可改變的事情上。所以想要改變這種狀態的話,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改變的事情上,做一個主動活着的人。比如說今天你要不要去郊遊?要不要玩遊戲?要不要看書等等!這樣你才能不斷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讓你的人生多一點控制力和影響力。

大致可以將這兩種人概括爲:被動活着的人總是抱怨,不去做改變;而主動活着的人知道抱怨沒用,只會增加消極思想,從而尋找更多改變的機會。

二、葬禮法則

什麼是葬禮法則?就是講在你葬禮來臨的時候,你希望人們是怎樣去懷念你,怎樣回憶你的呢?他們認爲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葬禮法則教我們要以終點爲起點來思考問題。比如說你通過你現在想達到的目標來設定今年的目標,再分解設定每個月和每天的計劃是怎麼樣的?至於制定什麼目標,你就要根據你自己的需求來決定了!

三、重要的事情優先做

關於選擇目標,你肯定是找你重要的事情來選定目標,比如說高薪的工作和這個過多的物質不是你所追求的,因爲它們並不能給你所謂的真正的快樂,所以你還是決定辭掉年薪百萬的工作,去尋找真正能讓你快樂的生活。

對於制定計劃,這裏有兩個很重要的小竅門。

1、每天計劃達到的量一定要非常小,小到自己都覺得可笑,自己都無法接受的地步。因爲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計劃定的太過於苛刻,最終都會因爲堅持不下去而告終。比如很多人計劃每天看兩個小時的書,過不了兩天,堅持不了就不看了。這裏建議,每天就拿起書本翻開幾秒又合上就行了,這一個簡單的動作相信是個人都能做到並堅持下去。當然,如果你翻開的時候自己有興趣看,那就看下去,等自己不想看了就放下。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學會獎勵自己。當你完成了自己定的某個小目標,要給自己一點獎勵,至於獎勵什麼,你怎麼開心怎麼來吧。爲什麼獎勵自己?就像你打遊戲,打遊戲你可以在腦中享受到快感,所以你就願意玩。而如果你做完了某個小目標,沒有任何獎勵,你自然就沒太多動力再去做這件事情了。

四、不斷自我提升

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最後一個習慣。當你每天都完成一些小目標,一年後你就會在各方面也得到更好的提升,而你在提升的基礎上又加以提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7

由於時間因素匆忙的讀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於後三個習慣: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簡直就是囫圇吞棗。雖如此,仍感覺這是我讀過的對於調整自己思維和工作的最好的一本書。只要我還有夢想、我還追求進步,在以後的時間我會好好的研讀,相信此書的精髓會伴我開創事業的左右。特別是書中闡述的以始爲終、和要事第一兩個習慣對我感觸尤深。原來一直有種感覺,感覺我們所參觀交流的新華路國小的領導參加過"領袖素質培訓"或類似這樣的培訓,讀過這本書之後相信那是真的。現就我對"以終爲始"和"要事第一"的感悟闡述如下,希望對我們的工作思路的調整有所啓發。

"以終爲始"的定義按我的理解,就是先給我們的工作確定一個目標、一個富有挑戰情的目標、然後考慮我們當下就當是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目標、已經站在了這個高度,那麼在這樣一個高度上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工作、怎樣度過我們的每一天。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無形中我們就會以未來的高度規範我們的行爲,換句話說也就是讓未來決定現在吧。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所以碌碌無爲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我們沒了目標沒了追求沒了方向,所以我們就沒了動力。要養成這樣習慣本書的作者就強調我們要撰寫個人使命宣言,宣言我們想成爲怎樣的人、成就怎樣的事業及爲此奠定的價值和原則。而在我們所有的生活中心中強調以原則爲中心,這樣我們纔不會偏離我們達到目的的軌道。另外它還強調個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團隊的成功纔是成功,而團隊的成功就要制定這個團隊這個組織的使命宣言,團隊的使命宣言又是要求團隊所有的成員共同制定併爲之努力奮鬥的,回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們的一些要求一些目標卻都是自己或是班子成員參與制定的,沒有形成我們團隊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所以在執行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不高或是草率馬虎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也就印證了我經常反思的一句話——不是我們的老師不配合,而是我們的方法不得當。

再者是"要事第一的原則",以前我在上班坐在辦公桌前的第一件事是把今天所要完成事情寫在工作日記中,第二天或是下午下班前查看任務完成的情況,自以爲自己對工作很負責、工作很條理,可看了這本書才發現以前的行爲還僅僅停留在時間管理的第一個層面,也就是最低的層面。在到新華路國小參觀交流之前,我曾查看並打印了他們的一週工作安排,當時感覺做到很難,看了此書才發現不僅不難而且是做好工作完成目標所必須的。過去總感覺我的團隊成員不夠優秀、缺乏責任,連一個簡單的治理學生隨手扔垃圾的習慣都做不好,害的我要每天的去彎腰撿拾、去給學生做榜樣、做表率,看了此書才知道我的過去是不懂得授權、不懂得責任情授權,不懂得作爲領導要知道只要求結果的授權、而不是傳授方法的授權。

總之這是一本給我很多反思給我很多啓迪的好書。只要還有夢想、只要還有追求我就希望你把此書好好的讀一下,它一定能幫助我們實行我們的夢想和追求。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8

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你學到了什麼?如果你還沒有讀過本書,希望你也能從這篇文章中受益。世界上99%的人都是被他的情緒和大腦所控制的,只有少數的1%的人是可以控制他的情緒、大腦和言行的,而這第一種百分99%的人就是被動活着的人,只有第二種1%的人是主動活着的人。

1、主動活着

本書中的第一個習慣就告訴我們要主動的活着,那什麼是主動活着的人呢?其實世界上事情分爲兩種:一種是你不可以改變的,比如說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今天的天氣如何?你老闆的個人決定或者他生氣的時候對你說什麼話?這些都是你不可以改變的;第二種就是你可以改變的事情,就是你內心世界的情緒,你的思想,你所想說的話,你所做的事情還有你自己的決定!這些都是你可以改變的。如果你是一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的人,總是被情緒左右,你就會覺得整個世界好像都在跟你作對,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在你身上發生,然後你就會變成一個充滿消極情緒的人,這就是被動活着的人。

而被動活着的人就有一個不好的思維就是總把注意放在不可改變的事情上。

所以想要改變這種狀態的話,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改變的事情上,做一個主動活着的人。比如說今天你要不要去郊遊?要不要玩遊戲?要不要看書等等!這樣你才能不斷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讓你的人生多一點控制力和影響力。

大致可以將這兩種人概括爲:被動活着的人總是抱怨,不去做改變;而主動活着的人知道抱怨沒用,只會增加消極思想,從而尋找更多改變的機會。

2、葬禮法則

什麼是葬禮法則?就是講在你葬禮來臨的時候,你希望人們是怎樣去懷念你,怎樣回憶你的呢?他們認爲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葬禮法則教我們要以終點爲起點來思考問題。比如說你通過你現在想達到的目標來設定今年的目標,再分解設定每個月和每天的計劃是怎麼樣的?至於制定什麼目標,你就要根據你自己的需求來決定了!

3、重要的事情優先做

關於選擇目標,你肯定是找你重要的事情來選定目標,比如說高薪的工作和這個過多的物質不是你所追求的,因爲它們並不能給你所謂的真正的快樂,所以你還是決定辭掉年薪百萬的工作,去尋找真正能讓你快樂的生活。

對於制定計劃,這裏有兩個很重要的小竅門。

①每天計劃達到的量一定要非常小,小到自己都覺得可笑,自己都無法接受的地步。因爲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計劃定的太過於苛刻,最終都會因爲堅持不下去而告終。比如很多人計劃每天看兩個小時的書,過不了兩天,堅持不了就不看了。這裏建議,每天就拿起書本翻開幾秒又合上就行了,這一個簡單的動作相信是個人都能做到並堅持下去。當然,如果你翻開的時候自己有興趣看,那就看下去,等自己不想看了就放下。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學會獎勵自己。當你完成了自己定的某個小目標,要給自己一點獎勵,至於獎勵什麼,你怎麼開心怎麼來吧。爲什麼獎勵自己?就像你打遊戲,打遊戲你可以在腦中享受到快感,所以你就願意玩。而如果你做完了某個小目標,沒有任何獎勵,你自然就沒太多動力再去做這件事情了。

4、不斷自我提升

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最後一個習慣。當你每天都完成一些小目標,一年後你就會在各方面也得到更好的提升,而你在提升的基礎上又加以提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9

習慣一:積極主動(BEPROACTIVE)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終爲始(BEGINWITHTHEENDINMIND)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他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基於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創造出一個文化。

習慣三:要事第一(PUTFIRSTTHINGSFIRST)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雙贏思維(THINKWIN-WIN)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SEEKFIRSTTOUNDERSTAND,THENTOBEUNDERSTOOD)

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理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理防備,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順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SYNERGIZE)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瞭解了彼此,甚至還稱讚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把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1+1=0.5),不以妥協爲目標(1+1=1.5),也不僅僅止於合作(1+1=2),他們要的是創造式的合作(1+1>2)。

習慣七:不斷更新(SHARPENTHESAW)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習慣七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對家庭而言,習慣七通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0

正如一個人的傑出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秀並不因爲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爲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着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衆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爲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爲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爲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纔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讀完,可以用振聾發聵來形容,書中的很多觀念比如要事第一,迴應方式,傾聽理解,不帶自己的偏見,重視自己重視的人的重視的東西,這些觀念令我非常激動。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有一個護士,曾經看護過世界上最挑剔,最難伺候的病人。無論這個護士做什麼他都覺得不夠好,不但從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處處找茬,與其作對,結果她每天都過得特別痛苦。可是你剛纔卻在臺上大談積極主動,說什麼除了我自願,否則沒有什麼事可以傷害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這實在讓我接受不了。可是後來我又反覆思考了這番話,從內心深處問自己:我真的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迴應方式嗎?結果居然發現我自己有這個能力。我承認自己選擇了痛苦之後,我漸漸認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不痛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站了起來,我自由了,我擺脫了牢籠,不再受限於別人對我的方式。

其實我一直也受別人對我方式的制約,很多時候,因爲怕被拒絕,所以不會選擇主動做什麼,如果能夠擺脫制約,不再關注別人對我的方式,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朋友,不怕朋友的拒絕,其實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傷害,所有的傷害不是別人對我們造成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從精神上傷害我們。有時候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別人可能一句話,或者嘲諷,或者冷漠,都會讓我猜測對方是不是有什麼惡意,或者對我有什麼意見,其實是自己太敏感了,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不怕受到傷害,別人不能傷害到你,別太敏感,把別人想的太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愛必須通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由此而生。

第二個習慣,以終爲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現在頭腦中構思,然後付諸實踐(多麼像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其實,要想提高做事效率,要先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這可以由第二個習慣來決定。比如對我來說,畢業了去什麼單位很重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在實踐中,把最好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相應的工作。

情感賬戶的六種投資方式:

1、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2、注意小節,一些看似無關既要的小節,如疏忽禮貌,不經意的失信,最能消耗感情賬戶的存款,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小事。

3、信守諾言

4、明確期望

5、正直誠信

6、勇於致歉

第五個習慣,知己知彼,移情聆聽,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有效的溝通: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使人專心傾聽。

第二階段是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去理解。

第三階段深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

第四階段即加以解釋,又帶有情感,左右腦並用。

同別人交流的時候,試着拋開自己的經驗,盡力真正瞭解對方。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受到的傷害,並作出迴應。何不從現在起立刻付諸行動,不論在辦公室或家中,敞開胸懷,凝神傾聽。不要急功近利,即使短期內未獲反饋也決不氣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2

這次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相比第一次讀完後的運用,這次的感觸和收穫更大,讓自己對運用時遇到的小問題有機會對照書中的某些章節和觀點做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吸收。在日益變化和挑戰共存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學習一些基本原則來指導我們更好更高效的生活工作。此書講到的原則值得我們反覆去閱讀。

書中提到從個人領域成功到公衆領域成功的七個習慣:

個人領域的成功:

1、積極主動:

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看待事情,逐漸讓“影響圏”不斷擴大。以前遇到同伴的消極和被動時,自己只想着獨善其身地完成自己的部分,或者是把同伴的事情直接做了,因爲在做之前沒有和同伴瞭解情況和溝通,也沒有徵得同伴的同意,在自己完成的時候,會對同伴的不合作行爲產生抱怨,而同伴也覺得他需要的不一定是直接幫助完成事情,從而導致產生了誤會。重讀這篇文章聯想到自己以往的做法,意識到首先應該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大家一起參與進來,這樣大家纔會一起成長共同精進,當遇到同伴停止不前時,會先耐心地聽取對方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和對方一起分析問題所在,在商討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對方需要時再予以協助,這樣既鍛鍊了自己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伴也會因爲得到尊重而主動承擔自己的部分。自己的影響圈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了。

2、以終爲始: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根據目前的處境,找到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併爲之努力。在遇到迷茫或被其他事情牽絆時,我們需要經常問自己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次要的事情矇蔽了雙眼而偏離了方向。

3、要事第一:

平衡產出和產能的關係,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上,但實際上經常會被不重要緊急的事情弄得效能低下,所以我們要每天列出自己的三隻青蛙,重點要關注自己持續的成長和學習。

公衆領域的成功:

4、雙贏思維:

互相信賴的社會中,取得傑出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信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遇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時,爲了達成既定目標,以往會採取折衷的辦法來處理。這篇文章中提到店鋪中通過調整薪資結構,先讓店員賺到錢,店長才可能有錢賺的模式後,實現了真正雙贏的獎勵體系。將注意力放在結果而不是方式上,這樣就可以跳出以往的思維模式,找到第三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5、知彼解己:

首先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

6、統合綜效:

尊重差異取長補短,共同參與讓總效能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模式不一樣,通過坦誠溝通可能會發現,對方的觀點正好是以往一直被忽視或完全沒想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有可能會左右事情的結果,分歧點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角度地去思考和學習成長的機會。

7、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讓自己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

每章節的付諸行動部分部分提供了詳細的指引,教我們更好地使用本書,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從而達到高效的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3

最近在多看閱讀上通過聽書的方式聽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說實話不太適應“聽書”這種方式,作爲一個四川人我還是更喜歡休閒的捧着一本書,喝着茶慢慢的看,或是在公交車上用電子書一頁一頁的閱讀順便打發路上的時間。聽書這種方式總感覺會聽着聽着出神,但是我發現這種方式卻能很好的提高閱讀效率。

最開始選擇這本書是因爲覺得自己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想要通過一些學習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聽完這本書發現其實內容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可以聽完就能有所提升或是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可以幫助提高個人工作效率。書中主要介紹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提升自我,從三個方面可以提升團隊,最後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要事第一,有效地管理自己。在我們的一生中想完成的目標可能有千千萬萬,每一個都要長期努力才能實現,可人的一生時間有限,滿打滿算也不過幾十年時間,再加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讓實現目標困難重重,那該怎麼辦?既然時間不夠用那我們需要培養的就是強大的時間管理能力。”感覺這就是我們現在工作內容的寫照,每天工作強度大,責任重,要求高。那怎麼去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呢?作者提出了二維分類法,將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分爲了四類:一、即重要又緊迫;二、重要但是不緊迫;三、不重要但是緊迫;四、即不重要也不緊迫。在處理這四類工作時作者又提出了兩點需要注意,一、抵制誘惑,對那些很想做又不重要的事情堅決說不;二、學會授權,不要凡事親力親爲。第一點也許就是我們現在急需要做到的——“抵制誘惑”。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爲一些小事糾結,鬱悶以至於浪費時間精力。我們應該更多的將精力放到更重要的客戶身上,學會取捨。

“統合綜效,進行創作性合作。相信不少人在工作中都害怕跟別人出現意見不統一的地方,因爲不同意見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分歧,但實際上在合作的過程中差異才能真正帶來成果。”書中講到團隊合作中有的人會相互提防,覺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有的團體會心平氣和的討論,選出最好的方案。但是也有第三種方法,選取每個方案中合理的地方組成一個全新的方案。雖然這個講述的是團隊合作時的處理方法,但是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是有值得學習的方法。我們現在處於學習的階段,有很多前者的經驗可以學習,但是並不是所有方法就一定適合我們。我們每個人在處理客戶時,都有自己的風格,都有自己的一些小習慣。但是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處理方案都是大致一樣的。讀後感·所以我們可以學習別人長處,加以利用形成適合自己的話術或者方法流程。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學習別人的長處,保留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風格。

“不斷更新,保持高效能狀態。一把刀需要經常磨才能保持鋒利,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才能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保持進步。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更新就相當於對自己投資,我們自己纔是我們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作者提到可以從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四個層面出發提升自我,調整好自我後再出發。人應該不斷的塑造新的自我,打造符合時代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在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個世界沒有捷徑可以走,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都需要拿成績、成果來說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裏面做更多是事情,完成更多的工作,做出更多的成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4

在美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影響力僅次於《聖經》。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20xx年部門領導推薦閱讀的書目之一。當時可能由於年紀小還不太能理解這七個習慣的真正含義,只記得看完這本書告知自己要踐行要事第一的工作習慣,要求自己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

7年之後的今天利用早上邊跑步邊聽樊登老師的解讀,突然有一種全新的收穫,引起了我的不斷反思,最重要的是積極主動的思考方式,一直以來狹義的自我定義:我屬於行動上的積極主動的樂觀派,但在思維模式上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關注圈,就像LG對我說的:“你的焦點更多的放在細節上,還沒有放在重點上(他說的重點其實就是影響圈,重點應該放在我自己可直接控制的事情上,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跑完步回家後從書架上找出這本書,重新拜讀了一遍,於是決定要把我此時此刻的感受記錄下來,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以後也是我重點要修煉的部分。

積極主動是其他六個習慣的必備條件,本書中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分別是:

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習慣一:積極主動

習慣二:以終爲始

習慣三:要事第一

公衆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依賴

習慣四:雙贏思維

習慣五:知彼解已

習慣六:統合綜效

自我提升和完善

習慣七:不斷更新

關於積極主動我的理解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做出的自由選擇,這對於自己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救贖。如果我們一直將自己的需求綁架在他人身上,會活的很痛苦,生活中會充滿了抱怨與指責。比如中國最大的矛盾關係體:婆媳關係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不是生活的年代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而是媳婦或是婆婆把自己的要求放在對別人的控制上,因爲她不按照我要求的方式(外界刺激),我就生氣、指責與抱怨(內在反應)。其實我們還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比如解決方案一:控制自己的情緒選擇不生氣;方案二:告訴自己別人是否履行職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如果你一直認爲問題“存在於外部”,那麼請馬上打住,因爲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問題。

雖然我們不必象書中舉例的維克多。佛蘭克爾那樣被關在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中憑藉詳細與記憶來修煉心靈、頭腦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將內心的自由種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脫納粹的禁錮。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佛蘭克爾運用人類獨有的自我意識,發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則,即在刺激與迴應之間,人有選擇的自由。就像某名言說的那樣“除非你願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

接下來我們可以自我反思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有沒有用積極主動的言語去表達,如果沒有,那麼從今天開始制定一個爲期21天的自我覺察實踐表,分爲影響圈與關注圈。

消極被動的言語:VS積極主動的語言:

1、我已無能爲力。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2、我就是這樣。我可以選擇不用的作風。

3、他把我氣瘋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4、他們不會答應的。我可以相處有效的表達方式。

5、我只能這麼做了。我能選擇恰當的迴應。

6、我不能。我選擇。。。

7、我不得不。我更願意。。。

8、要是。。。就好了。我打算。。。

不要總是怨天尤人或是文過飾非,犯了錯誤就要馬上承擔,改正並從中汲取教訓,致力於影響圈內的事情,淡化關注圈。學會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而不是一心挑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矛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我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必從改變自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用心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靠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透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要事第一”是一種自我管理的原則,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作爲一名商業客戶經理,每一天必然會被許多如針對性營銷政策的落實、客戶的走訪、對區局營銷支撐、領導交辦的臨時事宜等瑣事纏身。自我以前在工作期間,感覺到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由於沒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經常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最該做的事。有時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矇蔽,根本就不明白哪些是最就應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學習了“要事第一”這一章後,我認識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到達良好效果。爲提高工作效率,我每一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對一天的需要處理

的事情進行羅列和分類,按照如下四個方面畫一張圖表:重要而且緊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對照圖表規劃自我一天的工作。這樣堅持一個月後,我覺得圖表讓我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首先,圖表讓我的工作目標變得能夠觸摸和實際,從而避免浪費時光和漫無目的地瞎幹;其次,圖表爲我節省了超多的時光,我每一天能夠排定事情的優先次序,能夠明確一些事情究竟是就應做還是不就應做。排定優先次序能夠幫忙我確定將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上,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第三,圖表大大地調動了我的工作用心性。每一天制一張圖表,使我對自我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當一天的工作結束時,檢視當天的圖表,能夠發現哪些工作還沒有完成,哪些工作還能夠做得更好,從而使自我的用心性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透過一個月的實踐,我覺得我的時光分配比以前更加合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每一天工作的情緒也更加愉快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到達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透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透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能夠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商業客戶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