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親子

用親子教育活動促大班學習習慣養成的探討

親子1.03W

一、問題的提出

用親子教育活動促大班學習習慣養成的探討

大班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常常忽略了大班幼兒自主性、主動性等年齡特點,造成教育中強制多於引導。這就使“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成爲必然,如何有效開展“親子教育活動”,讓家長在與幼兒共同活動中學習教育方法。支持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開展了相關研究。

二、研究對象:大一班35名幼兒。

三、研究目的:通過家園有效開展親子教育活動,明確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促進大班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研究方法

調查法: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家長在教育方面感到困惑的問題,以及對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的認識。

訪談法:根據家長問卷中的問題,和在教育實踐中家長反映的孩子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訪談,共同制定教育措施。

行動研究法:教師和家長共同選擇或制定親子教育活動方案,並進行落實,觀察幼兒學習習慣方面的行爲表現,發現問題,調整措施,不斷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研究措施

(一)定位——家長困惑的問題與幼兒學習習慣養成搭橋。

任何一位家長對幼兒在幼兒園學什麼、幹什麼,都是十分關注的。所以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甚至是在班級博客和班級飛信中經常有家長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並且不時提出自己的困惑問題。比如,爲什麼我的孩子回家不知道留了什麼小任務?爲什麼孩子畫畫馬馬虎虎?爲什麼總是趴着看書寫字?爲什麼晚上完成任務總是要催?……一連串的爲什麼,一連串的無奈。於是爲了瞭解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哪些問題,我們向家長髮放了調查問卷,並進行了訪談。通過大家的討論以及教師向家長推薦的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資料,家長們明白了孩子身上的問題。是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這就使家長的困惑問題與幼兒學習習慣養成搭起了橋。同時家長和老師都明確了培養目的,那就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共育——親子教育活動與幼兒學習習慣養成同行。

親子教育活動能夠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支持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爲,達到教育與習慣養成同行的效果,我們在進行親子教育活動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1. 學習習慣培養的核心點來源於家長集中困惑的.問題。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困惑的問題很多,我們就結合這些問題進行篩選,保留有共性的問題作爲親子教育活動的核心目標,解決絕大多數家長的困惑。比如,家長髮現孩子每次在家學習姿勢很不好,家長怎麼提醒效果都不好,再有孩子畫畫速度特別慢,看書看不懂等問題,我們結合這些共性的問題確定了親子教育活動的內容,比如開展繪本故事閱讀活動、加減法運算活動等,每個內容指向不同的習慣培養目標。

2. 家長明確親子教育活動中學習習慣目標的指向。

設計親子教育活動方案的時候,教師都會邀請部分家長參加活動設計,尤其是在設計觀察表的時候,教師和家長共同討論觀察的指標,分別列出項目,在親子教育活動中家長有目的地去觀察。在設計指標的時候,爲了讓不同層次的家長都能夠看明白,我們首先設計了概括性強的觀察項目,然後又在其下方設計出具體的觀察項目,比如,幼兒書寫習慣的下方就寫上“書寫態度、握筆姿勢、坐姿、速度”,家長一看就知道書寫習慣包括這些內容,所以觀察的時候就更細緻而有目的了。

3. 家長成爲幼兒共同的學習者。深入瞭解幼兒學習習慣。

親子教育活動指導家長和孩子開展有情趣的、有實效的親子游戲活動,使廣大家長逐步接受現代教育的科學理念,掌握現代教育的科學方法和技巧,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建立起融洽的親子關係。比如,在繪本閱讀活動中,爲了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積極提問的學習習慣,家長成爲了幼兒共讀的夥伴,坐在幼兒身邊同上一節課,孩子們看書並繪畫出問題的標記,家長爲其書寫出問題。在記錄的過程中家長了解了自己孩子學習習慣中的問題。

4. 教師落實雙指導策略支持家長和幼兒行爲的轉變。

親子教育活動中,教師、家長、幼兒都是學習的主體,只不過學習的內容不同,側重點不同。當教師發現家長支持幼兒學習的方法阻礙了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時,教師要及時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比如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家長沒等孩子看畫面就開始給孩子講起了書中內容,這樣就不利於幼兒細緻觀察畫面,不利於幼兒提出問題,於是教師隨即運用觀察圖表中的內容給家長以提示,並且鼓勵孩子要自己認真看,如果有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看你能發現幾個問題。結果家長和孩子都認真地看書並進行記錄,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非常積極地表達自己發現的問題,並且通過認真看動畫聽教師講故事解決問題,整個過程孩子都非常認真專心。

(三)思考——親子教育行爲與幼兒學習習慣養成對接。

我們從三個角度進行思考:一是教師的教育行爲是否有利於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二是家長的教育行爲是否有利於支持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幼兒的學習行爲爲什麼時好時壞。而且我們每進行完一個活動,都會結合家長填寫的觀察記錄表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優勢與不足,分析原因。比如在“好玩的數字玩具”活動中,我們發現了幼兒表現較好的幾個方面:認真傾聽、互相學習、提問與思考等習慣都很好。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一、活動內容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是幼兒感興趣的一件事:二、活動中環節設置以及環境的創設較適宜幼兒活動,滿足幼兒喜歡交往學習的願望;三、教師能夠結合幼兒提建議的難點問題進行示範講解,爲幼兒樹立了榜樣。使幼兒會做,所以幼兒能夠動腦筋大膽地爲小夥伴提出建議;四、家長能夠結合幼兒製作的難點進行支持,使幼兒敢於挑戰自我,動腦筋解決問題,效果較好。發現優點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有的幼兒在介紹玩具的時候表現不夠自然大方,而且介紹的時候無序。我們及時分析原因,認爲主要是家長在家和孩子練習介紹玩具時引導缺少順序性,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也缺少引導幼兒介紹玩具的方法和對介紹玩具的明確要求,造成幼兒介紹時出現了無序且抓不住重點的現象。針對不足,我們進行了彌補。

(四)拓展——親子教育方法與幼兒學習習慣養成同化。

幼兒的學習習慣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覆實踐、反覆培養。現代教育觀提倡全程教育、全程發展,所以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樣需要體現親子教育方法的全方位融入,全時段的跟進,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拓展親子教育方法,同化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良好學習習慣更加持久。具體落實親子教育方法與幼兒學習習慣養成同化分爲兩個方面:

1. 針對已經養成指定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幼兒進行習慣的拓展。

每次在親子教育活動後都有部分幼兒家長反饋幼兒學習習慣都很好,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這時家長就要結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育方法嘗試落實鞏固幼兒好習慣,然後再結合孩子的表現,和教師共同制定新的學習習慣培養目標並嘗試新的方法進行培養。

2. 針對未養成指定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幼兒進行親子教育方法的拓展。

每次在親子教育活動之後都有個別家長感覺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學習習慣還較差,這時我們就會根據該幼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親子教育方法,不僅在幼兒園裏教師加以落實,家長在家也要進一步培養幼兒好習慣。比如,發現李思航小朋友傾聽、交流的習慣很好,而大膽自然表達的習慣不夠好的時候,我們就結合孩子表達習慣設計相應的親子教育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首先創造在三人以上的環境中獨立講話的機會:其次家長爲孩子做榜樣,使幼兒在家也有模仿的對象;最後發現有進步及時鼓勵表揚。在幼兒園裏教師也有意識地爲李思航創造鍛鍊的機會,促進幼兒良好的表達習慣的養成。

六、研究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研究發現,利用親子教育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大班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家長在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中的作用,使家長真正成爲了教育的主人,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在活動中支持幼兒更好地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瞭解了教育幼兒的多種方法,爲家園一致性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幼兒方面有87%的幼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爲能夠主動參加各種學習的積極性較高,認真聽講,善於思考,大膽質疑,主動回答問題,能夠按時認真完成任務,有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