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幼兒園案例分析:膽小的孩子

案例背景:

幼兒園案例分析:膽小的孩子

小涵是個可愛的男孩子,小小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看上去很討人喜歡。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坐着,大家都覺得他是個不讓人操心的孩子,可是沒過多久,一切就變了,原來小涵非常愛哭,每天早上總是哭着讓爺爺抱進來。而且,小涵很少與小夥伴一起玩,一起聊天。在遊戲活動時,小朋友們玩的不亦樂乎,唯獨小涵喜歡一個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是看着別的小朋友玩。

案例描述:

記得有一次,我看他一個孤零零的坐着,我就請一個小女孩主動去跟他講話,沒想到他竟然直接把頭一扭,表示不想聽。對此,我們都略感無奈,只以爲他是個十分內向的孩子。但那次家訪,卻讓我改變了看法。那時的他在家裏跑來跑去,一會給我們看他的玩具,一會躲在媽媽背後看着我們談話,還故意去開小燈吸引我們的注意,一會兒又要帶我們去看他的房間,跑來跑去,可調皮了。

在交流過程中,他媽媽告訴我們說小涵是個很內向的孩子,平時基本上都是跟着爸爸媽媽到外面去遊玩,很少出去跟小區裏的其他孩子一起玩,遇到班裏的孩子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但是當小朋友離開後,他又會跟媽媽說,這是我們班的誰誰誰。

案例分析:

小涵是第一次上幼兒園,年齡小,會緊張,焦慮,不喜歡與別人交流是正常的。但是時間久了,小朋友們都熟悉了,都能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了,喜歡跟小夥伴一起玩了,小涵還是這樣。通過與小涵媽媽的交流,我們瞭解到小涵很少到外面玩,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家裏一個人玩玩具,看電視,與外界接觸的較少,與同齡幼兒接觸也不多,因此造成了他不善與人交流的情況。

而在幼兒園,剛開始,我們認爲他不太喜歡跟小朋友在一起,於是在遊戲的時候他說不要玩的時候也就不太會去勉強他,但其實他是想玩的,只是希望老師能夠多鼓勵他。有的時候我發現在戶外活動時,小涵常常一會看看在玩的小朋友,一會看看老師,好像想讓老師多注意一下他,再鼓勵他一下。

同時,剛開始陌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不認識班上的小朋友,也使他更加沉默寡言,不合羣。他既沒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願主動與其他小朋友玩耍。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小涵性格較內向,與外界接觸的較少,也就不知道如何去與別人交流,害怕周圍的一切。

案例反思:

家庭和同伴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兩個主要場所。因而我決定在幼兒園生活以及家長工作兩方面入手。

1、家長工作方面:

(1)經常與其家長溝通,並及時反饋孩子在園的表現。

(2)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節假日或者晚飯吃完後帶孩子去小區、公園或親朋好友家串門,多爲孩子提供與同伴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主動與別人打招呼。

2、讓孩子與小夥伴相互熟悉、瞭解。

多創造機會,鼓勵小涵與小夥伴們一起遊戲、聊天。從小夥伴們主動去找他玩,慢慢過渡到他也能主動去與小夥伴遊戲。

3、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質,無論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是提高羣體素質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點名的時候,我會多喊幾遍他的名字,當他大聲說到的時候,我就會誇他聲音真響亮,每當這時,他總會不好意思的將頭縮下去。而上課的時候我也會經常表揚,鼓勵,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4、良好的關係

身體的接觸是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當他來到幼兒園哭泣的時候,我們就會主動要求他跟我們抱抱,跟他打招呼。問問他今天吃了什麼早飯啊,在聊天過程中,打消他對我們的陌生感。現在,小涵一到幼兒園就能主動跟老師抱一抱,打招呼了。雖然他偶爾還是會紅着眼眶進教室,但這不也是一種進步麼?

現在,小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來的沉默寡言到傾聽小夥伴的交談再到參與同伴的遊戲,現在的他變得開朗多了,能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去,上課時偶爾也會主動舉手發言,喜歡和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常常會跑過來故意逗逗老師,做做鬼臉,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調皮搗蛋,惡作劇呢!

所以,只要老師用心去多方面地瞭解幼兒,根據幼兒的特點適時地進行鼓勵,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就可能改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