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體育課案例分析

秋季開學,預備年級開始使用《體育與健身》新教材。爲了能夠較好地貫徹落實新教材的課程理念,我在鑽研教材的同時,設想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先作一點改革嘗試。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在課中向學生講了。我先問他們:“同學們,你們喜歡不喜歡上體育課?中學的體育課同國小的體育課一樣不一樣?”回答當然是七嘴八舌,異常熱鬧,但“喜歡上體育課”是一致的。然後我又問:“那你們爲什麼喜歡上體育課?”,沒想到這一問象炸開了鍋一樣,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說,“能做遊戲,很好玩!”;而有的說,“能玩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有的說,“能鍛鍊我們的身體!”……,我接着又問:“既然你們認爲體育課能鍛鍊身體,那麼你們平時鍛鍊不鍛鍊呢?”,學生們一下子安靜許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少數幾個點頭。我抓住時機切入正題:“老師平時上課發現我們的同學有點象‘機器人’——我怎麼指揮,你們就怎麼做,譬如做準備操,總是我先示範,然後你們跟着一起做。老師想從下一堂課起讓同學也來做一次老師,帶領大家做準備活動,大家說好不好?”瞬息的興奮後很快恢復了平靜,學生中沒有一個表示願意試一下。於是我邀請體育委員來嘗試完成這項任務。課後,我特意把體育委員叫來“開小竈”,明確了要求和注意點,又作了一番鼓勵。然而事與願違,真正到了那時,就連那些以往反覆在做的'看似簡單又尋常的關節活動操,一旦缺了教師的提示由學生自己領操,竟然顯得茫然不知所措。

體育課案例分析

學生的癥結到底在何處?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對症下藥”呢?

案例評析:

人們常說,“熟能生巧”。那爲什麼學生平時做準備操只要教師稍加提示就能“輕車熟路”,而一旦讓他們自己領操卻感到如此陌生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學生長期以來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再現式”學習狀態,他們只是將教師的要求或示範再現到實踐操作上,卻沒有去思考“爲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學?”。因此,學生在課上練習的內容很少會延伸到課外進行練習鍛鍊,其次,學生不象重視其他學科那樣重視體育教科書,很少會自覺去看書和用書。然而,綜觀《體育與健身》新教材,無論在課程理念、教學要求,還是內容設計編寫等方面都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出較高要求,期望通過“學與練”、“思考與探索”、“自測與自評”等形式使學生由課內到課外自主學習、自主鍛鍊。以上兩者之間的矛盾就需要教師發揮“穿針引線”的主導作用。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着眼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是改變學生在原有特定的教育、教學環境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於理解與機械性記憶,立足於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被動的學習方式,進而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新穎、主動的學習方式。體育課堂教學首先必須引導學生端正思想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對學生自主鍛鍊、科學鍛鍊,特別是終身鍛鍊習慣的培養,這也是加強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在具體實踐當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書、合理用書。不僅要求他們課前看書,課中加以實踐,課後更要有所思考與探索,並且及時做好自測與自評;另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的拓展,加強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我在加強學生自鍛活動的基礎上,還先後作了以下嘗試:

“創編專刊”

組織:以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與活動爲契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主動探究的意識與能力。譬如:抓住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等熱點,利用知識競賽和學生自己創編“體育專刊”等形式,使學生增強愛國意識,關心體育,愛好體育,崇尚奧運的精神。

“探究學習”

組織:利用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引導鼓勵他們去作進一步的學習與探究。在擴大充實學生相關知識面的同時,還創造條件讓他們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師在最初階段可組織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進行資料查閱,以後逐步引導學生通過校外或網上擴大信息面,進一步培養學生深入研究的能力)。

“學案研究”

組織:在學生逐步轉變學習方式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要求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課題,自己設計“學案”,並在課當中組織班級同學加以貫徹實施,教師給予指導和協調。例如:“對籃球原地運球技術的自我探究學習”。這樣能使學生課堂角色深入化,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也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強化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在這樣一個師生交互的學習過程中來共同構建課程內容,選擇與推敲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體育課堂教學效能達到最大化。

經過階段嘗試,我發現學生有了轉變。首先,對學校體育特別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內涵發展有了更豐富的認識理解。他們高興地說:“原來體育課還有這麼多內容!”;其次,對課中所拓展的教學內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投入。預備(4)班的一名男同學平時上課積極性一直不高,而在兩次的“體育專刊”編輯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個性特長;還有一名隨班就讀的學生也一人獨立編輯了兩份《世界盃足球專刊》。再次,“上體育課從來不用書”的習慣終於被打破,學生開始學會用書,用各種書,《體育與健身》教科書上也留下了他們的寶貴“痕跡”。

總之,“新教材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在二期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我還將摸着石子過河,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前進。

標籤:體育課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