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最給力的中藥減肥法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肥胖的人數也在日益攀升。如何使用中藥減肥。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中藥減肥法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大家的閱讀參考。

最給力的中藥減肥法
最給力的中藥減肥法

(1)祛脂助消化

代表性藥茶:山楂、谷芽、麥芽,作用是消積滯。特別是山楂,含有多種酸類,可促進膽汁和胃液分泌,幫助分解油膩,對付動物性脂肪尤其見效。其通過健脾消食從而使血脂降低,瘦身減肥。脾胃虛弱者禁用。

消脂藥較安全,但清除了腸胃堆的廢物後,有開胃的效果,因此要有自控能力才能成功瘦下來。

(2)利尿祛溼

代表性藥材:澤瀉、雲苓、車前子、荷葉jian等,作用是利溼,可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服後可增加排尿量,解溼熱,消水腫。

此類減肥中藥主要針對水腫型肥胖人士而言,長用則傷脾腎陰,得不償失。

(3)排毒清宿便

代表性藥材:大黃、番瀉葉、首烏等,作用是加強腸道蠕動,速通大便。

大黃:性味苦寒,具有瀉火涼血、活血化瘀、利膽退黃等作用。能增加腸蠕動、促進膽汁分泌,從而促進脂肪轉化,減肥降脂,還能增強細胞免疫能力。禁忌: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慎用。

番瀉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行滯,通便利水功效。尤其適合熱結便祕、腹痛、水腫患者。適合肥胖實症,忌用於肥胖虛證、脾胃虛弱、大便塘泄者。兒童、哺乳、經期孕期禁用。

何首烏:性味苦澀、微溫。可通便排毒、降脂減肥、補肝益腎、腰痠背痛、養血祛風。大便塘泄有溼痰者不宜。

瀉藥副作用較多,短時間服用可通便減胃腩,但時間一久,腸子因此失去彈性,嚴重妨礙日後的排泄功能、營養吸收和分解。

(4)降血脂

代表藥物:丹蔘、草決明、桑寄生、雞血藤等。

丹蔘:性味苦,微寒。有活血化瘀、降脂減肥、安神寧心、消熱消腫的功效。

草決明:性味苦、甘、涼。有干擾身體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同時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

降血脂藥較安全,適合體內儲存過量脂肪和膽固醇之人,常吃可保血管暢通,避免病變。

(5)活血化瘀類

代表性藥材:川芎、丹蔘、益母草、牛膝、紅花,這類藥物有祛瘀、活血、調經、利水、消脂減肥的功效,通過調理身體循環,促進減肥。陰虛血少者忌服。

(6)健脾益氣類

代表性藥材:黃芪、黨蔘、白朮、蒼朮。此類藥物有健脾燥溼、祛風散寒,降血糖、血脂及減肥功效。

(7)養血滋陰類

代表性藥材:當歸、生地、芍藥、首烏、枸杞。此類藥物具有補血和氣、活血化瘀、補腎益精等功效,且有利於降脂減肥、潤腸通便,脾虛者禁服。

以上七類減肥中藥,前三類主要作用於消化、泄瀉等作用,藥力強,見效快,但長服副作用大。後面四類主要用於身體調理,旨在讓身體恢復平衡,促進正常新陳代謝。副作用小。但最好也要在中醫指導下進行。值得借鑑的是,市面上銷售的各類減肥產品大多含有中藥,是否適合自己,可根據配方查找中藥藥性,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纔能有效減肥。

冬季中藥減肥法

減肥方法:中藥泡腳瘦身法

適合人羣:代謝緩慢、浮腫虛胖

中醫常說“冬天泡腳,藏精溫腎”,藉助熱水能幫助腳底密集的血管提升循環能力,並且刺激穴位加快全身新陳代謝。許多女生肥胖是因爲循環代謝緩慢導致的`虛腫肥胖,搭配具有促進循環代謝、除水消腫的中藥材進行足部泡浴,可以有效緩解浮腫症狀,並且有助毒素排出加強身體抵抗力。

推薦藥方:冬瓜皮+茯苓+木瓜

冬瓜皮200g,搭配茯苓和木瓜各100g,加水上鍋熬煮至材料鬆軟後撈出殘渣,用藥湯水加水至溫度爲40度左右可以直接泡腳。冬瓜皮可以入藥,本身具有很強的去除水腫利水溼的作用,茯苓能加速體內血液循環和脂肪代謝,木瓜中的木瓜酵素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這道泡腳藥方是可以每天泡浴的,堅持半個月能減掉5-8斤哦。

減肥方法:中藥茶飲瘦身法

適合人羣:消化不佳、體虛發胖

喝茶瘦身是很多MM都嘗試過的方法,除了日常喝的普通茶葉,爲了能達到更好的保健養生和減肥功效,人們開始學會在茶飲中加入幾味中藥,不僅能增加茶飲的瘦身燃脂功效,還能增加茶飲的品種和口味。對於容易消化不良引發的體虛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肥胖的女生,中藥茶飲絕對是最適合你的中藥減肥法。

推薦茶譜:陳皮+車前草+綠茶

選擇陳皮3g,搭配車前草和綠茶各5g用沸水沖泡5分鐘後飲用,陳皮在中藥材中屬於理氣和胃、促進消化的類型,但是單獨飲用效果不佳。搭配能夠利尿除溼的車前草和解毒降脂的綠茶一起衝飲,能讓消化不良引發的體虛肥胖得到很好控制,每天飯後1小時飲用一杯,堅持半個月就能讓腰圍減少5-8公分。

減肥方法:中藥膳食瘦身法

適合人羣:身形虛弱、營養不良

中藥不僅僅可以用泡腳,可以用來作爲茶葉衝飲,而且還可以加入到膳食中讓普通的營養食譜變成藥膳。許多食材本身具有滋陰補腎調節內體的作用,如果加一些輔助工效的中藥材,會讓這道膳食錦上添花效果更佳。對於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又同時全身浮腫的女生,調理是最佳的減肥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