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電子板報製作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子板報製作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子板報製作教案

電子板報製作教案1

  依據標準

課程標準:本模塊在國小第二冊(上)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文字處理軟件。根據《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國小學段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的要求安排教學,主要內容是用文字處理軟件製作電子報刊。通過本冊書的學習,使學生對文字處理軟件Word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爲國小學段其它模塊的學習打好基礎。

教育技術標準:SETC·S 第二學段(國小5~6年級)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製作圖文並茂的電子板報》是《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 的一節綜合應用課,參加本課學習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word中分欄、插入圖片、文本框、藝術字添加邊框和背景、網絡基礎等有關的基本操作基礎內容,這節課的特點:

1、 涉及的知識點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可謂是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基本掌握的),正好符合信息技術課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大部分都已經掌握了。

2、 這節課的內容的連貫性較好,可操作性強,趣味性較濃,知識的遷移性較大。正好符合我的一種教學設想:教師用環環相扣式的教學設計能否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在課堂中。

  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在word中運用圖片、藝術字、文本框、分欄、添加邊框和背景進行綜合處理問題的方法。

(2)學會設計、評價電子版報。

(3)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現交流。

  2.能力目標

(1)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能設計出不同主題、形式的電子版報。

(2)學會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創新的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欣賞他人作品以及評價他人作品的能力。

(4)學會在學習中反思、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更高水平上獲得發展。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掌握團結合作的學習技巧,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

(3)能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4)讓學生自己體會“凡事重要的是過程,不是最後的結果”這句話在課堂中的真正蘊意。

  學習者特徵分析

參加本課學習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word中分欄、插入圖片、文本框、藝術字添加邊框和背景、網絡基礎等有關的基本操作基礎內容。這節課的特點:

1、 涉及的知識點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可謂是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基本掌握的),正好符合信息技術課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大部分都已經掌握了。

2、 這節課的內容的連貫性較好,可操作性強,趣味性較濃,知識的遷移性較大。正好符合我的一種教學設想:教師用環環相扣式的教學設計能否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在課堂中。

電子板報製作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一課學習了插入剪貼畫之後,進一步學習插入更加豐富多采的文件圖片,從而爲板報錦上添花。本課還用到前面學過的文本框的插入與編輯知識。爲了能讓學生創作出豐富多樣、更具個人特色的電子板報作品,插入恰當的文件圖片能起到錦上添花甚至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學生也會十分感興趣。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本課中還安排了對有無文本框下的不同圖文排版方式作綜合對比應用練習;增添了運用“襯於文字下方”版式時對圖片的淡化處理,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另外還鼓勵學生從網上搜索、下載圖片,對圖片版式設置的分類進行置疑等等。這些都是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因此,本課在《學做電腦編輯》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所起的作用相當大,不僅是對前面幾課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還將本單元的學習推向了一個大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由此衝向最高點,可以直接延續到緊隨其後的'同樣精彩一課《製作藝術刊頭》。

二、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已初步掌握了電腦的一些基本技能,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會加深學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和製作“電子板報”,讓學生理解、掌握並熟練運用“WORD”一章的各知識點。

2、能力目標:通過製作“電子板報”:

a、熟練運用WORD軟件進行復雜圖文排版。

b、培養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

c、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

d、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

b、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c、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四、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WORD是應用廣泛、功能強大的文字處理軟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練運用WORD軟件,是社會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軟件的應用領域是文字處理和排版,當然WORD的軟件的教學之重點也就是這兩點。文字處理包括文字的錄入(這有涉及到漢字輸入法的知識)、編輯、格式設置(字體、字號、顏色、特殊格式);版式設置包括頁面設置(紙張、邊距、縮進、間距、邊框、背景)、對象(圖片、文本框、藝術字)插入及版式;表格製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飾。

教學重點:格式設置(文字、圖片)、表格製作

教學難點:版式設置(頁面、分欄、文本框)

  五、教學模式(任務驅動)

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我們會發現"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很適合這一課程的教與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出發點是:抓住信息技術學科特點,以信息處理爲核心,以學生爲主體對象,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以完成和實現“任務”爲線索,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於學科的學習應用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帶動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理論聯繫實踐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獨立意識和團體協作精神。

對於WORD這一章的教學,我採取的是:"佈置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學→教師穿插介紹知識重點和難點→歸納結論、評價成果",即學生通過製作一份電子板報,在學中練,在練中學,並在其中要求融入審美情趣、網絡技術、社交能力的展示。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夥伴,指導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能力的發揮。我在WORD這一章的教學前,對我任課的高一六個班的學生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有30%的學生已會熟練運用WORD;有30%的學生會一點;40%的學生一點不會,但通過前面幾章的學習,如果根據課本的介紹,能自學。於是我把每班分成“四個人爲一組”的多個小組(小組成員是這樣搭配的:能熟練操作電腦、熟練運用WORD同學;上高一前沒有接觸過電腦並對WORD一點不會的同學;男同學;女同學。儘量使各小組成員知識水平平衡)。

1、“電子板報製作”任務設置

每組學生利用WORD製作一份漂亮的電子板報,要求:(1)電子板報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第二課堂”,但內容各組自定;(2)電子板報應含有圖片、藝術字及各種字體風格;(3)電子板報應含有製表;(4)電子板報製作版面至少有四張A4紙;(5)提供網上下載、掃描輸入、數碼輸入等技術條件;(6)評測的重要依據是“創新”、體現時代特色和個性張揚,內容沒有科學性錯誤。

2、版面欄目設置參考

校園新聞:報道學校“第二課堂”活動及學校的大事情。人物專訪:可採訪校長、教師和有代表性的同學等。校園情報:報道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的最新情況和動態。指點江山:發表對某些事的看法,或抒寫自己的志向與抱負。開心往事:寫出難忘的經歷和令人高興的趣事。醜聞一瞥:對校園內不文明的人和事進行曝光。友情難忘:記同學或師生之間相互勉勵、共同進步的情誼。“我也談學校建設”、青春BBS、奇思妙想、教你一招、萬花筒、小幽默、小常識等。

  六、教學過程設計(開放型、小組協作學習)

(一)新課導入

教師:你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報紙和雜誌,你們在吸取它們精彩知識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些知識是通過什麼軟件、什麼途徑和什麼方法編排在一起的?(學生說沒想過)你們想不想看一些網上的電子板報和你們的師姐師哥們製作的電子板報?(學生興趣大增,急切地想看電子板報)

教師演示:網上學生製作的電子板報(進入新浪或搜狐網站,輸入關鍵詞“電子板報”,顯示搜索結果,進入相關網頁,演示);

其它班製作的電子板報

教師:這些電子板報整體如何?是用什麼軟件編排的?

學生:設計得真好,內容真豐富,用WORD、WPS軟件製作的。

教師:你們有沒有信心辦一份能和它們相媲美的報紙呢?

學生:有,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教師:現在各小組根據給定的主題,運用WORD軟件完成任務。

(二)教與學的過程

各小組成員聚集在一起,很嚴肅又很熱烈地討論着,討論一段時間分配好任務後,有的小組各成員回到自己的座位,翻開書,打開WORD軟件,一步一步地自學,並不時地和同組其它同學討論着;有的小組成員聚集在一起,一個同學在講解,其它同學在聽講,並不時地記筆記和提問,能者爲師,互相學習,氣氛融洽活潑又嚴肅。

教師在巡視輔導過程中,密切注意各組對各知識點在理解和運用上存在的共性問題,並及時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穿插講解。如“如何使分成兩欄的左右兩欄文字行數相等”“如何在正文隨意定位插入的圖片”“怎樣改變文本框的形狀”等等。對於這章中的重點和難點:格式設置(文字、圖片)、表格製作;版式設置(頁面、分欄、文本框),教師要根據全班同學掌握知識的程度和進度,及時講解這些,學生反而很願意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師在教室內走動,融入到學生中,隨時點撥他們在完成電子板報過程中遇到的全組都不能解決的新問題。有時候,教師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連教師都沒有遇到過。此時,教師學生共同去查資料或互聯網解決,真可謂教學相長,又增強了師生間的朋友夥伴關係。

整個過程是開放的,隨時有同學請假到圖書館查資料(互聯網上查不到時),有同學去採訪校長、教師及社會人士,有同學借數碼像機去拍圖片,有同學在忙着掃描資料,有同學在網上諮詢查找信息。

各小組有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互相討論;有的同學想貪玩,其它同學就提醒監督。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七、資源整合、素質整合(美學、文化知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社交能力等)

電子板報製作運用的是WORD一章的知識,但整個過程涉及並整合了美學、文化知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社交能力、組織能力和自學能力等等。如:在版面佈局設計上既要注意視覺習慣,但又要打破常規、設計新穎,有的同學提出:在A4紙的黃金分割處,設置頭版頭條。有的小組設計好自己的版面後,還要去請教美術教師。

要製作一份內容詳實的電子板報,就要找資料,網絡技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各組同學能熟練從網上下載文字、圖片、動畫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別人的作品,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創作靈感和慾望,所以許多學生在“PHOTOSHOP”“畫圖”等軟件裏製作和處理有自己個性的作品,有的學生揮毫作畫,通過掃描儀輸入電腦,經過處理修飾後,把它們放到電子板報中。

有個小組的一個小板塊叫“小愛迪生”,他們把收集到的同學小發明,一個個請教相關的物理化學老師,並親自試驗一遍,論證它們的可行性後,才放到電子板報上。有的小組要訪問校長、教導主任、甚至是教育局長。他們先列出了訪問提綱,然後到學校電教室借有關“採訪”的錄像片,學習和模仿記者的提問,並要求在我面前模擬一遍。

在電子板報製作過程中,也出現過學生沒有預料到的許多問題,如有的小組已完成近一半的任務時,因計算機病毒的入侵而造成數據全部丟失,全班同學爲之惋惜,也由此認識到“網絡需要文明,文明就在你的一舉一動中”,有的小組在採訪中,因遇到拒絕而喪氣,不過最終因自己的誠懇和鍥而不捨的精神使採訪成功。

正是在這一系列的學習、追求、嘗試、失敗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而且也學到了書本以外的知識。

  八、教學成果評價(成果展示並評價、評述)

在規定的時間內,每個小組完成了任務。作品風格各異,佈局、審美、製作無不體現了各小組成員的智慧和汗水。作品統一在多媒體教室展示。請了一些相關科目的教師來評價、指導。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講述自己小組電子板報製作過程,介紹如何學習WORD這一章的重點難點的方法,並對教師和其它同學現場提問給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組同學可以補充)。從學生的介紹和回答中,我瞭解了各組已掌握WORD這一章節知識點,基本已熟練運用WORD綜合排版。

最後由同學選出從內容到版面都優秀的作品,推薦到報刊或網站發表。所有作品在學校的網站發表,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的興趣。

  九、教師總結

“同學們做的電子板報都非常好,每個同學在製作電子板報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學到了課堂上的或課堂外的知識。(學生都發出會心的微笑)下面我們一起把WORD這一章的重點和難點再簡單回顧一下,我還要講解你們各小組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關於WORD的小難題。”

  十、教學延伸(自選“研究性學習”課題)

通過WORD這一章的學習,學生已較熟練地運用各種資源,希望能通過這種方法,聯繫身邊的事、景、情、自然界等等,選一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標籤:板報 教案 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