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作文錦集5篇

端午節2.2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端午節作文錦集5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佳節——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是中國人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到處都洋溢着一片節日的氛圍。同樣,在我們家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十分難忘的。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比賽。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宣佈今天的糉子大賽,我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這個端午節,我們不僅一家人一起包了美味的糉子,還一起分享了喜悅幸福,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3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站在過山中心國小教師宿舍樓裏眺望遠處的田野時,到處是一片夏收農忙的景象。幾處早收的田塊裏,已栽滿新秧了,同環抱村莊的樹影一起,塗抹成一幅淡淡的農村田園風景畫,我的身體裏一時也沉靜下來,思緒飄飛到兒時的記憶裏。

童年的時候,這樣的季節,在我的家鄉,到處是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村莊裏、河堤上、堰塘邊,樹草都擁來滿目肥厚的綠色,同遠山一起,勾勒出村莊的輪廓。田野中,待收的麥子,成熟得羞下了頭,宛然一位即將出嫁的新娘,只等心儀的人來掀起她頭蓋,頑皮的風兒卻等不及了,提早來撩開真容,她們便含情脈脈閃眼滾動起一道道長睫麥芒的金光,歡躍向前,惹人滿眼的歡悅和憐愛。不久之後,麥子收盡,勤懇的農民就魔法般很快地變換出遍佈的秧苗嫩綠了,漠漠水田的上方時而還翔來幾隻閒逛的鷺鳥,播下聲聲悠啼;村舍中,四處溢滿着童趣,紅黃的蜻蜓穿梭飛來禾場的上空,追跑得夥伴措手不及,彩蝶停歇在牆角的草叢裏,躡足靜守起幾處好奇的孩子們;菜地裏,各色蔬菜滋滋竟長,紅莧綠蕹伸展出手掌似的葉片,紫茄青椒藏掖着葉底下不斷膨脹的果實,黃瓜藤攀爬到高端,金銀花纏繞籬牆,綻出滿鼻馥郁的幽香…,無處不是令人欣喜的田園景象。

最欣喜的還是我們孩子。陶醉在這無限美景中的孩子們早掐指算好,一日後,端午節就要到了,那時自然就有很多口腹的享受,甜軟的糯米糉子,噴香的新麥饅頭,醇濃的米酒,泛光的油條…然而我那時最難忘卻是隨母親到自家竹園裏採摘新鮮的糉葉來包糉子,母親便給我重複講述她所知道的這端午節來歷:屈子和他的行吟澤畔,昏聵的楚君,以及奸佞的小人等等,我卻不能理解這麼美好的世界裏爲什麼還有那麼多險惡的事情,於是小心眼裏又生髮出許多悲天懷古的憂思。

在屋旁的蒿草地裏拔起青艾時,我看到歡快的鳥兒嘰喳蹦跳在高枝,碎碎散散的陽光從蔥蘢的樹葉裏篩下來,林下幻出縷縷七彩的光絲,這世界是多麼的美好啊,千古裏的忠臣爲什麼要悲悽地赴死呢,爲什麼有那麼多隻有用艾葉才能插門避趨的鬼魅呢,那該是多麼不可理解啊,我惘然了,許多個黃昏,我就一個人仰着小臉呆看天空,疑惑這世界的紛繁複雜,在吃着端午節殷殷母親做的蛋湯油條時,在慈愛奶奶無微不至的呵護當中,在兄弟互勉的溫暖裏,在父愛如山的關愛下,我終於深信這絢麗世界沒有理由也不應該不美好。

在這個充滿歡樂的端午節,憶起幼稚童年的端午節,寄託了太多美好的願望,將是我一生回味不盡的根源。

總有一種精神支撐着我們前進 --觀看廉政教育片《楊善洲》有感

是他給同村的老李挑水,是他在烈日炎炎的田間地頭組織羣衆抗旱,是他給大亮山披上了綠色,總被這溫馨感人的舉動和細節感動着,公而忘私。在爲施甸、保山的發展和羣衆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殫精竭慮,任勞任怨。路過岳母家門都抽不出時間探望,幫助山村的教師轉正卻幫不了自己的女兒轉正工作崗位,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支撐着他前行,是該有怎樣決絕的勇氣而忽略了家人爲窮苦的百姓奔走勞碌。

在退休時原本有優厚的條件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卻毅然拒絕了上級領導的好意,紮根大亮山,兌現在職時給家鄉父老的諾言,植樹造林,建設家園。他知道,自己的陣地就是在爲百姓辦事的過程中,他只有在爲羣衆辦事時纔會開心和快樂,離開羣衆對他而言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我的視線被定格在了影片的每一秒鐘,我要把這部影片深深的存入我的大腦。在我前進的道途上,在我被現實的困窘圍繞時,我會毫不猶豫的用這部影片清洗大腦裏濁世的污泥,盪滌靈魂,激越心靈,還原我最初的童真和勇氣,這樣,我還會沿着原來的路前行。

影片裏楊老是那麼的淳樸,和羣衆在一起時臉龐上漾溢的是來自心靈的微笑,回到影片的最初是楊老帶領羣衆抗旱保生產的畫面。持久的大旱讓這個以農業爲主的保山一直被烈日煎熬,旱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再這麼下去,今年糧食就要絕收了,楊老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在天災面前我們不能低頭,楊老的話鏗鏘有力,向天災發起了一場持久戰,隨即組織羣衆抗旱保生產。田間地頭都是他來來去去忙碌的身影,在搭建在斜坡空地的指揮部裏他發出最豪壯的聲音,爲羣衆加油鼓勁,時常挽起衣袖飛快地加入提水的隊伍,一桶桶水帶着必勝的信念澆灌着禾苗,澆灌着人們久旱盼雨露的心田,他相信,災難會過去,等待人們的必將是幸福的生活,天空中久久飄蕩的是他那句“從此後,不靠天,不靠地,我們自己做龍王”。

最幸福的事是爲羣衆辦事,那怕是再小的事,在他看來,人的每一天要充實而有意義。在大旱肆虐的時刻,他毅然召集地委委員召開臨時會議,決定把建設地委辦公樓的項目停下來,用來抗旱保生產,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由於地形地貌的原因,保山耕地多以山地爲主,面對人口糧食需求與耕地單產的矛盾,擺在他面前的是如何使現有耕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爲此,最切合實際的做法就是修築梯田,蓄水積墒,把旱情的損失降到最小程度。一架架打井設備在田地上轟鳴,一米,十米,三十米,往年很容易出水的田地今年就是不出水,只有零星的幾口井溢出了細流。

旱災依舊,用水日見困難,曠野田疇,村社小道,試驗基地,他忙碌的'身影在這些點上穿梭而行。在試驗基地他勉勵育種專家攻堅克難,要錢給錢,要水給水,培育出優良的作物品種,科研專家被他無私大愛的精神所感染激動的說“保證成功培育出西南一七五號,讓所有的田地長滿高產的作物”。

成就一段婚姻要走漫長的路,想想已然對不住妻子,留下她在家裏獨自照顧老小,那麼對女兒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盡過一天的父愛。今天,一定要參加女兒的婚禮,讓她開開心心的走上未來的路,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依靠。他要讓所有的人知道,女兒是有父親的,就在今天,父親會親自送女兒出嫁,送女兒到另一片天地。然而,父親還是沒能在女兒出嫁時給她美好的祝福,女兒收到的也只是一套紅花被套,一個瓷盆。雖然父親沒能參加婚禮,但更多的人會得到父愛,女兒也後也會明白,那個瓷盆裏盛放的是滿滿的父愛。

作爲農民的後代,回到生養自己的水土纔是歸途,楊老退休後紮根大亮山植樹造林,用農民最樸實的行動回報鄉親的養育之恩。在沒有資金和樹苗的困境下,撂下斬釘截鐵的話語,辦法總比困難多。背上竹簍到大街上撿拾果核,蹣跚的步履丈量遍了大大小小的巷道,一顆顆果核就這樣積累,直到參天大樹。那鬱鬱蔥蔥的樹木有您多少的汗水,那繁茂的枝葉吸收了您撒施的多少糞肥,那崎嶇的山道上您拄着柺杖踽踽獨行的背影樹兒們懂得,鬱鬱蔥蔥的成長就是對你精心照料與呵護的回饋。山風拂過,枝葉婆娑,沙沙生響,飄蕩的是對您的留戀和不捨;那枝頭搖曳的依舊是和你兒時一樣的夢,就這樣活下去。

有益於羣衆的人才會被羣衆被銘記,生病住院時,羣衆自發的前來看望,倍增戰勝病魔的勇氣,這樣的生命是纔是光輝耀眼的,人的一生就要在光亮中行走。而那些腐蝕國家肌體的人,侵吞國家財富的人,侵害羣衆利益中飽私囊的人,必將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唾罵和鄙視。

楊老,請允許一個後輩就這樣親切的稱呼您,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會窮盡一輩子的光陰去品嚐和回味。

端午節作文 篇4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紀念一個古代叫屈原的人,所以每年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

每年端午節都是媽媽自己包糉子,今年也不例外。媽媽早早就買好了包糉子的材料,今天早上媽媽說:“我們開始包糉子吧!”我一看媽媽準備的材料可真多呀!有花生米。江米。黑米。葡萄乾。蜜 棗。媽媽說我們開始吧。剛開始的.時候,我看媽媽包着很簡單,可是輪到我了,我就感覺棕葉根本就不聽我的話,就讓媽媽給我學,媽媽就答應了,媽媽給我學的時候有一點非常難,就是要把糉葉弄一個 小碗,不過我還是學會了。然後我又裝江米,黑米,葡萄乾喝蜜棗,然後把它們放在一起終於包好了。我高興的對媽媽說我包好了,媽媽一看笑着對我說:“你包的好像一個冰激淋。”我又拿過來一看 ,果然像一個冰激淋。接着我又包了幾個可還是像冰激淋。

今年的端午節我可真開心啊!

端午節作文 篇5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是我們華夏民族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它的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葉。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有特色的活動,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深入人心,讓人看了過目不忘。雖然我從來沒有實地觀看過,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領略那氣勢恢弘、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

讓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端午食糉。因爲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相傳糉子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所以又稱之爲“角黍”;然後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糉子就誕生了。雖然糉子這麼早就已經“嶄露頭角”,但在春秋時期,它並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名,一直到了晉代,“糉子”這名字才被定了下來,糉子理所當然也成爲了端午節的必備食物,後來又到了唐代,糉子就真正改頭換面了。直到今天,糉子還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後來它又流傳至國外,在國外流行起來,也讓外國人見識了我國的人情風俗!

佩香囊這個活動想必大夥兒也很熟悉。因爲古人認爲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所以無論貧窮貴賤,小孩們都要戴一個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於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愛的小飾品。

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國南方地區家家都將菖蒲、艾葉懸於堂中或插於門楣,“蒲劍利刃斬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端午節真是一個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節日啊!我爲我國有這樣一個節日而驕傲。

標籤:錦集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