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端午節2.0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端午節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1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爲沐浴”以浴驅邪認爲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爲“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爲“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爲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爲“端午”。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糉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糉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爲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爲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爲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爲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過得有滋味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算是過得比較傳統了。

早上六點多起牀,四口手拉手直奔城南路早市,那裏有我們想要買的艾葉和香囊。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羣中,我們搜尋着賣艾葉的小販,孩子們則到處尋找着他們盼望的香囊。

隔着來往不停的人羣,一股端午節香囊特有的香味飄入我的鼻孔。順着香味尋來,只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掛滿各種各樣香囊的三輪車旁邊認真地編制着一個繡球香囊。站在車的另一旁招呼生意的大概是她的女兒,正在給買香囊的顧客介紹着款式不同、做工精細的香囊,誇着老太太的手藝,誇着香囊裏所裝香料的純正天然。尤其是那精美的十二生肖香囊、誇張可笑的扳腳娃娃香囊,讓人拿在手裏就不忍放下。聞一聞,是那種純正的草藥香。

阿福一眼相中了一個紅黃相間、做工非常精緻的繡球香囊,抓在手裏不撒手;雪兒則在選擇十二生肖香囊時,到底選擇大龍還是乖巧的兔而犯愁(她總是說自己屬兔尾巴龍頭),兩個都那麼可愛,都不捨得放棄。最後,我給孩子們買了繡球和兔兔香囊掛上脖子,再給每人一根漂亮的五色線綁在手上,總算讓孩子們心滿意足。那邊,老公也拿着一把新鮮的艾葉向我們這邊走來。艾葉、香囊都買齊了,就差去吃糥糥的糉子和香脆的麻葉了。呵呵,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可都是父母親手做的這些好吃的好玩的呢!

我們來到一家小有名氣的小吃店,門口的大桶裏放滿了煮好的、飄着新鮮糉香的糉子,案子上堆着高高的炸好麻葉和糖糕,顧客們排着長長的隊,有的買着帶回家吃,有的就在小店裏吃。我們就在小店裏找了一張桌子坐下,迫不及待地剝開新鮮的糉葉開始品嚐又糯又甜的糉子。

吃完糉子,我們出發去鄭東如意湖遊玩。巧的是,這裏正在舉行龍舟賽。老公帶着孩子觀看了熱鬧的比賽,又和孩子們討論了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聊起了屈原的《離騷》,以及我們小時候怎樣過端午節,孩子們興奮極了,對我們小時候的事情特別好奇。

孩子們戴着香囊和五色線,和父母在一起說笑玩鬧,看他們開心的樣子,真的好幸福好滿足。其實,我們陪伴孩子時,我們也同樣好幸福好滿足。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在傳統的幸福中度過。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3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4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等。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在這一天,我們都會吃糉子、賽龍舟。可是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那就讓我來給你講講吧。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來的。古代屈原爲楚國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爲想盡快把屈原打撈上來,人民爭先恐後地划船尋找(後來形成了划龍舟);因爲怕江裏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米團餵魚,逐漸就發展成爲了糉子。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糉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

可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覺得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一是爲了填飽我們的肚子,二是爲了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至少我是這麼認爲的,因爲我在端午節的時候就很快樂。記得上一次端午節的時候,我吃了好多糉子,雖然已經吃飽了,但是我還是沒有停下來,到最後,我硬撐着把每一個味道的糉子都吃了一遍,我撐得都站不起來了,可是,我必須起來,因爲我吃得太多了,必須起來活動一下,於是我猛地一站,終於站了起來,想走兩步,剛邁開腿,由於重心不穩,我一下趴在了地上,全家人都笑了起來,我也笑了起來,因爲我給家人帶來了快樂,儘管摔得很痛,但是心裏卻很開心,這不就是痛並快樂着嗎?

端午節,一個快樂的節日,一個充滿着歡笑的節日,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5

快樂的端午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了,每逢端午節,家鄉的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我非常期盼端午節的到來,因爲我想學着包糉子。今天媽媽提前教我,讓我在端午節那天露一手。我先看着媽媽包,只見糉葉、糉米在媽媽嫺熟的手法下完成了。媽媽又叫我自己包一遍。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先拿起糉葉,做成糉子的雛形,緊接着,我抓起一把糯米往糉葉裏放,剛放進去,糉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顆顆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我不敢怠慢,趕忙把地上的糉子重新包,經過多次實踐,終於包好了。媽媽看着我手中的糉子不住地點頭稱讚。更有趣的是看划龍舟比賽,划龍舟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神往。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好壯觀。我真想也坐在船上參加比賽。我愛吃糉子,更愛看划龍舟,愛享受端午節節日的歡樂氣氛。城門中心國小三年4班翁楚怡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6

白蛇傳中的許仙,聽了法海和尚的“忠言”,在端午節這一天,勸妻子白娘娘喝下了雄黃酒,使之露出了白蛇的真身……。白蛇傳的故事,出於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峯塔”。從中使我們瞭解到;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古之有之!

除了喝雄黃酒的飲俗外,在我們江南的端午還有吃“五黃”與“五白”的的食俗。“五黃”者,爲黃瓜、黃鱔、黃魚、鹹蛋黃、雄黃酒(說法不一,有人將黃梅、黃泥螺也作五黃之一。因雄黃有毒,現今將雄黃入白酒內飲者已少見,今多見以黃酒替代雄黃酒)。“五白”者,爲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黃”與“五白”的菜,可清熱降火,健脾和胃。當然,爲了文化意義上的紀念,爲了投汨羅江的屈原,吃糉子與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

爲什麼在端午節吃五黃?這是因爲雄黃是一味中藥,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

五六月份的黃鱔,有“賽人蔘”之說。此時的黃鱔肥嫩鮮美,營養豐富!

而“五黃”中的黃瓜有“第一瓜果”之稱。農曆5月。能吃到新上市黃瓜,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黃瓜有清熱解毒、解渴生津之功效!

吃鹹蛋是端午的習俗。鹹蛋黃因有個“黃”字,故也入於“五黃”之內,端午吃鹹蛋黃,寓意着健康平安!

至於黃魚,則端午時節的大、小黃魚,量多質優,爲這一時節的主打海鮮,營養豐富且當令的大、小黃魚,理所當然地列入端午必食的“五黃”。

當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大、小黃魚,則叫人有點“響勿落”!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上海最老的本幫飯店“老人和”當廚。那時的大黃魚真的叫大,一斤左右的是大路貨、二斤左右的也不少,甚至於有大到三斤出頭的。那時採購進來的大黃魚,條條金黃鋥亮,價錢是官價,每斤只要四角錢。因爲當令,所以飯店的菜譜上不泛:“大湯黃魚、小湯黃魚、紅燒黃魚、糖醋黃魚、松鼠黃魚、脆皮黃魚、豆板黃魚、白汁黃魚……”等以黃魚作主料的佳餚,且價錢不貴,記憶中小湯黃魚:四角。雪菜大湯黃魚:五角。松鼠黃魚:一元六角。紅燒黃魚:每斤一元二角……。而沒幾年後,市場上的大黃魚,不見了蹤影。當然,有錢人去的大飯店,大黃魚還是有供應的。記得九十年代,我在著名的“夜上海”餐廳當廚,那時的冰凍大黃魚每斤進價爲一百八十元左右,而售價每斤則達四百元,一條大黃魚,上桌就是一千數百元……!

野生的大黃魚,在普通的餐桌上,絕對的成了絕響!

現今的端午,冰凍的小黃魚市場上還是有供應的;原是盛產大、小黃魚的時節卻不得不因人類的濫捕被迫“封漁”!

……根據國醫陰陽五行的理論;五月五的端午,正當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前後,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端午節的中午,則是端午節這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辰,故端午節之中午,按陰陽五行的理論推論;應爲“陽中之陽、陽”。若在這一時辰食“五黃”,與“五白”菜,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的“陽、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黴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及交“旺運”的目的!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7

童年,是一葉載滿糖果的小舟,甜的、酸的;童年是一支能畫出彩色的筆,綠的、藍的;童年又是一支歡樂的歌曲。童年是多麼有趣,童年又有很多趣事。

我現在就是一個童年快樂的孩子。

去年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利索的包糉子,我看了心裏癢癢的,就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包包看。”奶奶原先不同意,但後來還是被我的花言巧語迷住了,便同意了。奶奶告訴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往裏面加入米,再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麻繩把糉子裹緊。我照奶奶的樣子,一會就學會了。我就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前面幾步我包得很好,媽媽在旁邊不停的誇獎我“璐璐包得真不錯,真能幹。”奶奶也在旁看着我包。見我包得那麼好,奶奶樂得笑開了牙。最後一步了,奶奶叫我用線把糉子捆起來紮緊,然後打個死結。說完後,奶奶和媽媽出去了。我把糉子捆好後想:打死結太醜了,我來打一個蝴蝶結吧。於是我把包好的糉子打成蝴蝶結,並把前面的糉子都打成蝴蝶結。做完後,我向外喊道:“奶奶,我包好了。”奶奶應聲走了進來,看我包的糉子,連連誇道:“璐璐包得真好看,味道一定不錯。”於是,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了起來。

到了時間,奶奶把鍋打開一看,鍋裏成了一國粥。原來是我粗心,非要把死結改成蝴蝶結。這下好了,一鍋糉子變成了一鍋粥。那天晚上,本來要吃糉子的,可卻改成吃糉子粥了,真有趣。

每當想起去年端午節的這件事,我都樂得“哈哈”笑起來。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8

轉眼間,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忙個不停,連五歲的妹妹也忙得不亦樂乎呢! 爲了慶端午,我們就去奶奶家,過個團圓端午節。 到了奶奶家,映入眼簾的是一番美景,奶奶家門前掛着一串碧綠的艾葉,家裏充滿了濃濃的端午氣息,要不是有架空調,我就以爲這裏是一個美麗的仙境了呢! 開飯了,大人們拿起酒杯,到入味道鮮美,帶着一絲絲涼意的雄黃酒,喝一口就會讓你感覺心曠神怡! 喝完了雄黃酒,奶奶又端上了一盆盆味道鮮美的糉子,上面沾滿了油,味道鮮美,吃一口就讓人忘不了,再看看裏頭更爲美味的蛋黃和肉,簡直讓人捨不得吃。 吃完了糉子,奶奶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香袋,大家都喜歡極了!聽說他還有辟邪、防蚊等作用呢! 其他地區還有一些習俗,像江西那邊河多,賽龍舟是不可少的;在四川,雖然受難,可是人們還是熱情地過端午,包糉子、洗艾葉澡,真是開心得不得了! 這個端午節,讓我的人生過得更加光彩有力。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9

國小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標籤:端午節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