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必備】端午節日記彙總五篇

端午節2.17W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這一天裏,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端午節日記彙總五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中午,鍋裏冒着熱氣騰騰的熱氣,飯桌上,我們正說說笑笑地吃着?談着。咦!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呀!我們正欣賞昨天的勞動成果—糉子哩!

糉子又香又甜,深受人們的喜愛。“糉子是怎麼來的呢?”我好奇地問媽媽。“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不滿楚王的殘暴的統治,憤然投江自盡。老百姓們爲了紀念他,就在每一年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節,人們包糉子投入江中,這個習俗一直沿續到今天。”媽媽語重心長地說道。

糉子出鍋時,還帶着一股清香。我的外公告訴我,這是糉葉的香味。糉子剛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解開長長的糉繩,剝開軟綿綿的糉葉,露出了裏面鮮嫩又光滑的糉肉。我用筷子夾起糉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裏。哇!一股甜甜地汁水立刻流了出來。酸酸甜甜,甜甜酸酸,還散發着陣陣清香。我張口阿烏阿烏吃了好幾個。外婆見了,笑我是個“饞嘴貓”。直到打了一個飽嗝,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飯桌。

端午話糉子端午節的風俗是吃糉子、賽龍舟、扎艾草、喝雄黃酒??我呀,最喜歡吃糉子啦!

糉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一種糉子叫迷你糉。迷你糉小巧玲瓏的非常可愛,糉子的葉子碧綠碧綠的、細細長長的、尾部尖尖的、就像綠色的絲帶,又像花朵散發着陣陣清香。我的奶奶包糉子可真有一手啊!她先把幾片糉葉靈巧的圍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向裏面塞上糯米,接着向變戲法似的裹了幾道,最後把線紮好,呀!一隻香噴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左看右看真想咬一口,糉子的餡可豐富了,有豆沙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呢!我最喜歡吃豆沙的,因爲它非常甜。

過端午節真快樂,我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2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五月初五,糉子就成了這一天裏最多人吃的食物。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糉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纔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簡單。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糉子節!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所以奶奶提前兩天就在家包糉子了,今天剛巧我也休息在家,想跟奶奶也來學學包糉子。

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三張糉葉在粗的一頭捲成圓錐體,然後放進米還在中間放一顆又大又甜的蜜棗,最後包成小腳一樣,快速用一根繩子繫好,一個糉子就完成了。看着奶奶包得那麼容易,輪到我就不行了,第一次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三片糉葉捲成圓錐體,然後放進米,剛用力一塞糉葉就給我塞破了,米流了一地,第二次我想包小點兒就不會破了,於是只拿了二張糉葉,包的時候並沒發現底部有小洞沒包緊,所以塞米的時候一直塞不滿,好像連上了一條大河似的,低頭一看才發現底部有一個小洞,白花花的米流了一地。第三次總算包好了,就是一直有點像“糉糰子”,不管了,反正也都包好了,到了晚上,奶奶把糉子煮好了,我找到了自己的“糉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細心、耐心,那麼任何難事都會成功的!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楚國民衆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今年端午節,我讓奶奶教我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圍成漏斗的形狀,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大米,中間放上美味的餡,再裝米,用筷子把米搗實了,再用糉葉緊緊地包裹。這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順利地裹好了。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糉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糉子終於出鍋了,我香噴噴的吃了起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出處:作文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我的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糉子啦!甜的,鹹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我的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我的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在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裏,小朋友們正在做遊戲,瞧他們的頭上畫着“王”字,身上還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