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散文:您吃糉子了嗎?端午節!

端午節1.11W

你吃糉子了嗎?我問,問自己,也問朋友。

端午節散文:您吃糉子了嗎?端午節!

在各種口味、各種顏色、各種風情的糉子充斥眼球的時候,誰不想吃上一個、兩個,然後閉着眼睛回味那久遠而動人的故事?!

楝葉包裹的糉子,棱角分明。因爲它有着厚重的積澱——

糉子是裹着屈原一腔愛國之心,投進汨羅江裏,弔祭《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所以,糉子是詩人節的彰顯。

糉子是裹着伍子胥一雙忠良之眼,掛在吳京東門上,讓吳國忠臣屈死後尚能怒視越國軍隊入城滅吳。所以,糉子是忠良節的象徵。

糉子是裹着東漢曹娥的一軀孝節之身,以十四歲的弱小之體投江救父,終於五日後抱出父屍。所以,糉子是孝道節的昭示。

農曆五月初五,這個兩千多年前形成的古老而年年都有的傳統節日,都吃糉子。但稱謂衆多,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龍日等等……稱謂之中,是悲壯,是心酸,是感動,是激烈,是……美麗!偉大!

留在祖宗記憶深處的人、事、物,經過世代相傳,遺傳到我們的腦中,忘也忘不掉,時常冒出心淼之尖,讓人回味箇中的酸甜苦辣,體會其中的哲理真諦。

他們,離我們從來就不遠。

我們吃着糉子,過着端午節

端午節,是地道的情人節。古老的中國,沒有西方的浪漫,一直沒用“情人”這個溫馨的稱謂。我不知道是祖宗的靦腆,還是世俗的壓力,抑或是傳統的習慣。無需探究,且看:一把芭蕉扇,繫着一段紅絲帶;兩塊花手帕,繡着美鴛鴦,少男送到了少女的手中,也就扇旺了熾烈的愛情之火,溫馨了一對真鴛鴦。兩斤紅糖兩封糕、兩瓶酒,少男的父親踏進了少女的家門,也就甜蜜了一段姻緣,“久遠”了兩親家。少女,精心裹好糉子以回贈。綠葉裏,包着少女的`春心,裹着少女的真情,更蘊涵着兩情依依。此俗延續已久,現在,端午節仍是世俗尚存的相親、定親的最好喜日,糉子也就成了定情的甜蜜之果。這是實實在在的情人節!心照又何必要宣呢?

我早就送過了芭蕉扇,也早就給了愛人花手帕。節日,其實與我無關。但我突然發現,有些古老的東西,一旦回憶,仍覺溫馨。在每個節日,我有許多的祝福,送給我的所有朋友。這絕不是客套和跟風,我的確是在心裏想了你們好久,祝福了你們好久。我想你們也是,在每個節日裏,都會有着思念和祝福,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甚或是悲情!

端午節,您吃糉子了嗎?

我用心做了一個紅彤彤的大糉子,送過您,我所有的朋友!祝願你們吃出健康!吃出團圓!吃出幸福!吃出好運!

最後,我想引用殷堯藩《端午》作結: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