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通用8篇)

端午節1.93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通用8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爲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糉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糉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爲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劃着船去打撈,爲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着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吃糉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說“一包天下”。糉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糉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糉子嗎,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裏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早晨,我還在做着夢呢,太奶奶就推醒了我,把五根絲線系在我的脖頸、手腕、腳踝上,每處五根。我疑惑不解地皺着眉頭問:“太奶奶,你這是幹什麼呀?”太奶奶笑眯眯地說:“今兒個是端午節呀,要給小孩子佩戴長命縷,而且是紅、黃、藍、白、黑五色的。”我仔細一瞧,還真是這麼回事呢!

我轉頭看去,家人都已經起牀了。奶奶和爸爸正在打掃衛生,還拿噴壺噴灑着藥水。後來才知道,噴的那叫雄黃水,是用來殺死毒蟲,以防孽生的。我看這風俗還挺有科學道理呢。

我穿好衣服,向客廳走去。只見媽媽風塵僕僕地從外面買回了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頭,還有龍船花,並把它們紮在一起,放到觀音菩薩像面前,我聞到了一股幽香,那是艾草的香氣。

哦,我肚子餓了。我跑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滿滿一鍋糉子!”我忙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糉子,剝開青色外衣,將又白又黏的糉子放進碗裏,撒上白糖,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那味道軟糯香黏,吃在嘴裏實在是一種享受啊。

這時,奶奶走過來,邊剝糉子邊說:“我來給你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我興奮地點點頭。於是奶奶就繪聲繪色地講起來:“從前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被流放在外時聽說祖國被敵人佔領了,氣得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江自殺了。於是人們就把屈原的殉難日定爲端午節。相傳這一天龍舟競渡是爲了搶救投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包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真沒想到端午節還有這麼個悲壯的`來歷啊。

媽媽接話道:“南方人端午節流行賽龍舟,還要吃‘五黃’,就是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還有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給孩子們佩戴香囊……”一說到香囊,太奶奶就大聲叫道:“哎喲,怎麼就忘了?我縫了兩天的香囊呢!”她手忙腳亂地找來了一個花花綠綠的香囊戴在我的脖子上,噢,香味怡人!

吃完了糉子,我約了幾個小夥伴來到外城河畔,想象着賽龍舟的情景。我們手拉手唱着:“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

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午,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大水喜洋洋。”每想起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插菖蒲、包糉子、賽龍舟、灑雄黃酒……

我知道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汨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爲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糉子呢?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纔有了後來的糉子。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把煮好的糉子放到我們面前。我說:“不如我們舉行一次吃糉子大賽吧!”媽媽和爸爸異口同聲說;“好啊!”

因爲爺爺和奶奶牙齒不太好,所以遺憾“退賽”了。吃糉子大賽即將開始,只見大家蓄勢待發,都迫不及待地拿好糉子,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只見爸爸拿着糉子,傻傻地盯着它,恨不得“囫圇吞棗”;旁邊的.媽媽深吸一口氣,聞起糉子淡淡的香味;我看着糉子差點“口水直流三千尺”。

“開始!”隨着一聲令下,我們都狼吞虎嚥地吃起糉子來。

爸爸的嘴張得特別大,一口就吃掉了糉子的四分之一;媽媽吃相非常文雅,正一點一點慢慢品嚐;我呢,也把嘴張得特別大,但沒有爸爸的嘴大,所以一口下去,只能咬掉糉子的七分之一。不一會兒,比賽結束,毫無懸念,冠軍非爸爸莫屬了。

科技在發展,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川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我家的節日氣氛可濃。

一、插艾葉、菖蒲

早上,我懷着興奮的心情起牀,迫不及待地跑下樓,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咦,是什麼呀?怎麼這麼香呀!

進客廳,我發現,原來,大廳的中堂櫃上正供着碧綠的艾葉與菖蒲呢,怪不得,十分清香。

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其實,艾葉菖蒲的清香中有點辛辣,這下,蚊蟲們聞到這種氣味就遠遠地躲開。

沒想到,小小的艾葉與菖蒲作用可真大!

二、吃五紅

中午,我與妹妹早早地坐在餐桌旁等待開飯。

不一會兒,奶奶、媽媽正忙着把一碗一碗、一盤一盤的冒着熱氣的'菜端上桌,接着,又端一些冷盤。

看着這麼多的美味佳餚,我垂涎欲滴。媽媽微笑着對我說:“端午節要吃五紅:紅燒蝦、紅燒魚、紅燒魚、紅蘿蔔與紅莧菜。”聽這話,我點點頭,心想:端午節的知識還真不少呀!

三、包糉子

吃過午飯,奶奶開始包糉子。那些被太陽曬乾枯的糉葉經過沸水的煎煮後,又恢復她那青黛的膚色,把那青澀的芳香散發出來。奶奶把她們撈出來,放在涼水長桶裏,那綠綠的葉子柔柔的在水裏一漾一漾的,好可愛。

奶奶把四張糉葉疊在一起,捲成漏斗狀,在裏面裝上一大勺白花花的糯米,然後,包紮好,一個糉子就出現。奶奶包的糉子大大的,像是大錐子,媽媽包的糉子小小的,玲瓏可愛,像是小船,又像是蹄爪。

我們學會,便去河邊打一些蘆葉,挖一鍬泥土,也包起“糉子”來,包好,塗上顏色,可漂亮。

端午節,我真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家鄉的節日豐富多彩,而我非常喜歡過端午節。

一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着孩子們從天更上,水溝裏扯回來的菖蒲、艾草,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淡淡的糉子的幽香裏。

我最愛吃的是紅棗糉、碧綠的蘆葦葉裏,裹着雪白的米團和瑪瑙般的紅棗,顏色鮮豔而美麗,使人一看就生愛慕之心,我喜歡它不僅是因爲它顏色美麗,更重要的是它味道好極了,新鮮的蘆葉清香撲鼻而來輕咬一口,清清的、涼涼的、別有一番滋味

吃完糉子,大人們忙着殺雞、殺魚,準備一頓豐盛的`午飯。我最喜歡看划龍舟,河岸邊,站着圍觀的人。最開心的是孩子們,桃子、杏子都成熟了,他們從這棵樹上摘桃子,又爬到那棵樹上摘杏子,實在餓了,把摘下來的桃子、杏子拿到河邊去洗,吃上幾個,那淘氣的樣子,另大人哭笑不得。

家鄉的端午節,笑聲、鬧聲充滿了活力,至今另我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節又快要到了,每到這個節日,就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因爲在端午節會吃我最喜歡的糉子。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而糉子也是這個節日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還記得小時候的端午節,父母會在頭一天晚上就開始煮糉子,經過一晚上的蒸煮,糯糯的糉子就煮好了,剝開糉葉,糉子散發出糉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那時的糉子大多是白糉,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口味,只是單一的糯米包裹在糉葉裏,但是那也絲毫不影響糉子本身的香味。剛出鍋的糉子,沾上白糖,一口咬上去,甜到了心裏。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糉子也產生了很多的變化,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口味和花樣,更大地滿足不同口味的人們的要求。現在的糉子主要分爲甜和鹹兩種。最常見的甜糉子是在裏面放入蜜棗,不用再沾白糖,整個糉子都已經有了甜味,還有很多人喜歡的紅豆糉,沾料除了白糖外還有更細膩的蜂蜜。鹹糉子的樣式也有很多,有鹹肉的,綠豆的,蛋黃的等等,每種口味都有喜愛的人。糉子的樣子也是各不相同,有以前類似於三角形的,有呈長條狀,還有的像圓柱形。

總之,人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把糉子這一傳統食物變成了更適合時代的美食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清晨,當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時,一股糉香就像無形的魚竿把我從牀上釣了起來。媽媽告訴我,今日是端午節,要吃糉子,剝去一層糉葉,露出了一個“糉三角”,我拿起筷子,把筷子插進糉子中間,整個的舉起來,咬了一口,不由的稱讚道“真好吃!”它油而不膩,糯米軟軟的',夾雜着濃濃的肉香及淡淡的糉葉香,味道好極了。我還以往吃過很多其它糉子,如白米糉、紅棗糉、豆沙糉等,就數嘉興肉糉最好吃了!

我在電視裏看到各地的端午節活動豐富多樣,有:包糉子比賽、賽龍舟等。包糉子比賽十分精彩,那些老奶奶都拿出了看家本領,不一會兒,就包了二十多個糉子。賽龍舟競爭更爲激烈,你追我趕,爲了第一個到達目的地,大家都鼓足了精神,在吆喝聲中整齊劃一、拼盡全力的揮舞着船槳,在河邊觀戰的人們大聲喊着加油、加油……一些年輕人更是躍躍欲試,想一較高下,我看到鏡頭掃過,有條龍舟上還有幾個外國人的身影,想來也是在和我們中國人同享端午節的樂趣。

我有些好奇,爲什麼到了端午節要吃糉子,門上要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經媽媽講解才明白,原先這是有由來的,據傳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因同貴族靳尚等人鬥爭,遭讒去職,屢次放逐後,在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投河自沉,人們得知投河的是屈原後,紛紛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打撈,這就有了之後的賽龍舟,因沒有找到屈原,人們又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江中投糉子餵魚蝦,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至於在門上插菖蒲、艾葉,是因爲古代相傳五月是“毒月”,而五日恰好是五毒之首,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插菖蒲、艾葉能夠除瘟辟邪,免受病毒的折磨。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中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氣氛,不禁使我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