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彙編6篇

端午節2.1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彙編6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是一個人人都喜歡的節日,人們喜歡它無非有三點:可以放假,可以吃美味的糉子,可以看划龍舟。

一般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開始包糉子了,今天我就乘着節假日跟媽媽學一學包糉子 我先是看着媽媽包一個糉子,只見她隨手拿起兩片箬葉,把兩片箬葉重在一起用手一捲,捲成了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和餡依次放進那個箬葉裏,我把“漏斗”旁邊多出的箬葉往下一蓋,再把繩子繫上,一個美味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看完之後也躍躍欲試,就也拿起兩片箬葉,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了糉子。前幾步

我學的還可以,可就是,最後兩步我怎麼也弄不好,就這樣,我原先那股勁兒已經泄了大半,這時我想:算了,還是不學了吧,反正明天都要有糉子吃,但是還是我自己包的會更有意義,於是我又仔細看着媽媽,在包糉子到最後兩步。過了一會兒,我覺得自己可以了,就再重新包了起來,結果我成功了。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是獨一無二的,今年的糉子也是與衆不同的`,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我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所以我喜歡今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啦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啦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啦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啦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啦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母親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父親一起來吃糉子。父親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我對父親說:“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父親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父親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父親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母親,糉子是怎麼包的?”母親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醉倚窗側,仰頭望向蒼茫的夜空,微弱燦爛的星光斑駁了淚痕,清風微拂,瀰漫着絲絲糉香,思緒卻零散飄落了一地...

又是一年糉香時,可當今人們享受的卻只是那滿齒噙香的包裹在葦葉中的糉子吧,而享受美食的同時,誰又想到了那個他,那個兩千多年前孤獨寂寥的他...

那個清瘦枯槁的他踱步江畔,心中多少離愁往事,滿腔抱負空化作聲聲長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又如何,那種無力感有幾人能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決計不允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這絕不是自負,而是屬於他的驕傲。於是,陰暗的天空下,一代大師就此辭世,那灑然一跳,卻又滿含多少憂憤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們是否已遺忘了端午的初衷,那愛國的忠魂是否已無人記得...“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他的緬懷。而至今日,不堪言...

蒼天何在,那汩羅江畔的'滔天怨氣竟視不得。今日世人所閱的《離騷》《天問》出自誰手?是的,楚辭不朽了,但屈原呢?世人口口聲聲說紀念屈原,學習愛國精神,可何時付諸過行動?兩次流放的屈夫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換來了今日的什麼。國人的無知嗎,還是麻木?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作爲一個炎黃子孫,無論何時都要銘記先人教誨,華夏九州的兒女,該醒悟了,愛國,愛民族,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它叫——傳承。

屈原,你的不渝的精神沉澱的是一種信念,它令人歎服。若將楚辭作爲你的輓歌,和着汩羅江的驚濤,我一定會奮起而唱,端午哪來的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氣中瀰漫這糯米和艾葉的香氣,清香寧神,層層的霧氣掩映着熱鬧的氣息。

猶記幾千年前,那位詩人抱石投入了汨羅江,人們紛紛划船尋找,龍舟,糉香在節日裏傳承下來。今天的端午是否還似當年那樣,龍舟馳騁,糯米糉香。

是否還記得,那一年手包糉葉,糯米在手中迴旋,慢慢的繞成一個又一個喜人的糉子,蒸籠的青煙瀰漫,江南小鎮的細雨朦朧,誰手持艾葉,一曲離散,吹盡了斷橋的哀愁,喝盡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黃酒。

說到端午,應該有不少人記得五色線,小小的絲線在手腕腳腕上繞來繞去,繞成一個個五彩的結,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說法也在其中流傳下來,下雨天時拿下來順着河水流走,總少不了雨天的詩意。

我還記得家鄉的端午節必須是要吃糉子的,那芭蕉葉包裹着的糯米,層層的香氣縈繞在鼻翼之間,小心翼翼的'剝開糉葉,生怕是破壞了糉子的形狀,糯米的軟糯香氣與糉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無窮回味。

南方的很多地方或許還留有着端午佩香囊的行爲,這香囊裏有着硃砂,雄黃和香藥,外包絲布不僅樣子玲瓏奪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着祈福安康避邪驅瘟之意,在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極。

手包糉子,手採艾草只有親手才能體會到端午的樂趣。糉香、五色線、艾葉、賽龍舟。這本是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如今卻能見的幾個又有誰人能知,連那糉子也都是超市裏的各色糉糉子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各色糉子爭奇鬥豔,卻也失去了曾經的那種手包糉子的歡樂,民俗在漸漸淡去,哪個纔是我們想要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今天放學回家看到奶奶來了,正在忙着用幾張綠色的葉子裹着米和紅豆。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樣的小糉子。我覺得很好奇就做在奶奶旁邊看。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包糉子,奶奶說以前忙都沒時間包,現在退休了,有時間了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提前包點糉子。我說:"什麼時候端午節啊!"奶奶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南京人家家都要吃糉子的。以前家家都是自己包。而且一般都是白米的。現在社會進步了,超市都有的賣,品種還很多有豆沙的。鮮肉的還有火腿的.......在我們小的時候可沒這麼發達。所以會包糉子的人也愈來愈少了。

於是我又問奶奶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奶奶說:“這是爲了紀念古代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願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捨棄祖國,就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當時的人們捨不得他死去,就將糉子投到江裏讓魚龍蝦蟹吃。他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這一天剛好是五月初五,後來爲了紀念他,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吃糉子。”

奶奶一邊包一邊繼續說:"我們南京端午節不僅要吃糉子,每家的門頭上還要插艾呢?"那又是爲什麼啊!”端午節將艾插在門頭可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因爲艾的`莖和葉有揮發性芳香油,它產生的奇特芳香油有這種功效。”

“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小孩子還會帶一個用紅絲線編的香囊。裏面有硃砂、雄黃、香藥。傳說可以避邪驅瘟。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小孩帶了。社會進步了,你們知識豐富了。都不相信迷信了。”“近幾年國家將端午節規定爲法定假日。年輕人有時間了就多了一次孝順父母的機會。每到這一天子女都會回家看看父母,幫父母買一些禮物,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說着說着奶奶已經將糉子包完了。

今天和奶奶聊天真愉快,以前還不知道家鄉的端午節有這麼多的習俗呢。

標籤:端午節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