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彙總6篇

端午節1.5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彙總6篇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1

今年端午節,我去了城隍廟感受端午節的習俗。

在上海,我有一個端午最喜歡去的景點-----老城隍廟。“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去過大上海。”這句話是上海人常說的一句話。在上海南市區的豫園,就是被稱爲老城隍廟的地方。那裏經營着上海的各種風味小吃,應有盡有。有綠波廊的特色點心,還有鬆雲樓的素菜包,還有桂花廳的鴿蛋圓子、八寶飯、南翔小籠、百葉油麪筋等,加上端午節有各式各樣的糉子。可稱的上是“小吃王國”了。城隍廟的周圍商鋪雲集,是上海最古樸最熱鬧的地方了。尤其是土特產和小東西,吸引了許多中外朋友去購物。上海城隍廟的小吃十分豐盛,我喜歡的有南翔小籠包,叉燒包,雞腿飯,大肉糉,三絲春捲。南翔小籠包原名是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它以皮薄、味鮮、汁多、肉大而馳名中外。來的城隍廟,怎麼能不上九曲橋上走一走呢?彎彎曲曲的小橋直通豫園,每到有什麼節目,便會張燈結綵,熱鬧非常。只是橋上游人如織,人山人海,挨挨擠擠,有的人拍照,有的餵魚.......如果人多時連步子都邁不出去。九曲橋,其實只有七個曲,可能是因爲中國人喜歡九的寓意吧,所以叫九曲橋。我想去吃南翔小籠包,可是隊伍長得像條龍。外國遊客成羣結隊涌在隊伍裏。當我拿着小籠包準備坐下來吃時,連座位都坐滿了。

午飯後,我被人流如潮的隊伍擠到了西洋鏡旁。這是我第一次看西洋鏡,太棒了!

最後走進20xx年端午文化節舞臺邊,和屈原塑像拍了張照就回家了。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2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3

童年,是一葉載滿糖果的小舟,甜的、酸的;童年是一支能畫出彩色的筆,綠的、藍的;童年又是一支歡樂的歌曲。童年是多麼有趣,童年又有很多趣事。

我現在就是一個童年快樂的孩子。

去年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利索的`包糉子,我看了心裏癢癢的,就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包包看。”奶奶原先不同意,但後來還是被我的花言巧語迷住了,便同意了。奶奶告訴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往裏面加入米,再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麻繩把糉子裹緊。我照奶奶的樣子,一會就學會了。我就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前面幾步我包得很好,媽媽在旁邊不停的誇獎我“璐璐包得真不錯,真能幹。”奶奶也在旁看着我包。見我包得那麼好,奶奶樂得笑開了牙。最後一步了,奶奶叫我用線把糉子捆起來紮緊,然後打個死結。說完後,奶奶和媽媽出去了。我把糉子捆好後想:打死結太醜了,我來打一個蝴蝶結吧。於是我把包好的糉子打成蝴蝶結,並把前面的糉子都打成蝴蝶結。做完後,我向外喊道:“奶奶,我包好了。”奶奶應聲走了進來,看我包的糉子,連連誇道:“璐璐包得真好看,味道一定不錯。”於是,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了起來。

到了時間,奶奶把鍋打開一看,鍋裏成了一國粥。原來是我粗心,非要把死結改成蝴蝶結。這下好了,一鍋糉子變成了一鍋粥。那天晚上,本來要吃糉子的,可卻改成吃糉子粥了,真有趣。

每當想起去年端午節的這件事,我都樂得“哈哈”笑起來。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4

看着那東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糉子”。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5

白蛇傳中的許仙,聽了法海和尚的“忠言”,在端午節這一天,勸妻子白娘娘喝下了雄黃酒,使之露出了白蛇的真身……。白蛇傳的故事,出於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峯塔”。從中使我們瞭解到;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古之有之!

除了喝雄黃酒的飲俗外,在我們江南的端午還有吃“五黃”與“五白”的的食俗。“五黃”者,爲黃瓜、黃鱔、黃魚、鹹蛋黃、雄黃酒(說法不一,有人將黃梅、黃泥螺也作五黃之一。因雄黃有毒,現今將雄黃入白酒內飲者已少見,今多見以黃酒替代雄黃酒)。“五白”者,爲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黃”與“五白”的菜,可清熱降火,健脾和胃。當然,爲了文化意義上的紀念,爲了投汨羅江的屈原,吃糉子與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

爲什麼在端午節吃五黃?這是因爲雄黃是一味中藥,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

五六月份的黃鱔,有“賽人蔘”之說。此時的黃鱔肥嫩鮮美,營養豐富!

而“五黃”中的黃瓜有“第一瓜果”之稱。農曆5月。能吃到新上市黃瓜,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黃瓜有清熱解毒、解渴生津之功效!

吃鹹蛋是端午的習俗。鹹蛋黃因有個“黃”字,故也入於“五黃”之內,端午吃鹹蛋黃,寓意着健康平安!

至於黃魚,則端午時節的大、小黃魚,量多質優,爲這一時節的主打海鮮,營養豐富且當令的大、小黃魚,理所當然地列入端午必食的“五黃”。

當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大、小黃魚,則叫人有點“響勿落”!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上海最老的本幫飯店“老人和”當廚。那時的大黃魚真的叫大,一斤左右的是大路貨、二斤左右的也不少,甚至於有大到三斤出頭的。那時採購進來的大黃魚,條條金黃鋥亮,價錢是官價,每斤只要四角錢。因爲當令,所以飯店的菜譜上不泛:“大湯黃魚、小湯黃魚、紅燒黃魚、糖醋黃魚、松鼠黃魚、脆皮黃魚、豆板黃魚、白汁黃魚……”等以黃魚作主料的佳餚,且價錢不貴,記憶中小湯黃魚:四角。雪菜大湯黃魚:五角。松鼠黃魚:一元六角。紅燒黃魚:每斤一元二角……。而沒幾年後,市場上的大黃魚,不見了蹤影。當然,有錢人去的大飯店,大黃魚還是有供應的。記得九十年代,我在著名的“夜上海”餐廳當廚,那時的冰凍大黃魚每斤進價爲一百八十元左右,而售價每斤則達四百元,一條大黃魚,上桌就是一千數百元……!

野生的大黃魚,在普通的餐桌上,絕對的成了絕響!

現今的端午,冰凍的小黃魚市場上還是有供應的;原是盛產大、小黃魚的時節卻不得不因人類的濫捕被迫“封漁”!

……根據國醫陰陽五行的理論;五月五的端午,正當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前後,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端午節的中午,則是端午節這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辰,故端午節之中午,按陰陽五行的理論推論;應爲“陽中之陽、陽”。若在這一時辰食“五黃”,與“五白”菜,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的“陽、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黴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及交“旺運”的目的!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賽龍舟、插艾草、吃糉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今年我們迎來的,是第一個作爲法定節日的端午節,在汶川地震帶來的傷痛未止的時候,很有必要過好這個節日,藉端午節可以驅邪避疫的寓意,護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早日擺脫災害,永遠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正在被我們逐漸遺忘的節日。這和中國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有關。還有着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節日的娛樂化程度不夠。中國大多數的傳統文化節日,都曾有過它狂歡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於在這一天要給孩子身上掛荷包,以雄黃在小兒額頭畫“王”驅毒鎮邪,帶孩子製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爲“孩子節”、“娃娃節”,讓孩子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惜大人們對待傳統節日,也往往採取快速消費的敷衍態度,沒有上一輩的言傳身教。

由於紀念屈原說影響廣泛,使得端午節順理成章地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節”。但要想讓傳統節日在公衆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就要深入挖掘它質樸而美好的一面,並賦予它可與現代生活融爲一體的活力,吸引全民參與。

很多人表示“端午節,不就是吃糉子紀念屈原嗎?”在端午節到來時,多數人在記憶中只剩下吃糉子,端午的一些習俗已經遠去。

“其實我們已對傳統節日習俗出現了集體失憶症。”民俗學家趙書說,端午節其實是一個大節日,節日內容繁多。原來過節的時間是從五月七年級到初五,在少數地區還熱鬧到五月十三;包括祭祀供“五毒餅”和“玫瑰餅”;用葦葉包裹黃米小棗糉子;家家戶戶插艾蒿防瘟避災;身上配戴五彩絲線以祈福增壽;貼葫蘆花以避“五毒”;孩童到郊外玩“鬥百草”遊戲等。趙書認爲,民間習俗背後都有着深刻的傳統文化的內涵,而今天的人們恰恰忽視了這些。

如何讓端午節煥發活力,不能簡單放假了事,應和相關的民俗組織一起,搭建營造節日氣氛、吸引羣衆參與的平臺。相關組織應圍繞所在城市特點,舉行一些羣體活動,比如賽龍舟,它成爲端午節最顯眼的標誌行爲,是因爲它具備豐富的娛樂性和參與性。時間上的充足,

象徵意義上的提醒,會喚醒更多人關於端午節的文化記憶。不妨從今年開始,讓我們重新記憶端午節,讓它成爲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

標籤:端午節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