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法任務

20世紀70年代微機進入領域,80年代普及到90年代的出現乃至現在互聯網開始在教育系統大面積廣泛得到,從單機到網絡,教育技術從視聽技術迅速到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爲依託的信息技術,給我們的教育領域不斷帶來新鮮空氣。教育部《關於加快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信息已經來臨,初見端倪的知識預示着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爲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以計算機技術、微技術和通信技術爲特徵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改變着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工作與方式。"

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法任務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本人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任務導向法"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任務導向法"源即"任務驅動法"教學法,但是更加強調任務的導向和調控作用。"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基礎上的教學,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目標教學,強調"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知識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資源的提供者、設計者而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是創設學習情景、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完成知識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下面結合本人的實際教學過程爲例談談"任務導向法"的一些作業過程以資拋磚引玉之效。

一、任務切分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計算機知識內容以幾何級數地豐富,這對於剛剛入門的學生來說,面對着衆多的新名詞新術語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雖然適用於學生的計算機教材已經做了大量的簡化,但是,知識點之間的密切聯繫往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一不小心又牽扯出一個新內容使學生找不着北。對於學生來說,在入門階段,如果感到陌生的名詞多、難點集中、頭緒繁雜,就有可能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好電腦的信心。鑑於此,我們可以採?"黑箱原理",將計算機知識由表及裏分成若干個層次,把深層次的系統視爲"黑箱",先知其然,而不必究其所以然。隨着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後再回過頭來探究其所以然。正如拾級登高,回望衆山小,以前的問題,很可能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了。

以我校採用的省頒計算機教材《計算機文化基礎》Windows版爲例,我們可以將學會整本書看成本學年要完成的一個大任務,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講述過程,很容易地把它再分爲四個相對獨立的子任務:基礎知識、WINDOWS95的使用、WPS2000字處理、網絡知識。而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每節課都是一個任務,而每一節課要教會的內容,還可以再細分。這就好象每一個生命一樣,都有細胞,細胞又由更小的部分如線粒體、蛋白質等組成,乃至原子、電子……,是一個有機的整合體。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任務的切分可以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按層次關係切分的子任務,一種是平行關係切分的子任務。而一個大任務如何切分到最終如何再指導學生融合,是任務導向法的中心任務,其中最爲關鍵的是每一節課該如何切分。對於學生來說,他只要接受教師在課堂中給予的一個個小任務,它、解決它、體會它、它,最終昇華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例如,有一名學生曾經問我,看同學用家裏的電腦可以一下子把一段文字用鼠標這裏點一下那裏拉一下,就變成一篇好漂亮的文字,打印在卡片上真是棒極了,那個同學還會什麼什麼的……,一臉崇拜的表情。我說,再偉大的建築也不過是由一個個磚頭砌起來的,你想做得和他一樣酷?跟我來。首先第一個任務:學會使用文字處理軟件輸入一段中文,你就按照我講的一、二、三、四、五去做,不必管這是爲什麼,因爲現在不必知道爲什麼,你會用就行!會用拼音嗎?好!可以用計算機輸入漢字了吧。當然,這一個任務完成了,一個目標就達到了,想再會一點?新的任務、新的目標來了:怎樣改變字體、字號?怎樣把輸入的文章存盤?怎樣打印輸出?怎樣插表格或圖形?隨着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後,回過頭來看,你是不是也可以在別人面前偶爾露一小手了呢?要學會使用電腦其實也不過就是如此簡單。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任務導向法優點在於通過一個個經過教師認真劃分的小任務爲導向,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以一種輕鬆興趣的心態完成一個大的任務,大的教學目標。任務導向法十分符合素質教育的`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同時也符合教育理論"樂學教育"、"愉快情感"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任務的完成

一旦給學生下達了本節課應當完成的任務後,如何順利、正確地完成就成了關鍵的,這也是任務導向法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作爲教師在這一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指導學生自已完成每個小任務?作爲一個學生羣體而言,其中的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導致了完成同樣一個簡單的任務也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而有的學生可能在學本學科之前從來就沒有機會與電腦打交道。即便是同一個起點的學生,也有的同學接受能力強有的學得慢一點,也可能產生一種不平衡的現象。這些並不奇怪,如何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呢?

合作教學告訴我們,"個體認知結構的形成和,不能只侷限於動態的個體獨立探索的範圍,而是要拓展到動態的個體探索與主體間交往相結合的範圍。只有在主體交往中,個體之間才能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從而調動個體與集體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有效地促進外在的知識結構向學生內在的認知結構轉化,同時使學生在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學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識的過程中,提高創造性品質"。爲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金字塔傳遞法"來實現合作學習的效果。在一個任務中,有能力最先完成的同學居於學習"金字塔"的頂端,此時,他將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作"先生"教會一個到兩個的"弟子",指導會了以後他的任務就完成了,可以再教師的許可下去自由發揮。實踐證明,這樣的作法優勢在於首先"先生"與"弟子"都是同代人,認識、理解問題的角度相近,所以同樣的解決問題的從教師口裏說出來,可能還不如會的學生用他們自己的理解角度自已的語言說出來,更容易被接受。作爲教師,還可以從聽他們之間交流的語言中,獲得一種信息,就是作爲學生,他們是怎麼來理解這個問題的,這對教師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也很有幫助,因爲,教師的目標,就是讓自已傳播的知識儘可能多的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當然,教師還應當重視學生幫助別人的付出,以免學生覺得我幫不幫別人、幫得好不好,老師也看不見,那麼就不必太認真,隨便應付了事。爲此,我設計了一個幫助成績條,學生每幫助了一個同學,就登記在一個表格上。對於幫助條上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體現在成績上,他的分數評價就高。

三、任務的歸結與昇華

教師切分任務時把一個大的任務切分成一批小任務,當這些任務已經被完成時,教師應當注意讓學生能夠把他們融合成一體。這個大的綜合性的任務將使學生學習象教師一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如何從一個複雜的任務表象中抽取出實質性的基礎,而這些基礎性的內容,就是大家前面所學習和掌握的小知識,小任務。例如在教授Windows畫筆程序中,綜合性的任務可以是畫一張給朋友的(生日、節日、友誼)賀卡,任憑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繪製自己的作品,而完成這個任務需要的十幾種操作其實已經作爲小任務完成過,就看學生如何設計如何組合。最後大家都把自已的作品存在教師機指定的同一個文件夾裏,課堂近結束時全部作品都公開展示在自已的機器上,讓大家一起來共同欣賞和裁判。任務歸結可以由個人歸結和小組歸結相結合的方式,對於學生的獨特見解,要重視和學生一起探討,多表揚多激勵,學生的信心和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將得到增強。我常常強調,機操作中,達到同樣的結果,你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你試過幾種?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充分的煅煉。最終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比如,在我們使用的教材《計算機文化基礎》第113頁有關打印問題的敘述中有一處錯誤,我在相關章節任務佈置中說,我們的課本中一不小心犯錯啦,就在本章的最後一節,你們能不能把它找出來?

學生們熱情高漲,一樣樣的去試,最後大家出兩條:

1、原來教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也能找出別人的錯誤;

2、實踐出真知,我再不會去盲目相信課本或資料了。

一般說來,使用任務導向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給出了一條由表及裏、層層深入、精益求精的學習途徑,從非智力因素的角度來說,通過伴隨着學生的一個跟着一個的成就感,將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無論從教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其減負增效的巨大效能,都使它不斷煥發出無盡的異彩。

[參考]1、部《關於加快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草案)

2、《當代國外教育思想》畢淑芝王義高主編

3、《學習策略論》熊川武

4、《非智力因素的理論與實踐》沈德立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