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論文

一、協同理論

物流管理論文

“協同”現象和概念古今中外普遍存在,而協同學則由HermannHaken於20世紀70年代創立。Haken認爲,協同學研究系統從無序到有序轉變的規律和特徵,是一門跨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橫斷科學。它研究系統中子系統之間怎樣合作以產生宏觀尺度上的空間結構、時間結構或功能結構。它既處理確定問題又處理隨機過程。這裏所說的空間結構、時間結構或功能結構就是“自組織”。協同學處理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系統,不同系統的子系統可以是性質十分不同的,特別是這些結構以自組織的方式出現時。協同學研究這些自組織過程的原理,而不問子系統的具體性質如何。

在解釋什麼是“自組織”時,Haken以一羣工人爲例,說明了‘‘組織”與“自組織”的本質區別。比如說有一羣工人,如果每個工人在工頭髮出的外部命令下按完全確定的方式行動,我們稱之爲“組織”,或嚴格地說,是有組織的行爲。顯然經過這樣調整後的行爲,導致生產某種產品的聯合行動。如果沒有外部命令,而是靠某種相互默契,工人們協同工作,各盡其責來生產產品,我們把這種過程稱爲“自組織”。因此,自組織是指在沒有外界因素的驅使下,開放式(與環境有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系統,在其子系統或元素間的合作下自發出現新的宏觀(整體)尺度上時間、空間或功能有序新結構的現象。

協同概念在管理學中最初出現於1965年Ansoff所寫的《公司戰略》中。Ansoff認爲戰略管理中的協同效應是一種聯合作用的效應,是企業獲得的大於由部分資源獨立創造的總和的聯合回報效果。Ansoff提出的戰略協同理論,向公司經理們闡述了基於協同理念的戰略如何作爲紐帶把公司多元化業務連接起來,從而使公司更充分的利用現有優勢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協同這一基本理念在隨後的歲月中表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戰略管理借用協同一詞的本意在於強調在戰略中應體現出來的系統特徵,即系統的整體突現性。即系統的組分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激發而產生的整體效應,即結構效應或結構增值,單個組分或組分的總和不能產生這種效應。他確立了協同的經濟學含義即爲什麼企業整體的價值有可能大於各部分價值之和。HiroyukiItami對協同進行了比較嚴格的界定,把Ansoff的協同概念分解成了“互補效應”和“協同效應”兩部分,他心中的協同是一種發揮資源最大效能的方法。

ChatterjeeS將併購協同效應分爲合謀的、經營的和財務的協同效應三類。tkin將協同效應分爲技術的、貨幣的和多角化的協同效應三類。Weston所著的《接管、重組與公司治理》一書中把管理協同效應也列爲與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並列的一類協同效應,並認爲它是混合兼併的一個重要動機。王長征(2002)以企業價值鏈評價爲基礎將協同效應分爲純粹增加效應、加強效應、轉移與擴散效應和互補效應四種類型,並對如何通過價值鏈重組實現協同進行了討論。

PorterM.E.指出,對公司各下屬企業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管理是公司戰略的本質內容。Porter的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種可以準確識別協同機會的方法。陸玉明(1999)強調分析了不同類型兼併中的潛在的經營協同效應。

對在大型公司內如何實現協同進行了分析,指出多兀化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獲取協同效應。hoshalS在合著的《跨越國界的管理:跨國之路》一書中認爲,通過企業之間的共享,公司可以有創造更多價值的大量機會。amelG?指出,發展不同下屬企業可以共享的技術或其他方面的競爭力是成功企業的主要戰略目標。wer認爲,“協同效應”必須放到競爭環境中去考慮,它應該是合併後公司整體效益的增長超過市場對目標公司及收購公司作爲獨立企業已有預期之和的部分。劉文綱(1999)分析了無形資產對企業併購的影響,認爲,在企業併購中依託品牌、專利技術、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優勢的轉移和發揮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並極大提高併購績效。

物流系統是一種由多個相互作用的子系統組成的開放式系統,爲使這些相對細立,具有自主、自治、自利能力的子系統能相互“默契”地協同工作,實現共同的最終任務,需要藉助協同學的“自組織”原理進行協同物流組織。因此,協同學自組織原理是我們進行協同物流管理研究的一種基本理論武器。

二、協同物流

協同物流指各企業通過Internet提供服務並協調所有的商務活動,以提?利潤和績效,它創造協同環境使各企業共享信息和資源。協同物流具有網絡經濟的成本優勢,是供應鏈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它將企業控制範圍擴大到供應鏈上所有節點企業,第一次讓企業可能及時獲得供應鏈中完全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它讓企業知道產品的狀態,如生產、運輸以及能否按時到達等。協同物流是以Web爲基礎的主機軟件服務,它使生產企業、零售企業、運輸企業用更低的成本解決企業內外物流問題。

夏露闡述了協同化物流模式的基本含義,通過分析得出其應用於電子商務中的比較優勢,指出,完善電子商務中協同化物流的戰略突破口還在於實施供應鏈管理,以客戶服務中心思想重構物流企業,構築專業化系統,實現協同物流產業化發展。金喜在和王大超認爲,對於現代生產企業而言,物流過程的重要表現已越來越突出地反映在它的協同性上。並從物流組織的協同性、物流功能的協同性、物流手段與電子商務的協同性等幾個方面分析與探討這一問題。楊文濤論述了協同的'方式、益處及障礙。

協同物流強調競爭,可確保參與協同物流的各物流實體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運行效率:強調合作,是因爲參與協同物流的各物流實體所承擔的任務之間存在着各種物理上和邏輯上的相互依賴,最終任務的實現需要各物流實體的互相配合;強調協調,則是由於各物流實體在實現各自承擔的物流任務的過程中,存在時間、資源、目標等各方面的約束或衝突,相互間需要進行信息交流,使得各自的物流行爲和諧一致、配合得當。各物流實體按上述概念所組成的協同物流系統是一種開放式系統,通過“競爭-合作-協調”方式,使系統不依靠任何外來的干預,而實現系統空間-時間-功能的結構重組,獲得自組織能力。

協同物流是順應協同商務的當代物流理念,與現代物流理念的區別在於,協同物流不僅關注物流系統成本,更關注整體商務系統的價值;不僅關注物流功能服務,更注重物流信息服務及物流信息與供應商、生產商、經銷商信息共享與協同;不僅是物流系統簡單地與生產、採購、營銷系統的集成,更強調的是與企業商務系統的融合,形成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爲核心的商務大系統,使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四流合一;採購與營銷物流不僅僅是單向的買賣與配送關係,更強調多方協作,協調與供應商及分銷商的關係,考慮供應商與分銷商的利益,做到雙向、互動、公平,做到科研、計劃、開發、供給與市場的高度協同,共創雙?。如圖1所示。

生產商把生產能力、生產計劃、零部件需求預測與供應商的產品開發進度、推出時間、生命週期及供應品種價格調整計劃等信息進行共享與協同,從而對採購物流的儲存、配送等物流作業功能進行高效而經濟的控制與執行:把生產能力、生產計劃、成品價格與分銷商的行銷能力、訂貨預測計劃、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等信息進行共享與協同,從而對成品物流的配送、庫存等作業功能進行高效而經濟的控制與執行。

協同物流的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企業價值協同網絡中,體現在企業協同商務平臺之中,從而也是物流融入企業商務系統之中,物流系統網絡與企業商務網絡有機結合,完成以有物流服務爲中心到以企業價值協同爲中心的轉變。此時每一環節的物流作業,都與企業商務系統的各環節相聯繫、協同。

協同物流應是同步協同的,應能滿足大規模客戶化的信息、服務、商品需求的;訂單與採購、配送、企業信息同步互動。以前企業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使運作成本更加有效,如今企業必須迅速配置或重新配置貨物、服務、信息以及程序,使自己有別於其他競爭者。領先的供應鏈從業者不再強調以減少成本爲目標的標準化供應鏈系統和程序,轉而關注可以創造敏捷供應鏈戰略和協同物流戰略,創造雙?。

三、協同物流管理

1.協同物流管理概念。藉助協同學自組織原理和協同物流概念,我們把協同物流管理定義爲:運用協同學自組織原理,圍繞協同物流任務和目標要求,通過建立“競爭-合作-協調”的協同物流自組織運行機制,從企業網絡中挑選出滿足協同物流要求的各個物流實體,並將它們組織成一個具有自組織能力的物流體系,協同一致地工作,共同實現統一的物流目標的一種物流管理活動。由此定義的協同物流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1)協同物流管理以協同學的自組織原理爲主要理論依據,研究如何將參與協同物流的各個物流實體構造成一個具有自組織能力的協同物流系統。

(2)由於各物流實體來自於地理上分散、組織上獨立、同時有不同利益要求的企業組織,因此,協同物流系統是建立在虛擬企業組織形態之上以實現協同商務的一種物流組織與管理系統,是協同商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

(3)協同物流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協同物流系統,並以“競爭-合作-協調”協同物流自組織運行機制爲手段,使協同物流系統不需任何外界因素的干預,能自發地進行宏觀結構的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是協同物流管理區別於傳統物流管理的重要特性,也是協同物流管理的重要標誌。

(4)協同物流管理通過自組織運行機制,使參與協同物流的各個物流實體協同一致地工作,以實現協同物流任務和目標。由於虛擬企業的動態性、分佈性、自治性、自利性等特點,而各物流實體存在着動態變化的和難以預測的相互作用,幾乎每一個物流實體都需獨立、自主地作出局部決策。因此,可以運用MAS技術,通過在各決策結點上建立起對應的Agent,構造一種基於Agent的協同物流系統,更好地實現系統目標。

(5)協同物流管理的最終任務是要建立一種使參與協同物流的各物流實體能協調一致地工作的協同物流系統,?效、快速、敏捷地提供滿足用戶定製要求的解決方案。

2.協同物流管理的實施步驟。圖2爲一個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基礎上的協同物流管理實施步驟,其基本處理邏輯如下:

(1)核心企業不斷捕捉市場機會,通過市場機會確認機制,將可行的市場機會,轉化爲可實施的任務。所謂市場機會,是指客戶的潛在需求轉化爲現實需求,產生了對物流企業有利可圖的機會。對於物流企業而言,市場機會可能來自某個較大的客戶,也有可能來自於某個地區的多名中小客戶企業。應通過詳實的市場調查報告,仔細分析,尋找和確認適合自己的商業機會。

(2)按運輸、倉儲、裝卸、包裝、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對任務進行分解。

(3)核心企業進行自身資源的優勢與劣勢分析,爲自身優勢資源分配相應任務。對其他任務,通過Internet/Intranet向企業網發佈資源請求,尋找所需資源。(4)尋找物流資源,依據評價指標選擇符合要求的物流資源。

(5)與被選資源進行協商,安排任務,達成協同物流協議。將承諾承擔任務的資源,列入協同物流成員清單。

(6)判斷所有任務是否被全部承諾承擔,如果“No”,則返回步驟(4),如果“Yes”,則繼續。

(7)對參與協同物流的所有資源進行動態自組織協同物流組織,直至爲市場提供滿意的物流服務方案。

協同物流過程由若干個物流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由核心物流企業下達指令開始觸發,其餘活動在滿足活動間邏輯關係的前提下,由前驅動活動出發執行,活動的執行結果由後繼活動在交接時進行評估。由於有明確的責任劃分區域,後繼物流活動會自覺地對前驅活動進行監督,最後由客戶接收時對總體的物流服務進行監督和評價,從而形成一條跨越各活動的監督流。

在這個監督流中,每個環節的監督情況都會通過信息系統反映給核心物流企業。核心物流企業根據這些情況,在需要時給以指導和支持,必要時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等。因協同物流企業的失誤而造成的損失,也應當協議賠償。在業務發生較大變動時,應提前和協同物流企業溝通,說明情況,以便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安排。同時,協同物流企業也可以對核心企業的運作協調、業務配合以及自身的業務環節履行情況提出建議。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請客戶對服務質量的完成情況提出建議和批評。通過這樣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使得各企業共同完善物流服務,提?服務的水平。

標籤:論文 物流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