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跨文化意識的導入論文

文化2.32W

論文關鍵詞:高職高專 英語教學 生命力 跨文化意識 導入

跨文化意識的導入論文

論文摘要:目前,跨文化意識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導入較爲缺乏,造成其現狀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跨文化意識的導入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途徑將其導入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這對於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是否能永葆其生命力和活力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隨着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國際貿易急速發展,學英語、用英語的人日益增多。而學英語不僅僅是學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一種文化。在日常英語教學和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對英語所包涵的文化信息不是很清楚,因此除出現語法錯誤外,還經常出現一些文化錯誤,從而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本文所指的跨文化意識,從廣義上講包括目的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藝、宗教、習俗、禮儀、道德、倫理、心理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狹義上講指能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知識的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和形體表情等無聲語言。[1]在我國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導入的現狀令人堪憂。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導入的現狀

筆者在自己教學的經驗基礎上,綜合參考其他類似院校關於跨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導入情況,對於目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該文化的導入現狀進行如下的歸納:

第一,重成績,忽視跨文化意識的考覈。我們可以發現,院校評估教師的優秀主要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而高職高專學校的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並不考查(或者較少考查)學生對語言背景等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

第二,缺少導入跨文化意識的動力與激情。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動力就是通過考試。他們與教師一樣,不願意在與考試無關的內容或活動上花很多時間,對於英語文化的學習缺少激情、動力。

第三,高職高專院校的硬件設施不能滿足跨文化意識導入的教學方法。目前的教學條件較大地限制了文化教學的進行。例如,缺乏關於文化教學的參考資料及英語學時的限制。

第四,跨文化意識的導入不是教學的硬性指標或者說教學目的。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並沒有提及文化知識或文化意識的培養,只列出交際能力表,雖然交際能力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化因素,但它的出發點是較爲具體的交際行爲,關心的是交際行爲的類型、身份和情境等,沒有對教學內容中的跨文化因素本身作系統的分類描述。

二、跨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缺乏的原因

(一)英語教師對於跨文化意識的掌握不足,其本身素質有待提高。

從理論上講,中國人學英語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到以英語爲母語的英美國家去,直接在英語文化的薰陶中學習英語。事實上,我國大部分英語教師對英語社會文化知識的掌握主要從書本中或他們的老師那裏獲得,對其沒有親身感受。因此,教學中對語言和文化關係的駕馭能力常顯不足。這是導致學生產生中國式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學方法不當。

我國英語教育主要採用語法翻譯的教學方法,注重語言形式和語法規則講解,不注重口語表達的訓練,更忽視語言文化內涵的介紹。實際交流時,學生口語中往往出現中國式英語。近年來,隨着交際教學法的引進和推廣,部分學校又走上了另一極端,過分強調口頭操練,忽視了語法和語用規則。結果,學生口頭表達“流利”,書面語常出現不符合英語語言文化規範的中國式英語。

(三)英語教材內容的相對陳舊、落後。

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英語教材大多爲國內專家編寫,很少由國外直接進口,而且變更的週期較長,因而內容滯後於社會現實生活。比如,當學生學會了“Howdoyoudo?”與操流利英語口語的外國人打招呼時,他們已習慣於使用“Howareyou?”,而當學生們學會了“Howareyou?”時,美國人則更喜歡用“Howareyoudoingnow?”。於是,我們自以爲是地道純正的英語,由於跟不上英美國家實際社會文化生活的步伐而變成了不是中國式英語的“中國式英語”了。

(四)缺少跨文化交際的語言環境。

中國學生通過“二傳”習得的些許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往往由於缺少跨文化交際的環境,因而不能內化鞏固,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淡忘。儘管一些有條件的學校,聘請了外籍教師,但由於中國學生的內向性格,課堂上不能主動積極配合,再加上班級大、人數多的客觀情況,每節課學生人均佔有時間不足一分鐘,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些學校爲了營造英語交際的環境,定時定點舉辦英語角或英語沙龍,但由於組織不力等原因,常常不能持久而徒有虛名。凡此種種因素造成學生的語言文化錯誤不能及時充分暴露,因而得不到及時的糾正。日後在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中,說出或寫出中國式英語也就不足爲怪了。[2]

三、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隨着當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日益全球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不斷髮展,涉外業務活動的不斷增加,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應用外語與外國人直接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也就越多。但是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時常會發生某些衝突或者誤會,而這些衝突或誤會的產生往往不是因爲語言的障礙,而是文化的衝突。語言和語言的應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得不同文化的人們能進行交際。對於英語學習者來說,瞭解英美等國家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文學作品等,是進行語言學習、語言交流、國際交往的必備條件。因此,在進行涉外活動中,人們進行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交流,而是深層次的文化交流,也就是跨文化的交際。[3]

根據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英語課學習的目的不僅是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於培養世界意識,有利於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導入跨文化意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可行性。

近年來在高職院校突出專業技能培養的目標下,一些專業的英語課程只有幾十個學時,加之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教學重點難於取捨。許多老師認爲,在此情況下兼顧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各方面的培養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行的。而事實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其現實的可行性:

1、高職學生經過國中、高中的英語學習,基本上具備了一定的詞彙和語法基本知識,從實際夠用的教學時間有限角度出發,無需花更多的時間再去學習基礎知識。

2、高職學生心智已相對成熟,也積累了一定的本國社會文化知識,在跨文化理解方面較容易接受。

3、英語教材中隨處可見的`跨文化素材讓跨文化交際培養可適時進行。因爲沒有應試的壓力,所以教師有更多的發揮餘地,使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與空間。

4、大專院校有較多的課餘時間、豐富的現代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涉獵英語跨文化交際知識。

總之,就現實情況以及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言,將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是完全可行的。

四、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導入跨文化意識

將跨文化意識導入日常教學中是耗時費力的工程,決非一蹴而就。但我們仍可根據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和英語教學目的採取積極可行的措施。

(一)教師必須加強語用意識,加強跨文化修養,把握教學思路。

首先,必須樹立語用意識。“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的教學理念影響其教學的目的、教學的重點、教學的方式方法。由於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生和老師都已習慣於詞彙、語法的講解以及閱讀寫作的練習。當教學時間縮短,英語考級不再與畢業掛鉤,爲了考級的強化訓練不再成爲必須之時,有的老師就覺得課堂無內容可講,這是因爲對外語學習和外語交際能力缺乏真正的瞭解,從而造成無所適從的局面。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首先要深刻認識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同時也不能低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摒棄只教語言知識和四會技能的固有觀念,樹立語用意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才能上一個新臺階。

其次,必須加強自己的跨文化修養。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只有想法,沒有知識儲備是不行的。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地接觸多元文化,不僅是英美國家的文化,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文化都應多方面學習。教學中涉及跨文化背景知識時,教師纔能有足夠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將其納入教學範疇,成功地駕馭。[4]

(二)培養跨文化意識的教學方法。

就學生本人而言,學校要轉變培養學生的指導思想,即從“以語言爲本”向“以語言運用爲本”轉變,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爲目的。而且學校要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跨文化意識的感悟能力,培養其跨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主動、自覺地吸收並且充滿激情地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去學習語言。

1、以教材爲基礎

現在大專院校選擇的課本大都是英語國家的原版文章,這本身就構建了一個較爲完整的跨文化意識的知識結構,爲學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動鮮明的材料。在該語篇教學當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隨時隨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拓寬自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瞭解。

2、以詞彙教學爲輔

在英語的詞彙教學中滲透文化詞彙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包含着極其豐富的各種文化信息。有些詞彙因爲人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心理特徵等使其在不同的語言中有着不同的內涵。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彙的文化意義及其背景。瞭解這方面的文化知識,有助於學生對英語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如peasant一詞,如果你用它去稱呼一個英美國家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他會不高興。因爲“農民”在漢語中是中性詞,而peasant在英語中往往是貶義詞,常表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在西方稱“農民”爲farmer。[5]

3、加強第二課堂的教學

英語中文化知識異常豐富,而課堂教學時間又相當有限,因此,我們可嘗試開闢第二課堂的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文化,具體可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通過開設選修課程,教師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等優秀書刊。

第二,課餘時間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語新聞、英語歌曲或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既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又可對異國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觀的感性認識。

第三,可以組織課外文化實踐活動,深入到外商獨資企業中去開展工作實習、實地調查,組織有外國人蔘加的英語晚會,創辦以文化爲主題的英語角,開展一些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英語演講賽、英語文化知識競賽、英語課本劇表演。

第四,邀請中外“英語通”以講座形式向學生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增進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異同的瞭解與認識。

第五,向學生介紹各種英語節日,並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組織大家一起過節,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氛圍。通過這些方法提升學生的文化層次和文化意識。

總之,在進行高職英語語言能力教學的同時,教師應適當地加強語言的跨文化意識的導入,使學生從文化的角度來學習語言,激發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和敏感性。

參考文獻:

[1]王宗炎、語言學與語言的運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15、

[2]宋更宇、從文化視角看中國式英語、安徽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5,(3)、

[3]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背景知識滲透的重要性、中學生教育網、

[4]田翠娥、談如何把英美文化滲透到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6,(1)、

[5]周偉、論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