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茶文化的感悟(5篇)

文化3.2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總會收穫一些心得和感悟,這個時候,你可能需要寫一篇感悟的文章來記錄一下。爲了讓大家在寫感悟的時候更加簡單,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茶文化的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文化的感悟(5篇)

茶文化的感悟1

學習《茶文化》這門課程,首先讓我學到的不是茶,而是禮。老師課前課後那真誠的鞠躬禮,讓我深感訝異和震憾,這禮彷彿彌合了老師與學生之間鴻溝,表明了我們不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師的這份恭敬之心,使我學會了恭敬與謙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謝我的老師,能作爲您的其中一名學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榮幸!

在選修這門課之前,我對茶及茶文化的認識是淺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並也不認爲這門課可以給我帶來什麼改變,我只是在修學分。但它卻給了我一份意外的驚喜,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茶方面的知識,還滿足並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在學習之後對茶文化的認識,及體會。

中國是茶的故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若能杯酒比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當我們吟誦這樣優美的詩句是,不禁也感嘆茶在中國文化中的悠久歷史。茶葉在我們中國按原料和採摘季節可以分爲春茶、夏茶、秋茶與冬茶;按成品茶葉的聚合狀態可以分爲散茶、磚茶、末茶等;按成品幹茶具體形狀可以分爲扁形茶、針形茶、片形茶、圓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樹自然生態環境可以分爲高山茶、平地茶、有機茶等;按產地可以分爲西湖龍井、黃山毛峯、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信陽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樹品種可以分爲如青茶中的仙、烏龍、肉桂、大紅袍、奇蘭、鐵觀音;按銷路可以分爲內銷、邊銷、外銷茶、出口茶、僑銷茶;按包裝形式可以分爲袋泡茶、小包裝茶罐裝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爲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時茶樹鮮葉是否經過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爲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青茶)、紅茶。

不同類型的茶葉的加工方式又不盡相同。如我們最熟悉的綠茶,是經過先讓鮮葉處理(攤放),水分散失,葉色由翠綠變暗綠色,葉質變軟,葉片體積變小等物理性狀。然後是殺青,殺青是利用在高溫條件下,破壞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綠葉清湯的品質特點。殺青要點是葉溫迅速上升到80℃(多酚氧化酶喪失活性)葉色暗綠,葉質柔軟,折梗不斷,手捏成團,清香顯露。目前殺青多采用鍋式、槽式、滾筒式殺青機三種。再經過揉捻,揉捻是利用機械作用力使殺青葉受到推、壓、扭、拉和摩擦等多種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緊結的條索。揉捻還使葉片細胞損傷和組織破碎,使少量茶汁擠出,使幹茶外觀色澤柔潤有光澤。揉捻是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成條的重要工序。除了名優茶採用手揉外,大多采用揉捻機揉。最後是乾燥,乾燥是炒青綠茶與烘青綠茶加工的最後工序,其主要目的是蒸發水分、達到足幹、固定品質、便於貯藏;同時也有繼續做形和發展香氣的作用。而紅茶的加工卻是在綠茶加工的程序上,插入發酵工序。黃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序也是同中有異,異種有同。

也許各民族的茶俗文化各異,對茶的品質評定以及茶的品飲藝術也稍有差別,但對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應該是一致的。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以及所謂高雅、淡潔、雅志、廉儉等等,都是茶人將中庸、和諧引入茶文化的前提準備。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實現中庸之道,高度的個人修養才能導致社會的完美和諧。中國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雖然能給人一定的刺激,令人興奮,但它對人總體的效果則是親而不亂,嗜而敬之。茗飲最終能使人心靜,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冷靜地面對現實,這是與儒家倡導的中庸之道相吻合的。因此通過飲茶,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和諧空間,達到互敬、互愛、互助的目的,從而創造出一種尊卑有序、上下和諧的理想社會環境。而且在茶事活動中,一切都要以自然爲美,以樸素爲美的標準,以及對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靜、怡然、寂寞、無爲,彷彿與宇宙相融合,昇華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對於茶的瞭解只能說是紙上談兵,並沒有親身實踐。但對於茶文化中所倡導的精神,卻着實有切身體驗。茶文化中的愛與定,使我感觸良多。陽關撫摸着大地是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是愛;在他人有困難時,扶他一把是愛;就連給陌生人一個微笑都是愛。愛是無所不在的,只是有時我們會忽略它。老師說的對,我們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怨恨,這會摧毀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有愛,用愛去化解我們的怨,就像在冬季裏,眼前是一片蕭條的景象,但只要有愛,我們會看到,大地上的動植物只是在沉睡,到了明年春天,將會是一片奼紫嫣紅。在學會要擁有愛的同時,我也學會了定。記得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要以平和,安定的心態來上課,不要去想那紛紛擾擾的事。這就讓我的心靈有了歸屬。這一年是我第一次當班長,由於缺乏經驗,而且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處理,年輕氣盛的我,難免會變得急躁,不安。但上了茶文化這門選修課後,我的急躁與不安慢慢平復下來,趨向平和。這不是我自己的感覺,是身邊的朋友對我說的,她們覺得我變得越來越沉着冷靜,遇到什麼事都能平和對待。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爲上了這門課程的原因。

茶文化這門課程不僅在思想上改變了我,而且還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茶,稱之爲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寓意是做人要能吃苦,或有吃苦的準備,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歷經各種磨難,才能成就大業。第二道茶,稱之爲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薑片待煮好的茶湯傾入盅內八分滿爲止。這樣沏成的茶,甜中帶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麼事,只有吃得了苦,纔會有甜香來。第三道茶,稱之爲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湯容量通常爲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的體驗,寓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啊!人生莫過於如此!這是我們都懂的道理,但要真正去體會時,又有多少人明白箇中的哲理這門課程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我很慶幸自己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教了我們那麼多做人的道理,我的成長路上因爲遇見了你,而變得豁然開朗。謝謝您,我的老師!

茶文化的感悟2

這個學期選了中國茶文化這門選修課,使我對我國的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又多了一份瞭解,對中華文化多了一份熱愛,對我們中華民族多了一份敬仰與驕傲。在品味中國茶文化中,我進一步體會到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進深與源遠流長。

茶文化的定義及內涵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爲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茶的發現大約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爲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在晉代、南北朝時期,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爲一般形態的飲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在唐代茶文化便形成了。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幹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繪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徒,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在明清時期,茶文化得到了普及。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微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年產的7500噸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噸。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爲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1959年,全國名茶評比會中評選出了中國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峯,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爲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華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着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屆,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舉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山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爲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中國茶道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身養性之功效,這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種以茶爲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修煉身心。

中國的茶道有悠遠的歷史淵源,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

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開創了「鬥茶」,「鬥茶」最早是以遊藝的形式出現在文人雅士之間。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爲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吳覺農先生認爲:茶道是把茶視爲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手段。莊晚芳先生認爲: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爲: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爲人。陳香白先生認爲: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禮儀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七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緣。上茶時應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同仁。

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1.茶文化以德爲中心,重視人的羣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2.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3.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和醜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4.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嚐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5.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爲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茶文化的感悟3

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愜意,醉的是舒心,醉的是那人生百態與世間冷暖。

著名作家宗璞在《風廬茶事》中寫道:“飲茶要諦應在那隻限一杯的‘品’,從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種氣氛。成爲‘文化’,成爲‘道’,都少不了一種捕捉不着的東西。而那捕捉不着,又是從實際中來的。”

品茶,真正的內涵便是品生活。有了這一個“品”字,生活就有了味。甜也罷,苦也罷,人生的酸辛,就從這“尋常茶話”中透現出來。

朱竹坨在《掃花遊·試茶》詞中說道:“培香氣,嫋一縷早煙,人靜門閉。”“清話能有幾,任舊友相尋,素瓷頻遞,悶懷盡矣。”這裏似道出了飲茶的兩般境界。其一:雷震春山,穀雨初晴,獨處於清室,嫩芽初試。以止水之心,而舌頭之味,鼻觀通神,是爲自得其樂。其二:知己二三,活火新星,劇談半日,暢敘款曲,此則闔座怡顏,這是文人的雅趣。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四川一帶已盛行飲茶。西漢時,茶是四川的特產,曾通過進貢傳到京城長安,原來我國古代四川東鄂西就是茶樹的發祥地,而這裏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可見茶之文化由來已久。品味茶趣,知曉人生,境界亦如此。

一杯香茗在手,觀其色而知蒼生萬物,品其味而曉人世沉浮者,寥寥無幾。而這樣的人又往往都是白髮蒼蒼、仙風道骨般的長者。他們經歷了人世萬變,滄海桑田,已然臻致妙明真心。舉杯把盞之間,萬物已瞭然於胸。他們,可能過多的並不在乎茶的優劣,而是那一份恬淡雅靜的心情。

國人愛茶,一日不可無此君。沏茶敬茶是待客餉賓迎親會友不可或缺的禮節。每到一處,主人除了給你介紹山水勝蹟,少不了要讓你品嚐當地的名茶。一杯熱茶端上來,自然有種心靈的溝通,感情的融合,一切盡在不言中。

茶是平淡溫和的,不像酒那樣熱性張揚,也不似咖啡濃豔激人,即使是香味也只像梅的冷香、水仙的幽香,她的水色、韻味、品位可與玉與水晶媲美。正是有了這些特性,才和中國人主張中庸之道,養心養情之說相契合,茶自然是國人的所癖所好。

茶爲神樹,一身清正,忌俗、忌塵、忌噪音、忌油膩、忌羶腥,她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英,呼吸山嵐雲霧雨雪之清。或是沏泡在壺中,抑或是收藏在罐裏,雖然經歷採摘、揉搓、滾煞、烘炒、氣蒸等多道工藝,她都是一個活的生命,只要一遇到水,她就演繹生命的精彩,釋放生命的本色,讓你體味生命的原味。因而,她對水質、水溫的要求極高,唯有地母之乳、名山之泉、天落雪水才能和她匹配;火之過燥,沏之過急,悶蓋過久,都得不到茶的真味,只能聞到煙火的熟湯氣。

如今,喝茶花樣迭出,又是檸檬,又是玫瑰,又是茉莉,又是菊花,都失去了茶的`本色,把茶的清純幽香,澀中回甘,沁心潤肺,兩腋生風,耳目清亮的體驗全都丟失了,那並不能稱其爲真正意義上的喝茶。

喝茶,是種心靈的愉悅,精神的滋潤,三五好友,假座山水之間,選個幽靜茶館,泡上一壺陽羨雪芽、太湖翠竹、茗鼎名茶……慢慢等待,細細去品,讓你浮躁的心態平穩下來,讓你矜持的神情放鬆開來,然後你嗅到飄逸的茶香,看到葉片在杯中自在沉浮的姿態,於是你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搖曳,聽到高樹的鳥鳴,於是你的思緒變得清新而高遠,怡悅的快感滲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這時,神茶在你不知不覺中助你進入“寧靜致遠”、“天人合一”的境界。

喝茶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裏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裏那庸懶的陽光。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待上一杯茶,看着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頗多感慨:茶要沸水後纔有濃香,人生也要經歷磨練後才能坦然。濾去浮躁,沉澱下來的是深思,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時的疲憊冷漠。孰能不醉,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是夜的芬芳,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茶文化的感悟4

1997年因某種原因我與佛結緣,我信佛敬佛拜佛至今,但我的心靜不下來。牽掛太多,總有煩惱,一句話,放不下。我很失望,我知道自己的資糧不夠,心想等到我70多歲,那時候能靜下心來修煉了吧。

在20xx年的金秋十月,慶廣叫我去喝茶,於是又與茶道結了緣。我滿心的歡喜,這種浪漫的修行方式,試試吧!其實茶道之歌真的很好,它唱出來喝茶的真諦,茶能生善,愛心寬容,反聞自性,已是千載本相通,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新的修行方式,與遠古的苦行僧有所不同,但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那苦行僧的很難讓人做到,年輕人更是不可能。

上週三(11月30日)福昌主泡,我看見他鏟了四五茶匙茶倒入一大壺裏泡茶,泡出來的顏色深深的,像老紅糖。我喝不出來什麼特別的味道,也不好問是什麼茶,真希望都長點見識。福昌泡這款茶時,介紹了茶的名字,還說價格不菲,告訴我們要懂得喝茶,要明白爲什麼喝茶。兩巡後,我頭頂像有什麼罩住了壓下來了,只覺得頭的上半部沉沉的,我知道這是茶湯的作用力,也就是能量在給我加持,我靜靜地體悟那種感覺。

主泡點名讓我唱歌,我很勇敢地站起來與慶廣唱起了《天路》這首歌,我也從中感悟到爲什麼在喝茶時唱歌,因爲在茶湯的作用下,讓我們用歌聲抒懷,讓真情在茶湯中流淌,一切順其自然,增強了磁場的'能量與親和力,太妙了!

更妙的是,第二天早晨起牀後,我與往日一樣用淡鹽水洗鼻咽部,從鼻吸入,從嘴呼出,我發現了好多碎污濁,沾滿了整個臉盆。於是我不忙着沖洗,我去叫老伴來欣賞。他不肯停止自己的按摩,我偏拉他到衛生間,他也呆了,問怎麼回事。我笑了,對他說,我們喝茶時用聞香杯來回聞香,我還用暖杯溫我的鼻兩邊,覺得特舒服,怎麼樣?有效果吧?他也明白,意思就是讓他支持我參加喝茶。這還真神奇,茶能讓這些藏在鼻子深處的污濁全都渲泄出來。我在想是否又與昨晚頭疼的反應也有關係,這種加持可不小啊!

在浪漫中分享茶道的幸福,在抒懷中讓真情、真愛源源不斷地涌出。我們與佛更貼近了。感謝行家茶送我一片雲朵,我願乘着這片雲朵飛到彼岸。

茶文化的感悟5

村民赤裸在江中的吆喝和哈尼姑娘高亢的對歌,剎那間在江上匯成一曲永難忘懷的和絃。

初到普洱,是個飄着雨的夏天,把邊江上來回的竹筏沒入淡淡的水氣升騰的江面,又從水氣深處遊弋而來。江邊的青石板的小路連接着一棟又一棟土坯小樓,這些青石板的村莊,幽遠而神祕,我好象永遠搞不清楚哪條古道通向哪裏。這便有了進入普洱的幾種可能。會有許多各不相同的過程,跟隨在每一個美好的開端的後面。在我猶豫中,腳步早已走在途中。那時我聽見了雨點打落在青石板上的聲音,滴滴嗒嗒竟可以那樣乾淨和清脆。茶馬古道兩旁多是森林,有的已經被農民種了地,有的還在開墾。歲月在這裏留下痕跡。在滿眼的綠色裏,時間保留着原初的形貌,鮮嫩得象未被碰觸,也從未滲漏的汁液。在村莊古舊的木板門邊,看見女人在漱口,還有懶懶的狗和眯着眼的貓。生活在這裏竟然可以如此慵懶而閒適。每一張蒼老或者稚嫩的面孔,都令我怦然心動。木板縫裏,我看到外面河流雨落的漣漪。

坐在土坯房上木格子窗邊,清醇的茶水滑潤入喉,空白的思想裏只有不緊不慢鋪疊的青石板和不曾間斷的雨點。微微支起的木檐,滴滴拉拉的水珠,平靜得讓我不想離開。先前因於生活步調的驟然減慢引起的茫然隨着這古道水流緩緩的流走,剩下的`只是淡淡的思緒。好茶,一品不可知,二品三品方知其味。如普洱。

循着古道的走向走進這座小城,東洱河漂衣的拍打聲,孩子們偶爾傳來的嘻鬧聲,和着山風的呼呼,現代建築的點綴。是一種安然。明白了《紅樓夢》何以如此鍾愛這裏,茶山的翠綠和久遠的石磨房的儺送都是這個小城不太遠的歷史。普洱是遙遠的人們對普洱茶和茶馬古道的思念,沒有了古城牆,只有青山,面對着東洱河。在這裏,茶馬古道,像一個句號,在故事的結尾出現普洱是安然,這裏的居民們大多數是哈尼族、彝族,看着年近七十的老嫗默默坐在農貿市場幽黑的背景裏,面前一個小竹籮上擺滿自家收穫的蘑菇,那是一種很入口的蘑菇,歲月的滄桑早已在上面劃上了縱橫的記號,老人操着語調古怪的普通話告訴我,那是因爲家裏的孫女要考大學,爲了籌學費而上山採蘑菇來賣的。那些都是家鄉的佳餚。這個並不開放的小城原來還是這麼簡單。雨剛剛停,泛着水光的青石板路隱隱訴說着歷史。我的鞋在堅硬的石板路上清脆的聲音,連帶我覺得連自己都是那樣純粹和乾淨。路邊磨黑小鎮布衣料店裏也只有變黑的朽木和不緊不慢的商家。一切在這裏都顯得異常的寧靜。

走在把邊江上山民用矮柱似的石頭鋪出的小橋,說那是橋,倒不如說是墊腳的石塊,石與石之間深綠的江水迴旋引起的水渦誘着你一腳踏下去感受水流撫摸你的皮膚。水其實並不深,時有看見包着藍色頭巾的婦女在水邊用木板漿着衣物洗滌,她們裸露的小腿浸泡在江水裏,孩子們在水邊嬉戲裸泳,相信你會喜歡上這裏。城市裏的煩惱在此刻顯得無足輕重,我的腦袋是空白的,只有感官的敏銳的活躍的。普洱是茶。

看到江上竹筏遊弋,彎曲的河流上漂着悠悠的木船,江邊奇妙的土坯房那支立於水中的木頭恰到好處的陪襯了綠波盪漾的江水。村民赤裸在江中的吆喝和哈尼姑娘高亢的對歌,剎那間在江上匯成一曲永難忘懷的和絃。爲數衆多的土坯房參差不齊的立在江的兩岸,吸引了很多學習素描的學生來到這裏,伴着潺潺的把邊江水和村民們一起訴說普洱的美和淡淡的愁。

把邊江,這條孕育了普洱人的一脈綠水,它向我們訴說着一切,江河的深處永遠隱藏着歷史的祕密。平靜與秀麗往往只是江河的表象,連一個細碎的波紋都暗含着深意。是夜,我憑着臨水的欄杆,在把邊江人家舌尖滑過普洱甜美的甘露,卻滲不透腳下靜靜的江水所蘊藏的水聲棹影。它是無法言語的美麗。

標籤:茶文化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