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投資

初級會計職稱講義

投資2.25W

第一節 會計概述

初級會計職稱講義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爲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覈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面。

會計覈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爲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爲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覈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三、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所覈算和監督的內容,即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爲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資金運動包括特定主體的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等過程。

四、財務報告目標

我國財務報告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因此,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財務報告的基本目標。

(二)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在現代公司制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管理層是受委託人之託經營管理企業及其各項資產,負有受託責任,即企業管理層所經營管理的各項資產基本上均爲投資者投入的資本(或者留存收益作爲再投資)或者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所形成的,企業管理層有責任妥善保管併合理、有效地使用這些資產。因此,財務報告應當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以有助於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以及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

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爲前提。明確這一基本假設,就意味着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政策和估計方法。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爲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覈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爲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中期是指短於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進行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第三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爲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瞭,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

五、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爲依據。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企業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來判斷其重要性。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但是,謹慎性的應用並不允許企業設置祕密準備。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第四節 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及其內容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覈算對象的具體化。

企業會計要素分爲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爲五大類,即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和支出。

(二)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1.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的主要特徵有:

(1)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爲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項。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不形成資產。

(2)資產是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

(3)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

資產按流動性分類,可分爲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是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爲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變現的資產以及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動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項、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存貨等。

非流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無形資產、開發支出等。

2.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的主要特徵有:

(1)負債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爲負債。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按流動性分類,可分爲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是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清償、或者主要爲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到期應予以清償、或者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負債。流動負債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等。

非流動負債是指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主要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爲股東權益。

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資本公積包括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超過其在註冊資本或股本中所佔份額的部分以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又合稱爲留存收益。

(三)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3.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或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

就會計原理或基礎工作規範而言,各類單位基本相同,但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事業活動採用的是收付實現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由此導致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要素的設置及其定義與企業單位有所區別。行政事業單位爲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類似企業的利潤表)設置了五項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和支出。在會計要素的定義上,以事業單位會計要素的定義爲例,資產是指事業單位佔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負債是指事業單位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或者勞務償付的債務,包括借入款項、應付款項、應繳款項等;淨資產是指事業單位的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差額,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事業結餘和經營結餘等;收入是指事業單位爲開展業務活動,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包括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指事業單位爲開展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及損失以及用於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包括撥出經費、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同時,在具體會計確認和計量原則上,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還有些區別。比如,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二、企業會計等式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的資產來源於所有者的投入資本和債權人的借入資金,以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效益的積累,資產來源於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歸屬於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於債權人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