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課堂反思精選15篇

生物4.38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課堂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課堂反思精選15篇

生物課堂反思1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 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 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爲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全面發展。

四、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爲“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爲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 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爲“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爲“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生物課堂反思2

評講試卷失敗的案例

講評試卷的答案時,原本爲了節省時間,把正確的答案先讓學生對照了一遍並改正了過來,然後我問學生:哪一題不懂?請針對你不懂的題目說出題號來。於是一個學生就說第5題不懂。我便認真地講解了一遍,又接着問:還有哪一道題不懂?需要我講解的請舉手。結果又有一位學生站了起來說:第8題、第12題、第15題、18題都不懂,我都做錯了。我又將這些題目講解了一遍,然後再問:還有哪些題目需要我講解的?於是,又有一些同學提出了問題。如此這般,一堂課下來,我發現我中途的問來問去,耽誤了很多時間,實質是說了很多費話,看起來學生在主動地找錯誤,主動地詢問老師,尋求正確答案,但卻效率不高,真是欲速則不達。倒不如直接從頭到尾把試卷講評一遍,只要根據題目的難易,顧及重點,講透難點就沒有問題了。

教學活動中成功案例的反思

1 課堂導入成功案例分析

在教學《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一節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首先播放視頻:一隻剛出生的小狗依偎在狗媽媽的懷裏吃奶,隨着小狗的長大,慢慢地經過主人的訓練學會了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大小便,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算術計算。學生極爲投入地觀看視頻,被小狗可愛的表情逗得大笑不止。一分多鐘的視頻一放完,我抓住時機及時提問:爲什麼小狗一出生就會吃奶?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爲呢?爲什麼小狗要經過訓練才能學會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大小便呢?聰明的小狗經過訓練學會做算術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爲呢?一連幾個問題馬上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並試圖猜測答案。接着我便引入到我們將要學習的新內容。這種通過有趣而又與我們所需要的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短片導入新課的方法,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得較爲常見,這樣導入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意中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所瞭解,增強了感性認識,激發了求知的慾望,另一方面又省去了教師課前組織教學的時間,讓精彩的視頻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謂一舉兩得,確實提高了教學效率。經過反思,我認識到,作爲教師,在選擇視頻內容上要注意兩個原則:其一,趣味性原則,視頻內容要適合學生胃口,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其二,相關性原則,所選取的視頻要能呈現出與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連,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新課導入的效率。又如我在教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一節中,一走進教室,見到學生的紀律還可以,就隨便問了一句: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家養的寵物狗嗎?(學生答:見過,我還很喜歡呢。)另一學生還補充說:我們家也有一隻。我又問:你們有誰不吃肉的嗎?有學生就說:那不成了和尚了嗎?接着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一個一個不停爭着發言。我見氣氛被調動起來就轉入正題:看來你們在生活中與動物接觸的機會還真多,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動物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於是開始進入第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活動。這種問題情景導入法,能夠儘快切入主題,設置學生熟悉的話題進入課堂,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被老師牽引着進入學習內容,融入課堂情景中,用時短,效率高。同樣的道理,在學習《植物的蒸騰作用》時,由一句俗語引入: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同學們想知道這裏麪包含有什麼生物學原理嗎?由此展開新課的教學;在學習《血液的組成及功能》時,在課前出示了一張血常規化驗單,並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張血常規化驗單上各數據分別代表什麼?各有什麼功能?怎樣判斷這些數據是否正常?這樣的導入法,都是從學生身邊的現象、事實入手,通過設置疑問,創造了學生思維上的矛盾衝突,給學生留有思維上的“空白”,從而激起學生通過學習來填補“空白”的慾望,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講授新課中成功案例分析

我在教學七年級《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一節時,我便利用從人教版下載的`課件根據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流程,對課件進行了修改,添加了一些染色體和基因方面的圖片,補充了“小羊多莉的身世”的視頻,同進將課件中的字體加大加粗,更爲美觀大方,教學中還輔以幾根木棍做成的染色體和實驗室提供的DNA模型加以演示,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結構特點,在一節課中很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帶着成功的喜悅,讓我想到幾點:在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的今天,利用課件上課已成常態,課件的好壞對教學的有效性有顯著的影響,但課件不應該成爲我們的唯一教學手段。新課教學是一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途徑,應該保證新授課有30分鐘的時間,而且應該讓學生全力參與,不管用什麼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應該時刻想着如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生物課堂反思3

教書十多年以後,愈發覺得“講——教——授”三者有區別。尤其學校在推行使用師生共用講學稿以後,這樣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還聽過這樣一句話:“糊塗講,明白學”比“明白講,糊塗學”要有效的多,更是給了我這個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錯的老師一個新的思考:就算你妙語連珠,充其量就是老師的個人表演秀而也,關鍵的學習效果並不僅僅建立在教師的“講”之上。剛剛又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學到了知識是謂“教”,學會了思考方爲“授”。

“講”對於任何一個教師來說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初登講臺的新老師,總是擔心自己沒有講完課,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很想抓住重難點卻偏偏暴露了老師對重難點掌握不到位的硬傷。對很多孩子來說,老師似乎什麼都講到了,但結果自己卻不見得可以很好掌握——單向發送的大量信息對絕大部分學生真的是個負擔。這樣的一節課,基本就屬於老師的滿堂灌,“講者”顧得了講,自然顧及不了其他更多的東西,例如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調動等等,這種做法其實也屬於自欺欺人地完成講課任務的表現。

其實,尊重和遵循教材的.編寫流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盡力的展示自己的口才,自然流暢,水到渠成,肯定是每一個教師教學成長路上必經的一個過程,我也不例外。由此帶給自己的直接顯見的後果就是嗓子越來越不好使,乃至發展成我們的職業病——慢性咽炎。

隨着教學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還有新課標的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自己能講的基礎上,我們要朝精講的方向努力。不講廢話、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還可以放手讓學生彼此之間“兵教兵”,當老師的學會傾聽,逐漸學會照顧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效果。“教與學”這兩條腿終於可以一起走路了,但二者的關係其實還沒有協調好,該怎樣走、方向在哪裏,可以說“結構與功能”還未能真正相適應,有點象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走得搖搖晃晃不說,還特別容易摔跤。

學校在實施以講學稿爲載體的教學改革試驗以來,把許多的教師教學語言轉化成了文字以紙質形式印發到學生手上,提前讓學生介入學習。學生的學習困難可以顯性地在講學稿上暴露出來。也使得老師可以通過二次備課掌握學生的已知與未知,對於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掌握了的知識敢於放手,對真正存在困難的部分重挖、深挖,真正的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拋棄一切的花拳秀腿。

因此說,以講學稿爲依託,尊重學生的學習困難、遵循學生知識獲得的規律,“講、教、授”都是爲了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找到“三合一”的突破點,一定可以用好寶貴的45分鐘,創造高效和實效的課堂。

想想自己,估計勉強可以達到“教”的層次,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生物課堂反思4

本節內容較抽象、難理解,不易處理。曾經,我也嘗試過給資料讓學生分析,自主建構,可學生仍不顯主動。如何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讓學生充滿收穫,我自認爲本節課有幾個可取之處:

1、如何評價學生,評價表的推動作用不可低估。佈置探究任務時發放課堂過程評價表,保證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知識的內化,能力、情感的發展起到催化作用。

2、學習問題源自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爲解決自己最關注的問題,學生們竭盡全力,查閱資料,討教父母,尋找直觀材料(好幾個學生帶來了有典型病症的CT片),很好地挖掘了閱覽室、網絡、學生個人潛能及家庭資源。

3、活動精加工,深挖掘。本節以學生活動貫穿首尾。活動一“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看你的臉”,從語言設計上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解剖、觀察大腦後及時組織總結,使大腦的形態結構特點深深地烙在學生腦海中。學生彙報各主題研討學習時,課堂氣氛民主,允許學生隨時提問,給時間讓學生交流,激起思維碰撞,將活動成果感悟、內化,保證了學生知識、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所以上完本節內容後,學生都可以底氣十足地回答“我學到了什麼”。

上完此課,我又再次感到學生值得驕傲。爲解決自己關注的疑問,課內、課外,學生們盡情地享受着羣體的智慧與合作愉悅。爲查資料,學生們上市圖書館、回家取寶、上網查詢,自己整理、剪接,自己製作展示課件,他們的知識涉獵、他們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辦事效率讓我咋舌!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他們時常就是我的老師!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我都與學生們一同成長。

課後,學生們意猶未盡,探討在延續着。我驚喜地發現生物課是我和學生們成長的天堂!相信也是你與你所愛着的學生們共同成長的天堂!

生物課堂反思5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要求做到尊重學生,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方向。從教學實踐來看,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還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關於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組討論,首先要擺正探究學習中教師的位置。正確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係,教師要適時的“顯”和“隱”,所謂“顯”,就是想方設法給學生創設機會,誘發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適時加以點撥。所謂“隱”,就是指教師要在學生主動性發揮時,心甘情願的讓出“表演”舞臺,敢於讓學生自己探究創造。因此,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有時要明確告訴學生,有時要故作不知,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其次,是讓學生關注並積極參與探究學習。目前,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問題或困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問題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

那麼,在解決問題時也應讓學生參與。但從我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往往要按我設計的問題來參與討論,而不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來進行。現代教學要求我們從教師主觀、武斷地控制教學節奏轉變爲師生共同發現問題,探求新知,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學習過程則是學生先想,教師後導,學生先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尋求答案的過程。

二、關於把握討論的恰當時機

爲了使合作、探究學習不流於形式,並且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一般說來,在以下幾種情況時比較適合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一是在知識理解的關鍵處,即課文重點、難點處。二是在得出規律性結論之前,或在相似的段落學習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探究學習歸納學法,然後運用學法指導學生自學,得出結論。三是在遇到某一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處,即課文的發散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散學生思維,力求達到百花齊放的效果。而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性的濫用討論教學,一些簡單的問題也讓學生討論,這就使討論、探究失去了意義。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還沒有形成之前,他拿什麼去討論?仔細琢磨,應該讓學生對照註釋,查找資料理解大意之後,若有疑難再進行小組討論,效果必定會好些。

三、關於討論的時間及形式

我們在教學中常有這樣一種遺憾,學生剛剛進入角色,思維剛剛展開,所探究的問題剛剛有所深入,便很快終止了大家的討論,致使許多課堂探究學習流於形式,收效甚微。出現以上現象有其原因,如時間的不充足直接制約課堂探究學習的深入展開。而事實上,既然組織了探究學習,小組討論,就應想方設法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否則,就只會流於形式了。而對探究學習的形式,我想不外乎有:全班探究、小組探究、同桌探究、好朋友或同觀念探究等。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靈活採用不同的形式,充分鼓勵那些不愛發言或不敢發言的同學多說,同時允許探究出現不同結果,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鼓勵學生求異思維,鼓勵百花齊放。

在教學中,只有積極、合理、適時的運用探究學習,由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才能變“學會”爲“會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中的主人。

生物課堂反思6

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講解,我又一次感受了理化生組的熱情和領導的重視。在評課過程中,各位同仁的`點評既熱情洋溢又恰到好處。在這裏一併表示感謝。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

優點:讓學生練得很充分而且有學生主動參與非常難得;

學生聽課、講解的狀態很自然,有疑義能馬上提出來。

不足:仿生可以由學生講解並舉例,聯繫實際;

應該讓學生多說說答題時語言組織的技巧,讓學生表述更準確。聽了這麼多的意見和建議,心裏感到特別溫暖。要不是她們一次次誠懇的幫助,我就不會有一丁點兒的進步,哪敢嘗試課改的講解?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課堂的藝術不高,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等還需加強。

生物課堂反思7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人們的目光進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陣地——課堂,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特徵,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要特徵的“探究式”學習越來越爲人們所關注,並逐漸成爲佔主流地位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對於改變過去機械的、被動的“注入式”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探究式”是萬能的嗎?沒有“探究”就不是教學嗎?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認爲:第一,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第二,“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第三,學生個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纔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學習有優勢,也有弱點;“接受式”學習有弱點,但也有優勢。機械的“探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有意義的“接受”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運用之妙。如果不顧實際,對於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就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事實上,“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取中、平衡、按本國傳統來整合”,“搞理論要走一點極端,搞實踐應用必須‘執其兩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兩個極端的中間。”顧泠沅先生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對“探究式”與“接受式”關係的最好詮釋。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結果”與“過程”的關係實質上是“知識”與“方法”、“能力”的關係。倡導教學應該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這對糾正過去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學“重在過程”也已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有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爲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知識真的不重要了嗎?真變成第二位了嗎?不!從知識與方法、能力的關係來看,知識是基礎。沒有知識,何談方法與能力。如果只讓學生追求形式上的“過程”,而不論“結果”,甚至不論“是非”,到頭來學生獲得的是什麼?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能使教學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有明確的'評價標準,這是我們的長處,是我國教育的特色。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使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並非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統一的關係。

3、突出學生的“主體”,還要不要教師的“主導”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教學以課堂、教師、教材爲中心,學生只是作爲知識的“容器”、“倉庫”。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可言,也就談不上處於主體地位了。新課程改革強調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這一主體,這是絕對正確的。但有些教師似乎沒有在新課程中找到準確的角色定位,他們由過去的“一切都管”變爲“一切不管”,課堂上教師不講授,完全是學生的活動,還美其名曰“敢於放手”,教師的作用被淡化,漸漸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實,教學作爲一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進行的。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師生雙方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兩者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的行爲還取決於教師的態度和行爲,因爲,學生正處於認知、情感、價值觀的發展階段,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社會閱歷都有限,大部分學生對於自主學習還有一個適應過程,他們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學過程的發展、教學節奏的調控、教學效果的評價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課程改革後的課堂教學已不再是教師所能預設的,而是呈現出雙邊共時、動態生成的特性。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做什麼、怎樣做,也對其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廣大教師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創造出新的教育經驗,產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生物課堂反思8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從考試情況來看,成績不算理想。認真回顧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做如下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國中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針對情況,我準備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意學,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在每節課上,每次作業都要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與能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能力以及工整的書寫。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能力,防止馬虎出錯。

第二、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第四、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第五、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第六、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第七、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生物課堂反思9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爲:“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不在於他們掌握學習內容的能力,而在於學習的速度,”“只要肯改善教學過程,照顧學生學習速度的差異,那麼會有95%以上的學生的成績是優良的。”因此,正確認識和把握教學速度,使教學速度適應大多數學生的認識和鞏固知識的速度,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減少大面積差生的出現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影響課堂教學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課前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課能否順利地實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課前準備十分重要。課前準備包括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兩方面。如老師方面包括備課準備、傳授知識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教學手段準備等;學生方面包括課前預習準備、接受知識的心理準備、思想準備,教室安排佈置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說明了課前準備的重要性。

二、教學語言

優秀的.教師,十分重視教學中的語言速度,恰當安排語言技巧,精心設計語言意境,成功把握語言速度,積極創造語言氛圍,如講授“環境問題”時,宜採用語言較低、語速較緩的方式,引起學生對環境知識的重視,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形成正確的環保行動。而講授“愛護植被,綠化祖國”則宜採用簡潔明快的語言,達到既傳授知識,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之目的。同時,在教學中,要使用正確、精煉的語言,防止拖泥帶水。

三、提問

學習就是從不知到知,從不懂到懂,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就必須遵循教育規律,由淺入深地設計課堂提問。從不同方向將思維“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利於獨創見解的產生。

生物課堂反思10

創新點:加強科學探究性試驗教學;靈活運用教材;適學課堂。

摘 要: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通過科學探究試驗教學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教學反思;適學課堂;興趣;科學探究。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三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國中生物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教學反思:

一、靈活運用教材

生物老師必須掌握並吃透教材,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樣板。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中生物課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教學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而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我教理念的核心。

a、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人體免疫》的導入:外界到處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病菌,但我們還是健康的,但是被大火燒傷的人卻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又或者提出:我們小的時候有沒有打預防針?爲什麼要打預防針?等等。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爲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這樣每一節課都能誘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b、教法靈活多變 根據“適學課堂”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例如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比如,在《生態系統》這一節課中,分析構成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時候,學生分別扮演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環境幾個角色,通過演說得出結論;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學習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以及消費者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係時,學生分別扮演草、兔、狐、蛇、鷹等,自己找出吃與被吃的對象,既直觀又形象生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弄明白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c、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 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加強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實踐活動,教師在課堂實驗教學中一定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實踐。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多爲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多讓學生去思考自己的科學探究的方案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智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從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有利於學生一生學習。例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學生能夠緊緊圍繞所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實施,那麼對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在無形中就是一種訓練,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本實驗研究的是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作出的假設是鼠婦適於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就需要在設計實驗時給鼠婦提供明亮和黑暗兩種環境,觀察鼠婦對環境的選擇。

總之,生物學是一門趣味無窮的自然科學。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生物學科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特點,從多個環節設計生動、充實、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操作、自主思考,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從而讓生物課堂更加精彩;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生物課堂反思11

任何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課堂紀律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教師自身知識的儲備和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更取決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那麼該學科或該堂課必定就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生物作爲一門自然學科,與生產生活實踐和人的自身生長髮育聯繫緊密,學生初學生物時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那如何將學生的這種興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師在每節新課之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這就需要生物老師在不同教學內容上運用不同的.導入技能,從一堂課上課開始就能牢牢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上。課堂導入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爲技能。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直觀導入

我們學校歷來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每個班級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這種多媒體導入方式也是本人運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體直觀導入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產生儘快弄清這是什麼東西的渴望。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比如,本人在教八年級學生學習動物的運動一節時,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運動模型組件,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身體的瞭解進行組裝,然後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動作。教師提問,“爲什麼手臂會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課,課堂效果很好,學生對這節的知識點掌握的也很好。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懸疑感”。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懸疑的渴望,這樣就爲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複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最後一道練習中一般既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涉及一些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道題多數同學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還不懂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新課中便會集中精力聽講。

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導入技能。總之,任何一種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課堂教學教師教的愉快,學生學的開心!

生物課堂反思12

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講解,我又一次感受了理化生組的熱情和領導的重視。在評課過程中,各位同仁的點評既熱情洋溢又恰到好處。在這裏一併表示感謝。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優點:

1、讓學生練得很充分而且有學生主動參與非常難得。

2、學生聽課、講解的狀態很自然,有疑義能馬上提出來。

二、不足:

1、仿生可以由學生講解並舉例,聯繫實際。

2、應該讓學生多說說答題時語言組織的技巧,讓學生表述更準確。

聽了這麼多的意見和建議,心裏感到特別溫暖。要不是她們一次次誠懇的.幫助,我就不會有一丁點兒的進步,哪敢嘗試課改的講解?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課堂的藝術不高,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等還需加強。

生物課堂反思13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並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爲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導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採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着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內容以思考題的形式佈置給學生,並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作答,並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啓發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要啓發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讚賞學生的大膽見解,並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後,師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防止養成思維隋性。

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場所是在教室,中學生物學教學絕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室裏,黑板粉筆,重複一年又一年。學生在教室裏是死板板坐着,面對黑板,面對書本,單調地重複學生像籠中小鳥,我發現適當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也起了很重要作用。並且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學需要大膽離開教室,更換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場所,那裏有做各種實驗的儀器設備,那裏有用於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型、標本、教具,那裏有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氛圍,所以我有很多課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效果很好,學生可以動動手,培養操作能力,學生可動動眼,培養觀察能力,學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據需要時站時坐。再如: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係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我試着把同學們帶到農民大棚裏,爲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並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求知慾增強,教學效果如願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現在:(1)教室是學生必需去又有所厭倦的地方,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2)在新的環境裏,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慾。(3)在教室裏可能接觸不到新環境中的信息,教學內容單調。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爲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爲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爲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爲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爲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啓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爲“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循環”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爲:“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麼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生物課堂反思14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爲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教師經過教學反思,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從教一年來的教學體會來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爲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生命系統的層次”時,如果對“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等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爲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果僅僅侷限於對生物知識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生物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生物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爲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生物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爲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爲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生物教師非常重要。生物學是有着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在剛開始上課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時候爲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徵,往往重複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於美育教育。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好板書後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如何又快又好的寫出板書,是我今後需要努力的目標。同時我認爲,作爲一名生物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譬如能熟練地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某些生物體的結構簡圖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瞭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實驗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範。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後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常言說得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高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法,力求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也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1、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指導學生自學的前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以使其有針對性地閱讀、實驗與討論,尋求答案,盡力達標,其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2、指導學生進行三級預習。三級預習即指學期前預習、周預習和課前預習,其中課前預習最爲重要。

預習中要求學生:

(1)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以防模糊或混淆;

(2)記下疑點難點,以便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是釋疑的目的;

(3)嘗試記憶教材的基本知識,識記生物簡圖,爲課堂檢測做準備。

3、指導學生課堂閱讀。

4、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在實驗中,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指導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和創造能力。

5、對學習效果進行當堂檢測,作爲督促學生自學的手段。

6、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製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採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生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生物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生物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生物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生物課堂反思15

一、高效課堂實施的主要策略

實現高效課堂的方法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說因人而異,因學科不同也有差異,只要是高效的那就是一堂好課。就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只要能實現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能力的提升、認知的發展就是符合實際的、高效的教學。

1、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興趣,保持高效授課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於熱愛。濃厚的興趣應是熱愛的前提,所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智力的積極性應是生物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關節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包含了新要素的學習對象,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產生了應當解決新問題,聯想到這些新問題與已學知識的聯繫,並意識到憑藉自己已有知識和技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這些新問題時,學生就會認識到新課程對自己有意義,學習興趣和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就會被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介入教學中將會活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識,使知識變得與生活密切相關,此時,學生對知識已達到了渴望的程度,對學習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而以上的一切都依賴於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我在此僅列舉出五種提出問題方法供大家參考:

(1)列舉有待解釋的自然現象或事實把學生引入教材,例如:大棚種植蔬菜爲什麼選擇白色塑料膜,而不選擇其他顏色的塑料膜?

(2)擴展舊有知識,引出遞進性新問題促進學生掌握教材,例如:酶有三大特性,那麼酶既然是催化劑,有沒有與其他催化劑共同的性質,如果有應該是什麼?

(3)提出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走出教材,例如:麪條和饅頭都是用麪糰做成的,爲什麼饅頭疏鬆呢?

(4)鼓勵學生運用相關科學知識進行猜想,解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例如:有人說,腦袋掉了還能走二里地,你認爲對嗎?

(5)鼓勵學生質疑或引入社會問題滿足主體參與的慾望,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生物教學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使課堂充滿現實感,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生活的氣息。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生物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源動力,讓學生汲取了更廣闊的知識,滿足了學生的現實需要。

2、課堂教學要轉變教學方式

“以講爲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很多。

第一,教師往往用一個人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記筆記、死記教師現成的理論,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收,對所學的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將知識真正轉化爲自己的東西更不用說應用於實踐了,其必然結果是課堂提問、作業、檢測、各類考試等等一塌糊塗,長此以往學生必定喪失學習的興趣。

第二,“以講爲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師教的辛苦,學生也學的疲憊。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引導意識,把時空還給學生,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師在課堂前十分鐘內,應合理地引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探究,使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目的瞭然於胸。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教師可以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點撥,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吃透教材。最後進行當堂檢測,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每節課結束前要佈置對下堂課針對性的預習問題,這樣就可以提高下節課的效率。

3、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利用“導學案”預習、課堂、課後的自身研讀課本,體會導學案設計初衷,同時要強調及時複習和課本知識實踐應用的重要性。從“遺忘曲線”中我們知道要獲取良好的記憶效果,就要及時複習。如果不及時複習,在較短的時間內,許多內容就會忘記,再去複習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還沒有遺忘或忘得較少的情況下儘早複習,這樣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複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課堂提問、實際生活事例的分析、調查報告的設計與撰寫等。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內外師生關係的好壞。課堂效果反應師生關係,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知心人,儘自己可能瞭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學生獨立的思想,善於抓住時機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就會產生負面效應。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婉轉,不能放棄對他們的關注。教師要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合適的學習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係,師生關係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鬆,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高效的學習氣氛得以構建。師生間的融洽關係意味着師生在課堂上的共融,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是溫暖的、輕鬆自如的、是自由發揮自己特長的理想場所。

二、高效課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要減輕學生負擔

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前提下實現高效呢?作爲教師要採取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充分發揮生物學科的特點,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多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多進行圖片識別與分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新授課時,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授課的意圖。

2、要多項並舉,確保學生知識良好掌握

要在學法指導、重難點突破、鞏固和記憶知識系統化方面苦下功夫。爲提高效率,要對難度適宜的內容儘可能多的運用“導讀-自學”方法授課,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對於難度適中或容易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採用掃除預備性知識障礙,突破新知識難點等方法導讀,並結合教學目標提出問題,使學生養成積極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

3、要積極促進學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與此同時加強針對性練習,講練結合,精講多練,讓學生在“做中學”,這樣學來的知識更爲深刻、全面;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難點分散,各個突破;合理的擴展課本實驗,儘可能多的增加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達到明確實驗目的、鞏固實驗步驟、識記實驗現象、明晰實驗注意事項的效果;與此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科技小論文課題的發現、開展、撰寫能力的培養。

4、要關注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生物高效課堂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採取過程同步啓發、問題教學、思路積累、過程反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效教學的特點應該是教師提問不指明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同步思維,師生共同探索科學理論的發現過程,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層次,抓住問題的關鍵,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總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教師要立足長遠,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要大膽實踐,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來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