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說課稿

生物2.16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說課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說課稿1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我是高二生物教師,我要說的教科書是高中生物第一冊。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課程價值

本着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本書具有獨特的課程價值。

1、知識構建功能:

本冊書按照兩條主要的線索編排教學內容。一、由簡單到複雜的先後順序,結構與功能統一的生物學思想,按章節編寫。本書前兩章的從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細胞,就是一個典型的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後三章的三個生物的基本特徵,是生物學科結構與其功能統一思想的完美體現。二、從自然界中的兩大類羣動植物的分類角度出發,對比學習。在細胞結構、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特點和生殖過程中都主要分成動物和植物兩部分來學習,如動物的減數分裂和植物的減數分裂等。

對於第一次接觸複雜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來說,這種知識構建體系不但能使學生學習到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內容,還爲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生物學學習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於他們快速而又準確記憶和熟練應用。

2、能力培養和實踐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活動能力。結合教材學生可以自行開展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繫的探究活動,是新教材的亮點,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學素養,還能培養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探究創新的能力、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冊書更爲側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心理上適應這種以探究、發現、解決爲主線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鑽研品質,學習和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勇於創新,勇於置疑的學者風範。從小樹立遠大的思想,並堅持始終的做事態度。

通過生物課的學習,首先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唯物主義思想,正確看待生命的存在問題。其次,在認識生命過程中能夠加深對自身的瞭解和認識,從而加強對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調節,形成一個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關注生物界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從小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

二、課程價值達成度

教材編寫知識細緻具體,難度適中。充分體現對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本冊教材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1、內容選取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高中生物第一冊的內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學中的許多重要分支學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主要學習《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一些相關內容,第三章《新陳代謝》和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學習《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的重點知識,還接觸與《動物解剖學》有關的內容。第五章《生殖和發育》主要學習《遺傳學》中生殖方式的重點內容。

本冊書的知識內容幾乎包括了生物學中所有的分支學科,但從內容上看,主要以各學科的重點知識,核心內容爲主,即能學習到生物學中的精髓,又廣言簡意賅,難度適中。

2、內容組織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課程類型多樣,有講授課、實驗課、綜合活動課和研究性課題等。依據素質教育和課改精神的要求,力爭實現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容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重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探究方式,啓發引導、調動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有效教學。利用閱讀材料來實現對學生閱讀、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課題能夠充分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發揮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徵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文字中插有許多非文字資料,如對複雜結構的圖示、顯微照片、表格、對所學習的重難點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這樣圖形並茂,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後包括選擇、問答、圖形分析等多種題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節後或每章後有閱讀與思考專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豐富拓展知識面。

三、對教材的加工與改造

新教材爲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對教材資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內容全面,知識點明確,但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大量的補充性材料,如圖、動畫、文字說明等內容,對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非常有幫助。我在教學中,利用了校園網的便利資源,在互聯網中找了許多的輔助學習材料,如用flash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比較二者區別這一難點時,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從校園中下載的植物生長過程的影片,對學生理解種子萌發,及個體發育概念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一些拓展性內容,不但促進了書本內容的學習,還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對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

教材中有些內容講解的不夠全面,對一些內容的學習會產生影響。例如對動物的減數分裂做出了明確的說明,但植物的卻沒有,學生不理解爲什麼花粉粒中的兩個精細胞性狀一樣,胚囊中的卵細胞與兩個極核性狀相同。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細胞和小孢子母細胞的內容,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遺傳學的學習中會產生比較大的困難。

再如,對物質代謝與消化的區別,教材對消化的過程,沒有明確的說明,但在許多習題中都出現了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不小,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複習的糖、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以後,學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謝的區別,而且在知識上更爲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個利用過程。

2、對教科書的幾點建議

(1)由於各地的地域、學校師資等的差異,教材中提供的實驗和活動建議有時是難以實現的,使得教材設計的內容在真正教學中形同虛設。如動物激素飼餵小動物的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髮育的影響,需要的用品多,時間週期長,大多隻能以閱讀的形式學習。

(2)教材中有些問題不夠明確。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影響蛋白質的特點問題,由於學生沒有學習有機化學,根本不清楚什麼是空間結構,因而對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運動是應激性的一種,書中說:“向性運動是植物對於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我認爲,“向性運動體現了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更爲準確,不然學生認爲,向性運動是適應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說課稿2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位於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爲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也爲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着重要作用。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爲: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二、說教法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由於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解、課件和遊戲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三、說學法

通過討論、觀察對比、圖文結合、思考以及聯繫生活實際來學習本節課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 課前準備。

因爲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衛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爲低下;20xx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問題,蛋白質對我們的成長重不重要?

評價學生回答,那我們今天就來深入地學習一下什麼是蛋白質,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溼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着,當一個學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

再請三位同學上來排成一排問:這樣能得到多少個水,如果排成兩排呢?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更有興趣,非常容易地就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結合課件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

爲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已有的經驗可知道:結構決定功能。

再要求剛纔的那四個同學上了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繫,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悅,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願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六、板書設計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化學元素組成:

1、都含C、H、O、N 很多含P、S,少數還含Fe、Cu、Mn、I、Zn等。

二、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

1、種類:大約有20種。

2、結構通式:

結構通式

3、結構特點:

三、蛋白質的結構:氨基酸連接方式

氨基酸連接方式

四、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具有多樣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細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爲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爲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有氧呼吸過程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自主閱讀法、比較法、歸納法等教和學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閱讀能力

五、說學法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進行類比遷移,對照學習。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裏,積極參與,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掌握規律、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複習提問,引入本課課題

提問: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質是什麼?ATP在供能過程中起什麼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條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來源有哪些?

回答:見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2、講授新課:

(1)細胞的呼吸方式

提問:細胞呼吸在哪裏發生,又是怎樣進行的呢?讓學生說出細胞呼吸概念

回答: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學生自學實驗,並回答課本92頁的問題。

結論: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進行細胞呼吸。在有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產生大量的CO2,在無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設問:原料是?在哪裏?產物?能量去向?有機物是如何被分解並釋放出能量的?

引出有氧呼吸

(2) 有氧呼吸(給出一下表格,學生自學並完成,教師總結)

A反應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場所(學生簡述後,媒體展示場所及過程圖解)

C能量變化:形式變化、轉移率等

D概念

E、特點(與體外燃燒的區別)

列表總結有氧呼吸,要求學生自己嘗試建立表格,教師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過程 場所 條件 反應物 反應產物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3)無氧呼吸(給出一下表格,學生自學並完成,教師總結)

A反應式:

B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場所(學生簡述後,媒體展示場所及過程圖解)

C能量變化:形式變化、轉移率

D概念

E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反應物 有機物 有機物

反應條件 需酶、氧氣 需酶、缺氧

反應程度 徹底氧化分解 不徹底氧化分解

產物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產能多少 大量 少量

評價:欣賞性評價,對學生合作學習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給出建議。

(4)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小組爲單位,從課本95-96頁"資料分析"中選取2-3個實例,討論並分析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了細胞呼吸的哪些方面?並再舉一兩例加以說明。要求準備簡單的發言稿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做課本96頁習題

4、板書設計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三、無氧呼吸

四、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七、結束:

本節課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層層設問,在學生答問、質疑、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建構新概念和新的知識體系,並通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撥、調節,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