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

生物8.11K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

一、重視課本基礎知識複習:

以課本爲基礎的基礎知識複習時,注重知識的全面性,穩紮穩打,把基礎知識打牢實,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複習時注意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在腦海中把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清晰的網絡,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印象會更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重點難點複習:

突破重點、攻破難點是複習的重要策略,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加以學習理解和掌握,對知識的要點通過優化設計、強化訓練、總結規律和要點,使學生容易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題型複習:

我精心選擇題目,然後組建成試卷,試卷的題型、題量和難易度,和學情調查的題目基本接近,在訓練時嚴格控制時間,30分鐘的題目要求15分鐘必須做完,然後同位交換批改,這樣學生的責任心有了,成績提高也就快了。經過一個星期的訓練,學生的生物成績確實有所長進。

四、利用圖表進行復習:

生物教材中的圖表較多,因而在進行復習時,應重視對圖表的複習,重視學生看圖分析的能力,同時在複習時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對重點圖形進行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查漏補缺:

針對複習的內容每次列出幾道題,要求學生快速獨立完成。然後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瞭解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不足提出要求,當堂消化。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2

一節主要包括兩大塊內容,一是受精作用(包括動物的受精作用和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作用),二是個體發育(包括植物的個體發育和動物的個體發育)。由於課標對這一部分要求較以往有所降低,所以本節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重要概念和基本過程即可。筆者在進行這一課的設計時,在分析有性生殖的概念的基礎上,構建出這一節課的主線,然後從受精作用和個體發育兩個方面展開,教材上是先講了動物的受精作用過程最後講了動物的個體發育,爲了便是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將教材內容作了調整,將動物個體發育與動物的受精作用放在一起講,這樣整合後的知識系統性也較強。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作用和植物個體發育內容較多,但多數學生對國中所講的這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尤其是對子房的結構和各結構發育成的果實相應部分都有較深的印象,所以課上只要重點給學生講解精、卵細胞的大致形成過程和雙受精作用即可。上課後的幾點體會:一是在講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和個體發育時,給學生畫出子房的結構,有利於學生的理解;二是在讓學生理解受精作用的意義時,通過回憶減數分裂過程中減一的後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理解產生配子的.多樣性,不同的配子又可以隨機結合,所以可以產生種類衆多的受精卵子。這樣分析後學生就能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促進了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三是在講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時,並不需要給學生詳細講解花粉和極核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只要讓學生知道它們也是通過減數分裂過程產生的,具體怎樣產生並不要求學生掌握。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3

以課標爲教學依據,用好教材,激發興趣,加強探究,開展合作,迴歸生活。

1教學過程:身邊事例引入新課;觀察探究查找緣由;共享數據學會調查;模擬實驗探究規律;分析案例揭示本質;總結練習鞏固知識。

2、以身邊的事例引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也能猜測出是因爲父親重男輕女,導入很順利。

3、開展合作小組學習:學生觀察經整理後的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學生圍繞課本的討論題進行討論,其中前三題學生都能得出很正確的答案,只有第四題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題比較難,因而在後面的環節再次學習這部分內容,達到鞏固的目的。

4、探究性別與性染色體是否有關:這部分是教材沒有的。但上節課時學生有問到“多一條染色體會有什麼問題”,因而這節課就以探究來切入這個討論題,以達到鞏固學生探究幾個環節的目的,又可以激發學生以後提問的意識,學生會由於老師對他們提問的關注而更加願意提問。

5、在生男生女機會是否均等這個環節中,我引入學生的調查,並與學生分享了老師的`調查數據,以數據來說明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調查是我們學習中的一種方法。

6、探究實驗:模擬受精過程。這個探究實驗的引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在自己的探究過程得出結論,有的合作小組在彙報中提到:最後代表卵細胞的染色體這一袋不用摸,因爲他們知道,那一袋摸出來都是同一個顏色,學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體。合作小組的自評互評也鞏固平時的合作學習的成果。

7、最後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同時很自然與女生探討不要着急找對象,因爲男生比女生都太多了。進一步宣傳尊重生育的自然規律的重要性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4

《生命的演化》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內容,本單元主要講述了生命的發生和發展及物種的多樣性,對於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但也有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

1、從同學們熟悉的`有關生命發生和發展的神話傳說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比較、閱讀等活動完成了本章的學習。

2、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放手讓學生收集資料,展示成果,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3、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相關圖片讓學生獲得有關生命的發生和發展的認識,效果很好。

4、大膽地設計了一系列的討論問題,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符合新課程所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

不足之處:

1、在“查”的過程中,沒有及時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的板書不足的地方,要明確地提出來,並改正。

3、少數同學不愛動手、動腦,認識不到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5

我們一起“玩蛋”

今天和學生們上了一節非常態的課,帶着雞蛋上課,和孩子們一起“玩蛋”。

這節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下的《鳥類的生殖與發育》這節內容,整節課其實內容量不多,關鍵是要講述清楚雞蛋的結構和相應的作用。而如果直接跟學生們講雞蛋怎麼樣怎麼樣的話,我想會非常的無趣,非常的乾燥,學生也會學得不靈活。

其實,雞蛋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非常的不陌生了,是我們每一位的好朋友。但是熟悉並不一定就是了解,每天在看它,吃它,但可能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它。

有的'小孩呢,就只見過熟雞蛋的摸樣,根本沒有看到過生雞蛋的樣子。所有爲了給孩子們一個最直接的認識,縮短生物課與生活的距離,進行了這節讓我們一起“玩蛋”的趣味課。在課前呢,我預先佈置了它們一個週末任務,回家一定要進廚房,請教媽媽,怎麼科學的把雞蛋打破?即雞蛋打完後,蛋黃等物質出來了,蛋殼還要保持完整的。

學學給雞蛋做一個“科學的手術”。

有意思的任務佈置完,看見孩子們個個都是非常興奮與期待,今天終於等來了。一起開始吧。

1、等待接受“手術”的雞蛋

2、給雞蛋“化妝”

3、聚精會神的爲雞蛋脫“外衣”──蛋殼

4、哇,好美,卵殼膜出來了

5、哎呀,我的雞蛋“難產了”

6、呼,終於出來了

7、合個影吧,“母子”平安

展示完畢,一起總結:雞蛋,我愛你。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6

由於本節的知識比較概念化,可以通過直觀的圖片來顯示,因此,我用李宇春和她母親的照片、成龍父子的照片比較引出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概念後,直接開門見山,讓各小組統計出幾組較爲熟悉的自身的性狀(學生對此很感興趣,表現的積極踊躍)。再用多組生物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描述性詞句,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導入問題——什麼是性狀和相對性狀?在後半部分教學中,由於“轉基因超級鼠”實驗對學生而言有些陌生,這時我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給學生詳細的講解實驗,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最後以推論“傳種接代中傳遞的是基因”、“性狀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和轉基因技術爲拓展延伸,串聯整節教學。我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進程來設置問題,層層推進;輔以多樣化利用多媒體,精心設計練習題,希望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狀的關係。但在四班上完課後,檢測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這節課對我來講,內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記了一點: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從來沒有接受過基因、性狀的學習,這部分內容對他們來講非常的抽象、難懂,所以在我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完所有的內容後,集中做練習,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後,我在其他幾個班上課時,把方案進行了調整: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部分的內容後,同樣也讓學生列舉了性狀與相對性狀的例子,隨後,馬上讓學生進行這部分的'反饋練習。後面的資料分析也採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效果非常不錯,課後的調查也非常令人滿意。

通過這節課的對比課,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備好學生,備好教法,才能夠真正地利用好課堂每一分鐘。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7

1、這節課導入的時候,利用創設情景,提出了一個問題:父親是雙眼皮,孩子就一定是雙眼皮嗎?這個問題一下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知識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新課程強調從小養成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只有主觀上願意學,有興趣,有好習慣,纔有可能學好生物學,可以說積極參與在教學中必不可少。

2、在本節課中,教師如果像通常情況下,把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現象及結果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調動,不用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師講的記住,就算完成任務,而本節課我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出發,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問題。“高豌豆與矮豌豆雜交的後代F1豌豆表現出怎樣的性狀?”讓學生進一步猜測,然後教師話鋒一轉“雜交豌豆爲什麼只表現高的呢?”然後讓學生嘗試寫出遺傳圖解。”又引導學生把基因圖和性狀進行對比,自行總結出結論。學生在老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下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贏造一個師生交流、思維碰撞,共同創新的平臺,使課堂成爲學生體驗和獲得知識的動態過程。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追求,即對人的關注,實現了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同時改變了教師的課程觀,實現教學相長。

不足之處:

這節課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感覺有一部分學生不是很能理解,可能需要放慢講課的速度,儘量把難點反覆強調,講解清楚。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8

“急救”一節是人教版八年級的《生物學》下冊第八單元第二章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活潑新穎,實用性強。目的是通過介紹急救的一些方法,使學生在遇到意外情況時處事不驚,採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我覺得這是現代人最缺的,很多人只瞭解一些急救的皮毛知識,甚至,很多做法都是錯誤的,一旦發生危險後果是難以想象的。同時這節課能夠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道德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較好地把握課堂,學生也能輕鬆有效地進行學習急救的常識與方法等幾方面,可見,通過課件視頻與模型進行直觀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動手實習演練、理論聯繫實際、前後呼應的反饋鞏固等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有效可行的,能切合學生實際,激發興趣,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

本節教學目標不但有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有情感的教育,即珍愛生命、樂於助人的情感。但關愛他人,這絕不是一兩節生物課教學就能做到的;此外,對學生學習能力與習慣的指導培養也需要教師有計劃地長期在教學中堅持做下去,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化爲科學自覺的.主動學習。

中間的兩段視頻也很好,時間不長,步驟清晰,直觀性強。

講到人工呼吸時,學生一般都會笑,這時,老師必須持嚴肅態度,我便問:“是不是你的嘴對着他的嘴吹吹氣說行了?”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這時我說:“這可不是笑能解決的問題,在救人這麼危急的時刻,那是爭分奪秒呀。沒有正確的救治措施,有可能好心辦壞事,救人不成反傷人。學生聽了之後,便會覺得自己的笑有點不合時宜,更加明確了學習正確急救措施的必要性。

學生的活動以親身體驗爲主,那樣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在什麼位置用多大勁,模型只有一個,所以讓學生輪流上陣操作,操作之後,再讓同學之間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積極性。本課中需要總結的知識框架,基本上是先讓學生看書,再小組討論,總結,表達。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同伴互助。出血和止血部分加壓包紮那部分學生的興致也很高,表現欲也很強,要適時地給與鼓勵,可增強學生自信心。最後的部分是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我煽動了一下學生的情緒,學生的回答讓我非常滿意,也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他說“今天這節課,我的收穫太大了,學會了如何求救,還有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還有止血的方法。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訴我的家人,有我在你們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我們上這節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遇到意外情況時處事不驚,採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我們周圍越多人會急救,我們確實就多了一份保障。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9

剛剛上完這節課的時候,感覺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真的是相差甚遠。教材在這方面的安排感覺不是很好。孟德爾遺傳定律只是簡單的介紹了隱性性狀和顯性性狀,學生看似明白,但是一到實際問題中還是不太明白。

怎樣做呢?還要把原本高中的知識拿過來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覺得生物人教版本的教材在這個章節的編寫上有些安排不合理。內容上作了大量調整,但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量不夠。當然了,教材只是教師上課的一個載體,而教師教的過程中也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 )中,我選擇了多種版本結合。現在教改中提倡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其中之一。

在課堂上,我採用了探究的程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在把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作爲小品出演,乾燥的.說教就變成了表演。這樣,孩子們興奮的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我想,效果還是蠻不錯的。呵呵,學生的投入將會引發教師的感動和投入,這樣的良性循環正式我們和學生共同追求的 。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0

這節課涉及的概念多,名詞多,又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在教學上充分認識到教材的特點和認知規律,力求上課時語言生動、風趣、活潑,儘量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先從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後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教學過程( )中解決這些難點,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過創設情景、閱讀、討論、情景對話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次,整個教學過程( )以形象的動畫設計,配合形象直觀的類比、舉例,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特異性免疫”“抗原”“抗體”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並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啓發學生自己用知識解釋生活上出現的相關現象,鍛鍊和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最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學習集體中展露自己的才華,同時教師也在角色扮演中對學生的認知過程規律,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長進一步瞭解。

本節課最成功的地方是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方法化難爲易。而最讓我自豪的是學生在學習完三道防線的知識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這一環節,學生回答問題的深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也說明類比的方法確實讓知識落到了實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教師提出的有些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多,並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如在第三道防線中“特種武器”的引入就顯得有點生硬。這樣急於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維步驟。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個明確的想法:

一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自己獲得知識,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認識規律;

二是在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後對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學設計上,將“自我評價”化整爲零,使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銜接,成爲認知的最後一個環節,目的在於縮短認知與評價的間隔,鞏固知識結構,使評價成爲知識拓展與昇華的手段。

通過課後向學生徵詢意見,認爲這節課方式靈活,組織嚴謹,教師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繫,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教師可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馬鈴塊莖,還有姜、蒜、番薯等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列表對比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本質區別;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認真觀察,瞭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並能學以致用。都得到了培養,不過,課堂上的學生活動還要更多設置學生動手性的實驗或實踐內容。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2

一.總的複習思路明確。這一章的複習內容主要包括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傳染病及其預防兩大部分,在複習時我就將導學稿分成了這兩大塊進行。

二.模塊中加大了學生動筆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因爲是複習,在每個模塊中,都設計成先由學生自主複習基礎內容,然後再跟蹤練習加深鞏固知識。有的還高計了“走近會考”,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就接觸會考題,熟悉會考題的形式和解題思路,同時又鞏固了本塊知識。

在本節複習結束,再用達標檢測來檢測本節學生複習的效果;和拓展延伸的題目讓學生接觸與這部分知識點有關的更深入的會考題等,提[內容來於淘-教_案-網 ()]高學生綜合分析、做題的能力。在每個環節中,能利用統籌方法,讓部分學生直接將答案寫到黑板上,既節約了時間,又能通過黑板板書情部瞭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

三.複習注重知識網絡的構建。在本節課複習中,我設計了“知識梳理”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將本節複習內容進行梳理,以備在應用做題中加以理解運用。

總之,本節課設計還算合理,所以時間上與預算的時間符,沒有出現以前出現的拖堂現象。但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學生自主設計和小組合作發言的機會安排較少。 爲您提供優質資源!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3

首先,由課堂上的氣氛來看,同學們很活躍,主動思考,大膽發言,善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顯現出學習的強烈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

第二,從課堂上分組活動的開展與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來看,兩者達到統一。同學們通過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合作意識增強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學們能夠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藥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學素養的層面。

第三,老師善於合情合理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的點評有發展性。如探討如何辨別中西藥的問題,在有位同學提出看法“中藥只有中國製造”引起許多同學發笑的時候,老師的點評很自然地鼓勵了發言的.同學,又對同學們進行了愛國情感的教育。第四,對於同學們的提問,老師不急於回答,而是讓同學們幫助解答或談看法,老師作爲參與者,只是適當地引導和點評,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了學生,讓同學們在寓學於樂、寓智於趣中獲得知識。

老師課前充分考慮了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收集了充足的藥品說明書,課前交給學生,豐富了課程資源,爲全體同學都能投入到學習中提供了條件。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更爲豐富的知識儲備。本課中我對藥品的瞭解還不夠多,比如:課後才發現學生從電視廣告上“收集”的藥品斯達舒沒有OTC(非處方藥)標誌,因此不能在當堂及時地指導學生注意用藥的安全,沒有趁熱打鐵;又如:上課過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類、乙類之別,卻不知代表什麼意思,雖然沒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但自己應該弄清楚。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要多方面地瞭解更多的常用藥物(特別是OTC),要注意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的相關信息,收集好報紙上的資料,爲以後的教學備好信息資源,把教學組織得更好。如果課堂上被學生問“倒”了,也要及時地在課後查找相關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強,假如本節課能借助較好的教學設備(如投影機),把各小組間的結論或設計放在大屏幕上,一目瞭然,增加視覺效果,而不只是利用聽覺,交流也會更容易,更廣泛,師生對知識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學效果會更理想。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4

本課是八年級第三單元第三節《神經調節》的第三課時。在這節課中我認爲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課本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本課是圍繞“什麼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的類型”展開的。如何生動形象地使學生了解反射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以活動爲主,結合PPT課件,穿插了兩個直觀的視頻,共設計了兩個遊戲、兩次實驗、一次討論,學生的參與面廣,興致高。我以遊戲“反口令”開頭,引出“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那麼神經系統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麼呢?接着,我讓學生進行實驗“膝跳反射”,通過實驗分析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反射。這就解決了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那這樣的'反射是如何產生的呢?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閱讀課本,找出反射弧的組成。在此設計了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學生開火車說出反射弧的各個組成以及功能,並結合視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有的反射是否一樣呢?學生再次進行“膝跳反射”的實驗,探究大腦能否控制反射的發生,由此引出反射的類型------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然後,讓學生自己討論舉例各種反射,通過全班同學的判斷區分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這節課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我在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膝跳反射”、“縮手反射”以及“駕駛員看見紅燈剎車”之後就直接讓學生到課本上找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特點。這樣顯得有些倉促。今後,我還要在活化教材、鑽研教材上下功夫。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反思15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繫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爲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

(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

(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

(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

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

(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臺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爲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爲,“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爲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着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着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