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設計方案3篇【合集】

設計3.1W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3篇【合集】

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句中的停頓。

2、正確進行翻譯。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1、幾個句子的停頓。

2、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3、 幾個難句的大意。

〖預習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爲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裏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

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

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的句子停頓(可根據需要投影):

⑴ 仲永/生五年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⑷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傳/一鄉秀才/觀之

⑹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⑺ 餘聞之也/久

⑻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範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瞭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麼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1、學生自由誦讀。

2、學生自讀課文:

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註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註釋:(幻燈)

⑴ 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① “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爲動詞,寫。

②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爲狀語,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爲動詞,對……感到驚奇。

④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爲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爲動詞,認爲有利。

⑵ 理解幾個詞語:

① “養父母”養:贍養。

② “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③ “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縣的人。

⑤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⑥ “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⑦ “卒之爲衆人”卒:最終。衆:普通。

⑧ “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⑨ “且爲衆人”且:尚且。

⑩ “固衆人”固:本來。

⑶ 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② “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裏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3、檢測自讀效果:

四個大組口答競賽。

(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

⑴ 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①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②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③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⑵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 父異焉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③ 稍稍賓客其父

④ 或以錢幣乞之

⑤ 環謁於邑人

⑧ 泯然衆人矣

⑦ 賢於材人遠矣

⑧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4、翻譯課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5、初步感知課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後,我們明白了作者爲什麼要“哀嘆”仲永了嗎?

(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

本文記敘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麼,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啓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

1、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熟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的語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習要求〗

思考文後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在哪裏?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麼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後一段作者講了什麼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後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於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爲精練。文章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衆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請同學們嘗試着到文中發掘發掘。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意見,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傑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瞭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6、結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啓發講解。

三、質疑探究

(投影)文章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爲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再想想:作者爲什麼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爲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即“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係?假如你認爲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受和啓發?假如你認爲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後,又有什麼感受和啓發?

學生自由發言。

五、教師小結

本文寓理於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鍵在後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爲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

1、完成文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設計方案 篇2

一、授課類型:講授新課

二、授課時間:40分鐘

三、授課方式:多媒體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記

①文化傳播途徑有哪些。

②文化傳播的傳播媒介的過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現代傳媒的產生是否意味着舊的傳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通過所學內容,分析傳媒的演變過程。

2、能力目標

(1)能例舉史實說明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結合實際,運用知識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過觀看不同圖片、不同視頻培養學生善於思考並能準確尋找信息的能力;通過表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小組競賽可以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探索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瞭解文化傳播的作用,提高對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覺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通過圖片視頻的展示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並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方法:講授、提問、小品表演、小組競賽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觀點、知識等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實現了文化的.傳播。這也就是我們本節要學習的內容《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二)、講授新課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1、 文化傳播的含義(提問)

文化交流、借鑑與融合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2、文化傳播的途徑

a.播放視頻《絲綢之路》,讓學生思考視頻中出現的是哪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人進行的貿易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2、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展示圖片)

永嘉之亂(兩晉)安史之亂(唐朝中期)靖康之亂(南宋)

b.播放視頻《古代“留學生”》,讓學生思考視頻中出現的是哪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

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

一種更爲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是------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a.學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記》b.在《梁祝私奔記》中梁山泊與祝英臺藉助了哪些現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衆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1、傳媒的發展

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聯繫小品)

2、大衆傳媒的標誌及方式

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爲標誌

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聯繫小品)

3、當前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衆傳媒

a.大 擂 臺(小組競賽):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視頻:《鄭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爲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走出去”)

(2)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引進來”—優秀文化)

研究性學習探究

現今,各國間的聯繫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那麼,面對全球化趨勢,在文化交流上我們應該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由代表總結大家意見。

設計方案 篇3

一、主題牆飾的設計

主題牆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於讓幼兒真正成爲牆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牆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於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慾,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角落設計

1、自然角

我們讓孩子在種植園地、自然角中從種植豆豆、管理豆豆,用圖片的形式來記錄豆豆發芽、鑽孔的過程,從而讓他們掌握種植的方法、管理方法;瞭解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他們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區角

幼兒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已有認知能力和經驗正是在擺弄和操作過程中,在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的啓示和動作的幫助。因此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樑。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經驗的積累。

三、空間及地面設計

按照教室的環境來佈置小小就選擇溫馨的、可愛的形式來設計如果大大的 遊戲室就空曠點沒關係,但地板一定得鋪上一層海綿,這樣小孩即使摔了也不會受傷 ,最後一條,一定每個教室不同風格,可以五顏六色 也可以花樣多,更要讓小孩喜歡的卡通在裏面。你可以給孩子留下一些空間,比如愛心牆,我的旅遊印記,作品展覽區,還有一些大衆話的,比較簡單的,海底世界,動物園,簡單明瞭又充滿童趣,比如小班還可以用即時貼剪些提高幼兒認知的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

四、盥洗室設計

小班幼兒盥洗的生活環境創設,以富有童趣的.動物形象或畫面爲主。這樣既能激發起幼兒對盥洗產生興趣又能使幼兒對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認識,還能幫助其模仿盥洗的順序。因此我們在牆上貼上小動物洗手順序的圖片。來引導幼兒掌握洗手的方法。針對幼兒浪費水的現象,在牆面上貼上水龍頭哭的圖片,以提醒幼兒及時關水龍頭,節約用水。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瞭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並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爲環境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每個區擺放什麼?怎麼擺?牆角如何佈置?這些都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製作,共同擺放,這樣能使幼兒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同,也更加愛護。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遊戲活動中來。

標籤: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