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分數教學設計(15篇)

設計3.25W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分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教學設計(15篇)

分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p53—55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若干,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李老師今天想知道你們最喜歡吃什麼?

那你們知道兔子喜歡吃什麼嗎?小貓喜歡吃什麼呢 ?

生:兔子喜歡吃蘿蔔,小貓喜歡吃魚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小兔子和小貓最愛吃的食物,請看(投影儀出示)並想一想:

(1)4個蘿蔔,怎樣分給兩隻兔子才公平?

(2)2條魚, 怎樣分給兩隻貓才公平?

生:平均分才公平,只有平均分,他們的個數才相同。

師:動畫顯示平均分的過程。

師:兩隻兔子和兩隻貓都很滿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李老師今天也給我們的倆個班長帶來了一塊好吃的餅,請看李老師是怎樣分的,你有什麼看法?(投影出示一塊大,一塊小)

生1:不公平。生2:老師偏心女生。

師:那你認爲老師怎樣分才公平呢?

生:從中間分,一人一半

生:平均分成兩份,兩人要一樣多才行。

師 :老師聽取你們的意見,把這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投影儀動畫顯示分餅的過程)

師:小兔和小貓得到的食物個數使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現在他們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樣表示?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各種方式表示一半或半個。

4、引入1/2。

同學們,用了這麼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錯,有的說用0。5表示。有的說就用紙折,然後塗色。還有的說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實,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就是剛纔李老師聽到有個同學說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板書: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師:誰來說說1/2表示什麼?

師把意義說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讓不同的學生說分數的意義。

2、折一折 ,並塗色

師:拿出你喜歡的形狀,折出這個形狀的1/2,並塗色。同桌兩人說一說,你這個1/2表示什麼?

生:有的'用長方形紙、有的用正方形紙、有的用圓形、還有的用蝴蝶、金魚等等。(同桌說意義,然後全班交流)

3、塗一塗,說意義

a 要分別塗出他們的1/2,你認爲首先應該怎樣做?

b 其中六邊形、圓、和正方形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進行交流,每一個1/2分別表示什麼?

2、拿一張正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1/4,並塗色

(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

3、,認識1/4、2/4、3/4、4/4。

(1)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用你喜歡的方法,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塗一塗。P54

a 將其中的一份塗喜歡的顏色,塗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其餘部分是這張紙的( )。

b 將其中的兩份塗上顏色,塗色部分是這張紙的( )。

c 將其中的三份塗上顏色,塗了這張紙的( ),還有這張紙的( )沒塗顏色

d 如果將所有的4份都塗上顏色,那麼就塗了整個正方形紙片的( )。

同學們,通過以上操作,你能說出1/4、2/4、3/4、4/4表示的具體意義嗎?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用分數表示,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

師:誰來說一說什麼是分數?(像1/4、2/4、3/4 3/5 2/8的數都是分數)

4、學習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分數的讀、寫。

(1) 你發現一個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別叫什麼嗎?一個分數應該怎麼讀?

(3)你認爲分數該怎樣寫?爲什麼?

(4)由3/4讀作四分之三,你認爲3/4表示什麼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數和什麼分法有關係?

三、嘗試運用

(1) 看圖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投影儀出示)

a 讀出每一個分數。

b 寫出每一個分數(注意,先居中寫出分數線,再寫分母,後寫分子)

c 說出每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含義

如:1/3表示把一段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根繩子的1/3。

(2) 判斷那些圖形的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畫勾,錯的打叉,並說出原因。

(三)鞏固與應用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並讀一讀(圖見55頁第1題)

(1)獨立寫出各圖中塗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巡示指導分數的寫法。

(2)指名讀出各分數

(3)組內說一說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2、按分數把下面各圖形塗上顏色(圖見58頁第2題)

(1)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2)你爲什麼這樣塗?

3、判斷: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各圖的陰影部分對嗎?(圖見58頁第3題)

(1)獨立判斷。

(2)交流判斷的理由。

(3)分數的產生和哪一種分法有關係?

4 、我來塗,你來說是幾分之幾(分數的意義)

5、拓展題:塗色部分佔這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投影出示)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並學會了有關分數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分數和什麼分法有關係?讀分數和寫分數的順序有什麼區別?一個分數它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分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的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加減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分析把總數看作單位“1”,求剩餘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之類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學會用分數減法或加減混合運算解決這類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下圖:

1、估計一下各部分各佔總數的幾分之幾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出示例題:

紅山國小校園裏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其餘是草坪。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

(二)讓學生獨立解答

(三)選擇典型的解法讓學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

(五)讓學生獨立計算

(六)問:通過解答這一道題目你有什麼體會?

(七)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同樣適用於分數的計算

三、運用知識,加深理解

(一)計算下面各題

5/9+2/3-2/51-(1/2+1/6)

1、生獨立計算

2、指名板演,集體評議(注意讓學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題

1、有一塊2米長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還剩多少米?

2、有一塊2米長的布,第一次用去它的2/5,第二次用去它的1/3,還剩幾分之幾沒用?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分數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單位‘1’”和“分數單位”兩個概念,知道分數是由分數單位組成的,深刻理解分數的意義;

2.突出“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計量功能,溝通分數和倍數的聯繫,把分數放在數的體系中來認識,爲後面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假分數做好認知鋪墊;

3.在活動中反覆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計量功能的同時,培養單位意識,滲透單位、變與不變等數學思想。

【學習重點】理解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

【學習難點】領悟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計量功能。

【課前談話】

有位同學分享了老師帶來的蘋果,好吃嗎?

什麼味道?

還有什麼味?

數學老師帶來的蘋果還應該有數學味吧!

想一想,你吃了多少蘋果?()

什麼意思?(引導學生完整的表述)

說得真完整!首先,說明了分的是一個蘋果。其次,強調了平均分(板書:平均分)成4份;更重要的是清楚地告訴我們:每份是誰的。誰能象他這樣完整的說一下的含義?(生說)

這節課我們就以分蘋果爲例再次認識分數。

【教學過程】

(一)理解分數,認識“單位‘1’”和“分數單位”。

1.借經驗,擴展分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情景:我吃了8個蘋果的。)

師:麗麗的媽媽買了8個蘋果,麗麗吃了其中的一部分,是幾個呢?

生:麗麗吃了2個蘋果。

師:你是怎樣猜出2個的?

生:把8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

師:有問題要問嗎?

師:我有疑惑:昨天我們分的是一個蘋果,一個蘋果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用1來表示(板書:“1”),我們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不夠一個整體(板書:不夠),所以我們用了比1小的來表示,這一點毫無疑問。而這裏,麗麗吃的可是2個蘋果呀,怎麼也能用來表示呢?生1:因爲這裏是把8個蘋果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4份。

生2:雖然每份是2個,但它還是不夠一個整體,因爲這裏一個整體指的是8個蘋果。

師:奧!我明白了:原來你們是把8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圈起8個蘋果)。這樣看來2個蘋果當然不夠一個整體了,用表示也就理所當然了!是嗎?(是)

師:經過這場小小的辯論,我們對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了?!那你們能完整的說出在這裏的含義嗎?試試看!(教師指圖引導說)

師:老師來規範一下語言:(邊指圖邊說)把8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這8個蘋果的。

(同桌互相說,再指名完整地說。)

2.提升經驗,認識單位“1”

師:(課件依次出示)如果是1200個蘋果,能不能看做一個整體?一堆呢?你能分別得到它們的嗎?

(隨着學生的描述,教師演示課件)

師:請你對比思考,由分1個蘋果到分8個、1200個再到一堆,這其中什麼在變,什麼不變?(課件依次出示四幅平均分圖)

生:個數在變,不變。

師:爲什麼不變呢?

生:因爲都是平均分成4份。

師:這麼說這個分母4是由誰決定的?

生:是由把一個整體平均分的份數決定的。

師:與這個整體是幾個蘋果有沒有關係?

生:沒有。

師:所以說不管是一個蘋果、8個蘋果、1200個蘋果,還是一堆蘋果,只要把它們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課件演示)

師:這個整體在數學上叫做單位“1”。(課件演示)

師:1可以是1個蘋果嗎?可以是一堆蘋果?可以是一億個蘋果嗎?這個單位“1”到底可以多大?

生:無限大。

師:有多小呢?(生相互窺視,舉棋不定。個別同學說:最小是1。)

師:這是個蘋果,我們能不能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那一份是誰的?(一塊蘋果的)那它(一塊蘋果)就是單位“1”了。我們再把剛剛分得的那一小小份蘋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誰的?(那一小小份蘋果的.)這樣那一小小份蘋果就是單位“1”了。繼續分,單位“1”變得越來越小,但是不能小沒了吧?可以說無限小,但不能是0。

師:單位“1”只能表示蘋果嗎?請舉個例子。(學生舉例)

師:單位“1”是自然萬物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能無限的大,也能無限的小(比0大)。你想對單位“1”說什麼?

生:單位“1”你真神奇!

3.深化認知,感受分數單位

師:(指着圖片及板書)一份是,2份呢?3份?4份?(板書:、、)

師:裏面有幾個?裏面有幾個?呢?

師:、、都是由誰組成的?(完善板書:→、、)

師:你看我們無形之中是不是創造了一個單位呀?!(圈出)

師:它是組成分數的單位,所以叫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師:分數單位是分誰得來的?

生:單位“1”。

師:分數單位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個幾分之一。(板書:(一份)幾分之一)

師:請看屏幕:把8個蘋果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個分數單位。用這個分數單位可以組成許多分數,如1個是,2個是,3個是……(讓學生安安靜靜地看一遍)

師:想一想,還能把它平均分成幾份?從而創造出分數單位幾分之一?用這個分數單位可以組成哪些分數?(同桌兩人藉助學具擺一擺、說一說。)

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個分數單位。如1個是,2個是,3個是……

生:還可以把8個蘋果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個分數單位,1個是,2個是,3個是……

師:一口氣說了8個分數,厲害!

生:還可以把8個蘋果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一份的也是一個分數單位,1個是,2個是。

師:以後你會知道還能組成好多分數。

師:你有問題要問嗎?(指着兩份中的一份)這裏的一份能用表示嗎?

(討論交流)

師:(課件)通過平均分,我們創造出了、、三個不同的分數單位,你還能繼續創造嗎?

(可以把每個蘋果一分爲二,得到

分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7頁,練習第5、6題,比大小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 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教學難點:

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3只小猴、4個梨、3個桃、2個香蕉的圖片:1-5數字卡片: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 舊知輔墊: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了一些數字,請看黑板(邊板邊說)你們能讀出它們嗎?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擺上數字卡片3、1、5、2、4

師:你們能按從小到大的數字排列。(請一位學生上黑板擺)

師:誰還能從大到小排列呢?

二、 探究新知

(一) 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1、 出示主題圖

師;有幾隻猴子到山上玩耍,他們也遇到了一些數字

信息。(出示掛圖)

從這幅圖中你找到了哪些數呢?

教師跟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在黑板上貼出水果圖,並標上數子。

(二) 引導學生學習“>”“<”和“=”

師: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比較數字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請同學們觀察猴子和水果的數量,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教學“>”“<”和“=’)

1、 教學“=”

(1) 師:我們來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數量一樣多?

(2) 教師說明:當桃子和猴子的數量一樣多時,我們就說3只猴子和3個桃相等。(板書:“3=3”),等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3) 師:同學們看看,等號兩邊的數有什麼有趣的地方?你們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

2、 教學“>”(猴子和香蕉比)

(1) 學生觀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學3>2(板書3>2),教學反思《比大小教學設計及反思》。

(2) 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開口大,朝大數。

(3) 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3、 教學“<”(猴子和梨比)

(1) 學生觀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學3<4(板書3<4)。

(2) 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尖頭小,對小數。”

(3) 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4、 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同桌討論,看有什麼發現。

(1)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2) 讓學生邊讀邊用手指在空中寫兩遍

5、 發散思維

師:看看這些數字,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三、 拓展運用

1、 第20頁第5題,教師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擺一擺。

2、 第2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幾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 遊戲:比一比

(1)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的數量是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於幾?”

(2) 同桌遊戲:同桌間拿出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四、 總結:

師:我們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讓學生讀一遍: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教學反思: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

本節課是通過圖形和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認識,初步建立“符號感”,通過將小猴與3種水果的對應排列,以兒童能接受爲以後集合、對應、統計的教學打下基礎。

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學生不僅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認識這三種符號後,學生是怎樣區別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學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符號的開口方向:“>”開口向左是大於號;“<”開口向右是小於號;兩邊都相同的數用等於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順口溜:相同數間用等號;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可以幫助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

分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9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和分數的意義,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和分數的意義,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課件、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教學預設

設計分析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話說西天路上,唐僧師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還忙着研究數學問題呢,你們想一起去看看嗎?

有一天,師父把四個桃子給悟空和八戒當晚飯,悟空說:“師父,八戒每次都多吃,這次請您給我們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學們你們說一說,怎樣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課件出示:4個桃子分給兩個人,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個?

2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幾個?

1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幾個?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在第一次接觸時難免會有些陌生,心情會有些緊張。而且前面又沒有相關的知識爲這個單元做鋪墊,所以在上課新課之前我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歡的西遊記中的人物來創設一個學習情境。情境的創設有三個目的:一、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不知不覺的進入新課;二、通過這個情境引入我們這節課中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過程中產生衝突:當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時,每人半個,那半個桃子在數學中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認識二分之一

(1)課件演示: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邊回憶分桃子的過程,一邊對應出示分數線、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數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這樣的數我們把他叫做分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3)另一半用什麼表示呢?

兩個二分之一一樣大嗎?

爲什麼呢?

2、認識三分之一:

(1)這時沙和尚也來了,他也想吃桃子,那這一個桃子分給三兄弟該怎樣分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來表示。3個三分幾之一合起來就是1

3、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4、認識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嗎?學生獨立折。

(2)摺好塗色表示四分之一,彙報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爲什麼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創造出一個新的分數嗎,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麼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爲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並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髮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3)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於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裏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爲孫悟空吃的多,因爲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爲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爲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並且學生髮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摺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題,打手勢。

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認識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時,通過課件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義。

通過對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認識,學生對分數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認識,學生在這時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最強的。在這個時候設計一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環節,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折一折、說一說、想一想更深刻的認識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產生的過程。

在學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折一折和方法產生更多的分數,在產生新分數的過程中對分數物意義進行滲透和拓展。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你覺得哪個分數最大?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數大。教師在這時不急於下結論,故意給學生一個伏筆。

學生在這時注意力已經不太集中了,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會有些疲勞。這時我又用了西遊記中的兩個學生最喜歡的角色來解決本節課中的第二個難點。通過孫悟空和豬八戒二個吃西瓜的故事並用課件展示實物圖讓學生直觀理解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數越小,分母越小,分數越大的道理。

在把學生創造出來的分數任意的挑出來讓學生進行比較,鞏固比較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獨立完成,全班交流,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斷方法。

3、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獨立完成,彙報結果,並說說比較的方法。

4、拓展運用。

填一填,課件展示。

把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拓展。通過看圖、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想說說什麼?

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一次梳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分數的概念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擴展的,是從實際生產、生活和學習實踐應運而生的,是從平均後不能用以前的數來表示物體的個數時產生的。教材的顯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教學時應當充分強調和重點突破。從設計意圖來看,教材非常強調“數形結合”,學生初學分數,思維的支撐點應該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因此在教學時應當珍惜圖形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其效應,在教學時應當從直觀入手,通過學生對具體的分析、直觀的事和物的分析,來抽象出分數的概念。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學會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在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後,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學過程,體會很多。現就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

一、創高情境,製造衝突,引入分數產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課標三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與反思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在第一次接觸時難免會有些陌生,心情會有些緊張。而且前面又沒有相關的知識爲這個單元做鋪墊,所以在上課新課之前我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歡的西遊記中的人物來創設一個學習情境。情境的創設有三個目的:一、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不知不覺的進入新課;二、通過這個情境引入我們這節課中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過程中產生衝突:當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時,每人半個,那半個桃子在數學中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爲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對於國小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在試講時,前面理解分數的意義時,我反覆強調“平均分”,學生也意識到這個“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語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個字。但在後面的判斷對錯時,有一個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來表示,好多孩子都認爲是對的。我問一個學生是怎樣想的。孩子說是把這個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來表示。我馬到成上明白了,學生只是把平均分當做一個詞來用,並沒有在實際的情境用實際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原來,我只顧着強調“平均分”,並沒有回過頭來再讓學生比較每一個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樣大了。再次教學時,我先說三分之一的意義,再說還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來表示,再回過頭來問:每一個三分之一都一樣大嗎?爲什麼?學生就會說:是,因爲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通過這樣的調整後,學生再判斷對錯時,只有個別學生出錯了。由此可見,教學還是要多想、多實踐、多反思、多總結。

還有就是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時反覆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分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複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強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關分數的知識。

2. 能力目標: 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摺紙遊戲

A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B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C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二、鞏固新知

1. P67/1 學生獨立完成後覈對。

(1)說說錯的理由(沒有平均分)。

(2)你是怎麼想的?

(3)說說錯的理由。正確的應該怎樣寫?

小結:只有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的時候,才能用分數表示。還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多少。

2. P67/2 說說3/8、2/5、4/5分別表示什麼? 按所給分數塗色,在組內交流。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 P67/3學生獨立完成後覈對。

(1)你是怎麼想的?(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

(2)對部分學生容易寫錯的.2/5進行糾錯。

(3)學生彙報,這幅圖你是怎麼看的?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常見的回答是:

生1:有 21個長方形,其中紅色的有9個,就是9/21。

生2:把3個長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紅色部分佔其中的3份,就是9/21。

4. P67/4

(1)你是怎麼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 朵)學生圈。

(2)學生獨立完成後覈對。

三、拓展練習

折一折,塗一塗,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

1. 長方形的3/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爲什麼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 等邊三角形的1/3學生介紹方法。

3. 拿出老師爲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一張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幾分之幾。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對於“分數”這個知識,有些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分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徵,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3、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恆等變形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4、通過計算,培養仔細看題、留意特點、反映迅速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徵,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2、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恆等變形計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回顧引入

1、我們昨天學了……,請寫出依據(字母表達式)

2、看着這個字母表達式,你想說點什麼?

1、學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學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寫出字母表達式

3、讓學生充分表達!

以憶引練,爲接下來的練習做知識鋪墊準備!

二、開展練習

分別出示:

1、基礎題

(1)選擇題

(2)填空題

(3)用簡便方法計算

1、口答選擇題

2、筆寫填空題

3、比賽方式完成簡便計算

1、通過選擇和填空兩種題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意義及其算式結構。

2、訓練準確簡便計算能力,也是鞏固新課掌握的.計算方法

小結:正確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結構,小心相同因數混亂。

2、提高題(計算各題,怎樣簡便就怎麼算)。

1、先標出你認爲能夠簡便計算的題

2、動筆計算,並驗證自己的觀察

養學生觀察力、細心力、分析力、和計算靈活性。

小結: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題(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題嗎?)。

用作選做題:做你會計算的題

訓練學生拆數、拼湊、約感能力,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需要

小結:變看似不能簡便計算爲能夠簡便計算

三、全課總結

1、涵蓋小結內容

2、分享個性錯誤(如寫錯數字、計算錯),避免同學犯與自己相同的錯誤。

分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認識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們表示的具體意義。

2. 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3. 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信息:西大街國小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

問題: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解答,交流解題思路,總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解決,關鍵是先弄清誰和誰相比,誰是單位“1”。

二、學習新課

1. 把複習準備的問題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女生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1)學生嘗試解決。

(2)讓學生交流解決思路,比較改動後的問題與複習中的問題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由相同之處再次深化數量關係和解題思路,明確還是分別用男生人數÷總人數和女生人數÷總人數來解答,由不同之處可得知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從而共同揭示出:解決百分數的問題可以依照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除法解決。關鍵是先弄清誰和誰相比,誰是單位“1”。

2. 學習例1。

出示課件:學生在操場上進行體育測試的情景。

出示兩條信息: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

小精靈提出一個問題: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多少?

(1)師:對於小精靈給我們帶來的這個問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呢?

可以簡單介紹《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關內容,重點解釋:達標率是指達標學生的人數佔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幾。(可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採取生與生、生與師的對話方式)

(2)學生獨立解答, 再在小組內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總結求達標率的計算公式。

(3)全班交流達標率的計算公式,閱讀課本第85頁,看看書上的公式與自己總結的有什麼不同。討論:書上的計算公式爲什麼要乘100%?對此,你有何看法?

3. 學習例2。

(1)先讓學生觀察統計表,你看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重點理解發芽率的含義)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完成統計表。

(3)分組交流討論,概括求發芽率的計算公式。

(4)讓學生觀察填寫完整的統計表,解釋綠豆的發芽率是97.5%、花生的發芽率是92%、大蒜的發芽率是95%的具體意義。根據這三個信息,你知道了什麼?你對這裏的同學們所做的種子發芽實驗有了怎樣的認識?

(5)簡單介紹發芽率的應用價值。

4. 認識一些常見的百分率。

(1)讓學生在認識例1和例2中的達標率和發芽率的基礎上,討論:“率”指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率”是兩個數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數,即百分比或百分率。

(2)師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進行統計的還很多,師生共同補充常見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

(3)課本第86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小組討論:怎樣求出我們所知道的百分率?說一說它們的含義和列出相關計算公式。(採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個小組列舉的公式多而且合理)

(4)全班反饋交流。

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義。

(1)課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75%。用1個圓表示六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讓學生思考如何在圖上表示達標率是75%。課件顯示這個圓的75%的部分塗上紅色。“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一)”

(2)這個圓的紅色部分表示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75%,那麼剩下的部分表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剩下的部分表示未達標率是25%。

(3)達標率和未達標率這一組百分率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髮現達標率+未達標率=1,理解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一個百分率,就能根據它們的關係求出另一個百分率。

(4)你們還能列舉出象這樣的一組百分率嗎?

(5)根據以上的學習,討論“百分率一定小於100%”這句話對嗎?可讓學生根據百分率的意義及一些實例來進行辯論。

(6)討論:結合具體實例說一說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過100%?哪些可能超過100%?說明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 課本第86頁“做一做”的第2題。

2. 練習二十的第1題。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的第2、3、4題。

課外作業:調查一些常見的百分率(課堂上沒有涉及的),弄清它們的含義以及計算公式。

五、課堂總結及反思

1. 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呢?

2. 能談談學習後的收穫或者是感受嗎?“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一)”

分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目標:

1.體驗平均分;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體會分數的產生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通過兩名學生平均分月餅的情境,引出分數的認識。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師:把4快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塊?

生:每份是2塊。

師:把2快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塊?

生:每份是1塊。

二、探究新知

1、引導探索

師:同學們表現非常好,那麼把1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通過兩名學生平均分月餅的情境,引出分數的認識。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生:每份是一半。

師:說說一半是怎麼分的?

生: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師:出示月餅圖,並讓同學們說說其他圖形一半用分數表示方法。

()()()()

生:用分數表示上圖紅色部分所佔的比例。

師: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生:

(設計意圖:具體數學的一半同學們能說清楚是多少,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說清它到底有多大。於是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就象剛纔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

2、拓展

師:請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並塗色表示

三、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師: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嗎?並塗上顏色嗎?

生:動手操作。

師:出示示範圖。

()()

師: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呢?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後,對摺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師: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爲什麼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爲每一份都相同。

(教學意圖: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請說明理由。

()()()()

四、比一比

師:折(畫)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畫一畫),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生:同學們折(畫)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知道了這麼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爲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畫)出的八分之一最小,並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髮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

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完成下列填空題。

1>1

2 4

1>1

4 6

通過課件演示(意圖:平均分的分數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於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一

含義:將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

比較大小:一個物體或圖形,只有平均分纔可以用分數表示,分的份數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數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學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生活區”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生活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爲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分同樣大小月餅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長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於國小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乾的事情,將知識蘊於動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填空題

1、一張紙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個,就是它的()分之(),寫作。

2、這個分數中,()是分子,()是分母,讀作:

3、媽媽買了12個蘋果,給哥哥7個,給妹妹5個。哥哥得這些蘋果的,妹妹得這些蘋果的。

4、是5個,裏面有()個,1裏面有()個,幾個

5、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後再對摺,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寫作:。

6、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5塊,其中的3塊是(),寫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分數教學設計10

1、分數乘法

第一課時分數乘整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的例1,第9頁的例2以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分數乘正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重難點、關鍵

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一、舊知鋪墊

1、計算下列各題

2/11+2/11+2/11

過程要求

(1)寫出計算過程。

(2)說一說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2/11+2/11+2/11改寫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

根據題意,電腦課件呈現示意圖。

(2)根據題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師:2/11×3=,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①學生在小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組討論後反饋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師板書:

③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A、學生口述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B、教師整理並板書:

分數乘整數,整數與分子相乘的乘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教學例2

計算:3/8×6

(1)學生獨立計算。

(2)交流計算方法和步驟。

(3)比較計算過程,看一看哪一種更爲簡單

(3)歸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計算過程和結果。

(2)第3題,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怎樣想的?

一般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計算。如:

6/7×10×7==60(kg)

2、課本練習二第1、2題

四、課後作業設計

一、計算

7/8×73/4×81/9×31/2×4

5/6×55/18×327×2/33/816×

三、列式計算

1、3個5/8是多少?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擴大7倍以後是多少?4、5/6與24的積是多少?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分數乘分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第11頁例4以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3、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重難點、關鍵:

1、重難點: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關鍵: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或者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以學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裝修新房等學生身邊的實例引入。

出示粉刷牆壁的畫面,給出條件:每小時粉刷這面牆的1/5。

師: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

以分數乘整數的問題作研究內容,如“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

師:怎樣列式?(板書1/5×4)

師:列式的依據是什麼?爲什麼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讓學生計算,並說說怎樣計算。

師:我們解決了4小時粉刷多少的問題,那麼1/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出示問題)怎樣列式?依據是什麼?

學生討論彙報。(根據“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的列式類推出,或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可以列出1/5×1/4)。板書算式。

師:(結合板書講解)我們已經知道求4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就是求4個1/5是多少。求1/4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麼1/5×1/4如何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乘分數

二、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1師:下面我們來探討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紙,把它看作這面牆,先在紙上塗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應該塗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操作。

學生交流是怎樣塗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紙平均分成5份,塗出其中的1份,如下圖)

師:我們已經知道,求1/4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塗出1/5的1/4,小組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塗?

小組彙報(把塗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塗出其中的1份)。

學生自己塗色。

師:從塗色的結果看,1/5的1/4佔這張紙的幾分之幾?1/20

師:我們可以得到1/5×1/4=1/20。根據塗色的過程,你能說說是怎樣得到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教師歸納(用多媒體或投影片演示塗色過程):我們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1份是這張紙的1/5,又把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這張紙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書)。

分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91、9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判斷等能力。

3.促進學生提高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教具準備:

月餅實物圖、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誘趣激學

導語:“同學們,孫老師早就知道我們學校的學生個個聰明機智,反應很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個小比賽:比比誰的手勢快。”(聽問題出手勢。)

師說問題。

1.有6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幾塊?手勢表示。

2.把兩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又分幾塊呢?手勢表示。

3.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勢表示。

[第3個問題學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勢表示時可能不知所措。]

引導:我看到大家的手勢有點亂,有的同學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來,是不是這樣呀?好,別急,先用語言告訴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到這塊月餅的一半。

[如果學生表述不清楚,教師進行引導]

板書:一塊月餅 一半

引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塊月餅的一半是怎麼得來的?

課件演示:將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

問:是這樣分吧?誰能說一說我們是怎樣分的,得到的是這塊月餅的一半呢?

學生回答,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關鍵是認識“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引導:把這塊月餅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兩塊大小相等,這樣就得到這塊月餅的一半。那這塊月餅的一半還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

學生會回答:不能。

引導:像這樣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表示了,這就是剛纔同學們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誰知道這個數怎麼表示嗎?

學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書:二分之一。

引導:二分之一,用數字可以怎樣寫呢?老師在黑板上寫,看和你想得一樣嗎?

教師板演。

問:誰看清了老師是怎樣寫的?指導學生書寫,適當指導。

引導:知道這是什麼數嗎?(生:分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情境教學,在複習“平均分”的基礎上,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前兩個問題是爲了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後一個問題對學生髮出了挑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爲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所以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物體的“一半”。]

二、凸現主體,順思導學

1.認識圖形的。

引導: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個圓形)老師這有一個圓形,誰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嘗試,用陰影表示其中的,並寫在圓上。

引導這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得到圓的的,加深學生的認識。

2.創造圖形的。

引導:在同學們的'桌上有一個長方形,請你想辦法表示出它的。

學生自主嘗試。

指名彙報、展示不同的折法,強化認識。

引導:同學們想一想,雖然我們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狀也不同,爲什麼都能用表示呢?

重點理解:把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問:在剛纔同學們的回答過程中,有一個詞是很重要的,誰聽出來了?

隨學生回答重點標註“平均分”。

問:爲什麼這個詞最重要呢?說說你的想法。

重點強調: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數。

3.判斷:下面圖形中塗色部分用表示對嗎?

注重學生說理的指導。

[設計意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順應學生的思維,回味並理解的意思,進而引導學生由對具體月餅的認知過渡到對圖形的的認知,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這樣安排既遵從了知識發生發展的規律,也適合兒童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把知識的教學以恰當的活動形式作爲載體,形象直觀,一舉多得。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學習新知,在學習新知中鍛鍊了能力。以遊戲自創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狀圖形的,建立的表象。鞏固了對所學分數的進一步認識,爲後面學習做好鋪墊。]

三、遷移類推,引導探學

1.認識。

引導:剛纔把一個月餅、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個圓,通過對摺平均分成4份,貼到黑板上)像這樣,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給其中一份塗色)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呢?

學生能答出。

指導學生敘述完整: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書:四分之一。)

問:寫成數字形式誰會寫?(指名板書。)

問:誰能上來指一指哪裏也是這個圓的呢?(學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導:同學們現在又認識了,如果讓你們自己表示出一個圖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師有兩個要求,一是從紙袋中任選一種圖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後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後在小組交流。

指名代表小組彙報、展示。

重點理解:只要是把圖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遷移類推。應用剛纔的得來,推導得到。這一環節可以說教師順思而導,學生順思而學,既引導學生學會“思”,再順着學生的“思”進行指導、點撥,讓學生的“思”得到昇華和提高,從而使知識得以解決。通過學生的“思”而發揮學生的學,開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對於國小生來說,數學學習只靠觀察和思考是不夠的,往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領會書本上的概念、公式、意義和法則。學生的實踐操作安排,其最大的特點是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手腦並用的活動中去,爲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廣闊空間,這樣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本環節中,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一方面,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讓他們的創造性儘可能地發揮出來。]

四、自主探究,應用促學

1.判斷分數。

師:(指黑板上的分數)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那你們能不能判斷下圖的塗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如果能是多少?

2.寫分數。

下圖塗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3.看分數塗色。

4.找分數。

同學們不僅認識了分數,還會判斷分數。現在我們去遊樂園,看看在那裏能不能找到分數。(課件出示主體圖,指明學說,其他學生評判。)

你還能再說出這樣的一個分數嗎?

5.創分數。

引導:拿出長方形紙,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然後試一試。

6.動腦筋。圖中的各塗色部分分別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情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生活信息爲主要內容。練習形式由簡到難,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參與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儘量讓學生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五、全課總結,疏理評學

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通過這節課,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識、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設計意圖:總結部分好比一幕話劇的結尾,其意義與序幕、高潮一樣,畫龍點睛更是絲毫不能忽視。讓學生疏理一下在知識、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穫。把課堂內容和課堂總結融爲一體,使課堂的開始引人入勝,總結釦人心絃,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協調完美。]

分數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認識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小數之後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這種認識是和“平均分”經驗分不開的。學生在正式學習分數之前,一些簡單的分數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之中。只是他們沒有想過如何寫分數,分數表示什麼。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數學事實---分蘋果出發,安排了分一分、塗一塗、折一折、認一認、說一說、練一練等內容。目的使學生在熟悉並感興趣的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爲以後學習更復雜的分數知識打好基礎。研讀教材後,我認爲本節課的主旨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和操作過程來理解簡單的分數意義,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的必要性;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分數,表示簡單的分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小組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分數,培養學生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意義,會讀寫簡單分數,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在觀察、操作、分析、比較中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學習紙各一張、尺子、彩筆等;

教學活動: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

師: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出示謎語:八字下面藏把刀。

揭示謎底:分

師: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麼?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一分”。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答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想到:分東西、一分錢、一分鐘、分米、平均分等。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分字聯想到分東西,自然導入課題。

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1、認識分數

活動一:分蘋果

(1)把6個蘋果分給兩個人,平均每人分()個。4個?2個呢?

怎麼分?算式怎麼表示?

(2)1個呢?

(3)演示隨意分,產生矛盾。

(4)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怎樣表示半個或一半?

揭示課題:認識分數

2、認識

活動二:把1張正方形的卡紙平均分成2份,怎樣來分?

(1)追問:爲什麼要對摺?

(2)提問:塗得部分是這張正方形卡紙的多少?

(3)小結。

3、認識幾分之一。

活動三:認識了二分之一,其他的分數怎麼表示出來?

(1)怎麼表示?

(2)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3)小結。

(1)學生看圖敘述圖意。列算式表示。

(2)發現問題,思考:怎麼表示?如何來分?

(3)體驗隨意分的不公平,討論碰撞:如何平均?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

預設:文字、畫圖、小數0.5、算式、分數等等。

齊讀課題。

(1)嘗試動手,折一折。

(2)塗一塗、畫一畫。

(3)交流:把這張正方形的卡紙平均分成2份,其中塗色部分就是這張卡的1/2。一半也可以用1/2來表示。

(1)同桌交流。

(2)動手實踐,方法分享:

預設:把1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把1張正方形的紙對摺再對摺,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由於蘋果總量的變化,引起每人得到蘋果的個數變化,自然引出分數。

追問“爲什對摺?”,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

4、認識幾分之幾

活動四:創造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幾分之幾,並塗色表示。

5.體會“分一分”

(1)把一根棒棒糖都可以怎麼平均分?

(2)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動手摺、塗,

嘗試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預設:

(1)交流:把一根棒棒糖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

(2)碰撞、發現:

預設: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1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取幾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可能還發現:同樣長的棒棒糖分的.份數越多,每份越少。

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學生經歷動手塗色→思考分數→嘗試自己寫出分數。

(1)演示分數的產生。

(2)分子、分母、橫線分別表示什麼?

(3)誰會讀這個分數?

(4)誰會寫分數?

(1)瞭解分數的產生。

(2)認識分數的分子、分母以及表示的意義。

(3)讀出分數,

(4)書空分數。數形結合,理解分子、分母、分數線各表示什麼?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聯繫實際你能說一個在生活中見過或用過的分數嗎?預設:一塊餅吃了三分之一等體會分數就在身邊。

發散思維

1、課本“練一練”習題。

2、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說說理由

3、想一想:

兔子送蘿蔔。請問:它們拿走的一樣多嗎?

4、走進生活中的分數。

學生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並充分說明理由。

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用語言完整地說出來。練就學生是否瞭解分數的意義與平均分的聯繫。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歸納小結佈置

作業師: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還有什麼疑問?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學生暢談收穫。引導學生學會反思,關注學生的情感。

課後作業:

課本68頁塗一塗。69頁習題填在書上。從生活情境中找出它的數學價值,並應用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分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歸納領悟等過程中,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學會分數乘分數的簡便計算。

2、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3、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計算下列各題並說出計算方法。

xxx

2、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3、引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教學目標

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掌握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

學會分數乘分數的簡便計算。

2、教學例3

(1)出示條件和問題:每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根據公式“工作效率x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學生列式:x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一張紙張看作一面牆,第一步先塗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即這面牆的,第二步再塗出小時粉刷這面牆的面積,即的,由此得出x這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據直觀的操作結果,得出x=,根據剛纔操作的'過程和結果推導出計算方法:x==。

(4)提出問題:小時粉刷多少呢?讓學生用前面的方法塗色、推導、計算,自主解決問題。

3、小結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意義:一個數乘分數,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計算法則: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學例4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根據“速度x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列出算式:x。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自主探究,嘗試遷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在觀察、遷移、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3、創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他們勇於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準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麼樣?(先算二級運算,後算一級運算)

2、哪些運算屬於二級運算,哪些運算屬於一級運算?(乘、除法屬於二級運算,加、減法屬於一級運算)遇到有括號的題目該怎麼來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3、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1)36x2+15(2)5x6+7x3(3)15x(34-27)

二、新知探究

1、向學生說明: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按照此規則,學生仔細確定運算順序後計算下面各題。(課件出示)

(1)+x(2)x-

(3)-x(4)x+

2、複習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axb=bxa

乘法結合律:(axb)xc=ax(bxc)

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麼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3)用簡便方法計算:25x7x40.36x101

3、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於分數。

(1)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並勇於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

(2)驗證:有些同學認爲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於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爲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

(利用例5的三組算式,小組討論、計算,得出兩邊式子的關係)

(3)各四人小組彙報討論和計算結果。

4、教學例6

(1)課件出示:xx,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後全班交流,說一說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應用乘法交換律)

(2)課件出示:+x,學生先觀察題目,然後指名說說這道題適用哪個運算定律,爲什麼?(適用乘法分配率,因爲x4和x4都能先約分,這樣能使數據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麼特點,想想應用什麼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課堂檢測

練習三的第一題,第三題。

(1)先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數的特點,想想怎樣做簡便?應用

了什麼運算定律。再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迴指點,發現存有問題。

(2)小組內評比,解決疑難問題。

(3)教師講解疑難。

四、課堂自我評價

每個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並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

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這堂課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利用四人學習小組相互探討,利用實例進行驗證,最後在班級這個大氛圍內最後驗證。

教學後記

分數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乘法應用題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逆解題,從而認識到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也突出了分數除法的意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數量關係的分析,判斷哪個量是單位“1”,難點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能根據應用題的特點理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複習輔墊

1. 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好多的物質是什麼嗎?(水)

對,水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它對我們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我們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那麼你們瞭解體內水分佔體重的幾分之幾嗎?

師: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2.複習舊知

師: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同學們如果告訴你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你們能很快算出我體內水分的質量嗎?

學生回答後說明理由。

師:算一算你們自己體內水分的質量吧!

生答

師:一兒童的體重是35千克,你們能幫他算出他體內水分的質量嗎?你們都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生回答後出示: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師:誰還能根據另一個信息寫出等量關係式?

成人的體重× 3 (2 )=成人體內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以前的知識學得可真好,如果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們體內有28千克水分,你們能算出他的體重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二、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 課件出示例題。

2. 合作探究

師: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數量關係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表示出來並解答出來。

3. 學生彙報

生1:根據數量關係式: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再根據關係式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師隨着學生的發言隨機出示課件)

生2: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的,知道體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來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較算法

比較算術做法與方程做法的優缺點?

(讓學生進行何去討論,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統一,便於理解。)

5. 對比小結

和前面複習題進行比較一下,看看這題和複習題有什麼異同?

(1) 看作單位“1”的數量相同,數量關係式相同。

(2) 複習題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例1單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爲它們的數量關係式相同,所以這兩種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根據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再確定是用乘法解還是方程解。

6.試一試: 一條褲子的價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問: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誰和誰在比?哪個量是單位“1”?

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

根據學生回答畫線段圖。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學生列出等量關係式。

學生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找學習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這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嗎?

(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因數的只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爲用除法計算。)

三、 聯繫實際,鞏固提高

1. (投影)看圖口頭列式,並用一句話概括題中的等量關係。

(1)

(2)

2.練一練:

(1)、小明體重24千克,是爸爸體重的3/8 ,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 5 (2 ),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3.對比練習

(1)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條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這條路全長是多少千米?

(3)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穫

①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②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③單位“1”是已知的用什麼方法解答?單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麼方法解答。

教師強調: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比較複雜,因此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注意藉助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解答後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

一、從生活入手學數學。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改變由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做法,直接取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用介紹該班的情況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中,爲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髮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繫,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並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在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以往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存在偏差。教師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地邏輯推理,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中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區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生本主義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係,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佔、比、相當於後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爲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 有破度有層次地設計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案還精心設計了練習題,通過看圖,找等量關係,鞏固了學生的分析思路;通過三類題的對比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三類題的異同點,增強了學生的辨析能力,對於學生分析和解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學生無論遇到什麼題,都會做到:抓住特點,學而不亂。

分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用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喜歡聽故事嗎?知道《西遊記》中誰最愛吃嗎?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蘋果園,“哇,好大的蘋果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說:“師傅可以吃蘋果嗎?”唐僧說:“吃蘋果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豬八戒想了一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麼快就說:“很好,那麼1個蘋果,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麼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出示課件

2、引入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三、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認知

演示平均分餅

a.把餅怎麼樣了?b.兩塊餅大小怎樣?c.老師剛纔是如何操作的?重點強調: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學習

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這半個是2份中的1份。中間的橫線表示平均分;下邊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邊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讀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現在誰能用一話把剛纔分餅的過程說完整?注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認爲這句話哪些詞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斷課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張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對摺以後,每一份是原來的(),再對摺呢?再對摺呢?

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說一說。

4、練習: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

(4)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數

我們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裏窗戶上有四塊大小一樣的玻璃,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裏的電視櫃的門被平均分成2塊,每塊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數同我們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們大家用心去觀察,一定會找到更有趣的分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留心去找的,對嗎?如果我們把一張A4紙,兩次對摺後,其中的兩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課堂上學生在表述分數的意義時,我總是強調說完整,尤其是平均分,當學生說分成幾份時?我總是急於糾正“怎麼分”。其實學生所說的分成,他的腦海裏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個小小的動作,如把圖形分的一邊多一邊少,這樣學生很快就會說不是這樣分的,是平均分。這樣一來,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生成,引導學生應平均分,比之前的“怎麼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自己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以後應該更加認真的鑽研教材,鑽研學生。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同時,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節數學課真的很難。它需要教師對許多環節進行精心設計,更需要對許多細節進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標籤:分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