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彙編15篇

設計9.02K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教學設計彙編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傑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範讀課文,解題釋意

當我們還沉醉在日出的偉大奇觀的`時候,如詩如畫的夕照又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繪出來!

2.板書課題

提問:《海上日出》是什麼類型課文?這篇課文呢?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

(《海上日出》是寫景課文,這篇也是。從題目可以知道是描寫夕陽的景象。)

3.範讀課文(配樂)

(二)按預習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請學生先講學會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錯,應注意,哪些字音應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 溢yì

2.輕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傑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矯健:強壯而有力。

絕紗:美好的。

宛然:彷彿,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寫了夕陽的哪些景色,引導學生再次讀書。

第一部分(1—2)寫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部分(3—7)具體描寫夕照的美麗景色

第三部分(8)寫夕照消失。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夕陽的句子,提問:爲什麼說是“迷人的夕照”“如詩的夕照”呢?

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指名讀前2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兩自然段寫了什麼?與下文有什麼樣關係?(寫了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引出下文“如詩”的景色)

(2)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看看夕照“迷人”在哪裏“如詩”在哪裏。

(五)聽寫詞語。

欣賞、傑作、紅潤、晶瑩、絕妙、宛然、波光粼粼、矯健

關於教學設計2

《公輸》選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一篇。課文記述了墨子制止楚國攻宋的故事,詳細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作鬥爭的經過。墨子不僅以“非攻”的主張說服了對方,而且以實際的守禦力量制服了對方,終於迫使楚王取消了這次侵略行動。文章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懸念迭生;人物形象鮮明;言辭巧妙、鋒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文,應以誦讀法爲主,輔之以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先整體把握課文,然後啓發學生研習課文。先設疑,再讓學生從內容、人物、寫作特點等方面鑑賞文章,然後點撥總結、拓展延伸。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品味墨子的勸說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儘自己所能爲和平作貢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把握疑問句、反問句的句式特徵。

2.瞭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張。

能力目標

1.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賞析課文的美,培養學生閱讀先秦諸子散文的興趣。

德育目標

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反對侵略,熱愛和平,儘自己所能爲和平作貢獻。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

3,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增加語言積澱。

教學難點

鑑賞墨子的勸說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教學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熱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時他還是一位頑固狡詐,陰險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無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於。

設計(二)

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罄竹難書.今天我們走近一位熱愛和平的人,他憑藉自己雄辯的口才,巧妙的詞鋒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場不義的戰爭,請看他非凡的表現。(多媒體插放動漫flash)

二、資料助讀

1.關於先秦諸子散文

先秦諸子散文產生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主要的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春秋戰國之交爲第一個發展階段,以《論語》和《墨子》爲代表。《論語》是較短的語錄體散文。《墨子》在對話中有議論,初具議論文的規模。戰國中葉爲第二個發展階段,以《孟子》和《莊子》爲代表。《孟子》是對話體論辯文,《莊子》接近專題論文.戰國後期爲第三個發展階段?以《荀子》和《韓非子》爲代表。

先秦諸子散文大多文情並茂,極具文采,善用譬喻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增強了說服力,而排比、誇張等修辭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辭采繽紛。總之,先秦諸子散文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魯人,一說宋人,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爲宋國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後聚徒講學,創立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併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願望,他的認識觀點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論,一方面又提出同樣是唯心的“天志”說,認爲天有意志,並且相信鬼神。墨於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爲·顯學”。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現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記的墨子講學辭和語錄,其中也有後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國論辯性散文的源頭,運用譬喻,類比、舉例,推論的論辯方法進行論政,邏輯嚴密,說理清楚。語言質樸無華,多用口語,在先秦堵子散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3.公輸

公輸,名盤,也作·“般”或·“班”又稱魯班,山東人,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現在,魯班被人們尊稱爲建築業的鼻祖,其實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且在其他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發明了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發明了雲梯(重武器),鉤鉅(現在還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很早被人稱爲“機械聖人”,此外還有許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

生字:

械(xiè) 軒(xuān) 輿(yǔ) 犀兕(xī sì) 黿(yuán) 罨(tuó)

鮒(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請說之(shuō) 長木(zhàng) 公輸盤(bān) 見我於王(xiàn)

禽滑釐(gǔ)

通假字:

公輸盤不說(通“悅”,高興)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通“御”,抵擋)

公輸盤詘(通“屈”,理屈)。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緊張的氣氛。

3.教師適當指導朗讀。

示例:

(1)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加點詞須重讀,顯示墨子焦急的心態,他爲了阻止楚宋之戰而不辭勞苦。

(2)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爲?”

讀出疑問語氣,顯示公輸盤恭敬請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壯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讀出祈使語氣,顯示蓄意提出無理要求之意。

(4)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義”字須重讀,顯示公輸盤以“義”裝點自己的味道,要讀出他一本正經而又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傲慢的語氣。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讀出疑問語氣,顯示質問、責備,催促之意。

(6)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輸盤在無言以對的情況下,只好虛晃一槍,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楚王身上。要讀出他狡猾推脫而又仗勢欺人的語氣。

(7)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虛僞。“雖然……”則體現了一個霸氣十足的諸侯的強硬與蠻橫。

(8)公輸盤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輸盤在心裏做着陰暗的盤算,要讀出陰險並帶有威脅意味的語氣。子墨子敏銳地揭穿這一陰謀,顯示出胸有成竹、鎮定沉着之意。

4.選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其餘同學評點。

四、譯讀課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註釋,借用工具書,翻譯課文。

2.以小組爲單位,針對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討論研究,共同解決。教師巡視各組,答疑解惑。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請獻十金(請允許我,表敬詞)

荊之地方五千裏(土地方圓,與現代漢語表意不同)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巧妙的方式。現代漢語中“機變”爲“隨機應變”之意)

(2)一詞多義

公輸盤不說(高興) 見公輸盤(拜見)

請說之(解釋) 胡不見我於王(引見)

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這樣)

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謂知類(事理)

爲與此同類(類別)

爲楚造雲梯之械(這樣)

子墨子聞之(代詞,指代造雲梯攻宋這件事)

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結構助詞)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結構助詞)

(3)翻譯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爲? 譯:先生(有)什麼見教呢?

宋何罪之有? 譯:宋國有什麼罪過呢?

胡不已乎? 譯:爲什麼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見我於王? 譯:何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此爲何若人? 譯: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問: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本文對應的雙方是墨子和楚國的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勸阻楚國攻打宋國。

提問:談談你對本文思路的看法。

學生討論。

成果展示:

1.以“見”字一線穿珠。

墨子見公輸盤→墨子見楚王→墨子見公輸盤

(1~12) (13~16) (17~22)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爲三個步驟:使公輸盤理屈詞窮,使楚王理屈詞窮;模擬攻守,擊敗公輸盤,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2.以人物思想、態度的變化爲線索組織全文。

背景交代

關於教學設計3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師:讓我們再走入課文,去體會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多姿多彩。

二、品讀課文句段,體會感情。

1、小組交流自己欣賞的句段,談談自己的體會。

2、班上交流彙報,教師點撥指導。

(1)從飲食描寫來欣賞春節的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2)從場景描寫來欣賞人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3)從人們的活動方面來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

3、再朗讀,再體會。

4、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受

三、領悟表達特點,學習寫作方法

1、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寫法。

2、課文有詳有略,主次分明

3、小練筆:《我們的春節》

(1)寫前教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說說自己過春節的經歷

(2)教師巡視指導,指導學生寫出春節的特點,要有詳略。

四、拓展總結,佈置作業

查閱資料,瞭解春節各地的習俗。

課堂練習

1、聽寫詞語

2、形近字組詞

逛()狂()

拜()掰()

宵()霄()

作業安排: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瞭解春節各地的習俗

附錄:

(一)《北京的春節》教學建議

《老北京的春節》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選自現、當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節》。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象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着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自我問答:

閱讀教學如何做到讀與寫的有效結合?

答:閱讀教學始終要做到讀與寫的結合。我通過指導學生整理資料,課前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中指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等形式在讀中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氛圍,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老舍先生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啓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說春節,寫春節深入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關於教學設計4

一、教學設計的內容和原則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原理,應用系統的方法,在把握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意等實際狀況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過程諸要素有序、優化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由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三個部分組成。

教學設計方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優化的教學設計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和前提。通過對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評價,又爲科學修訂教學設計方案提供必要的反饋信息,使教學設計方案更臻完善。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存在着很大的區別,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論爲指導,對教學過程諸要素進行系統的規劃,以求得教學過程這一系統的整體優化。教學設計實現了工藝化、範式化,因此,教學設計方案規範,可操作性強,便於交流。而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則不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優點,往往表現出不規範、隨意性強、以備知識內容爲主線的缺陷。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精心設計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尊重、展現和發展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教師在學段學期、學年教學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單元(或章節)教學設計和課時教學設計,最終形成課時施教方案(教案)。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教學設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教師教得怎麼樣和學生學得怎麼樣?第一個問題是解決教學目標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問題,即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第三個問題是解決教學評價問題。因此,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其任務是通過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它要解決的問題是:①瞭解學生已有水平,確定學習的起點;②根據教學的總目標,決定階段性教學目標;③圍繞目標差選擇、組織教學內容。“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的核心是瞭解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是研究學生的需求.及教學內容的狀況以便編制教學目標。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的教學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是形成教學質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纔能有效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首先涉及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然後在某些教學策略指導下,合理安排課的教學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優化組合運用各種教學媒體,這些都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基本環節。

第三部分,“教得怎麼樣”和“學得怎麼樣”的教學設計。如果說,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回答了“如何教學”的問題。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最後一個問題是“教學得怎麼樣”。它要求回答:階段的或最終的教學結果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是教學設計的反饋——調控環節。其任務是測量、評判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爲教學的反饋調控獲取詳實的信息。因此,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

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教學設計工作將得到不斷反饋、矯正而更趨完善。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評價和一定階段的總結性評價組成。

我們認爲,新課程中的教學設計:它不是對課堂情境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只明確需要努力實現的三維目標。它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爲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的契機。

它不是外在於教師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師生命力的載體和再現,它是教師構思教學的過程,凝聚着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閃爍着教師的`教學智慧之光與創新精神,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

它不是一部已經定稿的劇本,而像是一部不能畫上句號的手稿,它一直處於自我矯正、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動態發展之中。它是課前的構思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反覆對話,是一次次實踐之後的對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義並不體現在課前的詳細教案,而是展現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成於教學之後。

它始終充滿懸念,因而可能不斷產生令人激動的亮點。唯其如此,它才能與教學現實實現真正的融合,並因此而豐富自己,獲得旺盛的生命力,纔有可能凝練爲愉悅的、可供對話的文本。

(三)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有明確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學作爲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設計也就自然要以此爲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信息傳播學、教育技術學和系統科學方法等都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設計具體環節的操作要求

(一)制定教學目標的方法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確定,是預期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意行爲等方面應產生變化的具體的、明確的規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使師生的心理同步,思維定向,使師生的活動有共同的指向,成爲教學過程中的行爲方向。在教學過程制約着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起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作用。

教學目標設計要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那麼就必須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學的起點要求是什麼?(起點,即學習的起點能力要求);②教學的最終要求是什麼?(終點,即最終要達成的目標);③從起點到終點的差距是什麼?(目標差,即使能目標);④要使學生由起點到終點,需要教什麼?(哪些內容)。針對以上四個問題,教學目標設計應包括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分析、制定教學目標等基本內容。

1.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分析,即分析學生。包括學生的態度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心理狀態分析、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等等。通過分析,把握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1)學習態度的分析。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爲“學習的每一種形式都發展爲一種有關的態度系列,這種副產品常常比正式教給個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調節的意義”。當學生對學習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時,將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慾,高漲的學習熱情,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人感知敏銳、觀察細緻、思維活躍,富於創新精神,記憶效率高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習態度對教學目標達成的影響。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要明確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二要分析不良學習態度產生的原因;三要考慮在教學設計中發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學習態度屬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應引起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真切的、必要的關注。教師要在實踐中找到最佳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激活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智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學習起點能力的分析。起點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識技能準備水平。研究表明,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的學習起着更大的決定作用。起點能力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部前提條件,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學生必須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的85片以後才能進人下一步驟的學習。其目的就是確保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已具備適當的起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診斷測驗,平時作業批改和提問等方式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學生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要的起點能力。

(3)心理狀態分析。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一些同學喜愛這些學科,一些同學喜歡那些學科,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後,對理科學習感興趣的男生明顯多於女生,而女生又普遍對語言類學科充滿興趣 (當然不是絕對的)。在同一學科的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如重難點、部分章節內容等等,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或特別感興趣,或不喜歡;或因爲理解起來很因難而表現出信心不足,產生心理障礙;或自認爲知識簡單,易於掌握而學習時粗心鬆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都應細心分析至究。

(4)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要與舊知識發生聯繫,即背景知識發生聯繫來理解和獲取新知識。學生有利的舊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新知識,而不利的舊知識則妨礙獲得新知識。因此,在分析學生背景知識時,既要注意分析有用的舊知識,又要重視分析那些不利的舊知識。不利的舊知識有:

①妨礙正確知識獲得的錯誤知識 (錯誤的概念、觀念等)

②給新知識的學習帶來困難的被遺忘的知識。

③對新知識產生干擾混淆的不清晰、末分化的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積極採用那些有用的背景知識,學生實現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要儘量排除不利的背景知識。

2.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分析

這裏要根據教學的總目標和學習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分析的要點包括:

(1)明確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揭示教學內容、技能的相互關係,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德育因素,確定教學目標的類型、內容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2)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關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重點目標和難點目標,把握它們的隸屬關係。

(3)要求內容選取恰當,適應多層次的需求。即內容的範圍、深度既與學生的“現有水平”相銜接,又適合學生的“潛在水平”,有利於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或“順應”新知識。教學要求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活動,能夠基本掌握。

3.確定教學目標

(1)制定教學目標有如下要求:

①要從學生學習的特點出發,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學目標是針對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而設計的,因此,任何一個教學目標設計只有在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與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最終體出爲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學目標還應具體、明確。如僅使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心理過程的術語來描述目標,就缺乏測量的具體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測性,削弱了目標的導向功能和評價功能。值得指出的是,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是許多教師在目標設計中最爲空泛和不具體的,主要表現爲缺乏實現目標的載體。例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能力目標,就缺乏實現這一目的載體,此目標可以出現在任何學科、任何課時的目標中,形同虛設,毫無價值。有了載體,不僅使目標變得“有血有肉”,同時也有利於促使教師挖掘教學內容中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素材。因此,具體的能力目標不如改爲“‘根據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法’的探索,發展學生的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等爲更好。

②從整體出發,處理好縱向、橫向目標之間的關係。教學目標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同其他目標一起,共同構成教學目標系列,它既要考慮一個教學目標與同一課題或同一學科領域前後提出的內在之間的關係,又要考慮這一目標與其他學科正在實現的目標的關係,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期、學年學生髮展的終極目標的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然後再逐步分解落實,最終形成課時教學目標。目標設計切忌吃一節、剝一節,任意割裂整體目標,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

③教學目標體現全面性。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是指目標的制定,應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儘可能包容認知技能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即新課程所倡導的三維目標。設計要克服重知識技能目標而輕視其他目標的傾向,要關照三維目標之 間的關係。

④教學目標應具有彈性。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制定一個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幾乎是不可能,但教學又必須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因此,應確定教學目標的最低下限,並使目標在一定的幅度內波動。這樣,既可以滿足對大多數學生學習要求的規定,又可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⑤教學目標的描述要力求科學。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必須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爲。因此,描述教師教學行爲的動詞 (如“培養”“對??進行??教育”等)不宜出現在教學目標中。

(2)教學目標應儘可能描述得明確具體,可以測量,不能含糊籠統。因此,通常用描述學生心理過程的術語和外顯行爲相結合的方式來描述。例如,僅有描述心理活動過程的術語“理解”,而缺乏與之相應的行爲動詞相匹配,使這一目標就顯得過於籠統。此時在這一目標下若能再列出若干獨立性說明,就可以使之具體化。如補充:能說出??的區別與聯繫;能辨別??的區別等。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強調目標明確性的同時,也要防止目標過細、過碎,以至煩瑣,否則容易導致教學機械呆板,限制師生的思維。

(3)教學目標的描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類型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4)教學目標的描述要體現出較強的情感驅動力,使目標具有吸引力和認同感。

(二)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關於實現教學目標的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由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體設計等組成。

1.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呈現方式,重難點的確定及處理、課內外練

習材料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要根據教學對象選擇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可作適當着重選取達成目標的重點內容和學習上的難點內容,以便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選取與達成教學目標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儘量減少和消除教學的隨意性;不選取或適當處理與目標有關而又爲大多數學生所熟知的內容,避免浪費教學時間。要選取學生背景知識中己遺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識內容和學生起點高且缺的知識技能內容,使學生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能順利實現知識的順應。

②要注意選擇“策略性知識”,即關於如何學習的知識,探究性的知識,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③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科學性、基礎性、發展性、可接受性、時代性、多功能性,要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基礎性:觀點正確、準確,依據確實,表述規範,不能有科學性的錯誤。

發展性:蘊含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運用的內容。

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可達成,在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上,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水果”。

時代性: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體現現代社會、將來社會所需求的知識。 多功能性:在同一教學內容中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

重點:所謂的重點是相對的概念,就教材篇章結構而言 是指教材內容重點。就知識類型而言,知識重點,指的是知識的“源”。知識的“源”具有理論性、基礎性、結構性、典型性四個特性。與其他知識點相比,它是構成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

難點:所謂難點指的是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難點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因素,二是學生認識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學設計,應主要以學生的難解、難以把握之點爲真正的難點。

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指的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關鍵點是與衆多知識點相比較而突顯出來的,是衆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關鍵點往往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重點、難點、關鍵點確定以後,要抓住關鍵點,精心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2)教學內容的組織、呈現方式。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要符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認知規律,要按學生的認知次序安排教學內容。如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或按知識的自身結構,加以邏輯系統的排列,使內容呈現自身價值。或按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或按科學過程來安排組織教學內容,後兩種方法在理科科學素質教學中尤其重要。

這裏有兩點要十分注意:第一,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聯繫學生身邊的生活、聯繫學生身邊的實際、聯繫學生的思想。第二,要“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動之以情、傳之以神”。A.“曉之以理”,重在應用邏輯思維。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學生掌握概念原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講解概念與原理等這些“基本知識”時,教師着重於“曉之以理”。B.“導之以行”,重在應用操作思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探究學習,提高動腦動手的能力。示範實驗與操作這些“基本技能”時,教師着重於“導之以行”。C.“動之以情”,重在應用情感思維 (或稱藝術思維)。讓學生在審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學會想象。體驗情感與態度這些“基本態度”時,教師着重於“動之以情”。D.“傳之以神”,重在應用交往思維。在教學交往中要“畫龍點睛”,傳播出精神實質,讓學生得其要領。領悟過程與方法這些“基本方法”時,教師着重於“傳之以神”。

關於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2、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主閱讀課文,學會質疑。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新詞。

2、閱讀課文,學會質疑。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本課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2、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3、學習1——3自然段。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導入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學習生字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課堂小結

如果有一天,神將賜給你一門技術,你們最想得到什麼技術/

在很久以前,神就賜給希臘一個國王一種點金術。(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說什麼?

錄音範讀課文。

你讀懂了什麼?

你遇到什麼問題?

出示課件——本課生字,學生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重點指導生字“懲、蠢”,學習多音字“悶”。

指名朗讀,評價、正音。

出示自學提綱:神靈爲什麼要賜予他點金術?你是怎樣理解“心花怒放”的?提出你的疑問。有感情地朗讀2、3自然段。

神靈賜予了麥得斯點金術,他會如願以償地成爲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嗎?我們下節課接着學習。

自由發言.

圈出本課生字、新詞。

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反饋學習情況。

質疑課文。

讀生字。

學寫生字。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互相評價。

反饋自學情況。

練習用“心花怒放”說一句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4——11段。

2、體會國王情感發生變化的原因。

3、試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複習、導入新課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學習課文5——7自然段

學習課文8——11段

總結全文

1、聽寫本課生字。

2、過渡:誰知道神靈賜予了麥得斯什麼?爲什麼要賜予他?

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評價朗讀情況。

他真的獲得了點金術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此時,麥得斯的心情如何?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

板書:高興。

過渡: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請大家找出國王心情變化的詞語來,並說說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你讀懂了什麼?

你有什麼質疑?

解疑。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麥得斯的痛苦。

你知道麥得斯爲什麼痛苦?他有爲什麼說自己是愚蠢的?

當他恢復原樣,結果他擁有了什麼?

你是怎樣理解最後一句話的?

(當初不應該那樣貪得無厭。。。。。。)

畫出描寫國王感情變化的詞語。

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聽寫。

自由發言。

朗讀第四自然段。

評價

根據課文回答。

他的心情很高興。

討論交流。

反饋學習信息。

麥得斯悶悶不樂,他很痛苦。

質疑課文。

解疑。

角色朗讀課文,感受麥得斯的痛苦。

什麼都成了金子,他不能吃,也沒有東西喝,連女兒也變成了金的。

他重新擁有了快樂,他的小女兒又活潑可愛了。

談感受。

畫出描寫國王感情變化的詞語。

板書:8、點金術

高興

國王掃興不能貪得無厭

悶悶不樂

痛苦

關於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秒學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部分。本課語言通暢易懂,對場面的秒學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4.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說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3.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3.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願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article/。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理解詞語。

2.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五.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關於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5冊《面具》。

教材分析: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面具有着悠久的歷史,它的演變與發展,與種族的信仰、社會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最早體現在原始樂舞、武術、圖騰崇拜上。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以及地域、種族的差異,形成了各自的體系,風格迥異,爭奇鬥豔。在形態與神態的表現上給人的感覺也是多樣的,有的滑稽怪誕、有的粗獷奔放、有的猙獰恐怖、有的質樸天真……這充分體現出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它的裝飾藝術表達內容廣泛,表現的形態也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它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學情分析:面具與學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從國小生們就戴着孫悟空、豬八戒等一些面具嬉戲、玩耍,因此,本課的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以及想象、創造能力的提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特點突出的面具。

2、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3、在小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種風格面具的欣賞,瞭解面具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

2、面具的表現手法及材料的運用。

教學準備:圖畫紙、彩色複印紙、水彩筆、油畫棒、墨汁以及生活中的廢棄物等。

教學過程:

常規訓練:課前欣賞一幅畫。(一幅畫的欣賞,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引導自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很久沒有與你們做遊戲了吧?現在我們做一個遊戲好嗎?請用你的聲音表達出你想做遊戲的熱情。遊戲都是有規則的,請同學們按着規則來做,用小手捂住眼睛,同時也要閉上眼睛,不許偷看哦,老師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做到誠實守信。

教師戴上京劇臉譜面具,與學生一起倒數10個數後學生睜開眼睛,看看是否可以認出老師。再做一次,教師戴上舞會面具,學生們很驚訝,好漂亮啊。這是什麼呀?面具。(板書《面具》,展示課件)

(利用遊戲導入,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面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出示學習目標

(1)讓我們瞭解不同地域、不同種族風格的面具。

(2)用不同材料以及表現手法制作有特點的`面具。

3、出示自學提示(自學教材10頁――11頁)

(1)面具有什麼作用,又有什麼特點。

(2)運用繪畫、設計、誇張等手法制作面具。

(3)小組討論:每一種設計手法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種手法,爲什麼?現實生活中,你在哪些場面見過面具?(自學提示明確學生要了解面具文化以及特點,同時也瞭解本課的重難點。)

4、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1)學生自學、看書,查閱課前收集的材料。

(2)同學之間對學,相互解決不懂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暢所欲言,談出自己的理解。

二、指導展示

1、學生展示,師生研討,教師範畫

(1)小組代表展示。師出示課件,學生一起了解面具是人類的產物,是集雕刻、繪畫、工藝於一身,適於面部裝飾佩戴的藝術品。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其獨特的面具藝術,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10頁,我們來欣賞這些作品。

(2)藏戲面具是表演時佩戴的,特點是角色性格明顯、造型誇張。(配以課件)

(3)貴州儺戲面具是驅逐瘟疫的迎神賽會時佩戴的,特點是原始、猙獰。(配以課件)

(4)外國面具也是非洲面具,特點是色彩簡單、圖案樸素。(配以課件)

(5)通過欣賞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面具。這些面具不同之處是有的滑稽、有的粗獷、有的猙獰、有的質樸,共同點是都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此環節是我本課設計的重點,引導學生認識面具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面具的生產背景,培養學生對美術課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主動嘗試解決問題。)

2、相互評價與交流

(1)把自己見過的面具以及特點、材質等介紹給同學。

(2)小組討論探究製作方法(繪畫法――油彩分離法)。

(3)製作過程:外形(不受限制)、眼睛要鏤空、裝飾(美化)。

(4)教師演示。油彩分離法的過程:油畫棒畫好圖案(注意顏色要厚點塗),空白地方塗上墨,用手把畫團一團,把畫展開在清水中衝一下,晾乾,作品完成。

3、提出質疑,師生共同答疑

三、輔導檢測

1、創作實踐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面具。

(2)可兩個同學合作完成一幅面具。

(3)教師巡視輔導。

2、體會樂趣

(1)試戴感受樂趣。

(2)學生在組之間介紹自己的作品,互相評價。

3、評價小結,拓展延伸

(1)學生談出自己的收穫。

(2)教師進行總評。

(3)展示多種材料製作的面具作品(配以課件)。這些面具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樣製作的?你喜歡麼?回家可以試一試。

四、板書設計

面具

方法:

1、繪畫(油彩分離法)等學過的繪畫形式。

2、製作(手工)。

過程:1、外型設計 2、鏤空眼睛部位 3、裝飾(美化)

關於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生詞卡片。

3、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昔日的洨河風光。

2、談話導入:

洨河兩岸景色優美,可阻礙了兩岸文化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官府決定在這裏建一座橋樑。造一座怎樣的橋呢?官座決定向社會公開招標,石匠李春設計了方案被採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設計方案嗎?讀讀課文就清楚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訊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注意多讀幾遍。

2、採用自讀、同座互讀的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教師檢查。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再讓學生選讀自己讀得最好的語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怎樣的?

2、彙報交流:

學生可用多種方式彙報自己讀書的收穫。

⑴ 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

⑵ 以李春的口吻介紹趙州橋的建築特色。

⑶ 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趙州橋的主要特點。

3、引導小結:

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4、播放課件:趙州橋今日風貌。

四、識字學詞

1、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2、給生字組詞。認讀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3、指導寫字:

⑴ 分類指導,教師範寫並提示。

左右結構:部、橫、跨、欄、設

上下結構:參、堅、案、貴

獨體字:爪

⑵ 學生寫字。

⑶ 學生寫完後,選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評議。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蒐集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聽寫詞語:

聽寫後,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話說說趙州橋的特點。

二、朗讀體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

2、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三、擴展交流

展示課前蒐集的橋的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橋的特點。

四、佈置作業

有興趣的,可完成課件選做題。

關於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能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瞭解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讚美夏天、讚美大自然、讚美勞動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夏天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學生:課前閱讀描寫夏天的書籍。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鄉、蒼茫塞外、黃河流域的夏日圖片,請學生辨析哪一幅圖片是本課描寫的夏日情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小組交流

1?人們愛吟誦春花秋月,冬雪的潔白也爲人們稱道,夏天卻極少被提及。一說到夏天,人們總會想到驕陽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詞或不理解的問題。

2?讀課文,以小組爲單位,交流預習情況。

3?用橫線勾出文章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細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讚美夏天

1?文章從幾方面讚美了夏?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夏季特點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氣氛。

(1)夏天的氣氛熱烈得像什麼?作者把夏季、綠草、樹林帶各比作什麼?在這沸騰的夏季、密密的綠草、茂盛的樹林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

(2)這一聲聲蟬鳴真是那樣使人心煩嗎?在這裏,作者透過蟬鳴,想告訴我們夏天怎樣的特點?

(3)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兩句話蘊含着怎樣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3?欣賞夏天的色彩。

(1)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這指什麼?有怎樣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洋溢着成熟的氣息。比較研讀,深刻體會。)

(2)結合對希望、成熟等詞語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當之間,正是一個、的旺季。(春華秋實承前啓後生命交替)

(3)聯繫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個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義。

(4)田間長着哪些莊稼?它們的長勢怎樣?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觀刈麥》。根據蒐集的資料,說說詩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着夏秋兩季。引導學生讀這句話。)

(2)用自己的話談談人們夏季的繁忙、緊張。

(3)有感情地朗讀全段,讀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四、精讀全文,拓展積累

1?引讀文章最後一段,勾出寫夏季特點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對夏季的讚美之情。

3?背誦課文第一段。

4?文中有許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寫得形象生動,讀一讀,抄一抄。

板書:

熱烈磅礴之勢

金黃旺盛活力

緊張人倍忙

讚美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季節

關於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藉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二、學生分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名詩人。”我們應當看到,兒童與詩歌有着緊密的血緣關係。作爲教師,應當積極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尋”等八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遊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識字和寫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課前準備:課件、字卡、詞卡。

七、學習過程:

一、故事導情,激趣入題

1.講故事,奠定情感基礎:

a. 播放課件中《神筆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說:是啊,這枝筆可真神奇!畫什麼,什麼就會變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這樣的神筆,你最想畫什麼?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導入新課,這既爲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a. 引語:小朋友的'願望都那麼純真而美好,今天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學的願望,她寫了一首小詩,名字叫《假如》。

b. 板書課題,齊讀。

(順勢而引,將文本自然呈現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二、初讀感知,趣味識字

1.配樂範讀,激趣讀文。(在優美的音樂中,將學生帶入文本,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小組合作,利用撲克牌識字。(在玩中識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遊戲識字:

a. 七巧板遊戲:如果大家能把這些生詞都讀準了,那麼,這些卡片會變成有趣的圖形來。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縮着身子 遙遠 尋食 哭泣 健康 操場。開火車讀與齊讀相結合。

學習“遙”時,引導學生背誦學過的諺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學習“健康”這個詞時,引導學生想想,你在哪個地方見過“健康”這個詞?

學習“哭”時,鼓勵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識字好辦法,向大家推薦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讀與齊讀相結合。學生讀一個字,就在黑板上貼一個字,並有意識地貼成一個大心形。

(在遊戲中,學生會參與積極的情感,愛學樂學,積極投入其中.)

5.引導發現,指導書寫:

a. 課件出示“良”“食”,引導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b. 老師要寫這兩個字了,誰來提醒我,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c. 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d. 學生練寫: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寫得好,就在旁邊畫上一顆五角星。

e. 練習給“良”組詞。(用“善良”這個詞自然過渡到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1.指讀正音,並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馬良的神筆給誰畫了什麼?

2.指名回答,出示課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b.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3.在情境中,練讀第一小節:

a.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冬天來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擺擺,凍得瑟瑟發抖。小樹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嘆息。b. 老師相信,現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麼,就帶着這種體會和感受有感情地讀這幾個詞。(出示詞卡:在寒冷的北風裏 縮着身子 輕輕嘆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和孤獨,於是,她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陽光好溫暖啊!這樣,小樹在冬天也能———(出示詞卡“快活地成長”)誰來快活地讀一讀?

d. 帶着你的獨特感受練讀第一小節,老師相信,這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學生自由練讀。)

e. 誰來展示讀給大家聽一聽?(展示讀)

你認爲他哪兒讀得好?(評讀)

你能比他讀得還要好嗎?(激讀,賽讀)

4.同桌合作,讀中感悟

a. 激勵引讀:小朋友把第一小節讀得這麼好,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第二小節讀得很好。請同位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練讀第二小節 。

b. 同位展示讀。(引導同位可以每人讀一句。)

c. 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d. 聯繫生活,引發情感共鳴:當你餓了的時候,在家等媽媽,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小鳥的心情和你一樣,它只能呆在家裏,幹什麼?(引讀 “苦苦等待,餓得哭泣”,讀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鳥的可憐,就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穀粒。鳥媽媽再也不用到……(師生合作,接讀課文。)

f. 指名讀第二小節。

5.小組合作讀,讀出對西西的祝福。

a. 小組合作練讀第三小節。

b. 小組展示讀。

c. 置疑導讀: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能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現在小作者給不幸的西西畫了一雙好腿,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他還可以……

d. 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受,齊讀第三小節,共同爲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練讀,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每小節的第一句話,女生讀每小節的第二句話。最後一小節,男女齊讀。

b. 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學生接讀。最後一節,師生齊讀。

7.讀完全文,你明白了什麼?(結合板書中的心形,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練習寫話:

1.教師激情總結:小作者極其渴望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沒有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了小樹,小鳥,還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所寫的也都會實現,那們,你最想寫什麼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筆,模仿詩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盡情地表達出來。

2.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

3.學生在心形卡片中寫話。

4.在音樂聲中,學生展示讀,並把寫話內容貼到牆壁上的“愛心家園” 中。

5.播放《愛的奉獻》,昇華情感。

 五、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把你美好的願望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來,並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關於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元素的概念,統一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微觀想象、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2)、通過聯想記憶、卡片問答等趣味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素符號;

(3)、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閱資料,瞭解地殼、生物的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

(2)、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在前一課題中,學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結構,本 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於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寫“元素週期表簡介”,目的在於讓學生比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週期表這個工具,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並確認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元素等 信息即可,爲今後的學習提供方便。

 【 教學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並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元素符號的教學忌一步到位、急於求成,應分散難點,逐步記憶,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並注意組織好 有關的活動與探究,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聯想記憶、卡片問答、查表搶答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概念。

 【教學準備】

1.投影片:元素與原子的比較等;

2.元素符號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 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導入 (回憶)

電解水的實驗說明水是由什麼組成的?

( 設疑)

什麼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

關於教學設計12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負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負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生活情境中負數有關資料,如氣溫、收支,股票漲跌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纔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銀行有存錢和取錢……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課件2、3、4、5、6)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着剛纔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7)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課件8)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着寫出表示方法。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課件9)

談話:剛纔,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在這裏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說一說。(課件10)

生活中還有能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嗎?

4.進一步認識“0。” (課件11)

以溫度計爲例,觀察“0”的作用?

結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5、聯繫生活中的氣溫;進一步感受正負數的應用。

(1)介紹溫度計相關知識。(課件12、13)

(2)一次讀出4個城市的溫度。(課件14、15、16、17、18)

三、練習應用

(1)辯一辯:

“16℃”和“-16℃”的意義相同嗎?(課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數中的正負數。(課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瑪峯和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課件24)

四、課堂小結:(課件25)

五、課外拓展:

負數的歷史。(課件26、27、28、29、30)

六、板書:

負數的初步認識

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讀作:負六。“-”,叫“負號”。

像“+6”這樣的數叫正數,讀作:正六。“+”,叫“正號”。也可省略不寫。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43-85.6 +0.9 -+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爲標準記爲0m或(0kg)。超過的記爲正數,不足的記爲負數,然後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課後反思:

關於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和經歷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社會、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那麼一個人的童年應該怎樣度過?一直在父母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是自立自強,從小練就一身生存的本領?讀一讀成長這篇課文,或許能對我們有所啓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約翰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對西方國家的教育背景有所瞭解。

情感目標: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習小約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習小約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聯想,引起感悟。

《鎖不住的心》讓我們瞭解到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中國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女孩兒烏塔》讓我們瞭解和外國孩子豐富的成長經歷,我們今天學習的《成長》,再一次讓我們瞭解國外家長與我們不同的教育理念,國外兒童不同於我們的成長故事。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加以梳理引導,在理解的.基礎上雀斑交流討論。

例如,圍繞“約翰是個怎樣的孩子?”畫出相關的語句,也可以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想。

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盯着香腸,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語地嘀咕:“不購買兩根。”這句話,他幾乎天天重複着,好像她的口袋裏只允許裝上兩塊錢。——小男孩重複的行爲使大家頓生疑竇,引起了讀者好奇,是因爲媽媽給他的錢很少嗎?是他家的經濟條件差嗎?

當“我”要送他兩根香腸時,他“用手推讓”,“話說得不卑不亢”。——一個自尊、要強得孩子,令我們對他頓生好感。

“是我的媽媽。”她不等我說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媽媽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報……”——疑竇初解。

“你每月送報紙,可以拿到多少報酬?”

他告訴我:“八十元。聖誕節時報紙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原來他的衣兜裏不是沒有錢,他自己掙的錢足可以購買兩根香腸了。他的剋制與節儉,是對自己勞動所得的珍惜啊。

還可以就“文章爲什麼不像《女孩兒烏塔》一樣,用《小約翰》命題,而以《成長》爲題?”展開討論。

由此理解約翰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從而理解文章拿給的寫作意圖。

三、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向學生推薦《夏令營中的較量》,這是作者十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了,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學習生字生詞。

本課生字可以採用形近字和同音字比較的方式進行。

“儉”與“檢”“挎”與“跨”“銷”與“消”等形近字不要混淆。

“戴”與“帶”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要注意區分。

“琢”“濟”是多音字,可以讓學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另外的讀音和用法。

關於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作文選材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實,真實來源於生活,學生應該在生活和作文中體味感動,欣賞真實。因此,選擇真實感人的素材進行作文創作是本次體驗活動的核心目標。

活動中,引領學生學會從自己最親近的母親身上觀察真實,擷取感動,懂得感恩。體諒母親的付出,瞭解母親的不易,用微薄之力去愛母親。進而選擇其中最純美最深情的素材書寫母親,感恩母愛。

生活和真實是作文最本色的選材,緊扣主旨選材是創作根本的宗旨。

【教學目標】

學會選材,能夠選擇新穎真實緊扣主旨的材料進行作文創作。

1.正面取材:選取生活中最真實最感人的素材表現中心。

2.側面選材:通過側面轉述故事,或者選擇同主旨語言材料深化中心。

【前期體驗】

安排學生進行以下體驗活動。

1.整理關於描寫母親讚美母愛的文章、歌曲、圖片等素材。

2.和同學講講你心中的母親,或者母親的故事。

3.進行專題採訪:親人(朋友、鄰居)眼中的母親。

【作文課堂】

一、導入新課

師:無論是閻維文的《母親》還是張含韻的《媽媽我愛你》,這些歌情真意切,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我們走多遠,也走不出母親愛的牽念。今天,讓我們走進這一永恆的主題——母愛,共同唱響“獻給母親的歌”。

二、體驗交流

1.道不盡的'母愛

根據課下蒐集的資料,小組內交流。可展示圖片,可朗讀課文,可詠唱母親的歌謠,可呈現讚美母愛的詩詞名句,採用多種形式展示交流。

要求: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把自己捕獲的最精美的語句、詩文等做好記錄。〖實現目標:側面選擇富有表現力的抒情語言素材爲文章增色添彩。〗

師歸結:這就是母親,有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嶄不斷的絲絲牽掛。

2.我與母親的故事

A.資料中的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母親,你對自己的母親又有怎樣的認識呢?請聽朗誦,稍後請你訴說你與母親之間最讓你難以忘懷的一件事。(配樂朗誦《報答》)

B.學生根據內心的記憶,精選其中最真切的感動,講述自己與母親之間最真實最感動的一兩個小故事,教師引導如何選材。

〖選材指導:1.真實:生活中真實而平凡的感動。2..避免俗套,力求新穎。〗

C.細節描寫指導: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細緻的描繪。

方法:錘鍊詞語,運用動詞,對描寫對象作動態造型。

細緻白描,母親的眼睛、手、腿腳、背影等

巧用修辭,她的眼睛花了,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

選用典型細節:媽媽秋風中的背影等

〖實現目標:善於從紛繁的事例中選擇真實新穎的素材充分展現創作主旨。〗

3.他人眼中的母親

形式:採用訪談式,展示訪談記錄。(採訪自己親人,朋友,鄰居以及母親自己)

思考:篩選他人眼中關於母親的材料,保留什麼,擯棄什麼。

〖選材指導:選材應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一律不用。〗方法:必要的側面描寫,烘托主人公的品質。

注意簡潔、精當,不能淹沒重點描寫對象。

歸結:你從未見過母親藏起的淚水和痛苦,有空就多摸摸她的手,把手牽着一起夢遊。

〖實現目標:善於圍繞中心選材,一切材料服務於中心。〗

4.母愛頌歌:

情感昇華,送給母親的最真誠的話語

示例:媽媽,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會不會安心的把手交給我呢?這是女兒我美麗的期待!

三.思路點撥:

選材:1.真實2.新穎3.緊扣中心

構思:精美語句入文章

傳神細節傳神韻

側面烘托添色彩

情感昇華凝真愛

四.歸納總結:

音樂《聽媽媽的話》高潮部分: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美麗的白髮,幸福中發芽;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

這節課所要展示的作文模式,不同於以往的作文告知學生作文題目,簡明扼要的說幾句話就讓學生生澀的動筆寫作。

這節課重在學生的一種情境的體驗,使學生置身於母愛這個大的環境之中,對自己的母親從不同的側面來做更加詳盡的瞭解。所以,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會對自己的母親有一個嶄新的認識,或者是從情境中獲得觸動,進而引發自己的感慨,從而下筆成文。

體驗中,學生產生紛繁的素材,在這樣的情境下,順勢引導學生學會選材,合理篩選,並給與選材之後的構思引導。較好實現了體驗---選材---方法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

選擇真實,抒發真情;側面選材,烘雲托月;緊扣中心,言必中的。這樣選材指導之後的作文創作一定是緊湊而充滿鮮活的生命氣息。

關於教學設計15

啓發想象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讀、寫兩個方面,而寫又是主要矛盾。學生進入寫作階段後,寫就體現在作文上。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寫作技能的教學,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在培養興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讓學生愛寫、會寫。

一、培養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褒獎,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自豪感,從而形成自我激勵的心理機制。因此,可以說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在教學中,我是從這幾方面去做的。

1、鼓勵學生複述故事。

所有的學生對講故事、聽故事如癡如醉,用寫故事文引學生作文入門,可促進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每個老師的班上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作文寫不好,一提到作文就頭痛,而寫故事文能減輕他們一定程度的壓力。首先是組織學生召開故事會,然後把所講的內容、聽到的故事寫下來。實踐證明,從故事入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作文內容的機會,因而學生常能滿懷信心地寫出生動活潑、語言流暢的'故事。

2、做自己的作文集。

喜愛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裏精心採擷,把自己喜愛的、可借鑑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爲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蒐集,即從報刊上裁剪下來,從學校、老師、同學那裏轉抄過來,從網上下載下來,從自己的作文中挑選出來;二是規定一定的時間閱讀、篩選。這個階段是學生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激發興趣的過程。

3、提供展示機會,激勵成功。

學生的習作一旦被認可,就會對練筆產生興趣,而且希望自己的習作更多地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許。因此教師應該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更多地爲學生

提供展示習作的時空。每次寫完小練筆,我總要擠出時間讓同學們在班上讀一讀、評一評。寫得好的,有進步的,老師就進行表揚、加以讚許,然後貼在學習園地上展覽。這樣做既表揚了個人又讓大家得以交流,創設了氛圍,提高了同學們的作文興趣。對好作文還可以積極推薦上刊。這樣,同學們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勵學生樂於習作、練好習作。

二、啓發想象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新版《大綱》也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因此,國小生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怎樣鍛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呢?

1.續寫想象。

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所學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2.睹物想象。

國小生想象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徵,所想象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爲直接依據。使同學們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濃厚的寫作情趣。

3.假設想象。

假設的東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學生寫假設的內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假如我有》學生在這一個個假設中,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描繪出自己的燦爛前景。《我的小發明》就是要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寫一種小發明:新型的航天飛機、深海探寶器、水面行走鞋、輕便摺疊橋

作文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實踐證明,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不能一蹴而就。國小生有着豐富的想象潛力,我們教師要善於引導、善於挖掘,久而久之,就會培養起學生的作文興趣,開發出廣闊的想象空間。

標籤:彙編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