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黃山記》教學設計9篇

設計1.62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山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山記》教學設計9篇

《黃山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多角度介紹景物的方法

2、培養欣賞大自然的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作者把讚頌大自然的創造力與人類的審美能力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來。

2、難點:瞭解文章寫作角度是怎樣轉換的。

課堂教學實施設計復備內容

一、導入新課

1.導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讚譽。可見黃山在衆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學沒見過黃山,一定想知道黃山是什麼樣子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關於黃山的課文《飛紅滴翠記黃山》。請同學把收集到的有關黃山的詩句或傳說在班上交流。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3.請一位同學結合註釋介紹作者情況。教師補充:本文是一篇解說詞,是爲多部電視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

二、設置問題,討論探究

1.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理清課文的線索和層次。教師提示:課文設置了三條線索一時間線索、空間線索和邏輯線索。等學生思考後,點名讓一兩位學生回答。

2.補充:邏輯線索如體現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峯、古鬆、怪石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互獨立。課文第二部分還可以分爲五層,分別寫黃山奇峯、黃山鬆、蓮花峯、黃山煙雲、黃山日出,請找出它們的起始段落。

3.講解:課文是電視解說詞,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像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多,並且是在一步步的.轉換。請在課文中找出角度轉換的地方,並說說它們是怎樣轉換的。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本文寫作角度變化很多,有懸想歷史的,有從空中俯視山景的,有讓你身臨山中邊攀登、邊觀賞的,也有如聽導遊解說的。請你說說文章寫作角度是怎樣轉換的。

討論並歸納:第3自然段說……形成種種奇特的造型:“奇峯怪石林立,真是峯峯有奇觀,處處是仙境”。這句應該是下面寫景的總起句,這句角度是從高空俯視。通過“遊人們來到黃山,自然要浮想聯翩,尋根問底……”

過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黃山,羣峯挺拔。天都峯……使遊人望而生畏。”

第5自然段過渡到讓你身臨山中從下而上攀,

第6段寫“登上”天都峯絕頂,

第7段“穿過”一線天,“再過”蓬萊三島,“直上”玉屏樓文殊洞頂上看到“馳名中外的黃山迎客鬆”。

第8段自然而然對黃山鬆進行了一番介紹。第9段繼續登上最高峯,再沿“百步雲梯”而下,

第9、10、11、12自然段寫了黃山3個巧石。“螺螄”、“飛來峯”、“猴子觀海”。

第13段對黃山石進行歸類。

第14自然段是寫黃山的峯石的美是經過人類智慧的點化。

第15段由前面寫黃山的靜態美過渡到黃山動態美“黃山煙雲”的描寫。轉換的句子是“……特別是雲霧的飄舞,使黃山呈現出靜中有動的美感。”

第16、17段用“然而”轉折過渡到對黃山日出的描寫。

第18自然段用“遊藝機人下山後”轉換到對黃山溫泉的介紹。總之全文角度變化多端,但轉換過渡自然,使全文渾然一體。

認真讀課文,理解結構層次

討論並歸納:全文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徐霞客對黃山的讚譽及黃山的地理位置、面積。

第二部分(3自然段):寫地質史上,黃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寫黃山諸景。

第一層(4~14自然段):寫黃山峯、石、鬆。

第二層(15自然段):寫黃山的煙雲。

第三層(16~17自然段):寫黃山日出。

第四層(18自然段):寫黃山的溫泉。

朗讀,請同學起來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斷

《黃山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獨具匠心的構思謀篇的手法以及描寫技巧;

2、領略黃山峯巒奇險而美妙的壯麗景色,並瞭解作者對祖國河山和對社會主義的熱愛、讚頌之情。

3、認識到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能體會自然與人類怎樣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見“教學目標”1、3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中國的五嶽是哪五座山嗎?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

明確: 中嶽嵩山 雲霧

東嶽泰山 山勢雄偉

南嶽衡山 高、秀

西嶽華山 險要

北嶽恆山 奇偉

總結:前人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但有一位飽覽中國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卻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麼,黃山的勝景是如何的呢?現在,我們隨作家徐遲的文章,一起來遊覽一下吧。

二、誦讀全文

三、整體感知全文

本文共四部分,請同學們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小組討論,由代表發言。

明確:

1、自 然造山

2、古人攀山

3、今人登山

4、人類賞山

四、賞析第一部分

細讀第一部分,回答下面問題(小組討論):

1、第一段中“大手筆”指的是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本段的意思可以概括爲 。 本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3、第二段中對雲海的描寫用了 手法。

4、第三段中“這件藝術品”指的'是 ,如何理解?

5、找出這部分的重點詞語,用一個字概括黃山的特點。

6、給“攝身光”下定義。

明確:

1、黃山。突出黃山的雄偉、壯觀。

2、介紹黃山多山峯的特點及它的地理區域。擬人、對偶。

3、採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以山峯來襯托雲海,使雲海的景緻變得變 幻莫測、令人神往的特點生動地表現出來。

4、指黃山。採用比喻手法把黃山寫成藝術品,更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5、“高峯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風峻骨”“處處懸崖絕壁,無可托足”。特點是“險”。

6、“攝身光”是指色彩光暈如鏡,並能讓各人照出自己的一種自然現象。

五、賞析第 二部分(即時發言)

1、寫黃帝在這裏飛昇是“傳說”,和李白等人有詩文留下爲證,顯然不同,爲什麼要選用“傳 說”這一材料呢?

提示: 增加黃山的神祕色彩,使黃山顯得更有魅力。

2、寫李白等人的詩、文有什麼作用?

提示: 表現了黃山的險峻,登山的艱難,也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3、這一部分與文章中心有什麼聯繫?

提示 : 本段回顧幾千年來,只有少數像李白這樣 不畏險阻的人才能登上,其餘的人都只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就爲下文歌頌我們 的時代和人民伏下一筆。

4、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麼聯繫?

提示: 承第一部分黃山風光的“險”而來,是大自然“不肯隨便地將勝境給予人類”及“封山”這一意旨的具體體現。又與第三部分“勝境已成公園,崐絕處已經逢生”的現實情況相互比照。可見這部分使文章結構波瀾起伏,而又貌斷實續。

第二課時:

一、賞析第三、四部分

1、第四部分寫了哪幾種景物?

2、對鬆、雲霧和太陽的描寫分別用了什麼手法?

3、文章結尾說:“這是何等的公園!這是何等的人間!”如何理解這句話?

4、通過三、四部分,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

二、對比閱讀:

李白的《蜀道難》似乎與徐遲的《黃山記》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們對比一下,兩作者是用怎樣的描寫手法表現不同的情感的。

特點 手法 感情

蜀道 險 神話

高 誇張 畏途巉巖不可攀

想象 側身西望長諮嗟

黃山 險 擬人 禮讚征服自然的人類;今夕對比,奏響時代的頌歌

奇 比喻 歌;揭示:人類要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賞自我 詩文、神話,與自然完美融合。

對比

誇張

三、拓展問題:

學習了《黃山記》後,大家對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應當有了一個比較大致的認識 。但我 們 看到,爲個人利益而破壞自然的例子,目前比比皆是,比如:

1、張家界建電梯。

2、三江合流處建水電站。

面對這樣的事情,作爲一個公民,我們應當給個建議國家呢?

標籤:黃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