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優秀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設計1.16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優秀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優秀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

2、通過探究,使學生知道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從而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並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3、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4、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從而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

教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3分)

1、課件出示主題圖。在生活中見過這些現象嗎?這些現象中,哪些是把物體放大?哪些是把物體縮小?

通過談話,引入課題:圖形放大與縮小

2、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

2、知道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從而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

3、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二)自主學習。(10分)

1、課件出示例4:

思考:按2:1放大是什麼意思?如何按2:1放大圖形?

?1?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並動手畫一畫。

?2?彙報展示:先讓生說一說按2:1放大是什麼意思?並說出是怎樣畫出放大後的圖形的?邊展示邊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說一說爲什麼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兩倍,連接兩個端點後斜邊也擴大到原來的兩倍?可採用什麼方法驗證?生:量一量

?3?共同小結:將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即可,但圖形的形狀沒變。

2、延伸:如果把放大後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試着畫一畫。?方法同上?

3、歸納概括,形成結論

課件出示:原圖→放大後的圖形→縮小後的圖形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所得的圖形與原來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小組交流後彙報。

師小結: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三)合作交流。(10分)

先獨立完成下面各題,再進行小組交流(c2展示)

1、比例尺1:200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 )。這是把原來的圖形()倍。

2、比例尺200:1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這是把原來的圖形( )倍。

3、按 1 : 3 畫出下面圖形縮小後的圖形。

(四)質疑探究。(5分)

什麼樣的比是放大?什麼樣的比是縮小?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五)總結檢測。(12分)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你表現如何?你有什麼體會?

2、檢測。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3、知道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教學重點:

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會把圖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

教學準備:

方格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課前口算。

二、設情境、導新課。

(1)放大現象。

老師前幾天拍了幾張照片,拿來給同學們欣賞一下。

(出示縮小後的圖片)

師:能看清嗎?太小了看不清怎麼辦呢?(生:用鼠標拖拉放大圖片。)

師把圖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來的3倍。

師:現在能看清楚了嗎?是什麼?漂亮嗎?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物體很小,我們要看清楚它們就要通過什麼辦法呢?(板書:放大。)

(2)縮小現象。

師:還想看照片嗎?(出示一張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

師:看得清嗎?怎麼辦?

2、教學例4。

(1)出示圖形。

按2∶1畫出下面圖形放大後的圖形。

①審題:這裏有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格?

師:按2∶1放大是什麼意思?同桌互相說說。

先讓學生自己理解,教師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出說明。

師:按2∶1放大圖形也就是圖形的各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②畫一畫。

師:請同學們在作業紙上畫出放大後的正方形。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畫,然後展示學生作品,讓一生上臺說說自己的思路。

(2)如果換成長方形和三角形,你們有信心嗎?

①出示圖形。

師:長方形可以怎樣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能直接數出多少格嗎?怎麼辦?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方法:把兩條直角邊放大2倍。

師: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畫一畫吧。

學生畫圖,教師巡視。

②展示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師:剛纔,在畫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我們只擴大了兩條直角邊,斜邊是否也變爲了原來的2倍?誰來驗證一下?你們認爲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好呢?

請一生上臺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驗證,發現放大後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

(3)討論。(出示放大前和放大後的三組圖形。)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放大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小組討論,彙報結論。

師小結:一個圖形按2∶1放大後,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3、練一練。

如果把放大後的三個圖形的各邊按1∶3縮小,圖形又發生了什麼變化?畫畫看。

(1)在畫圖前,你有什麼疑問或要注意的地方向老師提出嗎?

有學生可能提出:按1∶3縮小是什麼意思?

師:其他同學知道嗎?請大家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應該怎樣畫。

提問一生,明確畫法。

(2)學生畫圖,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3)想一想:縮小後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想比,發生了什麼變化?

4、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三、課堂總結。

1、這節課同學們有收穫嗎?學會了什麼?

2、你覺得今天我們班裏誰表現得最好?XX你認爲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四、板書設計。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

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景:看下面的圖片,你們能說一說,圖中反映的是什麼現象?哪些是將物體放大?哪些是將物體縮小?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導入: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出示例4: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後的圖形。

組織學生先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指出: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隻要把兩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

問題:比較兩幅圖的長有什麼關係?寬呢?

讓學生畫出放大後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完後,可以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或量一量的方法,發現放大後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後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後的圖形,看發生了什麼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討論、交流,瞭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後,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

問題:如果把放大後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讓學生討論。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後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獨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樣思考與操作的,並及時糾正錯誤。

3、總結

問題: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明確: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二、鞏固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後的圖形,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縮小後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三、全課小結。

什麼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麼原則?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麼關係?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