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2023年教學設計

設計2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教學設計

2023年教學設計1

一、教材依據

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第二章、第一節、圖形分類(教材22頁—23頁)

二、設計思想

1、指導思想:本節課注重發展學生數學感、空間感。利用學生生活經驗,能對常見圖形進行分類,並能找出三角形及四邊形特點。

2、設計理念:利用學生在一、二年級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等活動,對常見圖形可根據自己想象進行分類。

3、教材分析:本節課學生要對一些圖形進行分類,教材安排了三次對圖形分類的活動。第一次是對已經學過的圖形按是否是平面圖形進行分類,第二次是對平面圖形按是否由線段圍成進行分類,第三次是按線段所圍成的邊數進行分類。教材呈現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提供了需要學生分類的直觀圖形;二是對學生每次的分類結果,讓他們說一說分類的標準,體會圖形分類的特徵;三是通過“找一找”,讓學生根據分類標準,重新觀察圖形,提高對圖形類別的認識。

4、學情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二年級下冊對長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加深了理解,可以說,這節課接觸到的圖形,學生都認識過,對它們進行分類,學生思維活躍,可能出現不同的分類標準,教師要做好引導,幫助學生從本質上去分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學會把圖形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並會說明分類依據。

②、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

③、認識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及其實際應用;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實際應用。

1、方法與途徑

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及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情感與評價

通過認識圖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4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設施進行直觀教學。

四、教學重點

通過分類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整理歸類,瞭解圖形的類別特徵。

五、教學難點

通過分類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整理歸類,瞭解圖形的類別特徵。

六、教學準備

課件、紙、筆、表格、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實物圖等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示課題

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圖形?(指名讓學生回答,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圖形,並儘可能地說出來,學生在列舉學過的`圖形時,可能與教材上呈現的不一致,只要合理也是可以的,應該加以肯定。)

(出示課本教學情境圖)

師: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圖形分類。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剛纔的圖形,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讓學生觀察,自由發言)

1、分類

師:同學們,請你們形成四人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將圖形分類的?將你的想法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2、交流彙報

師:誰願意說一說你將圖形分成幾類?爲什麼這樣分?說說你的理由。

指名彙報討論結果,重點是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3第一次分類時,學生可能按是否平面圖形進行分類:

然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平面圖形進行分類,學生可能是按照平面圖形是否由線段圍成的來分類:(直線圖和曲線圖)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再進一步對圖形進行分類:同學們,請想一想,還能不能將圖形進行分類呢?

有些學生可能想到對線段所圍成圖形的邊數進行分類:

四邊形三角形

甚至有些學生還能按四邊形所圍成的角是不是直角來分類:

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學生針對每一次分類結果表述分類標準時,可能會出現多種標準,比如,在第二次分類時,可以是按“圖形是否由線段圍成來分”,也可以是按“圖形是否是圓來分”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

2、課件演示

師出示課件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對比和自己分法有什麼不同。

在分一分活動中,我採取開放式的教學。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去發現圖形的特點,然後,小組合作,探索、交流圖形分類的方法。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並引導學生對平面圖形進行進一步的分類,使他們更全面的認識圖形、形成體系。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23頁第1題:看一看,說一說。該題主要是展現三角形和平等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出示教學情境圖,讓學生去觀察。)

說一說:這些圖片中的物體,你們見過嗎?它們包含着哪一些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讓學生來說一說他的發現及

5理由)

1、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設計出大吊車的結構

2、利用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製作鐵的柵欄大門,四邊形的伸縮變形。

3、生活中你還見過運用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情況嗎?

三角形:自行車三角車架;木屋架等

四邊形:超市中電動升降車等

(四)動手操作

讓學生進行探索:拉一拉,你發現什麼?

活動要求:

(1)分組合作:四人小組

(2)動手操作:

先將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擺成一個四邊形,然後兩手握着對角互拉,看看圖形出現哪些變化?將你的發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你發現了什麼?

四邊形受力易變性,即四邊形有不穩定性三角形

接着,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動手拼成一個三角形並探索它的特性。(根據上面的經驗,學生可能很快發現:把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對拉,它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改變,也就是說,只要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

6確定,它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1、學生自己拉一拉

2、提出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通過實際操作,學生髮現把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對拉,圖形不改變形狀,它具有穩定性。

3、你能解釋嗎爲什嗎嗎?

先讓學生思考在組織交流,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

四、總結。

你對所學圖形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五、作業安排

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板書設計圖形分類

按照圖形是否是平面圖形來分。按照圖形是否由線段圍成來分。按照圍成圖形的邊數來分。平行四邊形不穩固三角形具有穩固性

2023年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並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逐步積累對克與千克的感受。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些硬幣,鹽,繩子等實物。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遊戲吧,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眼睛最明亮,你們覺得現在我們教室裏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教室裏最重的是老師,老師的體重是100斤,最輕的是XXx,她的體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這些表示物體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質量,而我們說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質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際通用質量單位

克與千克、(板書: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動

一、認識新朋友克

小朋友們,請你拿出紙盒子裏的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麼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用到稱量的工具,秤。

1、初步認識各重秤

物體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量,秤的種類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在市場上面稱量大袋的糧食用的磅秤,有實驗室用的天平,有超市裏經常使用的電子秤,還有水果店經常使用的盤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物體的輕重程度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秤,我們現在要測量的是2分硬幣的質量,我們就需要用到電子秤。

2、初步認識1g我們一起來稱量一下吧,,那麼這個2分的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說一說,你認爲質量大約爲1克是什麼感覺呢?1克是很輕很輕的,我們用一隻手就能很輕鬆的掂起來,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體時,用的計量單位是克,又叫g(板書:計量較輕的物體——克、g)

3、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

老師今天還給大家準備了小小的黃豆,大家拿出一顆黃豆,用手掂一掂,說說,它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掂的時候我看見有很聰明的寶貝,他一手拿黃豆,一手拿着硬幣,一起掂,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寶貝啊,那麼,你得出你的結論了嗎?

對了,黃豆比1克輕,那麼,你知道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g嗎?動動小手,掂一掂誰願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麼剛纔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用天平進行驗證)原來6粒黃豆大約重1g。那麼5粒對不對呢?也對,6粒小一點的黃豆和5粒大一點的黃豆

4、猜猜我是誰

老師昨天晚上在給大家準備學具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就不知道我稱量好的物體誰是誰呢?你能幫幫我嗎?

(出示課件)

小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請組長說一說紙巾12g、1元硬幣6g、鹽500g、細繩比1g輕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爲單位的物體,小朋友們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爲單位的物體呢?誰願意來分享一下(展示課前題單)

活動

二、認識新朋友千克、kg

1、認識1kg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鹽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們就需要用到另一個稱量的工具了,盤秤

簡單認識一下盤秤,盤秤的單位是千克,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我們來稱量一下兩包鹽,指針指向1,即爲1kg。

思考:爲什麼計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稱量出來的答案是1kg,因爲1000g=1kg,剛纔我們學習了1枚兩分的硬幣大約爲1g,1000枚2分硬幣呢?那麼2kg的質量大約會有多少枚硬幣呢?1kg到底是什麼感覺呢?

請小組長拿出兩包鹽,放在袋子裏,左手掂硬幣,右手掂兩包鹽,小組內輪流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麼感覺?重的感覺,1kg用一隻手掂一下就有一點困難了,說明計量較重的物體用的單位是千克,kg(板書:計量較重的物體用千克、kg)

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吧,小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約有幾本數學書。

小組長彙報,教師盤秤驗證,大約4本書。

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生活裏有那些東西可以用千克來做單位?老師也找到了一件質量爲千克的物體,一起來看看吧。洗衣液淨含量5kg,蘋果淨含量25kg。

這瓶洗衣液的上面寫着呢,淨含量2kg,那麼這個淨含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秤一秤,咦?怎麼會比2kg多那麼多呢?淨含量就是指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質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會比2kg多。

(展示課件)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現在我們來做個練習吧,看看誰最棒。學生獨立完成,展示題單,集體訂正。

三、總結

我們學到了什麼,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總結,教師點評)

四、拓展

剛纔我們上課的時候說了體重,其實我們8歲孩子的標準體重如下:只有在標準體重內,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長的更高,更強壯,小朋友們,回家後去秤一秤,自己的體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達標了沒有?最後啊,老師還有四句口訣來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展示課件)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課!

2023年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課文插圖(或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可見)。

2、觀察、說話:

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3、導入新課:

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同桌或4人小組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2、指名分段試讀課文:

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三、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設計表格(或課件),引導對比閱讀

⑴ 先出示(點擊)舊課內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

白公鵝

①姿態

②叫聲

③步態

④吃相

⑤玩相

⑵ 從表中你發現什麼?

(相同點、不同點)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

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同:傲慢、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通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後追趕的步態。)

 3、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⑴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

(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

(戲水、搶佔地盤、主宰一切)

⑶ 討論:

兩位作者爲什麼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四、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

讀一讀。

2、兩位作者對白鵝有什麼樣的感情?

五、作業

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課後小節】

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一下子讓孩子們對白公鵝產生了興趣,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事物,語言各具特色,通過比較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寫法也有所感悟。

2023年教學設計4

一、課時教學目標界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詞語的分類理解,從而理清課文層次,瞭解課文大體內容。

3.在朗讀和想象的過程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時的壯觀場面,激發並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設計板塊:

1.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2.分類理解新詞,脈絡一目瞭然。

3.探究學習“揚帆遠航”。

4.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圖片、文字)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目的:

(一)、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1.教師導語引入:由現在出國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國出海之艱難,從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的'故事,隨即出示鄭和像。

2、出示課件:走近鄭和

鄭和,本姓馬,雲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後提拔爲內官監,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後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爲“三寶太監”。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

讀了這段材料以後,此時,你有什麼感受要說說?

[導入部分,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鄭和產生一份敬仰之情,通過“讀材料,談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間的距離,爲接下來進行平等有效的閱讀對話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二)新詞分類理解,脈絡一目瞭然。

1.提出初讀要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

2.在學生充分初讀之後映示文中新詞: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cí)器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爲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語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

猜猜看老師爲什麼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

4.試試爲每一類有關的內容加個小標題。

(揚帆遠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5.映示課文框架圖,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

〔本板塊教學,將學習理解詞語和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巧妙地結合起來,既不迴避起始課時的字詞教學,又儘量高效省時,一舉兩得。〕

(三)學習“揚帆遠航”。

1.教師以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出課文第三自然段,課件映示。自由讀,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朗讀或扮演鄭和進行表演再現。(選哪一種方式彙報,由學生自主選擇。)

3.假如時間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爲船隊送行的人羣中,當時你們會對鄭和、對船隊怎樣歡呼,如何祝福?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1、2自然段後再展開想象。

4、此時,假如你能和鄭和相見,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問他?

【這一置疑的巧妙之處在於讓學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質疑,與文本進行近距離對話,至於學生所提出的

問題,教者根據問題類型和內容,或扮演鄭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節課探究解決。】

(四)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抄抄詞語,讀讀課文會讓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師想讓大家自己來設計作業,然後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發放“自主自設作業樂園”卡。

【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走出接受性作業的圈子,喚醒自主意識,自主設計作業內容,自主設計作業類型和形式。】

2023年教學設計5

一、自主學習階段

自主學習階段包括複習、導入、檢查預習等內容。複習時教師設計好知識點,有檢查,有鞏固提高,又有對本節知識的聯繫鋪墊。新課引入要自然新穎,布魯納說過:“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生們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因此,一節課當中,巧妙設計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例如,在教學《燕子》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中有很多景物都來爭着報春,誰來說說,你都知道有哪些景物都來爭着報春?”“小河開化”“小草發芽”“楊柳泛青”,等等,一個個答案呼之欲出,正在同學們興趣來潮時,緊接着再問:“還有一位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好朋友,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燕子”。這樣,同學們帶着滿腔熱情和求知慾投入到了學習當中。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新課提出學生自主學習目標,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共性問題共同引導。其中抓好課前預習十分重要。預習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通句子。瞭解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資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省時間,組織學生交流時,學生們也能各抒己見,這樣,學生學的輕鬆,課堂效果良好。

二、啓發交流階段

啓發交流階段包括知識要點、應用舉例、問題探究等內容。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反映的情況,教師啓發學生自己對知識點進行剖析,通過應用舉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講解必須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要把關注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作爲課堂教學的核心。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課堂上教師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充分發揮。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抓住可疑點,就會促進學生的思維,帶來求知上的創新。

例如,在講《月光曲》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首先對課題進行質疑,這樣既有利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出示課題後,可以問學生看到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回答之後,又引導學生質疑,同學們知道《月光曲》是誰創作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這時就讓同學們帶着疑問去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講解課文時,教師要抓住重點段落,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不斷的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驗。

三、練習反饋階段

練習反饋階段包括練習檢查和歸納總結等內容。教師可採用課後練習、同步訓練等不同方法檢查反饋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目的是瞭解學生本節基本學習目標是否達到。教師要及時點撥、簡要總結,站在本學科的高度,站在教學全局的高度,讓學生理清思路,掌握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使學生感到有明顯收穫。

四、拓展提高階段

本階段包括知識拓展深化和延伸提高等內容。教學可通過典型題目進行重點點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體現通性通法,引領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教師是在“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吃透文本,把文本作爲載體,走進生活,培養學生的技能。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展的源泉。”一課結束後,對學生提出想象性的.問題,做到課外延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結束《跳水》一課後,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當孩子被救上來以後,請同學們想一想船長、水手會對孩子說些什麼?孩子會對船長、水手說些什麼?學生們懷着極大的興趣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着孩子被救以後的場面:

(1)船長會說:“你爲了逞強完全不顧後果,差一點失去了生命,你應該吸取這次的教訓。”

(2)水手會說:“幸虧你爸爸出來的及時才挽救了你的生命,要不後果真不敢想象。”

(3)孩子會對船長說:“爸爸,這次經歷太驚險了,爲了一頂破帽子,我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以後我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4)孩子會對水手說:“謝謝你們救了我。”這樣,在拓展練習中,展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教師首先要爲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然後將啓發、閱讀、探究、點評、總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發展探究思維爲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爲內容、以再發現爲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和學習,經歷一個提出問題(研究專題)――探索研討――總結提高過程,去發現學習規律,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另外,還體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原則,在前三個環節基本知識和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最後有拓展、有提高,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總之,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2023年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教學步驟】一、引入新課1.出示課文插圖。一年有四季,它們是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學生看圖說圖。

【評析】利用插圖把學生帶入詩文描繪的境界,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激發學生觀察和說話的興趣。

二、學文識字

1.導入。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寫了這些季節特有的美景。(揭題)

2.提示方法。在讀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不認識了,那該怎麼辦呀?(學生自由讀書。教師巡視瞭解讀書情況)

3.範讀:要求一邊聽教師讀,一邊找出說話的是誰,用“_”標出來。

【評析】對一年級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必要的。提示學生藉助拼音幫助識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低段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教師的'範讀很重要;找一找,劃一劃的動筆動腦活動巧妙地讓學生從耳聽、眼看、腦思、手畫中全方位感知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節特徵。

4.學生彙報。(感情朗讀兒歌)

5.學習生字。①尖尖的草芽想跟我們交朋友了。你能跟這些草芽打個招呼嗎?(學習生字“對”“說”“是”)②圓圓的荷葉誇你們太棒了,她也送來了生字寶寶。快看看我們接到的是誰。(學習生字“葉”“圓”“夏”)③穀穗也趕來了,我們快給他讓座吧。(學習生字“秋”)④頑皮的雪人跑得滿頭大汗,讓我們一起爲他擦擦。(學習生字“雪”“肚”“冬”“就”)

【評析】把讀詞悄悄地變了一下身,學生們的朗讀聲可愛極了,原來讀詞語也可以變得有情趣呀。讓學生在“打招呼”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讀準了詞語的音,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巧妙地把學習生字融入到情感教育之中,學生接生字寶寶,給穀穗讓座,爲小雪人擦汗,讓課堂充滿了人文性。

6.複習鞏固。①快看看,老師把拼音藏起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②咱們來爬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大些。③咱們再下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小些。④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讀課文)

【評析】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從讀有拼音的生字再到讀無拼音的生字、上下樓梯讀,最後迴歸詩文中讀,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識字經歷了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把詞卡從低到高粘貼,就像音樂中的音階一樣,讓學生視覺上有個新鮮感,模仿唱音階的方法,在變化中享受讀詞的快樂。

三、遊戲學句

1.熱身運動。我們來玩遊戲好不好?在玩遊戲之前得先做個熱身運動。(生讀課文)

2.遊戲“排排坐”。①第一關:教師出示一個句子的亂句卡:“我、春天、是”學生排一排,齊讀。②第二關。教師出示三個句子的亂句卡:我、冬天、是、我、我、夏天、秋天、是、就是。學生交流之後派學生代表排一排,齊讀排列好的三句話。

3.遊戲“捉迷藏”。①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我”的詞卡:誰是春天?②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秋天”的詞卡:我是什麼?③指導觀察以上句子,發現什麼了?(都是“是”字句)④說話練習。你知道哪個季節裏還有什麼,能用上“是”字句來表達嗎?

【評析】熱身運動和遊戲都是變換形式讓學生讀兒歌,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與文本對話。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就得花樣百出。同時通過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認識“是”字句這種常見的句子結構,接着讓學生說熟悉的季節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用“是”字句來表達,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遣詞造句的語言能力就在這“認”“悟”“用”中悄悄形成了。

四、指導書寫

1.讀兒歌:七月荷葉圓,荷花別樣紅;九月穀穗彎,無花果兒香。(學生跟讀)

2.指導書寫“七”“無”“兒”“九”。①指導學生觀察,發現前三個字中都有相同的筆畫“豎彎鉤”,引導學生區別,說出在各字中書寫時有什麼不同。②教師示範寫,學生書空。③書寫以上四個字。

3.省略

2023年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活動目標】

1.感受風的特徵,初步感知風產生於空氣的流動,知道風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2.學習用觀察、實驗等方法對自然界的風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體會風給人們帶來的方便與快樂,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觀察與風有關的現象,並用畫表現出來。

2.收集可以表現風的存在的物品:扇子,小紗巾、風車等。

3.製作風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1.玩風車,激發情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玩具,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生:想)請你們把眼睛閉上,等我數到三時再把眼睛睜開,好嗎?(出示五彩風車)這是什麼?(生:風車)誰能讓這漂亮的風車轉起來?(教師發風車給學生玩)

師:風車都轉起來了,同學們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所以大家都是成功者。

2.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玩風車開心嗎?(生:開心)小朋友們知道風車爲什麼能轉起來嗎?(生:有風)對了,就是因爲有風,風車才轉起來了。今天我們將一起去和風姐姐交朋友,去聽聽她的聲音,看看她的表演,誇誇她的好處,你們願意嗎?(生:願意)(板書課題)

【點評】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教師以玩風車的形式導入新課,很自然地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並以“和風姐姐交朋友”這種擬人化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主題活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活動二:我會找風

1.聽風聲。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誰來了?(播風聲)(生:風姐姐來了)對,讓我們大聲對風姐姐說聲HELLO!

2.課件1:指導學生觀察,找一找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風。

師:風姐姐在這幅畫裏面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誰要是能把風姐姐從這幅畫面中找出來,風就會和他成爲好朋友。我要看誰找得又快又準。誰願意大聲說給大夥兒聽聽?

生:風把小朋友的帽子、紗巾、頭髮和衣服吹動了,風讓帆船破浪前進,風把紅旗吹得飄呀飄,風把柳枝吹得搖啊搖,風讓風箏飛得很高,湖水隨風盪漾。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風姐姐非常願意和你們這些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交朋友哩!

3.課件2:指導學生欣賞、感受人們生活周圍的風。

師:老師也在你們的生活中找到了風,而且還拍下來了呢!你們瞧,風姐姐都在哪些地方表演呢?

生:在湖邊,風把樹枝吹得搖啊搖,湖水隨風盪漾。

師:這些都是老師從你們的生活中找到的風。除了這些,你們還能從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美麗的風姐姐呢?

生:風把我的衣服吹動了……

4.交流展示學生課前畫好的風,看看誰的畫最能表現風。

師:你們可真是細心的孩子。老師還知道有些小朋友把自己找到的美麗的風畫下來了,誰願意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看看。(請三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畫)

師:你畫的風姐姐在哪兒?

生1:我畫的是海風,海風吹得人很舒服。(表演“舒服”的感覺)

生2:我畫的是樹林,風把樹吹得很響。(學風吹樹林的聲音)

生3:我畫的是國旗,風把國旗吹得飄呀飄。(演示國旗飄動的'樣子)

師:你們畫得真棒,小朋友們真聰明,會用看、聽、感覺等等各種不同的方法找到風姐姐,瞧,她正對着大家微笑呢!你們也對她笑笑。(板書:我會找風)

【點評】遊戲是學生喜好的一種活動,也是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通過和學生一道玩捉迷藏的遊戲來感知大自然中的風;通過拍攝學生身邊的風,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了教材中沒有的本土風景;讓學生通過“欣賞風”和“畫風”,去感受自然界中的風無處不在,風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中瞭解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

活動三:我會造風

1.小實驗:我們都來製造風。

師:大家都從生活中找到了風姐姐,那你們知道風是怎樣形成的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吧!(師出示紗巾、扇子、報紙等)看誰能想辦法讓紗巾飄起來,不過一定不能碰到紗巾,可以用老師爲你們準備的扇子、報紙,也可以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誰想出了辦法?

生:上臺演示各種不同的辦法,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等。

2.小結: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師:同學們真聰明,剛纔你們用的這些方法都能讓我們周圍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動起來,這樣就能製造風。你們瞧!(課件3:風的形成)對,空氣的流動形成風,跟着老師說一遍。記住了嗎?

【點評】教師通過組織開展小實驗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觀察比較中動腦筋、想辦法去造風,體驗和感知“風”的存在,領悟風形成的原因,達到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之目的。

活動四:風與我們的生活

1.課件4:風姐姐的自我介紹

師: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那你們知道風有哪些作用嗎?先聽聽她的自我介紹吧!(課件錄音:我是你們的風姐姐,在生活中,我的作用可大了,春天一到,花兒開了,我一吹,你就可以聞到花兒迷人的香味。炎熱的夏天來了,我可以讓人們感到涼快。在沒有電的時候,我能讓大風車忽悠悠地轉起來,那樣就能帶動機器發電呢!怎麼樣,我厲害吧!哦,對了,你們見過在大江大河中航行的帆船嗎?那可全靠我的幫助呢!)

2.聽了風姐姐的自我介紹,同學們想想,風姐姐還有哪些作用?(學生回答)

師:風可以幫助燃燒,幫助人們發電,爲有些花傳播花粉,還可以幫助帆船航行。你們還知道風姐姐有哪些好處呢?把你知道的向小夥伴說說吧!(學生自由說)

3.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動動腦,想一想:長大了,你將會怎樣利用風來幫人們做好事?

師:風姐姐的好處可真多呀!除了這些,你還想讓風姐姐幫我們乾點什麼呢?

生:我想讓風姐姐幫我製造玩具、幫我們把衣服吹乾、幫我們給沙漠中口渴的人們送水……

4.課件5:沙塵暴、颱風給人們帶來的麻煩與災難。

師:不過,風也有不高興的時候。你們見過風姐姐不高興的樣子嗎?(播“颱風”和“沙塵暴”錄像)

師:颱風確實可怕,沙塵暴的確討厭。不過這可不能全怪風姐姐,這是因爲有些人不愛護花草樹木,她才生氣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好花草樹木,多種植花草樹木,當好環保小衛士,讓風姐姐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那樣風姐姐就可以和我們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了。

【點評】兒童是在真實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發展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體驗風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來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通過感受颱風、沙塵暴給人們造成的危害,從中領悟要讓風成爲人類的好朋友,必須要多種植花草樹木,自覺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自然環境。

2023年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馬的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包括四項內容:漢語漢字中的馬、歷史傳說中的馬、藝術作品中的馬、文學作品中的馬,是關於馬的四個層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蹤。由於上課的時間有限,學生的積累有限,可以主要側重於漢語漢字中的馬、歷史傳說中的馬兩項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其他的問題可以留給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再進行探討。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設想

1.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係,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瞭解馬的世界的精彩博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交談、說講、論辯)訓練,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尊重別人的習慣,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①首先要教會學生傾聽,這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第一步。

會聽:要認真聽,能抓住對方說話的關鍵,瞭解別人的意圖,這樣才能積極應對,更好的與別人交流

認真、耐心的聽:養成尊重、關心別人的習慣,才能更好的與人交際。

②其次是教會學生說。

敢說: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環境裏產生的言語活動。爲了使學生饒有興趣、主動地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去,通過展示圖片、教師親切的語言爲學生創設交際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積極主動參與交際活動

會說:通過講故事、看圖說話,培養學生描述的能力,力求語言生動,感情充沛。通過辯論、互評、師生互動等形式使學生能夠準確、流暢、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

③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其基本特點是聽說雙向互動,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雙向互動體現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真正交流起來,在口語交際過程中互相補充、互相支持,才能使口語交際活動不斷深入地進行下去。本堂課想通過小組合作看圖說話、辯論、互評等形式實現課堂教學的雙向互動。

3、通過講名馬的故事,瞭解名馬的成語,學習馬勤勞、忠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導入

提問:1、那中動物可以參加人類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馬。2、中國旅遊局將哪一件藝術作品定爲中國旅遊標誌?甘肅出土的東漢時代的雕塑作品馬踏飛燕。3、國際標準的鐵路軌距是1。435米,你知道這個數字從何而來?是古羅馬兩匹拉戰車的馬屁股的寬度,也就是說馬屁股的寬度是國際標準鐵路軌距的祖先。

這三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卻在告訴我們同一件事情:有一種動物和人類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者,這種動物就是馬。我們一起來讀馬。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馬的.世界。

二、文字中尋找馬的源頭

(一)導語:馬的世界豐富多彩,先讓我們在文字中尋找馬的源頭,認識馬這個字。全班同學從中間分開,分爲兩組。A組和B組。

A組任務:1、列出十個以上以馬爲偏旁的字並瞭解其意思。2、想一想,這些字與馬有什麼關係?

B組任務:1、至少列舉八個含馬字的成語。2、明確這些詞語的含義,思考它們表現了馬的什麼特點?

有關馬的成語中,褒義詞多,還是貶義詞多?爲什麼?人們就在馬身上寄託了許多美好的感情:勤勞、聰慧、忠誠、憨厚、善良,還有我們民族精神:奔騰不息,勇往直前。

(二)一分鐘速記成語,看誰記得多!

(三)列舉生活當中還有許多與馬有關的習慣用語

三、歷史中尋找馬的足跡

講一講能體現馬的精神的故事

1、你知道哪些歷史上或傳說中的名馬?

欣賞《三國演義》中的盧馬救主人的錄像。學生複述。教師引導。

怎樣能把故事講的吸引人,感人?(板書:講故事:抓要素+細節+想像+投入感情)

2、作文也應該注重細節描寫,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下面請同學們再準備一下,根據以上方法把其他的名馬的故事講個大家聽。你喜歡哪一個,就重點準備哪一個。

3、請學生講故事。

這些故事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馬的這種忠貞、誠信、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它所傲視的,就不僅僅是它的同類了。

四、藝術中尋找馬的俊美

1、有關馬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最喜歡哪一件作品?

2、欣賞一下徐悲鴻的《六駿圖》。

你看到的是一羣怎樣的馬?你聯想或想象到了什麼?

3、來欣賞一下不朽的藝術作品,回顧一下馬不平凡的歷史。(看圖片)

五、討論

歷史的車輪走到今天,馬不得不黯然退出歷史舞臺。你認爲,它的未來的命運會是怎樣的?

自由發言。

作業:

以馬,人類無言的朋友或馬,我爲你哭泣爲題寫一篇作文,談談你在這次活動中的感想,恰當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資料,應不少於500字。

2023年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是學生初次學習質量單位。由於質量單位比較抽象,僅靠觀察使不夠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實際操作活動進行感知,尤其重視對學生估計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並聯系實際,使學生初步體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們而言,要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還是有一些挑戰性的。

三、我的思考

學生對常用的質量單位瞭解能有多少?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活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千克、克這兩個單位。

六、教學資源

天平秤、兩個球、綠豆、鉛筆、雞蛋、蘋果、鹽、2分硬幣鹽(每組2袋)、2分硬幣(每組1枚)

2023年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由於“我”爲它們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呵護它們,逐漸得到了它們的信賴。

2.揣摩課文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要靠彼此之間的信賴。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知道雖然珍珠鳥很怕人,但是由於“我”爲它們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呵護它們,才使得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給“我”帶來情意,從而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彼此的信賴。

2.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3.關鍵:抓住重點語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課文內容,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麼描寫珍珠鳥外形的?

2.馮驥才先生飼養了一家三隻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裏,作者有什麼感受,你還記得嗎?

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讀了課文,你知道說的是誰信賴誰嗎?(鳥兒信賴作者)

二、品讀課文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對大珍珠鳥與作者一點點熟悉了,它會“伸腦袋瞅瞅”我。(板書:大鳥伸腦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學提示:認真閱讀第六至十六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了作者?你有什麼感受?做簡要批註,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學生默讀,自學批註,教師巡視。

4.學生彙報交流。

(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可能會有多種,如可按文章順序談,也可先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也可將兩處聯繫起來談)

⑴“探腦袋”:小珍珠鳥的好奇心很強呀!

⑵“屋裏飛”:小珍珠鳥在屋裏的具體表現讓我們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籠子四周——櫃頂上——書架上——燈繩旁——畫框上——窗框上)

地點變化了這麼多,但我們爲什麼沒有錯亂的感覺?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寫的?(用了三個“一會兒”)

教師:小珍珠鳥在屋裏四處活動,地點變了,方式也變了,如果我是作者,誰來扮演小珍珠鳥,告訴我原因?

師:你爲什麼先只在籠子四周活動?

師:爲什麼又敢在我的屋裏飛來飛去?

師:你爲什麼要落在櫃子頂上呀?

師:你爲什麼那麼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還敢啄我的名字?

師:你一定覺得撞燈繩、跳上畫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開了,你站在窗框上爲什麼不飛出去呢?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⑶“喝茶水”: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它先離我很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它是一隻的小鳥。然後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隻的小鳥。它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着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更是一隻的`小鳥。

⑷“啄筆尖”:同桌互讀。

⑸“肩頭睡”:作者爲什麼不驚擾它?他當時有什麼感受?

三、回讀一至六自然段

1.看來,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小珍珠鳥的活動地點變了,我們感到它的活動方式、性格也變了,它越來越親近“我”、信賴“我”了,透過小珍珠鳥的變化,你感到僅僅是小珍珠鳥信賴作者嗎?

(大鳥也信賴“我”,它們允許自己的孩子飛出籠子,與“我”親近)

2.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一對大珍珠鳥也信賴“我”?請找出來。

3.朗讀自己所畫的句子。

⑴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鬆自在了。

⑵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⑶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四、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上彼此創造的

1.教師:不論是大鳥,還是小鳥,都對“我”產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爲什麼會對“我”產生信賴呢?(是“我”精心呵護它們的緣故)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對鳥的愛。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2.此時,我們再來體會作者的感受。你感到僅僅是鳥信賴人嗎?

五、拓展延伸

1.教師: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與鳥之間的信賴嗎?(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信賴)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體會。

六、課堂小結

因爲愛,作者對珍珠鳥一家呵護備至;因爲愛,作者筆下的小鳥也充滿了靈性。大千世界,處處都需要關愛,處處都需要信賴。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讀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話吧!

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細膩(ní nì)畫框(kuāng kuàng)待一會兒(dāi dài)

3.用下列詞語造句。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先……然後……再……

4.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思路提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5.根據內容填空,回答問題。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裏,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⑴根據課文填空。

⑵“斑斑駁駁”在課文中的意思是。

⑶“無數指甲狀小葉”寫出了。

⑷“生意蔥蘢”說明了。

附:板書設計

珍珠鳥

大鳥:伸腦袋瞅瞅

珍珠鳥小鳥:探腦袋屋裏飛信賴人

喝茶水啄筆尖肩頭睡

2023年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讀通全文,整體感知全文。

2.認識並理解詞語,荷葉,小水珠,搖籃,亮晶晶,挺機坪,透明,翅膀,蹲在,笑嘻嘻等詞。

3.寫兩個字,是,朵。

教學準備

課件詞語卡片有詞語卡片的信封玻璃瓶尼龍紙

教學過程

1.揭題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這是什麼?你能說說這荷花怎麼樣?(用上荷葉說話)。板書荷葉圓圓。

2.初讀全文

師:這麼美的一池荷葉引來了許多的夥伴,聽聽都有些誰。

聽範讀。

根據學生髮言板貼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

回答完畢後,出示。課件小動物。

師:可愛嗎?我們一起來招呼招呼他們吧?指名,齊讀。

師:自個兒大聲讀讀課文,不會讀的地方多讀幾次,想想還知道些什麼?

3.讀通課文,學習詞語

指名試讀。每一段2至4人,相機貼出詞卡亮晶晶,停機坪,透明,翅膀,蹲,笑嘻嘻。

師:我們能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麼?相機板貼。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

搖籃停機坪歌臺涼臺

師:我們來認認黑板上這些詞好嗎?

小朋友齊聲輕聲讀,男女生分開讀,開火車讀。

師:我讓這些詞回到課文中,並且都去掉了拼音,考考你們會讀了嗎?

學生自個兒輕聲讀。

師:想想有沒有不懂的地方,開火車讀。

根據學生回答在詞語卡片打上問號。

師:小朋友這麼多疑問,哪些小朋友們已經弄明白了。

重點理解:透明,停機坪,蹲,搖籃,笑嘻嘻

師把學生已經理解的詞拿下,師:還有些問題我們下節課來解決。

師:信封裏是這節課學的詞,同桌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如果你的.同桌不會,就教他。

4.寫字:範寫,學生書空,教師範寫。

學生寫字。

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三個特色:

1.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時,能夠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每篇課文都是學生整體把握全文。每篇課文都是一塊美玉,閱讀時最忌零打碎打,整體感知全文才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整體感知也是爲仔細分析,品位部分重點詞句段,做下鋪墊。

第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體現在:看圖說話,讀書質疑,讀中解疑。

2.從以讀爲本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讀得充分,讀得有目的。《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爲,不能以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不是純理性機械的分析。我常常這樣問學生,你能看圖說說荷花的樣子嗎?讀了課文,你有不懂的地方嗎?會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麼?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我對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把握不準確,課堂生成沒有充分發揮水平。以至學生的質疑只是爲了質疑,使這一環節走過場了,沒有爲課堂提供方向。

在安排學生讀時,齊讀過多,個別讀太少,沒有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特色來。

2023年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藉助插圖、展開想象,並運用增、補、調、換四種方法理解古詩,體會詩句的意境。

3、習得觀察方法,明白古詩蘊含的道理。

4、指導背誦《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讓學生掌握理解詩句的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古詩蘊含的道理。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望廬山瀑布》引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

師:請大家自由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讀好一首古詩,還要注意停頓和節奏的劃分,大家邊聽老師讀,邊在自己的書上劃分節奏,好嗎?(PPT投影節奏劃分)

生根據節奏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三、理解

(一)藉助題目悟方法

師:孩子們,要想看懂一首古詩,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請大家說說平時是用什麼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的?

請看這首古詩的題目:題西林壁(指題目)(借解釋小結方法)

板書:增 補 調 換

(二)運用方法學詩句,感受廬山的千變萬化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讀讀古詩的第一二句:(齊讀)

請大家按照剛纔小結的理解詩句的方法,學習小組之間討論討論這兩句詩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體方法跟同學說說就更好了!開始吧!

師巡視,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認真,誰來結合理解古詩的方法,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補充解釋:看課文插圖,理解“橫看”“側看”

誰來繼續結合理解詩句的方法說說第二句的意思

請大家看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廬山

生充分觀察課文插圖,說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是呀,難怪詩人說廬山:(齊讀)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PPT)

想再看看廬山嗎?(出示一組廬山圖片)

能再說說廬山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嗎?

能帶着你的感受再讀這兩句詩嗎?(個別讀)

師:是呀,這些都是詩人遊覽廬山看到的景色。(板書:景)

只要詩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廬山不同的樣子,所以觀察廬山的角度遠遠不止文中提到的六個。

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墨客遊覽廬山,寫下了他們的感受,我們去看看詩人眼中的廬山,感受廬山的千變萬化:(師大約講解詩意)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所以,難怪詩人說廬山:(齊讀)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讀邊在頭腦裏想象廬山的.樣子,把你最喜歡的那幅廬山風景畫讀出來……

(三)活用方法悟詩情

廬山的景色真是讓人目不暇接!所以詩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大家繼續用剛纔理解詩句的方法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師:詩人已經看到廬山這麼多不同的景色了,爲何它還說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生:因爲他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所能見到的只是廬山的局部

師:所以這兩句詩的解釋中,我們還可以用“補”的方法,把原因補充得更加具體——

生:(補)我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貌,只因爲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

師:那該站在怎樣的角度才能看清廬山的全貌呢?

生答:應該跳出廬山,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俯覽整個廬山

師:所以詩人說:(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大家再讀讀這首詩,從這首詩中,大家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生說:我明白了要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處理問題,這樣才能客觀、全面。

師:是的。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多個角度,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也就是俗語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哪些課文正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

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說說嗎?(下棋、同學之間吵架)

師:詩人遊廬山,把自己的所見、所感都寫下來了,讓我們不僅欣賞到了廬山的美景,還讓我們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板書:道理)

像這樣的詩,我們可以叫它哲理詩。

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廬山,欣賞廬山的美景,把這首詩美美地讀一次。

(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齊讀)

2023年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量、剪、拼、折等活動,主動探究推導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爲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數學思想。

3、在學生親自動手和歸納中,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內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師準備:

4組學具、課件

學生準備:

量角器、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同學們,這幾天我們都在研究什麼知識?能說說你們都認識了哪些三角形嗎?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生出示三角形並彙報各類三角形及特點)

2、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兩個三角形,想不想看看?(播放大屏幕)。"咦,不好,它們怎麼吵起來了?快聽聽它們爲什麼吵起來了?""哦,它們爲了三個內角和的大小而吵起來。"(設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3、我們來幫幫它們好嗎?

4、那麼什麼叫內角啊?你們明白嗎?誰來說說?來指指。

你能標出三角形的三個角嗎?(生快速標好)

數學中把三角形的這三個角稱爲三角形的內角,三個內角加起來就叫內角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課件片頭1)

"同學們,用什麼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猜想驗證,探究規律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量角求和法證明:

先聽合作要求:拿出準備的一大一小的兩個三角形,現在我們以小組爲單位來量一量它們的內角,注意分工:最好兩個人 量,一人記錄,一人計算,看哪一小組完成的好?

(1)學生聽合作要求後分組合作,將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計算出來並填在小組活動記錄表中。(觀察哪組配合好)。

(2)指名彙報各組度量和計算內角和的結果。

(3)觀察:從大家量、算的結果中,你發現什麼?

歸納:大家算出的三角形內角和都等於或接近180°。

(5)思考、討論:

通過測量計算,我們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等於180度,因爲是測量所以能有誤差,那麼還有更好的方法能驗證呢?

大家討論討論。

現在各小組就行動起來吧,看哪些小組的方法巧妙。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

看同學們拼得這樣開心,老師也想拼拼,行嗎?演示課件。

看老師最終把三個角拼成了一個什麼角?平角。是多少角?

"180°是一個什麼角?想一想,怎樣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如果拼成一個180 度的平角就可以驗證這個結論,對嗎?"(課件3)

現在,我們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2、那麼對任意三角形都是這個結論?請看大屏幕。

演示銳角三角形折角。 (三個頂點重合後是一個平角,摺好後是一個長方形。)

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

1、小組探究活動,師巡視過程中加入探究、指導(如生有困難,師可引導、有可能出現折不到一起的情況,可演示以幫助學生)

2、"你通過哪種三角形驗證(鈍角、銳角、直角逐一彙報)",生邊出示三角形邊彙報。(如有實物投影,直接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最好,也可用大三角形示範,可隨機改變順序)

a、驗證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折法1中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麼角?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折法2 我們還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即:不必三個角都折,銳角向直角方向折,兩個銳角拼成直角與直角重合即可)

b、驗證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歸納: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放手發動學生獨立完成 ,逐一種類彙報 師給予鼓勵

三、總結規律

剛纔,我們將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量、剪、撕,能不能給三角形內角下一個結論呢?(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對!不論是哪種三角形,不論大小!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師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生齊讀一遍。)

爲什麼用測量計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統一的結果呢?

(量的不準。有的量角器有誤差。)

老師的大三角形內角和大小三角形內角和大呀?(一樣大)首尾呼應

四、應用新知,知識昇華。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它又能幫助我們解決那些問題呢?

(課件5……)

在一個三角形中,有沒有可能有兩個鈍角呢?

(不可能。)

追問:爲什麼?

(因爲兩個銳角和已經超過了180°。)

有兩個直角的一個三角形

(因爲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有兩個直角,它的內角和就大於180°。)

問:那有沒有可能有兩個銳角呢?

(有,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少有兩個內角是銳角。)

1、 看圖求出未知角的度數。(知識的直接運用,數學信息很淺顯)

2、做一做:

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度, ∠3=35度,求∠2的度數、

3、27頁第3題(數學信息較爲隱藏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思考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在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並且運用這一結論解決了一些問題。人們在進行科學研究中,常常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同時,它也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板書設計:

三角形內角和

量一量 拼一拼 折一折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023年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能根據故事情節展開聯想,續編故事。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續編。

【教學難點】

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讀懂這篇課文。

二、回憶學法、自學課文

想想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是什麼?

1、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2、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圍繞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

4、感情朗讀,談體會。

三、反饋

1、同桌互讀。

2、抽生讀,檢測讀音。

3、說:

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4、談體會:

從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說。)

四、熟悉故事情節

1、分角色讀課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訓練

1、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2、把編的故事寫下來。

六、詞語盤點

1、讀讀讀記記。

2、完成讀讀寫寫。

3、把好詞積累到詞彙本。

【板書】

小木偶的故事

啓示:僅有一種本領是不行的,人應該多方面發展。

【教後反思】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才能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權利。崔巒先生指出“教師的教,要切實轉到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教練、輔導員,學生是主角、主人。‘教’是爲了‘學’,要服從、服務於‘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導朗讀小木偶頭疼被誤認爲撒謊一部分時,孩子們強烈要求與我合作朗讀,我快樂地答應了,並讓孩子們自己挑選了兩個同學來與我配合,我當小木偶,他們一個當小白兔,一個當老婆婆。讀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愛的小白兔,你讀得真好,咱們來個擁抱吧!”然後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個躬:“老婆婆,您的親切讓我感動,您的指責真讓我傷心,我真的是頭疼哪!”此時,教室裏已炸開了窩,孩子們都綻開了燦爛的笑臉前仰後合。隨後,我又趕緊調整情緒收回孩子們的思緒。我將自己變成了他們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這篇精彩的童話。從孩子們放着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們已非常向往學習童話了。

2023年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激發學生對老師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理解我們爲什麼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2.齊讀課題,質疑。

3.簡介紫丁香,學生邊聽邊看畫面。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全文,學生邊聽邊看錄像。

2.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學生質疑。

三、全心品讀,體會情感

(一)學習12小節

1.默讀。

2.說說讀完後體會到了什麼?

3.思考:我們爲什麼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4.自由練讀,指名讀,議讀,評讀。

(二)學習35小節

過渡: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兒的呢?

1.出示學習建議。

2.小組合作學習。

找出寫紫丁香怎樣和老師做伴兒的句子做上記號,讀一讀,互相討論。

3.學生彙報、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①綠葉兒在風裏沙沙,那是我們給您唱歌。

想像它在唱什麼歌?理解疲倦一詞的意思。

②滿樹盛開的小花,那是我們的笑臉,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

理解掛牽一詞的意思。回顧生活體驗,想想老師是怎樣關心我們的。

③夜深了,紫丁香還會怎樣陪伴老師?怎樣理解花香飄進老師的夢裏?

4.指導朗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三)小結:同學們爲什麼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

四、總結全文

1.回顧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想對自己的老師說些什麼?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後再寫在小綠葉兒上。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