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篇

農業1.73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篇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啓發非淺。如:“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教給學生觀察”、“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興趣的祕密何在”、“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必須教會少年閱讀”、“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教學中的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樣寫教育日記”、“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怎樣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題,都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很有幫助的。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是啊,我們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課後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爲我們指明瞭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學術著作。使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平時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恆地讀書,讀不同類型、各方面知識的書籍,不斷地補充我們的知識的大海。因爲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因此,我總是對自己說: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所以我要時時提醒自己要抓緊時間多讀書!

又如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對兒童來說,時間是怎麼度過的,這和成年人的情況完全不同,——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誰不考慮童年的這一特點,他就很難理解兒童的心情,經常會碰壁。在樹林裏度過一個充滿陽光的夏季的日子,對兒童來說就像過了整整一年,而在少先隊夏令營裏度一個月,那就好像過了一輩子。不要用硬性規定的計劃來束縛兒童,讓他們去仔細地看看各種事,並且看個夠。也許,你還可以把兒童放掉整整一個小時,讓他們各自去幹自己要乾的事。這是兒童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兒童的感知和思維。”這段話用對比的方法提出給兒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多麼重要呀。在每一步路上,兒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現某種新的、未知的東西,這東西使他入了迷,佔據了億他的全身心,他不僅顧不得想別的事,就連時間的流逝也感覺不到了。有時一個成年人,也會被某種有趣的東西所迷住,我也很難擺脫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滿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識的深處,卻有一種思想使我不得安寧:我還有工作,誰也不會替我把它做掉的。這種來自下意識的信號,會幫助我控制時間的利用。而兒童缺乏這種控制力,所以他會忘記時間。應當教給他怎樣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時就要做到不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要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兒童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爲兒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換句話說,應當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致破壞童年的情趣。給兒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不是讓他們有可能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放任自流會養成無所事事、懶散疲塌的不良習氣。我常常告誡自己,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不是靠口頭解釋,而是要靠組織活動,靠示範,靠集體勞動。平時教師在教學和課餘時間要做一個有心人,儘量讓孩子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多組織安排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活動,使他們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能力。

類似這樣的具體例子還有許多許多,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將一直對照着靈活運用書中好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並教育好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健康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受樸素的文字中透出無比高明的教育智慧,感受簡單的文字中蘊藏無比睿智的教育思想,在和教育大師的心靈對話中,我找到了重新出發的理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本看時“愛不釋手”,看後“百讀不厭”的好書。書中用大量的教育實踐闡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通讀一遍後,最令我震驚和佩服的不是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那些有價值的教育原則和方法,而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這種“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熱情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韌品質纔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寶。所以我認爲,要想教育出好學生,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素質。教育學生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有一條建議——《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關於“教師的教育素養”在這裏談到了多個方面,其中談到每一位教師要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要深知所教學科的知識。那麼如何獲得這些知識?蘇氏建議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書中還有另一條建議——《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他說年輕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讓書成爲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他們請教。蘇氏建議我們每個月買三本書:(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2)關於可以作爲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作爲一名教師,很可能會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們能努力追求,也照樣能夠成爲名師和專家,創造自己的事業。很多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他們成功的經驗就是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這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自己成爲真正的讀書愛好者。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於他廣泛地閱讀,淵博的知識,他說:“我私人的圖書館裏,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裏,從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纔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纔有了“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因此,只要我們對教育工作感興趣,只要我們堅持讀書學習,勤奮實踐,我們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讓它像潺潺小溪,充實着我們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就像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玩具一樣,教師的至愛應該是書籍,但只喜歡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兩本書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爲優秀教師的。我們讀書,要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他們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和獻身精神,這些人格力量的學習將會積澱成爲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能夠提升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危險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缺乏精神財富的儲備。”因此,《給》這部書中曾多次寫到教師們爲了給孩子更多的啓迪,自己做的大量繁雜的準備工作。如,爲了讓孩子加強對詞的敏感性,開設“思維課”。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時候,教師先自己多次去觀察感受,買相關的書籍研究,努力做到用準確生動豐富的語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細微變化。寫口頭作文千餘篇。再如,爲了給各種類型的學生提供適合的閱讀書籍,教師們自己大量閱讀、寫讀書筆記,編排習題集,設置讀書角,創辦各類“特長小組”。每個教師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羣孩子。……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些看似簡單,說來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實施非常困難,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落實更是難上加難。但是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書中提到的每一個教師都是一把萬能的鑰匙,用自己豐富的精神寶庫,偉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優秀的有用的快樂的人!

他們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對自己說:我的學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現在帶給他們的是什麼呢?安常習故,抱殘守缺!我想給他們什麼呢?健康快樂,聰明伶俐,寬容豁達,樂觀向上。那麼,《給》這部書中已經有了這麼多好的教育方法,就從現在開始去實踐吧!讓學生讀書,我多讀!讀教育名著,讀文藝作品,讀唐詩宋詞。讓學生寫作,我多寫!寫讀書心得,寫已背詩詞和成語。讓學生行動,我多行!看中央十臺的節目,看新聞報紙。讓學生思考,我多思考!讓學生表達,我多表達!讓學生觀察,我多觀察!總之,讓學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對自己的要求永遠高於對學生的。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已成。”有了好方法就要堅持實施,有了目標就要不懈進取。今天的我將會以更激情飛揚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工作和生活,象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永遠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讀書與實踐緊密結合這纔是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典範,我將以教育家爲榜樣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勵自己今後的工作。將教育家的思想、精神與現行的新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爲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謝謝!!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作爲教師,在辦公室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好多人都覺得現在當老師太難了,常常內心茫然,手足無措。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個體差異大,個別學生厭學等情況,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也常常覺得黔驢技窮。因此,當學校組織學習《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如獲至寶,認真捧讀獲益淺。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看過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多次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纔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啊,作爲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纔有興趣學纔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屋及烏,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地圍繞着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着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着有關課堂上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爲“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爲學習知識的樂園。

當我再次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快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快樂和喜悅吧,在書的世界裏,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這一百條建議凝聚着大師智慧的光芒,似一顆顆啓明星爲教育者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此書將深奧的理念植入於簡潔質樸的文字中,用生動而翔實的案例闡述大師的教育思想,使人輕鬆愉快的在閱讀中得到啓迪。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國小教師而寫的,再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爲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衆多觀點對我影響都很大,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就是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儘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爲她修理好電視機後,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麼會沒有發覺,在我們認爲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裏,還蘊藏着天才呢……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爲一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爲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大家都知道,目前海州高中的學生中特長生比較集中,尤其在我所任教的文科班中,美術生、音樂生大概佔半數,如果只用學習這一把尺子衡量,他們中的`多數真的就是所謂的“兩分生”,往往被老師忽視。多年的這樣的教學經歷已經讓我完全轉變了觀念,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鼓勵、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比如歷史課學習西方繪畫史時,美術生會查閱資料引導大家欣賞那些曠世絕倫的美術作品,學習音樂史時,音樂生會發揮其特長,課堂中他們的表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就感的滿足,相信高中時代的這種經歷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

平時工作中偶爾也會遇到把我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的學生,。我現在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體育特長生,逆反心理極強,犯了錯誤不服管教,常與老師頂嘴,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發現,教師直接指出的錯誤往往會引發衝突,那我就考慮換一種方式,用表揚的辦法拉近他與老師的距離。說實話,想表揚他真的很難,終於機會來了。在一次考試時,我發完試卷,首先和同學們約法三章:不準傳遞任何東西、哪位同學借筆要告知老師。在監考過程中,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支持響應我的竟然是這位有錯不讓說,經常與老師頂嘴的體育生,舉手告知我他需要借筆,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他的行爲大加表揚,不僅帶動了其他同學,使考場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這位同學身上逐漸地發生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老師的關係越來越親近,與班級同學越來越和諧。

海高教學大樓正廳有這樣一塊宣傳板“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尊敬的態度待老師”,在欣賞中我會發現孩子們越來越多的閃光點。一個不愛學習,常常溜號的同學會在假期的雪後給老師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掃雪,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責任和擔當。

老師的欣賞會換來學生的尊敬和熱愛。在3月27日海高校報上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給大家節選一段“海高的老師,是那麼的熱情,那麼的親切。我爲能擁有這麼多的好老師而自豪,例如我們的歷史課張老師,她和藹而認真,細心而又嚴謹,她的熱情早已經將我們班的同學連在了一起,她總是象班主任一樣來教育我們,怎樣擺正學習態度,甚至怎樣待人處事,有時還親切地糾正我們的不足,在她的口中我們幾乎天天聽到鼓勵我們的話語,讓我們覺得她就像我們的家長”。雖然只是這樣一篇小短文,登在讀者有限的海高校報上,可每每想起卻總是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特異性,用愛去發現孩子們的優點,發揮其潛能,塑造其完美人格。蘇霍姆林斯基雖然與我們處於不同時代,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但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引起了我的共鳴,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爲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爲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來,中國的教育專家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其精華部分,另從他的其他著作裏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爲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爲《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並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同時,對於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是一種創造。要知道,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的時候,不是簡單地照搬挪用,而是在多觀察多思考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學生情況,採用“拿來主義”,在吸收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滲透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

一、在聽課中積累經驗,提升自己

作爲一名教師,工齡的長短並不一定決定經驗的豐富與否,只有不斷地進修提高的教師纔是真正的教師。而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教學和教育過程的主要陣地,所以聽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成長、豐富經驗的重要學習方式。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課都有他的成功之處和不足,我們聽課的目的就是要多發現長處,加以總結提煉形成自己的風格,或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技巧,或推廣交流,促進專業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它不僅是以知識的內容來教育學生,同樣的知識內容,在一個教師手裏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個教師手裏卻起不到作用。”這也在提醒我們,我們在聽課過程中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要進行反覆的琢磨。在分析總結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在反思中積累經驗,提升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師日記。他說:“教師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爲名師。”其用意在教育我們要重視反思。

作爲教師,如果缺乏對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不斷積累的意識,很難掌握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纔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緻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將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爲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所以我們只有通過教學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纔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爲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在閱讀中積累經驗,提升自己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我們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作爲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爲本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今天把種子播種到修整得極好的土壤裏去,卻遠不是明天就會長出幼芽的。”我們的學生是種子,他們不會一躇而就,立即變成參天大樹,它需要我們不斷地“澆水、施肥、修整”。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想讓學生成爲心中理想的“大樹”,我們自己也要不斷學習,積累經驗,爲學生的成長“澆水、施肥”。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當再次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書籍《給教師的建議》之後,自覺受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教育家,是廣大教師的典範,教師的榜樣。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而這本書就是從他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出來的,對教師的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爲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啓發。讀着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爲我們排解煩惱,給我們指點迷津……

在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幾條:

1、“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妙就妙在讓學生超越自己。人們常把學生比作一棵小樹,教師就是栽培小樹的園丁。一旦小樹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園丁心裏何等之沒美啊!培養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師敬業樂業,奉獻進取品質的集中體會,是教師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一位好教師會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希望,你們都能超過我啊!

2、“怎樣才能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要做到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就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於功課落後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兒童的樂觀精神、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繫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學校的磁石。”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讓他們始終對自己充滿自信,經常體驗到努力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成就感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他們產生低落情緒,喪失信心。並且善於從他們的優點入手,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超過自己的前一名,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學有所獲。一旦他們真正從內心產生了學習的渴望,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通過具體的教育案例,幫助我們明確如何認識和對待學生的規律和道理,有助於我們的每一個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處理學生及其所出現的問題。

4、“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爲友。”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爲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爲單調乏味的坐着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爲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爲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我們常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於教科書又要高於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纔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對所教的內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4、“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通過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閱讀課外書籍來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對於我們在教育中解決對“後進生”教育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有着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5、“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運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實踐,有說服力地解析一個一直困擾着人們的問題:勞動與教育的關係問題。過去一般都是認爲勞動可以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培養勞動觀念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書中則把勞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智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於我們如何研究和組織勞動實踐是有積極意義的。

6、“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纔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從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爲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善於動腦筋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有深入的思考纔會產生認識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是誰都會享受到了,它要經過深入地,甚至是痛苦的思考。比如學生在剛剛學習物理的時候都有着很高的興趣,如果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目光,尤其抓住幾個真正喜歡學習物理的孩子,讓他們在班級裏起到帶動全班的作用。那麼在今後的學習中這麼幾個孩子就會帶動全班孩子積極認真的學習物理。

這些能夠揭示教育奧祕的篇章,不僅有助於我們認識教育的規律,結合具體的教育對象因材施教,更給所有的教育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