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發展策略研究論文

  一、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的主要成效

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發展策略研究論文

1.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構建京津農產品供應基地

保定市各縣區氣候、土壤差異明顯,很多縣區擁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滿城草莓、望都辣椒、順平的果品、徐水無公害蔬菜和生豬、涿州都市農業、園區農業和休閒旅遊農業等、淶源錯季蔬菜和小雜糧等、高碑店豆製品、安新鴨業、安國中藥材、定興蔬菜和雞蛋等都是保定市的特色農產品。各縣依託本地區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農業產業,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道路,爲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創造強勢的競爭力。

2.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擴大綠色產品生產規模

以保定天香、定州伊利、望都蒙牛等乳品加工企業爲依託,大力實施“草奶牛”工程,發展優質奶源基地。以養雞、養豬協會爲依託,發展優質肉雞、瘦肉型生豬基地。加強甲魚、鱘魚、冷水魚等養殖基地的建設。例如,淶源縣依託山場資源,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截止目前,全縣已發展無公害柴雞養殖場2家,存欄10萬餘隻,年產柴雞蛋80萬噸,產品大部分銷到京津等大中城市,年創經濟效益達550多萬元。

3.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優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加強技術創新,培育品牌,突出扶持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採用“公司+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穩定產銷關係,化解農業市場風險。例如:順平重點扶持匯源果汁、綠城食品、北衛農科研等龍頭企業,其中匯源果汁總投資8億多元,年轉化果品15萬噸;徐水縣河北吉正農牧有限公司1995年建成,年出欄商品豬4萬頭。

4.創建農產品品牌,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建立及其知名度直接影響着農業生產的效益以及特色農業未來的發展。目前保定市一些農副產品已創出自己的品牌,帶來了一定的效益,正在不斷髮展壯大之中。如徐水縣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帝王宴”玉米系列產品供北京西南郊冷凍廠和北京首都機場,年銷量3000噸左右;高碑店擁有康師傅、豆豆和白象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

  二、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1.土地供應與交通壁壘是制約引進京津項目的“瓶頸”

如淶源縣地處西部山區縣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接京津戰略的發展;還有很多農產品在運往京津市場的路途中遭遇交通收費等重重關卡,大大增加了農業企業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定市農產品對接京津。

2.知名品牌少,龍頭企業帶動輻射功能弱

目前在京津市場擁有了一定名氣的保定知名農產品品牌只有涿州貢米、滿城草莓和易縣雜糧等少數品牌。農產品知名品牌較少,大大制約了京津市場的有效對接。此外,現有的龍頭企業拉動力不強,基本上與農戶還是買賣關係,市場風險較大。同時,龍頭企業規模較小,雖然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不少,但大都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能力差,產品缺乏精美包裝,在京津市場佔有率不高。

3.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

主要表現爲農民合作組織少,管理不夠規範,服務帶動能力較差,會員數量少。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撐作用不明顯,突出表現爲合作組織規模不大,聯繫不緊,有險則退,管理鬆散,在技術、資金、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服務滯後,跟不上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需求。部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存在牽頭人盈利、成員受益、農戶無益的現象,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聯結不夠緊密,形不成利益共同體,缺乏生機與活力。同時,傳統產業和優勢產品組織化程度不高,區域內集中連片的專業村組和專業大戶不多,靠價格拉動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即安的小農經濟意識濃厚。

4.農產品科技水平不高,附加值低

保定市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科技裝備水平不高,工藝簡單,產品科技含量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少,農產品種植缺乏優質品種,產品更新和新品開發能力不足,企業少有建立起自己的科技研發中心,農產品專業技術人才匱乏。農產品未形成產、加、銷一體產業發展模式,產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5.農產品供應難以滿足京津市場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這主要源於保定市很多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尚處於初級階段,科技支撐不夠,以及特色農產品不突出等問題。如順平縣在京津市場供應的產品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大衆化的產品階段,優質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數量不多,名牌農產品較少,在京津市場的地位不鞏固,難以抵禦全國各地的優質品牌農產品在京津市場的競爭。

6.吸引人才、資金難度較大

目前來看,保定市從政策環境、科研環境、生活環境、待遇等各方面與京津都有一定差距,吸引重要科研和種植方面的高科技人才較難。加上土地面積有限,人多地少,難以形成規模種植,也就難以實現訂單種植,難以吸引大規模投資

7.產業化市場運作機制不夠規範

保定市缺少輻射能力、帶動能力強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企業、基地、農戶三者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和與京津的農業經濟融合機制尚不完善,產業化經營多元化投入和農產品流通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目前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的'範圍窄,名牌農產品較少,特色農產品不突出,生產、收購、加工、營銷一體化的經營體系還不夠成熟。

  三、保定市加速農業對接京津的對策與建議

1.積極謀劃並編寫《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的發展規劃》

儘快赴北京天津與當地的發改委聯繫將保定市農業對接京津冀的想法,充分地納入到京津農業發展規劃中,與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對接,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規劃對接。 2.增強農業對接京津的定位意識

保定毗鄰京津,京保、津保高鐵竣工通車後,保定到北京半小時,保定到天津1小時,“京津冀兩小時經濟圈”往來更加便捷、聯繫日益緊密,京津冀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全市上下要強化農業對接京津重要性的認識,在促進京津農產品市場繁榮、保障供給搞好服務的同時,推動保定市農產品流通、產品加工、勞動力轉移和農業產業化的跨越式發展。如:涿州市潤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無公害蔬菜,主打休閒旅遊及餐飲,開展了農業生態旅遊項目,建立採摘園。此舉吸引了京津大量遊客。

3.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合作經濟

龍頭企業產品在銷往京津市場中佔有較強的優勢和較高的份額,對於做大農產品品牌,帶動區域農業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豆豆集團、涿州貢米食品公司、河北四方食品有限公司和連升牧業有限公司等所生產的豆製品、飛達貢米、速凍水果和“傻羊倌”羊肉等,已在京津市場佔有較大份額,創造了較大效益。因此,應鼓勵和引導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在保證現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擴大再生產,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自身產品在京津市場的份額。積極引導企業創建品牌,努力打造名牌,發揮名牌效應,提升自身影響力。同時繼續加強培育龍頭企業工作,根據京津市場需求確定蔬菜、畜禽等產業化、專業化生產的規模,增加合作組織數量,提升整體質量,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培育訂單農業,建立穩定的服務京津的農產品供應基地。

4.壯大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

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促使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規模,增加在京津市場的佔有份額,提高競爭力。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要求,推進專用小麥、飼用作物、特色種植和設施蔬菜等高效種植業發展,搞好農產品基地建設。如:定興縣商品糧基地、蔬菜基地,高碑店以新高食品有限公司爲龍頭的果品生產加工基地,以興達集團、仁達集團爲龍頭的生豬養殖基地,以雙合盛養殖有限公司、禽蛋運銷公司爲龍頭的肉雞、蛋雞養殖加工基地,以豆豆集團爲龍頭的豆製品加工基地。

5.依託縣域特色,加強農業項目引入和建設

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加強農業項目引入和建設。與京津等地區的大企業等單位進行合作,根據縣域農業和農產品特色,建立重點農業項目,能夠做強縣域特色農業,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尤其應立足於吸引知名企業和品牌建設項目,提高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的輻射力,北京匯源集團與順平縣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不僅帶動了農戶增收,還爲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6.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升農產品檔次

要把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檔次,作爲今後農業對接京津的重點努力方向。要堅持把與京津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對接作爲重中之重,實現農業人才和技術的對接,吸引京津農業科研成果到保定進行轉化。充分利用京津和駐保院校的農業科技資源,把對接京津的農產品由以初級產品爲主轉向以深加工產品爲主,由低附加值產品轉變爲高附加值產品,既提高了產品在同類型產品中的競爭力,又擴大了市場佔有率,同時也增加了經濟收益。同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要充分發揮涉農部門和科研單位的資源優勢,定期組織農業科技人員下鄉,到田間地頭傳授科學技術。

7.加強農業人才對接京津力度

一方面要鼓勵本地農業人才“走出去”,通過參觀學習、專家講課等多種形式,對農業人才、企業主加大培養,開拓視野,增強科技素質,提高市場競爭的勇氣和膽略;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京津地區農業專業院校、農業企業的聯繫和溝通,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資本進入保定,應實行“柔性流動”政策,爲人才引進創造最佳條件,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京津農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加速保定市農業產業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於刃剛 戴宏偉:京津冀區域經濟協作於發展.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

[2] 薛維君 熊鳳平:京津冀區域企業合作障礙的原因分析.經濟論壇,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