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教師2.48W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老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21課《我最好的老師》。這篇課文結構清晰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課文主要通過寫我的科學課教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式,表達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要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在學完課文後,我引導同學們共同完成課後的小練筆,這道題目的要求是:在你看來,什麼樣的老師纔是好老師?用一段文字描繪出來。

收作業前,我一直在猜想:同學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是不是與這位好老師有一定的差距呢?在忐忑不安中我看完了同學們的小練筆。心也隨之受到震撼。全班同學所寫的內容如出一轍,他們全都希望老師能和自己交朋友,說知心話,放下老師的所謂的尊嚴,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康少革同學的那幾句話: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面帶微笑,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我希望老師能成爲我們的知心朋友,老師和同學們真誠相待,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特別精神。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呀!

原來,同學們希望能與老師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看來我與這位好老師的差距還不小呢?我今後該怎麼辦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切靠自己最好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2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於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啓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說是和藹的,有的說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麼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接着,學生依據兩組三段六環節在課堂上交流預習批註,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有充分交流的機會。然後我讓學生細讀文本:說說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由此引導學生突破文章重點內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懷特森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稱爲“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麼樣?可取不可取?”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最後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後,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說說自己學完文章後的感受。我發現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嚮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爲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關心到了作者內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麼的與衆不同!

拓展環節中我佈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爲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3

《我的老師》是第八冊美術教材中的一課,屬於美術學習的第二階段,課標中造型表現領域第二階段目標是: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願望。

《我的老師》是造型表現課,旨在讓學生了解人物頭像的特點,掌握人物頭像五官的位置,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在造型中體驗快樂。

與本課聯繫密切的是第二冊教材中的《好看的線條》,第六冊教材中的《畫畫古樹》等,這些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線條,體會線條的美感,通過想象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好看線條好物體。而本課是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老師的頭像圖片,感受人物頭像的特點,在掌握人物頭像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會運用線條變現老師的頭像特點,與前面的課相比,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主要表現在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表現能力等方面,繪畫的層次提高了。

從學生的情況來看,他們對線條已經比較熟悉了,自從他們拿起畫筆來,畫出來的就是線條,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線條而已,在通過美術學習,觀察,實踐,他們認識了線條,能夠畫出各種各樣的線條。

根據階段目標,教材的編寫意圖,課程的前後聯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人物頭像的特點,觀察老師的頭像特點,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運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體驗線條造型的樂趣。

其重點是用線條畫出人物頭像,掌握頭像是一般規律。其難點在於觀察並抓住老師的特點,準確畫出五官,力爭位置準確,人物特點突出。

本課的教學抓住教材的重點,很好的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實效,其亮點體現在:

一、欣賞導入很巧妙,自然貼切,拉近師生情感,具有針對性,同時體現老師深挖教材內涵。首先出示姚有多先生所作《葉淺予像》,請同學們欣賞,畫美,用什麼表現?國畫線條,並重點解讀畫中題字和落款:知足常樂爲人道,古稀身健拳未老。自強不息立新意,獨闢蹊徑格益高。爲淺於恩師速像,辛未年秋月,有多寫。作者與葉淺予什麼關係?他們的情感怎樣?這樣就自然引出本課的課題——《我的老師》。

二、加強了三個課堂訓練,力圖實效。常言:方法要教,能力要訓。只有加強課堂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實效。

三是加強了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美感能力的訓練,本課就是感受線條人物造型的美感,通過出示《葉淺予像》和很多線條造型人物頭像,讓學生充分欣賞感受,感覺到線條能把人物描繪得如此生動,如此美,如此特點鮮明,使學生感受到線條魅力無窮,產生用線條表現,學習用線條造型表現的慾望。

四是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這時出示很多教師的照片,並同時出示老師爲教師所作的範畫,請同學認真觀察每位教師的特點,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很容易對號入座,找出哪張畫的是哪位老師,他們是怎樣找到的呢?是通過認真觀察,這樣的訓練沒有痕跡,自然而成,效果佳。

五是加強學生表現能力的訓練,爲了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實戰中,教師特意精簡了其他環節,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實踐,在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在訓練時加強教師的輔導,對學生繪畫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於普遍具有共性的問題,及時叫停,教師示範解決。

六、難點的突破簡明實效。本課的難點在於結合教師的頭像特點,把教師頭像五官位置花準確,教師是通過板演的方法來解決,教師選一位頭像特點明顯教師進行示範板演,邊講邊板演,過程不宜過快,要直觀,步驟要清楚,落筆要準確,線條要流暢生動,盡顯教師基本功,對學生有啓發,有感染,重點之處反覆強調,加強學生印象,而且在輔導時重點加以指導,評價作品時也要把五官位置作爲重要的評價內容。

反思的問題。

1、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學內容有些多,頭像側面可以先放一放,側面對學生來講有些難,關係到透視問題,本課教師雖然講了,學生根本無暇顧及,這部分刪去更好。

2、關於五官位置的擺放,是否應特意安排一次訓練,我還在猶豫當中,待實踐解決。

3、關於學生的評價環節還很欠缺,學生不能用美術語言評價作品,有待於加強評價方面的訓練。

【拓展延伸】

我的老師美術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學習畫人物的畫法;

2、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3、培養幼兒對各種顏料的認知;

4、激發幼兒熱愛教師,願意和教師做好朋友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孩子年齡小,加上思維能力不強,因此學畫人物有很大的難度;同時由於幼兒天性活潑、愛動,因此讓幼兒靜下心來畫畫也有一定的難度。

活動準備

輕音樂,教師的範例畫(先畫一張教師的畫像)一張,繪畫工具(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通過提示小朋友老師的衣着和髮型,來引導小朋友產生畫畫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老師的頭髮紮起來了;

老師今天的衣服很漂亮。

討論老師那裏漂亮,高訴幼兒一個人的漂亮不光在外表。

師:那你們喜歡陳老師嗎?

幼:喜歡!

師:那麼怎樣才能把老師漂亮的樣子記錄下來呢?

幼:畫下來;用彩筆把老師畫下來;用照相機照下來……

師:那好,我們今天就來畫老師,大家說好不好?

幼:好…

基本環節

幼兒產生繪畫的興趣後,教師就開始準備讓小朋友進行繪畫,首先要引導幼兒繪畫都需要什麼?以提問的形式引出繪畫的工具和原料:油畫棒、畫紙,在教授繪畫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在黑板上貼上一張事先準備好的範例,然後先提示人物應該首先畫什麼,其次再畫什麼,還是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以先畫頭,在畫身體。畫頭的時候要注意五官(頭—眼—鼻—嘴—耳)的順序,要一樣一樣的引導幼兒進行繪畫,同時注意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特徵,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注意力。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指導幼兒進行繪畫的時候,要讓幼兒認清各個部位的顏色,及需要的油畫棒,正確地引導幼兒對顏色的認知。之後要播放一些輕緩的音樂,在音樂中讓幼兒自己進行繪畫,同時教師在一旁指導。

結束環節

當所有的人都結束畫畫以後,教師要組織大家對作品進行欣賞,讓所有的幼兒都有上臺展示自己作品的時候。展示之後要以貼紅五星的形式進行評比,每個小朋友都要貼,畫的好的要多加一個,這樣可以減少幼兒的心理差距,同時也減少幼兒的排異情緒。

引申環節

通過對繪畫作品的評比,讓幼兒對繪畫基礎有一定的瞭解,同時增加幼兒同教師的互動性,增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和力,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4

這次我參加了塔寺國小20xx名師評課選課活動,我選擇的授課內容是西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我的老師》。

剛講完課時,自己雖然對講課效果不滿意,但心裏還是放鬆了許多,覺得之前的折磨與煎熬終於可以了結了。看到室外陽光明媚,終於有心情擡頭看看那蔚藍依舊,廣袤依舊的天空。

但這種輕鬆感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取而代之的便是對於這堂課的各種想法、念頭不由自主地涌現腦海,彷彿這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首先冒出的感覺是自己對這節課的準備還是不夠充足,儘管之前一直煎熬,還是沒把沙礫磨成珍珠。

備課時,更多的是在備自己,備教材,備知識,而對學生的把握和了解卻不夠深入也無從備起,便導致上課時不敢放手,學生便從課堂的主體變爲被動的接受者。所以以後要在深入瞭解學生的基礎上,相信學生,敢於放手,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自信,喚醒學生創造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心理,更加從容,自信有尊嚴地學習。

對於多媒體的使用,也讓我感觸頗深。多媒體是教師教學一個重要的輔助手段。課件是教師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工具和手段。但由於不經常用,導致講課時,它不僅不能增光添彩,反而成了一種羈絆,一種禁錮。就如一個經常走路的人,突然騎上了自行車,剛開始時左歪右扭,全然沒有了走路時的灑脫與自如。但是長久來看,還是要練就嫺熟的車技,這樣才能走的更輕鬆和長遠。

還有就是講課時間與節奏的把握上,也是自己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通常是自己的主觀願望很豐滿,而現實的課堂生成卻很骨感。自然的課堂生成猶如晶瑩的露珠,需精心呵護讓其滋潤課堂,不留意或駕馭不好便會一朝風乾。

星期四下午,我帶着困惑參加了五年級語文組的評課教研活動,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我和孟弋卜老師的課作出了精彩的點評。特別是馮亞紅主任,點評嚴謹透徹,用當時在座老師的話說,大有于丹百家講壇的學者風範。各位老師的交流分享,使我心中困惑大減,思路更加明晰。

會後,我特意上網查閱了20xx國家正式發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共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要點。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首先要更新與樹立自己教學理念,並將這種理念貫穿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總之,一節好課的生成非常不易,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緊密配合。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與心血的雙重打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5

經過兩個多星期的反覆準備,終於在這週四結束了“戰役”。

公開課的內容定爲《我的老師》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傳統篇目,要講出新意,應該說是仍比較有難度。傳統講法是通過講詳略,來體現師愛生、生愛師之情。而此次教學設計則另闢蹊徑,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角度來分析文章刻畫人物、表達情感的方法。

經過了前兩次的接觸,對特級教師付華老師已不再陌生。她總是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對我們的教學進行深入淺出的點評。

付華老師指出了我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了很多我在備課過程中未曾考慮到的問題。對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使我受益良多。比如,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仍然有生硬之感。在概括事件的過程中,爲什麼單單跳過第八段不講,而直接講第九段?學生們可能會有疑問。而老師如果給學生交代一下,(“第八段,寫事沒寫事?寫事吧,好像又太小了,沒寫事吧,但又確實是件事)進而也可以提出細節描寫,做到講課過程中的不露痕跡。

付老師很讚賞“水到渠成”式的教學方法。在講到概括事件的時候,就可以提出詳寫、略寫的問題。詳細描寫的都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自己的感受最深,所以寫得詳細,而之前都是寫得老師與“我們”之間發生的事,所以略寫。付老師還對我課堂中對學生回答處理不好的不好的部分,做了補充。比如“迷迷糊糊”、“模模糊糊”都是疊詞,疊詞能表現出字詞原來的意思,但表達效果上要弱一點。學生在概括“夢中尋師”是時候,說的是“夢遊”去尋師。“夢遊”這個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夢遊”可以說是一種病態,概括成“夢中”、“夢裏”才更恰當。有學生提到“我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是設問句。設問是自問自答的形式。而“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雖有問號,其實並不是真的在疑問,而是介於疑問和反問之間,表達對老師是思念之前。

付老師有數十年的教學經驗,對文本有着深入的分析,給我們提出了更加細緻的問題。比如“席子鋪在當屋,燃着蚊香”寫出了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他是能睡熟的,然而卻醒了要去找老師,更加說明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文中講老師寫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這是對學生品質的讚美,學生認可老師的這句話,並記憶猶新,說明老師對學生的觀察細緻。這些都是我尚未注意到的,在付老師的點撥下,頓時覺得明朗了許多。

此外,組裏的其他老師也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從備課之初,劉玉舒老師與王惠琴老師就一直盡心盡力地爲我指導,指出我試講中的種種不足,並提出改進的建議,公開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兩位老師的幫助。此外,馬老師指出這堂課重點、難點仍是不太突出;黃老師認爲正側面描寫的部分仍有爭議。韓老師提出了再讓學生練習一下正側面描寫,以鞏固正側面描寫的知識。

我非常感謝語文組老師們這麼真誠無私地幫助我、指導我。在聽其他老師課的過程中,我深深佩服老師們對於文章內容把握的深度與對學生情況瞭解的準確,並深感自己在這兩方面做得十分不足。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自己一定會多學習、多思考、多請教,爭取在教學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6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下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啓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進行談話:“那麼,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上課娓娓講解一種叫‘貓蝟獸’的動物,同學們都根據他的講解龍飛鳳舞地做筆記,可隨堂小測驗,全班同學都大吃一驚,因爲他們的成績均爲‘0’分……這,這,這是一位好老師嗎?”引起學生的情感衝突,順勢將學生帶進課文。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感受“氣憤”和深感“佩服”的重點內容的教學。特別是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帶領同學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另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內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說說你的理由。”讓孩子們暢所欲言。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7

今天講魏巍的《我的老師》,課堂結構特別清晰:複習字詞導入新課,跟魏巍學習謀篇佈局,跟魏巍學習遣詞造句,跟魏巍學習感謝師恩。結尾插入林妙可的歌<<老師>>。當林妙可甜美的歌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正好讀完自己創編的詩句,下課鈴正好打響。整堂課,孩子們投入,老師開心。

這些創意,是我跟湖南嶽陽的盧望軍老師學的。可以說,她是我的老師。這個小女子,年紀不大卻有教育的大情懷大智慧,連王君老師也贊她是少有的聰慧和勤奮,自己的新書也請她來做序。我讀王君,李鎮西,王開東的次數竟然越來越不及她。她的思想如夜空,筆尖如清泉,創意如春筍,讓人百讀不倦。她的博客,就如我的鄰居,經常進去串個門,隨意自然不可或缺。她的課例和經典語句,我像一個學生那樣摘抄在筆記本上。望君如師,給我智慧。

講課時,有些孩子的想法超越我,是我沒想到的。比如,課文中師生交往的七件小事可不可以調換順序。我預設的答案是:不可以,這些事是按照由略到詳,由課內到課外,由平常到假期,學生對老師感情逐步加深的順序寫的。但是孩子們又答出了前幾件事是老師愛我們,第五件和第七件事是我們愛老師,先有老師愛我們纔有我們愛老師。是啊,這是一個因果關係。還有兩個孩子說可以,把第七件事放在開頭寫,就行成了一個倒敘,會引起懸念:爲什麼孩子會夢中尋師?然後再寫前幾件事也順理成章。是啊,這也是可以的啊,只是魏巍採用了順敘而已。再比如,爲了訓練他們的想象能力,我最近留的作業是對英文字母進行聯想,他們的很多奇思妙想,是頭腦僵滯的我萬萬想不到的。從思維活躍的角度,學生也是我的老師。學生爲師,給我力量。

身邊的一些領導和同事,他們不計得失的對待工作,不怨不悔的解決問題,不卑不亢的面對生活,他們的堅韌和大度激勵着我。他們,也是我的老師。

那些素不相識的天涯海北的語文溼地的同行者,他們放棄自己休息時間編輯文章爲大家分享,他們爲了心中的芳草地不遠幾千裏自費去成都相會,他們互助互愛相扶相攜的精神時常感染我,他們,也是我的老師。

還有那麼多素未謀面或者萍水相逢的人,他們或者給我做人的教育,或者給我生活的啓迪,他們何嘗不是我的老師呢?

感謝這些老師,他們也將成爲我記憶天空裏不褪色的"蔡雲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8

《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是國小六年級語文課本中最後一次綜合性學習裏的一篇略讀課文。開課,與學生做了近距離的心靈溝通:“同學們,你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子?”只見學生們略做思考狀後說:“把我們當朋友,不隨意奚落同學,還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就是我們同學心目中最好的老師。知道了“最好老師”在同學們心中有了一個“定位”後,也就爲我後邊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那麼,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上課娓娓講解一種叫'貓蝟獸'的動物,同學們都根據他的講解龍飛鳳舞地做筆記,可隨堂小測驗,全班同學都大吃一驚,因爲他們的成績均爲‘0’分。=這,這,這是一位好老師嗎?這算好老師嗎?”隨即,我在堂課上順勢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同學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另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內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後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拓的是課文的意蘊,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於是,在教研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啓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穫。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9

上完《我的老師》一課,我的第一感覺是心情很舒暢,因爲師生配合很好。但是越好的配合就會讓我感到越不放心,似乎隱藏着什麼教學中的“陷阱”?

之所以感覺心情舒暢,源於我對文章的熟悉。在備課之前,我反覆研讀這篇文章,並且查閱了很多篇教案。無疑,這對我上課是有很大幫助的,使我的這堂課有一些可取之處。

例如,我在分析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七件事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感悟出七件事的詳略分佈,引出詳略安排的好處,從而進一步感悟出本文的感情線索,知識點之間銜接還比較自然。例如,在分析老師外貌時,先讓學生自己評價臉上有一顆“榆錢大小的黑痣”美不美,學生說不美,但作者卻說老師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從而讓學生領悟到老師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老師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分析第一件事時,我將這個場景演繹出來,在拉近師生距離,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所描繪的那一種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句子。又例如,在講第六件事的時候,我請學生來讀小夥伴嘲笑我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知了人物性格特徵。

但是,也真是源於這種“順”,使我的這堂課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老師講得太多,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具體體現在:

1、詳略得當的好處分析時,在學生答不出正確答案時,我採用的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種方式。

2、在文章第10段人稱變化時,是由我來朗讀,學生體會這種變化的好處。其實更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自己讀。

二、文章有很多直接抒情的地方,由此我引申出五種表達方式。這是在我上課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講得十分模糊,學生不易理解。

三、學生預習情況較好,而且他們的資料書對於文本和課後習題講解得十分全面,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很清除我上課的內容以及提問的答案。一來讓一些同學倍感壓力,二來會使他們自己逐步喪失上課的興趣。這讓我覺得十分可怕。由此,我請教了我的師傅以及我們的語文教研組長。從前輩那兒我知道了,上課要推陳出新,不要太依賴於優秀教案,同一個問題,可以換一種方式提問,不要讓學生摸清了老師的套路。當然,這還需要我下非常大的功夫!

原文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國小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嘴角右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裏,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還記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裏,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裏和朋友的家裏。在她的朋友的園子裏,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蜂王,並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愛詩,並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

圓天蓋着大海,

黑水託着孤舟,

遠看不見山,

那天邊只有雲頭,

也看不見樹,

那水上只有海鷗……

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

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我們見了她不由地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着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佔據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裏,好幾年沒有回來,我跟母親非常牽掛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徵記號的字條卷着埋在香爐裏,然後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凶。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羣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囉!”那時的我,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麼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 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裏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裏,席子鋪在當屋,旁邊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裏的什麼時候,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親喊住我:

“你要去幹什麼?”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麼?”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可惜我沒有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

(至此,描寫蔡老師的部分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6課[3] (自20xx學年開始,《我的老師》被選除)、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3課,鄂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3課)

雖然這時候我同樣具有鮮明而堅定的“立場”,就是說,誰要說“五小”一個“不”字,那就要怒目而過,或者拳腳相見。可是實際上我卻失去了以前的很多歡樂。例如學校要做一律的制服,家裏又做不起,這多麼使一個孩子傷心啊!例如,畫畫兒的時候,自己偏偏沒有色筆,臉上是多麼無光啊!這些也都不必再講,這裏我還想講講我的另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姓宋,是一個嚴厲的人。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走不整齊,那就要像舊軍隊的士兵一樣遭到嚴厲的斥責。儘管如此,我的小心眼兒裏仍然很佩服他,因爲我們確實比其他學校走得整齊,這使我和許多“敵人”進行舌戰的時候,有着顯而易見的理由。引起我憂慮的,只是下面一件事。這就是上算術課。在平民國小裏,我的“國語” (“語文”)比較好,因而跳過一次班,算術也就這樣跟不上了。來到這裏,“國語”仍然沒問題,不管作文題是“春日郊遊”或者是“早婚之害”,我都能爭一個“清通”或者“ 尚佳”。只是宋老師的算術課,一響起鈴聲,就帶來一陣隱隱的恐懼。上課往往先發算術本子。每喊一個名字,下面有人應一聲“到!——” ,然後到前面把本子領回來。可是一喊到我,我剛剛從座位上立起,那個算術本就像瓦片一樣向我臉上飛來,有時就落到別人的椅子底下,我連忙爬着去拾。也許宋老師以爲一個孩子不懂得什麼叫做羞慚!

從這時起,我就開始抄別人的算術。也是從這時起,我認爲算術這是一門最沒有味道的也是最難的學科,像我這樣的智力是不能學到的。一直到高小和後來的師範,我都以這一門功課爲最糟。我沒有勇氣也從來沒有敢設想我可以弄通什麼“雞兔同籠”!

並且敘述着他們的時候,我並不是想一一地去評價他們。這並不是這篇文章的意思。如果說這篇文章還有一點意思的話,我想也就是在回憶起他們的時候,加深了我對於教師這種職業的理解。這種職業,據我想——並不僅僅依靠豐富的學識,也不僅僅是依靠這種或那種的教學法,這只不過是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是他有沒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假若沒有這樣的心,那麼口頭上的熱愛祖國羅,對黨負責羅,社會主義建設羅,也就成了空的。那些改進方法羅,編制教案羅,如此等等也就成爲形式!也許正因爲這樣,教師——這才被稱作高尚的職業吧。我不知道我悟出的這點道理,對我的教師朋友們有沒有一點益處。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0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啓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麼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覈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爲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並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麼做的?在我們這個羣情激憤的教室裏,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爲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爲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是第十二冊第五單元中四篇文章中的最後一篇。而這個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感受科學家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學精神,體會科學精神的內涵,同時,也能初步學會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從這個單元的整體來看,本文在單元中所承擔的角色,應該是領會科學精神的內涵,鞏固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而細讀本文之後,我以爲《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更爲突出的是要讓學生在藉助對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及其他的充滿着個性與哲理的話語中領會科學精神對於學習與成長的意義。所以,這篇文章在人文方面更爲突出,而在語言表達上缺少一些特色。不過,在佈局謀篇上,本文還是有着另人咀嚼的地方,比如全文特別注重對懷特森先生語言的描寫,學生如能緊扣他的語言進行讀悟,便能很是容易地體會到敢於質疑的科學精神;又如,文章的開篇還是很有特色,能很好地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而文章的結尾也耐人尋味。基於對教材的這種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索:

一、藉助什麼來創設情境最爲合理

情境的創設對於學習這類講述深奧的科學精神的文章來說,極其重要。必竟,文章深奧的哲理是學生難於理解的;必竟,承載着科學精神的事例也必定會因爲通俗易懂而導致學生讀文興趣的缺失。如何能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是學好本文的關鍵。於是,我在迷茫中開始思索。當時有兩套方案:

1、從可能會引起學生興趣的貓蝟獸引出。藉助一些資料,再現這一情境,讓學生有一種真切地體會;

2、從文本出發,再現懷特森老師的課堂,讓學生產生質疑,然後再讀課題,生成疑惑,從而產生對讀文的興趣。在思量再三後,我選擇了後則。

理由有三:

1、二套方案異曲同工,但第二套方案是從文本出發,是藉助文本把學生引進一種質疑的氛圍之中。顯然,文本情境與其他的情境創設有着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文本情境源於文章本身,不僅能讓學生充分地運用文本,而且這種情境也會隨着文本內容的推進,情境也仍會不斷生成與發展。這種情境可以至始至終生成於課堂之中,而課文本身與學生都是這種情境的創設者與推進者;

2、利用文中對這堂課的描述,讓學生走進懷特森先生的科學課堂,能讓學生可以直面懷特森老師,並對懷特森老師這個極富個性的人物形象有一個入情入境地體會,從而便於學生在這個形象中領悟其宣揚的敢於質疑的科學精神。而方案1則會暫時丟失懷特森先生的形象;

3、採用方案2之後,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的對懷特森先生的質疑與課後的說服他人對懷特森先生的質疑與不解,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可以引發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可以在說服他人中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可以在說服他人時得到語言的訓練。當然,這樣的處理方式也吻合了本文的構思。

二、略讀課的底線在哪裏

《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略讀語文,哪麼我該如何體現略讀的教學特色呢?在這裏我想引入《教師用書》中的一段論述: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只要抓注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詞句不作爲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在這裏我無意去分析精讀與略讀的區別,我也無法用簡潔的話語來陳述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但我在思索:《我最好的老師》這一略讀課的教學應該有什麼?

1、課文的重點、難點的理解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如比,本文中懷特森先生的極富哲理的話語,在理解上還是有一些難度的,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理解的方式與途徑;

2、關鍵詞句的訓練仍然是不可或缺,但重點應該落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上。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儘可能地讓學生去發現,然後引發學生的品讀;

3、突出主線(從懷特森先生的形象中感悟到一種科學的精神),而略去一些枝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試圖通過一個主問題(爲什麼懷特森先生的學生要說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師)下的兩個子問題(懷特森這出人意料的舉動的真正目的;懷特森先生給學生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去讀,去悟。哪麼我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當然還需要各位老師的探討,更需要專家的引領。

三、人文性這麼強的課文,而且在語言的特點不甚顯明的情況下,如何來做到“得意得言”

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我經歷了一個兩難的選擇:是讓學生在事中明理,還是讓學生借人物形象的構建中悟理,或是抓住文中的人文性極強的兩句話來說理。

在這堂中,我選擇的是讓學生在品讀懷特森先生的話語的過程中逐步構建人物形象,讓學生在對懷特森這個頗具個性的人物形象的構建中,去領悟科學精神的內涵。因爲,我以爲懷特森希望他的學生明白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是十分抽象的。如果,直接抓住這兩句話展開或進行輻射,都會經歷從抽象到直觀的過程。而這有背於學生的認知能力,更是背棄了這個單元的主旨(以事說理)。因此,我把引導學生解讀第三自然段(直接描述懷特森先生關於考試得零分的解釋)作爲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核心策略。這不僅是因爲這段話清晰地把懷特森先生要告訴學生的道理以形象的語言涵蓋其中,更因爲這段話有利於學生藉助語言構建起懷特森先生的形象。而且這個過程,正是學生藉助語言讀懂課文的過程。

其二,本文的結尾很有特點,它拋卻了傳統的以感悟或議論的方式結尾,而是以一件文章作者爲懷特森先生獨特教學方法的辯解爲結尾的。這個結尾有一點戛然而止的味道,給人以深思。在教學中,如果放棄還是頗爲可惜的,但如何展開研讀,又會破壞其中的韻味。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如果現在讓我們重新走進懷特森先生的那堂科學課堂,你還會有當初的那種憤怒和驚詫嗎?如果當你聽到有人對懷特森先生這種行爲的不理解與質疑,你又會說什麼?”以寫的方式,把這內含其中的深意讓學生表現出來,從而也讓學生在經歷思維的咀嚼之後,更成爲一次寫的訓練。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作爲綜合性學習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原本並不太喜歡這篇文章,一則覺得它是篇略讀課文,不怎麼上心,二則覺得文字比較平淡,沒有什麼典型的語言材料可以咀嚼。

後來讀着讀着,發現文字雖顯平淡,但感情卻不平淡。作者對懷特森先生前後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評價和感情,這一切皆因懷特森先生用極爲不尋常的設計帶給了我們嶄新的懷疑主義。“水嘗無華,相蕩既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何不就從情感衝突入手構築對話來學習這篇文章呢?這是我最初的設想。

於是,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後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拓的是課文的意蘊,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於是,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啓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穫。

到現在,我已經有了再上這一課的盼望!

尷尬的課堂,失望的孩子——《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是義教版六年級的最後一篇課文,也可以說是孩子們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篇課文。中國人都有“第一情結”和“最後情結”。而我也在想,最後一篇課文如何教,給孩子們留下最美好的印象,何況這篇課文的內容還和老師有關呢?

這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爲我們介紹了“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懷特森,他用心良苦,採取不同一般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終身受益無窮,讓“我們”懂得了不能迷信書本不能迷信權威。這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理解懷特森爲什麼是“我”最好的老師,同時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一如既往,閱讀課文先讓學生自學然後交流討論。交流的時候:

沉默。

對視。

皺眉,壓抑,咬咬嘴脣,深深呼吸。

繼續沉默。腦海裏閃過一句話:“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笑了,苦笑?訕笑?微笑?無從辨別。

“呵,是不是懷特森老師讓你們打開眼界,打心眼裏瞧不起我這個老師,不屑跟我交流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

稍微輕鬆過後依舊是沉悶,默然無聲,無動於衷。

長長舒出一口氣。呆呆地靜望。

“休息會,你們大概累了。閉上眼睛,躺在桌上。”莫名其妙,但是還是聽從指揮。

3分鐘後,“起來吧,休息好了沒有?”居然是兩種絕然不同的回答。“休息好了!”“還沒有……”有點吞吞吐吐而且聲音很小,但是我準確捕捉到了聲音的來源。“那你繼續休息會,好嗎?”低下了頭,無語,但是搖了搖頭。

“那好,我們接着上個問題繼續討論好嗎?”陸續有小手在向我示意,他們想說話了。

孩子們在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的看法。

不熱鬧,不激烈,不深入,沒什麼見地。失望依舊。不鹹不淡。

熟悉的鈴聲,親切的鈴聲,渴望已久的鈴聲,終於響起。

逃向辦公室。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第二堂課。

改變方式,不再交流。哪怕很多東西未竟。

寫,寫體會,寫看法,寫願望。隨心,隨意。

等待。

看傑作。萬般滋味涌上心頭。

“懷特森是個好老師,如果我們的老師也能這樣教學的話就好了,我們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一定可以成爲更優秀的學生……”

“多麼希望懷特森老師就是我的老師啊!我們的老師只是一味地讓我們讀書,背書,做習題……”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老師……”

“這課告訴我們要敢於發問,敢於懷疑。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

失望的是他們,失望的是孩子們,失望的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失望的是祖國的未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孩子的願望是單純的,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孩子的世界是乾淨的。

我的失望對比他們的失望顯得渺小。

思緒。

綿長,悠遠。

孰之過?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1

1.我讓學生思考作者在敘述七件事時,文章在選材時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經過短暫思考後,一位同學說到“主次分明”,大部分同學還能夠說到“詳略得當”。

這是不錯的。接着,我再補充概括,這篇課文寫的七件小事,前五件事是略寫,後兩件事是詳寫。文中內容這樣安排,就叫“主次分明”“詳略得當”“中心突出”,使文章結構清晰,疏密有致。詳寫的材料要做到生動具體;略寫的材料做到簡筆勾勒,概括精練。

2. 接着上面教學環節,我緊接着問:“文章爲什麼前面五件事略寫,而後兩件事做詳寫?”

學生能過回答的少。我想主要原因是學生剛剛進入文本,還不能進入深入理解課文,這個問題閒得很突兀,前面沒有很好的教學鋪墊。所以對後面兩件事表達的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沒有感受到。第六件事是老師對我影響的最大的一件事,是一次心靈上的援助,給幼年的“我”極大的幫助和慰藉,讓“我”無法忘記。第七件寫我暑假夢中尋師,是承接了上文的內容,正是因爲老師對我的關心讓我捨不得離開老師,細讀課文,你感到作者用一個孩子般的質樸清新的語言傾訴了“我”對老師的濃濃的依戀之情。而且這兩件事和前面的五件事是有着區別的。這兩件事互相依存,交互交融,都是老師用一顆心溫暖了另一顆童稚的心,寫出了師生之間最美的情感,是文章感情的深化。這前面六件事是像一塊塊的鏡面,照出了一個豐滿感人的老師形象。後一件事是表達我對老師的依依不捨之情。文章用心品讀,生動感人。

如果把這兩件事單獨提取出來,進行內容的篩選,又可以構成一片微型美文《我的老師》。可惜,教學中我沒有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老師排除“我”的糾紛,對我心靈的援助”這件事,所以學生對老師形象理解的不夠深刻。如果停留在前面的幾件小事上,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只不過是一位可愛、溫柔、善良的老師,這樣看來,學習第六件事尤其顯得重要了。回望全文,文章一開始就說“最使我不能忘記的就是蔡芸之老師”,文章結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這都凸顯了老師對我心靈的影響很大。如果在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如上內容,教學活動會更加緊扣文章中心,凸顯教學的重難點。

此外,再把第一件事單獨提取出進行變形閱讀,會構成一首描寫可親可愛老師的小詩,帶着學生一起品味,學起來也會很有意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2

角色遊戲活動《小白兔和大灰狼》中小朋友們玩得十分投入,尤其是扮演大灰狼的樂樂,他傳神的一兇一詐,像足了一個大灰狼的樣子,把遊戲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遊戲結束後我立即表揚了樂樂,要小朋友們學習樂樂平時多注意觀察事物,積極表現的優點,樂樂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還會演很多兇狠的角色呢!”言語中透露出掩飾不住的驕傲。我對他說:“好的,下次我們的角色遊戲還請你當主角。樂樂開心地跑開玩去了。

十分鐘後,忽然聽到舒舒小朋友的哭聲,我趕緊徇聲走過去,問明原因,原來是樂樂打哭了她,小朋友們都圍了上來,我立即嚴肅地批評樂樂:“樂樂你還真是大灰狼了,我們大家都不喜歡你了。“又安慰了舒舒幾句,大家就都散開去活動了。

一天的活動結束了,離園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開開心心地由家長帶着回家了,這時樂樂的爸爸也來了,只見平時最高興爸爸來接的樂樂對爸爸的出現毫無表情,且一臉的沮喪,我連忙問明瞭原因,原來樂樂還對我剛纔的一句氣話耿耿於懷呢!並對我說:“老師我以後不想演大灰狼了。”聽完他這句話,我開始後悔了,原來,短短的一句話,卻給樂樂帶去了長長的傷痕,以至於他最喜歡演的反面角色都不想演了。

對此,我作了深深的反思。

幼兒的心靈是很純潔,很透明的,經不起一絲污濁,而作爲幼兒心靈工程師的我們有時卻有意無意地用我們的不經熟慮的語言將他們的純潔玷污,“好孩子”是每個孩子的嚮往,現實生活中誰都不想做大灰狼,而我卻把那個“大灰狼”的套不偏不倚地套在了一個只想把大灰狼的角色演好的小朋友的頭上,讓他揹負本不該有的沉重負擔,我恍然感到應該多與小朋友交流,多注意與他們交流時的語言,多關注他們的內心變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寬鬆、自由又不乏愛的環境中成長。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3

本節課首先讓學生構建好老師的形象,也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老師。接着,讓學生表演“教師模仿秀”,真切地走近老師的角色,換位思考,然後讓學生從個性、外表、師德、能力等方面寫出自己喜愛的老師的形象,讓學生更深層次思考老師這一角色,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換意見,並在課堂上一起分享。

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前提下,教師從老師的角度,從生活、工作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學生一起討論,換個位置,如果你作爲老師,你的煩惱會是什麼?學生進行討論,以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問題,然後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老師的快樂與煩惱,讓學生更全面瞭解老師,並對於學生誤解的地方,加以解釋。

通過一個平等的平臺,讓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化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誤解,讓老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更好的溝通,並把之前學習的有關人際交往的小技巧運用在師生交往上。

如果能積累一些有關師生交往的視頻片斷,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效果會更好,更活躍,這是我以後要努力的方向。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4

這是魏巍的一個短篇作品,我比較喜歡這樣溫馨的短篇。

課文寫了七件事,我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理清了課文的情感線索,即,回憶——依戀——思念。課文的品讀,我從最後一個部分入手,並把這個部分作爲了學習重點。學生默讀後,劃記哪些句子表現了“我”對蔡老師的思念,邊劃記,邊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生的感受非常敏睿,他們能抓住“默默”、“漫長”、“記憶中的珍寶”等詞句,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我”對老師深深的愛與思念。在這個過程中,我相機抓住:放假前在老師身邊不願意離開、睡熟後夢遊去找老師、拿自己的思念老師的心與熱戀中的人相比等幾個點,引導學生邊讀邊談,談後再讀,使孩子們把這種對老師的依戀與愛印在腦海中。另外還附帶着提到了作者間接和直接表達情感的方法。緊接着,我用“爲什麼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孩子會對老師這樣的依戀?”進入課文前面部分的學習。學生最先讀到的是老師爲“我”排解糾紛的事,把當時“我”的無助與悲傷與老師的援助放在一起讀,“我”對蔡老師的感激與愛在孩子們的朗讀中體現出來了。然後,還是以“爲什麼我對老師這樣喜愛和依戀”牽出另外一部分的課文,體會蔡老師熱愛學生、善教等特點。以一條線貫穿整個課堂,這使得教學過程渾然一體,學生學習的思路非常清晰。另外,自己還感覺本課的教學取捨也比較得當,直奔重點段落,其它比較瑣碎的部分一讀而過。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勞動。

2.情感目標:形成尊重老師的情感,體驗融洽的師生關係。

3.行爲目標:從自己的真實經歷出發,認識和理解教師對自己成長的作用。

學生現狀分析:課前對三年級50名學生進行問卷式調查,100%的學生知道尊敬老師,但對於爲什麼要尊敬老師,老師在自己的成長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認識較淺。

課前準備:

1、 師生共同蒐集《老師教育我成長》的真實事例

2、 準備電教設備:實物投影儀、錄音機

3、 準備照片、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看照片裏都有誰?在做什麼?

生:這張照片是我們剛入學時,老師在校門口迎接我們。

生:這張是我們一年級在入隊儀式上宣誓。

師:誰帶領你們宣誓呀?

生:大隊輔導員劉老師

師:對,再來看看

生:這張是我們班和三年二班拔河比賽,何老師給我們當裁判。

生:這張是高老師在音樂課上,教我們吹豎笛。

師:在老師們的辛勤教育下,同學們在各方面都大有進步,茁壯成長起來。

今天我們來學習《老師教育我成長》(出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2、 學文明理: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49頁,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讀一遍課文(自讀、與同學分段讀、大聲讀、默讀……)

學生讀課文

師:剛纔同學們讀地很認真,現在大家回憶一下,你第一次走進校門見到老師的時候,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生:有知識,衣服特別整齊

生:嚴肅、認真

生:不象想象的那麼可怕,挺和藹的

生:說話聲音響亮、做事有條理

師:你當時的心情怎樣?是不是也象課文中的小朋友?

生:是,爸爸媽媽把我交給老師走了,我心裏也很害怕

生:我開始也緊張,可是看見老師衝我們笑眯眯的就不緊張了

師:你還記得從你成爲國小生以來,一共有多少老師教過你嗎?

生:很多,記不清了

師:是的,從同學們走進學校的大門,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生活。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包含着老師們的心血。下面誰來讀一下課文中的小詩?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誦

師:正象詩中描寫的那樣,老師把一個個愛哭的孩子,教育成有知識懂道理的人。記得,我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在競選中隊委中落選了,當時情緒非常低落,覺得委屈、沒面子,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班主任周老師一邊給我補課一邊對我說“找出差距迎頭趕上,失敗是成功之母。老師相信你,一定行!”聽了老師的話,心裏暖暖的,從那以後,我刻苦學習,關心集體,學習成績提高了,也受到了同學們的擁護。五年級時,我又一次當選爲中隊長。直到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的耳邊就會想起老師對我說地那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

我相信你們在與老師的接觸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例,下面大家先在小組內每人講一個老師教育自己成長的真實事例(如果沒有可以不發言),然後進行評議,每組推選兩名同學參加《老師教育我成長》故事會。

學生自願結合成4個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巡視。

由課代表宣佈:《老師教育我成長》故事會現在開始!

生:王老師剛接我們班時,我上課回答問題聲音很小,王老師問我:“是害怕嗎?”我點點頭說:“怕答錯”。從那以後,王老師下課都不回辦公室休息,與我聊天。慢慢地我與王老師熟悉了,感覺特別親近,也就不怕了,上課發言聲音特別響亮。

生: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在體育課上,沒按老師規定的地方打排球,不小心把校辦廠的玻璃打破了,心裏怕極了,體育李老師趕快跑過來和我們一起收拾碎玻璃。然後對我們幾個人說:“放學後來找我”。我們幾個人想:這次非請家長不可。放學後,我們幾個人來到體育組,李老師說:“跟我走。”我們幾個跟李老師來到玻璃店,李老師花錢買了玻璃又帶我們回到學校把玻璃安好,還給我們講了不遵守秩序的嚴重後果,我們幾個人看李老師吃力地安裝玻璃的樣子,別提有多後悔了。

生:有一次,我上數學課忘記帶書了,沈老師沒有批評我,還把自己的書借給我。我心裏很感激。從那以後,我每天晚上都認真整理書包,再沒有忘記帶書。

生:有一次下雨,我沒帶雨傘,站在學校門口焦急地等媽媽來接我,傳達室的老師看到了,把自己的雨傘借給了我。

生:我平時學習不認真,成績就不太好。前些天,又發高燒,連續幾天沒有到校上課,功課落下很多,王老師用中午休息時間到我家看我,給我補習功課,現在我病好了,一定好好聽講,不讓老師操心了。

生:我們家生活條件不好,我穿的鞋是親戚送的。記得,二年級春遊時,我的鞋子不合適,走路總是往下掉,孟校長一路爲我提鞋,還抱我走了一大段路。我真感激她!

生:我家離學校比較遠,每天都帶飯在學校吃,遲老師怕我一個人在教室吃飯寂寞,經常端着自己的飯到教室陪我一起吃,有時還跟我下棋、聊天。我感覺特別快樂。

生:我是外地轉來的學生,沒有學過英語,學起來很吃力,發音總是不準確,又怕同學笑話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楊老師鼓勵我說:“男子漢,怕什麼,你能行!”還經常給我補課,現在我的英語有了明顯進步。

3、激情導行

師:同學們這一個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是多麼感人,我們的老師用愛心、用行動哺育我們成長,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育(板書),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老師呢?

生:我們應該尊重老師。

生:我們應該熱愛老師。

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不讓老師生氣。

生:我們應該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

生:我們要聽老師的話,按時完成作業。

生:我們要向老師學習,做一個有知識,品德高尚的人。

4、老師總結:是的,我們應該尊重老師(板書)我聽了同學們的話很感動,我一定把你們對老師的深情,轉達給全校的每一位老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作爲老師,最大的願望就是學生健康的成長,你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會給老師帶來快樂和幸福。希望你們在老師的教育下快快成長,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學生鼓掌

課代表宣佈:《老師教育我成長》故事會到此結束!

5、老師佈置作業:

一、閱讀《在學校裏工作的人們》課文

二、實踐活動:

1、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負責組建11個小組,分別採訪校長室、教導處、總務處、一年級組、二年級組、三年級組、四年級組、五年級組、六年級組、課任組、校辦廠的老師們,寫出調查訪問計劃。

2、各組制定計劃(播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教師巡視指導

3、各組討論交流

4、課代表宣佈採訪方案

三年一班調查訪問方案

時間 本週內 地點 本校 內容 瞭解在校工作人員工作情況

人員安排

第一小組 校長室 第七小組 二年級組

第二小組 教導處 第八小組 三年級組

第三小組 總務處 第九小組 四年級組

第四小組 校辦廠 第十小組 五年級組

第五小組 科任組 第十一小組 六年級組

第六小組 一年級組

5、老師提出活動要求:遵守採訪時間,講禮貌,認真觀察、詳細瞭解在學校裏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們的工作情況,並做好記錄。下節課分組彙報。

板書設計

老師教育 尊 重 學 生 的 成 長 離 不 開

我成長 老 師 老 師 的 教 育

總結反思: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師授生學,優秀生唱主角,中間生唱配角,學困生當觀衆,課堂氣氛沉悶。採用課堂向課前延伸,能夠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己蒐集現實中小、近、實的事例,在小組中合作交流,懂得了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勞動,激發了學生的尊師、愛師的強烈感情,在這種情感驅動下,完成自我導行。 因此教師應多在課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並在活動中受到深刻教育。

標籤:反思 教學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