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七年級教師對意境地圖教學思路的探討

教師1.02W

意境地圖是指在簡單的紙筆測試中表現出來的心理上的空間表達,這種地圖反映人腦對地理環境的記憶能力和聯想狀況,也稱印象地圖、構想地圖、心理感知地圖或空間圖式、意識空間、空間認知,是個人對其生活圈內環境空間的認知水平。

七年級教師對意境地圖教學思路的探討

一、問題的提出

利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這是學習地理應達到的基本技能之一。學生要熟練掌握這一技能,熟悉地球儀、認識經緯網,需要反覆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描述一個地點的位置,把經緯度寫明確(東西經、南北緯、度數)的重要性。這在教學過程中都能一一落實。

但是,在完成教學任務後進行練習,在多次練習過程中,都有存在東西經、南北緯判斷錯誤,或不能夠全部書寫正確;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斷失誤。

例如:甲地(165°W 15°S)在 半球(東、西)。題目是簡單,學生回答問題出錯的大有人在。又如:讀圖1以極地爲中心的半球圖,判斷B點的經緯度爲 .

A.30° S,60° W B.30° N,150° E

C.30° N,120° W D.30° S,120° E

按照常理,學生經過以上的`訓練本應該掌握了知識。事實卻不同,有大部分學生難辨東西經、南北緯,或不能夠全部書寫正確。究其原因:絕大部分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心中還不能建立意境地圖,難以從圖像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在紙筆測試中往往表現出錯誤答案。

二、意境地圖教學設計思路

1.文字轉化爲圖像

爲了初學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以及空間想象思維能力,在心中建立意境地圖,採取將關鍵文字轉化成圖像形式,直觀地把知識內涵展示出來。

教材以西經20°和東經160°來劃分東西半球。把這種文字轉化成圖像形式來表達(如圖2),幫助學生建立意境地圖。在紙筆測試中將要判斷的地點的相應經度標註在下面的數軸上,()即可準確地判斷出所在的半球。

在學習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方向時,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教材配有圖像1.13晝與夜。

首先,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方向(教師正確演示地球自西向東做自轉運動),將地球儀北極對着學生,學生正視地球儀,這樣學生相當於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自轉方向,如圖3所示。提問:地球自轉方向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方向?學生很容易回答是逆時針方向。

其次,伸出右手拇指與四指同一平面,拇指與四指相垂直,然後四指彎曲爲半圓狀貼近地球儀,此時拇指代表北極、四指彎曲所指方向爲逆時針方向,是地球自轉方向,如圖4.

2.把複雜圖像轉化爲直觀圖像

教材P11圖1.19地球公轉示意圖,教材涉及的現象具有空間動態變化特點,將太陽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演化成圖5,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的特徵傾斜身子(即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形成66°34′的夾角),且傾斜方向保持不變演化成圖5,形成直觀、動態變化的圖像。在學生心中建立意境地圖。

例如,6月1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應是:A.在北半球,並向南移動;B.在北半球,並向北移動;C.在南半球,並向北移動;D.在南半球,並向南移動(摘自漳州習題)。應用:將6月1日標註在3月21日至6月22日之間靠近夏至點,即可判斷出:在北半球,並向北移動。得出答案是B項。

總之,意境地圖是溝通地理學、認識論和心理學的一座橋樑,目前被廣泛地應用於空間概念的教學,其主要功能是:

(1)作爲輔助記憶的工具;

(2)重視已知環境的空間位置、屬性和影像;

(3)構成和儲存地理知識,並且據以修正和擴充地理知識;

(4)反映聯想或者虛擬的世界。

年級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地理,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陌生的。客觀條件的不足並不會完全影響教學,因爲新課程的理念是相通的,作爲教師只要多琢磨、肯鑽研、多總結,尋找適用於我們自己的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