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淺談理化生分科課程教師向科學綜合課程教師的轉變的論文

教師2.85W

論文關鍵詞:科學綜合課程科學教師轉變

淺談理化生分科課程教師向科學綜合課程教師的轉變的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在實施新課程中,國中理、化、生、分科課程教師如何更新觀念、提高素質以適應科學綜合課程的教學,實現由分科課程教師向科學綜合課程教師的轉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開始全面啓動,國中增設科學綜合課程,取代了原有的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等分科課程。科學綜合課程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爲目標,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以及空間技術、環境生態等多個學科領域,這對教師知識結構、素質與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實現由理、化、生、地分科課程教師到科學綜合課程教師的轉變,是保證理科綜合課程改革成功的前提,本文就國中學科教師向科學教師轉變談幾點看法。

一、課程觀、教學觀的轉變

從課程觀來看,傳統的國中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課程存在着兩大缺點:一是以機械、孤立的視角認識物質、生命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忽視了物質世界的整體性,把原本內在統一的自然科學人爲的按學科分割開來;二是把學生學習過程封閉在書本上和限制在狹小的實驗空間內。科學課程涵蓋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乃至空間技術、環境生態等多個學科領域,它淡化了學科間的界限,注重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避免了各學科之間知識的重複,根據統一的科學概念、原理和知識之間的聯繫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把自然界作爲科學探究的一個整體。新的課程體系在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各方面都較原來的分科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教師要深入理解科學課程綜合化的意義,認識到經驗和活動在課程中的作用,不能將課程當作一種完全“先”於教學的“制度化”文本,而要看到新課程的過程性和情境性。

從教學觀來看,科學課與理、化、生、地課比較,教學應從強調學科知識內容向獲取綜合知識的過程的轉變,從強調單純積累知識向探求知識的轉變。要重視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轉變,摒棄視教科書爲教學的唯一依據的教材觀,改變以落實“知識點”爲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知識的內聯外延,相互滲透和聯繫,重視教學的“生活意義”,體現“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教學理念。

二、知識結構的更新

科學課程按國際上通行的科學學的結構,把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作爲三大學科領域,分別提出了它們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標準。同時,把科學探究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作爲另外兩個領域,構成科學課程內容的五大領域。傳統師範教育體制培養的國中理、化、生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與科學課程的知識結構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科學教師要具備更寬的專業知識結構及背景,才能適應科學課程的教學需要。

教師可以通過集中培訓、合作學習、進修等方式來更新知識結構。合作學習是教師更新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在學校構建起學習型組織,組建方式可以是教師自願組合,也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進行配置,例如有經驗的教師和教學新手的結合、根據共同研究的課題來組合等。開展的學習方式可以是規範的,也可以是“沙龍式”的。理、化、生各科教師要淡化自己的學科角色,努力學習跨學科綜合知識,結合科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建立科學綜合教研組。每位學習者都要有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此信任的誠意和開放的學習心態,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電視、學術期刊等媒體瞭解科學發展的前沿。

三、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人類的學習方式主要有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兩種,二者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過去的理、化、生課程的更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學習,呈現給學生的是不容懷疑的結論,忽略了探究性學習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價值,使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處於從屬地位。科學課程的目標,是學生主要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提高科學素養。教與學的方式必須由單純傳授與接受知識、重結果向科學探究、重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轉變。

科學課程重視以人爲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與學的關係上要求更多向的交流。在看、聽、說、做的基礎上,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啓發、互補,用自己的大腦和心靈去感悟,在互動與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的學習要採用接受、探究、體驗和實踐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的方式的變化是對科學教師“教”的方式的最大挑戰。

四、對教學技能的要求

科學教師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學技能。在物理、化學、生物分科教學情境下,教師的教學技能也以學科爲界限,綜合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技能衝破學科的界限,變得更全面。科學技能主要包括理、化、生實驗技能、綜合實踐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等。教師要將原來分散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基本實驗技能進行融合,使之有效的掌握科學實驗的操作技能,而且能設計新的實驗。另外,科學活動課程、研究型課程具有很強的過程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恰當設計,此類實踐課程設計技能也是科學教師的一種必備技能。

在科學課程環境下,信息技術用於學科教學已不再滿足於將其作爲演示的工具這種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作爲新課程執行者的教師將要面臨的不僅是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將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融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爲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理想的教學環境。

新課程的實施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它將使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位教師都要在這場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國中原理、化、生、各科教師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成功地完成從分科課程教師向科學綜合課程教師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2]餘自強:我國國中綜合課程的發展及教師的適應.《全國首屆科學教育本科專業建設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8月

[3]徐巧英:走進新課程教師要學會學習.《基礎教育研究》2003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