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做教師的隨筆13篇

教師1.7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教師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教師的隨筆13篇

做教師的隨筆 篇1

捧起《作最好的老師》閱讀的時候,猶如一股甘泉涌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裏,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帶給我的`是一次次心靈的震撼與感動。

一篇篇,一幕幕,李老師的育人之道是那麼得匠心獨具,與衆不同,這裏面凝聚着他多少心血與智慧呀!合上書本,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又彷彿浮現在眼前。

開學入學教育,第一次與新學生見面,他早已給學生準備好一份禮物——一本書和一封信。信中鄭重地送孩子們一句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並解釋它的深刻含義,這既是一種偉大崇高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是一種平凡樸實的實踐行爲。用精神撒播精神,以真情贏得真情。他請同學們在心裏默唸一遍,並在黑板上寫下這行大字,並結合初次見面所見一些學生的具體行爲使學生看到這句話的含義,並希望每一個新朋友用自己的行動來註釋這句話。他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做人第一”的品德課。能成爲他的學生,是多麼幸福和榮耀!

做教師的隨筆 篇2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知道教師是一個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數年以後,走上了講臺,成爲千萬名幼兒教師中的一員。在初次登上講臺的一剎那,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中:究竟怎樣做纔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認識到今天教師的職責是教會孩子學習,教會孩子做人,教會孩子生存。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應該是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愛崗、敬業、愛孩子的人,纔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但任何產品都有保質期,教師呢?在21世紀——網絡普及、通訊發達、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師不是終身的。以前是“不進則退”,現在是“慢進則退”,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

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時代的腳步已經跨入了21世紀,教育觀念的轉變不容忽視。因此,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定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學習,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以孩子爲中心,以每個孩子爲本,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通過學習和思考,我發現在工作方法上“潤物細無聲”的小雨可能比“雷霆萬鈞”的暴風驟雨效果更好。我正在以一個母親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孩子。因爲母親的眼光有關注,有欣賞,有愛,也有寬容。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注和欣賞,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寬容。有人說: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自己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是一種超脫、飛躍,是一種昇華。教師的愛是良好師生關係的潤滑劑,教師的愛是教育工作的靈魂。有了愛,師生就可以無障礙地溝通;有了愛,在師生和諧的氛圍中,就可以開展教學互動,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在信息時代,孩子們接觸的信息來源很多,教師知識老化的週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要面對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只有不斷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因此,作爲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平常要多讀書,常看報,勤上網。總之,要做一隻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採摘知識的花粉,釀出合適的蜂蜜。

教師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一個好的教師,絕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把自己滿腹的學識傳授給孩子,而更應該着眼於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是孩子今後走上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學會學習是孩子學習的最高目標。因此我在工作中注重培養孩子聯想的習慣、培養孩子動手實踐的習慣、培養孩子判斷、評價和批判的習慣,同時我要求自己首先做到這幾點,還應該具有民主、平等、公正、創新的思想意識,給孩子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孩子學習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交流,一個互動的過程。這些年,科技的進步給教育領域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鉅變,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與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作爲教師,應該注意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在教學時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培養孩子的興趣,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只有終身學習,只有具備櫛風沐雨,探幽發微的求索精神,纔會厚積薄發,得心應手,纔會不負歷史的重任。

究竟怎樣做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我想我會用一生去思考,用一生去回答。

做教師的隨筆 篇3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

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裏想着,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爲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爲“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裏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爲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爲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我們是人民教師,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教育者,我們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爲,多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多讀書。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做教師的隨筆 篇4

開學時,孩子們上學期種植的蘿蔔獲得了大豐收,我們的活動也就此展開。大家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收穫的蘿蔔可以用來幹什麼?”孩子們七嘴八舌,有說可以用來雕刻的,有說可以用來畫畫的……當然最集中的意見是用來吃。大家討論的第二個問題是:“蘿蔔怎麼吃?”燉着吃、炒着吃、生吃、拌着吃、泡着吃、燒肉吃、做蘿蔔乾吃……孩子們的想法很多。在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後,考慮到大班的孩子樂於探究、樂於挑戰,我們希望這次活動成爲孩子們的一次探究之旅。於是,我們引導孩子們選擇他們有生活經驗、具有四川飲食文化內涵的做泡菜,將蘿蔔泡着吃。做泡菜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着許多探究的機會。做泡菜這一活動可以捲入家長,將幼兒園教育拓展延伸,同時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四川飲食文化。就這樣,“做泡菜”之旅開啓了。

一、廚師叔叔教孩子做泡菜

我們請來廚師,組織活動,讓孩子們明白了製作泡菜的三大祕訣。

祕訣一:泡菜壇要密封。廚師叔叔演示了一個實驗,他將點燃的蠟燭放到透明泡菜壇裏,讓孩子們猜猜蓋上蓋子後蠟燭會怎樣。大多數孩子猜測蠟燭會熄滅,但實際上並沒有熄滅。廚師叔叔又在壇沿裝上水,再次蓋上蓋子,這時蠟燭熄滅了。孩子們對這個實驗非常感興趣,直觀地感受到了壇沿裝水是爲了不讓空氣進入壇內。這樣,廚師叔叔爲孩子們揭曉了做泡菜的第一個祕訣:將泡菜壇密封,做到不讓空氣進入。

祕訣二:泡菜水味道要好。廚師叔叔向孩子們提問:“爲什麼蘿蔔、兒菜經過泡菜水泡製後會變得好吃了呢?”孩子們都說那是因爲泡菜水有味道,蘿蔔和兒菜經過泡菜水浸泡也有味道了。那如何製作泡菜水呢?廚師叔叔向孩子們介紹並演示了泡菜水的製作方法:先用白酒給罈子消毒,消毒後留下少量白酒,因爲後續放進去的食材也需要藉助白酒殺菌;再放入適量的香料(桂皮、八角、花椒等)、足量的鹽(一定要足量,否則泡菜就沒有味道)、適量的白糖;最後加入涼白開水,攪一攪,將糖和鹽融化,這樣泡菜水就做好了。

祕訣三:泡菜不能沾生水和油。廚師叔叔提醒孩子們做泡菜時一定不能沾生水和油,因爲泡菜遇到生水和油容易壞。

接着,在廚師叔叔的指導下,孩子們把洗淨晾乾的蘿蔔切成塊或條放進玻璃罈子裏,做成了兩大壇泡菜。

在充分感知、體驗後,爲便於孩子們回顧和整理經驗,我們請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製作泡菜的過程。此後,我們將兩個泡菜壇放在窗邊的矮櫃上,並準備了一本記錄本,供孩子們隨時觀察、記錄泡菜的變化。

思考:組織孩子討論怎麼處置收穫的蘿蔔,不僅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線索,而且充分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孩子們衆多的想法中,我們選擇了“泡着吃”,希望孩子們能在食物與自己生活之間建立鏈接。我們既尊重孩子的興趣,又選出對孩子的學習具有推動作用和對孩子的發展具有價值的活動內容。

二、好吃的泡菜怎麼做

孩子們每天都會去看泡菜的變化。第四天,泡菜終於可以吃了。

(一)泡菜不好吃

午餐時間,孩子們終於吃上了自己製作的泡菜,但是孩子們咧嘴、皺眉的表情說明泡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味,泡菜既鹹又苦。大部分孩子都不滿意泡菜的味道,有的甚至想要倒掉所有泡菜,但大多數孩子捨不得。我們抓住契機,將“怎樣才能做出好吃的泡菜”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們,孩子們立刻積極迴應:

艾艾:我覺得可以加點檸檬水,我們家做菜就喜歡加檸檬水。

彥彥:可以放點其他調料,比如醬油、醋。

遙遙:我覺得可以加點冰糖,因爲冰糖可以去掉泡菜苦味。

博博:我覺得是我們種的蘿蔔不甜,應該重新去買蘿蔔。

宥宥:我覺得可以再多加些水,這樣泡菜就不會鹹了。

嘉嘉:我覺得可以再放點其他菜,泡菜就不會那麼鹹了。

在激烈的討論中,孩子們的探究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孩子們通過舉手投票最終確定了最想嘗試的三種實驗方法:加冰糖、加檸檬、加菜。

思考:孩子們第一次做泡菜失敗意味着新的教育契機來臨。“泡菜”是四川人司空見慣的餐桌小菜,我們原以爲製作泡菜是非常簡單的,其實不然。藉助做泡菜失敗這件事,我們正好讓孩子們體驗到常見而簡單的事情要做好也不容易。我們以孩子們發現泡菜味道不好爲切入點,將他們的興趣聚焦到了“如何做出好吃的泡菜”上,賦予他們更多探究學習的機會。

(二)用多種辦法重製泡菜

孩子們從家裏帶來了冰糖、檸檬、包心菜,開始重製泡菜。我們把原來的兩壇泡菜分成四壇:1號壇保持原樣,既爲了滿足部分孩子的喜好,也爲了後面作比較留下參照物;2號壇加入了包心菜;3號壇加人了冰糖;4號壇加入了檸檬水。孩子們對製作泡菜的過程進行了記錄。然而,琦琦對所有辦法都不滿意,她認爲製作美味泡菜一要少放糖,太甜了就會變苦;二要把各種各樣的菜放在一起泡,這樣味道纔好。大家尊重琦琦的想法,於是新增加了5號壇。5號壇裏的泡菜是琦琦和媽媽運用廚師叔叔教的方法新做的,不加糖,而且泡有紅蘿蔔、胡蘿蔔、兒菜、黃瓜、包心菜。園長也參與進來了,她建議大家在泡菜裏放點小米椒,因爲四川人喜歡吃辣味,而且辣味會讓泡菜更可口,但孩子們都不願意用自己認可的那壇泡菜做實驗,於是,大家決定由園長用6號壇做放小米椒的實驗。

我們把6個泡菜壇排放在活動室窗邊的矮櫃上,爲它們製作了1~6的號碼牌。在櫃子旁邊,我們還開闢了一面主題牆,供孩子們記錄探索泡菜的足跡。我們把這裏叫做泡菜區。

接下來這6壇泡菜會有哪些變化呢?好奇的孩子們總喜歡去泡菜區看一看,打開壇蓋聞一聞。爲了便於孩子們記錄泡菜的變化過程,我們在每壇泡菜旁邊都放了一本記錄本,便於孩子們回顧和梳理經驗。記錄本爲活頁,孩子們但凡有新的發現,都可以及時做記錄,並寫上姓名和日期。如果幾個孩子都想記錄同一壇泡菜的變化,則可以每人一頁,記錄完後再歸放到一起。

思考:孩子們喜歡做實驗,這是檢驗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的好辦法。從他們的設想中,我們感到孩子運用已有經驗和反思的能力在明顯提高。此時利用製作泡菜這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來滿足孩子做實驗的願望,不僅可讓孩子充滿自信,也有利於孩子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讓孩子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探究能力。實驗過程中尊重個別孩子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一能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堅持自己的見解;二能讓孩子意識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多實踐才能找到好的辦法。

(三)泡菜品嚐會

觀察泡菜的變化成了孩子們每天的必修課,不過,孩子們最想知道的還是哪壇泡菜最好吃。於是,我們開展了一場泡菜品嚐會,並邀請了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前來參加。泡菜品嚐會上,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化身美食家遊走在各個泡菜罈子之間品嚐泡菜。品嚐後,大家都會在投票欄爲自已心目中最美味的泡菜貼上一枚粘紙。最後,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統計票數。1、2、3、4號泡菜雖然也有不少孩子投票,但5號、6號泡菜還是以絕對優勢勝出。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看來沒有一種泡菜是公認的最好吃的。於是,我們保留了這六種口味,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自己最愛的美味。

思考:舉辦親子品嚐會不僅可讓孩子品鑑自己的探究成果,體驗探究的樂趣,還可感受到成人對他們所作所爲和所思所想的關注與重視,從而萌生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將進一步促使孩子持續探究。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還要基於孩子的整體發展來拓展活動的廣度,比如親子品嚐會的投票統計環節能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三、泡菜“生花”了

(一)初戰“生花”泡菜

有6種味道的泡菜陪伴的進餐變得有趣了,無論早中晚餐,孩子們都會撈一點泡菜吃,也有孩子不斷從家裏帶一些新菜添加到泡菜壇裏。一天,天天帶來芹菜加到了2號壇裏,因爲從未泡過芹菜,孩子們便對2號壇特別關注。一天後,孩子們發現2號壇內出現了許多不正常的泡泡,似乎泡菜水也有點渾濁了。就在孩子們疑惑之際,琦琦那壇蔬菜品種豐富的5號泡菜也起泡了。泡人芹菜三天後,2號壇內的泡菜水錶面開始長出了一層白花。這一現象引發了孩子們的疑問,大家圍着泡菜壇討論着。

桐桐:我覺得是菜的問題,就不應該加芹菜,2號壇加了芹菜以後泡泡就越來越多了,後來就變成白花了。

兔兔:我覺得是因爲泡了有些菜才生花的,2號壇是因爲泡了芹菜,5號壇是因爲泡了黃瓜,這兩種菜其他罈子裏都沒有。

糖糖:我認爲是泡的時間太久了。

虎虎:我不同意這個想法,我們家的泡菜泡了很久也沒有壞,而且現在也只有2號壇和5號壇的泡菜生花。

琦琦:我認爲是酒加少了,廚師叔叔說過不加酒會生花的。我的5號壇裏酒就加得有點少。

晨晨:我認爲不是菜的問題,因爲我家泡的芹菜、包心菜都沒生花。

涵涵:我覺得是因爲壇沿水乾了,2號壇、5號壇的壇沿水很少,應該再加上。

婷婷:我覺得是因爲沒經常攪動,我奶奶說泡菜要經常攪動一下的。

孩子們討論得很認真,我們請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並一一落實。先撈出2號壇的芹菜、5號壇的黃瓜,再分別向兩個壇里加了酒,給兩個壇的壇沿加了水,最後用筷子使勁攪動。第二天,這個辦法奏效了,我們組織孩子們記錄下了這個有效的辦法:“撈出可能生花的菜+加酒+增加壇沿水+攪動”。孩子們很有成就感,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帶領孩子們總結出了製作泡菜的四個注意事項:(1)芹菜、黃瓜不能泡。(2)增加了新菜就要再加點酒。(3)壇沿水不能太少。(4)每天都要攪動一下。

思考:泡菜生花是一個意外發現,但它具有探究學習的價值,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發孩子們的深度學習。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在討論過程中還出現了不同觀點的碰撞,成了一個個主動探究者。我們珍視這個過程,鼓勵孩子們記錄自己的想法並一一加以落實,在成功之後又讓孩子們記錄下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最後組織孩子們將這些有效方法總結成注意事項,上升爲經驗,讓孩子們經歷了“發現問題一分析原因一預想辦法一實踐操作一總結提煉”這樣完整、深入的學習過程。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引導和幫助孩子梳理想法、整合經驗、提升認識上。

(二)再戰“生花”泡菜

沒過幾天,泡菜壇裏又長出了白花。這是怎麼回事呢?芹菜沒有放,壇沿水也夠多,難道是酒加得不夠多?於是,孩子們又給2號壇和5號壇加了點白酒,可沒兩天又開始起泡長花了,而且還散發出一股濃濃的白酒味。看來加白酒這個方法是行不通了。孩子們仔細地分析着原因。有的孩子猜測是因爲經常取用,每次開封的時間太長,所以空氣和細菌進去了。於是,孩子們規定以後每天撈泡菜的次數不能超過3次,因爲開啓的次數越多,細菌和空氣進入的機會就越多。有的孩子猜測是撈泡菜的筷子上有生水或油,於是趕緊檢查筷子,但沒有發現問題。有的孩子猜測是泡菜壇不密封導致的,提醒大家以後拿完泡菜後一定要檢查有沒有蓋嚴實。

這些都是預防泡菜生花的辦法,那麼眼前泡菜生花的問題怎麼解決呢?我們繼續引導孩子們思考,好多孩子提出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和向他人諮詢。於是,我們請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尋找解決泡菜生花問題的辦法。

次日,孩子們分享了各自蒐集來的'小妙招。比如,把泡菜罈子放進冰箱裏,在泡菜里加甘蔗、加竹筍、加麥芽糖、加酒……“我們已經試過加酒這個辦法了,沒有用啊!”“看來這些方法也不一定都有用。”經過討論,大家覺得“把泡菜罈子放進冰箱”最有效,因爲冰箱能凍死白花,但班裏沒有冰箱,無法試驗。最後“加麥芽糖”“加竹筍”成了孩子們的選擇,大家覺得麥芽糖上的小孔和竹筍上的大孔肯定能把白花吸走。

第二天,兔兔和糖糖帶來了竹筍和麥芽糖,並把它們分別加到了2號壇和5號壇裏。孩子們期待着罈子裏的白花能夠消失。 思考:孩子們在前期探究的過程中探究能力已有所發展。這次對撈菜次數、開壇蓋次數、撈菜筷子清潔程度的思考,即是孩子們對前期學習的回顧。他們能夠將泡菜生花歸因到首次學習的製作泡菜的三祕訣,將祕訣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呈現出將問題置於關係中思考的能力。有一定難度的挑戰能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拓展。解決泡菜生花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而且在將他人的建議用實踐加以檢驗的過程中進行了辨析思考,這些對孩子也是有價值的。

(三)探究泡菜“生花”緣由

採用上述方式後,泡菜壇裏的白花並沒有消失。不僅2號壇、5號壇裏的白花沒有變少,就連1號壇、6號壇也開始生花了。孩子們有點沮喪。其實,有經驗的老教師和廚師早就告訴班級老師,隨着夏天的到來,窗臺邊的泡菜天天被陽光直射着,自然就會生花。無論加入什麼材料,泡菜都會持續地生花。我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這個奧祕,想引導他們自主地去發現。我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辦法——讓孩子們回家“和自家泡菜壇合個影”,期望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幼兒園和家裏的泡菜壇的位置來發現其中的奧祕。當晚,泡菜生花問題也引發了家長們在班級羣裏的熱烈討論。他們一邊上傳孩子和泡菜壇的合影,一邊分享、討論着各自的小妙招:在泡菜里加甘蔗,加紫蘇,把泡菜放在溫度較低的地方……也就是在這次討論後,我們發現有好多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到了解決泡菜生花問題的活動中。

第二天,孩子們集中欣賞了幾十張與泡菜的合影。我們引導孩子們思考:“家裏的泡菜壇和幼兒園的泡菜壇擺放的位置有什麼不一樣?”通過討淪,孩子們發現,泡菜罈子要放在陰涼的地方,不能放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那活動室裏哪些地方適合放泡菜罈子呢?最後,經過討論,孩子們將1號壇、2號壇放進了儲物間,將5號壇放進了午睡室,將6號壇放進了洗手檯下的櫃子。孩子們期待罈子裏的白花能夠消失。

過了幾天,孩子們發現洗手檯下櫃子裏的泡菜壇沒有白花了,但其他泡菜壇裏的白花還是沒有完全消失,於是,孩子們決定把其餘泡菜壇全部搬進洗手檯下的櫃子裏。我們支持孩子們的想法,並在櫃門上貼上泡菜壇的輪廓標誌,以便孩子們辨認。泡菜壇的兩次搬遷記錄了孩子們不斷探索的足跡,更是孩子們通過行動進一步理解泡菜存放的條件,並將知識內化的過程。

思考: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於無窮。”孩子們解決泡菜生花問題的過程正是對這番論述最好的詮釋。孩子的科學學習就在不斷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對比觀察、實踐操作、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在充分的探究中獲得發展。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爲孩子的探究提供支持。當然,這種支持要基於對孩子能力水平、思維發展水平的判斷。對大班的孩子而言,要發現泡菜的儲藏條件是有難度的,因爲他們的已有經驗以及思維的廣度還不夠。所以,我們基於孩子在直接感知中學習的特點,想出了讓孩子與自家的泡菜壇合影的辦法,並巧用這個支架,引導孩子直觀而又不失趣味地進行對比觀察,從而明確泡菜存放的條件。

四、泡菜美食

(一)泡菜美食區的建立

解決了泡菜生花的問題,怎麼吃泡菜又成了孩子們談論的核心話題。有的說:“我吃過泡菜炒回鍋肉。”有的說:“我喜歡酸菜粉絲湯。”有的說:“我家會用泡辣椒炒土豆絲。”有的說:“我看媽媽吃過泡椒鳳爪,罩而好像有泡菜。”有的說:“弄點佐料拌起來也好吃。”

於是,我們創設了一個泡菜美食區,準備了電磁爐、鍋、碗、盤、筷子、安全小刀、菜板、調料盒。爲了激發孩子們製作美食的興趣,我們還在牆上貼了泡菜美食圖片。

因爲孩子們從小班開始就參加幼兒園的巧手面館等活動,所以能使用基本廚具、辨認各種調味品。爲了讓孩子們的行動更有目的性,我們組織孩子們就“你們想做哪些菜”“你們知道怎麼做菜”進行討論。

詩詩:我想做酸菜粉絲湯,我已經會燒粉絲湯了,我看媽媽做過的。

宥宥:我也喜歡粉絲湯,幼兒園的粉絲湯很好喝。

星星:每個菜我都想做,老師可以教我們做。

梓梓:可以在網上下載菜譜,媽媽就是看網上的菜譜做菜的。

澤澤:我奶奶會炒土豆絲,我可以讓奶奶先教我。

思考:從製作泡菜到品嚐泡菜是孩子們學習的一個轉折點,如何才能使品嚐泡菜既滿足孩子們對美食的嚮往,又體現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以及對自我的挑戰呢?無疑,建立“泡菜美食區”是達到這些目的的好辦法,孩子們可以像在娃娃家裏遊戲一樣實現真實的願望,即便結果不理想也沒有關係。

(二)DIY花樣泡菜美食

在有了想法和方法上的準備後,孩子們開始製作泡菜美食。詩詩拿着湯勺像模像樣地在鍋裏攪動着,憑着記憶裏媽媽燒粉絲湯的方法,製作了一份忘記放鹽但很特別的粉絲湯。雙胞胎姐妹大寶和小寶想做泡椒鳳爪,頭一天晚上媽媽就帶着她們在網上下載菜譜、準備食材 她們根據菜譜圖片,把事先泡好的野山椒和野山椒水倒進罈子裏,再放鹽、白醋、糖,倒入煮熟的雞爪,最後放進洗淨切好的洋蔥、胡蘿蔔、芹菜,蓋上蓋,等待時間讓泡椒鳳爪變得更美味。保育老師唐媽媽是做菜的一把好手,美食區自然有了唐媽媽的“用武之地”。

靠記憶、看菜譜、老師教,哪種方法最便利呢?經過一個星期的體驗,大家都覺得看菜譜最便於自己獨立製作。於是,我們將孩子們製作泡菜美食的照片製作成“班級菜譜”,供孩子們借鑑。孩子們的“酸菜粉絲湯”“泡椒鳳爪”“泡椒土豆絲”等泡菜美食越做越得心應手了,其他班老師品嚐後也讚不絕口。現在孩子們有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在畢業會餐時爲大家奉上一道泡菜美食。

思考:泡菜美食區把油鹽醬醋搬進了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能夠像成人一般去學習調味和烹飪,感受做出美食的成就感,體驗自己的力量。更爲重要的是,孩子們觸摸到了生活的溫度,發現了生活的趣味。

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教育契機,用蘿蔔做泡菜的想法引發了孩子們一系列的探究。在探究活動中,教師激發孩子的探究興趣尤爲重要,孩子就是在探究具體事物、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探究能力的。教師需要扮演好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創設寬鬆、平等的氛圍,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聚焦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問題與任務,提供支持孩子探究的條件,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充分地觀察、猜想、操作、交流,爲孩子的探究護航。

做教師的隨筆 篇5

《天然的斑紋》這一課比起人美版教材的系列課程《自然界的圖形》來說,缺少了系統性,缺少了明確性。雖說兩課教學內容完全相同,但它沒有對天然形成的斑紋進行細化,而是作爲一個整體提供給學生關於“肌理”的.知識,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肌理這個名詞是很難理解的,對學生而言,它主要是指紋理、色彩,例如:指紋、樹紋、葉紋等等,從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入手,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則或無序的種。種變化,並嘗試表現。

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按教師的要求收集了很多有天然斑紋的物體或圖片資料。是教學內容更豐富、更直觀。學生用心、用手、用眼請去感知這些平時不太被關注的細節之美,種。種發現,讓他們不時地發出驚歎,這時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提升的一個好的契機,但我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只是草草的作出總結。如果引導學生進一步的用美術的眼光去分析理解這些斑紋,體會它們紋理的雜亂無序和細膩整齊,觸感的光滑柔軟和粗糙堅實。便可輕鬆得解決本課重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

做教師的隨筆 篇6

古人說,春天不是讀書天,主要是鼓勵人們春天應該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怡情養性,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祕。正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春天就是讀書天,猶如農民在春天播種一樣,經過辛勤的耕耘,不斷地積累,到了秋天纔有收穫。再有“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就是最好的讀書時光。清晨,當鳥兒在窗前啁啾,翻身起牀,洗漱完畢,在陽臺,在窗前,呼吸幾口新鮮空氣,頓時神清氣爽,然後倒上一杯水,拿起書,或坐或躺,一書在手,何等自在舒暢。

春天就是讀書天,由此開始讀書,來一場與書爲伴的旅行。讀書對於任何人有益而無害,何不趁着春天這個美好的季節開始讀書呢?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從中可以看出人不讀書就會變得俗氣,就連照鏡子都覺得自己的面目難以見人,讓人厭惡。

對於教師來說,讀書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職業是“傳道授業解惑”,只有大量閱讀,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否則就會捉襟見肘,疲於應對,實難很好地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當下老師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越來越難教,一屆比不如一屆。爲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爲時代在變,學生也在變,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老師,抱着已有的那些知識、觀念,以“不變應萬變”,怎麼可能不發出這樣的感嘆。

要解決這些,恐怕讀書是最經濟、最快捷的方法。讀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爲我所用,從而提升自己。我的讀書經歷告訴我,讀書是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必然之路,書對我的影響和引領至關重要。我每讀一本書就是與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從而引發自己的思考,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嘗試。接手這屆學生,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如:經典誦讀、讀書活動、活動作文等,與讀書是分不開的。

名師成長經歷,更能體現讀書的重要性。《讀書成就名師》一書中的12位老師,無不是大量讀書,嗜好讀書的人。再看看身邊的成功者,同樣是熱愛讀書的人。當我們嘆息忙碌、沒有時間時,他們卻在讀書;當我們沉溺與各種應酬、麻牌時,他們依然在讀書。餘映潮老師說過,八小時內大家都做着同樣的事情,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八小時之外。其實,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心在不在,只要有心,時間隨處可尋。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你不珍惜她,她就毫不吝嗇地捨棄你。人們常嘆息“時間都去哪兒了。”朱自清告訴我們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爲教師,讀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學生的示範作用。一個愛讀書的老師,學生也大多熱愛讀書。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我的影響和引領下,班級學生讀書成風。

金庸說:“只要有書讀,做人就幸福。”原來幸福如此簡單,因此,我們何不在這美好的季節,拿起書來讀,既提升自己,又做一個幸福的人呢?

春天是讀書的日子。每年春天的四月,“世界讀書日”如期和我們相見。只要開始,不論早晚。也許讀着讀着,就愛上了讀書,成爲一個幸福的人。

做教師的隨筆 篇7

每天在幼兒園我們都能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得到他們的擁抱,還能聽到大家快樂地叫我們“老師”、“美女”等。我們班的孩子會親切的稱我爲“愛媽媽”,剛開始還真怪不好意思的,因爲年輕的我突然一下子就多出了這麼多娃娃,不過久而久之我習慣了,適應了,還確實喜歡上了這個親切的稱呼,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孩子能稱我爲“愛媽媽”是非常不容易的,你一定有讓他“愛”你的理由。

我的寶貝每天都很在意我的笑容和穿着,因爲他們都“愛”一個快樂、漂亮的老師。經常有家長悄悄告訴我孩子在家說的'小祕密,比如“老師可漂亮了,因爲她每天都笑眯眯的”、“媽媽你也穿裙子吧,今天愛媽媽穿了裙子就像白雪公主”、“姜老師是五顏六色的,她的衣服是藍色的、褲子是白色的、包包是黃色的”……。其實我曾經有一天做過一個小小的試驗,整個一個上午我會平靜的和他們相處,既不批評他們,也不表揚孩子,沒有笑容也不生氣,這個上午我的寶貝都沒有靠近我的身邊,也沒有聽到他們叫我“愛媽媽”。而下午我會給他們最燦爛的笑容,親切地和孩子說話,馬上孩子便圍繞在我身邊,快樂地叫我“愛媽媽”。如果你細心去觀察,你一定會發現孩子喜歡活潑的老師,喜歡穿着明亮顏色的衣服的老師,喜歡臉上掛着笑容的老師。

當孩子們的“愛媽媽”一定要像小仙女一樣有魔力,什麼都會,還可以變出很多的東西,如果今天寶寶問你一個問題你說不知道,或者明天他們想聽唱歌你又不會,那就一定當不了他們的“愛媽媽”。有一段時間我會在吃飯前教孩子們摺紙,有飛機、燈籠、盒子、鋼琴等等,他們學得認真而快樂。一個星期後,我們班妞妞的外婆便告訴我妞妞的話“愛媽媽可厲害了,什麼都會折,什麼都會變”。在班上經常有需要修修補補的地方,桌子角的釘子出來了我們要把它敲進去、磁帶卡住了要把它重新卷好、寶寶書撕壞了要幫他們粘好,這些孩子們可都看在眼裏了,他們會告訴爸爸媽媽“愛媽媽什麼都會修,東西壞了她有魔力把它變好”。

孩子們每天都生活在唱唱跳跳中,如果你每天都給他們帶來新鮮的東西,今天可以是一個新歌曲,明天是新舞蹈,後來還有一個小魔術,那你一定能成爲他們心目中的“愛媽媽”。

我當孩子的“愛媽媽”還有一個法寶,就是足夠的瞭解他們。一次,佳佳問我:“老師,你知道我最喜歡吃什麼嗎?”,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是西瓜唄”。她做出吃驚的表情,大聲說:“你真厲害,家裏有媽媽知道我最喜歡吃西瓜,幼兒園愛媽媽也知道我喜歡吃西瓜”。你看,就這麼簡單的問題,其實這些答案家園聯繫冊第一頁就寫着呢,只要我們認真看看,多和爸爸媽媽交流、溝通,瞭解孩子就很容易了,寶寶呢?他們便會覺得自己的老師很偉大、很神奇,什麼都知道,然後就變得很崇拜老師了。

說起當孩子的“愛媽媽”,我還真覺得有趣,其實孩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你細心做好一些工作,給他們留下陽光的形象,他們就會送給你一個美好的稱呼――愛媽媽,這是最真心、最大程度的肯定哦。

做教師的隨筆 篇8

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的。記得我小時候在語文課堂上時不時思想就跑別處去了,或睏乏了。但是,如果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其效果卻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學處的心理,這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畢竟國小生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美術的興趣好比學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設音樂,渲染課堂氣氛。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人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插入表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繫,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的。記得我小時候在語文課堂上時不時思想就跑別處去了,或睏乏了。但是,如果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其效果卻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學處的心理,這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畢竟國小生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美術的興趣好比學語文的興趣濃厚。

做教師的隨筆 篇9

並不是說,當上了幼師,就能成爲一名合格甚至是優秀的幼師!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通過慢慢學習,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作爲一名新老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在教育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在老教師中學到了一些知識和道理,發現了一些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常常想,我們作爲一位老師,怎麼才能更加好的服務於幼兒,真正做一位稱職的老師呢?

處於學習中的幼兒而言,老師的一言一行尤爲重要,教師在幼兒的心裏有很高的權威,在他們眼裏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師的舉止言談如此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兒教師一個有別於其它職業的突出特點,抓住利用兒童這種心理特點用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文明的言談舉止,端莊的形象儀表,得體的待人接物來影響和改變兒童入園以前不良習慣對幼兒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幼兒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特別注意自身素養。在教育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完美自己,時刻謹記“爲人師表”,教育好每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每位老師,都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對孩子報以最大的熱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如果說,你沒有一顆對幼兒的愛心的話,那你就不是一個稱職的老師。關愛幼兒,幼兒自然也會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感染幼兒,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輕鬆與快樂。關愛幼兒,那就會做什麼事都會事半功倍,因爲你存着一顆寬容、關愛的心,對幼兒、對工作也會存着一顆認真對待的心。

孩子就是一羣擁有創造力的天使,每時每刻都在發現問題,“發明創造”,那作爲老師,我們也需要有創新精神,敢於提出問題,向傳統挑戰,上下團結,合力公關。要有堅強的毅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決心,具有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我們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幼兒,帶動幼兒的創造開發,得到更好的發展。

俗話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我們老師也是如此。作爲幼兒期的孩子們,每個都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我們覺得這些孩子令人頭疼,這時候我們就要去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閃光點,只要做對了、做好了,就要鼓勵他,讓他有自信繼續保持,讓他的閃光點放大,自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世界是無限的,我們的認知卻是有限的。有時孩子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問倒你,讓你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爲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敢胡亂說,怕自己說的不對。所以我們老師也要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纔有能力去指導幼兒、去幫助幼兒感受更廣闊的世界。

學習,是每個人的修行,我們幼師自然也需要學習!我認爲,終身學習纔是我們老師學習的目標,在以後教學活動中,我們還需要向周邊的老師學習,發展自我,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發現不足點,改進並提升自我的修養,爲幼兒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做教師的隨筆 篇10

 第一,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淵博的知識。

首先,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爲社會主義、爲人民服務。其次,堅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質爲根本宗旨,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掌握、理解教育價值論和教學方法論。教育對自然、對社會、對人自身發展等各個方面有着多種的培養,因此必須從人的現代發展意識上認識教育的價值。再次,當今世界正面臨深刻的變化,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教師要想較好地面對時刻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淵博的專業知識,沒有這樣的素質肯定不能適應當今世界,更不可能成爲一名優秀教師。

 第二,一名優秀教師必須以人爲本。

所謂“以人爲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從人出發,着眼於人的自我完善。一名優秀教師就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選擇,理解學生的感情。這樣的教師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都不會爲學生一時一地的表現和成績所惑,而是通過反覆深入的觀察分析和細緻入微的工作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以人爲本,並不是不考慮社會需要,它的最終目標正是着眼於社會。因爲社會化與人的自我完善是統一的,高水平的社會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爲基礎,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會化爲前提。人的自我價值只有在社會的大舞臺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自我完善。我們強調提高全民族素質,也就是說有高素質的民族,纔會有高質量的社會。

 第三,一名優秀教師應正確處理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的關係。

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這對範疇既對立又統一,而且在實踐中相互轉化。這個現象在本質上反映了學校教育實踐中師生間的對立統一關係。科學地理解教育主體與客體關係是正確地解決教育中多種矛盾的關鍵,也是正確地處理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矛盾的關鍵。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而不僅僅是接受教育的客體。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現代社會要求人具有獨立、創造、進取的品質,這都是與人的主體性分不開的。因此,一名優秀教師要在教育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組織活動,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爲學生提供發揮創造性的舞臺,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培養各種能力。我國中國小應試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師本位觀”、“教師中心論”的影響之深,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因此一名優秀教師既要探索教師怎樣教,更要探索學生怎樣學,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四,一名優秀教師培養學生應面向未來。

80年代各國紛紛把教育改革的目標放到21世紀人才培養上,鄧小平同志敏銳地覺察到這一新的變化,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因此,老師要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之成爲今後社會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網。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爲了不教”,並把它視爲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爲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

第五,一名優秀教師應注意:學生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所有價值觀念的核心,想象、創新能力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教學上、在平時的作業中、在試卷上、在課堂的問答中,應一如既往地做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

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疑、求異,鼓勵學生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提出與書本、老師不同的意見。

一名優秀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如何回答問題,而且要教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好老師首先都要有愛心,善於把握學生心理,懂得因材施教。孩子們所說的幽默感其實是老師的一種親和力,老師真正用心、用愛去對待學生,才能由內而外地生髮出這種親和力。至於學生們所提的網絡,並不是什麼問題都能靠網絡解決的,面對面地溝通更重要。

其他標準:無私、公平、溫柔、寬容、有耐心、勤勞、嚴格、能跟學生一起做遊戲、會講故事、讓學生信服、說話算話、不吸菸不喝酒、會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愛心、能在學生面前認錯、愛笑、做事幹脆利落、愛學習。

做教師的隨筆 篇11

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自我服務能力,但大部分幼兒缺乏責任意識和爲集體服務的意識,爲了發揚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及責任意識,讓幼兒參與到父親節班級的管理中,我們開展了“做值日生”活動。

在剛開學時,有一節社會活動《值日生》,目標是讓幼兒知道值日生的任務,明確值日生的分工,增強責任意識。在此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商討了如何做值日生?怎樣安排值日生工作?爲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我設計了一張值日生安排表,將幼兒的名字貼在表中,每天每個組都安排一名幼兒來做值日生,負責遊戲區的整理,桌面的清理等工作,並對幼兒表現進行夕陽評價,誰表現得好則在他的“值日生”名字欄中貼上一朵小紅花。這樣的目的是要調動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讓幼兒認真做好值日生工作。剛開始,有部分幼兒做值日生的意識並不強,每次總要老師或是同伴提醒,不僅如此,有的幼兒做值日生時不認真,如:擦桌子時三兩上就完了,總是很急躁,於是,端午節祝福語我讓小組長進行監督,這樣一來他們就認真多了,時間一長,幼兒就養成了做值日光陰生的習慣,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基本能明確自己的值日生工作,並自覺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幾名女孩子表現十分積極,相信在她們的帶動下我班的值日生工作將越做越好。

哈哈!值日生這一活動開展的十分有價值,幼兒在其中得到了鍛鍊,體驗到了快樂,作爲老師看到幼兒的進步也開心了,期待孩子們在幼兒園中能快樂地成長!

做教師的隨筆 篇12

《孟子 盡心章》有言"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我常常爲自己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而慶幸,心中充滿着欣喜與感激。

說起孩子們,真覺得做教師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

早晨,他們路過教室或辦公室門口、總甜甜地說一聲:“老師,早上好”每次我總是微笑迴應着,在得到迴應時 ,他們高興的奔向教室。

中午,剛吃過飯,就有學生跑過來說:“老師,我們回去值日吧?”我說:“好吧,你們可真勤快!”他們很快就會分好工,把教室整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

在一次和家長交流的時候,聽到家長轉述孩子的話―我喜歡老師,因爲老師喜歡我,這周老師又給我評了明星,媽媽,你看。孩子喜歡老師,我想那是對老師最大的肯定

聽到這些話,我感到欣慰、快樂。

每逢過節日當收到學生、家長那一條條祝福的短信時,感覺自己是富有的、快樂的;當他們有不懂的題目問老師的時候,當他們在上展示課時,站在講臺上讀雷鋒故事的.時候,當他們唱出了一首首動聽的歌曲時,當他們畫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當他們在看童話故事時笑得那麼開心的時候,當他們解出了一道道難題而舒展了眉頭時,當他們出色地完成了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時,我感覺老師是幸福的!

當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作爲教師要善於分辨每個孩子身上的優缺點,用各種方法來激勵、發揚他們的閃光點,慢慢一步一步消滅他們身上存在的缺點教育隨筆:享受做教師的幸福教學反思。十根手指不一般齊,那些冒尖的、聰慧的、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們取得的優異成績固然令老師感到驕傲,但面對一個基礎差,底子薄,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與自己比有了很大進步的學生,他們更讓老師感到欣喜萬分!

正是在這種“培優扶差”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幸福的滋味。這種幸福比吃到一頓豐盛的夜宴,比穿上一件價格不非的衣服,比擁有了讓人側目的美貌更讓人激動,也更讓人感動。

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崗位上,我無時無刻都在享受着:在教師職業耕耘中帶給我的幸福;幸福的人生是自己打造的,良好的心態、明確的目標、奮鬥的快樂、不斷地追求……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能繼續信守這一份幸福!我想我會一直用一句教育名言:“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詩意”來勉勵自己。

做教師的隨筆 篇13

一天,集體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搬着小椅子進入老師指定的活動區。依依將小椅子搬到第一排的中間位置坐下,點點緊靠着依依的位置坐下。這時小宇搬着小椅子努力地想擠進點點與依依的中間。

"幹什麼呀?"點點不滿地說。

"我要坐在這兒。"小宇說。

"不行。"點點不讓。僵持了幾秒鐘,小宇只好把小椅子挪到了依依的另一邊。活動過程中,依依和教師互動後走回自己的座位,只聽"咚"的一聲,依依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怎麼了?"教師急忙問。

"是小宇把依依的椅子拉開了。"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向老師告狀……

又一天早晨,孩子們陸續進入自己喜歡的區域開始了遊戲活動。小宇走進活動室後,先環視了一下,然後飛快地跑進操作區,來到依依身邊。依依正在用雪花片插花。小宇坐下後也拿了一些雪花片在手上,但只是看依依操作。依依並沒有和他說話。兩分鐘後,小宇一把把裝雪花片的簍子抱在了自己懷裏。依依想要用雪花片卻沒有了。這時,依依對小宇說:"大家一起玩。""好,我來幫你!"說着小宇就要去幫依依插花,但依依扭轉身體拒絕了小宇,於是小宇又繼續抱着簍子不放了。

大約20秒後,依依離開操作區去了美工區。小宇看着依依離開,便放下簍子一個人玩起了雪花片。大約3分鐘後,他拿着一把雪花片來到依依身邊:"給你!"

"我不要。"正玩着橡皮泥的依依拒絕了他。

"給你,去插吧!"小宇邊說邊拉依依。依依努力甩開他的手,向教師尋求幫助……

入園以來,我慢慢發覺小宇非常喜歡依依,很想和她做朋友。但是他的每次"努力"都讓依依不悅,依依反而更加不願意理睬小宇了。以上情景只是他們互動過程中的兩個片斷。我想,小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

那天,我把小宇和依依叫到身邊,首先,我把平時觀察到的他們之間發生的幾件事情分析給他們聽,讓他們通過移情體會彼此的感受。如,引導小宇認識到:他拉開依依的小椅子很不好,可能會傷害到依依,依依心裏會很難過;強迫依依和自己玩,拉依依的'衣服會讓依依感到不舒服,使她更加不願意和自己玩。同時,引導依依明白:雖然小宇的做法不合適,但小宇真的是想和她做朋友,希望她能給小宇機會。

其次,我引導小宇用合適的方法向他人提出自己的請求,如,我告訴小宇,"你可以這樣跟依依說:'依依,我可以坐到你身邊嗎?''我想和你一起插雪花片,可以嗎?'或者'你的小花插得真漂亮,可以教教我嗎?'"從而幫助小字意識到,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有事要好好商量。

此後,我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依依和小宇產生良好的互動。如,集體教學活動時讓他們合作做事,美術活動時將他們分在一組,體育活動時鼓勵他們合力搬運體育器材等。另外,在集體活動中我還利用繪本《小鴨找朋友》《我思念好朋友》等,結合幼兒的日常交往行爲,組織幼兒討論什麼樣的行爲會受大家歡迎,想得到別人的接納應該怎麼做等問題,以期利用集體的影響力來提高小宇的社會交往能力,改變依依對小宇的看法。

那以後,小宇和依依的關係慢慢地發生了變化。現在,他們成了配合默契的好夥伴,碰到有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時,他們都能夠自主地用各自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從而和好如初。

標籤:隨筆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