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服務業

餐飲的禮儀(15篇)

服務業1.96W

餐飲的禮儀1

摘要:隨着全球化的演進,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對禮儀有着深層次的要求。餐飲禮儀體現一個國家的風俗文化內涵,本文通過比較我國和西方國家餐飲禮儀的差異,進一步認識中西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從而儘可能避免文化習俗的不同帶來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

餐飲的禮儀(15篇)

關鍵詞:中西方餐飲禮儀跨文化交際

中國有句古語:民以食爲天。中國人自古就對飲食有着很高的追求,餐飲禮儀可謂源遠流長。21世紀,隨着經濟快速發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西式餐飲文化逐漸被中國民衆接受。由於歷史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餐飲文化有着很大差異。對中西方餐飲禮儀進行比較,有利於在跨文化交際中恰當、得體地進行交往,從而避免因爲不恰當的方式或行爲造成的誤解和交際障礙。

一、用餐氛圍的差異

由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感情。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崇尚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講究面子排場,氣氛之熱烈常常令人歎爲觀止。在用餐過程中,中國人喜歡相互敬酒,有時爲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主人還要勸客人進食,生怕客人吃不飽、吃不好,甚至會不斷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盤子裏夾菜,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主人的熱情和誠意。雖然從衛生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不足,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和合”、“團圓”的普遍心態,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當然,大聲喧譁的就餐方式已經爲現代就餐禮儀所摒棄。

西方人用餐時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實行分餐制,每人各自點菜,各持一份,只吃自己的盤中餐,不替他人取菜、不吸菸、不勸酒;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可以與左右客人輕聲交談,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即可。其實,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際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

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話都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總是缺少了和樂融融的氣氛。

二、席位安排的差異

中式餐飲一般採用圓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廳的方位與裝飾設計風格而定,或取面門、朝陽,或依室內裝飾所體現出的突出位置設定尊位。通常服務員擺臺時會以口布摺疊成花、鳥等造型,尊位造型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在民間吃飯,尊位可以是主人就座,但當有前輩、領導、長輩或認爲是重要的客人時,尊位必須請最長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座,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中國傳統位次排序講究“左爲上,右次之”,正式宴會中,席位的高低依距離尊位的遠近,左高右低,以此類推,逐個排列,最後一位是背對門的座位,通常不應安排客人入座。主人必須注意的切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現代較爲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第一主賓坐在主人的右邊,第二主賓坐在主人的左邊或者第一主賓的右邊。男性往往與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請客,則女主人往往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西式宴請中一般使用馬蹄形或長形餐桌,男女間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西方以右爲尊,左爲次,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在正式宴會中,英美和法國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爲:左右兩端爲男女主人,男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邊,女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右邊,男女主人的左邊是次賓,陪客一般坐在中間位置。法式長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間,對坐,女主人右邊爲男主賓,男主人右邊爲女主賓,男女主人的左邊爲男女次賓,陪客儘量坐旁邊。入座方式爲從左側入座,男士要替位於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椅子,協助女士入座,顯示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就餐者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後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邊沿。

三、餐具使用的差異

中餐餐具主要有筷子、勺子、碗、盤等。筷子是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使用筷子,筷子可以說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幾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溫與寒冷。使用筷子也是有講究的,中餐進餐時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在使用筷子的過程中,運用的是以中指關節作爲支點的槓桿原理,通過食指控制筷子的運行,在協同中完成整個吃飯過程。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過程中,筷子作爲一種文化一直保留了下來,成爲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碗、碟、餐巾等,都各有用途,擺放位置不一樣。用餐前先把餐巾打開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結束後把餐巾大略摺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嘴、擦手,但絕不可以用來擦拭餐具。在西餐桌上通常會擺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則上是從外向內取用。宴會開始,女主人拿起刀叉便表示客人都可以進食了。進餐時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吃一塊,切一塊,也可在切割下一小塊後,放下刀,把叉換到右手來叉取食物。餐刀可以用來將食品撥到叉子上,但不能用餐刀往嘴裏送食物。使用刀叉匙不能和菜盤、湯盤碰出聲響。一道菜沒吃完時,刀叉要成八字擺在盤沿上,叉齒朝下;吃完後,把刀叉併攏置於盤上,侍者會將菜盤與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使用刀叉時還有一些禁忌,如:手裏拿着刀叉時不能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忌用自己的餐具爲別人夾菜;餐具掉落不要彎腰拾撿,等等。還要注意,西餐上菜是從左邊上的,吃完從右邊撤下去,斟酒卻是從右邊開始。弄不清這一點,說不定就會錯用鄰座的飲料食物。

禮儀是一種文化,有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借鑑與融合。儘管不同的社會歷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徵,造就中西方迥異的飲食背景,但從本質上講,“吃”的內涵並不會因爲這些差異而改變,講究品種多樣、營養平衡、搭配合理、重視健康已成爲中西方餐飲文化的共識,這是中西方餐飲禮儀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礎,只有交流,纔可能瞭解,纔有可能發展。隨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中國的餐飲禮儀在與世界各國禮儀文化的碰撞中也將出現新的特色,產生新的變化。它一方面更有助於傳統的中式餐飲禮儀在交流、碰撞中博採衆長,不斷完善發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必將促進中華餐飲文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傳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瑪格麗特維薩.餐桌禮儀:文明舉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xx.

[2]王俊霞.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J].學術交流,20xx,(2).

[3]羅露莎.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雙語學習,20xx,(5).

[4]多曉萍.從飲食角度淺析中西文化[J].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12).

餐飲的禮儀2

一、座次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爲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

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併爲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麼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闆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闆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位置。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二、點菜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爲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爲尊重他,或是認爲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

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點菜時,可根據以下三個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優先考慮的菜餚:

1、有中餐特色的菜餚。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餚。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裏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

餐飲的禮儀3

⒈禮貌的基本要求:

①說話要尊稱,態度平穩;

②說話要文雅,簡練,明確;

③說話要婉轉熱情;

④說話要講究語言藝術,力求語言優美,婉轉悅耳;

⑤與賓客講話要注意舉止表情。 "三輕":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

"三不計較":不計較賓客不美的語言;不計較賓客急躁的態度;不計較個別賓客無理的要求。

"四勤":嘴勤、眼勤、腿勤、手勤(腦勤)。

"四不講":不講粗話;不講髒話;不講諷刺話;不講與服務無關的話。

"五聲":客來有迎聲,客問有答聲,工作失誤道歉聲,受到幫助致謝聲,客人走時有送聲。

"六種禮貌用語":問候用語,徵求用語,致歉用語,致謝用語,尊稱用語,道別用語。

"文明禮貌用語十一字":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

"四種服務忌語":蔑視語、否定語、頂撞語、煩躁語。

2、敬語服務

基本要求:

①語言語調悅耳清晰;

②語言內容準確充實;

③語氣誠懇親切;

④講好普通話;

⑤語言表達恰恰相反到好處。

3、基本用語

1)基本服務用語

①"歡迎"、"歡迎您"、"您好",用於客人來到餐廳時,迎賓人員使用。

②"謝謝"、"謝謝您",用於客人爲服務員的'工作帶來方便時,本着的態度說。

③"請您稍侯"或"請您稍等一下",用於不能立刻爲客人提供服務,本着衣真負責的態度說。

④"請您稍侯"或"請您稍等一下",用於因打擾客人或給客人帶來不便,本着歉意的心情說。

⑤"讓您久等了",用對等候的客人,本着熱情百表示歉意。

⑥"對不起"或"實在對不起,用於因打擾客人或給客人帶來不便,本着真誠而有禮貌地說。

⑦"再見"、"您慢走"、"歡迎下次光臨",用於客人離開時,本着熱情而真誠地說。

餐飲的禮儀4

在古代筵席的各種禮制中,座次禮節最能表現宴飲者的高下尊卑,席置、坐法、席層等無不受到嚴格的禮制限定,違者就是非禮。

在宴飲座制的嚴格規範下,人們根據各自的社會地位、身份及宗族關係等就席,宴飲進程因此而井然有序。

統治者正是運用這種手段來強化社會秩序。具體言之,統治者對筵席座制相當看重,就是因爲它具有建構一個長幼有序、君臣有別、孝親尊老、忠君禮臣、層層隸屬、等級森嚴之社會體系的功能。

早在三代時,人們即於宴飲活動中明確了席位的尊卑問題。在非宴飲場合中,古人以右爲尊,如“右姓”“右族”即指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右職即指要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爲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注:“秦漢以前右爲上。”《漢書·諸侯王表序》顏師古注:“漢時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

然日常起居(包括宴飲活動)則以左爲尊,“喪尚右,右,陰也;吉尚左,左,陽也”(《禮記·檀弓》鄭注),“男子行左,女子行右”(《荀子·號令》)。

設酒者,其左邊即爲尊席,“尊者以酌者之左爲上尊”(《禮記·少儀》),常言所謂“虛左以待”,就是指空着左邊位置以待賓客的意思。《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的座次安排則頗有趣味:“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依禮而論,項羽留沛公飲酒,劉邦爲客,應東向位。但項羽自己“東向坐”,傲然居於最尊之位,且項伯、范增補居尊位,劉邦、張良卑居其後,項羽之霸氣躍然紙上。

另據《後漢書·明帝紀》載,明帝宴於桓榮府,以榮坐向,自持弟子禮,其餘座次以尊卑順序爲南向、北向和西向。如此座制,至今猶有影跡。

宴飲者的尊卑等級,除了通過坐席方位之不同而加以區別外,設置專席也是“定上下明貴賤”的重要標誌。在宴飲過程中轉席之禮也是一項重要的座制內容。尊者必設專席,這在三代之時未成風尚,然進入秦漢後,人們對此頗爲重視,尤其是宮廷之宴,帝王、皇后皆布專席。

《後漢書·王常傳》在敘述皇上宴請羣臣之事時雲:“王常爲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可見王常在聚宴場合中有專席地位。

東漢時,爲了提高尚書令、御史中丞、司隸校尉決策和監察官員的地位,自建武元年起,在包括宮宴在內的君臣聚會活動中,皆爲他們設專席而坐,故京師號爲“三獨座”。

唐代以前尚無桌椅,置酒筵於席上,大家盤腿或跪坐進食。宴飲之時,因席地而坐,故登堂必須脫履,以免弄髒席子;非但如此,即便脫鞋之舉亦不可在臺階上進行,所謂“屨不上於堂,解屨不敢當階”(《禮記·曲禮》),正是此意。

如果陪侍國君宴飲,則莫說鞋子,就連襪子也要脫。公元前470年,“衛侯出奔宋。衛侯爲靈臺於藉圃,與諸大夫飲酒焉。”可見,古筵席座制是食禮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明確尊卑等級的一種重要手段。隋唐後,桌椅出現並迅速普及,人們改席地而坐爲垂足而坐。

但宴飲座制的朝向未變。時至今天,座制禮儀的等級色彩已消失,繁雜的座制細節也有不少被簡化。但必要的禮節、禮貌在今天的宴會上仍被人們重視,如在師長和女賓面前姿態要端莊,敬酒時雙方都避席互敬等。

此外,今天的宴會座次安排也有些變化,一般宴席用的是八仙桌或圓桌,重要客人往往都安排於面朝門的席位,主人面對客人落座,如此安排是從古時演化而來。至於入室脫履,這種習俗仍在日本和朝鮮保留着。

那麼是誰制定了就餐時的這些禮儀和規矩呢?史書上說的“周公制禮作樂”,就是指輔佐周成王管理國家的周公旦,爲了鞏固周王室的統治,加強對分封諸侯的控制。他從政治到文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這是把宗法制和等級制結合起來而制訂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等等方面的禮儀。飲食既是人們一天也離不開的行爲,所以《周禮》對飲食方面也規定了很多禮儀。因此我們得知這些禮儀是由來已久的。

殷、周時,人們崇鬼神好祭祀,所以甲骨文中有許多的.祭典名稱。像衣祭、翌祭、侑祭、御祭等等都是。祭祀,得有祭品表示心意。祭品和盛祭品的禮器便隨之產生。古代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豬三牲組成的“太宰”,其次是羊、豬組成的“少宰”。

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單祭田神,祈求豐收,一隻豬蹄便可以了;如果單祭戰神,確保勝利,一隻狗也就行了。至於禮器,有樽、俎、籩、豆、登等。每逢大祭,奏樂唱詩,十分隆重。禮儀結束後,凡國祭,君主必須將祭品分賜大臣享用,凡家祭,親屬朋友就一起將祭品吃掉。它已是具有一定規格的社會交往和宴會聚餐的萌芽。

至於“饗”這種平時的宴樂並無一定的名目,僅稱饗。但到了“祭禮、尚施,事鬼神敬而遠之,近人而忠焉”的西周,周公旦就將殷人祭祀中的宴樂改變過來,訂出許多爲活人而設的宴會禮儀,其名目有“鄉飲酒禮”“大射禮”“婚禮”“公食大夫禮”“燕禮”(燕禮即周王饗燕四方賓客的宴會)等等,並且立爲國家的禮儀制度。

據說,這是周公看到殷人宴飲無時,揮霍無度,“勝而無恥”的弊病,想加以節制而制訂的。後來的各個朝代對其絕大部分都沿襲下來,被取消的不多,可見周公飲宴禮儀的影響是頗爲深遠的。

周公制訂的筵宴禮儀很多。《周禮》記載:“設筵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曰席。”孫詒讓《周禮正義》:“筵長席短,筵鋪陳於下,席在上,爲人所坐笈。”“筵席”二字,開始是坐具的總稱。因爲古代沒有桌子,進食的時候,大家都席地坐在筵席之上,酒食菜餚自然置於筵席之間,故《詩經》有“肆筵設席”之說。“筵席”二字就是有了酒饌的含義。

飲食宴會舊時簡稱飲宴,飲宴作爲饒有風趣的一種進餐方式,是人們飲食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古代千姿百態的宴會活動,在飲食風俗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

什麼叫“宴”?各種辭書對“宴”一詞的註釋,除了與飲食關係不大的“安逸”“樂”兩個義項外,與飲食活動掛鉤的第三個義項都做“以酒食款待賓客”解。另外還有人說:“宴是以社交爲目的的進餐活動”。

上述兩種解釋都算抓住了飲宴的主要特徵,但似乎都欠完滿。例如我國曆史上有一種“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衆多,成員輩份、關係複雜,祖孫、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時不在一起進餐,遇有節日或其他原因,家長決定備辦豐盛的酒餚,閤家歡聚一堂飲宴取樂。

這種宴會並不一定有外來賓客。它雖然有促進全家團結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稱爲社交活動。另外還有一些飲宴活動,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騷客舉行的“文酒會”等,雖然有主有賓,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於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題。

宴會與日常進餐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即具有一定的儀式。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庶饗賓客,儀式非常複雜,後世日趨簡化,但總有一定的儀式。例如民間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都有東道主或司儀簡單說明舉行宴會的意義,即使家宴,家長也得說幾句話,相當於致辭。

綜上所述,宴會似乎可以說是:在療飢、味品之外,另含某種目的、意義的,具有一定儀式的集體進餐活動。

我國曆史上的宴會,名目繁多。除了通常所說的“國宴”“軍宴”、各級官府舉行的宴會統稱“公宴”,私人舉辦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統稱“私宴”外,有的以規格高低、規模大小、儀式繁簡,劃分爲“正宴”“曲宴”“便宴”。

有的以設宴場所分爲“殿宴”“府宴”“園亭宴”“船宴”等。秦末項羽在鴻門阪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漢武帝在柏梁臺宴請羣臣稱“柏樑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園林宴請百僚史稱“曲江宴”等等。

餐飲的禮儀5

海明威說:"法國是不散的宴席。"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緻豪華的高尚品味,風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爲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爲: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法國餐同英式美式餐飲一樣,講究的是在嚴謹的上餐順序中尋找與品位美食的浪漫特質。置身於法國餐廳,我們追求的不是"吃飽"而是真正的在法國慢餐文化中體味法國餐的真諦。

1、就餐前社交禮儀

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係,對男子統稱呼"Mr·X",對未婚女士統稱;"Miss·X",對已婚女士統稱"Mrs·X",對不清楚結婚與否的女士通稱"Ms·X"。對於初次相識的人,特別是經人介紹剛剛認識的同事、同行、生意夥伴等,應稱呼"Mr·Mrs·+姓",如"Mr Smith"等;只有當對方允許稱呼其名時,纔可直呼"John" "Tom"等。此外,在交換彼此名片時,大多用一隻手遞送自己的或接受對方的名片。致謝是文明社會的一種禮儀規範,是對他人提供的幫助或給予的關懷的一種承認、肯定和內心感受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它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英語文化中,不論對方是誰,只要你爲對方做了點事,提供了一點幫助,如倒杯水,傳遞一枝筆,找零錢或指指路,你都必須道一聲謝。所以,在英語文化中,"謝謝"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必須經常掛在嘴上。

此外,參加正式宴會,不要缺席和遲到,否則很不禮貌,也不要早到(尤其是赴家宴的話可能主人還在準備菜品、梳洗打扮,尚未完畢),提前3~5分鐘到場最好。進餐前,如果主人要禱告,即使無宗教信仰,最好也一同低頭,以示尊重。參加宴請,要注意個人的服飾得體。不注意服飾打扮,既爲人輕視,又失禮於人。

2、座次安排

去法國,宴會所舉行的餐飲形式大部分是西餐爲主。西餐無論從形式到內容上講,都與中餐有所區別。根據社交禮儀的規範,食用西餐,必須對西餐的菜序、座次、餐具以及西餐的品嚐、西餐的要求等,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西餐宴會席位排列主要是位次問題。除了極其盛大的宴會,一般不涉及桌次。席位排列原則有六個方面需注意:女士優先原則,一般女主人爲第一主人,在主位就座。男主人爲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右高左低原則:排列席位時,男主賓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貝,依次排列。中座爲尊原則:三人一同就座用餐時,居中座者要高於其兩側就座之人。門面爲上原則:用餐時,應該以面對正門爲上座,背對正門爲下座。觀景爲佳: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在其室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靠牆爲好:如果男女同去進餐,爲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擾,那麼靠牆的位置應該請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女士對面。

此外,西餐的席位一般都用長桌或方桌,因此,席位的排列方法主要分長桌或方桌兩種。(1)長桌的席位排列。有兩種方法:一,男女主人分別在長桌兩側的中央相對而坐,餐桌的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二,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桌的兩端。(2)方桌的席位排列其排列方法是:就座於方形餐桌四面的人數應相等。

3、餐具的擺放和使用

(1)餐巾的使用

落座後,應待主人打開餐巾後其餘賓客再將餐巾平鋪在腿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殘渣掉在衣服上和擦嘴之用。爲了衛生,西餐餐巾的折放通常很簡單,打開後幾乎無摺痕,不像國內習慣將餐巾折成很複雜的花鳥型等,打開後皺皺巴巴不太美觀,人們也不願意拿來擦嘴。此外,餐巾在西餐中還可有"佔位"之用,如果就餐還未結束中途離開,可將餐巾放在椅子上表示還要回來,如果將餐巾放在餐桌上則表示進餐結束,宴會中主人將餐巾放在桌子上則表示宴會結束。

(2)刀叉的使用

談到吃西餐,很多人常常會被各式各樣的`刀叉羹匙弄得不知所措,其實刀叉的雛形在15世紀前後纔出現,那時歐洲人爲了改進進餐的姿勢,開始使用雙尖的叉子,這樣切割後的肉塊用叉子送入口中就比用手抓食顯得優雅許多。到了17世紀末期,在英國上流社會開始使用三尖的叉子,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四尖叉子直到18世紀纔開始使用。隨着皇室貴族及上流社會交往規格的提升,西餐菜餚的品種數量也逐步增多,高檔宴會的菜餚通常包含頭盤、冷菜(沙拉類、肉批類、膠凍類等組成)、湯(大致可分爲清湯、茸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五類)、主菜(一般由海鮮、禽類和家畜或野味等三道菜組成)、甜點(冷、熱各一道)、水果、咖啡或茶等,配合各類菜餚使用的刀叉餐具也日益講究並完善起來。英國人唐納德在《現代西方禮儀》中說:"我們的祖先似乎爲每一種特殊情況都發明瞭一種匙具或叉具,從叉取泡菜到舀取火雞肚裏的填餡,樣樣餐具一應俱全"。

其實刀叉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即掌握一個原則——由外向裏使用,先用擺在最外面的刀叉,吃完一道菜收走一副刀叉,接着使用下一副刀叉,喝湯時只用湯匙即可。西式宴會的擺臺通常如下圖所示:

3、菜餚的食用

(1)宴會套餐

一般上菜時首先上頭盤,頭盤是餐廳的開胃特色菜,有冷有熱,這時根據菜品的特點可單獨配上一套餐具,如法式蝸牛配蝸牛夾和蝸牛叉,吃完頭盤後,餐盤和餐具一起撤走;上冷菜時,使用最右邊的冷餐刀和最左邊的冷餐叉;喝湯時,僅配湯匙,湯匙由裏向外舀湯,然後將湯匙整個放入口中喝完後拿出,如湯的溫度較高,可稍等溫度降低些或舀一勺在嘴邊輕輕吹涼,不可用嘴去吸,尤其不要吸出聲音,中途若要休息,可將湯匙搭在盤邊,若將湯匙整個放在盤中則表示用菜完畢,如盛器爲湯碗,不要將湯匙放入湯碗中而應擱在墊盤上,當湯剩下一點不便舀取時,可拿麪包將湯蘸着食用。宴會主菜一般由三道菜組成,第一道菜爲海鮮類菜餚(多爲魚類菜餚),此時配魚刀和魚叉食用,同時配喝白葡萄酒,由於魚肉肉質細嫩,魚刀通常沒有鋒利的刀刃,且帶有一定彎度,便於將易碎的魚肉"剷起"食用;第二道主菜一般爲禽類菜餚,配主餐刀和主餐叉食用,也配喝白葡萄酒,食用完畢後,將餐具及酒杯一同撤走,重配乾淨的主餐刀叉吃第三道主菜(如菜單安排第二道主菜爲紅色肉類,則配喝紅葡萄酒,此時第一道主菜食用完畢後就將白葡萄酒杯撤走);第三道主菜通常爲家畜類菜餚,以牛羊肉爲主,也有配野味類菜餚如鹿肉、兔肉等,配紅葡萄酒,吃完後紅酒杯同餐具一起撤走;在宴會高潮部分時,全體賓客共舉香檳杯慶賀,喝完後香檳杯也隨即撤走。宴會的最後一道菜爲甜點,有冷熱之分,但有些宴會冷熱甜點各準備一份,熱甜點常見的有法式橙汁燴煎餅、火焰香蕉、香梨燴西梅等,一般配合刀叉食用,冷甜點以冰激凌、布丁、慕斯最爲常見,通常用甜點匙食用,食用完畢餐具撤走,再撤走墊盤、水杯、黃油碟、麪包碟和黃油刀,最後再根據客人需要上咖啡或茶(水杯在進餐過程中始終不撤)。

(2)普通套餐

普通西式套餐的菜餚由冷菜、湯、熱菜及甜點四道菜組成,所配的餐具數量也較少,一般只配一副刀叉、一個酒杯和一個水杯,使用原則與宴會套餐相似,需要注意的是吃完一道菜後可讓服務人員更換一副刀叉,不要用餐巾擦拭刀叉後再吃下一道菜,因爲在歐洲有些國家的風俗習慣認爲在客人面前用餐巾擦刀叉是一種挑釁的行爲。西餐在烹調及進餐時有句俗語爲"紅配紅、白配白",意思是在烹調加工菜品時,紅色的肉類(牛肉、羊肉、鹿肉等)可加紅葡萄酒進行調味烹製,白色的肉類(魚肉、海鮮、雞肉等)可加白葡萄酒進行調味烹製,類似中式烹飪中加料酒的作用,這些菜品在食用時也往往按其顏色分類配以相應的酒進行飲用,切不可混淆。   4、細節要求

此外,西餐禮儀中還有一些細節要求如下:

第一,使用餐刀和餐叉時,上臂靠在桌邊,肘部稍靠近肋骨部位。不要向外橫分,這樣既不好看也容易撞到身邊的客人,兩隻手腕適當用力配合着切割食物,不要互相撞擊或與盤子摩擦發出聲響。切割牛扒、羊排、豬扒等大塊肉類時,用餐叉叉在肉塊左部適當的位置,切割成合適的大小後直接將肉送入嘴中。不要從右邊切下一塊後將叉子抽出,再將肉塊叉住後送入嘴中,更不要將肉扒先用刀分割成若干小塊,放下餐刀,用餐叉一塊塊叉起來吃。

第二,吃菜時遇到有骨頭、刺或核時,能用刀叉去掉的儘量使用刀叉,若吃到嘴裏要吐出來,則用刀叉或手接住放在盤邊,不要吐在桌子或地上。吃整條魚時,吃完上半面,用刀叉將魚骨去掉放在盤邊,再吃下半面,不要將魚翻面來吃。

第三,吃飯途中若要離開或休息片刻,要將刀叉成八字形搭在盤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完畢,將刀叉平行擺放在餐盤正中,表示用餐完畢。

第四,要擦嘴的時候,先將刀叉放下,兩手拿起餐巾擦嘴,不要一手拿刀叉,一手拿起餐巾擦嘴,嘴裏有食物時不要說話。喝酒時,也要將刀叉放下,不要左手拿叉子、右手拿酒杯喝酒,祝酒乾杯時,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將杯口放在嘴上碰一下,以示敬意,不要勸酒,若他人酒杯中的酒沒有喝完,不要主動去幫忙添加。吃飯時不要在餐桌上化妝、抓頭、剔牙、擤鼻涕,更不要打嗝,西方人最忌諱打嗝,如果忍不住打了,應立即道歉。

最後,我們也應注意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在宴會和餐飲時所形成的兩大原則:慢和靜。一方面,法國餐所追求的不是我們中國餐飲中的"八大菜系"式的五彩繽紛,挑戰味蕾的極限,而是追求在循序漸進的"慢"節奏中達到人與美食的完美統一。我們不難發現一頓法國餐都不會少於兩個小時。與美國傳來的漢堡包快餐文化針鋒相對的法國的慢餐文化是更注重養生與健康的。因爲對於"吃飯秀氣"的法國人而言,吃是享受生活而不是應付身體需求,是在飲食中尋求健康而不是消耗身體。法國餐所講求的便是在安靜、平和的餐飲中追求的最佳的營養均衡。另一方面,在餐飲氛圍方面,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熱鬧,很多人圍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大家在一起營造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會上,中國人在餐桌上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禮儀。而西方人包括法國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爲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不可以失去禮節,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出很難聽的聲音。但也不要光顧着吃,注意與身邊的人適當交談,但說話聲音要低,儘量不與遠處的人大聲交談,更不能像平時吃飯那樣侃侃而談,大聲喧譁。

參考文獻:

[1]歐陽俊·法國的麪包文化[J]·東方食療與保,20xx,(10)·

[2]李虹·中西餐飲禮儀之對比[J]·魅力中國,20xx,(1)·

[3]杜莉,孫俊秀,等·筷子與刀叉——中西飲食文化比較[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xx·

[4]高峯·極爲講究的西餐禮儀[J]·烹調知識,20xx,(31)·

[5]金正昆·商務交往中的餐飲禮儀[J]·視野,20xx,(1)·

餐飲的禮儀6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瞭解了兩者的不同防止失禮於人,讓自己舉手投足優雅於餐桌之間,絕對是現代人士必須學習的。

具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中國的餐桌禮儀自然也很全面,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中餐禮儀慢慢被人淡化了。中餐的餐桌禮儀實際上是非常講究的,首先來簡單瞭解一下中餐禮儀。

首先,中餐很講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爲上座(即首座),至於什麼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待客當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後不能先動筷子,要等長者和客人先起筷,才能起筷,別看這點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有些人也許是性格太急或是餓得飢腸轆轆,看到美食當前就將禮儀放到一邊,自顧自得大吃起來,讓人甚是尷尬。

很重要的還有一點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比如喝湯、吃麪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些,不要發出“呼嚕”值得學習的基本禮儀聲,會讓人生厭的。假如打了噴嚏、腸鳴、咳嗽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這些都是經常犯的錯誤,所以務必要注意,別讓人以爲自己很沒有禮貌,這些細節會很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禮儀也不盡相同。如有些地方過年的魚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餘”的好意頭,而因爲平時很少機會吃魚,過年做了之後只是擺一下臺面,所以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基本禮儀還有不準吃湯拌飯或胡亂挑菜等。

酒文化在中國太源遠流長了,或許喝酒能拉近彼此距離,國人在待客過節時都會頻頻舉杯。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千方百計勸別人多喝幾杯,“以酒論英雄“,有時過分地勸酒,也是十分失禮的做法。

而敬酒更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爲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與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避值得學習的基本禮儀免出現尷尬局面。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要一定先給尊者、長者敬酒,這樣才能讓衆人舒服。

作爲現代人知道西餐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大衆課:

1、西餐的餐具在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應擺好了,只要遵循由外向內用即可。儘量不要發出餐刀刮碟子的尷尬聲音;

2、西方人在就餐的時候很少說話,聊天時間基本是飯後甜點的時候纔會開始,許多人會邊吃甜品邊聊天,也有些邊喝酒邊聊,而且音量都很低。總之只要在就餐的時候儘量少說話,自然會變得很有教養。

3、中國人喝湯要求不要發出聲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湯的時候發出任何聲響都是不禮貌的,所以要好好使用湯羹,記住舀湯的時候要由裏向外舀,不要像中國人是由外向裏舀。吃魚和吃骨頭都有特殊要求的,要弄明白纔好上手,否則會好難堪啊,總之記住一條不會用刀叉吃的東西,就暫且別先動手,靜觀形式,入鄉隨俗,大不了不吃這道菜嘛。

4、手機:在吃西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你要給大家說“對不起”,然後起身出去聽電話。這一條吃中餐的時候也適用,在用餐的時候聽電話走到哪裏都是讓人唾棄的。

中西方就餐的簡單禮儀中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爲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於“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吧。

餐飲的禮儀7

時下吃西餐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更不再是名人雅仕的IDENTITY。不過常常光顧西餐廳的,始終還是那批人。畢竟,西餐不如街頭的經濟快餐,5元錢就可以吃到兩肉一菜一湯。還有一些嘴上“愛”吃心裏叫苦的傢伙,根本上就是無奈於不爭氣的胃,只鍾情於中華飲食文化。

也就是說,西餐的口味、吃法與中餐是有着很大區別的。不是人人都愛吃西餐。只是偶爾光臨西餐廳的人,大多是爲了消費情調。不信問你身邊的人:曾經有兩個大男人相約去吃西餐的嗎?

西餐總是讓人聯想到燭光、鋼琴、紅酒、牛扒、沙律、忌廉湯和醇香的咖啡、WAITER或WAITRESS的微笑……初初熱愛西餐的人,也許熱愛的並不是如我們平常熱愛中餐一樣,熱愛食物的色香味,而熱愛僅僅因爲牛扒和沙律是“西餐”,熱愛的是西餐的感覺,那種能深深觸動心靈的感覺。

告訴你吧,當你下班之後會一個人走向西餐廳,一個人去品嚐牛扒、沙律,當你覺得在餐桌上想等待的是牛扒而不人,當你會悄悄地咽口水,肚子會咕咕地叫,CONGRATULATIONS!你很不幸地、正式地愛上了西餐。燭光、鋼琴、微笑原來只不過是一些無關緊要的陪襯!

愛上西餐的感覺就像愛上一個人,過程很簡單。一見鍾情總是迷戀於它的外貌,所以對它可以忽遠忽近,又帶着點莫名的傾慕和接近時的膽怯,因爲你不熟悉它,你想保持良好的狀態給它留下好的印象。當你多次走近之後,你一旦發現愛它的靈魂而不是外貌,一切都回歸真實和清醒,你熱愛的不會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的實質。你會認真地去選擇“意大利”還是“藍山”,“五成熟”還是“七成熟”……左手拿叉還是拿刀的問題已經不再存在。西餐就是飲食而已,就是這麼簡單。如果現在你覺得它比感情的進展還要簡單,就不妨讓西餐感受一下中國文字的組織魅力,滿不在乎地說句“感情就像西餐一樣簡單”吧!

其實我對西餐的認識,是始於多年前一次難忘的約會。那一天,在我製造百般機會對所仰慕的某俊男暗送秋波數十次之後,終於盼來了突破性的迴應,該俊男開始約我吃飯。在喧譁的北京路聽他講藍調真是考驗了我的`耐性,更難以抵擋的是街邊撲鼻而來的烤肉串和牛腩蘿蔔的陣陣醇香,當時真想馬上掏出5元錢大嚷一聲“來一碗!”不幸的是俊男看到的是眼前的某某西餐酒廊,緩步走進去後,我都還沒有從蘿蔔牛腩烤肉串的幻想中醒過來,餐桌上不知什麼時候多了兩件牛扒。男士說:我喜歡看女孩子吃東西。然後就看着我。我因爲不懂用刀叉想先看他是怎麼吃的,所以說:還是我看你吃吧。他堅持說:向來都是 LADY FIRST!於是我們就這樣文雅地“爭持”不下,他大概看出了我的無知,竟然對我表現出一絲輕蔑的表情。離開之後我雖然暗地裏痛罵此君乃“假紳士”一個,但其實我是“假淑女”的事實也千真萬確。當日發誓要把西餐吃個“透”,來日好在“假紳士”面前拿回面子。

話說回來,中國人不懂西餐禮儀跟國際友人不會用筷子一樣,其實並不是什麼失禮的事,坦然向人請教就是。一般來說,正統的西餐禮儀很講究以下幾點:

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

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着吃。如果想吃得更優雅,就用刀。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

必須用手吃時,會有洗手水附上。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則表明“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裏洗淨。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用叉子和湯匙吃甜點

上甜點時大都會附上湯匙和叉子。冰淇淋之類的甜點容易滑動,可用叉子固定並集中,再放到湯匙裏吃。大塊的水果可以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用叉子叉來吃。侍者會經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務,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擡高,侍者會馬上過來。如果對服務滿意,想付小費時,可用簽帳卡支付,即在帳單上寫下含小費在內的總額再簽名。最後切記口頭致謝。

吃麪包可蘸調味汁

如果你能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使麪包盤子很乾淨,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麪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纔是雅觀得體的。

用餐巾內側擦拭

弄髒嘴巴時,一定要用餐巾擦拭,不要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反摺的內側來擦,不要弄髒正面,這是應有的禮貌。手指洗過後也是用餐巾擦的。如果餐巾太髒了,請侍者重新更換一條。

凡事由侍者代勞

在一流餐廳裏,客人除了吃以外,諸如倒酒、整理餐具、撿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應讓侍者去做。在國外,進餐時侍者會來問:“How is everything?”如果沒有問題,可用“Good”來表達滿意。

任意選擇乳酪

高級餐廳上甜點之前,會送上一個大托盤,擺滿數種乳酪、餅乾和水果,挑多少種都沒問題,關鍵是你應把它們吃完。

聊天切忌大聲喧譁

在餐廳吃飯時就要享受美食和社交的樂趣,沉默地各吃各的會很奇怪。但旁若無人地大聲喧譁,是極失禮的。音量要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別影響到鄰桌。中途離席時,最好是上菜的空檔,要向同桌的人打聲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別打亂了整個吃飯的程序和氣氛。吃完飯後,將餐巾隨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疊整齊。

這是正統西餐的禮儀。事實上,我們平常去西餐廳的一般消費已經沒有必要去顧及這麼多煩瑣的細節了。不過,也不是意味着喝酒和自助餐可以很隨便。進酒時,通常由侍者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喝者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答“Good”即可。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喝酒時就絕對不能吸着喝,要傾斜酒杯,像是把酒放在舌頭上喝似的。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

吃自助餐雖然不像吃正規西餐那麼規規矩矩,但自助餐也有自助餐的吃法。取菜的順序一般是冷菜、湯、熱菜、甜點、水果、冰淇淋,記住不要爭先恐後,要排隊取菜;一次取菜不要太多,可多取幾次,取到盤中的菜就要吃完。餐桌上如擺設多套叉,應按從外向內的順序分別用來吃冷菜、熱菜,橫放的叉、勺是用來吃甜品的。吃完一盤可將刀叉平行豎放盤中,再去取下一盤,侍者會主動收去。

驟眼看來,西餐禮儀實在複雜得很。其實只要你在吃西餐時用心地去模擬幾次,你終會發覺那種“禮儀”會成爲條件反射式的飲食習慣,一點也不煩瑣,還能深切體味到:就像用筷子吃中餐最合適一樣,用刀叉吃西餐纔是最合適的。

餐飲的禮儀8

九大碗漢族飲食習俗。流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等喜事,都要辦一頓豐盛的酒席。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故稱。後來發展演變爲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爲:一、幹盤菜;二、涼菜;三、炒菜;四、鑲碗;五、墩子;六、膀;七、燒白;八、雞或錢;九、湯菜。

罐罐肉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豬蹄、豬腿洗淨去毛,在微火上燒烤一下,用沙罐盛裝,加大半罐水放入黃豆或白豆,加少許米。

濾米飯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米淘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半熟,連湯舀入筲箕中過濾。將半熟的米飯倒入鐵鍋中,加少許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將半熟的米飯倒入木甑中上蓋,放入鐵鍋中加水蒸熟。

鳴堂漢族飲食習俗。是飯菜館的一種輔餐侍席世術,分爲空店鳴堂和侍席鳴堂兩類。前者是在店內無顧客時,幺師站在店堂門前,對街上往來過客吆喝着介紹店內設施、技術、菜目等。後者是從顧客進店門開始,將客人視爲“上帝”,自已充當個從,圍繞吃喝而開展的`一系列輔餐工作的鳴堂。

砣砣肉彝族佤統食品。用豬、牛、羊雞等禽畜肉砍成拳頭大小的砣狀,用水煮到剛斷生撈起濾水,然後拌以鹽、鹽、蒜、辣椒、姜等佐料。按習俗,每逢客人到來,必以此肉相待。

轉轉酒彝族飲食習俗。彝族飲酒不分聲合。席地而坐,圍成一圈,端着酒杯依次輪飲,故名。

戒酒彝族人飲食習俗。彝族人飲酒,主張自我剋制,以微醉爲上,大醉爲下,料醉如泥被視爲有失體統。如長期酗酒鬧事,屢勸不改,便須在長輩主持下舉行戒酒儀式。

蘭花煙彝族人民嗜好的一種煙。每年六七月間收割回菸葉,曬乾後疊齊,用草紮成小把存放。吸用時鬮菸葉用手揉碎,搓成細末。

青稞酒藏族傳統飲料。又稱藏酒。是用青稞釀成的一種低度酒。到藏家做客,主人請喝青稞酒,客人必須先喝三口,主人再給斟滿,然後喝乾。否則,會被認爲不懂禮貌,主人會不高興。

酥油茶藏族傳統飲料。將磚茶用熬成濃法,滲進牛奶煮沸,倒進專用的酥油桶內,放入酥油和食鹽,攪拌至水乳交融即成。是藏族日常的飲料,也是待客的佳品。

糌粑藏族傳統食品。藏語音譯,意爲炒麪。將青稞燙洗後,炒熟磨成面即成。食用時,將面倒入盛着奶茶、酥油的木碗中,再加入鹽末、奶酪等一起拌和,拌成麪糰食用。

豬膘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茂縣、汶川、北川等地。將豬勒死,把肉分割成條塊,用鹽漬三至七天後,吊在屋樑上風乾即成。

金裹銀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汶川、茂縣、理縣等地區。以黃色的玉米爲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爲主、玉米爲輔的稱銀裹金。

玉米蒸蒸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汶川縣等地。用水將玉米布拌勻,拌成顆粒狀蒸熟即成。

咂酒彝、藏、土家、羌等族人民傳統飲用的酒。藏、羌族稱爲咂酒,彝族稱爲竿竿酒,土家族稱罐罐酒。

血米稀飯布依族風味食品。流行於寧南縣和普格縣,每年除夕或正月月七年級,他們都要吃這種飯,以示對祖先的紀念。

連刀肉土家族飲食習俗。將豬肉砍成砣狀,但不切斷,放上各種調料,與米飯混和蒸熟,故稱。除夕之夜,家家必吃。

油茶湯土家族風味食品。將茶葉油炸後加水煮沸,加入陰米、粉絲、豆腐乾、臘肉粒和炒黃豆、花生米、芝麻、玉米,再加入姜、蔥、蒜、辣椒等調料做成。

血豆腐土家族風味食。流行於土家族地區及川東南部分漢族地區。將豆腐加少許豬肉,拌上食鹽、辣椒、花椒等調料,捏成圓球狀。用柴草煙火將豆腐團燻烤至外層稍後存放。食用時,可切成片或絲,與蒜苗,香蔥等小炒,也可煮熟後直接食用,美味可口。

偷肉做年飯布依族飲食習俗。流行於寧南、普格等地。布依族過年時,將年豬宰殺後,掛在寢室內。除夕之夜,家長翻窗而出,交給廚房做飯過年的菜。

蓋碗茶漢族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整個茶具由茶蓋、茶碗、茶托三件組成。多爲瓷器,茶托也有金屬製成的。茶托下中有一圓形凹坑,茶碗圈足剛好放入其中。當茶客在茶館坐定後,喊一聲“泡茶”,摻茶的師傅便會應聲而至,一手提開水壺,一手夾一摞茶具來到桌前。只見他一揮手,茶托子滿桌開花,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把裝好茶葉的茶碗一一放在茶托上,左手扣住茶蓋,右手提壺嘴一翹,滷上滴水不灑。 “吧嗒”一聲,茶蓋翻過去將碗蓋住。茶蓋講究蓋而不嚴,既可保溫,又能透氣,並可用來攪動碗中茶水,調勻茶味。而且隔着茶蓋品茶,可免茶葉入口,既科學又藝術。該習俗現仍十分流行。

餐飲的禮儀9

一、入座

進入西餐廳後,由服務生帶領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服務生可幫女士拉開椅子協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側入座。座位的安排於離出口最遠的位置爲上位。

二、餐具的擺設

(1)擺在中央的稱爲擺飾盤或稱展示盤Show Plate,餐巾置於裝飾盤的上面或左側。

(2)盤子右邊旁擺刀、湯匙,左邊擺叉子。可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料理、肉料理、視你所需而由外側至內使用。

(3)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麪包盤和奶油刀置於左手邊,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吃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餐具的種類和數量,因餐會的正式(formal)程度而定。越正式的餐會,刀叉盤碟擺得越多。

三、餐具的使用

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

1·刀

是用來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裏送。記住: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時,有三種不同規格的刀同時出現,一般正確的用法是:帶小小鋸齒的那一把用來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來將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種小巧的,刀尖是圓頭的、頂部有些上翹的小刀,則是用來切開小麪包,然後用它挑些果醬、奶油塗在麪包上面。

通常,吃主菜用的餐具體積最大。當主菜爲大塊的肉時,有些餐館會給就餐者使用像鋸一樣帶有刀剌的餐刀。

黃油刀是最小的餐刀,其刀頭和刀把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是爲了抹黃油時讓手和桌面間留有空間。有的黃油刀背部有一個小缺口,揣說這樣的刀有助於切下完整的黃油片。

2·叉

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裏送的,動作要輕,撿起適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塊,咬一口再放下,這樣很不雅。叉子撿起食物入嘴時,牙齒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讓刀叉在齒上或盤中發出聲響。

吃魚用的餐叉叉剌較尖,有些魚肉餐叉最靠外邊的叉剌在頂尖部有個缺口,這使其頭部理念尖,爲的是方便挑起魚剌。魚肉餐刀比其他餐刀寬而薄,形狀有點像中國戲劇中的大刀,這是因爲魚肉較鬆,寬而薄的餐刀容易使魚肉保持完整,特別是在將魚肉從骨頭上切下來時。

海味餐叉是最小的餐叉,其兩邊的叉剌稍微向外彎曲,爲的'是容易將肉質從貝殼類海味的殼體內挑出來。

3·勺子

在正式場合下,勺有多種,小的是用於咖啡和甜點心的;扁平的用於塗黃油和分食蛋糕;比較大的,用來喝湯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於分食湯的,常見於自助餐。切莫搞錯。

吃色拉用的餐具體積稍小,這與吃餐前小吃和甜食所用的餐具大小相當。一般來說,吃色拉時,餐叉也可當作餐刀用,因此,有些色拉餐叉的側部像餐刀一樣有點刀刃同學有一些色拉餐叉最靠外邊的叉剌比中間的叉剌要粗壯結實。這些設計都是爲了使色拉餐叉有助於切菜。所以,有時餐桌上只擺放色拉餐叉,色拉餐刀被省去了。

餐勺只在喝咖啡、茶和湯以及吃甜食時才用,除非情況特別,吃色拉和主菜時不用餐勺。用地喝湯的餐勺體積最大,茶勺和咖啡勺體積最小,用於吃甜食的餐勺體積居中,用於攪拌玻璃杯中飲料的餐勺有細長的勺把。餐勺的頭部幾乎都呈橢圓形,唯一例外的情形是湯勺,其頭部也可呈幾乎標準的圓形。

四、餐具的語言

在吃西餐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你不需要多費口舌的,在桌子上進餐時的一舉一動就告訴服務人員你的意圖,受過訓練的服務員會按照你的願望去爲你服務,去滿足你的要求,這就是“刀叉語言”。

1、繼續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三角形,那麼示意你要繼續用餐,服務員不會把你的盤收走。

2、用餐結束:而當你把餐具放在盤的邊上,即便你盤裏還有東西,服務員也認爲你已經用完餐了,會在適當時候把盤子收走。

3、請再給我添加飯菜:盤子已空,但你還想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八字形,那麼服務員會再給你添加飯菜。注意:只有在准許添加飯菜的宴會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時才適用。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盤的話,你沒有必要把餐具放成這個樣子。

4、我已用好餐:盤子已空,你也不再想用餐時,把刀叉平行斜着放好,那麼服務員會在適當時候把你的盤子收走。

五、用餐禁忌

忌諱用自己的餐具爲他人來佈菜

1、菜、舀湯或選取其他食物。

吃西餐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如果是合餐,每個人都可從大盤裏取用的話,那麼一定有備用的公用叉或勺供大家使用。

2、使用叉需注意:

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進口,而應把食物剷起入口。美國人食用肉類有時先用刀把肉切成塊狀,然後用叉子送進口中;而歐洲人一般是邊切邊吃,而且是剷起來送入口中。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麪條時,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麼用右手來握叉倒是簡易方便的。沒有大塊的肉要切的話,例如素食盤,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麼,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來進餐。

3、手裏拿着刀叉時切勿指手畫腳。

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在餐桌上進餐,一邊要享用美食,同時大家當然也要開心暢談一番。但手裏拿刀叉時切勿手舞足蹈地談論,也不可將刀叉豎起來握在手中,切勿放肆大笑或大聲喧譁,這會讓人感到膽戰心驚,實際上這種危險的舉動的確對人對己都是一種威脅。

4、刀子不要入口。

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禮節的要求有其道理,刀子入口也是危險的。

西餐有哪些分類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餚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餚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爲特點,海味的蠔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法國菜和奶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

法式菜餚的名菜有:馬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

簡潔與禮儀並重——英式西餐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餚之稱。英式菜餚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檯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餚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薰見長。

英式菜餚的名菜有:雞丁沙拉、烤大蝦蘇伕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羅馬帝國時代,意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後來意大利落後了,但就西餐烹飪來講,意大利卻是始祖,可以與法國、英國媲美。

意式菜餚的特點是:原汁原味,以味濃著稱。烹調注重炸、薰等,以炒、煎、炸、燴等方法見長。

意大利人喜愛麪食,做法吃法甚多。其製作麪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麪條至少有幾十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麪條、通心麪條等。意大利人還喜食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

意式菜餚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湯、局餛飩、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薩餅等。

營養快捷——美式菜餚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鹹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常用水果作爲配料與菜餚一起烹製,如菠蘿局火腿、菜果烤鴨。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國人對飲食要求並不高,只要營養、快捷。

美式菜餚的名菜有:烤火雞、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

西菜經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貴族不僅以講法語爲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爲簡單。口味以酸、甜、辣、鹹爲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薰醃爲特色。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醃製的各種魚肉、燻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

俄式菜餚的名菜有: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

啤酒、自助——德式菜餚

德國人對飲食並不講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腸、酸菜、土豆等,不求浮華只求實惠營養,首先發明自助快餐。德國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節大約要消耗掉100萬公升啤酒。

餐飲的禮儀10

吃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臺、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爲了您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嫺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非常值得的。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進餐

入座後,主人招呼,即開始進餐。

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吃完後,如不夠,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員分菜,需增添時,待招待員送上時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餚,當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菜,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

吃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喝湯不要啜,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

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桌上。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

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

交談

無論是作主人、陪客或賓客,都應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左右鄰座。不要只同幾個熟人或只同一兩人說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祝酒

作爲主賓參加外國舉行的宴請,應瞭解對方祝酒習慣,即爲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賓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抽菸。奏國歌時應肅立。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灑,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躍氣氛,但切記喝酒過量。喝酒過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態,因此必須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內。

寬衣

在社交場合,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不能當衆解開鈕釦脫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喝茶

(或咖啡)

喝茶、喝咖啡,如願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攪拌後,茶匙仍放回小碟內,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單獨器皿盛放。喝時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

水果

吃梨、蘋果,不要整個拿着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後用手拿着吃,削皮時刀口朝內,從外往裏削。香蕉先剝皮,用刀切成小塊吃。橙子用刀切成塊吃,桔子、荔枝、龍眼等則可剝了皮吃。其餘如西瓜、菠蘿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塊,吃時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塊用叉取食。

水盂

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爲飲料,以致成爲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同進餐也促使大家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禮儀也就作爲大家必須遵守的一種規範和紀律而慢慢形成,餐桌禮儀的誕生也就不難理解了。每個人要想在羣體裏能同其他人有分享的機會,他也必須在這個羣體裏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也就是說有共享的資格。一個羣體裏,都存在着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現象,而且,我們可以講,任何其他交際場合都不如餐桌這一特定環境更加重視社會地位的高低。就坐在餐桌的每個人都應該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他的地位和身份所要求他表現出的行爲和做法,這樣他才能被社會所接受容納,纔可被稱爲是個“文明”人。

正是因爲有紀律、規矩存在,纔給社會帶來穩定和安全。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按照社會對他的希望行事,接受禮節的約束。按社會規範爲人處事,也就是說,他做到了文明禮貌待人,他就會被社會接受。

克尼格*(knigge,1752~1796)先生在他的著作《與人交往》裏談到個人的表現並不是私人之事,它是社會倫理道德的一種人性的體現。禮儀不是空泛的條條框框,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現在的一些餐桌禮儀主要來自他的理論或是在他的思想上建立起來的規範和禮節。

*克尼格adolph(friedrludwig)freiherr kni

xx年10月16日生於德國漢諾威附近的一個小鎮,xx年5月6日故於不來梅市。xx年開始在哥廷根市學習法律。曾在國家機關的不同部門做事,特別是在國家高級法庭工作爲他提供了進一步探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機會和條件,爲他的寫作提供了很多頗有價值的素材。從青年時代起畢生投入寫作,其中代表作品《與人交往》、小說《不倫瑞克之遊》等都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他的著作《與人交往》中談到個人的表現並不是私人之事,它是社會倫理道德的一種人性的體現。禮儀不是空泛的條條框框,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現在的一些餐桌禮儀主要來自他的理論或是在他的思想上建立起來的規範和禮節。

餐飲的禮儀11

喝湯十分輕易發出聲響。在日本文化傳統中,喝湯時發出聲響是正常而自然的舉動。

但在中國飲食禮儀中卻不這樣熟悉,而主張喝湯時要小聲,用湯匙舀湯,若入口前要吹涼湯匙裏的湯,也請小聲吹氣。

假如湯是裝在湯碗中,工作總結湯裏還有料,先把料吃光,再喝湯。這時你可以拿起湯碗,直接喝碗裏已經涼了的湯。不過,千萬不可捧起盤子,直接從盤裏喝湯。

假如是清燉肉湯,而且湯的`熱度已經不再滾燙,你也可以直接拿起湯碗來喝,不須用湯匙一匙一匙的喝。

餐飲的禮儀12

一、接受約會至到達餐廳

1、答應對方的邀請後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十五分鐘便會給對方留下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2、來到座位後勿須第一時間拉椅就座,因爲對方可能已準備好爲你位開椅子,就給他一個表現紳士風度的機會吧。

3、坐在椅子上時應坐直,要緊靠在椅背上,雙眼正視前方,別隻顧垂頭避對方的視線。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邊沿上。椅子與桌旁的距離不宜太遠。否則進餐時會增加身體移動的機會。

4、待對方拿起餐巾後,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對摺成長方形成或三角形,較小的.則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時汁液弄污衣服。

二、點菜時

1、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爲你推介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予明確的指示,如果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隨便”的人只會爲同桌客人添麻煩。

2、通常侍應會站在主人家(在這情況下是男方)身旁,記下你點選取的菜式。如果想表達你對對方的尊重,可告訴男方你想點的菜,再由他向侍應落單。這樣強調了他主人家的角色,並暗示你對他的信賴。

餐飲的禮儀13

酒店餐飲部服務禮儀

1.所有餐飲部員工應該按照酒店“員工儀容儀表要求”保持良好的儀表。

2.儘量稱呼客人姓名尊稱。

3.與客人對話時,講究禮貌,眼睛正視客人面部三角區域,不左顧右盼,用心聆聽,並做到語氣溫和、文雅,音量要適中,適時運用,“您好”,“謝謝”“請”,“請稍侯”“請再次光臨”“再見”等禮貌用語。稱呼賓客要得當,如稱“先生”“太太”“小姐”等。

4.回答客人的問題是不能用“OK”,應說“是的,先生/小姐”或“當然可以,先生/小姐”。

5.與賓客交談時不與客人搶話,不與客人爭論,不強辭奪理。要尊重客人的風俗習慣。不問客人的年齡、履歷、工資收入、衣物價格等。

6.要隨時遵循以下原則:女士優先,長者先於幼者,除非特殊情況。

7.接聽電話時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巴山夜雨。***爲您服務。”應在電話鈴響三聲之內接聽電話。如果電話鈴響已超過三聲,那麼拿起電話後一定要先說:“對不起,讓您久等了,先生/小姐。”

8.接受客人預訂時一定要說:“感謝您光臨****。”並且要保證在客人之後放下電話。

9.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打私人電話。

10.在餐廳或其他任何公共區域,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隨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和良好的儀態,不能背對客人;走路要自然,速度要快,但不是小跑,即使是疲勞的時候也要挺直身軀,穿越餐廳時要面帶微笑,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11.與客人相遇必須提前三步以左側讓路並主動問好“您好,歡迎光臨”,客人離開時致語“謝謝光臨”等。

12.對待客人要一視同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

13.尊敬上司,見面主動問好,員工之間上班見面互相問好,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真誠合作,解決疑難問題,不得互相推諉,不做任何有損於員工團結的事,不說任何有損於員工團結的話。

14.講文明、講禮貌、使用文明用語,嚴禁使用粗言穢語,不得對他人進行人格侮辱。

15.背靠牆站立是不允許的,尤其在客人面前或公共區域,單足站立也是不允許的。對站姿的要求:保持身體平衡,不允許擺弄鋼筆、刀、叉等,應把筆放在制服的內兜,而不應插在外兜或夾克口袋裏;不允許將手插入衣兜,要隨時與客人保持目光接觸,並要帶友好而自然的微笑。如果客人招呼你,不要視而不見。避免打哈欠、撓頭、整理內衣、修指甲、蹺二郎腿等等。

16.不允許不文明的行爲在餐廳或其他公共區域內出現,比如:挖鼻孔、剔牙、修指甲、梳頭等等。

酒店餐飲部服務注意事項:

1.善於觀察分清誰是主人。

2.對有些不願意把自己姓氏告訴你的客人,不可強求。

3.當客人對問姓名不解時,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這有利於我們稱呼您”或“當有客人找你時,便於我們查閱。

4.服務員在整個過程中,有關稱呼客人的應該以其尊姓爲前提。

5.遞巾沖茶。從客人右邊遞巾並說:“**先生/小姐,請用毛巾。”然後去沖茶,如果沒有從諮客那裏得到客人喝什麼茶,那就要服務員自己詢問客人了。(問的方式見第二條。)

要求:沖茶要求連同小食,芥醬,等一起用托盤託到客人臺前,從右邊斟上第一杯禮貌茶,注意:茶水要求六分滿,先女士後男士,先賓後主,再按順時針方向進行,然後上芥醬,小食。

6.落巾,脫筷子套。將碟上的席巾花展開,並鋪在客人膝上或鋪在餐碟底。(脫筷子套要在客人右邊進行)

7.推銷酒水。當營業員點完菜後,即上前微笑地詢問:“先生/小姐,請問需要什麼啤酒,飲料或果汁嗎?我們有**果汁挺不錯,啤酒有金威啤酒,青島啤酒等。”

注:名貴酒類需要給客人驗酒後方可開啓,葡萄酒分紅,白兩種,白葡萄酒必須冰凍,紅酒不一定要冰凍,按客人的意思是否需要加檸檬,話梅或雪碧。

8.下單。酒水單一式兩份,清楚填寫臺號,姓名,時間,數量及名稱後交收銀員蓋章。紅色一聯交收銀員,白色一聯交酒吧員取酒水。

9.斟酒要求。

A.上酒水要從客人的右邊,身稍斜站,以微微彎腰的姿勢。

B.向客人問酒,要先問客人喜歡什麼酒,再按其意思斟酒,斟酒順序:先主賓後主人,然後按順時針的方向逐位斟上。

C.斟酒規格:啤酒,汽水八分滿,辣酒九分滿,洋酒一P(一盎司)

D.斟酒方法:斟啤酒,汽水可稍沿杯內徐徐斟下,混合酒先斟汽水後斟洋酒。

10.收茶杯。在爲客人斟上酒水後,必須徵詢客人意見,將茶杯撤走。若發現煙盅有菸頭時,把一個乾淨的煙盅蓋在上面,一起拿到托盤,然後放回乾淨的煙盅。

11.上湯,上菜的要求。菜上臺後揭開菜蓋,報出菜名,並做手勢“請慢用”。

注:上頭道菜後,需第二次派香巾,以示清潔。上湯時應爲客人分派,要求每碗均勻,然後按先女後男的順序主動把每碗湯端到客人的右邊。上主道菜時,主動徵詢客人是否需要米飯;如客人需要,則按數量劃在食物卡上。若餐檯上有幾道菜已經佔滿位置,而下一道菜又不夠位置時,應看情況徵求客人意見,將臺上剩下最少的一碟菜分派給客人或放到另一個碟子上或撤走,然後上另一個菜。

12.巡臺。如發現煙盅裏有兩個以上菸頭,要馬上撤換。將空菜碟以及空湯碗撤走。撤出餐具端到下欄盤,餐具按指定的下欄盤放好,及時撤換骨碟,更換時必須在客人右邊進行並打請的手勢,如果客人正在交談時,應提醒客人。

13.席間勤添加酒水。上完最後一道菜時,要主動告訴客人“先生/小姐,您點的'菜已經上齊了”並詢問客人是否要增加水果或甜品。

14.收撤菜碟餐具。先徵得客人同意,才能收撤(空碟除外)應在客人的右邊逐樣收撤,先收筷子,筷子架,後收湯匙,味碟等其他餐具及酒杯。用髒物夾清理一下臺面。

15.上熱茶。按客人原飲用的茶壺添茶葉後加上開水,另換一套杯,爲客人斟上一杯飯後茶。(巡臺中發現客人的茶壺揭開時,要馬上加開水,然後再爲客人斟一次茶。

16.上甜品,水果。上甜品前先準備乾淨的甜品餐具,主動均勻的把甜品分派給客人;上水果前,視何種水果派上骨碟,果叉等,把水果端到客人桌上,介紹說:“**先生/小姐,這是我們酒樓經理送的,請慢用。”

17.派上熱毛巾並結帳。給客人結帳時,需用收銀夾,在客人的右邊把收銀夾打開說:“**先生/小姐,謝謝(多少)錢。”客人接過找零後,同樣要說謝謝。拉椅送客,說“慢走,歡迎下次光臨”等送客語。

18.檢查工作。客人走後,及時檢查是否有尚燃的菸頭,是否有遺留的物品;若發現有尚燃的菸頭應及時把它弄滅;若發現有客人遺留的物品,應馬上叫主管處理。

19.收撤餐具。首先整理好臺椅,以保持餐廳的格調,先收餐巾,席巾,後收水杯,酒杯,瓷具。

20.清理現場。重新佈置環境,恢復原樣。

餐飲的禮儀14

中國是禮儀大國,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談到飲食禮儀,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宴會上,不知情便給他人留下不好印象。而這些情況的發生,往往是我們不夠了解我國的“飲食禮儀”。下面跟着漢韻君,一起來了解傳統禮儀之“飲食禮儀”。

入座禮儀

桌席上得位置很是講究,從桌位入座情況並可知曉此人的輩分及重要程度。

座次是根據“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先邀請賓客入座上席,再請長輩入座,入座時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切勿先不動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動,更不要製造異響,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進餐禮儀

有貴客到來時,主人及賓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表示的是吃飯時儘量不要出聲音。打噴嚏也需要轉身進行,以示尊敬。

佈菜禮儀

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長輩、賓客先行動筷,表示對他們尊敬,如若要給賓客或長輩佈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

敬酒禮儀

中國建立一套比較規範的飲酒禮儀,早在西周時代並已經開始。總體可以概括爲4個字:時、序、效、令,要求人們飲酒要遵循嚴格的時令,要尊禮、適量,不能隨心所欲。酒是越喝越厚,但酒桌上學問也很深,例如: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這其中關鍵之處,莫過於賓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這樣顯得既不禮貌,也不尊重主人。

1.女士出席宴會時,不宜塗過濃的香水,以免香水味蓋過菜餚味道。

2.若出席隆重晚宴時,女士應穿着得體,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用餐時,若刀叉、餐巾等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4.若出現食物屑塞進牙縫時,儘量別在餐桌用牙籤把它弄出,應喝點水,試試情況能否改善。若不行,便該到洗手間處理一下。

5.若發現自己碗裏的菜餚中有異物時,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鄰座的人,以免影響他人的食慾。應保持鎮定,趕緊用餐巾把它挑出來並棄之,或讓服務員拿走。

6.刀叉碗筷只有在用餐時纔拿在手,切忌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不自覺地揮舞刀叉。

7.不應在用餐時吐東西,吐東西時的儀態,實在難看,很失禮。如遇太辣或太燙之食物,可趕快喝下冰水作調適,實在吃不下時便到洗手間處理。

8.女士在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子或餐具上留下脣印,予人不潔之感。

吃中餐和吃西餐有所不同,吃中餐需要講究中餐禮儀,而西餐禮儀和中餐禮儀有所不同.中餐禮儀如何安排座次,如何上菜,如何入席離席.吃中餐又有些什麼飲食風俗呢?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爲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這些食禮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揮過重要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着影響,成爲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爲規範。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爲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爲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爲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爲客人淨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後,客人才可離席。

蒙古族認爲馬奶酒是聖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爲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爲上,是爲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爲首座,相對者爲二座,首座之下爲三座,二座之下爲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現代的標準規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

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餐飲的禮儀15

第一個M是費用(money)

實際上我們安排宴請客人的種種問題都和費用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宴會費用開支的大小,往往意味着客人受重視的程度和宴會的規格。在舉辦宴會時,有兩點必須明確:第一要反對鋪張浪費;第二要從簡務實

第二個M是環境(medium)

環境高雅與否、就餐環境的檔次如何,實際上意味着對方受重視的程度如何。我們講的環境這個詞一般用的medium,這個英文詞具有環境的含義。

第三個M是宴請的人員(meeting)

在一般情況下,出席宴會者,除了賓主雙方之外,往往需要有作陪的人員。作陪的人就客人而言,需要考慮他的配偶和隨員。作爲主人而言,我們要注意邀請參加宴會的人員,應該得到主賓的認可,否則不邀而至,不通報對方,意味着對主人的一種失禮。

第四個M是音樂(music)

凡重要的宴會,安排必要的音樂會活躍氣氛,增加宴會的檔次。作爲會議的主辦者,安排宴會的音樂,首先,要儘可能考慮現場進行演奏,現場樂隊演奏比播放樂曲效果要好。其次,在考慮具體的曲目時,一方面要體現本國特色、本民族特色、本地區特色;另一方面要以輕鬆愉快爲主,不能過分嚴肅,更不能夠過分悲哀,否則會影響就餐者的情緒。再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要考慮安排來賓,尤其是主賓所欣賞、所熱愛的樂曲,這樣的話會使對方有被尊重之感。最後,在安排宴會的樂曲時,要儘量地避免對方所不能夠理解、不能夠接受的曲目,這種同樣意味着對對方的尊重。

第五個M是舉止(manner)

我們一般講餐桌六忌:

第一,不吸菸。因爲你問對方我可以吸菸嗎?對方不能夠否定你,你有強加給對方之嫌。

第二,進了嘴的東西不要吐出來。在任何情況下,菜餚一旦入口就不能夠當衆吐出,萬一遇到骨刺之類或者需要吐出來的東西,要以手掌或者餐巾略加遮掩,不能夠當衆在對方矚目之下,吐於餐盤之上或者隨地亂吐,那樣會破壞別人的胃口。特別要強調,不要用手剃牙或者摳牙。

第三,讓菜不加菜。你愛吃的菜,對方愛不愛吃,實際上你是不知道的。出於禮貌,你把菜加給別人,別人就必須吃,這有強加於人之嫌。特別是你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加菜,就更加麻煩了,你設想一下,你用自己的筷子夾了一下,那就等於把你的吐沫派送給對方,這是非常不衛生的。還有的同志喜歡把自己的筷子調個頭去給別人夾,這個也非常不合適,剛用手摸過就去摸別人,那是非常不妥帖的。

第四,祝酒不勸酒。任何一個有教養的人,可以向別人祝酒,可以提議乾杯,但是不勉強別人。

第五,不在餐桌上整理自己的服飾。女孩子不要當衆補妝或者清理自己的'頭髮,男人不能夠在外人面前寬衣解帶。不論是男士和女士,當衆更衣或者脫下外套或者脫下鞋襪都是嚴重的失禮。第六,在重要的宴會上,特別是在涉外宴會上,吃東西不發出聲音。從國際禮儀的角度來講,吃東西發出聲音是被理解爲沒有教養的主要標誌之一,這一點國人尤需注意。因爲很多種餐吃東西往往需要發出聲音,而在我們歷史上,吃東西發出聲音往往會被理解爲一種對主人的菜餚表示善意的肯定。

第六個M是菜單(menu)

所謂請客吃飯實際上是吃菜,既然是吃菜,那麼主人對菜餚的選擇就需要深思熟慮,這個問題有兩點要注意:一方面,但凡正式的宴會,主人應該提前在餐桌上擺放菜單。另一個方面作爲主人而言,我們在安排菜餚時,要注意交往以對方爲中心,要優先考慮客人的選擇。特別要尊重主賓的選擇,要儘量地避免在菜單上面安排客人尤其是主賓,不能夠接受的菜餚。

飲食禁忌大體上分爲以下幾類:

第一,個人禁忌。純粹是個人的口味偏好,比如有人不吃酸的,有人不吃鹹的,有人不吃辣,還有人不吃魚,還有人不吃雞,這是個人禁忌。

第二,行業禁忌。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禁忌,比如在我國,廣大公安人員在工作崗位上禁酒,在世界各國司機也是禁酒的,這屬於行業禁忌。

第三,健康禁忌。有些患者和病人,出於維護個人健康的考慮,有些菜餚是忌食的,比如糖尿病人是絕對不能吃含糖較高的食物的。

第四,民族禁忌。

第五,宗教禁忌。就菜單安排時的飲食禁忌而言,民族禁忌和宗教禁忌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尊重對方就是尊重對方的選擇,既然如此,在任何情況下,違反對方的民族禁忌和宗教禁忌的菜餚,是絕對不可以上桌的。舉例而言,在我國滿族、蒙古族、藏族、回族都是不吃狗肉的。

新加坡服飾餐飲禮儀

服飾禮儀

新加坡人的國服,是一種以胡姬花作爲圖案的服裝。在國家慶典和其他一些隆重的場合,新加坡人經常穿着自己的國服。在政務活動和商務交往中,新加坡人的着裝講究鄭重其事。男子一般要穿白色長袖襯衫和深色西褲,並且打上領帶;女子則須穿套裝或深色長裙。在對外交往中,新加坡人大多按照國際慣例穿深色的西裝或套裙。

在日常生活裏,不同民族的新加坡人的穿着打扮往往各具其民族特色:華人的日常着裝多爲長衫、長褲、連衣裙或旗袍;馬來人最愛穿巴汝、沙籠;錫克人則是男子纏頭,女子身披紗麗。

在許多公共場所,穿着過分隨便者,比如,穿牛仔裝、運動裝、沙灘裝、低胸裝、露背裝、露臍裝的人,往往被禁止入內。

餐飲禮儀

由於新加坡人多爲華人,而新加坡華人絕大多數祖籍爲廣東、福建、海南和上海等地,因此,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其他“龍的傳人”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中餐是他們的最佳選擇。新加坡華人口味上喜歡清淡,偏愛甜味,講究營養,平日愛吃米飯和各種海鮮,不太喜歡麪食。粵菜、閩菜和上海菜,都很受他們的歡迎。

在設宴款待新加坡人時,務必在安排菜單方面注意因民族而異。必須謹記:馬來人忌食豬肉、狗肉、自死之物和動物的血,不吃貝殼類食物,不飲酒;印度人則絕對不吃牛肉。在用餐時,不論馬來人還是印度人都不用刀叉、筷子,而慣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但是他們絕對忌用左手取用食物。

新加坡華人大都喜歡飲茶。當客人到來時,新加坡人通常都會以茶相待。每逢春節來臨之際,新加坡人還會在清茶中加人橄攬之後飲用,並且稱之爲“元寶茶”。他們認爲,喝這種茶,可以令人“財運亨通”。平時,新加坡華人還有經常飲用加入按中藥配方配製而成的補酒的嗜好,鹿茸酒、參酒等也是他們經常飲用的。

標籤:餐飲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