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實用]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5篇

創業7.1K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5篇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

一、調查報告背景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爲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需鼓勵各位同學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中去,爲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學生內部進行創業觀調查很有必要。

二、調查目的

1、瞭解所在蘇大材化部及周邊同學對創業本身的認識與其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誤區及利於積極發展的方面;

2、通過調查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合理的途徑,爲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創業,爲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調查方式

1、利用QQ羣、人人網等通信工具,發動院部同學參與網頁問卷調查;

2、採取面對面交流採訪的形式,瞭解身邊同學對創業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對創業的構想與安排;

3、查閱有關文獻,參考部分專業調查報告數據。

四、調查報告結果

1、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1)、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

A、冒險嘗試心理的鼓舞:

參加調查的29位同學中有11位同學希望自主創業,佔總數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學是認爲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去冒險創業,嘗試一條不同的發展路線,約佔希望自主創業同學的36.36%,且四位同學均爲男生,結合男女生性格特點差異,可見冒險嘗試精神是大學生創業的創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B、收入豐厚的刺激:

此次參與調查的同學有4位同學是因爲自主創業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而願意進行自主創業的,佔36.36%。從事後的採訪調查得知,這些同學認爲雖然找到工作雖然相對創業要簡單許多,但是其與創業相比,收入差距較大,不足以爲高質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故希望能夠進行自主創業;

C、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

調查中2位同學表示因爲現今就業壓力明顯而選擇願意進行自主創業,佔18.18%。從國務院每年的及近期參加工作的人員口中可以得知,近幾年伴隨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攀升,給大學生心理產生了較大壓力;

D、家庭成員的鼓舞:

調查中1位同學表示自己希望選擇自主創業是受了家庭觀念的影響,佔總人數的5.88%。從採訪得知,此位同學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對自主創業有清晰的認識,也支持其子女進行自主創業,走不同的發展路線。

(2)、對創業與專業關係的認識: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爲全國明星企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此次調查中,31.03%(9人)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密切相關,55.17%(16人)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係但不大,10.34%(3人)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基本沒關係,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完全沒關係的僅佔調查人數的3.45%(1人)。數據顯示,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關係不大的學生始終佔多數。部分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鉤,從基層做起,因爲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創業的行業裏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3)、創業之前會做哪些準備:

A、參加創業設計大賽:

3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的形式來爲自己的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獲得專業人士的指點並作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佔希望進行自主創業的同學的27.27%;

B、看創業類書籍:

9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閱讀足夠的創業類書籍,學習創業成功人士的良好經驗,並得到充分的知識儲備。採訪顯示,部分同學對類似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等爲創業者提供幫助的公司的瞭解較多,希望通過閱讀相關內容獲得更多的幫助,並希望自己以後創業時能夠獲得其幫助;

C、參加創業培訓:

6人選擇會在創業之前參加創業培訓,以此獲得關於創業的專業知識,佔總人數的54.55%;

D、到企業實習:

10人選擇會到企業實習,佔總人數的90.91%。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經歷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爲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堅韌不拔、必須掌握專業技術、必須心態平和、有愛心,而且不能斤斤計較,這些東西可以在企業實習中獲得。

另有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商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認識並不高,其程度僅在於“認識一點”,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有創業理念但是認知程度低這是遠遠不夠於將理念實施的。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我國繼續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高等教育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一舉跨越實現高等教育大衆化。截止到2018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突破700萬,再加上往屆未能就業的,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受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經濟形勢影響,結構性就業和失業正在趨於常態化,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職工等多種類型、層次和結構性的就業矛盾等必然會在較長一段時期存在,高校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必然成爲一種普遍自然現象,返鄉就業創業正在成爲70%農牧民生源大學生面臨的選擇。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成現實,雖然有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想過自主創業,認爲自己缺乏工作實際經驗,就業成功機會小,相反作爲新崗位的開拓者,選擇自主創業不僅能爲自己解決就業,更可能爲社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但資金缺乏和經驗不足依然成爲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最大瓶頸。爲解決農村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難題,找到大學生到農村自主創業意願及影響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團委針對大學生基層就業計劃和留藏志願者羣體的發展權益的情況,對青年就業創業進行了研究。針對大學生村官的萌芽、探索、發展和普及四個階段進行了研究。

二、調查策劃與實施說明

(一)調查目的

爲了瞭解大學生畢業返鄉的意願和留藏志願者羣體的發展及影響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的因素,從而提出可行的方案,促進大學生畢業返鄉,達到發展落後地區的目的,我們開展了這次大學生畢業返鄉意願和留藏志願者羣體的發展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建立在隱私保護的基礎上,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大學生的基本信息、調查對象家鄉的經濟水平、調查對象的主觀看法及主觀評價、大學生的就業觀、影響大學生返鄉的因素、政府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等。

(三)調查對象及其範圍

本次調查以洛扎縣在外讀大學的大學生和在縣服務的志願者爲調查對象,調查範圍爲全縣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學生跟全縣誌願者及已經參加工作的志願者。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研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爲主,訪談法爲輔。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文獻,瞭解本課題的學術研究現狀,綜合大量文獻歸納總結有用信息,作爲問卷設計與定性研究的基礎。

問卷調查法:通過在全縣鄉鎮範圍內,以大學生爲對象發放問卷,直接獲取大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本次調研的主要信息來源。

訪談法:通過對幾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的訪談,瞭解他們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想法。

(五)抽樣設計與調查實施

(1)抽樣設計

抽樣總體:洛扎縣創業青年和在縣服務的志願者

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2)調查實施

第一階段:由小組成員各自查閱相關文獻,然後彙總從文獻所得信息,進而確定研究方向,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階段:進行預調研。發放問卷50份,進行問卷質量檢驗。

第三階段:正式發放問卷。調研小組成員分工,通過QQ、微信等發放問卷。

發放問卷80份,回收調查問卷78份,有效問卷75份,對5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進行訪談。

第四階段:撰寫調查報告。

三、青年返鄉創業狀況和留藏志願者權益及分析

(一)大學生畢業返鄉自主創業狀況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與現場採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並將實地調查加以運用,以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一是針對在校大學生,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返鄉創業的意願和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等問題進行調查;二是就已返鄉創業的青年,採用訪談法的方式與其交流了解返鄉創業的信息;三是與新農村的農牧民訪談交流,向其瞭解相關創業信息和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看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調查問卷78份,有效問卷75份,對5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進行訪談。

1、大學生畢業去向狀況

從問卷調查結果看,首先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的選擇佔總體的極少數,其次根據調查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有不同觀點,僅14%的人認爲是成熟的表現,4%的人認爲返鄉創業是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是逃避的表現,而70%的人保持中立,認爲適合自己就行,最主要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2、不同年級大學生對限制返鄉創業因素的認知

調查顯示,大學生返鄉創業困難重重。大學生返鄉創業 17.4%以上是爲了改變家鄉的舊貌,改變家鄉的傳統產業,期望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父老鄉親發家致富。而返鄉創業大學生一般都具備某一種技術,或在某一領域具備較高的造詣,有可能帶領父老鄉親利用新技術改變落後面貌,提高農民收入,但是現實中卻還存在很多制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

其一,閱歷不夠,經驗不足。其二,創業融資難。其三,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其四,政府對返鄉創業大學生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未充分發揮作用。返鄉創業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大軍中所佔的人數並不多,地方政府部門對大學生畢業到農村創業還沒有足夠重視,企業制度、人事制度、投資制度上也未見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多給予政策優惠,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和法規。

3、家鄉的經濟、創業、發展前景、政策等條件是否對畢業大學生的'返鄉意願產生影響進行了分析

從統計分析可以得知,受訪畢業大學生對家鄉的發展前景和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評價相對較高,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的滿意度評價相對較低。高達72.8%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對家鄉未來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表示完全沒信心的只有1.0%。對家鄉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評價則呈現兩極分化,表示滿意的受訪者累計達到44.7%,而表示不滿意的也達到了41.2%。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評價則明顯較爲悲觀,表示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均接近50.0%,表明縣、鄉鎮的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對家鄉發展前景、經濟狀況、創業環境、政策環境的各項滿意度評價均與返鄉意願存在顯著相關。由此可見,家鄉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相關政策的改善對吸引畢業大學生返鄉工作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4、對家鄉的主觀依戀極大地影響着返鄉

在本次調查中,畢業大學生對家鄉的主觀情感依戀與返鄉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即越是對家鄉表現出強烈依戀的人,越是傾向於返回家鄉發展。在對家鄉表現出較爲深厚的情感依戀的畢業大學生中,有超過40.0%的人打算回家鄉發展;而對家鄉情感較爲淡漠的人羣中,這一比例均沒有超過20.0%。由此可見,主觀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在鄉意願的抉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業大學生的返鄉意願並非僅僅是理性思維的結果。

(二)訪談結果分析

1、從對已返鄉創業大學生的訪談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主要幾點:

(1)、在訪談過程中,他們普遍表示,從開始創業到現在,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不後悔創業,他們仍以高度的熱情回答我們的問題。

(2)、受訪談的大學生提到有知識、有眼界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最大優勢,同樣的創業項目在大學生的手裏做起來就會顯得更加有品位,返鄉創業最重要就在於大學生自己。

(3)、隨着城市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政府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優惠扶持政策。已經返鄉創業的劉某在訪談中給我們說到,創業並不是賽跑,想跑就跑,它必須具備諸多條件後才能進行創業,並不是爲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大學生羣體是一個富有理想的羣體,但往往過於理想化,使他們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度,缺乏市分析場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易忽視潛在的風險,考慮不周全,社會人際關係也較爲缺乏。實際上,創業靠團隊,靠社會大環境,創業初期必須得到扶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返鄉創業必須考慮多方因素。

2、對村幹部進行訪談時,我們觀察發現,新農村渴望大學生返鄉創業。隨着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村發展的大力扶持,返鄉創業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考慮,而且受到國家重視。中央就有會議指出,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通過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打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之後各個地方都響應號召,出臺了許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

我們瞭解到農村對大學生的需求量很大,村幹部表明村裏是需要大學生這樣新鮮的活力注入的,同時也希望大學生返鄉創業,推動新農村建設。而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願意創業的人少,返鄉創業的人更少。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如下:

(1)、優惠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本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知道得很少,所以不選擇創業,而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有的是一開始不知道,後來瞭解到了,得到了很多幫助,有的是一開始就知道,依據那些優惠政策,對他們的創業帶來了方便。所以還應該加大一下政策的宣傳力度,鄉鎮政府、高校等都宣傳,大學生了解的多了,選擇返鄉創業的機率會更大。

(2)、家長觀念及學生觀念很多農村的家長把上學看成是一種出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孩子說些,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走出農村等等,家長說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認爲自己以後要去城市打工,生活在城市裏。因爲這樣的觀念,導致許多大學生都沒有考慮過要返鄉創業,而是直接選擇就業。

(3)、資金的來源問題對於農村的大學生,家裏供他們上學都已經是很大的負擔,又哪裏有多餘資金來給予創業的基礎資金,而大學生自己呢,他們也是剛剛畢業或是還沒畢業,手裏也沒有過多的資金,所以資金的來源問題對於返鄉創業來說是很大的阻礙。雖說國家有很多貸款政策,可是那一部分貸款只是可以減輕負擔並不能成爲全部資金的來源,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爲對了農村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些項目,都是以大筆的資金爲起點。

四、相關建議

調查農村籍大學生的畢業返鄉創業意願,其目的就是爲了給農村地方政府,高校、乃至家庭和大學生個人提供有用的參考和發現。通過前文的統計分析和迴歸分析,歸結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的總體特徵,並深入探究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不強的原因,從而提出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的相應對策建議。

(一)縣、鄉鎮政府方面

政府在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很大的號召力,首先明確農村地方政府在就業中的責任範圍,鼓勵自主創業等措施吸引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爲新農村建設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本。

1、明確地方政府在創業中責任範圍和職能定位

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範圍和職能定位就是要求政府要適度調控,同時樹立服務的理念。同時政府應該營造一個鼓勵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良好環境。在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方面,農村地方政府要健全其市場化就業機制,實施積極的創業促進政策,建立健全相應的就業服務機構,加強就業及創業信息的時效性,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

2、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另外一個渠道,就是鼓勵其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產生新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產生“第二次就業效應”。要注重創業文化的培育,建立激勵創業的政策體制,加強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設。鼓勵畢業生返鄉創業,爲其創業提供一定的政策保護和資金支持,合理解決創業和就業二者的關係,通過創業第二次就業效應,來帶動進一步的就業。

3、構建評估體系,及時做出政策調整

強調市場化機制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作用,就應該指導市場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着供需不斷尋求平衡的這一動態過程而調整,因此相關的政策體制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市場機制的變動不是直觀可洞察的,需要通過建立相關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政策評估法律與制度體系來反映。建立和完善針對上述就業相關的政策體制的評估和監督,一方面保證其運行效率和落實程度,另一方面通過評估體系對市場機制進行動態的跟蹤和觀察,爲上述政策體制的調整提供依據。

(二)大學生個人方面

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作爲一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目標,所以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明確目標,然後做出自己的生涯規劃。根據調查顯示,願意返鄉的大學生有很多,但是選擇就業的多,創業的少。但是無論怎樣選擇,作爲大學生,首先,要不斷學習,從各個方面補充自己的知識,自覺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後,要強化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要預見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做好擇業時的心理、精神準備,提高自身抗壓性。

最後,要有自主創業的意識和準備。現在大學生就業,一屆比一屆難,而自主創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自主創業所產生的“第二次就業效應”更是爲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多的工作崗位。各級政府爲了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也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農村籍大學生應具備一定自主創化的意識和準備,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更要有自主創業的勇氣的魄力,在充分就業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至於起步的資金有三個渠道,一是自籌,二是借貸,三是風險投資。自籌數量有限;借貸一則資信不足貸款不易,二則有期限要求,不能滿足創業的長期投資需要;風險投資是最好形式,特別適合大學生創業者。但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市場還很不成熟:一是投資者少,資金有限;二是管理不規範,投資風險大;三是上市條件高,投資不能及時抽出,繼續其他項目的投資。能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投資者很少,數量也有限。爲此,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風險投資的發展。另外,在當前風險投資市場很不成熟的情況下,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國家應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但是作爲意欲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不能等靠國家的扶持,而應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業。

五、總結

本次調查通過對調查對象來源地經濟情況、調查對象的返鄉意願以及調查對象在大學中的表現等信息的蒐集,整理和分析,對農村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意願進行了研究。通過了解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狀況及其多方面影響因素,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此次調查能引起廣大農村大學生的思考。希望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想想畢業以後的出路,能更加註意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志願工作是指任何人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爲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爲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3

一.項目概況

1.調研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xx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再次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並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2.調研目的

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爲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3.調研地域及概況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於20xx年11月份,對萬州地區在校“大學生創業”進行了調研分析研究。我們的調研範圍是重慶三峽學院在校大學生。本次是隨機抽取5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的小範圍的調研,共發放調研問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

二.調研結果分析

1.問卷分析

(1).是否願意自主創業

考慮過自主創業的佔56%,完全沒有打算的佔25%,已經進行的佔19%。45名大學生中有25名大學生考慮在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其中大一佔到了總人數的36%,其餘的佔20%。

大一學生新鮮有活力,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畢業生也許是在找工作或是學業方面被所謂的現實束縛,願意自主創業的僅佔7%.在調研中農村學生更願意自主創業,當然,這也與漢中當地農村學生多於城鎮學生有很大關係.

(2).對創業的瞭解程度

對於對“大學生創業”的瞭解程度,其中有62.5%的在校大學生一般瞭解,另外6.25的大學生有一些瞭解或不是很瞭解;31.25%的在校大學生都未在學校內接受關於創業指導方面的教育;而被調研的大學生均表示有必要在學校接受創業方面的教育,學校在創業方面應加強挫折心理的教育,其他認爲應加強推進創新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

(3).不同學歷層次對創業看法

其實,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學生,都有創業願望,有創業潛能.根據這次調研,本科生有創業願望的佔56.25%,專科生僅僅少了12.5個百分點.

(4).創業中所要具備的素質與創業前的準備

然而創業究竟需要我們大學生具備怎樣的素質條件,哪些行業適合我們大學生創業,在創業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這都是我們需要調研研究的問題。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認爲自主創業最重要的是資金和技術,其中技術佔了62.5%.這也正是青年創業面臨的二個難題。剛跨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缺乏資金,而本身在社會籌資方面也無環境優勢.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

在創業資金方面,一般籌措的管道,除運用自己的積蓄外,便是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持,或是再結合一、二位志同道合者,共同投資創業等。獨資創業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一方面獨資創業可使創業者擁有絕的經營權,省掉合資者因意見分歧的麻煩。另外,則因經濟結構變遷,服務業儼然是「創業新星」,吸引大批擁有創業夢想者,在這個舞臺一展抱負。而一般的服務業大多屬小額投資性質,所需的資金從25萬~200萬元不等,不像製造業或信息業等,需要龐大的資金,造成的負擔與風較大。親朋好友在個人的創業歷程中,大多扮演「親密戰友」的角色,出錢出力,所以,往往是創業者週轉的主要對象。尋求創業夥伴共同投資,則是一種分擔風險的分式,而且,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彼此截長補短,更能使創業的腳步快速上軌道。

而在技術方面創業者缺乏對創業所需各種資源的準確理解,在這一點上,有着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員要比在校學生強。

心態問題也是創業過程中所要探討的。學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帶來的壓力.在調研中各50.00%的同學對於創業中的資金短缺和創業風險等問題而是否放棄創業持不同態度.

(5).創業地域的選擇

近年來,隨着西部開發和中部的崛起,大學生們更多的把目光瞄向了西部和中部市場.分別佔31.25%和43.75%的大學生願意到西、中部去接受機遇和挑戰,這對於我國消除地區差距是一個很好的兆頭。面臨如此衆多的難題,我們在校的大學生是否已做好準備,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去接受創業的挑戰.87.5%的同學認爲最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個人能力及強烈的挑戰精神,同時學校的知名度也成爲大學生在創業中所擔憂的

我們欣喜的看到國家爲鼓勵大學生創業頒佈了多項優惠政策,今年一月,教育部便公佈了一項有關“大學生、研究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

2.對策與建議

從這100份問卷中我們爲願意創業的大學生提出幾點建議:

(1)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力.企業是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後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勉力舉債而爲,只有空殼沒有實際,遇到風險必然失敗。

(2).要有意志力.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3).完成公司登記,瞭解相關法律和創業程序.在開始營業之前,必須瞭解所有與商業法規相關條文規定、執照或許可證申請的細節與表格。切記一點,各縣市政府對營利事業單位的規定可能有差異,因此別忘了詢問有哪些是該特別注意的法律規範條文.

(4)選擇創業方向,學好專業知識.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5).選對地址,事半功倍.選地址有兩項因素絕對不可忽略,即租金給付的能力和租約的條件。對於初次創業者來說,最划算的方式是訂一年或兩年租期,以預備是否有更新的選擇。

當比爾蓋茨、楊致遠、甲骨文的埃裏森先生爲我們所熟知的時候,當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壓得我們喘不

過氣來的時候,當大學生得“創業”浪潮滾滾而來得時候,我們不得不正視大學生有激情,但是往往缺乏對國情的認識;有創業的勇氣,但是缺乏成熟得創業思想,所以很多擁有着無限激情與夢想的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不得不面臨許許多多的坎坷。但相信隨着時代以及歷史文明的進步,我們知識的不斷積累,我們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使自己具備創業應具有的素質及知識儲備,我們會成功,即使我們會遭遇失敗,我們也無悔,因爲我們曾爲自己拼搏過,曾經做過自己的主人,我們會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我們艱難的創業歷程,因爲我們擁有的資本年輕,青春,激情,夢想!

三.調研情況總結

本次調研活動自20xx年3月初開始實施,歷時1個月完成,共分爲“需求分析”、“問卷設計”、“問卷調研”、“數據分析”、“報告形成”幾個階段,總體開展情況比較順利。綜合本次調研結果,我們發現目前願意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只是相當少的一部分,而且對於創業的認識也只是皮毛而已。但是他們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並且對於創業在做着積極的準備,相信他們的激情和智慧能給他們帶來成功。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4


一、 調查結果分析

創業觀念不深入

問卷中第1、2、9題中看出,大學生對自主創業觀念還比較低下。雖然74%的學生表示贊同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明顯看來更多的選擇則是想要立即就業。很多人對創業的概念選擇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且這件事會實現我們的社會價值,同時給社會帶來價值,佔了54%。看來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創業能給社會帶來好處。

然而真正實施的人卻只佔18%,但也是不成熟的。其原因選擇有創業想法的人中,大多數人是還沒有想過怎麼操作,單單隻有想的程度而已。而且對於國家以及所在省份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大部分同學不清楚或只是聽說過但不具體瞭解。更多沒有進行創業的人則是因爲自己本身沒有這個能力,沒有一個好的創業計劃或者害怕創業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不敢面對也不相信自己能夠克服。

以上的結果顯示,創業雖然有大多數人支持,但真正實施的人卻很少。所以在大學應該開設類似與美國的創業指導課程,確實有必要。

什麼最助於創業

在問卷中第6題中,在資金、一個好的創業計劃、個人能力與意志、優秀的管理團隊、良好的創業環境(政府支持)中有18%的人選了第一個,有20%的人選了第二個,有22%的人選了第三個,有34%的人選了第四個,其餘則選了第五個。

很明顯選第四個的人數相對較多,其他的比較平均。爲什麼大多數人贊同有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是創業的關鍵因素呢?原因是一支優秀的團隊意味着成功與希望。時下,很多企業都希望建立一支高效、成熟、必勝的團隊,然而現實中並非每一支團隊都是優秀或者成功的。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呢?有一下五個方面:一、加強領導,完善機制;二、分工具體,明確目標;三、細化管理,責任到人;四、凝人聚心,同謀發展;五、凝心聚力,共享成功。但同時,資金和個人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創業的最佳時機

問卷中第8題顯示,大學生創業的最佳時機應是在畢業工作幾年後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再創業,佔80%。其餘幾項都很少人選擇。

的確,有了足夠的工作經驗再進行創業是明智的選擇。畢竟我們都只是學生,就算能接觸到社會也是少數,且經驗不夠,對市場的瞭解也是少之又少。沒有足夠的能力,公司很快就會倒閉;沒有足夠的`經驗,很容易上當受騙。

創業領域與活動

問卷中第4、10、11題中表明,大學生要進行創業之前會去聽有關講座、課程或大學生創業大賽之類的活動。同時有12%的人數會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領域,佔有相同份額的還有那些啓動資金少,容易開,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10%的人則選擇當今熱門的發展方向(如軟件、網絡等高科技行業)。絕大多數是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熟悉的領域去進行創業。當問及參加什麼樣的活動能促進以後創業時,大多數選擇模擬創業活動,佔44%。還有32%的人認爲大學生兼職能幫助大學生進行以後的創業。

模擬創業活動對進行以後的創業更有相似之處,許多大學生在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學到很多創業的知識。認爲這種方式更能讓他們接近創業的理念。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創業,更能激起學生的熱情,把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而且也能堅持的更長久。

創業失敗與途中遇到的困難

大學生進行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如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面對風險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缺乏企業運作和管理經驗、缺乏社會關係、資金匱乏、缺乏好的創業項目和缺乏人才和核心技術等等。在問卷第7題中顯示,大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答案各不相同,選項所佔比重都相當。然而當問及什麼因素導致創業失敗時有50%的人選擇了創業計劃的可行性不夠。

創業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創業失敗,不管你是何種行業,何種類型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去應對。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創業失敗歸咎於自己的創業計劃的可行性不夠。其實不然,那只是把錯誤掩蓋的方式,我們應該正面失敗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哪方面不足,或者說在管理上出現了什麼錯誤,應該認真考慮一下自身的能力。大學生應該要具備良好的創業素質:一、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管理溝通能力。當然,還有更多如強烈的挑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等等。

二、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1、假如你要創業應有基本的實力,即輸得起。

2、創業首先考慮的是風險而不是回報,因爲所有的企業想"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等都是適應環境的問題,企業是適應性放在第一位的,一個企業的成功所具備的條件,你考慮一下有多少滿足,多少不滿足,怎麼辦?

3、個案的成功不是規律,包括國家提倡也不等於要求你去做,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

4、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第一次失敗沒關係,可以第二次,你必須營造一種心境並有“經”(經驗積累),這是要靠自己積累的。

5、以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面對,以經營人生的勇氣塑造“財商”。

6、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7、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8、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9、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10、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三、總結

經過此番調查,才瞭解現在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大學生創業究竟已經到達了一個怎樣的程度,數據清晰地告訴了大家。雖然創業之路十分艱苦,但這卻應該成爲大家前進的阻力。也許對創業這一概念不是很深入,也許很多人在創業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也許自己的經驗能力不夠,也許你現在還沒有打算以後的路途,在當今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何不爲自己找條出路,自己做老闆,自己爲自己做主。這也是現下政府所支持的,大學生能夠自主創業會減輕社會就業壓力。馬雲曾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所以,決定創業的學生們,不要先想到創業成功後的利益,首先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創業的道路,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重要的是堅持下去,堅定信念。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5

一、問題提出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和李克強總理提出“大衆創新、萬衆創業”口號的背景下,如何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業勝任力成爲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以及對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回饋。最後根據大學生具體要求提出相關建議,來切實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提高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更好的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

二、調研過程及結果分析

(一)調查情況介紹

此次數據調查採用的是問卷填寫的形式,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總共發佈問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問卷爲189份。此次問卷的主要調查對象爲大三、大四的大學生,專業類別側重於文科、工科、理科、以及醫藥類。

(二)調研數據分析

1.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看法根據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概念的認識分爲三種:

一、開創屬於自己的一份事業,比如開店;現在許多文科類的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大學期間進行網店創業包括淘寶店、微商等。

二、開發一項創新項目;這一方面理工生較多,理工生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新項目的研發。

三、開辦一個公司或企業;大學生創業現象越發普及,大學生也逐漸成爲了全社會創業的主力軍,在我校就有許多大學生開辦公司,其中也獲得了一定的程度的'成功。隨着創新創業的潮流盛行開來,許多大學生跨入自主創業的隊伍中。在大學生創業羣體,專業類別的不同,創業主體也有一些差別。文科、理科和工科類的學生較有創業想法,而藝術和醫藥類的學生有創業想法的較少。

3.大學生創新創業阻力的分析

在調查數據裏70%的大學生都是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爲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社會都有着積極地影響;也有大學生認爲大學生自主創業風險大,創業勝任力不足,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這也是大學生不足之處,更是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必要。數據看出,大學生的創業的阻力因素主要爲經濟能力狀況、社會實踐經驗以及專業性知識。有創業想法的同學,考慮到最大的因素是經濟問題;而在迷茫中的大學生則是社會實踐經驗的不足;沒有創業想法的同學,比前兩者更在意的害怕失敗,因此對創業沒什麼想法。在調查中,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同學,立馬執行的人很少,僅有23.81%;有48.68%的人猶豫不決,認爲自己的想法存在着缺陷,對自身不夠自信;也有人不敢去,畢竟現實和想法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達到了26.98%。因此大學生真正創業的很少,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創業勝任力不足。

4.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勝任力的關係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致力於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勝任力,從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本次數據分析爲高年級、低年級的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與勝任力關係。根據上表數據中得出,大三、大四的學生在創業勝任力“有一定的提升”方面,明顯高於大一、大二低年級的學生;而在“基本沒有提升”一項,大三、大四也低於低年級。同時在數據上也可以看出,高年級有一半的人數,創業勝任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勝任力有很大提升的人數較少,不關心創業勝任力的同學也有不少。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查得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充滿着濃厚的興趣,也非常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整體上,大學生對自身的創業勝任力倍感不足,認爲自身的創業勝任存在着缺陷,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單一,創新課程配置不合理,社會實踐機會較少,自身的創業勝任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業勝任力

1.高校維度

高校要積極落實與強化創新創業教育,首先要優化創新教育課程,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其次實行項目管理,針對於創新創業意識強烈的學生進行創新管理。最後學校要多開展豐富的課外拓展和創業實踐活動,實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成立創業俱樂部,以俱樂部的方式,搭建大學生創意交流合作的平臺。配備專業的師資團隊,加大對俱樂部的指導與服務。

2.大學生自身維度

大學生應當加強自身的創業學習,加大書籍的閱讀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參加創業類的課程學習、培訓以及創業大賽,多方面提升自己。同時也應該多利用課餘時間,結合課堂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拓展自己的視野,進行市場分析,挖掘商品市場,培養自身的市場意識。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6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隨着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2013年高校畢業人數爲699人,而到 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餘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2、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爲了讓大學生們更加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瞭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而展開;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的調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了解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從而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無奈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爲我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方法

1、地點:河南理工大學(焦作)

2、時間:7月初

3、調查對象:主要爲河南理工大學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

4、調查研究的方式:問卷調查方式

5、設計調查問卷:設置10個左右的問題。問題的提出經過討論、對蒐集到的問題進 行篩選,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以封閉式問題爲主。

6、統計方法:結合問卷的實際情況,進行手工計數統計。

7、調查過程及內容:

趁着暑期,隨機走訪了近100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大學生,爲我們在校大學生提供了一次瞭解就業形勢,聆聽“過來人”就業經歷及心路歷程的機會,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與迷茫。在調查中,我們調查的高校畢業生在爲未來的打算,以此來分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觀念。調查結果可以簡單歸結爲以下幾種類型:

(1)共有51%的學生選擇了考研。超過半數的同學選擇了考研,說明考研已經成爲大學生畢業後的首要選擇,而由此也產生了考研熱的社會現象。由於金融危機、就業惡化,許多學生希望繼續深造,更多學生表示通過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並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在就業創業中有更大的優勢。

(2)選擇就業的有20&的同學,而選擇創業的佔16%,二者加在一起只佔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雖 然有部分同學選擇就業和創業,但人數不夠多,大部分學生選擇考研。可見,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同學對就業創業的熱情不高,也以選擇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

(3)只有10%的同學選擇在家待業,是因爲自身原因,對未來沒有信心、導致在家待業,成爲啃老族,形成特殊社會現象。

(4)4%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去國外留學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資本的一種方式。

三、結果與討論

在問卷調查進一步關於”專業是否對口與就業“、”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薪資標準”“就業準備”“就業地點選擇”等問題的調研中,20%的調查者會要求工作與所學專業“必須對口”,而據大部分 的調查者會“先找份工作,以後待機再向所學專業發展”,31%的調查者“現學專業非己所愛,將會尋求新的專業”, 還有少部分人選擇“無所謂,幹哪行都行”。看來,大學生就業時思維比較靈活,並不侷限於所學專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先從事其他行業。 在關於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調查中,外資企業和國有單位仍然是當代大學生選擇單位的首要選擇。一個原因是,外資企業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工資待遇較高,目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於事業單位

和黨政機關收入穩定,福利好,因而也是當今大學生優先考慮的單位和職業。另外值得欣慰的是,與往年相比有所變化的是有10%的學生把自主創業排在了第一位,這說明當今的大學生創業意識不斷加強,同時也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有關。而在各行業中選擇食品飲料創業方向等所佔比重較大,爲35.08%。緊隨其後的是IT行業。值得一提的是,選擇開網店的創業溫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這一類的原因,概括的說是因爲網絡IT方面相對於其他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相對較小,人才需求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選擇網店、IT行業的人共佔到了40%以上。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對自我就業壓力方面,34%的調查者認爲壓力非常大,就業難;30%的調查者認爲壓力比較大,23%的調查者認爲壓力不太大,就業容易,13%的學生感覺沒有壓力。這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感覺就業壓力很大,負擔較重。

對於工作城市的選擇雖然有一半以上的調查者希望留在競爭壓力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調查者會選擇家鄉附近就業,42%的調查者選擇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城鎮,32%的調查者選擇競爭壓力較大、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只有14%的調查者會選擇國外。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在經濟日益發達、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偏於選擇競爭壓力較小、有發展潛力的城鎮;小部分會選擇發達的大城市就業。

經過這次調查,最終可以討論得出以下幾點:首先,大學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樣的人生,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通常都要面臨的一個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就業,明確自己的選擇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無疑對今後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樹立自信,提高動手能力,磨合能力與團隊精神。第三就是要腳踏實地,不能放棄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會精英,既能走進大學校門大多數人的智商就沒有多大差異,你並不比別人多多少,別人也不會比你強很多,要成爲怎樣的人決定權在於你自己,要學會取長補短,爲自己增加資本,爲自己創造機會。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生應學會調節自己,提高自己應對就業壓力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只有正確應對就業問題,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資源,實現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2、建議:

對於學生的建議:

(1)注重專業學習,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2)加強實踐鍛鍊。

(3)調整就業心態。

(4) 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

對於用人單位的建議:

(1)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2)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

(3)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對於社會、學校、政府的建議:

(1)學校 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

(2)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7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2008年筆者在上海市閘北區團委掛職期間,參與了上海市閘北區團委對轄區內大學生進行的就業創業狀況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和檢視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心理、就業期待和創業意願,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遍擁有技能證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

技能證書是國家或者相關機構對於個人某方面技術、能力的認證,擁有技能證書往往對於個人的求職有相當大的作用。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校大學生普遍擁有1張以上的技能證書(95.2%)。大學生認爲有用的技能證書依次是外語等級證書、職稱證書(會計類、經濟類)、計算機等級證書;與此相對的是,在校大學生比較缺乏工

作實習經歷,有超過六成(60.7%)的被調查大學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即使排除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比例也是偏高的。這種偏重考取各類技能證書而輕視工作實踐的做法會對大學生日後的工作、就業或創業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二)工作意願較強,對擇業面臨的困難有理性的認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工作意願,有近七成(69.8%)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後馬上參加工作。而在選擇不馬上工作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爲想繼續讀書,提升學歷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爲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工作,而只有極少部分(3.8%)是因爲家庭條件好而選擇不馬上工作。對於擇業所面臨的困難的認識,有超過一半(51.2%)的大學生認爲最大的困難是社交能力不強和缺少社會關係,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最大的困難是畢業學校名氣不大、學歷和專業不夠好,這也表現出大學生對於自身以及就讀學校和專業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着理性的認識。

(三)就業信心較強,對收入的預期較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就業信心比較強,有超過六成(60.1%)的被調查大學生對自己今後就業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對自己工作後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後),大學生表現出比較高的預期,有四成二(42%)的被調查大學生對首月收入的預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1500到3000元;與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前幾年發佈的畢業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調查顯

示的大學生對於首月收入的預期是比較高的。

(四)擇業標準呈現多元化,外資公司、國家政府機關是首選單位,普遍認可職前培訓的必要性。

此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主要有四個,依次是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穩定。與前三年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閘北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由少到多,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於畢業以後工作單位的選擇,在校大學生比較偏愛外資公司(44.6%)和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9%),對於進入民營企業、從事藍領技術工種或者自由職業的熱情則相對小很多。此外,大學生普遍認爲職前培訓是必要的,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是面試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就業形勢分析,而他們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社會實踐、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崗位推薦,這也表現出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爲日後工作做準備的各種需求比較強烈。

(五)創業意願仍不夠強烈,創業行業範圍不廣,對創業政策瞭解不多。

創業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意願有所欠缺,僅有三成多(30.2%)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意願,在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中,對於創業行業的認識稍有不足,範圍比較狹窄,僅僅侷限在創意產業、零售業和IT行業;對於創業的條件和困難,他們的認識則比較深刻,缺乏資金、缺乏社會關係、沒有專業技能、擔心風險問題、沒有合適創業項目都是大學生眼中阻礙他們創業的`困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校大學生

逐漸認識到了創業門檻逐步提高的趨勢;正是因爲對創業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大學生希望政府對他們創業提供幫助,他們主要希望得到資金、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市場需求方面的服務和信息。此外,對於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也瞭解不多,很瞭解這種優惠政策的大學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數人(57.4%)只是有一個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調查大學生表示並不是他們不願意瞭解這些政策,而是缺乏瞭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通過以上對於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係網絡缺乏;其次,大學生對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大學生創業意願不足,創業條件不成熟,創業信息不夠。基於這些問題,着眼於拓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爲一方面必須爲大學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以及關於就業和創業的培訓、信息等,豐富他們的工作實踐經歷,鍛鍊他們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預期。

(一)整合資源、多方聯動,搭建就業和創業平臺。秉持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各方參與的原則,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高校、企業等機構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一個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可以考慮以地方共青團組織和高校的團組織、政府的勞動局和高校的就業服務部門以及企業的招聘部門這兩條線來構建。並且將這個平臺

逐漸做大做強,把提供社會實踐和見習、信息發佈和諮詢、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職能集於一體,這樣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新政策及時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區域內的企業資源,從而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鍊的機會和求職就業的各種信息。另外,還可以考慮把其他社會力量,諸如志願者、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整合進來,真正實現社會各方參與,讓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在社會各方的聯動下得到有效解決。

(二)推進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完善見習崗位制度。

結合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實施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繼續完善見習崗位制度,進一步推進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智育德育雙促進,就業能力和就業崗位雙保障的原則,爲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鍊機會,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適應性。同時針對本次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在面試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就業形式分析、技能、創業培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職業見習計劃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可以考慮將職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一起建設,將職業見習計劃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或將職業見習計劃逐漸建設成一個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避免職能重複,節省資源。

(三)樹立廣義就業觀念,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大衆化就業”時代,大學生必須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衆化的就業

觀。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職位要求,找準自己就業的社會定位。大學生要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樹立職業不分貴賤,適應社會需要,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優良傳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衝破精英就業觀念的束縛,走出心理誤區,形成有利於廣義就業的社會氛圍。樹立大衆化的廣義就業觀念,最終使大學生接受只要是憑藉自身能力從事合法的經濟活動獲取收入即爲就業的觀念。同時大學生的自身就業能力纔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纔是順利實現就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畢業生自己更應積極主動提升其綜合素質,突出個體優勢,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只是本專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還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掌握知識與技能,爲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鼓勵自主創業,開發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針對大學生創業意願不高的問題,除了要繼續制定相對優惠的政策之外,還可從如下幾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一是幫助大學生獲取開業貸款擔保和開設大學生創業基金。政府部門要儘快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通過給予創業資金支持、減免創業規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工資傾斜政策、落實國家代償助學貸款政策等措施,積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就業,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項目、創業見習基地和開業服務項目等。政府和各相應部門可加強與各

高校的聯繫,合作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及時爲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信息。比如爲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代理工商註冊、稅務登記等手續,建立綠色通道,構建創業跟蹤服務平臺,爲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支持。三是積極開發符合大學生需要的創業園區,向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條件。政府可以考慮與社會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爲創業者減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關部門還應暢通創業融資渠道,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辦企業的註冊門檻。當然,以也可以考慮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內進行。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8

我國高等教育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創新創業教育還處於初級的探索階段。雖然政府、高校和社會都已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並且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許多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也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但是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令人擔憂。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學生等相關方共同推進。當前政府雖然出臺了促進創新創業的系列政策、制度,但是具體的支持配套政策依然很不完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依然處於邊緣狀態,人才培養方案中很少提及。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也不夠具體,課程也僅限於開設幾門供學生自主選擇的選修課,或者邀請專家、企業家開設講座;教學模式主要採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期末考覈的形式,缺乏創新創業理論與創業社會實踐的考覈。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就會成爲沒有實效的形式教育,也就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高校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要取得實效,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素質、能力和水平,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型教師隊伍是關鍵條件。當天,我國絕大多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一般都是本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業餘承擔創業教育的專業課教師、從事學生輔導工作的輔導員或者學生管理人員,也有少數高校邀請校友企業家、政府機關或者創業家校友等作爲臨時兼職人員進行業餘授課。理論課教師缺乏實際創業經驗,教學方式落後、教學內容不切合創業實際,社會兼職指導教師授課不規範、不成體系,邀請則來,不邀請就不來。一支缺乏穩定性、沒有純熟創新創業教育經驗的指導教師隊伍,難以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

創業孵化園建設還不夠切實有效

政府和社會需要給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政策、資金、制度等支持,但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還是學校,學校要採取有效措施,提供創新創業教育的空間和平臺,供學生實踐創業創新。當天,絕大多數高校都提供專項資金來創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在學校內爲學生提供專門的創業啓動資金,創業孵化場地以及相關技術,在創業孵化園獲取收入的'項目,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享受稅收減免政策。但是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的創業孵化園運行情況並不好,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太高,創業層次也比較低,大多數創業項目還停留在賣小商品的層面。可見,創新創業教育還有待提升,需要各方面加大支持、指導力度。

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有待提升

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是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意識,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青年知識分子。近年來,國家和個地方紛紛提出要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並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創新創業的政策。高校也紛紛提供專項資金,推動高校創業孵化園的制度建設,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但是,創業的成本很高,而且存在着極大的失敗風險,而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空前巨大,25歲左右的學生在畢業後再去嘗試風險巨大的創業就會遇到極大的阻礙。這些現實問題導致很多學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國家或是各地方、學校舉行的各種科技比賽、創新設計大賽、實踐活動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流行形式,難以通過競賽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取得實效。縱然有以上客觀的現實問題,但很多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不敢創新創業、風險意識淡薄等,纔是導致創新創業教育難以取得實效的重要原因。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9

—研究目的:

瞭解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情況,爲開展服務大學生創業的各項公益活動奠定基礎,促進大學生畢業後的自信創業、科學創業、成功創業

—研究對象:

在校或已經畢業的大學生

—研究方法:

網絡問卷調查

—執行時間:

20xx年1月7日-2月14日

—樣本量:

4551個有效樣本

主要發現

1.多數受訪者(81.5%)對創業“有興趣”(包括“很有興趣”和“較有興趣”),接近半數的受訪者(49.1%)打算“自己創業”或“和朋友共同創業”。“家庭”、“朋友”和“傳媒”對創業想法的影響相對最大(分別爲30.0%,24.2%,21.0%)。

2.在創業之前,多手準備是需要的,“社會歷練”、“朋友資源”及“成功者經驗”是最被看重的(分別爲74.7%,63.6%,45.2%)。

3.談到具體的創業規劃,受訪者傾向於“進入啓動資金少、風險低”(39.6%)或“自己感興趣”(37.3%)的領域,更多的計劃在“工作1-3年後”(69.7%),在“自己家鄉”(46.2%)開始創業,並選擇“志同道合者”(55.0%)或“有經驗的人”(28.7%)作爲自己的合作伙伴。

4.更多的受訪者認爲通過自主創業能“實現自我價值”(72.1%)、“享受人生自由”(65.8%)和“實現理想”(59.9%)。但對於應屆畢業生的創業行爲,存在着矛盾的認識,既認爲“是對人生規劃的實施”(46.9%),又同時被看作“是就業環境造成的無奈”(37.5%)。

5.“資金”、“人脈關係”、“市場環境”和“社會閱歷”,被認爲是影響創業最主要的客觀因素(分別爲83.3%,67.4%,47.0%,46.1%),而“市場意識”、“創新精神”、“責任感”和“合作意識”,被認爲是影響創業最主要的主觀因素(分別爲67.2%,51.0%,47.9%,44.3%)。

6.受訪者希望能參加針對性強的創業指導課程學習,他們中僅有少數參加過創業輔導課程或創業大賽(11.1%)。

7.“提供資金、項目雙選平臺”(58.3%)和“專業培訓”(49.7%)是受訪者最希望獲得的創業服務。

創業想法

接近半數的受訪者打算“自己創業”或“和朋友共同創業”;超過三成的受訪者打算“自己創業”,明顯高於其他選擇。

不同羣體的選擇存在差異,在校大學生更傾向於“到企業、公司就業”和“繼續學習深造”;有固定工作的和待業的更傾向於“自己創業”;而對於正在創業的,則對當前的選擇很堅定。

八成多的受訪者表示對創業“感興趣” (包括“很有興趣”和“較有興趣”),“大一”和“畢業後”是產生創業興趣的高峯期。

分人羣看,校園內外的大學生受訪者普遍對於創業的興趣很高。

在校學習的大學生的創業興趣更多的在“大一”時開始,而有固定工作、正在創業或待業者的創業興趣則更多的在“畢業後”涌現。

“家庭”、“朋友”和“傳媒”對創業想法的影響最大,來自校園的影響最弱。

分人羣看,“家庭”、“朋友”和“傳媒”對創業想法的影響最大,尤其是正在創業者受到“家庭”的影響更大。

創業計劃

在創業之前,多手準備是需要的,“社會歷練”、“朋友資源”及“成功者經驗”是最被看重的。

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對於“到社會中歷練”更爲渴望和重視。

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偏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固定工作、正在創業和待業者則更傾向“啓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

“自己家鄉”是各類人羣的第一創業地區選擇。

“工作1-3年後”開始創業是各類人羣的第一選擇。

尋找啓動資金時,更多的受訪者將期待放在“合作伙伴”或“自己”身上,而對於“風險投資”或“向親友借錢”的方式相對不那麼看重。

“尋找有資金的合作伙伴”和“自己積累”被認爲是籌集啓動資金的最佳方式。

互聯網這一特殊的工具,對大學生創業有特別的作用。

“實現自我價值”、“享受人生自由”、“實現理想”是被提及最多的自主創業的好處。

“實現自我價值”、“享受人生自由”、“實現理想”是被不同人羣提及最多的自主創業的好處。

對於應屆畢業生的創業行爲,存在着矛盾的認識,既認爲“是對人生規劃的實施”,又同時被看作“是就業環境造成的無奈”。

創業影響因素

“資金”、“人脈關係”、“市場環境”和“社會閱歷”,被認爲是影響創業最主要的客觀因素。

對於影響創業的客觀因素,分人羣的.差異不大。

“市場意識”、“創新精神”、“責任感”和“合作意識”,被認爲是影響創業最主要的主觀因素。

“市場意識”被各人羣認爲是最影響創業的主觀因素,尤其是對於有固定工作的受訪者。

談及決定成敗的內在因素時,“執行能力”、“市場調查能力” 、“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被提及得更多。

“執行能力”、“市場調查能力” 、“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被各人羣提及得更多;相比之下,有固定工作和正在創業者比其他人羣更注重“執行能力”,在校生比其他人羣更注重“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而有固定工作和待業者則更注重“市場調查能力”。

相關服務與政策

大部分的受訪者缺少參加創業輔導或大賽的經歷,尤其是對於已經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

受訪者希望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課程,主要包括“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市場營銷”、“專業相關的創業實踐活動”等。

各人羣都最希望獲得“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方面的創業指導課程;相比之下,在校生比其他人羣更希望“開展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創業實踐活動”,而正在創業者則更希望偏重於“市場營銷”課程”。

“提供資金、項目雙選平臺”和“專業培訓”是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創業服務。

“提供資金、項目雙選平臺”和“專業培訓”是各人羣的首選。

對於國家相關政策,受訪者更多的是期待。

無論校園內外的大學生受訪者都對國家創業政策給予了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校園外的大學生認爲“國家政策很好,但與我關係不大”的比例遠高於校園內;而校園內的大學生認爲“國家政策很給力,看好大學生創業未來前景”的比例,則顯著地高於校園外。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0

一、基本情況

談到創業,不少人認爲,開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廠纔是創業,外可以贏得社會認同,內可以獲得成就感,其實不然。開發高科技產業是創業,開辦小廠小店也是創業;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創業,重返鄉村養殖種植也是創業。更何況,隨着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創業的機遇更多,創業的條件更好。安徽科技學院三名大學生到鳳陽縣小崗村自主創業的成功實踐,充分表明在新農村建設的廣闊天地裏,大學生創業大有可爲。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着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選擇在農村基層創業成爲我市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新途徑,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將農村作爲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給當地帶來了知識和技術,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爲新農村建設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自XX年以來,我市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人數共1159人。從學歷構成來看:本科以上學歷214人,佔創業總人數的18.5%;大專學歷511人,佔創業總人數的44.1%;中專學歷434人,佔創業總人數的37.4%。從專業分佈來看,到農村創業的主要是農科、醫科以及師範這三類畢業生:其中農科類畢業生共53人,佔創業總人數的4.5%;師範類畢業生共302人,佔創業總人數的26.1%;醫科類畢業生共106人,佔創業總人數的9.1%。

從本次調研的情況來看,我市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由省、市統一安排,通過招錄鄉鎮公務員、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鍛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簡稱“三支一扶”)的形式,選拔了一大批畢業生到農村工作。

自1999年以來,我市把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作爲吸引各類人才、培養年輕幹部、優化隊伍結構和建設高素質隊伍的戰略舉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狠抓落實,在鄉鎮機構精簡、人員分流的情況下,每年儘量拿出有限的空編用於高校生選拔。截止XX年,我市共選拔399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鍛鍊,前三批有142名高校畢業生已被錄用爲國家公務員,除3人直接錄用到區縣直機關外,其餘139人全部錄用在鄉鎮機關。

(二)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和《XX年黃山市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公告》,採取公開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職務。從XX年起,每年輸送30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工作目標。今年是選拔工作開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名高校畢業生報名參加招聘活動,目前,選拔工作尚在進行之中。

(三)自主創業類型,部分大學畢業生通過創辦企業,成爲個體工商戶或私營企業主,直接接受市場的'優勝劣汰。從此次調研組走訪的7位自主創業畢業生情況來看,他們具有以下共同點:①、所學專業大多爲農科類專業;②、創辦企業大多爲茶葉加工或傳統工藝類企業。③、自主創業之前,大多具備相關領域的從業經歷,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和經驗積累。④、在創業過程之中,具備一定的技術支持。具體一定的技術支持。具體而言,又可以分爲以下三種子類型:

1、企業改制,被動創業型。有的大學生畢業後被分配到國營企業,90年代中期以後,在國企改革過程中下了崗,迫於生存壓力,不得不破釜沉舟,忍辱創業。如創辦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的程福壽,8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當時的屯溪茶廠工作,95年由於茶業企業的整體改制,不得不離開工作20xx年得茶廠,家人的埋怨、社會的壓力和失敗的挫折不但沒有壓垮他,反而激發了他創業的勇氣。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創辦了“一品茶行”和休寧縣流口茶業有限公司。

2、求職碰壁,轉而創業型。隨着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社會新增就業崗位已滿足不了新增大學生的需求。有的畢業生在投了一份又一份簡歷,跑了一次又一次招聘會仍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後,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回鄉自主創業。如創辦徽州竹藝軒有限公司的朱偉,XX年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合肥應聘了多家單位未果後回到家鄉徽州區,加入其弟弟開辦的竹雕工藝廠並逐步將企業發展壯大,直至創辦徽州竹藝軒有限公司。

3、時機成熟,辭職創業型。有的大學生畢業後即找到了待遇優厚的理想工作,然而,他們胸懷創業抱負,在完成了創業啓動資金積累和相關信息、經驗積累之後,毅然辭去工作,回鄉創業。如徽州區潛口鎮二聯竹編工藝廠廠長鄭重,XX年從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就職於浙江安監局。在與浙商接觸過程中看到了竹編工藝品的巨大市場潛力,因而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有了這一想法後,他一方面注意學習浙商的經商之道,另一方面開始市場調研和回鄉考察。XX年初,他辭去了月薪4000餘元的工作,在潛口鎮二聯村創辦了竹編工藝廠。

二、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本在農業,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近年來,黃山市高度重視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工作,通過“三支一扶”、選派大學生當“村官”、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到基層創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人才基礎。如黟縣有496名村“兩委”幹部,過去僅有2人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如今已增加到49人,提升了村“兩委”的工作水平。黃山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於旅遊產業的發展,目前黃山區從事旅遊產業的大學生達175人,其中,大學本科25人,專科150人;從事導遊服務的達到112人,佔全部人數的64%,爲鄉村旅遊提供了人才支撐。

二是大學生在農村創業中鍛鍊成長。歙縣在農村機關、事業單位創業的大學生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領導崗位,其中98年以後走上國小教師崗位的大學生,絕大部分已經成爲教學骨幹。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中,高管(副總及以上職務)有15人約佔總數的4%,中層幹部約佔75%,一般工作人員約佔20%。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更是成就喜人,有“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俞志榮、創辦黃山誠鑫絲業公司的程學軍、創辦德平化工公司的周德平等。

三是以創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如XX年從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的鄭重在市級貧困村潛口鎮二聯村創辦竹編工藝廠,開發竹製產品近百種,以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增收。1984年從安徽省農業大學茶業系畢業的程福壽,XX年創辦了黃山一品有機茶葉有限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爲資產總額1000萬元,員工180餘人,年銷售收入2300萬元,出口創匯240萬美元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爲XX年度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但同時也感到,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主要是:“三缺位”。一是教育缺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和信息。在校期間,多數大學生未參加過創業技能培訓;在社會上,也沒有一個培訓機構,專門針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知識培訓,使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知識儲備不夠。二是服務缺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關係到土地、信貸、稅收、財政、農業、勞動保障等部門的相關政策,特別是創業資金來源渠道不寬。另外缺乏一個大學生創業綜合指導部門,大學生剛畢業,人生地不熟,不知從哪裏入門。三是政策缺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也是一個弱勢羣體,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讓大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目前,在土地流轉、創業貸款、稅收優惠等方面還沒有出臺實實在在的傾斜政策,還缺乏代償助學貸款、戶檔遷轉、養老保險、創業扶持等事關的大學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大學生對到農村創業不成功存在後顧之憂。

三、下一步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爲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經濟發展,進而推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許多發達國家都出臺了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校加強農科類人才培養和鼓勵人才到農村、基層工作。而我國面對大學農科專業逐漸弱化和農村基層大學畢業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局面,應當採取有力措施予以應對。

一是從高校層面來看,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農科人才,加強創業教育,引導支持大學生到農村創業。

國無農不穩,民無食不寧。“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培養農科類人才。現階段,由於農業效益低,農業農村工作條件艱苦,農科生就業難度大等原因,農科類專業成了冷門,普遍存在着生源“墊底”和報到率不高的現象,加之農科類專業辦學投入大、效益低,迫使農業院校弱化發展農科類專業而大力興辦“熱門”專業。實際上農科人才培養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不可或缺的。所以高校要重農科學科專業建設,大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爲”的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一要有敢於創業的精神和勇於創業的激情,二要有創業所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幾年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創業曾一度“紅火”,但如今在校大學生創業以及畢業生選擇創業的已很鮮見。高校要重視對創業大學生的支持。對走上創業之路的大學生,學校要繼續給予關注與支持,以促進他們創業成功。

二是從政府層面上看,要優化政策輿論導向,促進農科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到農村創業。

一要積極引導和支持高校辦好農科類專業。目前,高校農科類專業因投入大、辦學效益低,加上缺乏優質生源和就業形勢嚴峻,處於較爲艱難的辦學境地,政府要重視高校中這一“弱勢羣體”,採取傾斜政策加大投入,支持高校辦好農科類專業,防止農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萎縮。同時要大力鼓勵考生報考農科類專業。針對高校農科專業優質生源嚴重不足的實際,應積極實施吸引優質生源報考農科專業的招生政策。

二要積極營造鼓勵到農村創業的社會氛圍。社會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輿論導向,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創業行動與熱情。目前,雖然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從社會整體看,人們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還缺乏足夠的理解與認同。各級政府要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指導機構,成立各類創業中心或創業孵化器,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指導;宣傳部門要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和各項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拓寬宣傳渠道,通過各種媒體有重點推出大學生創業典型,擴大社會宣傳面,發揮好輿論導向作用。積極營造全民支持、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社會氛圍。

三要提供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制度保障。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到基層,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讓大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國土、金融部門在土地、融資方面,可向大學生創辦或領辦的企業傾斜,給予優惠政策;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中辦發〔〕18號)的文件精神,兌現各項優惠政策;財政部門對大學生創業興辦企業申請小額貸款擔保要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相關手續、逐步推行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國家應該儘快建立健全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安全網的保護下走向非公單位、走向基層、走向自主創業。要想讓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到農村創業,就給他們一個崇高的名義,一個充足的理由,一個可預期的發展空間,一個正常流動的退出機制。要重點落實好代償助學貸款、生活補貼、戶檔遷轉、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事關畢業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戶籍管理、勞動關係形式、社會保險繳納和保險關係接續等方面提供保障。

四要引導企業家爲創業大學生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企業家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創辦大學生創業的指導機構和中介組織,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在IT業迅猛發展的印度,能產生穆爾蒂這樣的“偶像”,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印度有非營利的“成熟的創業指導協助機構”,如tie公司和維瓦尼基金會等。由印度知名企業家羅密什·維瓦尼資助創建的維瓦尼基金會,致力於激勵、教育和支持那些“新企業家”,並創造可使他們成功的環境。“只做好事不求營利”的tie則是1992年在美國硅谷成立的專門幫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這幾個國家的青年進行創業的公司。該公司的執行主任賽山·萊摩汗告訴記者:“我們與大學、風險投資公司、律師、銀行、企業都有着緊密且固定的聯繫,因爲這些環節都是創業者白手起家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們所做的,就是給青年企業家提供一箇中間平臺,幫助那些只有技術的IT人才做好技術以外的其他環節。”在全球it業的搖籃美國硅谷,有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其中,在對創業而言非常重要的風險投資公司中,有24%由印度人創辦。萊摩汗說,很多想創業的青年雖然條件很好,卻不知如何從風險投資公司那裏拿到錢,tie會出面來幫他們。tie每年定期幫助幾十家小公司聯合組織人才市場,爲他們尋找合適的員工。tie還與其他國家的政府機構和當地組織有很多聯繫,以幫助自己的會員公司在建立國外分部時適應當地的情況。

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有利於讓廣大高校畢業生熟悉國情,瞭解民情,不斷增強熱愛農村、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豐富閱歷,磨鍊意志,提高能力,有利於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緩解大學生的就業矛盾。我們相信,只要不斷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政策優惠並真正得到落實,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自願到農村創業。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1

一、序言

自1998年我國開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大學生就業難就成爲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性問題。不斷增長的畢業生人數和由於全球經濟危機造成的事實上的就業崗位的減少,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爲日益尖銳的矛盾。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爲410萬,近五年來每年仍以數十萬的數量遞增,截止20xx年已達到690萬,預計20xx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將有望突破750萬的驚人數字。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創業越來越成爲大學生出路的一個重要選擇。

二、大學生創業的豐富多樣性

首先大學生創業的方向的多樣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中,有61.29%的人表示會選擇合夥創業;有30.65%則表示會選擇自主創業;另有8.06%的大學生表示家庭創業或其他創業方向。

其次,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調查表明,創業大學生普遍認爲影響他們創業的因素中,有五個是最重要的分別爲:創業門檻(佔46.52%,包括啓動資金以及創業的風險等)、市場需求(30.40%)、對行業的熟悉程度(16.28%)、個人興趣(6.35%)、所學專業(1.35%)。

最後,在大學生樂於投身創業的各種職業中,他們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受大學生青睞的要屬代理加盟,佔大學生創業的40.30%;其次爲經營店面(包括網上開店),佔22.31%;緊隨其後的是從事智力服務,這一比例爲22.01%;從事高科技創業的大學生比例爲9.38%;從事其他職業的佔8%。

三、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儘管願望是美好的,前景是多彩,但並不表示大學生的創業之路就會一帆風順。事實表明,大學生創業相對於一般創業並沒有明顯的優勢。總的來說,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與困難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創業普遍控油滿腔熱情,相應的創業意志、良好的'心態、紮實的知識和創新力卻很差;加上閱歷淺,經驗、資金和社會關係的不足都是大學生創業的瓶頸。

(二)政策因素

各地方對大學生創業沒有配套和系統的政策扶持體系。雖然各地方普遍爲大學生創業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然而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優惠政策的地區性失衡。在對比北京、青島、上海、重慶、太原、福建、安徽等省市的相關政策過程中,我發現存在着以下幾個問題:

1.對創業大學生普遍限制較多,如戶口、居住地的限制,這不利於人才的流動

2.爲大學生提供的創業貸款資金金額參差不齊,從3000元到50萬元不等,易造成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甚至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3.對大學生失業(或待業)的期間要求過長,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費,加重社會負擔

(三)高校因素

社會形勢的變化非常迅速,相對的全國各大高校的教育卻沒有迅速做出反應。一項調查顯示,94.31%的高校都認爲開展創業教育課是必要的,然而開設這一課程的高校爲數不多,或者僅僅有形式,而沒有從深層次上給予高度重視。

(四)產業因素

除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之外的所有產業都屬於第三產業的範圍。現階段中國的產業發展正處於脫離第一產業、以第二產業爲主導、大三產業緩慢發展的時期。三大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爲第一產業11.31%,第二產業48.62%,第三產業40.07%(20xx年),而歐美髮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70%以上。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第三產業的不發達是造成大學生創業難的一個宏觀因素,因爲大學生創業一般情況下都是投入第三產業的。具體來說,第三產業不發達給大學生創業造成的困境有:沒有成熟的資本市場,缺乏充足的風險投資資金,沒有發達的信息服務行業,缺少齊全的諮詢服務機構,等等。

四、大學生創業的解決途徑

通過認真分析以上四點因素,我們不難得出大學生創業的幾點解決途徑

(一)大學生要認真做好創業準備

創業不是要等到畢業那天才開始準備,而應該在校期間就開始着手。我認爲在校大學生創業爲創業做準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通過課堂學習到過硬的專業知識

2.通過圖書、網絡等方式接觸關於創業的媒體資訊

3.通過各種方式接觸商界人士,學習經驗,例如參加與商界有聯繫的社團活動,聽商界人士來校做講座等;

4.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如創業大賽等各種形式的活動;

5、利用課外兼職、試辦公司等方式親身體驗。

(二)形成一套統一完整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1.根據各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統一全國大學生創業的扶持資金;

2.實行稅務上的支持政策,對創業大學生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免徵企業所得稅;

3.銀行要增加對創業大學生的小額貸款提供,並且延長其還款期限;

4.減少對大學生創業的條件限制,爲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條件。

(三)高校教育

從根本上重視大學生就業難、創業難的情況,積極開展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四)產業支持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爲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產業因素是具有宏觀性,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得到改善的,因此才更需要大學生的努力推動。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2

一、人才供給不足

自20xx年辦園以來,共計畢業大學生企業137家,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僅1人,本科僅29人,專科高達107人;目前在孵企業61家,也才僅有碩士3人,碩士研究生1人,大專、專科更是高達39人。受信息迅猛發展及地域高校侷限的影響,本地人才難以留住,外地人才難以引進,高尖精人才一直以來都存在極大缺口。

二、融資渠道狹窄

國家和地方提出的優惠政策,爲創業企業貸款提供減免政策,降低貸款門檻,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銀行不願承擔這種風險,他們只關注重點企業,龍頭企業,特別是效益好的國有企業,而初創業者則需要提供抵押物或是擔保人,才能獲得銀行融資。導致初創業者,經營難以爲繼,項目難以上馬。

三、創客能力不足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知識結構單一,知識層面不夠寬泛的創業短板,他她們剛走出校門,社會實踐和閱歷較爲缺乏,對開展創業的.風險和艱辛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一旦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挫折和挑戰,很容易出現意志消沉、半途而廢的現象。

四、創業項目低端

通過實際觀察發現,當前很多大學生創業經營內容多是低端商品和模式,創業項目創新性不強,科技含量不高,對創意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高科技領域涉及很少,在經營管理上缺乏創新性思維,沒有形成自身鮮明的特色和個性。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3

一、調研背景

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765萬人,比20xx年增加16萬人,大學生面臨的就業挑戰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受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和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三大因素的影響,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趨勢。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爲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對促進大學生創業並帶動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更有利於區域經濟增長、轉型升級,從而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

筆者有幸作爲郵儲銀行赴縣級團委掛職幹部,利用工作之便,對襄陽市樊城區20xx年和20xx年申報省市兩級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的59家企業進行了調研,一方面瞭解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爲已經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合理的建議和解決途徑,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創業,從而爲大學生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探討如何通過銀團合作,更好的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普惠金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二、調研方式

採用走訪調研和電話回訪、資料查閱相結合的方式,於20xx年5月中下旬對申報20xx年大學生創業項目的28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對這28家企業發放了問卷,共回收問卷28份,其中有效問卷28份,問卷有效率100%;同時於6月上旬對申報20xx年大學生創業項目的31家企業進行了電話回訪和查閱資料,合計調研59家企業。此次問卷發放過程中做到了以下兩點:第一、解除調研對象的思想顧慮,保證調研結果的真實性;第二、問卷題目明確,減少答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歧義和差錯。

三、調研結果

1、大學生創業者的性別比例基本均衡。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觀念在國人腦中根深蒂固,一般認爲女性應該謀求一份穩定的職業,騰出一些精力相夫教子,而男性則應該承擔起更多家庭的責任,多在事業方面打拼。另外普遍認爲男性更富有冒險和進取精神,女性考慮問題時更加理性,因此創業在男性中會更爲盛行。但實際調研的結果顯示,59位大學生創業者中,有30位是男性,29位是女性。由此可見,創業者並未出現“性別比例失調”的現象,近年來女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也“不讓鬚眉”。

2、大學生創業者的學歷構成呈現“金字塔”結構。

59位創業者當中,1位博士在讀,3人爲碩士研究生,29名本科生,其餘26位專科生。大多數大學生創業人員的學歷爲本科和專科,只有極少數是碩士或博士生。客觀上來分析,學歷越高,就業的壓力相對就越小,相反創業的機會成本就越高。同時這也印證了社會輿論的一般看法:“創業需要的不是高學歷,而是膽識、魄力和冒險精神。學歷越高,學識越廣,顧忌也就越多,越難踏出第一步。”

3、大學生創業者的專業與其創業項目並無直接關係。

一般認爲大學生創業能與專業掛鉤,學以致用。當然也有專家指出,專業應服務於創業或就業,但不能單方面強調創業必須與專業相契合。所調研的59家企業中,13家從事農、林、牧、漁業,11家從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4家從事教育、文化創意業,21家從事零售業及其他服務業。其中,15家企業的創業者所學專業與所從事的.行業相關,其餘44位創業者都從事的與所學專業不相關的行業。從實際調研過程中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看,企業的經營情況與創業者所學的專業也沒有直接關係。這一方面說明當前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理念比較開放,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實時調整導向,勇於嚐鮮、敢於創新;另一方面也存在前期求職、創業受挫,不得已轉行的苦衷。

4、大學生創業者大多青睞新興行業。

從這59名大學生創業者經營的項目構成來看,從事互聯網+、電商經營、計算機軟件開發、微信平臺運營、教育培訓等的項目就有41個,佔所有項目七成。好的方面突顯了大學生創業者能夠敏銳的捕捉市場信息,善於接受新事物,能夠融入當下最熱門的市場環境中;同時也看到,傳統行業,如農林牧漁、批發零售、加工製造等行業大學生創業者涉獵很少(農林牧漁類之所以還比較多,是因爲此次調研的樣本僅限於襄陽市樊城區,而樊城區太平店鎮當地有一項特色產業就是菌類種植,13個農林牧漁的項目大多是這個情況),一方面是這些行業准入門檻較高,例如對資金、技術、渠道要求相對較高等,同時這些行業也是非常辛苦,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業者扎堆互聯網+、電商等項目,也不排除存在盲目跟風的情況。

5、絕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經營情況不甚樂觀。

雖然很多人都在說,創業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但是仍然希望更多的大學生創業者能夠勇立潮頭。根據實際調研情況,這51個大學生創業項目中,運營較好的有8家,略有盈餘的有11家,基本能夠維持企業日常開支的約有15家,亟需幫扶的約有17家。從大學生那邊反饋的結果來看,認爲制約創業項目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用工成本增加(約佔85%)、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約佔80%)和流動資金短缺(約佔70%),其次是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不斷下降(約佔50%)和新型行業、市場認可度低(約佔30%)。事實上,這些也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普遍因素。從現場調研結果中還得出一個現象,只有3位創業者認爲是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制約了企業經營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者還不善於從自身尋找原因,而是把問題歸結於外部因素。

6、大學生創業者最期望得到資金幫扶。

提供資金、項目雙選平臺和專業培訓是大學生創業者最希望得到的創業幫助(約佔100%),舉辦企業家講座也是大多數創業者需要得到的幫助(約佔80%),其次打造創業者網絡家園(約佔50%)、提供成功創業者視頻訪談或視頻創業指導課程(約佔30%)也是創業者期望職能部門提供的服務。

51位大學生創業者中,辦理有經營性貸款的僅有6位,有14位表示曾申請過貸款,但是因爲經營規模偏小、擔保不足等原因沒有獲得貸款,餘下有23位表示很希望貸款,但是不知曉合適的信貸產品。

團委和人社局、財政局合作的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每個創業者僅能獲得一筆,不能重複申請,從以前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創業者僅能得到1——3萬的資金幫扶,對於大學生創業者而言,也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

四、調研結論

通過此次調研掌握的情況,在此給已經或即將創業的大學生提出一些建議:

1、積累綜合知識。

對一名創業者來說,不論投身何種創業項目,一些商業知識與經營之道都是必須要提前具備的。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包括:關於註冊登記、納稅申報及減免政策、銀行開戶等合法開業的知識;關於市場預測和調查、定價知識和價格策略、銷售渠道開發和營銷管理等方面的營銷知識;《合同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經濟法常識;勞動用工及社會保障方面的知識等。

2、拓展人脈資源。

據網絡信息顯示,目前中國70%的大學生社交範圍太窄,很難同陌生人交流,勢必造成了人脈資源的匱乏。而人脈對創業者來說又極其重要,所謂人脈決定財脈,因此已經或即將創業的大學生要學會在成長中積累自己的人脈,一是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積累人脈;二是要學會處理得到的任何一張名片;三是多去參加行業活動和培訓,如各個企業的新產品發佈會、新聞發佈會和產品推廣會議等。

3、學會與人合作。

隨着行業競爭加劇、社會分工細化和商業環境複雜化,一個人樣樣精通很難做到。所以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學會利用別人的資源,學會合作,依靠團隊開拓事業。正如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季琦告訴青年創業者的那樣,攜程網的成功,除了抓住當初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契機,更重要的因素是有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大家攜手創業,分享各自的知識和經驗,也可以避免很多創業“雷區”。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4

調研主題:

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

調研時間:

**.7.8——**.10.9

調研對象:

廣西大學學生

調研目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創業模式已經受到嚴重限制,互聯網逐漸成爲創業者的主要陣地。

而在校大學生,作爲中國思維最活躍、對新事物接受度最高的羣體,也紛紛投入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成爲互聯網創業團隊中的重要力量。他們之中,有人或許拿到上百萬的風投,有人卻慘遭失敗,血本無歸……所以,調研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有利於爲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創新指明方向。

調研方法:

1.實地採訪:採訪一個廣西大學互聯網創業團隊的項目負責人,瞭解他的創業故事

2.問卷調查與分析:廣西大學學生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看法

3.網上查找資料:收集中國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的相關數據

調研分析:

1.實地採訪廣西大學互聯網創業團隊建立的O2O學生服務平臺——"小荷馬"總負責人黃炳傑(採訪稿見附一),瞭解到他的初衷是排除中間商差價、物流難度、市場不公平等因素,讓西大學子享受的豐富的水果及特產。於是建立了"小荷馬"O2O平臺,直接在供應商源頭採購,通過微信交易,將豐富的特產及水果送到每一個西大學子的手中。剪去多層批發商差價,保證優質質量,打造一個爲西大學謀取福利的公衆服務平臺。

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小荷馬"遇到了許多困難,如供應、配送、推廣,還有各部門之間、線上線下的銜接等。但經過"小荷馬"團隊的不斷磨合,項目已經逐漸步入正軌。並借互聯網之勢,在廣西大學迅速傳播開來,成爲西大學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針對"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這一主題,我設計了一份問卷(見附二),通過QQ、微信分享給廣西大學的同學,填寫完畢後回收問卷。通過對所有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此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共計89份,其中大一12份,佔13.48%;大二46份,佔51.69%;大三21份,佔23.60%;大四10份,佔11.24%.男生39份,43.82%;女生50份,佔56.18%.下面是針對問卷結果的分析:

①調查人羣:問卷的填寫者爲本人的同學朋友,集中在大二、大三,調查的人羣結構相對單一,不能代表廣泛的大學生羣體,但不影響調查的整體方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②數據分析:如果創業,選擇互聯網創業的同學高達78.65%,說明被調查的西大學生有較強的互聯網創業意向;並認爲大學生在互聯網創業中的優集中在" 學習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年輕有活力,勇於拼搏"、" 互聯網信息能力強 ",說明大學生對互聯網懷着開放的心態,對互聯網創業充滿信心;如果互聯網創業和學業衝突,選擇休學創業的同學佔22.47% ,邊學習邊創業的佔35.96% ,放棄創業專心學習的佔31.46% ,說明大多數被調查的同學認爲求學階段,學業比互聯網創業更重要,當創業和學業衝突時,很大可能會放棄互聯網創業,專心學習。

3.相關資料(見附三)顯示,互聯網已經成爲國家大力提倡和扶持的大學生創業領域,據統計表明,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時侯,互聯網行業仍逆勢增長。報道指出,20xx年,互聯網收入2200億元,同比增長32%;企業個數5.1萬戶,同比增長9.6%;全年實現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23%,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收入12個百分點。特別是20xx年以來,淘寶網推出了學生頻道,面向高校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鼓勵他們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互聯網創業已經成爲大學生創業的首選。

調研結論: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隨着大學生緩解就業壓力和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網絡經濟的興起,IT業作爲一個最能快速集聚財富、吸引關注的行業也逐步走向成熟,一個屬於全體網民的狂歡:互聯網淘金時代悄然而至。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創辦網站(創辦BBS論壇、開設博客等),對初涉商海的大學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網上開店,具有門檻低、風險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優點;網上自由職業(擔任兼職網絡編輯、電子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等),時間比較靈活,工作地點也不受限制,大學生能在享受自由和瀟灑中實現創業。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①好高騖遠,不夠務實:隨着近年來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再加上政策引導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懷着高漲的激情紛紛投身於網絡創業活動中,人數不斷增加。但根據調查,其成功率大概只有2%,他們往往缺乏對開發項目的全面瞭解與分析,單憑感性認識期望通過網絡創業實現 "一夜暴富"的夢想,不能理性地看待創業過程的艱辛和風險,以務實的態度去經營自己的網絡事業。一旦創業失敗,就會影響其信心,容易產生挫敗感。

②所掌握的互聯網創業知識和技能不夠紮實:互聯網創業需要大學生具備強烈的創業意識、嫺熟的專業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華,有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克服失敗的心態。同時,要想成功創業,還應有較強的知識素質,包括:識別機會、人際交往、市場開拓以及團隊合作等全方位的才能。由於我國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指導還剛起步,長期的應試教育下,視野不夠開闊。此外,高校對實踐環節普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他們缺乏相應的創業培訓,碰壁在所難免。

③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高校,很多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甚至爲生計發愁,因此大多利用他人借來的資金進行創業,白手起家,存在較大的風險。尤其是在面臨就業和創業的艱難抉擇時,不少人在經濟壓力面前選擇放棄,找一份現實的工作,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

④缺乏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於安穩。從家庭來看,一般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領取固定的薪水,對創業持懷疑態度;從高校來看,學校缺乏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積極的支持,一些老師和同學認爲創業會和正常的學習相沖突;從整個大環境來看,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也間接增大了創業者的心理壓力。

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對策建議

①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教育: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二是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知識教育,三是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創業技能的輔導。

②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順利開展需要一個良好的、支持性的社會文化氛圍。政府部門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型的社會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寬容失敗、創業光榮的輿論環境。

③建立網絡創業資金支持體系:一方面,政府應通過財政撥款、社會募捐等方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扶持基金;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拿出專門資金,對大學生網絡創業予以支持,尤其要重點扶持前景良好的網絡創業項目。

④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有關立法機構應不斷完善網上的信用評價與監控體系,堅決打擊網絡環境下的商業壟斷行爲、商業欺詐行爲和知識產權侵權行爲等不法行爲,引導商業網站和廣大網商誠信、合法經營,淨化網絡經營環境,維護良好的網絡經營秩序,爲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公平、有序的網絡競爭環境。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5

摘要:面對日益上漲的房價,面對杯水車薪的工資,面對人們越來越高的物質精神要求。自主創業這個詞越來越頻繁的闖進當代大學生的視野。高校在重視對學生職業指導的同時,也要導入創業教育。使得大學生自主創業形成模式,形成氣候。爲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和政府也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根據調查,大部分的大學生認同自主創業,認爲是其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也渴望憑藉自己創業一展身手,但是能將其付諸行動者確屬少數。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排在首位的當屬個人能力,其次是機遇。大部分大學生重視在創業前的自我增值,但是實際上實行並從中獲取幫助的並不多。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更加了解大學生對於自主創業的看法與使社會增加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

所謂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也指具備就業條件的人放棄就業機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創業活動,爲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智力、財力的行爲。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變,而當代的大學生面臨這前所未有的壓力。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壯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創業成爲社會關心的人們話題,創業對於尚未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是才華的釋放,實現夢想的征途,同時更是一種挑戰一種值得關注的新思路。因此,對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研究是相當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及當前的現狀

(一)、自主創業的源頭

大學生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民工就業成爲我國三大就業問題。一些家庭花幾萬、十幾萬培養出來的學生,爲何在就業路上還不如一些技校畢業生吃香呢?目前,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難以解決,應積極採取措施,吸取國外經驗,鼓勵大學生創業。從調查數據顯示,創業意願主要來自於家庭,佔到69.43%。家長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支持的佔40.61%,一般支持佔43.23%,反對的佔0.87%,無所謂佔15.19%。顯然,大部分的家長都支持自己的子女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壓力。而另一方面,也有小部分家長反對,他們擔心的可能是,大學生還屬於增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承擔創業的各種壓力,而且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還未具備創業的心理條件,這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如果大學生投資創業失敗,反而會加重父母的負擔。當前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雖然省去了自主創業的麻煩,但收入也會不理想,自主創業會帶來不錯的收入。聽別人的不如自己做主,不願意聽別人的派遣,更願意自己說了算。

(二)、兼職、專業、創業的三者關係

相信大學生當家教這是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賺錢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剛剛從大學聯考硝煙裏走來,正是現炒現賣的好機會。因爲差不多誰都能幹,所以想找份好的家教工作非常難。一些城市的學校、公園附近,經常能看到一些青年學生把紙板綁在自行車上,上面寫着“家教”。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當家教佔調查人數的58.95%。然而,另外的41.05%則選擇的是有過除家教外的兼職經歷。儘管如此,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把家教這份兼職作爲首選。

至於從事兼職的主要原因:“鍛鍊自己能力”的佔調查人數的79.48%,“儘早接觸社會”的佔調查人數的48.91%,“改善自己經濟狀況”的佔調查人數的23.14%,“認識不同的人”的佔調查人數的16.59%,“尋找創業發展機會”的佔調查人數的24.89%,其他原因的佔6.55%。“鍛鍊自己能力”的佔大多數,因爲大學生在書本里所學習到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許多大學生總想着嘗試更多新的事物,接觸更多的東西,從而鍛鍊自己的能力。通過兼職閱歷,默默尋找自主創業發展的機會,時機一到,突圍而出,創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也有不少學生擁有旺盛的消費慾望,及不成熟的消費心理,每月的生活費遠不足以滿足自己平時日常消費,需要從事兼職賺取一筆費用貼補生活。(除以上分析外,不排除有其他原因的分析。)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爲全國明星企業;新聞報道的研究生休學做垃圾生意更不要講專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某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鉤,從基層做起,因爲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定創業的行業裏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三)、自主創業,脫離“紙上談兵”

對於自主創業,許多大學生只是一時好奇擁有的也只有三分鐘的熱度,最終也只能落得個鏡花水月,自主創業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目前,雖然有不少國內高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即使對自主創業感興趣,有憧憬的學生很多,但大多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一階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創業,真正地脫離“紙上談兵”呢?主觀方面:

1、創新

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否成功,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具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作爲年輕一代,不能避免,要面對不斷更新的時代。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地接受新信息,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衆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2、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在創業階段,難免會有碰撞的時候,大學生成功創業與否和大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意志有莫大的關聯。調查問卷中顯示,大多數調查對象有正確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所遇到的困難,這就使大學生在未來的創業之路上有了健全的心理準備。

3、持久力

創業路途漫長,很多人說“創業難,守業更難”。要去保持現有的經營狀況,並使之蒸蒸日上,不掉創業大隊,有持續地經營下去,需要比創業更多的心力和智力。調查問卷提到,“大學生創業所需的品質”,又佔87.77%的調查對象認爲是“熱情和責任感”。這“熱情和責任感”也成爲了守業的關鍵。沒有相當的熱情,會對工作產生倦怠感,使事業停滯不前,難以守住,而相反,空有熱情,事業也不能走得更遠。

客觀方面:

1、經濟基礎

據調查,有很多大學生認爲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主要障礙是資金不足。實際上,現階段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制度相對落後,創業投資熱潮更是剛剛冒出苗頭,融資還比較困難。因此,有許多大學生優秀作品難以“紙外行兵”。對於創業的資金來源,政府應在大學生創業方面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或提供一定量無息貸款;稅收方面作優惠政策;而學校應設立大學科技園區,提供場地、實驗設備等環境和服務。

2、外界支持

自主創業,如果脫離了外界環境,根本是獨立難行的,這就要求社會能夠營造一種氛圍,給予自主創業者的大學生們各方面的支持。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第一是政府。大學生自主創業並未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宣傳力度不大,鼓勵政策不多,大學生自主創業舉步維艱,自然難以高效率發展。大學生自主創業和政府全面發展其實是可以雙贏的,在這方面,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5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等許多外國成功的例子可以值得我們借鑑。第二是學校。目前校園開展的創業講座的質量比較差,高校在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之外,還應該注重培訓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系統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對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改變“高智低能”人才損失的局面都有積極的意義。第三是家庭。大學生是從校園走向社會成爲成人的過度階段,對家庭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自小養成的習慣和歸屬感讓大學生對家庭的重視程度相對要高,所以,家庭的支持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市場信息

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很好地瞭解市場動態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邁向成功。特別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剛剛形成,處於複雜的國際市場經濟情況下,經濟的高速運轉使得信息有特強的時效性。這就要求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們隨時關注市場動向,對創業有關信息多作溝通和交流,清楚獨特資源的優勢,明確市場目標,對特定的消費羣體和消費環境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知其所需,投其所好,從而率先打開市場大門。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所具備心理素質

創業本身內含某方面或一定程度的創新,需要非智力因素調動智力、潛能的發揮。創業有風險,需要人的勇氣和膽識。創業有挫折和失敗,需要人的意志和毅力,這一切都是心理素質的體現。有關專家建議,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首先擁有“心理資本”,即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心理素質是影響人能否創業的主觀前提因素,也是制約人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調適能力。

創業是艱難的,也是成敗並存的,是對大學生創業者綜合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從創業的準備、初始階段,到創業的堅持,直到創業最後成功,創業者都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想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必須是認知能力較強、有愉悅情感、堅強意志和果斷行爲的心理健康的人,因此,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自覺加強對創業心理素質的訓練與培養,從而正確瞭解自己,正確認識社會,認識到創業的艱難,形成自信、開放、務實、樂觀、勇於開拓、堅韌不拔的創業心理素質。

(一)敏銳的商業意識

“在學校時我就有過創業方面的經歷,很多精力放在了競賽、創業活動等方面,當時還參加了清華的創業大賽獲了獎,但是爲什麼畢業創業卻這麼難呢?我總結了幾點。”大學生創業者從宇對我們說,“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在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上把握不準,這就會造成重複建設,市場是深不可測的,作爲一個想創業者,對機遇的把握素質是必備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71位的天津家世界集團董事長杜廈說:“如果缺少誠信的品質,你的一切都將化爲烏有;如果缺少把握機遇的能力,機遇在你面前卻抓不住,你將是一個傻瓜”。因此在識時務者終爲俊傑生意場上,眼光起了決定性作用。很多資金不多的小創業者,都是依靠準確抓住某個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了第一桶金的。對創業者來說,注重培養敏銳的商業意識,遠比積累財富更重要,因爲財富可在瞬間贏得或失去,但商業意識永遠是贏得未來的無形資本。

(二)果斷的行爲能力

行爲是人們心理、意識、思想支配產生的外在反應,是驅使人們達到目的必要的過程。果斷、勇敢、敏捷的行爲特徵能使創業者抓住每一次機會,使自己一步步邁向成功。猶豫不決、躊躇不前只會錯失良機。在當下,我國的市場很大且處於起步階段,機會很多,能否贏得財富的關鍵在於能否把握機遇。但在創業界,往往是機會與風險並存,想要在競爭激烈、機會稍縱即逝的商海中勇力潮頭,大學生創業者除了誠實可信還必須要有魄力,敢於抓住商機,即使沒有十足把握,也應果斷地嘗試。有的大學生自卑膽怯、患得患失,不願爲也不敢爲,缺少這種應有的膽量和能力,嚴重阻滯了創業向成功的方向發展。在20xx年廣東省各高校大學生的商業策劃決賽中,選手們紛紛展示了自己的創業計劃,但即便是一等獎獲得者也表示自己的計劃是“空想”,近幾年不會考慮創業。而評委則認爲他的作品是所有參賽者中最具操作性的。專家認爲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在於現在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而創業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

(三)抗打擊能力

大學生是擁有較多知識技能的年輕羣體,他們朝氣蓬勃,對創業前景充滿了信心,表現出一定的自信。認爲自己學歷高,具備高水平知識技能,會有敏銳的商業嗅覺,但由於缺乏創業經歷,對於創業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困難估計不足,作決策時全憑直覺,盲目的選擇最終導致或退縮或失敗的結果也不足爲奇。可大學生們一旦面對失敗就缺乏耐心,只要有一個困難不解決,一個障礙邁不過去,就會前功盡棄。大學生這種創業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產生,一遇到什麼風吹草動,這些公司就會如建在沙灘上的高樓,說垮就垮,煙消雲散。小李是本市一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材生,去年畢業後與兩位同學一起自主創業,做起了樂器代理的生意。一開始店裏的生意很不錯,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小李他們欠缺社會經驗、經營不夠靈活、遇到挫折容易灰心等缺點就慢慢突顯出來,生意一落千丈。他們都覺得身心疲憊,甚至考慮結束創業。因此,大學生創業者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抗打擊能力。

(四)強烈的成就動機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霍爾指出:一個人的目標、意向和期望對其活動方向和成功都具有強有力的影響。尚言之,意欲所往,則無往不達,假如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你最終達到該地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高層次的需要、強烈的成就動機與高雅的興趣愛好是創業的強大動力。需要是個體在生活與實踐中對所缺乏的事物在頭腦中的一種主觀反映,是人行爲的根本源泉。需要有多種內容和不同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需要層次結構中的最高層次的需要"創業者都有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而忽視較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和物質需要。高層次的精神需要產生的動機,是強烈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即指內心有強烈實現個人價值,取得事業成就的動力。想創業的人都是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即有雄心壯志抱負遠大的人,他們爲實現人生價值、不甘平庸、銳意進取。因此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與由此產生的強烈動機,使人產生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決心,能調節內心短暫的波動,獲得經常的平衡,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實現自己的最正確的.動機、堅定的信念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創業動機、堅定的信念是創業行爲的發動機,它是推動個體或羣體從事創業實踐活動的內部動因,是使主體處於積極心理狀態的一種內驅力,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傾向性、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創業行爲產生的前提。創業動機、信念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引導創業,激發潛能,拓展潛能和實現潛能,進而幫助個體獲得事業上的成就和巨大的財富。正確的創業動機、堅定的信念。一是要有巨大的創業熱情;二是能抵制各種誘惑,清除內心障礙;三是要有合理明確的創業目標。大學生只有努力端正創業動機、堅定創業信念,才能正確調控大學生的創業過程。

(五)敢於創新的開拓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談及創業,創新是必可少的要素。今天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沒有創新能力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創新,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對於想利用技術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專家認爲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創造;該發明創造可轉化爲市場產品並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可靠的資金來源。開拓創新能力是成功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開拓創新是創業的靈魂和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必須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當代大學生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隨着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業被賦予了時代色彩,包含了知識的創新,科學技術的創新。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袁正光說:“知識創新的中心在大學和企業。”創業也好,創新也好,重在“創”字,即開創旁人或前人沒有的路子,在於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創新,纔有創業,進行創業教育,纔有創業人才甚至創新人才,纔有創業的成功。因此,大學生創業者不僅要學會如何掌握知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識能力,而且要學會創新、學會創業、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業能力、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爲未來創業作發準備。

(六)善於自我調適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面對市場的變化多端,競爭激烈,創業者能否因客觀變化而“動”,靈活地適應變化,成爲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創業者必須以極強的信息意識和對市場走向的敏銳洞察力,瞅準行情,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靈活地進行調整。在外部環境和創業條件變化時,能以變應變。善於進行自我調節還應處理各種壓力。能用積極態度看待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冷靜分析、控制壓力,找出原因,緩解壓力,甚至消除壓力。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勇敢地面對壓力,力爭將不利變有利,將被動變主動,將壓力變動力。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還應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創業之初,就應做好失敗的準備。要善於總結和吸取失敗的教訓,承認暫時的失敗現實,做出適當的調整和“退卻”,爲將來的“進攻”積蓄力量。準備失敗,認識失敗,承認失敗,利用失敗,在困難和挫折中前進,才能步步爲營,轉敗爲勝。在創業中,面對取得的成績和階段性的成功,要善於’總結,看到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找出保持成功勢頭和繼續不斷髮展壯大的成功經驗,避免驕傲自滿,方能做到“善勝者不敗”。

二、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並非暢通無阻,還屬新生事物,僅有短短几年的發展時間,大學生中還存在能力經驗、資金不足、社會觀念阻礙等方面的瓶頸。

(一)是經驗不足。

許多學生在設計產品開發項目時並不瞭解市場上的需求,或者主觀臆斷市場需求;他們通常難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場信息,也就無從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都降低了他們開發產品的命中率,使得很多下大力氣研製的產品找不到買家,錯過了商業機會,甚至導致失敗。

(二)是綜合素質較弱。

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風險投資知識。雖然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也學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他們創辦的公司也大都組成了自己的管理團隊,其成員裏有時還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數公司的管理能力還是相當薄弱的。大學生在實踐能力、開拓創新、組織領導、協調協作、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創業、創造能力等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缺乏創業環境。

據瞭解,我國的創業環境在參與GEM (全球創業觀察)對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所做的調查中僅排在23位,屬於中下水平。創業環境存在的問題很多,包括資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項目、創業教育與培訓、商務環境等各個方面。特別是政府職能還未完全轉變,政府官員服務意識不強,在對上級部門下達的一些決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三、面臨這些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爲努力促進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政府、高校與大學生自身等羣體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一)政府方面

政府要爲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在努力落實現有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有待根據大學生創業實踐出臺符合當地的創業政策,努力從開辦創業園區、政策場地資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並確保落實,以從政策上爲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

(二)高校方面

高校有必要在創業課程設置與創業指導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講座會教學。比如如何把握商機,如何融資,如何寫創業計劃,如何承受壓力等等。並且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模擬創業、實踐考查公司企業的運作,進行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使用學習從理論上,實踐中真正瞭解創業的全過程。

(三)大學生自身方面

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在自身具備足以創業的技術的基礎上,有必要對技術不斷髮展完善;有必要認真學習相關創業知識,積極調整心態爲創業做好充足的心理與知識準備;有效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多方尋找風險投資與融通資金;組建具有相應能力與水平的創業團隊,以有效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

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受到資金、人際關係、政策及所處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創業的話題應該是永恆的,但創業的選擇須慎重。

四、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些建議

(一)不要一畢業就創業

針對大學生提出的大學生該不該退學創業和一畢業就創業的問題,很多專家都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大學生一畢業就開始創業,有時是退學創業的學生,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目前的環境很複雜,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你憑什麼能成功,很多大學生說,因爲我有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你更應該學會如何建立自己事業的保護壁壘,否則的話,你的競爭對手很容易超越你,擊敗你,因爲他們比你更有資本。而且,我認爲,當下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具備一畢業就創業的條件,這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所造成的,因此,大學生需要先積累經驗,成功的機會纔會多。

(二)不要爲創業而創業

對於那些還在讀書的學生,首先應該問問自己,在知識、心理和生理上是否都做好了準備?如果一旦失敗,能否付得起代價?其次,是讓有經驗的人多給自己潑些冷水,“只有潑過冷水後,自己還在發熱的人,才能成爲真正的創業者”。要記住,不要爲創業而創業。創業應該源於市場需求,要有好的創意。一方面,你願意爲社會創造財富,另一方面,這種財富還必須是社會所需要的。其次,對於涉世不深的學生創業者來說,要有合作精神,有團隊意識,加上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終保證事業的成功。

(三)慎重選擇創業的行業

創業千百萬不能單純的相信無論做什麼生意,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會賺錢。有很多行業的生意。再努力也不來錢,這不是沒有運氣的問題,而是由整個宏觀形勢和產業結構所決定的。

(四)創業有風險要善於下舉措

很多人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敢或不願意用負責經營來進行創業活動,促進事業的發展,甚至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債觀念推廣到企業的資金營運方面,似乎這是“自力更生”的象徵,這種鑄資和經營觀念,看不到存在着可以利用的廣大的社會資金固守着“無債”經營,因而只會束手無策其事業的發展。敢於借入外部資金,又要避免盲目借債,其核心問題就在於,科學而慎重的做出合理的借入資金決策,以謀取可能而且最佳的經濟效益。

(五)懂法、知法、守法

在創業者的過程中,懂法、知法、守法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創業者如果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其事業必然會夭折。只有在創業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規定行事,走法律的路線才能取得創業的成功,也才能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

五、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利條件

1.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近年來,國家實行了創新工程,進行了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國內諸多省市也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包括碩士、博士)自主創業,歡迎出國留學生回國創業。給予相應優惠政策:簡化審批手續、減免稅收、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分期注資等。

2.大學生才思敏捷,敢想敢幹

在中國已經成功人世,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相當活躍,創業熱情十分高漲。各種創業計劃大賽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許多有想法、敢創新的學生從中脫穎而出,學生創業隨即達到高潮——截止20xx年初,全國由大學生自己創辦的公司已有數千計。

3.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注意積累實踐經驗

他們積極投人課餘的實踐活動,或參加校園勤工助學,或爲高新技術企業打工,這些活動爲大學畢業生創業奠定了初步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緒榮,申羣喜,羅兆麟.略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1)。

[2] 曲明貴,楊慶祥.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現狀之述評[J].教學研究,20xx(1)。 [3] 胡長偉,張金華.加強創業教育促進畢業生就業[J].中國大學生業,2007(7)。 [4] 《知識經濟》20xx年07期——試論大學生自主創業應具備的心裏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