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精選15篇

創業2.21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就業創業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精選15篇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市紮實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決策部署,將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工作作爲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從完善政策、搭建平臺、加強指導、暢通渠道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探索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當前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爲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們對全市大學生創業就業情況進行了綜合調研,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形勢及現狀

隨着國內高校的不斷擴招,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據國家人社部統計數據,20xx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834萬,比20xx年增加xx萬人,加之上年就業壓力尚未充分釋放,今年整體就業形勢仍難好轉。據統計,20xx年我市戶籍高校畢業生約1.2萬人,加上外來求職的應往屆高校畢業生,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總人數約1.5萬人,就業需求較往年進一步增加。同時,受整體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影響,全社會就業崗位需求明顯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任務非常艱鉅。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分析

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系統數據分析,20xx年和20xx年我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爲1648人和1676人,其中絕大部分爲上級人社、教育部門移交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自主登記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較少,20xx年爲xx0人,20xx年爲19人,各級人社部門通過免費就業創業培訓、推薦就業、扶持創業、提供見習崗位和基層服務崗位等手段,使就業率達到96%和96.56%。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

從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分佈情況看,近兩年年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自主創業、基層服務項目、靈活就業和其他8類(具體情況見表1)。從調研數據統計情況看,非國有企業、靈活就業和基層服務項目成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20xx-20xx年以上三類就業渠道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佔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總數的80%以上。

注:事業單位錄用包含政府購買服務人員

(三)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情況分析

近兩年來,特別是20xx年我市啓動“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以來,全市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高校畢業生大幅增加。根據調研統計,20xx年全市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25人;20xx年年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994人。

從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看出,隨着國家、自治區和我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我市對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有所轉變,先就業再擇業和自主創業的理念逐步樹立,不再一味追求穩定,主要去向也不再侷限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而是把非國有單位和自主創業作爲就業的主要選擇,而且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紮實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於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和“人才強市”工程,在充分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優化就業創業環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完善政策,加強引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1.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支持力度。20xx年以來,圍繞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我市先後出臺了《鄂爾多斯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辦法》(鄂府發〔20xx〕96號)、《關於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的實施意見》(廳發〔20xx〕81號)、《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優惠政策的通知》(鄂府發〔20xx〕48號)、《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鄂府發〔20xx〕49號)等7個指導性文件,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就業見習及中小企業人才儲備等。特別是20xx年,我市啓動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出臺了“圓夢行動”優惠政策和實施方案,從社保補貼、場地支持、創業資助、就業補貼、創業就業培訓、吸納就業獎勵等多個方面對就業創業大學生及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企業給予優惠,設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7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一步加大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力度。

2.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20xx年以來,我市按照自治區的要求,積極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計劃,接收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社區民生志願服務大學生、中小企業儲備人才、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願者、特崗教師和納入市、旗區人社部門日常管理的儲備人才等基層服務人員到我市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計招募基層服務人員約1.2人。

3.大力促進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就業。根據《中共鄂爾多斯市委、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的決定》(鄂黨發〔20xx〕5號)文件精神,從20xx年起我市分四批面向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考錄用了190名蒙漢語兼通工作人員。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貧困家庭和蒙古語授課畢業生就業, 20xx年以來,開發基層公益性崗位招募貧困家庭和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273人。積極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對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培訓、就業指導,鼓勵其積極參與就業見習、中小企業儲備。各旗區也有針對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出臺了專門的促進就業政策,例如東勝區對市場就業登記的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實行跟蹤管理,建立專門臺賬,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和重點幫扶,並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或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20xx年至今,各旗區累計安置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2200餘人。

4.發揮人才市場促進就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過舉辦固定人才招聘會、大型人才招聘、網上招聘會等各類招聘活動,着力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平臺。二是強化信息引導。實行人才市場供求信息和年度緊缺人才專業目錄發佈制度,通過鄂爾多斯人事人才網及時向社會發布人才市場供求信息,爲用人單位引才和畢業生求職提供信息服務。

(二)以創業帶動就業,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作

1.不斷完善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政策體系。爲鼓勵支持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從降低高校畢業生創業門檻、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和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創業培訓工作力度、加強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20xx年,啓動實施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制定印發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優惠政策》(鄂府發〔20xx〕48號)、《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實施方案》(鄂府發〔20xx〕49號),從創業資助、場地扶持、住房保障等多個方面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和扶持優秀大學生來我市創業就業。

2.紮實開展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工作。依據《鄂爾多斯市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資金實施辦法(試行)》,面向各旗區、經濟開發區(園區)和相關機構廣泛徵集企業經營管理、創業風險投資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等方面的專家,建立了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專家庫,並組織有關專家開展了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工作,經過旗區受理、人社部門初審、專家組評審及公示等環節,20xx-20xx年對xx9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資助,資助總金額共計193萬元。

3.大力舉辦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政策宣傳活動。組織有關旗區、經濟開發區(園區)、大學生創業園和部分企業先後赴呼和浩特市、蘭州市、北京市、西安市和深圳市舉辦了“鄂爾多斯創業就業政策進校園”活動,並同步開展了人才政策宣傳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活動,通過展覽展示、發放宣傳資料、進行政策講解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政策和創新創業環境。

4.穩步推進大學生創業平臺載體建設。強化對大學生創業載體的政策扶持,鼓勵和引導各旗區因地制宜建設大學生創業園,不斷優化全市大學生創業載體整體佈局,努力提高全市大學生創業載體平臺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引導各旗區立足實際,通過與企業共建、資源整合等方式推進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並根據本地區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明確大學生創業園發展定位。截至20xx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各類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26個,初步形成了大學生創業載體多點佈局、功能完善、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格局。

三、創業就業工作的主要制約因素

從總體上來講,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不容樂觀。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制約因素: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矛盾仍未根本改變

從畢業生“供”方來看,從全國到地方,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我市本地高校和本地戶籍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創歷史新高。從用人單位“需求”方來看,受宏觀經濟和政策因素影響,事業單位招聘空間一再壓縮,各類企業的.招聘的崗位數大幅度降低,有的企業裁員又把一部分高校畢業生推向市場,面臨重新擇業的局面,增加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二)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招聘市場供需錯位

我市目前處於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前幾年,吸引大學生就業的主體產業如煤炭、化工、房地產、酒店餐飲等支柱產業,受市場需求的影響,生產規模縮減,可提供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較前幾年明顯減少,而裝備製造、文化、物流等新型產業又傾向於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及技術工人和服務人員,人才市場出現需求和供給嚴重錯位,企業“招聘難”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同時出現。

(三)高校畢業生還有待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高校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沒有擺正心態,準確定位。一是就業地域的選擇上,普遍偏好經濟發達地區或城鎮就業,不願意選擇在農村牧區基層就業;二是在行業的選擇上,多選擇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不願意去中小企業就業,更不願意去創業;三是在工種的選擇上,大多喜歡坐辦公室等輕鬆的工作,不願意從事專業技術工等相對髒、亂、差的工作,認爲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從事腦力工作。

(四)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實不到位

大學生是否選擇創業、創業的機會、創業後的創業狀況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政府的創業政策在其中發揮着主導性作用。從大學生創業者的親身經歷來看,目前我市大學生創業政策雖然立意突出,目標明確,但卻存在政策執行率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的有效投入不足。自我市啓動實施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以來,市財政預算安排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項資金7000萬元、大學生創業扶持專項資金10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遠達不到預算安排。各旗區也因財政緊張的原因,致使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二是部門之間尚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大學生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涉及放寬市場準入、實行稅收減免、住房保障等多方面,這就要求人社、市場監督、房管等多部門加大配合力度,整合部門資源,在有序疏導各部門之間的關係的情況下,實現效率資源的最大化。三是創業指導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市各級人社部門爲創業者提供從創業項目選擇到工商稅務登記再到具體經營的一條龍諮詢指導服務,而對我市大學生創業園的入駐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除缺乏創業資金外,缺乏合適的創業項目仍然是制約大學生選擇創業道路的最主要因素,對於大學生對創業項目的選擇規劃和指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引導和加強企業吸納就業主體意識

一是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對安置大學生就業達到一定比例和規模的企業,政府可以在稅收、財政等各項政策上進一步加大優惠力度,包括對企業實施貸款和稅費減免政策,降低企業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綜合保險繳費費率等,減輕企業自身壓力,增強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建立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機制,在安排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和制定產業規劃時,充分考慮擴大就業的需要,新上項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崗位用於招收本地戶籍大學生。其他民營企業在項目正式立項前均須先行進行“項目用工計劃書”審覈備案,就業部門要根據企業用工計劃積極推薦本地戶籍大學生,並做好培訓等就業服務工作。三是要結合我市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的戰略措施,鼓勵新興產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挖掘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智力密集型就業崗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二)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的公益性和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成立集就業心理服務、就業諮詢和信息發佈、創業培訓、創業就業交流和創業就業服務爲一體的市、旗、社區三級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着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二是加速創業就業服務信息化進程,加強“一網兩庫”建設。加快推進“鄂爾多斯創業網”上線運行,逐步完善導師庫、項目庫建設。爲有意願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創業信息、資金申請、投資對接、創業指導、項目查詢、創業企業展示等信息服務。三是對大學生創業各個階段進行分類指導,提高大學生創業人才培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對於初始創業大學生要加強創業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處於成長階段的優秀創業人才,要着眼於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爲個性化的支持和服務,聘請企業家和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專家等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一對一”提供創業指導,指導大學生企業創新商業發展模式,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三)繼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爲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一是加強創業就業政策宣傳活動,營造“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濃厚氛圍。通過參加人才交流活動、宣傳創業就業政策、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的知曉度,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二是完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率。從整體視角出發,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加快推進各項大學生創業就業優惠政策配套實施辦法的出臺。繼續做好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工作,集中有限的資源對大學生創業項目實施擇優資助,幫助更加優秀、更具潛力的創業項目成長起來,真正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三是由政府、社會和學校出資建立用於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基金(資金),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或能夠形成新興產業的創業項目,同時成立基金會,爲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貸款擔保、稅收優惠和貸款貼息,解決大學生創業者因信用不足而難以融資的問題。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項目、創業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對接會,採取“企業孵化+創業指導+投融資支持”等方式,拓寬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渠道。

(四)加大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的工作力度

一是與國內知名高校加強合作,共同推進鄂爾多斯大學生創業學院的建設,依託大學生創業學院開發適合大學生的規範化創業培訓課程體系,並免費爲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培訓服務。二是在市內各高校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把創業教育列入學歷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努力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同時積極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闢企業實訓基地,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去企業打工或實習,以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三是加快建立創業信息服務體系,開展網上檢索、諮詢等多種服務,方便大學生創業者查詢各個行業比較完整和真實的信息,爲大學生創業者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2

就業問題是民生之本,事關重大。青年就業問題應當受到特別關注,因爲青年時期是一個人選擇職業道路、獲取工作經驗與技能、形成自我價值、開始自立並真正融入社會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就業經歷可能對其將來乃至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於社會來說,青年失業是對寶貴的人力資本的巨大浪費,特別是如今的青年,大都受教育程度不低,部分還有着較先進的知識儲備。如果不能在解決青年就業問題的思路上實現突破和創新,就可能延誤解決問題的時機,造成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一、山東莊鎮青年就業、創業基本情況

山東莊鎮團委組織開展了青年創業就業情況調研活動,以求更加準確的掌握青年就業創業現狀,青年在就業和創業方面的困境和具體需求,調研主要採取問卷調查方式,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回收200份,調查情況如下:

(一)在創業培訓方面

1.學習YBC(66人)、郵儲銀行(42人)、農商行(50人)、農村青年創業大賽(41人)、SYB(20人);

2、農業種植養殖技術:學習農作物設施栽培和畜牧養殖技術(20人);

3、轉變就業觀念培訓(46人);

4、技能培訓:計算機操作員(100人)、服裝製作工(10人)、商品營業員(16人)、中式烹調師(10人)、中式麪點師(9人)、餐廳服務員(1人)、客房服務員(5人)、車工(4人)、銑工(1)、鉗工(1人)、焊工(5人),維修電工(10)、鋼道工(2)、架子工(2人)、油漆工(9人)、工程安裝鉗工(3人)、汽車維修工(13人)、汽車維修電工(12人)、摩拖車維修工(9人)、汽車駕駛員(已取得駕駛本的具備工作年限的`可考初級工和中級工)(15人)、果樹工(4人)、蔬菜工(2人)、人力資源管理(55人)、鍋爐工(0人)、電焊工(1人);

5、非技能培訓:工藝畫製作(6人)、民俗旅遊(20人)、主食製作工(10人)等。

(二)在就業意向方面。平谷區內韓資企業(76人),民營企業(92),不培訓直接就業(41人),培訓後就業(106人)。

(三)在創業意向方面。願意創業人員(43人),所佔比例很小。從事一產創業(20人)、從事三產創業(23人)。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可知,我鎮農村青年在創業、就業方面以及就業意願方面,需求呈現多元化。在創業培訓方面,廣大農村待業青年培訓意願強烈,願意參加培訓比例達到97%;在創業方面,僅有21%的農村待業農村青年願意創業,但大多數沒有明確計劃和目標;在就業意向方面,大部分願意在區內就業;在想從事行業以及參加培訓內容方面,計算機類所佔比例最大,達到50%,其它分別是人力資源管理和汽車駕駛員及商品營業員類。

二、我鎮青年創業、就業特點分析

農村富餘勞動力綜合素質偏低。全鎮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進城務工的農民和部分青年受教育不高,只能從事一些形式單一、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受培訓資金、地理條件、教學設施和教學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導致農民工與企業用工要求和務工導向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難以進入較高層次崗位,導致就業不穩定,收入低,流動性大,更談不上創業。

三、當前我鎮青年就業創業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青年對創業的認識存在嚴重誤區。青年對創業的認識比較狹隘,對創辦實體比較認同,對創辦一些事務機構或項目團隊不認同,認爲不是創業。而“勞動自主自由”、“工作輕鬆”、“空閒時間多”是青年人認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許多創業青年選擇創業正是看重了創業的自主自由,不會受到單位工作時的束縛,但這不應該成爲青年選擇創業的正確原因。說明青年只看到創業成功的鮮花和掌聲,而對創業過程中的艱辛、風險壓力估計不足,這往往是青年創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二是科技轉化率低。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是從事零售、服務業等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即使涉及網絡的創業者也都集中於一些不必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網站維護。更何況農村青年擁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低,嚴重影響就業和再就業的實現。隨着社會科技的進步,企業現代設施設備的操作對就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響,制約了農村青年主動創業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的發揮,造成創業和再就業難度加大。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3

爲全面瞭解近年來我區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一步推動廣大婦女實現再就業,我區婦聯於7月初先後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婦女創業就業工作進行了調研。

一、我區婦女創業就業的特點

1、女性創業就業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我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爲女性創業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區委、區政府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先後出臺了《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意見》等一系列擴大就業、促進創業的具體措施,爲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區擁有各單位從業人員21.2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10.5萬人,佔全區就業總人數的49.5%。

2、女性就業結構趨向合理

隨着我區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旅遊服務業的強力推進,女性就業結構日趨合理,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一些素質要求較高的領域,如金融保險、文化藝術、會計等行業,女性所佔比例有所上升,就業層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業成爲吸納女性就業的強大載體。

隨着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個體經濟已成爲拓寬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各類女性也紛紛到非公有制企業裏搭建就業創業舞臺。目前,我區非公有制領域從業人員中女性佔到了50%以上。

4、自主創業女性比例偏低,規模不大。

我區自主創業女性比例約佔就業女性比例總數的4%,比例偏低,且因爲女性總的來說比較保守,冒險、創新意識不強,再加上對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女性創辦的實體規模普遍不大。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大宣傳教育,轉變婦女再就業理念。

區婦聯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宣傳鼓動、組織發動、團結帶動”的特有優勢,針對婦女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大張旗鼓地營造婦女創業再就業的濃烈氛圍,使婦女這支重要的力量得到充分激發。

一是促進婦女幹部再就業觀念轉變。爲了使各級婦女幹部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積極組織各級婦聯召開了婦女再就業動員大會,大力宣傳“實現就業,自我發展”、“努力創業、勤勞致富”的思想,把再就業工作納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作爲一件大事、實事來抓,統一了各級婦聯幹部思想認識,增強了抓好再就業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再就業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促進廣大婦女再就業觀念轉變。通過現場參觀學習、召開婦女羣衆大會、進村入戶、個別座談等形式,做深入細緻的思想發動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及羣衆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幫助婦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克服“怕吃虧、怕吃苦、不敢闖、不敢幹”的消極意識,鼓勵她們到更廣闊的領域和空間求發展。

三是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全區各級婦聯組織注重典型的培養,樹立了一批再就業先進典型,如**區金水灣生態休閒山莊董事長龍文瓊、**區哨溪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寧英、湖南省綠森林藥業鏈鎖有限公司總經理莫穩蓮等,充分利用各級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大造輿論和聲勢,並向省市推薦。同時,每年評選“雙學雙比”、“巾幗建功”創業典型,推介婦女創業就業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通過宣傳鼓動,再就業體現價值、實現致富的思想觀念日益深入婦女內心深處,再就業的婦女越來越多。

2、加強培訓、提高技能,奠定婦女再就業基礎。

技能培訓,是提升婦女素質,提高創業就業能力的治本之策。多年來,區婦聯與區人社局、農業局、科協等部門聯合,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多形式開展培訓。圍繞本地產業特色開展了食用菌、果樹栽培等實用技術培訓。爲增強廣大婦女就業技能,組織婦女開展計算機、家政、美容美髮、縫紉等轉移技術培訓,以滿足不同婦女的實際需求。三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8期,培訓婦女8000餘人,幫助3000餘名婦女創業就業,4000多名農村婦女轉移就業。

3、規範服務,搭建女性創業就業平臺。

一是搭建信息平臺。每年春節前後,區婦聯都會與區勞動就業部門和企業舉辦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信息諮詢和指導,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爲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20xx年3月20日,開展了“春風送崗位”活動--**區春季就業招聘會,入場的企業有25家,提供2300餘個工作崗位,約1000多名女工上崗就業。20xx年,與區就業局組織300多名務工人員(其中女性120多名)參加了全市20xx年百萬個企業崗位招聘會。另外,區婦聯還想方設法開闢公益性崗位,多方聯繫爲“4050”人員提供公安交通協管員、環衛所清潔工、社區管理人員等崗位。

二是搭建資金平臺。小額貸款是婦聯參與扶持女性創業的有效形式,爲切實解決廣大婦女在創業中資金不足的困難,爲廣大婦女搭建創業平臺。20xx年9月,區人民政府下發了《**區促進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的通知,爲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幫助更多有創業意向和城鄉婦女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區婦聯與區人社局、區財政局等部門互相配合,齊抓共管,在降低信貸門檻、簡化信貸手續、建立便捷化信貸服務等方面達成共識,聯合開展了“發放小額貸款,支持婦女創業”的活動。至目前爲止,全區共發放了婦女小額擔保貸款960萬元,爲120名創業婦女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扶持。

三是搭建幫扶平臺。搞好結對幫扶是帶動更多婦女創業就業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區婦聯通過開展婦女幹部與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女性的結對,女能手與貧困婦女結對,女老闆與女大學生結對等活動,爲她們提供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結對200多對。

三、女性創業就業的存在問題

1、性別歧視依然存在。

我國法律中雖然規定了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但實際上婦女就業機會並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單位拒絕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現象時有發生。

2、婦女素質有所提高

單一勞動技能和較低的文化水平束縛了廣大婦女的創業就業,在婦女中具有專業技術素質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的現象。

3、女性就業觀念陳舊

部分女性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還沒有從“單位”、“機關”、“貴賤”勞動觀念中解放出來,對一些適合婦女從事的養老服務業、家政服務業,有些人認爲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願再從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學生就業的期望值較高,都希望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動創業或從事一些基礎性工作。

4、資金瓶頸制約女性創業。

通過走訪座談我們發現,部分想創業的女性由於資金問題至今沒有實現理想,就是一些創業的女性由於資金的制約,只能選擇一些投資少、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產業,想擴展規模、提升品質又缺乏資金支持。

四、關於女性創業就業的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營造女性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

首先要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喚起廣大婦女的主體意識,引導她們轉變創業就業觀念,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其次,要通過評比表彰、專題演講、電視專題片、報紙專版等形式加大對女性創業典型的宣傳,擴大社會對她們的瞭解和認同,帶動更多的女性投身創業。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制定與實施有利於婦女創業就業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建立完善分性別創業就業統計,使婦女創業就業決策更具科學性、工作更具針對性。

2、加大培訓引導力度,增強女性創業就業的能力。

要自上而下建立婦女培訓網絡,確保婦女培訓工作的經常化、持久化、規範化。在培訓過程中要堅持分類指導,對尚未就業的婦女,給予必要、系統、全面的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使之儘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能力;對初始創業者,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幫助其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對創業有成者,()開辦更多創業講座及相關課程,邀請專家、教授前來授課,專門指導,進一步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引領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要加大對女大學生的培訓和引導,爲女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創業指導和實踐基地。

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創業就業難題。

資金問題是婦女創業的關鍵問題,一是要通過簡化女性創業擔保貸款手續和程序、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女性創業人員,優先給予信貸支持、開闢女性創業信貸擔保綠色通道等形式給創業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二是通過設立女性創業發展基金、小額貸款利息補助等方式,給創業女性提供資金支持。三是通過加強銀企對接,建立女企業家融資懇談等機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業家做大做強。

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情況調研報告創業就業實訓心得體會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4

一個時代青年的就業觀,反映的是當下國家的社會觀、價值觀及社會現實、隨着經濟、科技、文化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就業觀已經遠去,爲深入瞭解新時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星光閃閃實踐隊自7月20日起,對大學生就業觀開展調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此次調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近就便靈活開展、

一、調研背景

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於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願的畢業生,,就業難無疑就成爲了他們面臨的頭等問題、特別是20xx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地對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關係到在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爲此我們實踐組對周邊大學生做了網上問卷調查,通過網上統計數據的形式來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情況,以及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我們的建議與解決辦法、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貢獻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在活動中每位隊員都積極顯言顯策,用我們自己的努力來爲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時刻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發展,並嘗試用我們所學去解決問題、

三、調查內容

(1)調研對象:周邊在校或已畢業大學生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瞭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的看法,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着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網絡郵箱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64%,問卷涉及基本信息,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問題,着重調查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關注程度及在就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四、調查發現

1、本次調查男女生數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職高專數量相差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職高專9.38%,無高中畢業)、

3、具體看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學歷越高,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調查者有出國繼續深造的意向、

5、求穩心態加劇,大學生對國企和機關單位熱衷度提高,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熱衷於大企業,不願意去小企業冒險、

6、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薪資福利”這一因素占主導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緊隨其後、有90.63%的被調查者認爲找工作薪資應該放在第一位,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

7、一線城市依然對畢業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畢業生選擇去一線城市、

8、68.75%的被調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2000—4000之間(2000以下只有3.13%,4000以上的佔28.13%)、

9、75%的被調查者認爲溝通表達能力是自己的競業優勢、

10、18.75%的被調查者想過自主創業、

11、75%的被調查者能區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12、畢業後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的僅有28.13%,加劇了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經濟發達城市、

13、校方安排就業往往不被接受,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想通過校方就業,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選擇靠自己就業、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爲企業文化會影響自身的就業選擇,這也爲企業的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

15、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願意從事體力工作,當代青年的吃苦耐勞精神有待提高、

五、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景氣,對崗位的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隨着企業的復工復產,招聘需求在緩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規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總體趨向穩定,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不願意選擇體力類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3、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大多數大學生對於現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業和IT互聯網行業外開出高薪的企業其實並不多、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爲“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5、由於社會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這一錯誤觀念扭曲了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在人爲的製造就業困難、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質不高影響青年創業和就業、在農村外出務工的青年中一定職業技能特長的屬極少數所謂的技術大多數是一些較爲普通的木工、砌磚等基本沒有技術含量高的人、在失業和待業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欠缺適應能力不強、就業信息不靈、就業創業能力偏低等現象制約和影響着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進而增加了青年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難度、

7、觀念陳舊落後影響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調查表明在農村,一些青年由於戀鄉不願離開本土,有些家長對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爲從事餐飲、賓館、家政等服務行業低人一等,有損形象,不願意從事服務行業工作、失業職工、待業青年受到計劃經濟就業觀念的影響,在就業、創業問題上存在依靠政府、企業的依賴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對臨時性、階段性、彈性就業不認可一些青年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揀瘦從而在就業過程中喪失良機、同時還存在創業意識不強,對自主創業缺乏自信等問題、

六、調研意見及建議

經過我們實踐組對問卷的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就反應的一些現象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政策,我們每位隊員積極發言,貢獻智慧,分別從政府、各大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四個利益相關者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1、對大學生而言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因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過剩,但是技術人員相對短缺,所以導致就業不平衡、如果大學生能轉變就業觀念,從事技術方面而非“坐辦公室”會大大提高就業率、其次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相關的組織管理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會爲找工作提高競爭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發展,就是不僅僅只侷限於某一項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對高校而言要加強改革創新、優化專業設置,提高教學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師資水平、辦學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設置專業,避免熱門專業在同一學校的重複設置、改革教學體制,在教學安排中引入學生評分機制和教學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以服務社會爲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學校要將就業工作作爲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依據,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另外一個是構建以校園爲主體的就業市場、高度重視市場建設,實現地方與高校的協作發展,共建雙贏、

3、政府、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並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就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爲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後盾,在物質在精神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對於支持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各種鼓勵畢業生高科技創新創業行爲的政策;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特殊優惠等行爲、

4、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此外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還要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爲在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應試製度,享受良性的競爭、

七.調研總結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爲了解當代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形勢,我們團隊進行了此次的網上問卷調查活動,旨在關注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獲得的相關數據分析就業形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們團隊成員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正真體現了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我們在積極參與實踐的同時,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當下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更加了解並知道創新創業難之處、

雖然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都在團隊的統一合作中一個個克服了,感謝此次調研使我們收穫瞭如此之多,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提出的寶貴意見、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5

近年來,**就業處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縣人社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把婦女,尤其是就業困難婦女作爲全縣就業工作的重點服務對象,認真落實積極就業政策,不斷優化就業環境,積極拓展就業渠道,並在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崗位援助、小額貸款等促進婦女創業就業項目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績及反響

(一)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爲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促進婦女實現技能就業

爲了切實提高婦女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在實施職業培訓中,始終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根據婦女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和市場用工需求,採取了市場導向、分類培訓、個別輔導等一系列職業培訓措施。20xx年以來,我們聯合縣婦聯,以縣就業培訓中心等5家職業培訓定點機構和各鄉鎮(街道)、社區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爲依託,與**大酒店等7家企業和葡萄協會等3家產業協會聯合辦班,圍繞失業人員培訓、企業在職職工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SYB創業培訓等四大類培訓項目,先後舉辦了電動縫紉、手工編織、紡織擋車工、月嫂和家禽養殖、果蔬栽培等13個專業的技能培訓17期,培訓婦女843人,全縣各類技能培訓班中累計培訓婦女3126人,佔全縣技能培訓總人數的44.2%。培訓合格率和就業安置率達95%以上。尤其是今年面向全縣城鎮大齡女性、進城務工婦女實施的“職業培訓特別計劃”,縣政府已將其明確爲“**20xx年民生升溫‘八項行動’貧困對象技能培訓”項目。該項目以適合婦女參訓的母嬰護理(月嫂)爲培訓專業。截止目前,由縣人社局牽頭,聯合婦聯、婦幼保健院和**家政服務(月嫂)培訓中心,共舉辦了二期3個班次的培訓,培訓婦女195人,已結業的學員中有33人已經走上了月嫂崗位。20xx年以來,我們在辦好技能培訓的同時,還特意舉辦了3期“巾幗創業SYB培訓班”,培訓婦女小老闆102人,在全縣各類創業培訓班中累計培訓婦女237人,佔全縣創業培訓總人數的47.4%。通過大力實施職業培訓,極大地提升和增強了我縣婦女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業成功率。政府在上述培訓項目中累計支付職業培訓補貼資金278萬餘元。

(二)以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爲手段,多渠道開展職業介紹服務,幫助婦女實現自主就業

爲婦女搭建就業信息對接平臺,多渠道開展免費職業介紹服務,是幫助婦女實現自主擇業和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20xx年以來,我們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爲中樞,聯合縣婦聯和基層就業服務平臺、民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採取縣鄉互動、部門聯手、政企合作等方式,已先後舉辦“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關注社區婦女就業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周、人才供需現場洽談會等各類招聘活動14場。在這些招聘活動中始終堅持把婦女作爲重點對象,認真開展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服務。同時,在縣人力資源市場開闢了“就業困難婦女專項職介服務窗口”,常年爲城鎮失業婦女、農村進城務工婦女、大齡就業婦女等對象提供超市、酒店、醫院和社區保潔員,商鋪炊事員、餐館水洗工和家庭保姆、月嫂等就業崗位信息,拓寬了城鄉婦女就業信息渠道。20xx年以來,已幫助239名婦女成功推介就業崗位。

(三)以政府購買就業崗位爲途徑,激發用工方拓展就業崗位,扶持婦女實現穩定就業

爲進一步強化就業工作力度,切實爲婦女尤其是就業困難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我們用好、用足就業扶持政策,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工作,對政府購買的就業崗位始終堅持優先考慮就業困難婦女對象。

一是充分利用就業政策宣傳日、大型招聘會等機會,廣泛宣傳發動,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優先招用婦女就業。二是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就業崗位中,優先安置大齡就業困難婦女,並按照每個崗位1200元的標準購買城區保潔護綠崗位,社區管理服務崗位。20xx年以來,已累計購買公益性崗位613個,其中安置婦女上崗203個,公益性崗位就業安置率達33.1%,落實崗位補貼資金24萬餘元;三是加大對“4050”婦女對象的就業援助力度,以落實就業援助爲手段,促進城鎮失業婦女就業再就業。20xx年至20xx年一季度,我處已對473名40-53週歲的城鎮失業婦女實施了就業崗位援助,落實補貼資金142萬餘元,使她們的就業崗位獲得了充分的穩定。

(四)以創業帶動就業爲抓手,全面貫徹落實創業扶持政策

助推婦女實現成功創業爲積極緩解我縣婦女就業創業難題,縣委、縣政府將扶持婦女創業列入《**促進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縣就業處認真落實創業扶持政策,並始終將婦女納入創業扶持重點對象,開拓性的實施了一系列扶持舉措。

一是面向有培訓需求的城鄉婦女實施了創業免費培訓。20xx年以來,我處堅持面向有培訓需求的廣大城鄉婦女,實施系統的創業知識免費培訓,使她們的市場分析能力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以及誠信度獲得全面提升,形成以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以創業成功率提高創業貸款償還率的良性機制。

二是狠抓了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與貼息。“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以來,我縣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規模不斷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明顯增強。截至今年5月8日,已累計發放貸款1572筆,總額近3億元,支付貸款貼息3000萬餘元,直接扶持創業成功1735人,帶動就業2萬餘人。其中爲748名婦女發放貸款8312萬元,佔放貸總人數的47.6%。

三是突出了對農村婦女創業對象的信貸扶持。“湘人社發〔20xx〕12號”文件出臺後,我處積極適應新政策,大膽探索扶持農村婦女創業新思路。20xx年,我處聯合縣婦聯組織對農村婦女從事養殖、種植業無營業執照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象,按照“村居婦代會出證明、鄉鎮婦聯機構報材料、縣級婦聯組織拿意見”的業務流程,辦理髮放貸款230萬元,直接扶持27名農村婦女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43人。這一做法在全市就業服務系統作爲“**經驗”得以推廣。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 大齡勞動婦女羣體就業質量不高從我處職介中心提供的全縣近3年的職介業務數據來看,超過45歲的婦女就業確實存在較大難度,尤其是製造類企業,基本上都以該年齡段作爲招聘紅線。即便是人力資源至今仍比較缺乏的企業,如:平安醫械公司、**公司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他們在人員的招聘上大有“招工不設門檻,大齡不予進入”之勢。在這種情況下,現行的大齡婦女就業多以服務類的小微企業和靈活型的就業崗位爲主。他們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多半落實不到位。就業質量偏低。

2. 農村婦女草根創客信貸融資難一部分婦女,尤其是返鄉農村婦女,因外出務工開拓了視野、積累了經驗,並選準了創業項目,返鄉後不願再把心思放在自家屋前屋後的二畝三分田上了。他們決心實施自主創業。但往往因爲資金不足,創業路途上走的異常艱難。尤其是一部分祖祖輩輩在農村栽田種地的婦女,他們能爭取掌控的創業資源相當有限,在創業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想成功實現信貸融資的確很難很難。

3. 支持婦女創業的社會資源有待整合和充分利用目前,我縣支持婦女創業所出臺的政策並不是很多,含金量也不高。就人社部門而言,有吸引力的也就是小貸。但這項政策仍有它的侷限性。放不了的貸款最終還是放不了。因爲這項工作的主動權原本就不在人社部門。所以,爲了在小貸中切實體現對婦女的政策傾斜,我們需要經常與財政和金融部門協調、做工作,效果還不好。機制不順、合力不大。去年9月,我縣成立了婦女企業家協會,自此我縣婦女企業家有了一個專屬的孃家,但該組織的服務對象範圍和服務功能的發揮很有限。對於想投身創業的婦女和由婦女初始新辦的企業,可能就沒能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因此,爲切實推動婦女創業,我縣還有待建立一個專項、專業的婦女創業服務機構,能全面整合多家職能部門和社會化資源,爲全縣城鄉婦女創業對象提供系統、專業、及時的創業服務。

三、幾點建議

1. 着力發展家政服務業,爲困難就業婦女打開就業門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已成爲一種趨勢,家政服務業蘊藏的巨大潛力及市場前景不言而喻。把握趨勢就是把握未來。面對當前城鎮失業女性和進城務工的農村婦女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的實際,我們可按照“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模式,採取先對其實施家庭保潔、家庭廚師、月嫂、老人陪護等專業的系統知識和技能培訓後,再給予推薦就業,並在就業的過程中實施跟蹤維權服務。引導她們進入家政服務業,幫助她們實現技能就業、體面就業。

2. 探索小貸聯保機制,幫助農村婦女突破創業融資瓶頸從人社部門實施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來看,當前農村婦女創業對象,尤其是其中的一批“草根”創客,她們獲得小貸的成功率特別低,這是與小貸政策的目標相背離的。這一羣體信貸融資的最大瓶頸就是:找不到吃財政飯的人來做反擔保和無法提供符合金融機構胃口的抵押物。但農村婦女創業意義重大,而且這些對象中不乏真心創業者和實幹家。能否由婦聯組織牽頭,建立由申貸對象的兄弟姊妹或親戚朋友聯保,當地村支兩委和所在轄區的鄉鎮政府,以及縣婦女企業家協會等多家單位參與認定的工作機制,在申貸對象無法找到符合條件的反擔保人,房屋產權確認難、無法辦理抵押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該項工作機制成功申辦小貸,有效幫助她們及時解決當前信貸融資難的問題。

3. 建立創業獎扶基金,激勵引導更多婦女投身自主創業政府要高度重視婦女創業,建立婦女創業獎勵扶持基金,通過定期開展評選“十大傑出創業婦女”、“婦女創業明星”、“農村婦女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活動,樹立了一批在“全民創業、創業致富”活動中涌現出的婦女創業先進典型,並給予表彰和一定額度的現金獎勵,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創業熱情,增強了幹事興業的勇氣和決心,發揮了良好的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6

連雲港市海州區現有農村人口14.43萬,其中女性8.52萬,25-50歲之間3.86萬。近年來,區婦聯將推動農村婦女創業就業作爲工作重中之重,圍繞當前農村婦女就業需求,積極整合資源,爲她們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取得良好效果。

一、基本情況

農村婦女作爲一個特殊羣體,在歷史的、現實的多種因素影響下,自身素質與男性相比,與其他女性羣體相比,在一些方面發展滯後。她們多少存在小富即滿的思想,存在科技素質偏低,事倍功半現象,但致富願望強烈,希望政府幫助尋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的機遇。

1、加工業是農村婦女就業的主要渠道。近年來,在區婦聯的引導下,大約1.3萬名婦女走上了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大型超市等不出家門就能當上工人的崗位,大約8000名婦女依靠自己的關係,做起了服裝、鞋帽、手編、鉤織等來料加工項目,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2、“加工點+農戶”是農村婦女最歡迎的創業模式。如板浦鎮王秀花的柳編項目,帶動周圍近20xx名婦女增收致富。錦屏鎮張春萍的禽蛋公司,帶動了近 3000名婦女加入產銷隊伍。新壩鎮陳玉紅的蘑菇孵化基地將周邊3000多零散的種植戶組織起來,變單一的種植向菌種繁育、種植、銷售及深加工轉變,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3、宣傳教育是加快農村婦女就地轉移的重要措施。傳統的就業觀念還不同程度制約着部分農村婦女的自身發展,認爲婦女種好責任田、照顧好家是本份,不願走出家庭、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阻礙了女性走出家門尋求致富的路子。爲此,區婦聯通過樹立典型,言傳身教,增強廣大婦女參與經濟發展的意識。

二、存在問題

1、加工項目少,覆蓋面較小。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引進了一些適合婦女的加工項目,如:服裝、手編、鞋業、針織等。這些“家庭工廠”、“炕頭車間”的手工加工項目成爲農村婦女的最大願望,但仍存在着覆蓋面小、覆蓋點不全的'問題。

2、農村婦女的觀念與規範化管理不接軌。通過調查瞭解到,年輕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農村婦女大批向城鎮轉移,留守在家的大都是中老年婦女,她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思想比較自由散漫,家務拖累嚴重,很難適應規範化管理。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要重視農村婦女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引進合適項目,吸引走不出家門的農村婦女就地轉移,爲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做更大貢獻。

(二)建立城鄉一體的婦女就業體系,爲農村婦女提供平等參與、平等競爭的機會,幫助她們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和自主創業、競爭發展的新觀念。

(三)充分發揮婦女組織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走村入戶,到農戶家中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動員工作,教育廣大婦女破除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

(四)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農村婦女整體素質。婦女組織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資源,多方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科技培訓,幫助她們掌握一技之長。

(五)推選年紀輕、文化高、有經濟頭腦的“開拓型”婦女擔任村婦代會主任,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促進農村婦女勞動力加快轉移,實現增收致富。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7

遊戲二班 131351019 王贇

在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峻,伴 隨着政府政策的領導與社會觀念的轉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業方向也開始悄然發生轉變。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情況的調查研究,我們逐漸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在創業前準備的真實狀況。 關鍵詞:嚴峻,就業壓力,創業,就業,意識。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現狀,即大學生就業現狀: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來,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正因爲如此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上關注的焦點問題,但作爲吸收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企業,則較受冷落,很少有把關注的焦點聚焦到企業,徵詢企業對畢業生的看法或總結企業的聘人之道。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方面高校作爲培養大學生的主體,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高校在指導大學生就業上遠遠滯後於大學生及企業的對其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畢業生順利就業。現在就業難變成了我們這一代大學生不得不面臨問題,年復一年、褒貶不一、喋喋不休的爭論和唏噓概嘆。當然,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依舊有那麼一隊大學生不怕艱辛,應該說不怕就業難,或者說就業困難,就自己創業,這樣也依舊可以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

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 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 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 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

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 )能力的綜合培養

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 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8

摘要

一個時代青年的就業觀,反映的是當下國家的社會觀、價值觀及社會現實。隨着經濟、科技、文化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就業觀已經遠去,爲深入瞭解新時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星光閃閃實踐隊自7月20日起,對大學生就業觀開展調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此次調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近就便靈活開展。

一、調研背景

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於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願的畢業生,, 就業難無疑就成爲了他們面臨的頭等問題。特別是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地對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關係到在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爲此我們實踐組對周邊大學生做了網上問卷調查,通過網上統計數據的形式來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情況,以及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我們的建議與解決辦法。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貢獻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在活動中每位隊員都積極顯言顯策,用我們自己的努力來爲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時刻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發展,並嘗試用我們所學去解決問題。

三、調查內容

(1)調研對象:周邊在校或已畢業大學生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瞭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的看法,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着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網絡郵箱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64%,問卷涉及基本信息,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問題,着重調查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關注程度及在就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021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四.調查發現

1.本次調查男女生數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職高專數量相差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職高專9.38%,無高中畢業)。

3.具體看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學歷越高,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調查者有出國繼續深造的意向。

5.求穩心態加劇,大學生對國企和機關單位熱衷度提高,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熱衷於大企業,不願意去小企業冒險。

6.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薪資福利”這一因素占主導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緊隨其後。有90.63%的被調查者認爲找工作薪資應該放在第一位,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

7.一線城市依然對畢業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畢業生選擇去一線城市。

8.68.75%的被調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2000-4000之間(2000以下只有3.13%,4000以上的佔28.13%)。

9.75%的被調查者認爲溝通表達能力是自己的競業優勢。

10.18.75%的被調查者想過自主創業。

11.75%的被調查者能區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12.畢業後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的僅有28.13%,加劇了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經濟發達城市。

13.校方安排就業往往不被接受,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想通過校方就業,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選擇靠自己就業。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爲企業文化會影響自身的就業選擇,這也爲企業的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

15.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願意從事體力工作,當代青年的吃苦耐勞精神有待提高。

五、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景氣,對崗位的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隨着企業的復工復產,招聘需求在緩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規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總體趨向穩定,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不願意選擇體力類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3.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大多數大學生對於現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業和IT互聯網行業外開出高薪的企業其實並不多。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爲“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5.由於社會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這一錯誤觀念扭曲了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在人爲的製造就業困難。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質不高影響青年創業和就業。在農村外出務工的青年中一定職業技能特長的屬極少數所謂的技術大多數是一些較爲普通的木工、砌磚等基本沒有技術含量高的人。在失業和待業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欠缺適應能力不強、就業信息不靈、就業創業能力偏低等現象制約和影響着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進而增加了青年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難度。

7.觀念陳舊落後影響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調查表明在農村,一些青年由於戀鄉不願離開本土,有些家長對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爲從事餐飲、賓館、家政等服務行業低人一等,有損形象,不願意從事服務行業工作。失業職工、待業青年受到計劃經濟就業觀念的影響,在就業、創業問題上存在依靠政府、企業的依賴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對臨時性、階段性、彈性就業不認可一些青年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揀瘦從而在就業過程中喪失良機。 同時還存在創業意識不強,對自主創業缺乏自信等問題。

六、調研意見及建議

經過我們實踐組對問卷的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就反應的一些現象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政策,我們每位隊員積極發言,貢獻智慧,分別從政府、各大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四個利益相關者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1.對大學生而言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因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過剩,但是技術人員相對短缺,所以導致就業不平衡。如果大學生能轉變就業觀念,從事技術方面而非“坐辦公室”會大大提高就業率。其次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相關的組織管理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會爲找工作提高競爭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發展,就是不僅僅只侷限於某一項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對高校而言要加強改革創新。優化專業設置,提高教學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師資水平、辦學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設置專業,避免熱門專業在同一學校的重複設置。改革教學體制,在教學安排中引入學生評分機制和教學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以服務社會爲導向, 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學校要將就業工作作爲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依據,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另外一個是構建以校園爲主體的就業市場。高度重視市場建設,實現地方與高校的協作發展,共建雙贏。

3.政府。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並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就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爲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後盾,在物質在精神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對於支持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各種鼓勵畢業生高科技創新創業行爲的政策;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特殊優惠等行爲。

4. 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此外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還要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爲在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應試製度,享受良性的競爭。

七.調研總結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爲了解當代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形勢,我們團隊進行了此次的網上問卷調查活動,旨在關注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獲得的相關數據分析就業形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們團隊成員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正真體現了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我們在積極參與實踐的同時,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當下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更加了解並知道創新創業難之處。

雖然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都在團隊的統一合作中一個個克服了,感謝此次調研使我們收穫瞭如此之多,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提出的寶貴意見。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9

就業和創業問題是高職學生在校內最關心的話題,是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標誌,也是高職校非常重視的問題。爲掌握高職學生就業和創業情況,促進高職學生進一步就業和創業,明確高職校的辦學方向,提高辦學能力。就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用走訪、開座談會、與學生溝通交流、看資料等方式進行。現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

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狀況基本令人滿意,大部分學生找到了工作,基本能夠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具有工作責任性,做到愛崗敬業,能夠融進企業,爲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在選擇就業創業上,心態比較成熟,有明確的定位。大部分同學對目前的就業形勢嚴峻的事實有清醒的認識,能夠接受就業形勢嚴峻的事實,理性地選擇就業創業。但在畢業後選擇發展城市或區域上,大部分學生避開了就業競爭激烈的北京和上海,而願意選擇去沿海發達城市工作。但選擇一般城市或回家鄉發展的比較少,選擇去西部的更少,說明多數學生仍然只是看到了大城市的巨大誘惑力和比較多的發展機會,而沒有看到生活在大城市的巨大壓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來講,中小城市在這些方面往往更有優勢,而很多學生卻對此視而不見。選擇去西部地區的更少,說明“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意識還沒有被學生所接受,學生的艱苦意識和奉獻意識還有待加強。

二、高職學生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職學生目前的就業創業狀況基本令人滿意,但也存在着突出問題,需要引起有關部門與全社會的重視,拿出切實辦法與措施予以解決。

1、成才意識強,但規劃模糊

大多數學生認爲學業成功的要求是能夠有自己開創的事業,許多學生有創業打算,小部分學生已經開始在校園內嘗試創業。但是想開創自己的事業,有成才準備的學生當中,只有少數人能描述自己的成才目標,這表明學生對於成才的概念和行動的規劃比較模糊,感覺成纔是一件十分遠大的事情。

2、認識到位,但行動軟弱

對於成才的認識,一部分人認爲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另一部分人人認爲是出人頭地,有較高的職位、有較好的收入,也有人認爲成才就是無論順境、逆境,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大多數學生在成才認識到位的情況下,但行動軟弱。沒有勤奮努力、積極行動去實現自己的成才願望。

3、問題突出,但解決乏力

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高職畢業生和就業崗位之間存在着“無職可就”,“有職不就”和“有職難就”的矛盾,這種“找活難”和“找人難”的現象,一方面反映了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錯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高職畢業生存在着職業特徵不明、就業觀念落後和自我定位不準的缺點。對高職學生存在的就業突出問題,目前解決辦法與措施還不多,需引起各有關方面領導的足夠重視。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形成原因比較複雜,既有來自高職學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來自高職校和整個社會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高職學生第一個自身原因是能力發展不全面,綜合素質不高。高職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低收入家庭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基礎較差,造成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不高,與現實要求存在着較大的矛盾。第二個自身原因是部分高職學生的就業心態較消極。他們認爲自己文憑不如人家,經驗和技術不如人家。對當今嚴峻的就業形勢缺乏清醒的認識,擇業的期望值過高,認爲只有搞管理,拿高薪,留在城市就業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有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願到基層,邊遠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在生產一線幹不了幾天就呆不下去而走人。

2、學校的原因

部分高職校的教學硬件特別是實習實訓場地不達標,以就業爲導向和工學結合的教學原則落實不到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學上不是以“能力”爲中心而是以“課程”爲中心,教學內容專業設置與現實需要脫節,特色專業和特色課程建設落後,人才培養口徑較窄,存在着單純的“技術勞動者”而不是全面的'“文化技術者”的培養傾向。

3、社會的原因

目前社會上就業法律不完善,就業市場不規範,社會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存在着供大於求的矛盾,用人單位存在用人誤區如學歷歧視、性別歧視、生源地歧視和過分注重工作經驗等都是造成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的社會原因。總起來說,高職學生的就業不容樂觀,就業環境比較狹窄,這種情況短時期內難以根本改觀,作爲高職校和高職學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心理準備。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抓好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高職校要積極開展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使學生在認清和掌握政策的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並採取理性的就業行動。一是要使學生明確供大於求是我國近段時間的就業趨勢,就業難問題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使學生在認識就業形勢的基礎上走出就業誤區。二是要使學生樹立適應新形式的就業觀。通過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去高薪單位、大城市和外資企業就業不是唯一的就業出路,積極引導學生面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業就業,面向基層就業,特別是要鼓勵學生到農村就業,服務“三農”事業。事實證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大量的實用型和技術型管理型人才,高職學生有百分之七八十來自農村,他們熟悉農村的情況,學生到農村就業和創業肯定是大有可爲的。要使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自主就業,多渠道就業,多層次就業和跨行業就業的正確就業觀,幫助學生努力克服盲目擇業和定位模糊的就業傾向,引導學生根據社會現實的需要來不斷修正自己的擇業期望值,使其能從“我想幹什麼”的就業觀向“我能幹什麼”的就業觀轉變。

2、開好專業課程,滿足高職學生目標崗位的技能要求

高職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認同度較高,但對於本專業的課程設置認同度較低,有近半數的學生認爲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課程不能滿足目標崗位的技能要求,他們呼籲學校更多地給予他們實習實踐的機會。這說明高職校的專業設置是合理的,能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動而適時調整,但是具體到專業課程的設置等細節問題上時,則又往往呈現出滯後性的特點。技能訓練缺乏,所培養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已經成爲高職校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讓學校老師走出去,進入企業第一線瞭解企業的現狀,找準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側重點,以此指導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同時應通過校企合作組建實習基地、校辦企業、畢業生頂崗實習等多種途徑,爲在校學生拓寬實習實訓渠道,練得一手過硬的動手能力。

3、參加社會實踐鍛鍊,提高學生工作業務能力

社會實踐是高職學生成爲受人歡迎的應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徑,對於他們瞭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校要通過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經常鼓勵教師、學生走出去、沉下去,參加社會調查、企業實踐、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見習、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團委、學生會組織學生開展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他們到革命根據地和邊遠貧困地區、重點企業參觀考察,感受民生民情,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做人做事,提高學生工作業務能力,深化對專業學習的理解和準確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投入市場競爭的危機感。

4、抓好就業心理指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

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理現象主要有挫折心理,從衆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和急於求成心理,其中挫折心理對高職生的就業影響極大。這些心理問題綜合起來表現爲學生的就業焦慮,它使學生常處於緊張和不安的心態中,對學生的身心影響極大,是產生就業問題的心理因素。學校應針對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對就業既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又能準確把握機會;既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又能客觀地分析現實,引導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

5、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指導學生做好具體的就業準備

爲使高職學生畢業後順利就業並迅速熟悉工作,學校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要對學生進行與其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教育,使學生懂得自己今後將要從事的職業理念行爲規範,行業要求和道德準則。引導學生以一個準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並通過講座、觀摩、社會調查、實習實訓和職業素質拓展訓練等方式來培養學生鮮明的企業意識、工人意識、崗位意識並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同時要借鑑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和考覈模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如職業溝通能力和職業創新能力等。二是以創新的精神來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設計。高職校的職業規劃指導要從傳統的靜態型向現代的動態型轉變,從學生入學開始就開始此項工作並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學校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深入市場,瞭解行情,走進企業熟悉職業特徵和自已未來的就業方向,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三要指導學生精心準備好求職材料。求職資料是通向面試的“護照”,學校要教育學生秉承誠信的原則來做好求職材料,在突出個人特色和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的基礎上體現針對性和美觀性。面試是就業的必備環節,學校要教育學生注意面試的禮節、語言與服飾,教會學生順應招聘人員的思路和心理回答問題的技巧,特別要將“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貫穿於面試技巧的教育過程。

6、提高服務水平,促進高職學生就業創業

要做好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高職學生的就業機制有待改革,政府的就業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要建立靈活的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性規定。政府部門要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職學生,要爲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職學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人才政策,取消落戶限制。同時切實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維護高職學生的就業權利和合法權益。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0

**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共有人口97.6萬人。全縣共有農業人口82.3萬人,農村勞動力46.3萬人。20xx年,全縣外出農民工達19.8萬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年底以來,我縣大量農民工陸續返鄉。20xx年4月,**縣婦聯全體幹部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近年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走訪了5個相關單位和8個典型鄉鎮的20個村,召開座談會10次,調查對象達540人,瞭解了我縣返鄉女農民工的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現將情況綜合如下:

一、 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現狀:

(一)、返鄉農民的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3月底,**縣累計返鄉農民工8.9萬人(其中女性佔40%),佔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數(19.8萬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區就返鄉6.6萬人,長三角返鄉0.8萬人,其他地區返鄉1.5萬人。從地域分佈來看,返鄉農民工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爲主,達7.4萬人,佔返鄉總數的83%;從年齡結構來看,16—30歲以下民工返鄉5.86萬人,佔總數的65.8%,30一50歲以上民工返鄉3.04萬人佔34.2%,產業熟練工人、企業老員工返鄉比例比較低。

(二)、女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調查的返鄉女性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企業受到嚴重衝擊,有的企業甚至倒閉。有的農民工無法找到工作,有的農民工工資普遍降低,勉強能夠維持個人生活,不如回家發展產業計劃。二是解決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前夫妻雙方在外務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看,造成了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陰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學習上的欠缺,在社會、家庭和子女的強烈要求之下,很多返鄉的女性留了下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三)、返鄉後的就業情況:

我縣各級各單位採取積極措施促進返鄉人員再就業,通過加強信息服務“找崗”、加強區域合作“保崗”、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崗”等形式不斷強化職業培訓、鼓勵返鄉創業,解決了大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我縣將多家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整合,構建了一箇中心(縣就業培訓中心)、一所職校(縣職業中專)、一支團隊(全縣7家定點社會培訓學校)的“1+1+1”縣級職業培訓網絡,形成了集電腦操作、基礎英語、車鉗電焊、電子應用、駕駛汽修等多項職業技能於一體的就業培訓體系。今年來,通過職業培訓網絡,已累計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513人,開展陽光工程培訓400多人,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截至20xx年4月底,全縣返鄉的8.9萬農民工中,已有7.4萬人再次外出務工(其中實現省外務工5.1萬人,省內務工2.3萬人),部分留鄉創業、和就地4轉移就業,部分仍在觀望。

(四)、返鄉女農民工的創業現狀:

返鄉女性積極自主創業:在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返鄉女性在家留守責任田和責任山務農的只佔到10%,90%的女性回家後用自己在外打工積攢的儲蓄作爲原始基金髮展自己的創業計劃。20xx年,車湖垸鄉高湖村1組的覃曉芳前幾年和丈夫在外開餐館積攢的19萬元,作爲創業基金,在孃家青林鄉開辦了大型養雞場,年出產3300羽蛋雞,現在已基本實現盈利;該鄉長堰村的41歲的覃清香20xx年前隨丈夫在一家電池廠打工,爲照顧臨近大學聯考的孩子學習,回鄉投資12萬元辦起了生豬養殖場,年出欄100頭生豬,9頭母豬。鍾家鋪鄉林場村36歲的徐紅羣,20xx年冰災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薦下利用本地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近50萬元辦起了環保木炭加工廠,銷路好,利潤豐厚。創業的基本要求帶動了她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近年來返鄉的多數女農民工已經接受了勞動部門、“陽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術。在我們調查的540名對象中,40歲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補貼的電腦、家政、烹飪等技能培訓項目;40歲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農業等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的養殖等專業技能培訓;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組織的收費偏低的技能培訓。今年42歲的太平橋鄉九樁堉村的張一萍,養殖了80頭波爾山羊,一直以來她跟着飼料店的技術員學些技術,在實踐中摸索,縣畜牧局的技術員到他加上了一堂課後,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正掌握一門技術對養殖業是大有幫助啊!”

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創業:年初縣委下發了《關於鼓勵全民創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納入全民創業扶持範圍,制定出臺了《**縣創業引導資金管理實行辦法》、《**縣創業實體聘用本縣從業人員補貼試行辦法》、《**縣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構建起了以小額貸款擔保爲主,稅費減免爲輔,社會保障爲補充的農民工創業配套扶持政策體系。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各部門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諮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別是對有資金技術和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免費提供創業服務。沙坪鎮返鄉女農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該鎮創辦牲豬養殖合作社,順利獲得了4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漳江鎮返鄉女性伍惠英在本鎮創辦惠源製衣廠,相關部門齊上陣,僅用時5天就將證照辦理、貸款申請、用地劃撥、稅務登記等手續全部辦理完畢,勞動部門還主動爲其招滿了103名員工,這些激勵舉措極大的激發了返鄉農民工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熱情。目前,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潮正在逐步升溫,現已相繼有819位返鄉民工創辦了經濟實體,實現了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

(五)、返鄉女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惑與需求:

通過調查走訪,發放問卷,被調查的540名女性在創業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擇業上希望得到指點:部分返鄉女性帶着“落葉歸根”的思想和積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鄉,她們已經不習慣被限制在幾畝良田上,她們更想做點能夠有較大收入的創業,但是限於對市場瞭解程度,在選擇項目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她們極想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一門前景可觀、效益不錯、投入不是太大的項目。

2、技術上希望得到指導:調查中,已經在進行自己創業計劃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是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希望得到有關部門一對一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太平橋鄉的孵化大戶李志華、鍾家鋪鄉駱松枝,在選擇了土雞孵化和生豬養殖項目後,自己買了相關資料學習,然後遇到困難在飼料供應商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防疫知識,基本能夠應對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們仍然想得到最優質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

3、資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鄉創業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初期可能會遇到市場瞭解不夠、技術跟不上等問題而出現虧損情況,這種時候她們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資金週轉上的扶助,幫助她們度過難關,緩解因經濟上的壓力帶來的創業積極性的挫敗導致最終放棄創業計劃。

4、組織上希望得到關愛:創業過程中,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戰,她們希望有協會或者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組織給予技術、資金、流通上的各項幫助,希望得到組織的關愛和溫暖,希望周邊產業能形成一個極大的產業鏈。

1、 加強服務協調,促進婦女就業創業:

1、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繼續積極推進“政府買單、部門領辦、婦女受益”的培訓模式,依託培訓基地,結合當前形勢變化,開展具有市場導向性的就業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層次開展培訓,大力提高婦女的創業就業能力,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機制。適時舉辦巾幗創業培訓班,幫助有創業需求的婦女學習新知識、引進新技術,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有效發揮婦女在促進發展、拉動內需、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1、 着力培育項目,拓寬婦女創業就業渠道。

一是大力發展本地工農產業,增加本地就業的吸附能力。要積極探索“離土不離鄉”的就業模式,留住返鄉農民的智慧和經濟實力。太平橋鄉中心村1518人,20xx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數爲110人左右,20xx年下半年以來,中心村周圍的中小企業從以前的3個增加到今年的5個,且新增的文源油茶開發公司需要大量勞動力,據統計,今年該村外出人數減至50人(均爲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進靈活就業。繼續發展特色女性就業品牌,通過聯繫外包加工業務等形式爲農村失地女性、返鄉婦女創造就業崗位。形成培訓-實踐-就業模式。

3、搭建服務平臺,促進婦女創業就業

一是積極引導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相關協會的建立,縣農業協會組織要繼續加大對農村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形成協會幫助會員實現多贏的服務渠道,讓協會成爲農村產業大戶的孃家和“貼心人”。二是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和農村產業大戶的金融扶持力度。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相當突出,授信門檻高、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嚴重製約了中小企業發展。金融部門要積極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降低信貸門檻,放寬評級標準,並適當擴大縣級貸款審批權限。對生產項目具有發展前景的創業婦女進行信貸扶持,幫助她們爭取貸款、減免稅費、簡化手續,扶持婦女創業就業。三是聯合勞動保障等部門,舉辦就業專場招聘會,開展春風送崗位就業援助活動;聯合女企業家,爲更多女性提供諮詢、項目、實習和見習等服務;建立婦女創業項目庫,推介創業項目。

4、加強宣傳,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

一是組織政策宣講團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爲婦女分析形勢、講解政策,開展法律諮詢、政策援助、法制宣傳等活動,幫助協調解決婦女勞資糾紛問題。藉助女企業家協會平臺,開展專題講座,引導鼓勵女企業家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勇擔社會責任。二是繼續培植和宣傳一批優秀婦女創業典型,通過宣傳活動,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實施以點帶面計劃,帶動更多女性積極就業與創業。三是大力宣傳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與勞動部門聯合進行督促檢查,努力消除用人單位招聘招工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努力推動實現女性與男性擁有同樣平等的就業機會;積極關注女農民工的土地權益,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熱情關心家庭困難的失業婦女,努力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1

近年來,**市**縣婦聯堅持把婦女創業就業作爲全縣婦女發展工作的重點,認真落實創業就業政策,不斷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積極拓展創業就業渠道,並在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崗位援助、小額貸款等促進婦女創業就業項目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目前婦女創業就業的情況。

1、女性創業就業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爲女性創業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縣委、縣政府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爲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女性就業結構趨向合理。隨着我縣經濟的發展,女性就業結構日趨合理,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一些素質要求較高的領域,如金融保險、文化藝術、會計等行業,女性所佔比例有所上升,就業層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業成爲吸納女性就業的強大載體。隨着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女性也紛紛到非公有制企業裏搭建創業就業舞臺。目前,我縣非公有制領域從業人員中女性佔到了50%以上。

4、自主創業女性比例偏低,規模不大。我縣自主創業女性總的來說比較保守,冒險、創新意識不強,再加上對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女性創辦的實體規模普遍不大。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大宣傳教育,轉變婦女創業就業理念。縣婦聯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宣傳鼓動、組織發動、團結帶動”的.特有優勢,針對婦女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大張旗鼓地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濃烈氛圍。通過現場參觀學習、召開婦女動員大會、進村入戶、個別座談等形式,做深入細緻的思想發動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及羣衆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幫助婦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克服“怕吃虧、怕吃苦、不敢闖、不敢幹”的消極意識,鼓勵她們到更廣闊的領域和空間求發展。

2、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增強婦女創業就業信心。全縣各級婦聯組織注重典型的培養,樹立了一批創業就業先進典型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大造輿論和聲勢,並向省市推薦。同時,還不斷評選“雙學雙比”、“巾幗建功”創業典型,推介婦女創業就業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通過宣傳發動,把體現創業就業價值、實現致富的思想觀念日益深入婦女內心深處,促使創業就業的婦女越來越多。

3、加強培訓提高技能,奠定婦女創業就業基礎。近年來,縣婦聯與縣人社局、農業局等部門聯合,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多形式開展培訓。圍繞本地產業特色開展了食用菌種植、生豬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爲增強廣大婦女就業技能,組織婦女開展計算機、家政、育嬰師、營養師、電動縫紉等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以滿足不同婦女的實際需求。

4、規範服務,搭建女性創業就業平臺。一是搭建信息平臺。每年春節前後,縣婦聯都會與縣勞動就業部門和企業舉辦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提供就業信息諮詢和指導,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爲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另外,縣婦聯還想方設法開闢公益性崗位,多方聯繫爲“4050”人員提供家政員、清潔工等崗位。二是搭建資金平臺。我們通過做好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女性創業,切實解決廣大婦女在創業中資金不足的困難,爲廣大婦女搭建創業平臺。截至目前,全縣共發放了婦女小額擔保貸款6600多萬元,爲800多名創業婦女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扶持。三是搭建幫扶平臺。搞好結對幫扶是帶動更多婦女創業就業的主要途徑。近年來,縣婦聯通過開展婦女幹部與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女性結對,女能手與貧困婦女結對,女老闆與女大學生結對等活動,爲她們提供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結對80多對。

三、女性創業就業的存在問題。

1、性別歧視依然存在。我國法律中雖然規定了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但實際上婦女就業機會並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單位拒絕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現象時有發生。

2、婦女素質有所提高。單一勞動技能和較低的文化水平束縛了廣大婦女的創業就業,在婦女中具有專業技術素質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的現象。

3、女性就業觀念陳舊。部分女性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還沒有從“單位”、“機關”、“貴賤”勞動觀念中解放出來,對一些適合婦女從事的養老服務業、家政服務業,有些人認爲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願從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學生就業的期望值較高,都希望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動創業或從事一些基礎性工作。

4、資金瓶頸制約女性創業。部分想創業的女性由於資金問題至今沒有實現理想,就是一些創業的女性由於資金的制約,也只能選擇一些投資少、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產業,想擴展規模、提升品質又缺乏資金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營造女性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引導婦女轉變創業就業觀念,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要進一步通過評比表彰、專題演講、電視專題、報紙專版等形式加大對女性創業典型的宣傳,擴大社會對她們的瞭解和認同,帶動更多的女性投身創業。

2、進一步加大培訓引導力度,增強女性創業就業的能力。要自上而下建立婦女培訓網絡,確保婦女培訓工作的經常化、持久化、規範化。在培訓過程中要堅持分類指導,對尚未就業的婦女,給予必要、系統、全面的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使之儘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能力;對初始創業者,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幫助其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對創業有成者,開辦更多創業講座及相關課程,邀請專家、教授前來授課,專門指導,進一步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引領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要加大對女大學生的培訓和引導,爲女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創業指導和實踐基地。

3、進一步搭建服務平臺,拓寬婦女就業渠道。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爲婦女提供就業信息諮詢和指導,並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爲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4、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創業就業難題。我們正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進一步簡化女性創業擔保貸款手續和降低擔保資格門檻,給創業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資金支持。目前正在積極和銀行等單位溝通協調,探索搭建銀企對接,互通信息、加強聯繫的平臺,建立女企業家融資懇談等機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業家做大做強。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2

一、調查情況

(一)基本信息調查

1、性別:調查數據顯示,對象中51.3%爲男性,48.7%爲女性。

2、年齡:調查對象的年齡分佈爲18-25歲的人數佔30.8%,25-30歲的人數佔32.3%,30-35的人數佔17.9%,35-40歲的人數佔19.0%。

3、受教育水平:學歷水平情況爲國中及以下的人數佔16.4%,高中或中專的佔53.3%,大學專本科學歷的人數佔30.3%。

4、戶口(是否本地):調查對象中98.8%是本轄區青年,1.2%是非本地的青年。

綜上,本次調查的對象基本特徵爲:年齡集中在18-30歲間,學歷水平以高中或中專爲主,調查對象主要爲本轄區青年。

(二)就業狀況調查

1、擇業因素分析根據調查數據,“薪酬待遇”、“工作穩定性”、“工作環境”、“工作單位發展前景”幾種因素的分值普遍集中在5分(最高分值),這表明了青年擇業時會更多的考慮薪酬水平、工作的穩定性、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單位的發展前景。

2、青年就業狀況

(1)調查顯示,74.7%的青年已經就業,25.3%的人未就業。

(2)已就業的青年中,22.4%是外出務工,77.6%是就近務工。

(3)月收入情況,88.3%的就業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間,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佔10.5%,月均收入在1500-1800元之間在1.2%。

(4)工作滿意度。當問及“對現在的工作是否滿意”時,選擇“很滿意”的佔9.5%,選擇“比較滿意”的佔34.7%,42.9%的選擇了“一般”,而選擇“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則分別佔到了10.9%和2.0%。這說明青年對目前工作的感受比較一般。結合訪談,瞭解到在目前形勢下,青年對工作的要求並不很高,有的企業採取取消加班和加班工資等措施應對這次金融危機,青年在當下只求不要失業,先保住飯碗,工作感覺普遍一般。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已經落實就業了,並且多數青年選擇在本地工作而不是外出務工,他們的工資收入集中在600-1000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對工作的滿意度不高,青年們更關心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

3、青年未就業狀況

對於那些未就業的青年,我們也作了相關調查:

(1)當問及“目前沒有工作的原因”,26.2%的選擇了“準備創業”,25.4%的選擇了“失地青年”,有就業意向而沒有工作的爲38.9%,而選擇“不想就業”和“原單位裁員”的均爲9.5%。

(2)未就業青年目前的主要經濟來源,72.0%的選擇了“家人”,14.0%選擇了“自主創業”,這說明未就業青年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來自家人的支持。

(3)獲得就業崗位的方式。當問及“希望通過什麼方式獲得就業崗位”時,40.8%的對象選擇了“自己找工作”,22.4%選擇了“創業”,18.4%的選擇“熟人推薦介紹”,而選擇“政府提供”和“中介機構”的分別爲12.2%和6.1%。說明青年在選擇就業上更傾向與自主尋找就業機會,創業、發動個人人際關係網絡是青年人獲得就業的另外兩種主要途徑,而較少青年會求諸政府提供就業崗位。

(4)當“認爲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時,“學歷不夠”、“缺少技能”和“就業人口太多”是對象選擇的最多的三種因素。可見,在學歷和技能上的弱勢成爲影響青年順利就業的直接因素,同時也是主要因素;其次,僧多粥少的外界環境因素是影響青年就業的客觀因素。

(5)希望參加的培訓。74.4%選擇了“電腦培訓”,39.6%的對象了“機械維修培訓”,11.7%的對象選擇了“機電培訓”。

(6)對未來找到滿意工作的信心。46.5%的對象選擇了“比較有信心”,26.5%的對象選擇“非常有信心”,這些數據表明目前暫時未就業的青年比較有信心找到滿意工作,面對就業他們仍能表現出樂觀的態度。綜上,青年暫時未就業的主要原因爲主動辭職、失地青年和準備創業;在擇業方面,更傾向於自主就業和創業,利用個人人際關係網絡來獲得就業崗位;影響到青年就業的主要有學歷不夠、缺乏技能等內部因素,以及就業人口多等外部環境因素;電腦、機械維修培訓和機電方面的技能培訓比較受就業青年的青睞;對於技能培訓,多數青年選擇視情況參加技能培訓,這與現在市場上的技能培訓的權威性和效果有關,也與收費水平有關;大部分青年對今後能找到滿意工作表示有信心,面對就業表現出樂觀態度。

(三)創業意願調查

創業是一種特殊的就業形式,目前青年羣體是創業的主體,自主創業成爲青年人實現理想和體現社會價值又一重要途徑。我們對青年的創業意願也做了相關調查。

1、留原單位工作與自主創業的利弊比較。調查對象中,46.9%認爲“自主創業好”,20.1%認爲“留在原單位好”,33.0%保持中立態度,認爲“各有利弊”。數據表明青年人更加認同自主創業。進一步調查其原因,“勞動自主自由”、“工作輕鬆”、“空閒時間多”是青年人認同工作的三大原因。在訪談中,許多創業青年選擇就業正是看重了創業的自主自由,不會受到單位工作時的束縛。

2、自主創業意願。調查中,68.2%的對象有過自主創業的想法。這表明,多數青年具有創業意願。

3、創業認識。調查中提供了十種情形以供調查對象判斷是否屬於創業,其中“開飯館”、“在網上開設商鋪”和“加盟連鎖店”等多被對象認爲“屬於創業範疇”;而“開律師事務所”、“培育新品種花卉”和“合夥承包工程建設”多被認爲“不屬於創業範疇”。這些說明了青年多認爲創辦經濟實體或者項目屬於創業,而一些創業一些事務機構或臨時的項目團隊不屬於創業範疇。

4、青年創業的優勢。調查顯示,56.1%的對象選擇“年輕人思想開放,敢闖敢拼”,25.9%的對象選擇“具有專業知識或技能”。表明,青年創業的優勢主要在於青年人的思想開放,負擔較小,能夠放開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敢闖敢拼;其次青年人普遍具有專業的知識或技能,在知識結構方面具有比較大的優勢。

5、青年創業的不利條件。調查顯示,青年人創業具有明顯優勢之外,也同樣具有一些不利條件,尤以“缺乏社會經驗”、“資金不足”、“做事容易衝動”爲突出體現,其次“心理承受能力弱”、“風險意識淡薄”等也是青年人在創業中相對處於弱勢的方面。

6、自主創業的條件。通過調查,63.5%的青年選擇“好的創業計劃”是創業的必要條件,其次53.3%的人選擇“具有創新思維和吃苦耐勞等品質”,35.0%的選擇“政府政策支持”。這些數據表明,好的創業計劃、創新思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政策環境等是青年自主創業的必要條件。

7、創業尚缺乏的條件。當問及“自主創業還缺少哪些條件”時,“資金支持”、“好的項目”和“創業經驗”是調查對象選擇的最多的三項,這說明資金、經驗和好項目是青年實施創業最需要的條件。

8、創業培訓情況。調查數據顯示,90.6%表示沒有參加過創業培訓,8.7%的對象參加過創業培訓。表明參加創業培訓的青年依然還是少數。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瞭解到多數青年具有創業意願,認爲自主創業更加自由輕鬆,符合青年人的個性特徵;青年人創業具有學歷普遍較高和思想開放等方面優勢,同時又有着缺乏社會經驗和資金不足等方面的不利條件;對於青年人創業,好的創業計劃、充足資金以及政府政策支持被認爲是最爲重要的三個條件;青年實施創業依然缺少的條件主要是資金、創業經驗和好的項目等;參加過創業方面的培訓的青年仍是少數。

二、問題與對策建議

通過調查,我們初步梳理和總結當前青年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特點和四個方面問題。

特點一:金融危機使青年對就業的認識更趨理性。調查顯示,金融危機對82.3%的就業青年產生影響,在目前形勢下,青年對工作的要求並不高,多數保持保守心態,“先保住飯碗”爲宜。青年普遍認同“學歷不夠”和“缺少技能”等自身因素是決定能否就業的直接因素和主要因素,希望提高技能增加就業機會。

特點二:青年自主擇業意識較強。大多數青年對獲得就業崗位“不等不靠”,超過六成的青年選擇“自己找崗位”和“創業”,只有12.2%的青年選擇“政府提供”。究其原因,政府提供的崗位多數傾向於就業困難人員,青年自主擇業的選擇空間和餘地較大

特點三:青年創業的熱情高漲、態度堅定。68.2%的青年有自主創業的想法和意願,46.9%的認爲自主創業比留原單位好。愛尚街區79.8%的創業青年儘管目前創業承受巨大的壓力,對於創業仍表現出執着和堅定意志,“將繼續堅持創業道路,把項目做大做強”。

問題一:青年的就業滿意度不高。調查顯示,青年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的只佔9.5%,近六成青年感覺“一般”、“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究其原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多數企業取消加班和加班工資,青年工作的壓力增加,而收入較以往減少。四成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600-800元,低於本市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問題二:制約青年就業的瓶頸仍然突出。青年已經客觀認識到“學歷不夠”和“缺少技能”是影響就業的直接和主要因素。但青年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多數青年對電腦、機械維修和機電等方面的.技能有訴求,但是自費參加相應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卻並不高,多表示“看情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究其原因,首先當前市場上的技能培訓機構很多,培訓效果也參差不齊,這給青年選擇好的培訓機構帶來困惑;其次,技能培訓的費用也是青年決定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一項因素。

問題三:青年對創業的認識存在嚴重誤區。青年對創業的認識比較狹隘,對創辦實體比較認同,對創辦一些事務機構或項目團隊不認同是創業。而“勞動自主自由”、“工作輕鬆”、“空閒時間多”是青年人認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許多創業青年選擇創業正是看重了創業的自主自由,不會受到單位工作時的束縛,但這不應該成爲青年選擇創業的正確原因。說明青年只看到創業成功的鮮花和掌聲,而對創業過程中的艱辛、風險壓力估計不足,這往往是青年創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問題四:扶持青年創業的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資金支持”、“好的項目”和“創業經驗”是創業青年選擇的“自主創業還缺少那些條件”中最多的三項,此外超過九成的青年未參加過創業培訓。從融資渠道看,58.8%的創業青年是通過“家人或朋友支持”,36.8%的是“自己解決”,而來自“政府提供”和“貸款”等渠道的資金支持卻相對少。總的看,80.0%的創業青年“還未受到過政府幫助”,僅有很少部分的業主曾在解決資金、場地、項目技術等方面得到幫助。與此同時,提供培訓和政府扶持,改善創業條件。這說明政府扶持青年創業還需要在資金、經驗、好項目和培訓等方面加以改善。

針對當前青年就業創業現狀,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建議一:通過選樹青年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加強宣傳教育等多種舉措,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一要引導青年堅定信心,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正確估量自身能力,只有端正心態、加強培訓、提升技能纔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好辦法。

二要引導青年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應當降低擇業要求,先就業再擇業,同時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看到創業也是就業的一種特殊形式。

三要引導青年正確看待創業,充分認識創業的艱辛和困難,既要鼓勵創業,又要讓青年在創業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利用街道社區櫥窗、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創業典型,發揮了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有利於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建議二:完善以市場配置、政府推薦互補的擇業機制,強化政府在提供技能培訓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場配置是青年擇業的主要方式,但政府推薦應該作爲有力補充,理應成爲困難青年擇業的首選方式,要儘量爲未就業青年提供合理可靠地就業信息,加強與企業聯繫,廣泛建立就業見習基地,強化合作機制,爲青年提供更多合適的就業機會。要加強對就業形勢、市場變化的分析和評估,掌握就業崗位動態變化,及時公佈各行業崗位需求、工資待遇等信息,爲青年自主擇業提供服務。針對青年反映的“缺少技能”,以及對參加培訓抱有的“看情況”的態度,我們要進一步加大爲青年提供免費培訓的機會,降低青年提高技能的成本。要幫助青年辨別遴選可靠權威的技能培訓機構,開展培訓機構信用評估,爭取長期合作機制。要加大培訓宣傳,鼓勵青年參加技能培訓,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嘗試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參與技能培訓並取得資格證書的青年給予學費減免或補助。

建議三:探索資源整合、共駐共享的新渠道,着力打造一條龍、全方位扶持青年創業的政校企青年創業服務聯盟。資金、項目、政策、培訓、導師五個因素是關係青年創業成敗的核心因素。創業青年普遍缺少這些資源,通過整合政府、金融、媒體、企業等各方面資源,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爲青年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創業見習、創業孵化等各項服務的非贏利性專業組織,專門爲青年創業者搭建一個學習、交流、合作的平臺。

(1)創業培訓:依託專業機構,提供免費的syb、iyb培訓。培訓不僅僅是創業意識培訓,還要結合創業項目開展技能培訓。很多青年空有創業的激情,卻沒有創業的項目,或者說找不到適合創業者自身素質的創業項目。政府可以從成功的創業項目中篩選優秀項目建立創業項目庫,針對文化層次較低的青年,提供小商品營銷、小型加盟連鎖等創業項目,針對大學生等青年,提供創意產業類創業項目等等。

(2)創業見習:大力開拓建立青年創業實踐基地,爲青年創業者搭建免費創業實踐、全程專家輔導的平臺。

(3)創業孵化:組建專業的項目評審團,對創業項目進行項目評估,對條件成熟的青年創業者,幫助實現資金、項目和平臺的對接,加強落實政府在鼓勵青年創業方面的一些資金扶持政策。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3

爲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工作部署,積極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保障婦女就業權利,進一步發揮廣大婦女在參與廣東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省婦聯、省人社廳聯合開展我省婦女創業就業情況專題調研。5月10日至11日,省婦聯副主席許紅帶領第一調研組到我市調研。副市長崔爽出席調研座談會。

蒞茂期間,調研組實地考察化州、電白等地企業,瞭解婦女創業就業現狀及各地勞動力市場建設、婦女創業就業服務等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與我市各有關部門人員及婦女代表座談,同時發放調查問卷。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婦女3.19萬人,新增轉移就業女性勞動力3萬多人;實現轉移女性勞動力技能培訓1.35萬人,約佔總數的45%。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項目是我市的品牌項目,至今,共爭取各級財政貼息資金1680萬元,累計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179億元。直接扶持4221名婦女順利發展生產,間接帶動近5萬名羣衆就業增收。項目貸款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調研組對我市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就下階段工作,調研組強調要進一步宣傳好婦女創業就業優惠政策,提高廣大婦女對政策知曉率,引導她們投身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熱潮;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形成工作推動力,共同推進婦女就業創業工作。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4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計劃和主任會議的安排,前段時間,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查組,對我市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聽取了市政府工作情況彙報,實地察看了姜莊鎮人社所、夏莊鎮官莊社區人社工作站、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大學生創業園等現場,召開了由相關單位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業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瞭解了有關情況,徵求了建議意見。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創業就業工作的基本情況

奎年來,我市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認真落實有關優惠政策,不斷夯實就業基礎,創新創業服務載體,拓展就業服務範圍,全民創業就業工作在省、濰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實落實優惠政策,促進了全民創業就業。市政府和各相關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濰坊市關於推動創業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一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去年財政部門安排各項就業補貼、創業扶持資金等共1800萬元,涵蓋了就業培訓補貼、社保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大學生就業見習補貼、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等各個方面。二是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月營業額不到2萬元的個體工商業戶免徵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惠及我市納稅業戶1310餘戶;依法貫徹落實小微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減免政策,年享受稅收減免約190萬元,有效減輕了創業者創業初期的稅收負擔。三是建立創業資金扶持平臺。以小額擔保貸款作爲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抓手,20xx年初成立了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在省內率先開發並安裝了小額擔保貸款操作軟件,去年共完成小額擔保貸款發放2.25億元,幫助570名下崗失業職工、高校畢業生和返鄉農民工實現了自主創業。

(二)注重基層平臺建設,優化了就業服務環境。一是確立了以城區綜合服務平臺爲中心,在鎮街區、基層社區和村居設立人社工作服務站的整體規劃。利用上級專項資金,支持14處鎮街區人社所建設辦公場所,每個人社所配備5名工作人員,在社區、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聯絡員,建立了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業困難人員等實名制臺賬。二是規範窗口服務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崗位職責、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明確各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用語和操作流程,實現了戶外標示、微機設備、信息專欄、工作標牌、培訓制度、考覈辦法等“十個統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職能。向鎮街區、社區基層平臺下放了《就業失業登記證》審覈發放、就業困難人員初審、企業參保立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檢查等16項職能,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廣大辦事羣衆。

(三)構建創業支撐載體,強化了創業扶持力度。一是建設創業孵化支持平臺。按照“一園三基地”的建設佈局,建設了大學生創業園和電子科技、高新技術及農業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爲創業人員提供廣告創意、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投資理財、科技研發與應用等50多項業務服務,並對符合政策的創業者給予了房屋租賃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及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現已入駐創業實體158家,帶動613名大學生實現就業,大學生創業園被認定爲濰坊市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園。二是建立創業交流平臺。爲搭建青年創業發展平臺,成立了高密市創業促進會,爲青年創業者提供風險評估、開業指導、企業策劃、市場分析、項目論證等多種形式的指導服務。今年人社局、財政局、廣電中心等部門聯合舉辦了高密市首屆創業大賽,廣泛宣傳創業政策,展示創業成果,交流創業經驗。三是打造創業服務平臺。成立了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組建由相關部門單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中小企業家組成的專家志願團,爲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導師幫扶、專家諮詢、小額信貸等服務,同時依託創業服務平臺,完善項目評估推介制度,近年來共籌集360多個創業項目免費提供給各類創業人員。

(四)創新培訓教育形式,提高了創業就業能力。結合我市實際,啓動了“鳳城大講堂”公益性培訓項目,採取多種形式,每年舉辦3至5次專家講座,舉辦30個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班,到30家企業或鎮街區開展下鄉入企培訓活動,年培訓各類勞動者1.2萬人。針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再就業人員,突出創業培訓、家庭服務業培訓兩個重點。其中,根據社會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需求增大的實際,大力開展月嫂、護理、保潔等家庭服務業培訓。目前,已培訓各類家政服務人員760多人。

二、創業就業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創業就業的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強化。全民創業就業的宣傳聲勢不夠大,宣傳面不夠廣,全民創業就業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創業激情不夠高;不少羣衆對創業就業的法律法規以及上級和我市創業就業的激勵措施、扶持政策不夠了解,仍然存在擇業觀念落後、就業過分挑剔、創業有畏難情緒等問題。

二是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從總體上看,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創業就業的工作格局還未真正形成,相關部門對創業就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統一,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經信、教育、民政、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等部門的`資源要素整合還不夠到位,各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創業的工作空間還比較大,服務體系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實現創業就業信息適時採集、傳遞和共享。

三是創業就業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創業培訓面較窄,還不能覆蓋到所有需要創業的人員,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就業培訓層次較低,規模和數量不大,質量不高,培訓內容與就業崗位對接不夠,勞動力的技能素質與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還比較突出。

四是職業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市職業教育力量比較分散,社會認同度不高,整體規模偏小,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設備設施滯後,不適應我市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與基礎刻育相比,職業教育還是一塊“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三、推進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爲進一步促進就業、推動創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積極營造創業就業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創業成功典型,增強創業就業的新思維、新理念,切實讓廣大羣衆瞭解、熟悉、用好創業就業政策,引導帶動創業就業,營造政府鼓勵創業就業,社會支持創業就業,政策扶持創業就業的社會氛圍。加快推進創業就業服務的信息化建設,及時採集和發佈人力資源供求信息,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切實解決創業就業信息不對稱問題,爲城鄉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時、高效的創業就業服務。

(二)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完善創業就業協調機制。認真落實上級促進全民創業就業的要求,整合現有公共資源,加強主管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掌握創業就業工作動態,分析解決創業就業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以市政府爲主導、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協力推進全民創業就業的工作局面。要明確各級各部門推進創業、促進就業的工作目標任務,把創業就業指標列入考覈內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時檢查調度創業就業工作開展情況。

(三)加強培訓孵化,積極培育創業就業人才。要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構建孵化條件好、承載能力強、融就業指導創業服務於一體,涵蓋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等各類創業羣體的多功能、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大力培育創業主體。要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與以創業促進就業結合起來,認真抓好人才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器建設,完善各類人才創業基地的運行機制,加大創業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園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以創業促就業的良性發展格局。

(四)加快資源整合,注重發展職業教育。要從促進經濟轉型、擴大就業和個人發展的高度,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要把整合資源、調整結構、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作爲職業教育的發展重點,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中心建設,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職教運轉模式,根據我市轉調創的發展要求,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努力構建以高等職業教育爲龍頭、以中等職業學校爲主體、以社會辦學爲補充的職業教育大框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着力培養滿足不同層面、不同企業、不同羣體需求的職業人才。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15

婦女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半邊天”,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爲掌握我縣女性就業、創業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利於女性就業創業的建議措施,本人通過走訪勞動局、個私辦、職介所和部分鄉鎮等單位,深入民營企業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縣婦女就業創業狀況開展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總如下:

一、我縣女性就業創業的現狀

據調查統計,我縣共有就業人員35.3萬,其中在省外就業者達20.2萬,省內就業15.1萬。共有婦女就業人員16.5萬,主要從事工廠、賓館、美容休閒、環衛、家政等工作。創業婦女人數約4800人,主要投資於服裝、美容、餐飲、電陶等行業。全縣婦女就業創業狀況呈如下特點:

1、女性就業結構趨向合理。隨着我縣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旅遊服務業的強力推進,女性就業結構日趨合理。第一產業就業女性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未發生明顯變化,而分佈在第三產業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較大。從就業層次來看,儘管婦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在第三產業中一些對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領域,如金融保險、教育、文化藝術、律師、會計等行業,婦女所佔比例逐年上升,就業層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業途徑日益多元化。政府指導下的推薦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成爲女性獲取工作的主流。據調查,在業女性目前由勞動、人事、組織部門安排的比例爲14.5%,由職業介紹機構介紹的比例爲10.4%,通過求職、應聘、錄取或考取的比例爲38.7%,由親友介紹幫助的比例爲36.4%。

3、非公有制企業成爲吸納女性就業的強大載體。隨着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個體經濟已成爲拓寬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各類女性也紛紛到非公有制企業裏搭建就業創業舞臺。目前,我縣非公有制領域從業人員中女性佔到了50%以上。如女企業家何小潔創辦的亞龍電子有限公司,共有員工200人,女員工佔了160人。

4、自主創業女性比例偏低,規模不大。我縣自主創業女性比例約佔就業女性比例總數的3%,比例偏低,且因爲女性總的來說比較保守,冒險、創新意識不強,再加上對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女性創辦的實體規模普遍不大。

5、創業女性講究誠信,實施人性化管理,企業效益普遍較好。據調查,女企業家經營的企業虧損面僅爲2%,98%的企業處於贏利狀態,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女性整體的信用水平高於男性,因而能夠在企業經營中處於有利地位。同時,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女性更注重人性化管理,從一些細節上關心幹部、職工,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縣婦聯今年“三八節”評選出的十佳“巾幗創業明星”,就是她們中的傑出代表。

二、問題分析

1、傳統觀念中的性別歧視及繁重的家務負擔影響着婦女創業就業。由於農村家庭中“男尊女卑”思想觀念的影響,認爲婦女所承擔的責任僅限於家庭,操持家務,尤其是農村中很多家庭,男勞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顧,孩子的教育都由婦女承擔,使廣大婦女既沒有創業的動力也沒有創業的基礎條件,致使婦女創業就業的主動性和客觀條件不足。

2、女性就業整體層次不高,部分女性就業邊緣化。調查顯示,就業女性中高層次管理人員不多,僅佔8.5%,大多從事一線工作,勞動強度較大。中年女性尤其是下崗失業女性要承受年齡與性別的雙重歧視。因下崗失業女性多爲年齡偏大、技能單一、學歷偏低的羣體,使其在勞動力市場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常常被邊緣化。

3、非正規就業成爲下崗失業女性再就業的主要方向,但引發的勞動權益問題凸顯。我縣有下崗女職工8000多人,爲幫助其實現再就業,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如三年來,爲96名下崗女職工發放小額貸款196萬元,培訓下崗女工7000餘人,幫助20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等。當前,非正規就業是下崗女工再就業的主要方向。非正規就業多指“非全日制、非固定性、臨時性、季節性用工和鐘點工”,如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非正規就業實質上降低了女性就業層次,具有低層次、無保障、過渡性的特點,因爲勞動契約鬆散,出現紛紛時,女職工很難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使其人身安全及人格尊嚴得不到有效保護。

4、女性創業要承受更多的艱辛,主要來自對外公關方面。女性進入商場,雖然能給異性一種新鮮感,但商場畢竟以男性爲主,男性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的交往模式,在語言、態度、動作上都有別於女性交往,競爭不分性別,商場不講究紳士風度,女性在商場這個“男性空間”裏容易被太多男性對手“封殺”。許多創業女性提出,男性與男性打交道,一支菸就能零距離,女性出面,別人是唯恐避之不及,很難打開局面。

三、建議和對策

1、堅持城鄉統籌,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女性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目前農村龐大的富餘勞動力向城市二三產業轉移,城市大量的失業下崗人員與農村潛在的富餘勞動力並存,成爲城市化進程中解決就業問題的最大難題。當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農民工返鄉,如我縣返鄉農民工達7.4萬,給就業帶來新的壓力。當務之急,必須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這部分勞動者的市場競爭能力。政府應增設培訓專項經費,專門用於爲農村女勞動力轉移和城鎮下崗失業女性提供就業技能培訓。其次要大大提高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調查中,59%的調查對象認爲再就業培訓對下崗失業女性找工作有一定實際幫助,近40%的.人認爲沒有幫助或說不清楚。這主要是因爲,當前的一些短期培訓班僅僅針對近期勞動力市場需求,並不根據學員的具體潛能來培訓,而且給失業人員特別是婦女的培訓工種面太狹窄,往往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擦肩而過。再就業培訓應遵循“質量優於數量”的原則,培訓內容應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與每個人的需要和潛力緊密結合,增強女性的就業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2、優化服務,拓寬渠道

一是強化服務。充分發揮人才市場和職介所的作用,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信息諮詢和指導,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爲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搭建平臺。要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思路,搭建適合婦女就業的工作平臺,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引導社區服務市場產業化,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和就業領域,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3、加大政策傾斜,實施促進女性創業的支持性政策。女性人才嶄露頭角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克服更多的困難。因此,要創造條件,鼓勵、支持和幫助更多女性創業人才脫穎而出。首先,在創業融資方面,由政府推動建立婦女創業基金,一方面,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的各種降息、貼息和無息創業貸款等優惠政策,有意識地向女性傾斜。另一方面,爲想做大企業規模並有一定發展潛力的中小女企業主提供貸款擔保業務,解決她們的融資困難問題。其次,在創業培訓方面,大力開辦女性創業培訓班,幫助其解決知識儲備和經營能力問題,探索“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模式。第三,在創業環境方面,各新聞媒體要加強宣傳力度,大力宣傳女性創業的艱辛和勇於創業的精神。婦聯要大張旗鼓地樹立、培育、表彰各類創業女性,鼓勵更多的婦女走創業之路,要關心創業女性的生活和需求,爲她們提供學習、交流、溝通的發展平臺。

4、建立有效的勞動力市場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婦女勞動權益的法律保障。爲使勞動力市場中的招聘、錄用工作更加平等規範,政府應在市場監督管理上加大政策指導和支持力度,規範企業和勞動中介機構的行爲,保護女性的勞動權益,禁止從職業進入到工作評估、職位晉升、職業安全等就業全過程的性別歧視;同時要在公務員退休年齡上充分體現男女同齡退休原則;勞動行政部門、就業管理部門要加大法律執行監督力度,受理有關侵害婦女就業權益的投訴,並在各自的職能範圍內進行調查覈實,依法處理;工會、婦聯等非政府組織要依法代表勞動者就用人單位貫徹實施女性就業權益保障的規定進行羣衆監督,充分發揮維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