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關於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探析

職業9.84K

摘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一大批經濟建設的實用人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繫,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影響和推動着職業教育的調整、改革和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必須以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爲前提和保證。要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必須做到了解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把握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內涵,掌握職業教育學生水平的現狀,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等等。

關於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探析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爲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更是面臨着較大的衝擊與震撼,可謂機遇和挑戰並存、希望和困難同在。職業教育要想成爲教育領域的生力軍,奪目於教育事業的百花園,必須與昔通教育“錯位發展”,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尤其是要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以質量求生存,靠質量謀發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發表一孔之見,以求專家與同仁指正。

一,瞭解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

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趨同,無論是商品市場還是人才市場,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職業教育只有緊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前進脈搏,才能尋找到自身快速發展的舞臺。所以,職業教育改革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和主旋律。要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就應當瞭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方向。

1.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近幾年來,職業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而且越來越理性化和注重實效。在改革的方式上,不僅注意到宏觀的指導意義,同時更加關注微觀的實際操作;在改革的內容上,從單一方面的改革逐漸向綜合化配套改革邁進。在改革的進程中,出現了幾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一是針對就業率的教育越來越明顯,以就業爲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教育主管部門也把就業率作爲考覈學校辦學、覈准招生計劃、批准新設專業等的重要依據;二是普通高校開始注意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不再是職業教育的專利,這將預示着職業教育在就業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三是職業資格證書的形式不斷創新,過去標誌着某一系列知識和能力水平的統一化職業資格證書,將被模塊化證書、階段化證書、寫實化證書等所代替;四是人才評價的方式和標準更加註重實際,評價一個合格或優秀人才將堅持“四唯四不唯”的尺度與標準,即不再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而是唯品德、唯知識、唯能力、唯業績。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提出,對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內容的組織、教育教學的評價等都有着深刻的影響。要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就應當理解這些影響的實質,並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爲方式。

2.積極適應“五化”趨勢

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也經歷了一個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在市場機制日益完善和注重改革創新的時代,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在不斷地改革調整和發展變化之中,並且,在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出現了“五化”趨勢:一是培養目標具體化。職業教育不再是培養“萬金油”式的“通才”,而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勝任某一具體崗位的專才。如遇轉崗將依靠其綜合職業能力和社會發展能力,而非培養目標設計的包羅。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化。在過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文化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爭課時的現象是衆人皆知的,其根源是沒有弄清職業教育的本質及其它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忽視了文化課教育的功能是爲專業課學習做鋪墊的,文化課應以“夠用”爲度。三是專業教育實踐化。長期以來,在職業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導向,認爲實踐不足可以在工作中彌補,而理論不足不易在工作中彌補,造成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和聲譽。專業教育與職業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實踐化是專業教育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徵,必須做到學以致用、學爲所用、學有所用。四是教學過程活動化。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實用型專業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講清基本原理和方法後,應當進行實踐技能的訓練活動,並且通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技能訓練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鞏固學習成果,增強適應能力。五是質量評價社會化。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成效如何,既不能由學校自己說了算,也不能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門考覈定論,而應當由社會來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通過社會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和用人單位對人才質量的評價,通過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便可顯現在社會公衆面前。由此可見,職業教育的教學工作只有積極適應以上“五化”的發展趨勢,才能保證其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3.明確職業教育的現實要求

一是要更新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用新的視角和創新理念來審視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的教學工作;二是不斷優化專業培養目標,瞄準市場經濟對人才規格和質量的客觀要求,分析職業崗位對人才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要求,準確定位,按需培養;三是要調整課程組合結構,打破傳統的“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課程組合結構,按照新的人才觀標準,實施“職業思想道德——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職業知識與能力——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的新課程組合;四是要確立“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宗旨,從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能力要求來設計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並以“綜合職業能力”的標準來評價和檢驗教育教學成效。根據上述四項要求,要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學工作的組織必須與之相適應,一是確定新的培養目標;二是制定新的教學計劃;三是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四是採取新的教學方法。

4.明確職教課程改革達到的目的

結合職業教育教學工作改革的現實情況,從發展的眼光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應當達到四個目的:一是創新教學環節;二是改善教學組織;三是優化教學活動;四是提高教學效益。爲了實現這四大目的,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當進行全新的改革與調整。一是實現教學內容的綜合化,按照“實用、有效、夠用”的原則,重新進行內容整合,刪除不必要的重複交叉和學而無用的內容;二是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三是實現教學內容的實踐化;四是實現教學內容的階段化,遵照教育教學規律和新時期受教育者的特點,把系列龐大的內容,按內在遞進關係劃分爲若干相對獨立的學習階段,以便於學習組織、教學考覈和學生把握;五是實現教學內容的靈活化,把過去整齊劃一的教學內容,按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區分爲不同的等級與層次,根據學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選擇地確定教學內容組合,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二、理解和運用好職教教材

1.把握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基本走勢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的客觀要求,職業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設工作呈現出五大走勢。一是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爲教材建設的基本導向,即目標職業化;二是通過教材內容的綜合提高課程教學效益,即內容綜合化;三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活動組成靈活的教學單元,即組合模塊化;四是按照“基礎——實踐——選擇”的方式分層次實施教學,即進程層次化;五是力求變奉命被動學習爲主動的個性化學習,即方向個性化。

2.力求充分體現“三以”思想

要真正體現職業教育教材的本質特點,教材建設必須充分體現“以能力爲本位、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爲導向”的指導思想,教材內容要緊密地與實際職業活動的過程相統一。在內容和體系構架上,要徹底打破傳統教材形式的影響,大膽地進行從形式到實質的改革創新,要從過去大綱規定什麼內容就組合什麼內容到學生宜學什麼內容才組合什麼內容,從教師會救什麼內容寫什麼內容到學生需要什麼內容寫什麼內容,從學生應學什麼內容安排什麼內容到學生能學好什麼內容安排什麼內容。同時,教師在把握和駕馭教材內容、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力做到理論傳授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知識與能力緊密結合、教學過程與人格塑造緊密結合,做到教書與育人和諧統一、死教材與活對象相得益彰。

3.適應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的要求

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改革,辦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育教學改革,包括系統的課程改革和教學制度的改革,其中,課程改革是重點,教學制度的改革是難點。然而,職業教育要增強生命力,辦出自己的特色與質量,就必須突破教學制度改革的“瓶頸”,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以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與多樣化要求,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精神,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和制度與現實社會的客觀需要相協調。因此,在新的教材建設體制、體系和構架等方面,都應當賦予其與新的教育教學制度相適應的內涵,真正樹立以學生爲主體地位的教育觀,以學生活動爲主要內容的教學觀,以滿足學生多元需求爲宗旨的目標觀,從實際出發適應多種規格標準的質量觀。尤其是在教材內容的組合安排上,應當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間與餘地,設計更多的選擇權力和機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彰顯個性,發展潛能。

4.實現教材的綜合立體配套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對學習材料需求的多樣性,職業教育教材的形式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爲了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職業教育的教材應當實現綜合立體配套。一是對傳統的紙質教材進行精耕細作,做到“多形式、大信息、小分量”,以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和有趣性;二是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要大力編制先進的電子教材,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三是提倡形式新穎活潑的輔助與輔導教材,適應培養學生自學方法與能力的要求,以鞏固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成效;四是適應開放式教育的大趨勢,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採集和編制對課程教學有補充作用的信息資料庫,或針對課程教學組織編制“信息資料包”,以增強學生對課程把握的深度和廣度。

三、瞭解學生水平的現實狀況

當前,由於高校擴招、辦學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社會上對職業教育存有偏見、職業教育本身發展的不平衡性等多種原因,不僅造成職業教育生源上人爲的相對枯竭,而且也帶來生源文化程度的參差不齊和整體素質的下降。這樣,又給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提高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盲,職業教育院校的在校學生普遍表現出以下狀況:

1.文化基礎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長又不知如何下手。他們渴望在新的天地裏能夠學到一技之長。然而,在中學階段就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習方法的他們,面對與中學不完全相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往往又不知從何下手。

3.興趣愛好廣泛又不願太多投入。

4.思維靈敏活躍又常常自慚形穢。

5.樂於接受信息又厭惡理論學習。他們對信息的範圍並不介意,對信息的質量並不篩選,可謂“旁證博引”。但是,由於長期固定單調的學習方式的約束,他們對通過理論學習的方式獲得信息這一重要途徑,往往會感到枯燥和厭倦,有時會產生敵對情緒,這就使得他們對理論學習增添心理障礙。

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從客觀方面努力,也應該從主觀方面進行嘗試,既可以在學生方面進行引導,也可以在教師方面進行挖掘。但是,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學改革要質量和效益。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過:市場經濟永遠不變的法則是永遠都在變。這句話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變了,職業教育所擁有的生源變了,職業教育所採取的教育教學方法當然也應該隨之變化。

1.明確目標與模塊

教育教學質量是靠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形成的。因此,應當向每一個學習單元或每一節課要質量求效益。在組織每一個單元或每一節課的教學時,都應當明確三大教學目標,即知識教學目標、能力培養目標和思想教育目標。同時還必須事前確定三大教學內容的模塊,即基礎模塊(基本模塊)、選用模塊(提高模塊)和實踐模塊(技能模塊)。並且,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標的融合和三大模塊的協調。

2.實施“五雙”模式教學

職教與普教的教育目標是有所區別的,其教育功效的差異性就決定了教學組織和方法的重要不同。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天然聯繫和與就業崗位的密切關聯,決定着它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之間的共融。爲此,要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效益,增強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性,就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實現雙計劃、雙大綱、雙課堂、雙師資、雙證書的“五雙”教育教學模式與教學標準。

3.提倡“行爲引導型”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得當與否對教育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影響。要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益,就必須適應客觀現實的變化,改革不適應的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推行“行爲引導型”等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實現教師傳統角色的轉換‘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知識積累與技能形成的指導者、引路者、合作者、促進者。學生要由被動的學習改變爲主動的學習。教師應當是導演或主持人,真正出色的演員應當是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從“權威——依從”的關係變爲“尊重——合作”的關係。

4.做到因材施教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嘗試實施分層教學,並且制定實施差異化的評價尺度與考覈標準,按照非統一化的衡量標準培養多樣化的實用人才,做到學以致用。

5.準確把握好幾個“度”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教育教學工作來說也無例外,要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益,既要進行科學科教學組織和充分的教學準備,又要認真徹底地“讀懂”學生。因此,在實施萊一課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五個尺度,即與其他課程的交叉度、理論知識的夠用度、講課內容的難易度、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課外作業的承受度等。要特別注意的是,既不能將學生的水平人爲地拔高,也不能不負責任地降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