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演講稿

論文開題報告發言稿

演講稿7.92K

論文開題報告發言稿

論文開題報告發言稿

各位老師、同學:

下午好!我是教育科學學院XX級教育學原理研究生:XXX。我的論文題目是: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悖論研究。我的報告內容分爲5個方面即研究意義、概念界定、文獻綜述、研究思路與方法、參考文獻。爲何這樣安排哪?我個人認爲做一項研究首先應該明白爲什麼研究即研究的必要性,也是研究意義;其次就是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的確定可以讓一項研究不跑題,也是概念界定;再次就是看看前人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研究的,也就是文獻綜述;然後就是自己如何來研究,也就是研究思路;自己的研究不是想當然的而是有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參考文獻。

首先,我談一下研究意義,這個研究意義分爲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在理論意義方面,我認爲此研究有兩個方面的貢獻。第一,此研究可以完善和深化人們對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認識。第二,此研究用邏輯學中悖論的邏輯思維方法來解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悖論,可以擴展道德教育的理論。在實踐方面,主要改變人們對德育實效性低的新認識。長期以來人們認爲德育實效性低歸因於:德育目標政治化;德育內容教材化;德育方式僵硬化等。其實,早在蘇格拉底對道德是否可教問題進行了探討,如果把道德看爲知識,那麼就是可教的;如果把道德看爲德性,道德就是不可教的;本研究主要探索德育自身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使德育低效。試圖嘗試改變外在條件解決這些矛盾,解決德育低效問題。

其次,概念界定。道德教育悖論是指:道德教育中的邏輯矛盾。這個邏輯矛盾指違反矛盾律要求而出現的一個事物的一種自相矛盾。那麼什麼是矛盾律哪?在亞里士多德那裏,認爲矛盾律是指:一個事物爲真就不能同時爲假;一個事物爲假時就不能同時爲真。那麼例如:我這句話不是有十三個字組成。如果是指其他不是十三個字組成的句子,肯定爲真;如果指向自身時,我這句話就是十三個字組成。是真的呀;爲何說它不是十三字組成哪?說他是假的哪?這就是一個基本的語義悖論。

再次,文獻綜述。由於沒有前人對這方面進行過研究,我把文獻綜述分爲兩個部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綜述和道德教育悖論研究綜述。在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分爲國內研究現狀與國外研究現狀。在國內研究中爲三個階段:1.從1919年4月30日,杜威登上中國上海土地開始到1949年,稱爲重視學習階段;2.從1949到1978年爲大規模批評階段;3.從1978年到90年代爲謹慎、學習階段;4.從90年代至今,全面客觀研究的嶄新階段。在國外對杜威的教育思想也分爲四個階段:1.從1896年創辦杜威實驗學校到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上天爲重視肯定階段;從1957年到1971年爲批判、否定階段;從70年代到80年代,爲重新評估和學習階段;從80年代至今爲重新肯定階段,國外厚達幾十卷德《杜威全集》出版。關於道德教育悖論研究綜述分爲五個方面即:概念、產生的原因、悖論現象、悖論消解、小結。

最後,自己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主要讀書,杜威哲學方面的書籍:分析哲學、數理邏輯、語言邏輯方面的書籍。這些書籍只是提供研究的方法。關鍵還是要用這些悖論的邏輯思維方法來分析比較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從中分析其中的邏輯矛盾,然後用清晰的語言來解讀難懂的悖論。主要的研究方法爲:文獻法與邏輯分析法。

論文開題報告發言稿

老師們:

巖口教育要姓“研”,這是我一來到巖口在頭腦中產生的第一個理念。所以,在上半年,教研室要求上報課題的時候,我也表現得特別積極,要求每一所學校至少上報一個課題,各學校也特別踊躍,七個單位都上報了課題,其中,我們大觀完小還報了兩個,說句實在話,當時覺得,這個課題與我們的校情有點不相符,實施起來可能很困難,因爲,我們學校既沒有實施班班通工程,又沒有多媒體教室,電腦室也沒通網絡。信息方面的設備可以說是少至又少,怎麼去研究信息技術?還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那就更加無從談起了。但是,後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改變了我的看法,第一,我們中心校專管教學設備的曾仲鳴同志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並且擔任這個課題的副組長,讓我深信有關信息技術的設備一定會有着落的。第二,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看到了我們陳校長的務實與創新,志學主任的執着與幹勁,只要務實與堅持就能將課題研究做好。第三,我們大觀完國小生最多,經費充足,能保證正常的科研經費。第四,我們這支研究隊伍是一支年輕、充滿活力與朝氣的隊伍。所以,我就將這個課題推薦到了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成爲一個國家級課題。我想以這個課題來激發老師們的教研熱忱,來帶動巖口的教研工作,來湊響“巖口教育一定姓研”這一主題曲。剛纔劉志學同志作了“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課題的開題報告,講得有理有據,有聲有色的。下面我就如何開展課題研究,談三點意見。

1、認真研讀,轉變觀念,提高能力。

要想做好、做實課題研究,必要的理論知識是不可缺失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參研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認真研讀一些信息技術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紮實做好研究工作。另外,我們研究課題,對以後的晉職、評優會帶來資本。但是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這個,而是通過課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要高度重視研究的過程,優化研究的過程,切實把研究工作落實到行動中,紮實開展研究工作。(學習筆記、體會、心得要及時整理到位)。

2、積極研試,教研結合,注重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下”、“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實踐出真知”。古今中外的人都認爲:凡事都要經過親體驗才能領會其真諦。開展課題研究也是如此,其目的是要研究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之服務於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要把開展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切實發揮課題實施對學校發展的促進作用。要把課題研究作爲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問題的主要途徑,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總結。不要只注重研究的成果,寫幾篇論文就算完事,更要注重研究的過程,記錄研究過程的資料纔是最重要的、最珍貴的(活動記錄、會議記錄、階段小結、圖象和文字資料要隨時集累)

3、落實研討,廣泛交流,團結合作。

課題研究工作中,研討、反思、交流、合作這四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作爲課題的組織者要根據課題研究和實踐的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會、培訓會、交流會、總結會;積極組織教師研究討論課題研究中碰到的問題。作爲課題的參與人要加強學習和教學反思,正如一位專家所說:寫一輩子教案永遠成不了名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爲名師。在教學中反思,能讓教師從一般型向骨幹型轉變,在教研中反思,能讓教師從教書匠向專家型轉變。課題組成員要有明確分工,切實履行研究任務,加強交流合作。要做到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分工而不分家,耐心細緻做好研究工作。同時要注意科學的研究實驗方法的運用和總結,避免少走彎路,提高研究的效果。(教研反思、教學論文、課件設計、獲獎證書要積極提供)。

最後,請求各位老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這一課題做實、做細、做持久、做出成效。同時也預祝這個課題能順利有序進行,並取得豐碩成果。

論文開題報告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爲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爲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爲網絡骨幹,採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臺、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

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爲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五、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對全校教師進行了12輪培訓,從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到簡單課件製作、網絡課件製作,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基本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系統培訓,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的技能競賽,多人獲獎,從而推動了教師個人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力論、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方法論等。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爲文獻索引法、行動研究法。以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爲基礎的信息技術作爲研究手段,採用觀察、文卷調查、經驗總結、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多個輪迴的研究。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1、論文集: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精編(內部印行,爭取正式出版)。

2、專著:《扣開未來之門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電子出版物:《求精中學優秀網絡課件選》(若干輯)

八、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一)研究週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XX年2月5月爲準備階段

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爲實施階段

第一輪(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課題組統一認識;申報課題;確定子課題,各分課題組分別開展研究工作;積累資料;統計分析,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繼續開展研究;爭取有一定的成果,並寫出第二期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第三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並爭取在某些學科實現質的跨越;爭取每人有一篇論文;寫出第三期研究報告並接受中期檢查。

第四輪(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出論文集;寫出高質量的研究報

告;申請結題。

爲了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們將本課題分爲四個研究小組,分別在信息技術、文科類、理科類、藝術類四個方面開展研究,逐步互相滲透、融合,最終(轉載自)形成一個開放的、立體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3、XX年12月XX年1月,結題驗收,主要工作:接受專家組審查鑑定;根據成果獎勵優秀參研人員。

九、本課題組成員

1、課題領導小組

顧問:張克敏 鄧小慶 劉書華 包錦安

組長:王世羣

副組長:趙放鳴 何江順 鄧 勇

成員:龔照華 楊 培 石 敏

2、課題研究小組

課題指導:王世羣

課題設計兼學術祕書:鄧 勇

課題研究人員:

第一研究組:組長:鄧 勇 組員:黃銀華 謝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組:組長:龔照華 組員:黃 芳 程舒燕 張紅豔 凌文泉 黃志偉

第三研究組:組長:楊 培 組員:趙 放 王紀蓉 古遠鵬 雷 波

第四研究組:組長:石 敏 組員:張勝男 黃 智

檔案整理:鄧 夏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和經費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