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合集15篇

心理學8.4K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合集15篇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

管理心理學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以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爲基礎,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爲反應模式爲研究對象的學科。它主要探討組織中個體、羣體以及組織的行爲規律,以便運用這些規律來預測與控制這些行爲,以提高組織的效力。它是心理學知識在組織管理工作實踐中應用的結果。是研究組織系統內,個體、羣體及結構對組織內人的行爲的影響,以理解、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爲,提高組織績效的一門科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業管理中,管理心理學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課程。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方法:1、觀察法:是在日常的不工作人工干預的自然和社會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組織中人的行爲的研究方法。2、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過嚴格控制或創設的條件,主動的引起被試者的行爲變化。3、調查法:是通過蒐集各種有頭材料間接瞭解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方法有談話法、問卷法等。4、測驗法:是根據預先制定的標準化的測量表對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的方法。5、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學習管理學的意義:有助於管理者樹立以“人”爲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於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的統一。3、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4、有助於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課程中,具體案例的分析,對於我應用管理學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對我日常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案例:甲、乙兩人一同大學畢業後進了同一家企業並在一間科室工作,兩人的工資也被定在同一檔次:每月1000元。一年試用期過後,甲的工資被定爲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資被定爲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資後很高興,因爲比原來工資增加了200元,但當他得知乙的月工資是1500元后,則非常氣憤,工作積極性明顯下降。公平理論認爲,職工的工作動機主要受工資報酬的影響,包括絕對報酬(自己實際收入的數量)與相對報酬(自己實際收入與他人實際收入的比值)兩種。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與他人付出的勞動報酬進行橫向比較,也會把自己現在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與自己過去付出的勞動和報酬進行縱向比較。通過比較,如果發現自己的收支比例與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認爲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暢,安心工作;如果發現自己的收支比例低於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現在的收支比例比過去低,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就會對工作態度、工作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在本案例中,甲做縱向比較時的高興在於與過去比其工資增加了200元;但當他與乙進行橫向比較時,發現自己的工資比乙少了300元,由此產生不公平感,導致工作積極性明顯下降。而管理者應對甲、乙兩人的工資差異進行認真分析,如果原因在於乙比甲能能力強、貢獻大,應及時對甲做出解釋,使甲重新認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確努力的方向,激發甲的工作積極性;如果原因在於管理者對甲、乙的能力與貢獻判斷失誤,應及時、果斷的糾正失誤,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資標準。

很多案例中霍桑實驗也是我印象裏最深刻的。不管是管理心理學,還是管理學,甚至工作分析等課程,都提到這個實驗。霍桑實驗的重大貢獻之一,是把心理學研究方法全面引入管理領域。訪談實驗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管理中的許多問題給出了全新的解釋。過去,人們認爲主觀就是主觀,客觀就是客觀,人總不會把客觀沒有的事情憑藉主觀印象變成事實,但霍桑訪談對此有了新的值得探討的資料。管理活動中,找準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問題找不準,就像醫生診斷錯誤,哪怕是用最好的藥也不能治病。作爲管理人員,面對事關員工的一些現象,必須弄清楚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對證下藥。傾聽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前不久聽說,中國曾經有大學生因爲學校晚上12點以後宿舍停電,他們要看足球世界盃比賽而騷動抗議。作爲學校領導,必須弄清楚,學生對學校管理的意見難道真正是因爲看足球嗎?就事論事式的解決問題,並不能真正改善學生與學校的關係。舉一反三,類似的現象在各企業甚至政府都是十分常見的。

而把心理學運用到管理學裏面,則是一種突破。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他們作決策,分配資源,指導別人的行爲以達到工作目標。管理者在組織中完成他們的工作。法約爾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發揮五種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今天,這些職能被簡化爲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際角色、信息傳遞角色、決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不完美,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用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話來說:“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這樣一個形式:在一個由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領導下能夠正常地運行。”換句話說,管理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它讓一羣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管理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如果我們放棄那些盤踞在我們大腦中的錯誤觀念,自己來判斷一下我們周圍的成功(以及失敗的)管理者,我們就會發現一個企業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並不成正比。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是我中學同學裏最成功的企業家不是考分最高、學習成績最好的幾位,而是當時最不受教師喜歡、重視的幾位。

同樣,一個人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的,對成功也不是關鍵。我見過一些外向、善於言辭、善於溝通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見過不少外向而失敗的管理者。同樣,我也見過不少內向卻有極大領導力和號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個人魅力當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條件。但如果我們睜開眼看看周圍,我們會發現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無魅力可言的、卻極其成功的企業家、管理者。照“第五級管理”研究者的說法,恰恰是後一類人更容易取得成就,因爲他們具備了取得成功的兩個基本心理素質:一方面他們是極其謙虛的人,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極其堅定、堅持之人。所以,我們不應去尋找天才,不應去關心這些人是誰,他們的特質、性格、秉性如何,而是關心他們如何做事情,他們做事情的時候遵循什麼樣的標準把事情做正確。

那麼,有效管理者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拿產品的'質量標準作一個比較,我們更嚴格的問題是:管理的質量標準是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經濟學家給它的定義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產出”。換句我們常人能弄明白的話就是:“把事情做正確。”

如何把事情做正確?我們通常通過關注做事情的過程,關注每一個細節。如果我們處處都把好關,那麼產出自然是最高的。但就管理而言,這是一個錯誤的質量標準,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質量標準。爲什麼這麼說?因爲這樣一個標準讓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細節,而不是管理的更爲本質的目的:效果。

效果是什麼?就是我們做一件事情的結果,就是我們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預定的目標,就是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有一則寓言是這樣將的阿拉伯國家有一個傳說中像阿凡提一樣的機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當地的大富翁一起在市場上賣驢。大富翁的價格是500元一頭Nasrudin水了許多。

Nasrudin卻變得越來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設宴招待Nasrudin,想把他灌醉後套出Nasrudin的祕密。機會終於來了,大富翁問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asrudin:“我讓農民免費給我的驢子提供糧草,也不付他們工錢,但我的成本還是降不下來,不得已每頭驢賣500元。你怎麼能做到每頭驢賣80元還能夠賺錢?” Nasrudin回答他:“你偷了農民的草料以及時間;我做得比你簡單:我直接偷了驢子來賣。”

我們自然不應該學Nasrudin去偷驢。但要知道兩者的區別在於:Nasrudin在做“正確”的事情。大富翁在試圖把事情做正確。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段時間對管理學的學習,使我瞭解了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學會了通過對他人心裏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最重要的是,認識了我自己,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對自己還是有了小小的瞭解的。關於“經濟人”假設的基本觀點那點,人類多數趨於天生懶惰,不願多做工作。人類多數缺乏雄心,希望依賴他人,而不喜歡擔負責任。人們多數喜歡以自我爲中心而忽視組織目標。多數人安於現狀,習慣於抵抗變革。人們易受欺騙,常有盲從舉動。看到那麼幾條,我得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規劃。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爲,同他在獨立一個人是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管理者,首先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此外,我覺得在《管理心理學》中,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溝通:指在管理中發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羣體,通過一定的聯絡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情感與願望,從而達到相互瞭解、相互認知的過程。而人與人的溝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交流動機、目的、態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義;會出現特殊的共同障礙。因此,不管是面對上司或下屬,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使事情進展順利。

以上是我學了《管理心理學》以後的一些膚淺的歸納和心得。深深體會到管理心理學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後將更加註意將管理心理學在工作中的應用,不斷地聊學習瞭解,使之更好的爲工作帶來成功。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2

伴隨我們每個人生命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東西有許許多多,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的層面的,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認爲,最基本的、也是最長久的恐怕要數信任二字了。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信任二字顯得尤爲重要。有了信任,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社會就會更加安寧和諧!信任,從精神層面上來說,應當成爲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1]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而第一項基本內容就是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可見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人與人之間始終存在着信任的危機,很大原因是人們羣體心理的影響,[2]心理學家黎朋認爲,羣體是一種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羣組合;而麥獨孤則強調羣體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緒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縱,缺乏自我意識。難怪現在報紙連篇累牘地呼籲要建立誠信社會。是高樓的林立還是鋼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蛻變還是金錢至上?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麼?信任,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力與水平、誠信與忠誠的認知;信任,也是一種自信,是對人鑑別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種責任的委託或託付。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更是學習工作的原動力所在!

古往今來,一個人得到信任,就會充滿信心,從而激發內在的無窮無盡的潛能;就會充滿陽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應有的信任就會讓人陷入迷茫無助、就會在十字路中徘徊、就會走向平淡,甚至會走向對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無論在父母和子女,還是朋友或是戀人之間,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與毀壞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總是被“懷疑”所困擾,那麼你應該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幾點:

說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礎的一步就是:你說過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沒有去做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都可能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日積月累,那麼信任的基礎就崩潰了。

不要說謊:聽起來容易?不一定。想想你爲了朋友,愛人,甚至是父母而說的一些善意的謊言。有時候如果你講真話,雖然真相可能並不令人愉快,你也會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們也會欣賞你的坦誠。

主動提供信息:當一些問題很模糊時,主動把信息講給對方,證明自己沒有

什麼隱瞞。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師的會面進展如何?” “進展不錯。”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師的會面進展如何?” “進展不錯。每天有很大的壓力,處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們雙方簽署了協議,他說明天就會寄出。” 你說的沒有什麼兩樣—和律師的進展不錯—但是通過主動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證明自己沒有什麼隱瞞。

不要遺漏重要的細節:不要遺漏細節的原因是,你很難與遺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們會開始注意到你所說的話中的矛盾,並且會認爲你是個說謊者—即使你只是遺漏了一點點。

如果你有祕密,就讓大家知道:你沒必要強迫自己放棄最切身的感受和隱私,只爲贏得別人的信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但是贏得信任的關鍵是把握好隱私和祕密的界限。現代生活中人們之間缺少溝通,“如果你有祕密,就讓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動與人溝通。[3]社會心理學家紐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驅力、不平衡或趨向平衡的壓力之外,信息對個體態度的改變也起着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他強調了溝通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題是:當兩個個體彼此主動感知並對第三者建立某種關係時,就會產生對第三者指向的趨同意向,並且假設,這種趨同意向會隨着人際溝通的發展而加強。因此,如果兩個人或羣體成員對某一客體的指向產生差別,就會引起個體的不協調感,進而導致溝通頻率的變化。所以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會起到積極地作用。

不要掩飾真相:“不要說謊”也可以引申爲“不掩飾真相”。有時候爲了維護自尊,將事實換一種說法,變成更加好聽的說辭,這好像看起來沒有什麼害處。 例如,一個人不承認他自己破產了,而是對別人說他的信用卡丟失了。信用卡的丟失可能沒什麼害處,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對方覺察到你說的是謊言,就會破壞信任。說出真相,不要介意代價。

保守別人的祕密:不要說別人的閒話,撥弄是非。不要泄露別人的祕密。如果你確實撒謊了,就要承認,有時候說謊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儘早的承認你的謊言,解釋你的動機。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認,否則就成了另一個謊言了。 當然信任是有底線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於誠信的基礎,信任是基於對對方瞭解的現實,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間在彼此深入瞭解的基礎上內心感應!長久的相互誠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礎! 但願人與人之間多些真誠,少些欺詐;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3

記得某次讀到曼昆向大學生提出5條建議,在學點經濟學、統計學和金融學之後提出:“學點心理學,認清人類理性的暇疵,包括你自己的。”雖則知道了心理學的重要,但一直沒有讀過原著。我個人認爲社會學是人文學科中對個體綜合素質要求最高的學科,後來在看一篇社會學開列的必讀書單中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這些年來讀書知道的一點經驗就是,通常一門學科最基礎的著作大概有二、三十部,其餘的理論與著作都構建於此。

圖書館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的封底上印着“心理學譯叢”,借來讀了後深覺心理學基本不可能獨立於社會學之外。人的性格和心靈的內容是與社會和自然背景互動的結果。確認一個人知道什麼和相信什麼,描述他如何思考,就是把他看做與其他心靈的複雜關係和外界刺激的一個節點。在確定磁共振成像對意志、決定、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哲學含義時,要充分考慮心靈的社會性。

讀過不少小說,不分中外,許多作家在寫作長河小說時,總是不自覺地帶上自己童年的經驗與感受,這樣的例子很多。卡爾維諾被普遍認爲代表了文學的未來前途所在的重要作家,也被看作作品最具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絕少提到歷史時代背景,但他在《我們的祖先》序中寫道:“我當然書寫自己必須說出來的唯一一回事:該如何面對我的時代、我的生命裏的難題。書中的三個故事透露了我的個人經驗。先談地理景觀罷。雖然這些故事設定於想象中的國度(《不存在的騎士》發生於騎士詩歌中的不特定場景),故事之中卻都洋溢着地中海氣息:這也正是我這一輩子一直都在呼吸的空氣。許多意大利文學都具有地域的根源。我向來回避地方色彩,因爲地方色彩的認祖歸宗特質並不合我意;可是,我的個人歷史也的確是從一個特定的地域展開。我的家鄉在聖雷莫……我的嬰兒期、童年、青春期,都在聖雷莫度過,一直到我25歲爲止,都沒有離開這裏的高山大海,我父親的家族更在此地居住了幾世紀之久──所以,當我想要述說發生在想象國度的想象故事時,我自然會以我的生長地──里維拉──來形塑故事裏的場景。也因此,雖然裏古利亞的(Ligurian)海濱樹林早已滅跡多時,我卻在《樹上的男爵》中將該地風光描寫成綠意盎然的聖地。”

這段話幾乎代表所有小說家作了發言表態。更有很多作家在各種各樣的序跋與創作談裏承認一個人心理深處的經驗不會超過12歲或者8歲或者更多的數字,這個數字全部集中於童年,也就是說對於作家來說最重要的生命體驗都是在童年時期完成的。而成年以後的種種遭遇與情形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情景閃回,換言之,作家創作長河小說總是在潛意識裏以兒童的心理扮演着成人角色。每一個人身上都拖帶着一個世界,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來是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裏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帶着的那個世界去。

從這一點說來,餘華的表述至爲精準:“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爲內心寫作,只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長期以來,我的作品都是源出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係。我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由此可知,人們總是在內心與現實之間的那層緊張關係下生活,不過程度差異罷了。而這層關係的維繫過程就可以被看做社會化,或者是自我保護的妥協。換言之,人們爲了維繫這一緊張關係而進行着自我表演,在妥協與表達的互動中維持着這層緊張關係,並且使之在個體的精神承受極限以下活動。作家之所以對這種緊張關係感覺如此敏銳,恰是因爲好的文學作品離不開心理分析描寫,從而表現人性的極限,讓受衆們體會情緒、心理或者人性的張力究竟能夠達到怎樣的維度。正好印證了福克納在諾獎演講中的觀點:“詩人和作家的特權就是去鼓舞人的鬥志、使人們記住過去曾經有過的光榮——人類曾有過的勇氣、榮譽、希望、自尊、同情、憐憫與犧牲精神——以達到永恆。”

而相反的例子也有很多,紀德的《背德者》中講述了米歇爾奉命成婚,但在北非旅行時,身處異鄉無人管束的米歇爾慾望爆發,整日鬼混,妻子瑪斯琳娜感染重病,米歇爾內心雖然也暗自掙扎,明知“應當”如何卻總是在心理上曖昧至極的是非界限下做出相反的選擇,始終無動於衷,堅持着顛沛流離的旅行,妻子病亡他只感到淡淡的麻木。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裏借大庭葉蔵之口說道:“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所以不僅沒有勇氣奮起抗爭,而且連幸福,愛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即便如此,葉藏還是拉着女優攜手投海殉情,女方身亡而他獲救。葉藏每日自責“苟活着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裏,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着。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最後靈肉一起湮滅。如奧野健男所說:“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作家寫出人人心中所有筆下卻無的時候,這時他的表達就可以被視作是對集體潛意識的表現,而不再只是對潛意識的描述。

所以說,所有人都有一種在特殊條件下能被觸發的暴力潛能。每個人心中都有惡的部分,也可以被看做是動物性的殘餘。對於個體心理而言,社會都理所當然是最初與最後的誘因。而這也是我關於心理學的一貫看法,一切心理學不能解釋的問題,都要依賴社會學來回答。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4

目前,全國範圍內都在研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和家長們掀起了一股新的學習浪潮,也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新浪潮,這是中國政府重視青少年教育的一個具體體現,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這更是一個福音。

聽了由省教育專家的專題講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衆所周知,我國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壓力太大,這也是很難改變的一個現狀。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學,有個好的工作,於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價地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在課外補習,在特長班學音體美,在外語班學韓日俄。學生爲了能順利地通過

大學聯考

的獨木橋,只能被迫接受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由於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孩子的心理產生了心理障礙,長時間的壓抑,他們用行動發泄,甚至報復社會。有的學生畢業後狠狠地把課本撕掉。有的學生可能恐懼、不信任自己,成績不好產生自卑感,有的學生絕望和無意義感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引發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們教給學生知識還不夠,我們還應做好學生心理的洞察倡導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師怎樣排解學生的壓力太大問題;他們這樣學習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嗎?怎樣學以致用;怎樣才能讓孩子帶着興趣去學,而且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留有美好的回憶......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5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 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爲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個人收穫和體會: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6

這學期我選修了心理學概論這門課。上了8周的選修課後,我感覺受益匪淺。心理學是一門聽上去很深奧的學科,但是通過王慧琳老師的講解,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我們每一個上過心理學概論的同學都對自己有了一定的認識。

以下是百度百科對心理學的定義。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因而學習心理學之後,讓我對人的思想、行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有時覺得自己學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總算是給了我一種解釋吧。處在青春期的我們,都遇到了許多困惑和不解。當時的高中教育中並沒有心理學選修課,學校內也沒有正式的機構來幫助我們。那時,我就曾寄希望於心理學,希望能學心理學來幫助他們。而到了大學,學校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我於是選了心理學概論這一門課。

學習心理學概論,可以讓我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我有點自卑心理。這帶給我許多困擾。可是也因爲自卑,讓我想在另一方面來彌補。如果沒有來源於內心的自卑,我不會埋頭學習,很可能被許多事情分心。因爲進入大學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因而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自覺自己主動,否則要麼因方法不當,不得要領而事半功倍;要麼自控力不強,浪費時光。這就是我在心理學概論上課之前的想法。也許也正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可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原來的想法是多麼幼稚。通過這幾節課上課和課下獨立思考,我學習這門課程有很大的收穫,那就是——“改變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願意接受自我。對青年來說,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們做到真正瞭解自我、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鬥目標、不斷擴大自我的生活經驗、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我,找出問題之所在,就能及時予以補救,化失敗的打擊爲增進自我接受感的動力。由主觀因素造成的心理動機的種種衝突都可能讓大學生產生挫折感,如學生所學專業與本人不相符合,班集體中人際關係不協調,生活上不適應以及個人的外貌,身高,經濟狀況,家庭狀況不佳等等。這些都需要心理學概論課上所講解的道理來調節自身的悲觀情緒。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調節,很有可能因爲壓力過大而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彌補的結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尤其是在王老師讓我們寫墓誌銘的時候,我對自己的未來和自身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出了一點點自卑情緒外,自我感覺爲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考慮,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與他人,人際關係良好,與大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相適應,所追求的目標可取,情緒基本穩定,意志健全。從自我意識特點考慮,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自己主見,不隨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時會猶豫搖擺,受他人暗示影響。我逆反心理和依賴心理較弱,開始嘗試着以成人的角度審視社會,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分析社會現象,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標。雖然自我控制願望強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從情緒特點考慮,本人情緒體驗豐富多彩,有少兒時的天真活潑,也有成人的深思熟慮。隨着知識水平提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情緒的自控能力加強,但還存在明顯的波動性。在外界刺激下,雖能剋制自我,但有時仍易衝動,不能夠很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有時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場合和特定的問題上,我常常文飾、隱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實情感。我活潑生動,

熱情積極,思維靈活,反應迅速,喜歡交往,語言表達能力較佳,容易感動,很少發脾氣,但感情不易流露。善於剋制忍讓,心胸較寬,不計較小事,能夠容忍委屈。當情緒一旦被引起時,能形成強烈穩固而深刻的體驗,持久力強,三思而後行,穩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強。在學習和工作中,是各類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工作效率較高,認真嚴謹,能夠承擔長時間的繁重工作,始終如一。如果想幹的事情未完成,會不吃飯不睡覺。辦事力求穩妥,不做沒把握的事。遵守組織紀律,開會學習不打擾別人,生活有規律,很少違反作息生活制度。當厭倦時,只要休息一下,便會立刻煥發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狀態投入。本人敢於冒險,喜歡挑戰自我,希望挑戰難度大、問題複雜的事情,但缺乏細心。當討論和研究複雜問題時,喜歡攝取不同觀點,希望別人能重複幾遍。有時會有驕傲情緒,覺得自己要比被人機智和靈敏。做某一項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會轉移注意力至其他事。從性格特點考慮,我能夠面對和接納現實,客觀評價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會,有較廣闊的視野,就事論事,熱愛自己周圍的事物,有獨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對善惡的區分態度較爲明朗,有適度的幽默感和創造性。這就使我對自身的認識。雖然可能會有些偏頗不完善,但是這也是在未來調整自己以適應學習和工作的基點。從不同角度正確的認識自己,這就是上心裏學概論給我的最大收益。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學校的確應該開設這門課,而且我覺得我們應該在某些學習壓力較大的院系設置這個課的必選課,以調整我們學生的心理。這就是我對這個課的一點小建議。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概論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學習心理學之後,會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更多的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讓自己的生活過的與他人和諧,與環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有了對自己合理而正確的認識,有了從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場考慮的心,怎麼會有不開心的事呢?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7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課程的時候,它很虛幻也很神祕,是研究人類學、社會學之外的學科。心理學不僅是研究人類,也是研究其他生物,它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多,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少兒心理學、經濟心理學、戀愛心理學、臨牀心理學等等。它的科學性、前瞻性以及應用性給我們很大的感觸,也比較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很榮幸參加劉老師的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在他的課堂上總少不了幽默風趣和美好的遐想。他用他豐富的經驗和精練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心理學的歷史以及代表人物,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如何克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以及面對挫折,如何化心理壓力爲心理動力,如何提高記憶力考取優異的成績,以及什麼是心理感應等等。

對於我們這些步入大學生活的學生來說,大學生活帶給了我們無限美好的遐想。然而真實的象牙塔與我們想象中的樂園有着一定的差距,這裏的生活充滿着誘惑、緊張和忙碌,還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就業壓力、學習壓力、經濟壓力以及人際關係的壓力包括與舍友之間的相處。老師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和處理方法,這讓我們受益匪淺,更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少了些許的茫然。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爲重要,一個人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在困難來臨的時候才能從容的應對。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給予我們喜悅感,才能指導我們更好的完成學習和工作。通過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我們對自身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學會了如何自我分析,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包括對環境的分析,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對能力的分析,對挫折和困境的接受能力,對我們所處的環境的適應能力,包括人格的塑造,如何利用生活的各種資源,使我們成爲更爲優秀的人。

很清晰的記得劉老師說過,“大學生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期,大學生戀愛本身就是一門功課,需要不斷溝通,需要學習和換位思考,並且需要不斷反思調整。總之,不在戀愛中成長,就在戀愛中沉淪,命運掌握在我們手上。”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爲,人的一切行爲都是有需要引起的,有需要纔有動機,而需要又是分層次的:最低層是生理需要,中間層有安全需要、歸屬感的需要,最高層則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的需要。戀愛則是我們對歸屬感的需要。大學生活壓力重重,我們失去了家長的庇護,我們需要愛的港灣,或許談戀愛能讓我們忘乎一切困難。而且大學生活比較閒暇,沒有高中生活的繁忙,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做我們想做的事情。然而身邊有些同學卻因爲談戀愛而忽略了學習,到頭來面臨着掛科的危險,我覺得這是得不償失的,畢竟大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爲重。作爲大學生的我們。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要無懼失敗。同時,要明確人生角色的承擔,人生檔案需要自己去書寫,職業生涯需要我們自己去規劃,因此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做一個合格大學生。

學好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我們的學習和以後的工作生活影響深遠,也可能會影響着我們的一生。在老師的授課過程中,我受益匪淺,通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學會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地完善,並且不斷學會自我分析。在外界的刺激下,能夠自我總結,冷靜下來找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心理學的價值就在於此,讓我們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勇往直前!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8

溝通是架在人與人之間的一座橋樑,這座橋或許四通八達,或許根本無法載人通向彼岸。每一個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國界,都在內心深處架起了橋,只是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誠心與實意,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

從事教育,就要學會和形色各異的家長打交道,就要用心和每一個小機靈鬼交心,那溝通的技巧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學校的推薦下,我參加了教管中心舉辦的第四次心理學學習。這次的講師與以往的不盡相同,她喜歡用互動的方式更新更具體的詮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社會心理,對此我留下了許多印象,但感觸最深的還是“強化與弱化”。

記得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做的:讓幼猴們一出生即離開母猴,並且將它們分成三組:一組是給它們一個替代的“鐵絲媽媽” ;一組是給它們替代的“布媽媽”;令一組則將之完全隔離。十二個月以後,將它們與那些以正常方式長大的小猴子放在一起,結果被隔離長大的猴子充滿了驚惶和冷淡。長達十二個月沒有刺激與接觸,使得這些猴子沒有辦法恢復正常。顯然的,有又冷又硬的鐵絲媽媽比完全沒有與媽媽接觸來得好!

通過這個實驗,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及教學,面對各樣的孩子,所採取的方法均不一樣,有的是“棒槌法則”;有的是“蜜糖原理”;更常用的是“棒槌+蜜糖”,也就是面對孩子的一些所作所爲,要麼就是嚴厲的訓斥,要麼就是悉心的鼓勵,反正就是要對孩子的形爲有所反映,如果什麼反映都沒有那會讓孩子覺得不受重視,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記得,班裏有這麼幾個孩子,起初寫字的時間都很認真,一筆一畫間都透露出一種謹慎、一絲不苟的.態度,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的字極不成型,潦草至極,訓完孩子後,孩子的字好了幾天,可好景不長,還是會打回原型。後來,我翻了翻孩子幾次的作業,原來他每天都有一點偷懶,一次作業有幾個字沒有好好寫,我沒說他;那下次就可以再放鬆些,孩子對既沒有肯定,又沒有否定的語言是提不起任何興趣的,後來在課堂上的寫字課時,我常常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寫,說說佔格,點點間架結構,時不時地還說句“這個字寫得不錯”“這一筆不稍有欠缺,這樣寫會更好看!你試試?”幾天下來,孩子寫字也不躁了,認真度又高漲了,寫出來的字也大方極了。可見,對孩子的某一種行爲,我們都需要適時的評價,雖不能太勤,但也要及時,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評價,都要跟上,忌記做撒手掌櫃。

當然,也有些孩子會有特例,他們的某種形爲,是想引起大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時會做些偏激的事情,其實目的只有一個,讓你重視到他,哪怕是訓斥一下,也讓他知道在你心裏還有他這個人。

但最好的溝通方式,還是和孩子一起參與到生活中去,相互詢問,相互激勵,這種溝通方式,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

如果你做不到共同參與,那就學會有選擇性的評價;

如果你做不到有選擇性的評價,那就學會有技巧的批評;

如果你做不到有技巧的批評,那就學會訓斥;

如果你做不到訓斥,那就學會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什麼都做不到,也千萬不要對他置之一邊,一問不問。打開心中的門,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常常問上一句,聊上一口,抱一下,就是如此簡單。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9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學會了很多,書中講述的知識和道理是我的永遠的收穫與收藏,讓我獲益匪淺。以後要是有機會,要多學些心理方面的知識,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擺個好姿勢。如果可能,也可以幫助別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有兄弟兩人,哥哥叫樂觀,弟弟叫悲觀,兩個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過來了,兩個人洗了手,但水還是很乾淨,這時,悲觀說:“水還是這麼幹淨,怎麼手上的泥還是洗不掉啊”,樂觀卻說:“水還是這麼幹淨,原來我的手一點都不髒啊”。幾天後,兄弟倆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裏的清水變得很髒了,悲觀就說:“水變得這麼髒啊,我的手怎麼這麼髒啊”,樂觀卻說:“水變得這麼髒,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對一樣的問題,因爲擁有不同的心態,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義情節,遇事冷靜,懂得控制情緒。人生中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過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讓悲傷包裹自己!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我們要學習擁有這些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爲廣闊!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0

這學期學習了社會心思學,有一點心得領會。

社會心思學是古代心思學的支柱之一,它與人格心思學、實驗心思學和認知心思學一同造成了古代心思學的基本結構。本書在引見社會心思學的歷史、理論、方法、鑽研的基礎上,選取了社會心思學的幾個次要鑽研畛域,並從理論和實際上對其加以分析這些畛域包括:社會認知,社會行爲,社會態度,人際關係,社會替換與影響,集團與組織心思,以及最新遭到注重的文明心思學和瘦弱心思學。在對這些畛域的知識進行分析的時候,作者力圖使其與咱們所生活的時代聯繫在一同,從而使社會心思學的理論和知識對咱們的生活有所協助。

學習社會心思學能夠使人們對本人有一個愈加清楚的意識。在事實生活中,人們雖然常常可能會反省本人的所作所爲,但因爲種種緣由,人們對本人的意識遠遠少於別人或者事件的意識。學習社會心思學的第一個益處是意識本人。

在學習社會心思學我也學會了意識別人。生活中人們時時辰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雖然不同的人的`行爲差異很大,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在漸漸瞭解本人之後,我發現本人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只如此,還喜愛把一件大事思考的很複雜。但是如今我發現所學習的心思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着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受,學會了寬容。有人說:“自動與被動緊一線之隔,而生命情調卻神情懸隔。”還有人說:“當你不能改變環境時,最好改變本人。”也有人說:“當你不喜愛本人如今的生活形狀時,請馬上改變。”於是,我選擇了後者那就是所謂的“改變”,只管說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還是情願去嘗試,並且宿願用時間來證實本人是可以做到的!

學習社會心思學的第三個益處是意識社會。經過學習社會心思學,我能夠理解本人所處的社會的特性,瞭解了在這樣的社會中應該如何生存下去,這對行將畢業的我有很大協助。

學習社會心思學的最大益處是意識生活的價值。生活的意義不在於有錢或者名聲嘹亮,而是在於:一是能夠自主,本人的事情本人能夠決定,而不是由別人決定;二是能力,能夠有足夠的實力把本人決定或者別人交給的任務完成;三是關係,在生活中和別人建立起密切的聯繫,而不是孤軍奮戰;四是自尊,對本人有甦醒的意識和踊躍的評價。經過學習社會心思學,我愈加清楚地意識到了本人生活的意義。

經過對社會心思學的學習,我的性格,爲人處事的形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懷別人,解決事情時開始思考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思,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思上的引導,和語言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思上的成績,興許這些“微不足道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爲的改變,可以看到心思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思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明知識上,還是從本身涵養上我都提高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始終地成長着。我很感激咱們的老師以及咱們的同窗,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心思學不只讓我瞭解了許多心思特點,也讓我掌握瞭如何正確對待周圍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整,失意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想起在課堂上爲咱們講課樂觀快樂的金葵老師,使我終於明白了“快樂其實很簡單”。只需咱們放開胸襟,包容這個世界,咱們會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會不求而遇的。

只管這個學期社會心思學的課程已經完結了,它能帶給咱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咱們本人去悟,去領會。做人,不但需求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本人,懂得愛本人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無情。多一些決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高不可攀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要害在於你本人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英勇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思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1

每個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學選修課,每每總讓同學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引發深思。老師總是向同學們問破案智力題,同學們也很積極的回答參與。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爲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慢慢的,從《犯罪心理學》這門課中,我全面而深入地瞭解當代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從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討了犯罪的行爲、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問題。尤其從罪犯的認知方面,可以深討罪犯的知覺、推理、信念、決策和態度;此外,還可以分析犯罪行爲的原因、分類、預測、預防、干預和治療。於是,通過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於生活,又指導生活。 我相信,作爲新一代的大學生,瞭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所以,學習犯罪心理學很有必要。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很大的幫助,現在許多新聞都報道過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些現象的發生絕對不是偶然現象。當我們去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學校中很優秀,很出色,我們通過分析也可以發現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心理素質的好與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前途。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犯罪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我們應該對它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加強對犯罪方面只是的學習也變得十分必要了,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如此。大學生法律意識淡漠,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重心仍然在於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雖然幾經呼籲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況。大學生們雖然已經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於絕大多數屬於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犯罪心理學既是一門交叉性學科,也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它爲研究犯罪科學和心理科學作出了貢獻,並且也爲預防和懲治犯罪以及矯治犯罪的實踐服務,它爲讓社會認識犯罪發生的機制,並使之配合有關人員幫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種特別危險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爲。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

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爲,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爲是犯罪。”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心理觀,犯罪心理是客觀與主觀的辯證統一。而這種統一通過犯罪人的特殊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對犯罪主體與社會環境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相互影響的過程。犯罪心理在形成過程中,都經歷了對社會環境的消極因素內化、外化、強化三個階段。當人類的犯罪心理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誘因的影響下,轉化爲犯罪行爲。 在這門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

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所以,我很慶幸這次我選修了犯罪心理學,讓我獲益良多,終生難忘!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2

時間匆匆,猶如白馬過隙,不知不覺心理學這門課程已經接近尾聲了。回想起這門課,應算是本學期的一道美麗的彩虹,它又是那麼的短暫,但短暫中也會有瞬間的美麗,學習《心理學》,也是對我們的一次昇華。

對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如果非要要問我學習這門課程有什麼收穫的話,那就是:“改變”。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就是讓我自己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從情緒特點考慮,本人情緒體驗豐富多彩,有少兒時的天真活潑,也有成人的深思熟慮。隨着知識水平提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情緒的自控能力加強,但還存在明顯的.波動性。在外界刺激下,雖能剋制自我,但有時仍易衝動,不能夠很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而現在我意識到,正如老師所說,我是多血型的人,當情緒一旦被引起時,穩固就會被他人左右,雖然自我控制願望強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從科學的角度正確的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客觀接納現實和接收自己、他人,這就是上心裏學概論給我的最大收益。

通過心理學的學習,我還學到了諸如人際交往、求職擇業等方面應該注意的細節和問題,使我獲益匪淺。我想這能很好的幫助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困惑,提高我的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

面發展。心理學,是我視野更加開闊。

光陰似箭、時不待我,這個學期的心理課也即將結束了,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我的大學生活的二分之一過去了,想想抓住了什麼,後頭一看並沒有太多碩果。在學習心理學這門課中的的所思所想所悟,都成爲自己人生旅途上那深深地腳印。我想在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所學到的心理學知識能爲我的生活排憂解難,增添很多樂趣!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3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閱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敘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爲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繫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爲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爲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國小生來說,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爲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爲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保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爲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繫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繫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繫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爲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爲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信息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爲教育教學服務纔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爲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爲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爲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爲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爲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爲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爲,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爲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爲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爲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爲。“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爲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爲具體的實施行爲,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4

第一章緒論

1醫學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心理現象與健康和疾病的關係的學科,是根據我國醫學教

育發展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新交叉學科,它既關注心理社會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視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爲問題。

2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一種系統論和整體觀的醫學模式,它要求醫學把人看成是一個多層次的,完整的連續體,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問題上,要同時考慮生物的、心理和行爲的,以及社會的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3醫學心理學對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個完整的系統,大腦通過神經系統將全身各部分聯繫起來。(2)人同時有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心,身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3)人與環境是密切聯繫的,人是自然和社會的(4)心理因素在人類調節和適應內外環境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能動作用。

第二章心理學基礎

1、心理的本質有二:心理是腦的功能,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映。

2、感覺(sensation)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認知過程。

感受性: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適宜刺激:足夠作用時間和適宜的強度

感覺的特徵:感受性與感受閾限,感覺的適應、感覺的對比、感覺性的補償與發展、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

3、知覺(perception)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知覺特性1整體性2、選擇性3、理解性4、恆常性

4、遺忘規律

⑴遺忘進程先快後慢,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首先發現

⑵遺忘往的多少與記憶材料的性質和長度有關(前、倒攝抑制)

⑶遺忘的多少與個體心理狀態有關

⑷與個體學習程度和學習方式有關

5、情緒(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時,經過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斷後,而產生的行爲變化、生理變化和對事物態度的主觀體驗。

情緒基本分類:快樂,憤怒,悲哀,恐懼

情緒狀態分類:心境,激情,應激

情感的'分類: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人格的特徵:1)獨特性與共同性2)社會性與生物性3)穩定性與可塑性4)整體性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

7、動機衝突的四種形式P32:1)雙趨衝突2)雙避衝突3)趨避衝突4)雙重趨避式衝突(注意區分)

8、挫折的定義P32:動機受到干擾阻滯、被迫暫時放棄或完全受阻所導致的需要不能滿足的

情緒狀態,都稱爲挫折。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5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助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爲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二)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積極的參與到了集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集體的力量?

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啓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形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爲他們提供展現自己行爲的機會和場所。

根據總隊安排,我們在20xx年7月3至7月22日參加了在教導大隊舉行的心理諮詢師的'培訓。20天的培訓時間雖然不算長,但對於我們來說,收穫頗豐。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第一:心理諮詢的目的在於人格塑造。

恰如古代日本的茶道不是僅僅爲了沏茶.而是爲了培養女性寧靜溫柔的性格。如果說廚師爲人們提供了餐桌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美味佳餚,那麼心理諮詢師則爲人們提供了精神上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味佳餚。通過心理學的學習使得我們的人格得以全面的完善,使我們極早彌補身上的的不足之處。

第二:學會了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心理諮詢。瞭解心理諮詢師應具備的素質,對自己進行確認。這主要有三方面:人格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應該強調的是,比理論和技術更重要的是諮詢師的人格魅力,他必須是心理健康、有親和力、誠信度等,因爲心理工作是一項助人成長的事業,要求諮詢師既要熱情、誠懇、耐心、有適度的感情投入,還要理智,掌握分寸、擁有職業化的清醒。

分析自己有沒有信心做心理諮詢。認知信心的重要、認知你的信心有多少。因爲信心問題直接影響人的情緒,也影響做心理諮詢的成效。那麼,信心堅定與否,受許多因素的制約。我們有必要檢驗和反省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信心不足,要分析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客觀的,還比較好克服,主觀的又來自哪方面?是知通過心理學的學習培訓,讓我進一步瞭解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爲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

第三:調整了對“挫折”的認識

當一個人面臨挫折時,最需要的莫過於他人的安慰、同情與關心,包括同情體貼、鼓勵安慰、提供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其走出困境,處理問題,應付心理上的挫折。幫助對方端正對於困難或挫折的認識,以此改善自身心理問題。如對新入伍的戰士,要設法使他們知道,任何人在到一個新環境都會遇到一個適應問題,能否很快適應環境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之一。挫折和困難可以促人成長,艱苦的環境能磨練人堅韌的意志。總之,檢討自己對問題或困難的看法,調整對挫折的感受,常能改變自己對困難的態度,以便用較有效的方式去處理困難。

第四:善於運用各種“資源”,做好官兵心理疏導

要善於運用“情感資源”。要善於用情感的力量感染人。情感在心理疏導中是“催化劑”。情是開啓人們心扉的鑰匙,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情通才能理達。培養教育人,首先要有同志情、戰友情、兄弟 情、父母情,有了這些真摯的情感,心理疏導纔能有力度,才能打動人,才能感染人。這就要求心理輔導者要學會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理解人、體諒人,要善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能夠平等待人,要做到將心比心,以情換情。

要善於運用“語言資源”。官兵感情的碰撞,心靈的溝通,離不開語言的交流,心理疏導結果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語言的運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居高臨下的訓教與和風細雨的說服,效果迥然不同。要善於和學會用情真意切、生動有趣、幽默詼諧的話語化解矛盾、疏導衝突、講通道理,這樣心理疏導才能收到效果。

要善於運用“知識資源”。要運用知識去啓迪人。知識在心理疏導中是“能量劑”。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貧瘠,心理疏導就心虛乏味,講不出耐人尋味的道理。這就要加強學習,博覽羣書,既要學習政治學、軍事學、社會學、心理學,又要廣泛涉獵文學藝術、天文地理等有關知識,這樣做起心理疏導才能遊刃有餘。

要善於運用“人格資源”。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人,心理疏導的成功即取決於心理輔導者的心理學知識,更來自其自身的良好素質和人格魅力。人格是爲人之本,爲官之魂,人格是形象,人格具有感染力、凝聚力、號召力。只有人格高尚、行爲端正,才能使官兵心悅誠服、一呼百應。心理疏導才能收到預想的效果。

總之,這次培訓,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對於我們的實際工作幫助很大,學好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擁有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就可以自己排解一些困擾,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知識傳播給周邊的人,也許可以幫助不少人自己消除心裏的陰影。

作爲一個剛入伍不久的消防女警官,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