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理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

一、認真上好第一節課,這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每一章節的第一節課時,教師首先要抓住這個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講好第一節課,這是學生對該章地理內容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我在講高一新教材的第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假設他們自己是城鎮規劃師,讓他們規劃一個小鎮的道路、橋樑、工業區以及居住區等。並讓學生來講解自己爲什麼這樣佈局,並讓同學討論並展開辯論。這樣爲學習後面的內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這些現象就發生在學生身邊,是學生有興趣並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真切有用。

二、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引言,適當製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引入。可採用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遊戲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在講世界氣候的季風氣候之前,我引用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提出諸葛亮爲什麼有先見之明,知道火燒連營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呢?”懸念一出,學生精神爲之一振,接着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後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三、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準確,精練通俗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麼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

1、諺語的妙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學中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如我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來描寫鋒面雨,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詩文教學

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爲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我在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我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講述隨着地勢的升高,氣溫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氣候比山下的氣候遲了一個月。這些詩歌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地理課增添了一番風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間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於哪個季節?爲什麼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是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國中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趣味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又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例如,在講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我講了粵菜與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形成清淡與辛辣的特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小故事也使學生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堅定了他們學好氣候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讓學生動手,搞好雙邊教學

爲了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現身說法,突破教學難點,例如:我講到高中課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時,我就例舉東西南北四個區域,讓去過這些區域的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點說出來,學生講到北京、海南、新疆時頭頭是道,幾位講得好的學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興趣不斷加深。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講的學生,課後還繪聲繪色的給同學們講述他們對當地環境的親身感受。這種方法,猶如“一石擊破千層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課堂小遊戲,小競賽,寓樂於教,有助於學生興趣的發展。這樣讓學生能眼腦並用,在競爭中學知識,在競爭中掌握知識,趣味無窮。

六、形象直觀的課堂教學,鼓動學生求知慾

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於集中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學生始終精神奕奕,教師就要針對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徵,上課要多利用形象直觀的掛圖、模型、板畫等引起學生的興趣。

首先,要多運用電化教育手段。學生理性思維能力還不夠強,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其次,放手學生,相信他們也能勝任。我曾嘗試讓學生和老師交換角色,讓他們站在講臺上,體會當老師講課的感覺。一篇課文交到他們手上,按照要求必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下要備好課,抓住這一節的重難點,合理安排時間等等。我發現把課交到他們手上,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更加熱愛這門學科,成績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總之,地理教學讓我和我的學生都收穫了知識和快樂。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更加有利於成績的提高,作爲老師我倍感欣慰。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2

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忠於國家教育事業,認真執行《中國小教師道德規範》,依法執教,科學執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對工作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虛心謹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時刻注意有關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趨勢和發展狀況,及時蒐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工作中實際情況積極嘗試,應用於教學中,並取得相應的成績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個班中,8班是區級重點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固有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好,學生反應比較快,有較強的悟性。針對學生情況,在教學中採取打牢知識基礎、適當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鍛鍊學生髮散思維和總結歸納能力,學會知識的合理應用,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提煉成爲知識的主線。在教師科學指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把書本上的知識合理優化成爲自己頭腦裏的知識體系,並在此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發揮。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兩個班已經掌握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和素養,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學生來源複雜,舊有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講解透徹,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優化解題思路,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我第三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律,但是面對新教材,我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認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線索,更認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點、難點。並拜北京市著名地理專家李通爲師,李老師多次聽我的課,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與好評,並於“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在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學習更好的把握課本把握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爲一名教師肩頭的責任之重大,明白了什麼是教育要以愛心爲根本。

面對教育形勢隨着時代改革的不斷進步,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爲順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有關的電腦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認真找資料,力求做好每一個課件,使每個課件都既全面準確的講授了知識,又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在運用中相關能力不斷提高,所做課件也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已經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二5個班的教學工作,我想我確實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爲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壓力、充實和愉快,也更加體會到教學工作的緊迫性和高要求,我會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前提下,不斷學習提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手段,恪盡職守,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3

區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被普遍認爲是記憶量最大的教學內容。區域地理的教學目標到底是什麼?是要記住每個區域有什麼河、什麼山、什麼湖、什麼城市?是要記住每個區域的氣候特點?農業特點?工業特點?我不這樣認爲。因爲純記憶的東西不是真正的地理,如果僅僅是要記住上面這些東西,那麼可以說老師幾乎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因爲只要認識漢字的人都能去讀區域地理部分的內容,也能去記憶這些東西。但是僅僅記住這些東西是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

我認爲區域地理的教學重要的是需要教會學生區域分析的方法。按照區域特點→區域發展→區域整治的思路去分析每個區域。例如:中亞的教學,我們是要讓學生記住這裏氣候乾旱?記住這裏主要產棉花?記住烏茲別克斯坦是“白金之國”?記住這裏的農業是灌溉農業?非也。我認爲中亞的教學需要讓學生理解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需要讓學生理解氣候對農業分佈的影響,或者直接說是讓學生理解乾旱環境下農業的發展特點。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裏的降水少;降水少的氣候特點,決定了這裏的農業發展主要制約性條件是水;因此在這種環境下,種植業就只能分佈在水分條件相對好的河流沿岸。學生學習這個部分後要能夠用這種思維去分析其他乾旱地區種植業的分佈特點。例如在熱帶沙漠地區,在溫帶沙漠地區,農業一樣要分佈在水分條件相對好的河流沿岸。所以埃及的農業也只能分佈在尼羅河沿岸;西亞沙漠氣候區的農業也只能分佈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我國塔里木盆地的種植業也只能分佈在塔里木河沿岸。而且這些地方和中亞一樣降水少,光照充足,都適合發展喜光的棉花。因此中亞的農業教學僅僅停留在記憶這裏地區的農作物和農業的'分佈是不夠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去重複再去記憶埃及、西亞、我國西北地區的農業特點。而應該上升到乾旱地區的農業發展特點。

再如俄羅斯的農業分佈在東歐平原,尤其是頓河流域。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要記住俄羅斯的農業分佈在頓河流域嗎?不是,而是要讓學生理解高緯度地區農業發展的特點。因爲俄羅斯緯度高,所以熱量條件差,因此俄羅斯的農業就只能分佈在緯度相對比較低,熱量條件好的頓河流域。學習這個部分,學生應該能獨立得出緯度同樣很高的加拿大的種植業也只能分佈在國土的南部。因此俄羅斯的農業的教學需要讓學生掌握的並不是記住頓河流域的農業,而是要理解高緯度地區農業分佈的特點。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的教學,還需要上升到更高的高度。理解世界任何地方農業分佈的特點。中亞→農業發展制約條件→水分→農業沿水分條件好的河流分佈(灌溉農業);俄羅斯→農業制約條件→緯度高熱量條件差→農業分佈在緯度較低的地方。因此得出影響農業分佈的不是優勢條件,而是制約性因素(正好又應驗了“木桶原理”)。於是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地形崎嶇的區域→制約因素→地形→農業分佈在地形相對平坦的地區(“地無三尺平”的我國西南地區在地形相對平坦的山間平地和山間盆地發展壩子農業)。

高寒的高海拔地區→制約因素→海拔高熱量差→農業分佈在海拔較低熱量較好的河谷地區(高寒的青藏地區在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發展河谷農業)。

沙漠戈壁地區→制約因素→水→農業分佈在水分條件相對好的綠洲地區(我國西北地區發展綠洲農業)。

這樣注重方法和原理,注重知識的遷移,記憶量可以小多了。也就是說區域地理不是弄清楚這裏有什麼而是這裏爲什麼有這個。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4

多年以來,國中地理教育教學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衝擊下,學生學習地理水平處在低谷狀態。特別是地處偏遠的山區,各種地理信息都很落後,地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經過多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特別是一年多來,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學會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差等實用技能,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公民意識。就目前來說,地理學科在國中教學中還是處於?小兒科皮膚科?的地位。學校領導也不重視,地理學科似乎成爲可有可無的一門學科。國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

往後,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使學生厭學地理的思想性越來越強:還是升學學科‘語數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對國中生來說,地理學科在國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而多年的地理學科的教學使我也體會到,並且地理成績好的學生在老師面前也說過,地理學科不是主科,上課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課上,只要考試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給老師丟臉?等說法。所以,多年來,學生參加州內地理統考的成績及格率都比較低。可以說,國中地理教學是目前地理教學中最難突破的薄弱環節。因此,在新形勢下,地理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爲地理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境,堅定不移地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理念,把地理學科擺在應有的地位,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上要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環境,同時要有完備的地理教具爲地理教學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關鍵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學科的學習態度,而更關鍵的是應把地理學科放在同等學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地提高,否則地理教師還是個副職。

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

國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地理專業的科任教師(我校有170餘名教職工中,地理專業教師只有我和另外一名教師)往往拘泥於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更拘泥於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於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於國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爲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麼怎麼會喜歡,地理?怎麼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國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鬆、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師生都充滿着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國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爲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並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於國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國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佈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佈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着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1)班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課教師的意料。但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迴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爲什麼?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5

一個忙碌緊張的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學期的工作,忙的時候可以盡情享受。這學期主要承擔八年級六個班的地理教學。在此,感謝領導在學期中對我的幫助和關心,感謝班主任老師和同事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鼓勵。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總結我這學期的工作。

第一,認真付出,踏實做事

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教學是這學期工作的重點,所以我這學期的一切工作都是爲教學的中心工作服務的。我認真準備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新教材的體系和知識結構,思考如何在每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這學期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做課件。我努力用Flash使每節課的課件動態化,這樣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我課後花了很多時間製作課件,有時很累,但當我在課堂上看到課堂氣氛因爲我的課件而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情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覺得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這種痛苦和疲憊是值得的。我的課件不僅受到學生的喜愛,也得到老師和研究人員以及該地區同行的認可。其實我剛剛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爲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會繼續努力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第二、堅持教學策略,提高課堂質量

這學期我們組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課堂成績率。這方面我們在小組裏討論過,也聽了同行的做法,很有啓發。可以說我每節課都很注重這個問題的研究和實施。比如課前提問,有時在大屏幕上提問讓學生口頭回答,有時讓學生拿出小紙條回答。注重分層教學和課堂多媒體的使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第一節新課結束前5分鐘左右複習、鞏固和測試本課。尤其是尖子生,課前要提問,鞏固練習時也要提問。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中學生和貧困學生。如果有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差生來回答,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我教的班級分普通班和實驗班兩種,給我的教學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同一個班的同學覺得吃不飽,普通班的同學覺得吃不下,我會從開學第一週的第二節課開始調整。我要爲同一個班級準備兩套教案。快班的學生注重知識的拓展和深化,普通班的學生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一般的課,有些同學不愛學習,我就把學習好的同學和學習差的同學配對,尤其是期中期末複習的時候,讓學生好的同學監督評估自己配對的搭檔,然後我在課堂上做抽查。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感覺我班的課堂成績率有所提高。但還是需要繼續學習和研究,因爲還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時候新課程很多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測試課堂成績率。

第三,精心組織,提高教學質量

這學期,在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的老師

在下學期的工作中,我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

1、在課堂上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改變知識呈現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選擇單元練習,分階段同步練習。3、聽楊老師等地理老師的課,不斷學習提高,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我將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提高的原則,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學年的到來。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6

從XX年秋季試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來,經過二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我校地理課改工作初見成效,教學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經過二年多的摸索、探討與實踐,我們認爲地理課改首先要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把握好課標,使用好教材;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們的具體做法:

1、認真研讀和領悟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地理教材的依據,各種版本的教材無一不是是圍繞課程標準編寫的。對於課標無論是教材的編者,還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們覺得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新課程地理教材正文簡短,有的只有幾句,許多知識點到爲止,留給教師發揮的餘地過大(變相地加重了教師負擔);針對正文篇幅小、彈性大的特點,我們備課組的幾位地理教師每週都堅持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說明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成因及規律,同時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有關的原理等。

2、“帶活地圖”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啓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注意發揮圖像作用,注意教給學生讀圖技巧,啓發學生如何挖掘圖中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

由於國中階段地理雖然是會考科目,但由於採用開閱考試,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懶於記憶,造成地理基礎非常差,進入高中後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許多老師說:地理新課程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針對知識缺乏系統性、零散的情況,上課時我們利用第二教材幫助學生了解三維目標和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教師每上完一節課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完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把一些陳述性知識變成生成性的知識,讓知識開花結果。

4、營造探究式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針對難學這一點,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儘量發現學生某方面的優勢並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爲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①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圖片、多媒體動畫等,以創設一個新奇的環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直觀表象,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注意發揮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資源,讓學生去體驗身邊的地理,並從體驗中去探索、領悟、學習。

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太難了。

5、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課堂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於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7

從20xx年秋季試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來,經過二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我校地理課改工作初見成效,教學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經過二年多的摸索、探討與實踐,我們認爲地理課改首先要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把握好課標,使用好教材;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認真研讀和領悟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地理教材的依據,各種版本的教材無一不是是圍繞課程標準編寫的。對於課標無論是教材的編者,還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們覺得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新課程地理教材正文簡短,有的只有幾句,許多知識點到爲止,留給教師發揮的餘地過大(變相地加重了教師負擔);針對正文篇幅小、彈性大的特點,我們備課組的幾位地理教師每週都堅持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說明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成因及規律,同時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有關的原理等。

二、“帶活地圖”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啓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注意發揮圖像作用,注意教給學生讀圖技巧,啓發學生如何挖掘圖中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

由於國中階段地理雖然是會考科目,但由於採用開閱考試,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懶於記憶,造成地理基礎非常差,進入高中後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許多老師說:地理新課程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針對知識缺乏系統性、零散的情況,上課時我們利用第二教材幫助學生了解三維目標和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教師每上完一節課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完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把一些陳述性知識變成生成性的知識,讓知識開花結果。

四、營造探究式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針對難學這一點,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儘量發現學生某方面的優勢並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爲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①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圖片、多媒體動畫等,以創設一個新奇的環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直觀表象,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注意發揮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資源,讓學生去體驗身邊的地理,並從體驗中去探索、領悟、學習。

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太難了。

五、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課堂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於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8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圖簡潔明瞭,能包含諸多的地理信息,在生產生活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提升他們利用地圖獲取信息,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目前國中地理教育者需要着重考慮的問題。

相比起文字語言,學生對於圖像語言的興趣更高,只是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可能只是無意識的行爲,僅僅出於興趣的看熱鬧的行爲。作爲地理教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讀圖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藉助一切可利用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地圖的重要性,養成讀圖的習慣,掌握析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讀圖、用圖以及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圖很重要

從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讓學生明白,我們學習的目標不是要記住很多的地理事物,而是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讀圖的方法。因爲學會了讀圖,就能找到了通向地理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對地理的學習乃至終身發展都是有益的。

在預備地理第二單元地圖中,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主題的地圖以及在不同場合使用的不同地圖,讓學生感受地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也就是地理無處不在。

讀圖的開始階段,也就是讓學生自主讀圖之前,總是教師引導學生讀圖,教師的這個引導過程可能就是今後學生模仿的過程。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引導學生讀圖的時候,規範的按照順序先讀圖名,再讀圖例,最後讀正圖。有的學生往往會直接就開始讀正圖,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讀圖的過程中就應該帶好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的讀圖習慣。

課前精心選圖

在當今信息社會,網絡上的地圖資源繁多,我們在選擇地圖的時候要注重是否符合特定的`需要,不要片面的追求圖的豐富多樣。學生看着網絡上的圖可能覺得很新鮮,但這些圖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也許並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倒使學生對教科書和地圖冊上的地圖不熟悉,這樣做可能會得不償失。

在最初的地圖教學中,我也曾經走入對地圖求多求美,而忽略了充分挖掘現有地圖信息的歧途。結果發現,一些在網絡上查找的看起來較美觀的圖片,的確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有的地圖並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多餘的;而且網絡上查找的地圖往往附有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信息。如果要將這些信息去除,需要花費更多額外的時間;而如果不去除,很可能會分散學生讀圖的注意力,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干擾。當然,從大量地圖信息中發掘有用的信息也是一種能力,只是對於國中的學生來說,運用主題並不鮮明的地圖利難以大於弊。所以我們應避免在過於繁多的圖表之間不斷切換,讓學生覺得眼花繚亂;而應該針對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精心的選擇每一幅圖,用好每一幅圖,特別是一些重要的、經典的地圖可反覆出現,加深其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9

國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把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進展地理思維能力,把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進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把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把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瞭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爲了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係、可持續進展觀念及愛國情感。教學中,要視學生爲知識的製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育。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納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樂觀性。

現在的學生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通過地理教學更能啓迪學生的智能。在教學時,我留意學生智能的進展,留意地理知識聯繫生活實際,聯繫時事地理事件,例如今年的全球氣候大會、海地地震、冬季一系列極端天氣事件等。爲學生參加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瞭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寬廣、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意識到我們人口衆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育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從現在就樹立起爲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由於國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難度較大。因此,我在備課前,專心討論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號成功返回,颱風事件等,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留意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繫,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爲知識愛好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專心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果的關鍵。在課堂上正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常常啓發學生思維,留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鬆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愛好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藉助多媒體展現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熟悉,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育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培育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大氣污染,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討論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育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學生地理成果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地理圖表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的凹凸。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在上課的時候常常在黑板上繪畫相關的地理信息或示意圖,從一開頭我就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教學中培育他們讀圖分析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握基本的地圖知識,重點把握最基本的地圖閱讀和使用方法,培育學生的圖像思維能力,把握讀圖技巧,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嫺熟地把握圖文轉換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聯繫,完成對地理事物的正確定位,激勵學生識記世界地區和國家的名稱和位置。

學校制定的每雙週三進行各教研組活動,討論探討課程教法、學法,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主動承擔學校組織的觀課活動、評課活動及理論學習準時參加教研室組織的賽課活動參加了以杜老師爲首組織的全區課題專題研討活動,並準時補充材料,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更進一步。

1、綜合學習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分層教學,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的探究。

2、通過多種形式實現教學效果的反饋,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

3、繼續強化“思路-線索學習法”繼續強化過程性評價和整體優化。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0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與大家在此交流。現就我個人近幾年的教學心得與大家談談。

一、 提高認識,正確對待

在木溪教學中的這幾年,發現八年級學生對會考的認識不足,甚至有學生對會考的概念一片空白,這會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緊迫感不強,目的不明確。因此須幫助學生加強對會考的認識,提高學習的責任感、緊迫感。

二、計劃明確,做到“心中有數”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必須認真地制定複習計劃,當然,計劃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符合考綱要求。在實際操作中,若有偏離要及時調整。就目前八年級學生來看,大多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吃苦精神較差,並且學而不思。因而我認爲複習分爲三輪進行:

第一輪複習以基礎知識爲主。對於地理基礎知識,反對一味死記硬背,應加強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學會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注重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其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主幹,學生分組討論,自已填補枝葉進去;其次是地圖的學習,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生命,故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既有利於學生理解也更直觀、具體。第二輪複習則側重綜合能力的提高。從網上或積極與外校老師溝通,綜合出一些重中之重,加強練習訓練,並建立錯題庫。第三輪複習採用模擬測試,

不僅在於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在於考查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熟悉考試題型。同時,考完需認真講解分析、及時總結,再強調一些考試注意事項、答題的規範性、技巧性內容。

三、 關愛學生,拉近距離

“親其師,方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存在一個現象,喜歡某課老師,就喜歡學習某科。因此,作爲教師,在生活和工作上,要以身作則、注意方式、方法,與學生多交流,讓學生思想上接受地理學科、重視地理學科。

四、重視鄉土教材

鄉土教材有10分,沒有教材,這就要求師認真鑽研,認真備課,整理知識點,幫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五、 當日事、當日畢

學習上拖拉,把任務推到日後,日復一日,所欠的會越來越多,同時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因此,教學中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不拖泥帶水。

最後,在教學中必然會問題層出不窮,作爲教師應始終“以學生利益爲重”,用熱心、愛心去應對,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多向同行優異者溝通取經。

以上只是個人談的比較膚淺的話,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謝謝!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1

如何上好國中地理,使教學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我擔任地理教師以來一直思索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體會。

國中地理內容龐雜,從地球地圖到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不同的地理區域特點各異,而同一地理區域內部各地理要素(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繫,構成區域地理環境與全球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是建立在各地理區域固有特點的基礎上,同時又對各地產生影響,進而產生各種區域乃至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人地關係思想”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地理學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自然地理的區域性和整體性、人文地理要素的區位因素和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國中階段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理念,要求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整合於課堂探究的過程中,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國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中,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技能,即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讓學生明確學什麼、在哪裏、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的問題。改變以傳授知識,進行技能訓練爲基本宗旨的傳統地理課,強化學生地理思維訓練與地理科學觀念的培養,以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一、激發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凡是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會努力去認識它,掌握它,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因此,怎樣讓學生感興趣成了我備課時的首要任務。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創設富有生機與活力的課堂,讓學生愉快的學習。爲此,我主要從以下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資源,製作課件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中,提高綜合能力,使學生在活潑、歡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技能。

2、運用學生熟悉的歌詞、俗語、古詩等解決地理問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東北風還是西北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早穿皮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通過這些歌詞、俗語、古詩詞來學習地理,不僅可以使生澀的地理知識顯得妙趣橫生,還可以較好地掌握一些詩詞名句,增強綜合思維能力,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特徵。

3、地理課上做遊戲。遊戲活動很容易吸引人的興趣,更不用說天真活潑的青少年,在地理課上適當增加遊戲活動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如通過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圖遊戲,學生很快掌握了世界海陸分佈。

4、模擬活動。例如學習巴西時,讓學生扮演政府官員、熱帶叢林土著居民、世界環保組織成員、開發商等角色,討論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問題。學習歐洲西部,模擬一次暑期出國旅行,選擇旅遊路線,說出經過的主要國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見到的景觀等。這樣的課堂既輕鬆愉悅又獲益匪淺。

5、自編口訣等。一些地理事物名稱多而雜,可通過一些有趣的順口溜或學生熟悉的事物來記憶。例如亞歐分界線,通過順口溜“烏烏里有大片黑土地”,讓學生很快就記下了。講到美國的工業城市時,利用學生熟悉的美國NBA籃球隊名稱來記各工業城市的特色,如休斯敦火箭隊——航天中心;底特律活塞隊——汽車中心等。

二、巧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它儲存了豐富的地理信息,有效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製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將會使學習事半功倍。如何運用地圖來學習地理知識呢?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三個字“讀---畫---憶”。

1、讀一幅地圖,按先讀圖名、再讀圖例、最後讀圖的順序來閱讀。從地圖、圖片中獲取各種地理事物的位置、分佈、大小、形狀等信息。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並分析地理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將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各種地圖 “疊加”起來讀,能瞭解和掌握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更多的地理特徵,在讀圖中發現問題。

2、畫輪廓圖、填各種地理事物的名稱。一幅地圖往往容納了較多的地理事物。學習時,我們可以勾畫出較爲重要的地理事物,以便於掌握它們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例如:在學習巴西時,我們就可以簡單勾畫出巴西的輪廓圖,圖中畫出重要的緯線(赤道、南迴歸線),讓學生填出巴西的海陸位置,再根據其地形“北低南高”的特點,填出主要的地形區名稱。這樣,我們既牢牢掌握了巴西的自然地理概況,又增強了動手能力。通過畫圖、填圖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輕鬆掌握地理概念、地理空間分佈規律和地圖知識,杜絕“地名搬家和地理規律錯位”現象的發生。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起到深化和鞏固所學地理知

識的作用。

3、憶圖。將地圖清晰、完整的儲存在頭腦裏,隨時回放。即使地圖不在眼前,也可以將儲存的地圖信息進行空間想像。如提到任何一個大洲大洋頭腦裏就要形成七大洲四大洋和分佈圖,能準確說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三、向課堂要質量

現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課堂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才能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必要的關懷、勉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表演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立足課堂,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下把提高課堂效益作爲主要目的,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內容,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輕鬆學習、快樂學習。

四、適時進行單元形成性檢測

利用單元測試,及時反饋,瞭解學生掌握情況並做好必要的補充,真正讓學生享受學習。

總之,地理課就是要上學生感興趣的課,在此基礎上做到創新——“教學思路創新、教學問題創新、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手段創新”,以創新的勞動感染學生,只有讓學生既享受知識的樂趣,又獲得情感的體驗,纔是成功的地理課。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2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內容,它貫穿於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中,貫穿於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中。而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雙重性,在培養學生品德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學科優勢。因此探索學校課程中的德育途徑,充分發揮地理課程教學德育功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1.中學地理德育的目標

中學地理德育的目標即爲國家新課程標準中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與國家規定的中學生德育目標是一致的,在實施每單元地理課的教學中,上好每堂課,落實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就可以逐步完成中學德育目標。具體的要求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瞭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2.中學地理德育的特點

2.1依存性

依存性是指德育在地理教材中沒有獨立的體系,而是依存於地理知識之中。因而在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要寓於地理知識的傳授之中。

2.2協作性

協作性指德育有些內容的傳授需要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聯合協作完成,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明確自己承擔的任務,發揮更大的作用。 2.3隨機性

隨機性要求地理教師注意從教材中挖掘出包含的德育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時機,引導學生把分散的,不繫統的,不明顯的思想教育因素集中起來,發揮其德育功能。

2.4滲透性

滲透性是由於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比地理知識的接受難得多,不能急於求成,要以細雨潤無聲的精神,爲學生心田播種,扶植他們奮發向上,成爲欣欣向榮的長青之樹。

3.中學地理德育內容

3.1課本中挖掘德育素材

挖掘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的教育素材,辯證唯物主義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礎,物質觀、運動觀、聯繫觀、發展觀教育,都可以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得以體現。例如物質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宇宙是物質的”,“大氣的物質組成”等;運動觀,涉及的內容有“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陸地水的循環和轉化”等;聯繫觀,涉及的內容有“日、月、地三者的關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繫”等;發展觀,涉及的內容“全球氣候變化”、“海陸變遷和地表形態的變化”、“城市聚落的形成”等。高一自然地理的各章節普遍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給教師挖掘教育資源,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3.2生活實踐中獲得德育素材

新課標提出: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而地理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身邊蘊藏着豐富的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案例。以我們生活的成都爲例,成都城市的交通現狀與問題,成都的城市化及其問題,成都的城市規劃的變遷,成都的旅遊資源和旅遊活動,成都的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成都的氣候變化,成都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成都的工業發展與變遷,成都的城郊農業發展現狀。

4.德育滲透的途徑

4.1地理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活動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德育過程的基礎,通過活動進行德育是德育的方式之一。學校德育不僅滲透於課堂教學中,還融於課外活動中,課外活動是學校在教學計劃之外,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的各種活動,如氣象,地震、礦物標本採集等,課外活動以它的課外姓、主動性、實踐性、多樣性、靈活性等特點決定了它的教育作用,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做實驗,製作地理模型,研討課題等各種實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課外活動還可以爲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提倡每個學生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注重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集體的活動,學生將會學會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感受到合作與寬容對於集體成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通過組織學生天文觀測,可以培養學生的耐力和毅力。如對月相的觀測至少要堅持一個月,特別是下弦月相需要後半夜進行觀測。堅持下來的同學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鍛鍊了自己的意志,而堅強的意志是一個人寶貴的'財富,是事業成功的根本。

4.2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現在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些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不能吃苦,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凡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性格和積習,如果這些積習伴隨着他們走上社會,很容易給他們自己和社會造成危害,而地理教學中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和其中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社會生態理念,有利於進行正確的人際關係和吃苦耐勞教育,地理教學使人明白,無論是社會中的個人,還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要取得自身長足發展,要有正常的競爭和永久的合作以及人際關係協調的積極性,通過地理問題的教學,這些內容特別容易被接受,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如野外地質考察、大氣環境質量的測量、企業三廢物質處理的調查;當地的經緯度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測定等實踐活動。參與這些地理活動都有利於讓學生體驗工作的艱辛及工作中競爭和合作的團隊精神,比較複雜的地理問題,只有在地理活動中發揮羣體協作的優勢,才能解決,因此,地理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建康個性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4.3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傳授地理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滲透更要緊,教師自身的德行以及課堂上對學生德育的教育,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要讓課堂教學成爲實施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強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優良心理品質的需要。

課堂德育是學校德育中最豐富、最有效、最現實、最靈活的一種形式。80年代以來,國外“課程設計的人本化”和我國對素質教育的研究,作爲教育改革的熱點,已引起了現代教學論和當代心理學家的極大關注。貫穿課堂教學中的德育,與智育、美育、體育、勞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起着導向、激勵、調節和強化的功能。因此,加強和改進課堂德育對實施素質教育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學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世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傳授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始終存在的,滲透於教學活動之中。

4.4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個小系統,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多方面合作協調,地理學科在這方面的作用很大,學校可以利用地理活動的機會,開展有關環境保護的宣傳,如杜絕和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號召,可以以牆報的形式來進行,使學生了解資源的有限性,使學生自我體驗到資源的危機感,把“資源道德意識”融合於校園文化生活之中;地理教師可以和學校有關部門協調,利用勞動課開展綠化校園、美化校園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會其行爲對生活的意義,培養學生的環保參與意識;開展在校園內建立電池回收箱等形式的活動,讓所有學生了解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潛移默化地滲透環境道德意識,使學生保護環境的做法成爲自覺意識。

4.5在設計練習時滲透創新意識教育

地理教學中涉及許多自然之謎,例如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之謎,外星人之謎,魔鬼三角之謎,生物起源之謎,恐龍滅絕之謎,板塊運動力的產生之謎等等,此外,還有一些至今仍

有爭論的問題,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到底是不是由於二氧化碳造成的等等,地理教學也涉及我國經濟發展有待研究的衆多重大問題,這些尚無定論的內容都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極好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寫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練習,極大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地理教學的德育內容非常豐富,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寓德育教育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外活動的各個方面,實施德育教育要有趣、自然,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教師還要注意施行德育教育的系統性,包括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要善於使德育情感轉化爲學生的行爲,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育人。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3

地理課的性質和內容,決定着地理教學是一個具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過程。國中地理教材的內容更是一門具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課程。如《中國地理》的章章節節,字裏行間無不充溢着內在的德育因素。教學的側重點在“學”字上,教育的側重點在“育”字上,因此,在“育”字上下功夫是滲透德育的立足點。

一、“寓德於知”,在授業、解惑中育其德

思想教育既不能單靠說教,也不能脫離教材,因爲深厚的感情是在深刻地認知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即所謂“知之深而愛之切”。對我國古代長城,不瞭解它的浩大工程和磅礴氣勢,能深刻地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嗎?不知道它在歷史上曾起到防禦外敵的作用能驕傲地感受到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嗎?因此深刻的認知,既是智能培養的過程,也是培養思想感情的沃土。那麼,在地理教學中,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寓德於知”呢?我主要從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貫通知識和德育兩條渠道。

首先,讓學生科學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定的教學內容必然蘊含着一定的德育要求,因此,在教學中除了獲得知識目標外,還要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如我在講解“地球的形狀”這一內容時,知識目標“地球是個球體”學生早已通過各種渠道知道,因此,我沒有細講,而是講解了人類如何通過艱難曲折的過程,科學與迷信的鬥爭才能獲得“地球是圓的”這個概念,最後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如果你開飛機一直飛,你會飛到哪裏?你是怎樣知道地球形狀的?假如你是20xx年前的人你怎樣知道地球的形狀?古人是怎樣描繪地球形狀的?通過一系列設問使學生既受到了良好的科學史教育,又受到深刻地思想品德教育。又如,通過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東西跨經度62度、相距5000千米,使我國東部地區降水豐沛,有利於農業生產,還可加強沿海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方便我國與海外各國的海上往來,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獲得“偉大”“熱愛”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

其次,讓學生樂觀地看祖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和價值觀。同一類教學內容和教育要求,是在同一中逐步實現的。從教育內容的外延看,德育教育的.材料必須有原有教育內容作“附着點”。如上例中,補充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星羅棋佈的湖泊桑田,煙雨迷茫的秀美江南如詩如畫,而世界上處於同緯度的西亞、北非則大都是乾旱的沙漠和荒無人煙的荒漠戈壁。其原因就在於我國所處的優越的海陸位置所形成的特有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造成的。這樣既能起到加深對我國海陸位置的認識,又能起到加強原有教育要求的作用。同時恬靜秀美的江南美景如一幅畫鐫刻在學生心中,叫人怎能不深深摯愛這片土地?

二、“寓情於理”,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撥動學生愛國的“琴絃”。

首先,充分利用語言技巧營造氛圍,利用情感教育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始於言。”教學語言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有機結合。在情感方面,口頭語言顯得自然一些,因爲它具有傳聲性和表情性等長處。傳聲性能增強活力,講解客觀事物時生動具體,繪聲繪色。表情性既用詞句表述思想感情,又用聲調、手勢、動作、姿態來輔助表達情意,把語言難以表達的東西表示出來。

其次,創設情景,因勢利導,潛移默化,提供體驗情感的環境。俗話說:“觸景生情”。多開展活動課是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爲學生提供了體驗情感的環境氛圍。如我在複習完《中國地理》1-5章後,開展了一次“江山如此多嬌”的地理活動課。活動課前,讓學生自己蒐集祖國的“世界之最”“中國之最”、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自然景觀、地形特點,長江、黃河概況等等。活動課分爲四輪開展:第一輪中國政區拼圖遊戲;第二輪填圖接龍;第三輪知識競答;第四輪“跟我去旅遊”知識搶答,中國穿插詩歌、相聲、舞蹈等形式,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對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地形、河流等不僅有了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而且擴展了課堂知識,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4

雖然網上的學習與觀看視頻非常枯燥,但我知道這次培訓級別很高,機會難得,告誡自己要耐住性子,認真觀看與學習專家的講座,並結合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對區域地理的教學有如下體會:

區域地理是國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將地理知識作爲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學習區域地理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同時讓學生足不出戶便可盡收天下於眼底,飽覽各地風俗人情、優美畫卷,陶冶學生情操。因此,學好區域地理就成爲地理教學的關鍵一環,教好區域地理更需要教師擁有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地理知識。同時還需要教師配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導入新課時,儘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即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之始,如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可以說這節課的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很多區域的導入可以採用視頻或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啓迪地理思維。如教學“黃土高原”時,以歌曲《黃土高坡》一曲: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最好是老師清唱,效果更好);如教學“西雙版納”時,以《月光下的鳳尾竹》開始;教學“珠江三角洲”時播放“深圳對外開放”的視頻並配以歌曲《春天的故事》,等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呈現的區域知識,儘量形象直觀。

國中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更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要儘量把地理知識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給他們,如多讓學生讀圖,析圖,從圖中提取相應的地理信息。

3.比較區域差異,突出區域特徵。

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引導學生進行區域比較,找出區域差異。如青藏地區,讓學生認識“高、寒”及在高寒影響下的農業生產;西北地區,讓學生認識“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及在此特徵影響下的城市分佈和農業特色。

4.學會總結歸納,把握區域聯繫。

區域地理的內容涵蓋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梳理,明確自然地理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氣候、資源、河流、植被等內容;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口、城市、經濟和文化等內容。這樣化繁爲簡,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5.進行角色模擬,爲區域發展出謀劃策。

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角色模擬,既起到了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同時爲本區域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小小的獻計獻策作用,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6.將地理圖冊和多媒體的運用有機結合。

區域地理教學應該在閱讀相關地圖的基礎上進行。地理圖冊學生人手一冊,充分利用圖冊可以養成學生用圖讀圖的意識和習慣,提高解讀地圖的能力。

學海無崖,教海無邊,我深知要想專業成長和教學提高,需要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教學實踐。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5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在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養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更偏重於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師說,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展,也不利於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和素質教育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這也就說明了傳統教育模式已越來越不符合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線崗位從事教學也有7年的歷史了,對於新課程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重學生,輕教師

其實在早期的教學評比中經常是無生課堂,就是讓評委看教師的表演,誰表演的好誰的課就好,我一直對此深惡痛絕。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是中心,學生是配角,是聽衆。一堂課上的好不好關鍵是看學生聽懂了多少知識,記住了多少。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地理教學不僅僅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過程,是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過程。有些時候我們要敢於放手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於把知識告訴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知識。

二、重過程,輕結論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就是要教會學生應試知識,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使得地理這個充滿活力和興趣的學科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識。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標準答案,誰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寫出更接近標準答案的回答,那麼這個教師就是好教師,是成功的教師。但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知道知識是學不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纔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成爲機械的記憶工具。

三、重實踐,輕理論

地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地理學的知識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並不濃厚。我認爲主要是因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性太強。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如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這很重要。其實我們都知道古人對於農業生產以及天氣、氣候有許多的諺語,這些諺語其實就是古人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或許很多農民不知道它們的地理原理,但是他們知道其地理意義。我們的學生學習地理有什麼用呢?當然是不僅要知道地理現象和原理,更該去理解地理的意義。

四、重創新,輕識記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最急於解決的就是書上的知識點,把書上的知識點記住並很好地在考試中運用,一個好學生就是一個好的解題工具,一個好教師就是一個好的幫學生解題的工具,解出來的答案越接近標準答案那麼這個工具越好。爲什麼要有標準答案?爲什麼我們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的學生只知道去識記,去向標準答案看齊。其實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去思考“標準答案”真的標準嗎?在實際生活當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標準答案的?讓學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學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麼連你自己也不瞭解的'地方,越是這樣反而越能說明我們的教學是成功的。

五、重理念,輕工具

在當下特別流行多媒體教學,當然對於傳統教學中教師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複雜的變化過程等,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一直認爲不能爲了多媒體而多媒體。因爲現在好像一堂好的地理課,必然是需要多媒體的,這已經脫離多媒體使用的本意,它其實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工具,一堂好的地理課關鍵是向學生傳達了什麼,有沒有讓學生對這節課有所感悟,有沒有對一個或一些地理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都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了,學生知道了懂了,“一笑而過”,那麼這堂課其實是很失敗的。

總之,新課改是一項長期的、艱難而又複雜的工作。新課改也絕不僅僅是教材的改變,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教育理念的改變。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教無定法,只要教師本着爲學生着想,不斷改正自我,我相信這樣的教師就是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