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

高中地理遠程研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感觸很多,現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了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

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教材是灌輸的內容,而新課程最大的本質特性是加強了探究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且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探究活動,是學生分析和思考的範例和素材,它不是將結論直接寫在教材中,而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代爲探究,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歷探究,教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二、專業的培訓

從理論到實踐,從方法能力到具體實踐策略,專家老師們的新穎教學,在提高課堂氣氛,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值得借鑑。全面到位的講座可以說讓老師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同時期間穿插學員之間的討論、專家答疑和提交學員思考實踐的結果——作業——的形式,使培訓多姿多彩,遠程培訓加上網絡互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圖的使用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廣泛而又系統地使用地圖,利於開發學生形象思維,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使

用地圖,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

2、舉例的方法

爲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爲了說明地理現象,或者爲了揭示地理規律,舉例成爲了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案例,巧妙運用例子,做到直觀,形象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如果能夠在教學中例舉一些當地的或者與生活實際更貼近的例子,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科間的滲透

尤其是聯繫實事,與政治、歷史、化學等學科間的知識融合。

4、學生參與課堂設計

在新教材的教與學中,尤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可以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學應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學習能力,但不是“天馬行空”的教學,教師在進行開放性課堂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應該有利師生在課堂實踐中與教學內容發生深層有價值的對話,有利於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有利於進行科學方法的培養,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

學習學習再學習,將講座中涉及到的內容精華部分轉化成爲自己內在的東西,這纔是真正學會了,才能夠在具體實踐中真正

指導我們的教學,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長期堅持,纔會有進一步的突破,真正成長成爲合格的地理教師!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麼,什麼纔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於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爲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麼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興起的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日益成爲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爲研究對象,其分支學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爲地理學、旅遊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

爲此,人文地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不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廣義的則是指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區域性以及綜合性。社會性是指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區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徵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的特點來源於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在綜合研究一個區域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展的條件、特點、分佈規律和人地之間地相關以後,在一個更高地層次上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矛盾的構思。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3

時間過得很快,學習《物流地理》這門課也有一個學期了,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獲益匪淺。在劉老師的帶領下,既學習到了書本上的內容,也懂得了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現在就對這門課程做個梳理和總結吧!

一開始接觸這門課的時候,對於本來地理就不太強的我來說以爲會很難,但是通過慢慢的學習和探索,發現這門課程其實很有趣也很有用。物流地理是一門地理學和物流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既具有經濟地理學的某些特徵,又具有物流學的某些特徵。課本將這門複雜的新興學科分爲了兩大部分:國內和國際物流地理。在國內物流地理中分了8個章節,分別是:物流環境、物流基礎設施、綜合運輸、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運輸佈局。而在國際物流地理中又分爲5個章節:國際物流概述、國際物流環境、國際海上運輸佈局、國際航空運輸佈局、國際多式聯運及陸路運輸。由此看來,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些內容後,就把物流地理這門看似困難但實際簡單有趣的課程給完成了。

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老師會根據情況給我們佈置相應的“畫地圖”作業。可別小看了這“畫地圖”,其實這裏邊大有學問呢!要想把廣東、中國和世界地圖畫好,不僅需要掌握好地理知識,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在畫地圖的過程中,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如何把書本知識付諸於實踐的道理。比如畫“八縱八橫”,不僅要知道是哪八縱八橫,還要在地圖上準確的找到位置並用不同顏色的畫筆區分地畫出來,畫完之後,也就對“八縱八橫”這一個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於“畫地圖”這個作業,我是放了很多心血在裏面的,都是我自己親自查找資料再一筆一劃得仔細畫出來的,老師對我作業的表揚讓我也感到很開心很鼓舞。因此,我覺得“畫地圖”的這一部分是我在這門課程裏印象最爲深刻的!

在這個學期期中的時候,老師還邀請到了交通局的局長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周局長從深圳港的.概況、建設歷程、建設經驗以及港口展望四個方面給我們介紹了深圳港口的發展歷史還有深圳港口的未來規劃。在這堂既難得又特殊的課上,不僅大大的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而且使我們更加的瞭解到深圳港口的發展狀況及未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程。

由於這門課不用進行期末考試,“畫地圖”作業和做專題報告就成爲了期末的考覈標準。我所做的專題報告是以小組爲單位的,我和另外四名同學共同完成了“我國主要工業佈局調查”的專題,而我所負責的則是“20xx年我國鐵礦石進口情況調查,進口量及港口布局”這一部分。其實,做專題報告是一項挺鍛鍊人的事情。要想做好專題報告,就必須先上網查找資料,再整理出有效的信息,最後再製作成一個完整的PPT。由於我們的是團隊作業,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學會了團隊的溝通及合作,也學習到了做好一個專題所需要的思維及方法。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一個學期的時間真的很快,從一開始拿到課本到現在課程的即將結束,都顯得那麼的不真實。但是在《物流地理》的這門課上,我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學到了很多,在劉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從課本到課外,我們學到的不僅僅只有知識,更多的還有學習的方法和研究的思維方式。在此,衷心的感謝劉老師的悉心教導!總而言之,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在這門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將會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4

課改在我縣農村中學進展相當順利,各位地理教師都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革命。在這一年的課改中,我已經品嚐到新教材在農村中學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謂是任重道遠。

當前,普遍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間科學和多樣的氣候分佈,對於農村中學的七年級學生而言,是有些困難。

2、地理學反映的內容之廣與學生狹窄的知識面存在矛盾。

3、教學條件、教學設備極爲落後,與現在的教學存在脫節,而地理學中一些空間問題可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將更好。

4、學生喜歡大自然,但不喜歡上地理課。

5、班額過大,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困難很大。但不得不承認現狀,現就新教材,新課改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1、轉變教育觀念是成功實施新教材的關鍵

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重知識與結果,輕能力與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及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爲薄弱,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刻不容緩地進行課程改革。我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明確它們的基本理念: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因此,實施新教材讓課改順利進行必順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2、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課改後的課堂開放了,主動權在學生的手裏,能否隨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行爲,取決於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都應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教師必順不斷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選進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掌握並靈活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二、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性學習。

新形勢下的課改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都是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機遇,只有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適應課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生存。如通過感德片區每月的一次教研活動,大家在一起備課,共同探討,發表各自意見,總結經驗,使每位地理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比如,我們學校爲了讓我們更好地合作學習,探討研究,三位地理教師同時上課改七年級的課。每週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每月都推出一節課,一起評課,共同總結,還有每月都對本月集體備課進行經驗總結。此外,我們課外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在這樣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總結,共同提高,使我們都有質的飛躍,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三、加強課後反思,有助於教學經驗理論化

1、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並對教案再設計我上的是七年班級。我先依據自己的教案設計一節課,然後坐下來好好地反思,把剛講過的課過濾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活動方面是否有突破,學生主動、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是否得到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是否到位,及時記錄下來,進行重新再設計,以便更好地進行其他班級的教學。

2、反思成功的教學經驗現在的地理教學,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體驗性和探究性。教師如果能獲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從偶然的收穫走向成功。如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定位的一種嘗試,力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地學習。

3、反思學生的閃光點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休,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4、反思教學中的遺憾。課堂教學總是伴隨着遺憾的'教學,課前教師精心周密的設計,而實際的教學中,由於學生認知、性格個性的差異,總會留下許多的遺憾。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創新,就會有遺憾,但能抓住遺憾,並反思遺憾,也許一個新的教學靈感就誕生。

四、把握課程標準,從生活中學習地理

新教材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係,讓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師應該好好把握課程標準,從地理與生活的關係入手,通過電視播放有關地理知識方面的節目的內容和結合各地情況,開發鄉土地理資源,包括家鄉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氣候、民情風俗、經濟等,爲地理課堂輸入新鮮的生活內容,從生活中學習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擺脫喜歡大自然,不喜歡上地理課的現象。如學習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經濟是以單一商品爲主的經濟。我通過感德的主要經濟來源茶葉展開討論,它的好處與弊端,該如何更好把發展我們家鄉的經濟,這些正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所面臨的問題,與我們有很大的相似性。

總之,以上是我在一年課改中的心得體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註重個人實踐經驗的積累,教學教法的研究,更好地拓寬自己的視野,知識面,讓課改越走越寬越好。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5

雖然網上的學習與觀看視頻非常枯燥,但我知道這次培訓級別很高,機會難得,告誡自己要耐住性子,認真觀看與學習專家的講座,並結合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對區域地理的教學有如下體會:

區域地理是國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將地理知識作爲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學習區域地理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同時讓學生足不出戶便可盡收天下於眼底,飽覽各地風俗人情、優美畫卷,陶冶學生情操。因此,學好區域地理就成爲地理教學的關鍵一環,教好區域地理更需要教師擁有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地理知識。同時還需要教師配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導入新課時,儘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即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之始,如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可以說這節課的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很多區域的導入可以採用視頻或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啓迪地理思維。如教學“黃土高原”時,以歌曲《黃土高坡》一曲: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最好是老師清唱,效果更好);如教學“西雙版納”時,以《月光下的鳳尾竹》開始;教學“珠江三角洲”時播放“深圳對外開放”的視頻並配以歌曲《春天的故事》,等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呈現的區域知識,儘量形象直觀。

國中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更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要儘量把地理知識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給他們,如多讓學生讀圖,析圖,從圖中提取相應的地理信息。

3.比較區域差異,突出區域特徵。

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引導學生進行區域比較,找出區域差異。如青藏地區,讓學生認識“高、寒”及在高寒影響下的農業生產;西北地區,讓學生認識“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及在此特徵影響下的城市分佈和農業特色。

4.學會總結歸納,把握區域聯繫。

區域地理的內容涵蓋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梳理,明確自然地理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氣候、資源、河流、植被等內容;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口、城市、經濟和文化等內容。這樣化繁爲簡,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5.進行角色模擬,爲區域發展出謀劃策。

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角色模擬,既起到了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同時爲本區域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小小的獻計獻策作用,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6.將地理圖冊和多媒體的運用有機結合。

區域地理教學應該在閱讀相關地圖的基礎上進行。地理圖冊學生人手一冊,充分利用圖冊可以養成學生用圖讀圖的意識和習慣,提高解讀地圖的能力。

學海無崖,教海無邊,我深知要想專業成長和教學提高,需要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教學實踐。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6

經過一個學期對自然地理的學習之後,瞭解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爲自然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爲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爲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爲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並不是侷限。特別是做了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後,因爲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後,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蒐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麼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徵要複雜得多。在這裏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並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併成爲生物圈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後,又成爲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着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爲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爲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隨着自然地理學的發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生聯繫,形成了衆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爲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學科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和歷史自然地理學等。 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特徵的學科。 區域自然地理學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古地理學是研究和重建地質時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現象的學科。歷史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近一萬年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學,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徵形成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也有人認爲它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部門性的分支學科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化學地理學和醫學地理學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

生物地理學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基礎上以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成分爲研究對象,研究其組成、結構、動態及分佈等特徵和規律。它們的形成與某些自然科學有關,是自然地理學與相鄰的其他科學的邊緣學科。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分佈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的邊緣學科。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徵、形成、分佈和演變規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係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大氣科學的邊緣學科。水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類水體的性質、形態特徵變化與時程分配,以及分佈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水文學的邊緣學科。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土壤學的邊緣學科。植物地理學是研究植被空間分佈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的邊緣學科。動物地理學是研究動物在地璋表面的分佈及其生態地理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動物學的邊緣學科。以獨特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方面爲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有:冰川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形成、特徵、發育及其分佈規律的學科。凍土學是研究凍土的形成、特徵、發育及其分佈規律的學科。化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佈、遷移轉化規律的學科,是自

然地理學與化學的邊緣學科。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羣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佈、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既是地理學與醫學的邊緣學科,也是應用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此外,還有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荒漠學、河流學、沼澤學等分支學科。現代自然地理學不斷加強定量分析、生態化和應用研究的同時,還注意吸收其他學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開始進行地理預測研究,並將更加重視全球環境問題。同時,自然地理學研究與人文地理學研究將越來越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我認爲不管是學習什麼,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爲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於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並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7

一、課題研究需要在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積累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我認爲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課題的制定一定要服務於教學工作

我認爲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最終我選擇了《農村國中地理讀圖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爲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爲主要研究方法,以農村國中學生爲研究對象,以如何根據地理課堂教學中遇到學生的`讀圖問題爲前提,研究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讀圖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穿插讀圖方法的講解,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爲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三、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爲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爲,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

我常常進行反思、注重細節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傑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同時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讀圖方法應該注意的事項

通過地理讀圖方法的訓練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着差異性,但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投入其中,讓更多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貼近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圖形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讀圖、析圖。

2、要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

地理課堂中的讀圖題的難易程度的設計立足點是把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轉移到“爲學生的學”上,並把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作爲檢驗教學的設計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因此讀圖的設計要難易適度。過多的讀圖會使學生長時間處於低水平思維狀態,他們,尤其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過多的難度偏高的讀圖則對學生的思維帶來壓力,尤其易增加學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讀圖訓練一定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難度適中的圖形,這樣有利於爲各層次學生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

總之,作爲教師,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8

經過一個學期對物流地理的學習之後,瞭解了許多關於交通運輸方面的知識。

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爲物流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爲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爲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爲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並不是侷限於“物流地理”。

特別是做了物流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後,因爲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後,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蒐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麼?

我瞭解到了我國的運輸發展狀況,瞭解了運輸佈局和一些基礎設施。

這門課程還很好的與實操結合在一起,每當講到重點的時候,老師都會佈置下去在相關的地圖上標明重要的港口、航線等等。課上老師的講解加上課下的地圖實踐操作,真的是學會了不少。以前不會看世界地圖的,現在也知道了四大洲五大洋的位置了。

在不久之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參觀鹽田國際。平時也只是聽師兄師姐及老師在口中提到,卻未曾近距離的瞭解它。有幸能有這個機會去到鹽田港參觀,實屬一次寶貴的經驗。

自1994年開港以來,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在短短的十多年間,已成爲世界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港口。經歷十多年的發展,鹽田國際年吞吐量從1994年的1.3萬標箱增長至20xx年的766萬標箱.貨量快速增長,促使鹽田國際加快了擴建工程的建設步伐。擴建工程完工後,鹽田國際佔地面積將增至344公頃,擁有集裝箱深水泊位15個,岸吊及龍門吊設備也分別增至71臺和286臺,鹽田國際將以更加高效的碼頭操作服務於華南地區進出口商。

1994年7月20日,鹽田國際迎來第一艘靠港集裝箱貨輪馬士基的.“阿爾基西拉斯”號,這是鹽田國際的開始。在20xx年10月15日,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艾瑪—馬士基”試航鹽田,該船全長397米,載箱量達到11000標箱。當天鹽田國際首創調配十臺岸吊同時爲其作業,在不到8小時內完成裝卸了6421標箱,10臺岸吊整體操作效率達到545.41吊次/小時,鹽田是其在中國大陸停靠的唯一港口,這是鹽田國際的光榮事蹟,並且鹽田國際還創了兩個記錄。鹽田國際之所以現在有那麼好的成就,不光靠它的硬件設備先進,注重人才的發展,視人才發展爲世界級碼頭的重要目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在參觀鹽田國際的時候,經由上次參觀媽灣、赤灣的參觀之後,也有了少許的認識,對一些港口的機械設備也能粗略的說出他們的名稱了,我想這就是一種進步。在沒有親身參觀之前,老師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類似樣離、圖片之類的東西,雖然看到圖片上的東西能知道叫什麼名字,要是真正見到了也不一定了叫出那些機械設備的名字來。如今不同了,由於是自己親身的體驗,也看到過真實的機械設備,所以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機械設備的名字也能牢牢的記住了。這又是我獲得的寶貴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要想進鹽田國際,或者其他諸類的碼頭公司,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老師能教給我們的也只是學習的方法而已,最重要還是要靠我們平時的努力。

在經過一個學期的物流地理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下,我已經建立了對港航這個專業的興趣,我認爲不管是學習什麼,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爲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於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並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這次參觀我的感受遠遠大於上次參觀媽灣、赤灣的時候,因爲那個時候,是第一次去所以覺得很新鮮,好奇心也是很大的,在看設備的時候找不到門路來看,也不知道該看什麼。這次參觀還有一個收穫就是,鹽田港還發了類似雜誌的宣傳給我們這些“小師弟”看,最重要的是還能帶回來,這樣就可以更加詳細,更加仔細的瞭解鹽田港。

多虧了老師,給我們帶來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見識外面的世界,謝謝老師開了這麼一門對專業如此有幫助的課,要是能有機會多能出去外面見識見識,那就更好了。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9

近兩年來,中學地理新課程教學的實施,大大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地理教學走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那麼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進行國中地理教學呢對此我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轉變觀念。 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嫺熟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爲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從革新教育觀、學生觀、價值觀、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積極思考和實踐。

2.怎樣才能提高地理教師的素質呢?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加 強師德修養,提高思想素質,具備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愛崗敬業,勤於鑽研;才能爲人師表,教書育人。 第二、加強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繼續教育能使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產生持久的發展,所以通過博覽、培 訓、進修、函授學習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充實和強化教師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各 種職業技能。第三、加強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質。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 斷摸索、完善和發展。“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有走教研結合之路,才能在教學與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爲。第四. 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後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覆鑽研、感

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要有意識地挖掘教育資源,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多用身邊鮮活生動的材料因勢利導,靈活恰當地根據學生反應與參與的狀況調節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二、 改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傳統的地理教學,只是把具體的知識要素作爲重要內容 來講授,忽視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分析方法,這樣很難使學生提高認識,培養能力,因此教學中要重點分析知識 結構體系,並引導學生捕捉知識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實現要素和結構的有機統一,使學生獲得分析、綜合、 評比、概括、比較等各種能力。要切實加強地理素質教育,就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思想,研究學生的 心理特點與求知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努力培養他們的地理意識、能力與 創新精神。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培養創新人才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改革的重大問題之一。國中生活潑、好動,具有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是一羣身心不斷髮展的青少年。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着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於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覺沒有收穫。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髮

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爲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爲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

3.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 我們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並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範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 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爲教師,我們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侷限於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彙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是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纔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不斷總結、認真反思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每上完一節課,首先自己進行自我評價,看這節課成功與失敗的地方在哪裏,並查找出原因,做出課後記錄發現漏洞及時糾正;其次通過批改作業發現存在的問題;第三聽取學生意見,上完課後,分別叫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學生,聽聽他們對本節課的看法.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0

我是一名地理任課教師,擔任地理教學緊半年的時間,但是這半年,對於我來說,是充實的半年,忙碌的半年。做爲一名地理教師,我每天認真教學,努力提高所教班級的教學質量。作爲課題組成員,我努力完成課題組安排給我的課題研究任務。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回顧半年的工作,我無論是在學習提高和還是教學實踐,還是教育科研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收穫。

此次我參加地理學習方法研修的學習,使我爲自己今後的教育實踐打下了基礎。通過學習,使自己有了地理教學應該注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繫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繫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爲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爲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

四、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運動;(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五、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爲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比例尺與圖距、實距換算;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晝夜長短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等,通過反覆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六、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繫、空間組合。爲了培養查閱、填畫地圖習慣,要求:書上的圖必須理解,學會分析、應用。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除以上所說之外,首先應該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平時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多聯繫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經常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產生對地理的興趣,從而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爲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鬆地學好地理。

地理學習興趣還可以來自學科本身。地理學科被公認爲是文科中的理科,同學們普遍反映比較難學。但如果下定決心認真學地理,學好了它,自然就有一種成就感,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就進入了地理學習的良性循環中。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學生的地理成績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1

九(5)班 樑婷鈺

接觸地理兩年,我在學習當中,積累了一些學習方法。與大家分享分享:

一、首先,我們一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不能忽視基礎。首先,要仔細地閱讀課本,掌握課本上所有的知識點。在閱讀課本時我們可以這樣做:1、閱讀課文標題,明瞭課文所講的主幹知識,在心中構建最基本的框架。2、閱讀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3、然後閱讀註釋以及地圖,讓它們來幫助我們理解課文,我們無論在課前預習還有複習時都可以這樣做。其次,在必要時我們可以參考資料,幫助我們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但是,課本是“本”,資料是“末”,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資料都是爲了課本服務的。會考後我們很多學生就得到慘痛的教訓——會考的'內容以課本基礎爲主,“本末倒置”就失分咯。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能畫出大體輪廓,加深印象和記憶。 總之,要熟練地掌握地理的讀圖、填圖、繪圖的基本技能。

三、思維要活躍,認真聽課,緊跟老師思路。上課認真聽講比自己課外埋頭攻讀效率更高。還有老師上課要講很多內容,講課速度很快,一定要緊跟老師思路,不然會懵懵懂懂。不要受“筆記心理”的牽制。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做好筆記,懂就行,不需要一字一句照抄,那會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而且會錯過老師很多精彩的講評;不需抄太漂亮,要掌握“快速、精闢、清楚”“三”管齊下。

四、需要做一定量的習題。我們不是經常說“熟能生巧”嘛。我們要通過練習鞏固我們學到的知識,另外,練習有助於我們在考試做題時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徑。在練習時我們要注意掌握一般題目的做法,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新穎的題目,以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練習對題目一定要有選擇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難題,絕大多數時間我們還是要拿來攻克基礎。

五、做地理題一定要掌握做題技巧,掌握並且運用規律,節省時間,同時提高準確率和效率。在做自然地理題目時,我們要運用一些基本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會比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時看起來很難的題目。在做人文地理的題目時,我們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這思路分析,“照貓畫虎”。就說地理分析題,我們常會因爲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該得的分數。我們在分析地理位置、資源優勢以及開發條件、自然條件時都就可以如此炮製.。我們首先應該把握課本,弄清楚課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題時我們按照課本的角度去回答。如果這樣,就會分析得全面,很容易漂亮得分。

總之,學習地理沒有捷徑。我們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麼樣,我們

都需要刻苦努力,一點一滴地積累,相信你的耐心和恆心會得到回報,到會考就穩操勝券了。還有,千萬別抱僥倖心理,永遠不要想着“臨時抱佛腳”的事兒,否則到考試會亂了陣腳,拿到考砸的成績單隻能認命咯。世上無後悔藥,不要浪費可以學習的每一分一秒。

學無止境,地理對我們來說沒有“過去式”。生活中無處沒有地理,不單是爲了應試,我們還要努力把地理運用到生活當中去!篇三:地理學習心得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2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相對於歷史和政治而言,地理非常注重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解析能力以及讀圖能力。因而,地理也是一門非常不好學的學科。

我在學習地理的時候,對於人文方面的知識掌握的比較快,也比較好,但是在一些涉及到讀圖和計算的內容上,如經緯度,時差,地形地貌分析等等上就做的非常的差。下面我主要就圖像這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

地理文字和圖像是地理信息的兩大載體。快速、全面、準確地從題目提供的圖表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地理解與整合,做到圖像信息與文字信息自如轉換,既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也是正確地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從歷年大學聯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地理圖表題佔有很大的比重,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地考查讀圖、用圖能力。

學生如何正確閱讀地圖,首先要掌握讀圖的基本程序,即引導學生先審圖名——抓關鍵的字,看清楚是關於什麼的'圖;再看圖例——有哪些要素,各個要素是用什麼來表示的;最後讀座標——要素及數值大小(氣溫、降水等)、註記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此來確定地圖的類型、地域範圍等。通過長期的觀察、分析、理解和記憶地圖,學生自然會形成地圖的空間感覺和信息分析能力。其次,要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找出地理特徵、規律以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繫,準確理解圖像內涵和得出正確結論。學生掌握了有序、有目的地閱讀地圖的方法,就爲地圖分析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最後,要引導學生勤用地圖,養成經常性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的習慣。對一些重要的地理界線或地理輪廓很瞭解,這樣遇到地圖才能判斷所考的地域,根據自己平時對該地域的知識來解答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3

有幸聆聽了5個課題(自然地理課題:《地球的運動》、《中國的土地資源》,人文地理課題:《高新技術產業》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選手們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和多人次的指導,水平的確很高,爲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和導向。從各位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同時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學內容

大多選手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侷限於教材,尤其是不侷限於一個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選手們設計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聊城本地的資料,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這一點來自泰安的老師體現格外突出,其《高新技術產業》的講授就是分析聊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並配以諾基亞手機和碳纖維自行車藉以引導和分析,實例選取針對性強,貼近學生生活,抓住一個細微點,以點帶面,講透講細。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我認爲這一點在今後的講課活動中至關重要,照本宣科的課越來越得不到認可。新的教學觀念帶來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課本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從現實生活的切身經歷與體驗出發,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繫學生生活

地理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本次聽課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地理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出來的淋漓盡致。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這一課題時,有的從是聊城一年四季樹木的變化導入,有的是從聊城放假時間的調整上導入,有的是從聊城一年四季小明樓房影子的照射情況導入等等,他們都是從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開始,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生髮言熱烈,思考積極,甚至能對不理解的問題,也敢於向老師提出疑問,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課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除了常規的教學環節,不少選手設計了學生反思反饋、關注家鄉問題探究;除了傳統環節名稱外,一些選手設計的環節名稱更能時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盤我做主、觀世博知世界、農業考察第一站、摸家底、看現狀、板塊運動表演等等。如"你問我答"等環節設計,不僅檢測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重視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奠定了課堂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學生主動參與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

四、課件製作精良、巧妙,現代教學手段

運用靈活每個老師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尤其是來自青島的張日平老師將土地類型圖做成了動畫的形式,隨着課件中小男孩的腳步移動跳出相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在講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佈時,中國地形圖與乾溼地區圖層層疊加,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還比如楊青老師在講長江時,講到每一段時都會有該段的局部放大圖和景觀圖彈跳出來。課件設計精巧,運用適時且流暢,有耳目一新的快感。

五、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凸顯教學主題

如煙臺的一位年輕的男老師在講《高新技術產業》時,現場板畫中國版圖,令人感嘆其功底之深厚,尤其是課堂小結環節,教師設計的板書既體現了本節課的主題內容,還顯示了學習本部分內容要藉助的學習手段(讀圖、識圖、分析、分佈、作用)簡單的板書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徹、讓人佩服:板書還可以這樣設計,真是神了!

當然,省地理優質不知是這些優點,比如還有:教學設計理念先進,關注了新課標的要求,關注了學生的發展、教學方式帶動學習方式轉變的時代要求、教師的激情投入,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等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通過聽省地理優質課,我深刻進行了反思:在以後地理教學中,逐步學習以上地理教師的優點,還將從以下方面向進行改進,促進課堂教學。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4

通過本次網絡研修培訓,我認真參加了六門課程學習,在論壇上積極發帖和回帖,與同學開展熱烈交流,撰寫並提交學習心得、教學設計與反思、我的教學故事。老師精心編寫的網絡教材、專題講座、案例展示和評析、思考與活動、參考資料,內容詳實,包括了地理學科的實際教學設計案例,應用性很強。網絡在線學習方式以新穎、獨特的教學模式,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在這短暫的一個多月中,我學到一些基本常識並由此深化,體會和感觸很多,本次培訓對我教學有很大幫助,

第一,我意識到,作爲地理教師在研讀義務教育20xx版地理課程標準時,首先應該知道課程的性質、領悟課程的基本理念、熟悉課程的設計思路,在分析、研究“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時,需要注意緊扣地理課程的核心論題,以人地關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爲一條紅線,把各項教學內容串聯起來,突出地理課程的區域性和綜合性。X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建議”起始自然段的一段文字進行了改寫和充實,強調地理課程的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指出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充分重視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利用,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實踐與創新,不僅是地理學習的兩大重要環節,又是地理學習的主要目標。實踐是深化地理認知的需要,是把地理知識和現實生活、社會經濟、自然環境聯結起來的途徑。創新是地理知識在運用層面上的重組,是地理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創意,是思維活動在地理價值判斷中的昇華。

第二,如何在地理課堂上,根據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地理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回答問題、收集資料、積極思考、相互討論、辯論和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學習方式或過程。廣義的“地理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在課堂的地理學習活動和課外進行的地理學習活動,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回答問題、收集資料、積極思考、相互討論、辯論和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學習方式或過程。是學生除了被動聽課以外的各種學習活動。 地理學習活動具有兩個特徵:一是“動”,包括動耳聽、動眼看、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動腳走。二是“生動”,包括教師引導下的“動”和學生主動的“動”,學生在動中學習,在動中體驗,在動中發現問題,在動中進行科學探究。教師應注重利用活動進行地理教學,注重活動設計,注意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三,爲提高地理課教學的效能, 教學策略的運籌超越了那些具體方法,屬於教學原則性問題,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更加強調了方法的選擇及優化組合。課堂組織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因素,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有效地處理課堂問題,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以下結合國中地理教學實踐,從組織策略、提問策略上,對地理教學策略的優化組合進行思考並提出建議。

1.運用組織策略開展探究學習,擴大有效的參與

課堂組織策略涉及教師角色的認定、課堂活動的控制、交互模式的選擇等。課堂組織策略成爲課堂有效管理的保證。

地理探究學習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科學問題是開展探究學習的前提和出發點,提出具有探究價值和科學意義的問題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關鍵,沒有問題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地理探究學習指以促進學生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探究技能掌握和加深對科學的理解爲目的、以一定的問題爲導向,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在教師指導下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反思評估和表達交流等探究要素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運用地理科學方法體驗地理研究過程,嘗試解決地理科學問題,由高度科學思維參與的各種學習活動。探究學習要讓學生經歷思維活動或實踐活動的過程,獲得切身感受,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養成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在教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課時“東南亞”時,教師精心設計了學案:

在航海遊戲中選擇不同的線路:

在東南亞大洲大洋地圖中已標出經馬六甲海峽到達波斯灣、紅海、非洲東部、好望角的海上航線,並設置任務:

①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西洋的航海活動。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瀏河)出發下西洋,到達紅海。

②日本橫濱出口一批汽車到地中海的希臘。

③波斯灣的石油運往中國上海。

④印度孟買的棉紡織品出口到澳大利亞悉尼。

⑤達累斯薩拉姆港有一批銅礦運到日本大阪。

首先,教師請學生用彩色筆描畫不同的航線,在學生們感受到馬六甲海峽的交通要道地位之後,靈機一動,要求學生討論:

問:鄭和下西洋返航時,從會東南亞帶回一些紫檀、雞翅等木材用於壓船艙、穩重心,被蘇州的能工巧匠加工成紅木傢俱,會不會對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會產生不利影響?

接着,教師引導學生把新教材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與補充的20xx年中國主要石油進口來源國和石油進口量列表整合後進行問題設置:

爲了減少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能源專家首先建議,俄羅斯和中亞等地區石油資源也較豐富,所以……

環保人士認爲,小汽車太多污染太重了,霧霾天氣對健康不利,所以……

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學生從表格和材料閱讀和討論中,明白了除了海上輸入石油,還有管道運輸,後者受南海爭端的影響小,有利於中國的石油安全。另外,選擇綠色出行,多坐公交,發明用於替代的新能源。

可見,教師在備課中充分把握新教材知識聯繫後,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成功控制課堂活動,選擇合適的交互方式,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建議選用兩種課堂組織策略:

①指定輪流參與。這是課堂教學中促進討論的一種技巧,每一堂課指定一個小組參與討論。通過輪流參與的方式,給每個人和每個小組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爲了確保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的活動,教師可要求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張紙記錄參與活動,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記錄自己在上課討論時回答問題和提問問題的情況。這樣便於教師掌握課上有多少同學真正參與了活動,有多少學生被忽視,以便調整自己教學。

②表演訓練。爲確保學生真正參與,可讓學生獲得自己的理解或答案。表演訓練讓學生使用所學術語、信息進行有效的表演。例如在教“巴西”這一課讓學生扮演印第安人,描述遷移農業的過程和弊端;從不同的身份去體驗生活,效果較好。教材中可設計表演的題材廣泛、滲透了文化素質,包括風俗習慣、人際關係等內容,融思想性、知識性、真實性於一體。地理課上,小組活動中常有些角色需組織男女學生共同扮演,如: 扮演導遊介紹蘇州美食,分析魚米之鄉的農業與氣候地形的關係;扮演巴西卞卡一家人,直觀說明混血種人的形成;扮演澳大利亞農民,反映其農業地帶的特殊分佈。教師可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佈置角色表演任務,可分小組活動,這種經常性的人人蔘與的角色表演可在廣泛發動學生基礎上獲得與那種爲了公開課需要,浮於熱鬧的表演形式有迥然不同的結果。爲了小組的共同榮譽,組員們發揮團隊精神,分工協作,通過競爭選拔,使一些才能出衆的學生髮揮出潛能,脫穎而出,參加校內外擁有更廣闊空間的活動。

2.選擇提問策略,實現有效的調控

提問作爲最常見的課堂交互活動。問題的.種類,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估,以及對回答過程的控制,決定提問的成功與否。不同問題對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等各有要求。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問題有難有易、等待時間有長有短、反饋方式各式各樣,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提問的質量。提問策略可分爲以下幾種:

①準備有效的問題。

有效的提問應能使學生做出相關的、完整的答覆,並且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相反,如果提問造成學生長時間的沉默,或者學生只能做出十分簡短的或不恰當的回答,那麼,提問就一定存在問題。

例如:在新課教學時,如果教師提問:“泰國人爲什麼喜歡吃米飯?”,學生會感覺難以入手,因爲提問指向不明。因此,建議教師明確條件,這樣提問:從自然和人文條件上說說東南亞人選擇種水稻是什麼原因?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從自然和人文因素分析農業發展的一般方法,也可便於清晰順暢地獲得信息。

可見,有效問題一般都是開放性問題、發散性問題,要求回答者運用其思維機制進行回答,鼓勵學生做出自己的答覆,有助於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效問題發人深省,需要回答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推理能力。有效的問題意思明瞭、具體,爲回答提供清晰的回答模式;能夠引發活躍的課堂對話,照顧學生的思想,學生的理解力;能夠運用學生的語言,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氛圍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要求學生能夠在各個概念之間建立聯繫,通過組織學生推論、概括、解釋給學生提供機會加深其對材料的理解。

②問題設計的方法

首先,多問挑戰性問題。問題應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知識水平都有一定的難度,從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這類挑戰性問題的正確回答,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巴西的熱帶雨林中會大面積種植水稻嗎?通過與東南亞耕地較少,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人文條件展開對比,以明確不同區域在自然和人文因素上的差異。

其次,問幾個能夠引發深入思考的問題。當學生的回答不得當、不完整時,教師應繼續提問,通過暗示等手段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答覆;當學生的回答正確時,教師也應在其回答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問,使問題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討論。提問深入思考的問題可以避免一次性問答現象,增加學生的參與。

再次,提問與學生經歷有關的問題。余文森教授認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當所談論的話題爲學生所瞭解、所提問的內容與學生的經歷範圍有關時候,學生就會感興趣,參與意識也就會增強。如:讓學生展示自己拍攝古老的山塘街上的各式屋頂照片,觀察分析蘇州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地處溼潤區的特徵。

此外,提問具有發散性的問題。學生比較喜歡發散性問題,而不大喜歡聚合性問題,因此,提問時應增加發散性問題的比例。如:鄭和下西洋和麥哲倫環球航行,有何不同?

③過程調控的建議。

這是指保證提問過程順利進行的方法技巧,主要有注意全方位、提問不主動的學生、轉移和誘導等。提問時,教師首先應面對所有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感覺到教師是在面對自己說話,從而集中精力於課堂活動之中。將提問的問題應按由易到難,由封閉性問題到開放性問題,由聚合性問題到發散性問題,由淺層問題到深層問題的順序排列,體現出層次性。班上有的學生比較靦腆,有的學生容易走神,有的則可能做小動作。有針對性地提問可給以靦腆的同學機會,喚回走神同學的注意力,制止擾亂課堂的同學,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注意到提問不主動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參與。

當被提問的學生不能回答提問,教師可將問題轉向另一個學生。當被提問者不能回答出問題時,大部分同學希望教師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而不是希望教師馬上將機會轉給其他同學。教師應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轉移和誘導:調整自己的問題,給予提示,幫助被提問者找到問題的答案。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5

嚮往自由自在,遊山玩水的生活,渴望去瀏覽旅遊勝地。但是對這些的嚮往和渴望起碼要有個基礎的地理知識,當然只要你有錢不懂地理知識遊遍天下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再加上地理知識遊遍天下更是沒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隻要看地理書。沒有錢一樣可以遊覽天下,這是相對於沒有錢的人遊覽天下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雖沒到過那個地方可卻知道那個地方風光秀麗,景色優美。可這就要認真細心地翻開一頁頁的地理書。

是的.,我也是一個嚮往自由自在,遊山玩水的生活,渴望去遊覽旅遊勝地,觀光名勝古蹟。所以我很喜歡學習地理,爲我以後有能力時去實現我的願望奠定基礎。因爲它可以幫助我走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只要有地圖東東西南北也不會迷失方向,可以讓我知道天下一步的名勝古蹟,那個國家在那個洲。要去的地方要往那個方向出發。

從國中到高中學習地理以來,我發現自己本身就在遊覽天下的名勝古蹟。而且不用等到有能力更不用費力和花錢,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習地理科目就像在周遊天下,遊山玩水遊覽旅遊勝地,觀光天下的名勝古蹟。我沒去過廣西的桂林山水,可我知道那裏的山水風光很美麗沒;沒到過安徽的黃山,可我知道那裏有迎客松樹;沒去過青藏高原可我知道那裏有潔白的冰天雪地;沒去過北京可我知道那裏有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沒到過黃土高原可我知道那裏的水土流失後形成的壯觀;沒去過法國的巴黎可我知道那裏有聖母院和埃菲爾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