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5篇)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5篇)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的7月3號至7月8號,有幸參加了“河南省濮陽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的培訓。非常感謝領導爲我們搭建了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使我有這次珍貴的學習機會,能從各方面提升自己。在短短的5天時間裏,我們聆聽了9位特級教師的精彩講座,他們以鮮活的事例,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獨到的教育觀念和精湛的理論闡述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引領着我,讓我在解讀自己的同時,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用自己的經歷傳授給我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於讀書,善於思考的老師。

下面我分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什麼樣的教師受歡迎

在學習期間,一共聽了9位專家的報告,感觸最大的是:什麼樣的老師纔是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在這幾位專家中,我找到了共同點,一是有幽默感,二是有淵博的知識。每一場報告都能讓人靜心聽,認真記,感覺他們的過人之處就是他們用抑揚頓挫的聲音,生動活潑的課例,把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看法娓娓道來,而且講課過程中不乏幽默感,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之餘還體會到一些真理感觸最深的就是7月7號講作文教學的袁志勇老師,圓乎乎一個老頭,但是他輕鬆詼諧讀的話語讓我一直我沉浸在他的講座中。7月6號付處長講的純理論的核心素養內容,因爲她標準、平和優雅的普通話也讓我聽得津津有味。反思我自己的課堂氣氛,我覺得最缺乏的就是激情和幽默感,朗讀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我要好好努力,爭取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二、堅持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

任何人的發展都離不開讀書,讀書的邊界就是人生的境界,給我們培訓的老師幾乎都談到了這個話題,尤其是海淀區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孫鳳霞老師更是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反覆告訴我們,一定要創造條件讀書,一定要無條件熱愛學習。作爲老師,如何更加深入的教學,如何在課堂上與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如何與時俱進的掌握教育教學技巧,我們不僅要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還要博覽羣書。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博學的教師一定是受人尊敬的,一個具有較高文化資源的教師一定是學生樂於接近的,因此,以後我一定要堅持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專業成長離不開激情和創新

通過此次培訓,通過聆聽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我更相信的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工作中容易被瑣事束縛,惰性大,闖勁少,課堂上講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太少,經過這次培訓,我清醒的認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走向名師的必要因素。培訓時吉春亞老師推薦了部編版的四本教學實錄我都買了,假期裏觀摩了她好幾節課堂實錄,一個奶奶輩兒的特級教師還在深入一線教學,課堂上妙語連珠,在她的引導下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出人意料。觀摩了她的課堂更加堅定了我改變自己的決心。

四、團結協作,共同成長

我們常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團結協作,可以取長補短。衆多名師的成長經歷啓迪我們,要想自己得到較快的提高和發展,一定要融入一個集體。我很慶幸加入我們年級組,去年剛接班時手忙腳亂,鄭老師、弓老師不論多忙都手把手的教,平時有了問題,只要問他們都會想辦法幫我解決,課件我們組也是共享得,辦公室的氣氛緊張不失靈動,我們是一個團結互助的小集體。

今天的教師既是工作者,又是學習者,更是研究者。幾天的培訓特別短暫,但是收穫頗豐,細細品味之餘,更是應用於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讓我的學生也能受益,也希望有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學習機會。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2

自9月3日至12月10日進行了科學素養培訓。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爲:“科學素養包括運用科學基本觀點理解自然界並能做出相應決定的能力。科學素養還包括能夠確認科學問題、使用證據、做出科學結論並就結論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世界普遍運用的科學素養的三個維度包括:科學知識(科學術語和科學基本觀點)、科學方法、科學對社會影響的理解。下面就理念的認識作一個簡要總結。

一、領悟了新課程的理念。

1 提高科學素養

培養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是科學教育最根本的任務。

科學素養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之中,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1.1 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

科學態度:好奇心、誠實、實事求是、合作、創造力等。

科學的世界觀:科學認爲世界是能夠被認知的;科學知識是不斷變化的,科學是一個產生知識的過程,知識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學雖然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但這種變化是處於緩慢的修正之中。絕大多數知識是相對穩定的;科學不能爲一切問題提供全部答案,世界上還有許多事物不能用科學方法來驗證等。

1.2 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

(1)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是可以受益終生的;

(2)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重過程勝於結果;

(4)在探究過程中,學習、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技能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作出預期、收集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

(5)科學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辨證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批判思維等。

1.3 科學知識和技能

科學知識主要包括: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

技能包括:觀察、動手、分析、收集和處理信息、撰寫報告、設計實驗等方面的技能。

1.4 科學、技術、社會(STS)

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應該關注、認識STS之間的關係和科學技能對社會的影響。教學中的STS主要要求把注意力投向學生身邊的社會,現實生活中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問題上。STS也包含了對學生現實生活的關注,對學生個人健康的關注,對家人、社區、社會的關注。STS還包含了對學生今後發展的關注,如職業選擇、職業引導的教育等。

當今大學聯考的命題原則之一是“以能力測試爲主導、以基礎知識爲載體”,能力測試是目標,知識的正確理解、掌握和應用是實現能力的基礎。

提高科學素養的理念首先還是要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能夠合理地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之中。

2 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這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此理念可以詮釋爲:尊重每一個學生;“課標”制定的標準是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課標”制定的標準並不意味着忽視那些優秀的、有特長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意味着教師要因材施教;學習資源的分配上對每一個學生應該是人本的、公平的:評價應該是公正、公平的。面向全體學生,意味着學校、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尤其是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集中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的,當屬新課標將整個課程分爲必修和選修2個模塊,必修模塊是課程的核心內容,對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選修模塊可促進學生多樣化的發展,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滿足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願望。

進一步挖掘“面向全體學生”的內涵,還應體現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爲學生創造更多的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得出科學的結論,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3 倡導探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作爲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途徑之一。新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爲主動,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並通過動眼看、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及基於實驗的、測量的、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模擬的、模型的、技術設計的等多種形式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方法。以及要求學生主動地蒐集和分析各種信息,善於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把探究性學習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正如有的專家所說的新的課程標準重視探究性學習,但不贊成事事探究、時時探究,濫用探究,進行科學探究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有值得探究的問題或研究任務,探究性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同時也不否定傳統講授的合理性。

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探究活動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每一次探究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使用行爲動詞來表達,以便有針對性地完成活動過程的設計,也便於在活動之後檢驗教學成果。

3.2 要有值得探究的問題或教學任務

每個探究活動應有學生未知答案的問題。如果學生已經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經歷真正的探究。如在學習“礦質營養”前,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戶養的花爲什麼要定期鬆土?爲什麼要選擇肥料?”有條件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郊區蔬菜或花卉基地瞭解“無土栽培技術”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這樣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並發現新的問題。

3.3 要有民主的師生關係和求真務實的氛圍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方面發現,鼓勵與衆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解釋問題有自己的思路,均應給予鼓勵;即便是學生的回答偏離教育目標甚遠時,也不要給予絕對地否定。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

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啓發,搭一個“腳手架”,降低問題的臺階,設置低一個層次的探究點或子目標,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調控的宗旨是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

3.4 探究性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單不應成爲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學習方式有各自的特點、優勢和適用條件。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注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講授、演示、辯論、模擬、專題討論等。

總之,收穫大,只是停留在理念的轉換上,具體到實踐中還有很多挑戰等待着。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3

在閱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找、分析信息,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爲了學生”作爲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爲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範文。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爲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爲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爲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爲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爲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4

作爲一名幼兒學段的老師,兩次隨教體局師訓科組織的中牟名師隊伍進行提升學習,收穫頗多。如果說揚州行時讓我有所思,而武漢行卻讓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國小、中學的優秀老師,專家的講座和參觀的學校也都是國小和中學,雖涉及到幼兒園的內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這次武漢學習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無論國小、中學和幼兒園,我們的教育目標都是培養什麼樣的未來人,教師要關注的是孩子們怎樣學的問題,我們該有怎樣的教育觀,該怎樣轉變我們的教育理念,該怎樣尊重孩子們的學習特點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爲主,將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習真正作用在孩子們身上。

這次培訓,在聽講座和參觀學校的過程中不斷地反觀自己日常的教育行爲,專家講座是引領,也是解惑,也更堅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讀“立德樹人”、提升專業素養

最早接觸“立德樹人”的概念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上,《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實行)》中把師德放在了首位,那時我也僅僅是將立德樹人停留在師德教育建設的層面上,很少主動和教師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以及教育行爲進行銜接。武漢教育科學院的朱長華副院長在《核心素養和教學變革》報告中,以高瞻遠矚的理論架構和娓娓道來的教育實踐的事例闡述,引領我們明白教師的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是“熱愛學生的人格魅力和通過學科知識引領價值觀形成的教學能力”。而今天,我們是否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已經爲培育中牟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好了職業與專業上的準備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師的認識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師核心素養的養成上,我們欠缺的還很多,還需要不斷努力學習、研究、自覺修煉自身的核心素養。

王校長在《淺談中學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煉》中談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樹人,他指出:一是擺正成人與成才的關係。“成人”重於“成才”,“育人”重於“育才”;二是怎麼做。找準“立德樹人”的切入點、結合點。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幼兒園在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確的,從我園的課程設置上也已經體現出來了。我們除了開展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基礎課程,還開展了“早期閱讀”特色課程和以“傳統的節日文化教育”爲主題的園本課程。今後,我們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實踐研究,爭取將我們的課程推廣開,讓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領我們中牟幼教走向更專業的方向上來。

二、立足課堂教學,提升專業素養

聽了靖國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師》講“鷹乃學習”的教育觀點後,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很久很久耳邊一直迴響着“鷹乃學習、鷹乃學習…”孩子們坐在課堂就是學習嗎?什麼是真正的學習?只有讓孩子主動習得才稱得上學習,這也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以幼兒爲本,我們真正做到以幼兒爲本了嗎?誠然,我們離真正的以幼兒爲本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無論是朱長華副院長分享的《貓》的課程設計和課堂實踐還是華東心理學教授張文分享的從《灰姑娘》故事課堂教學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生動地課堂是給予孩子的興趣和學習方式的,只有這樣孩子纔會喜歡學習,纔會愛上課堂。反觀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該做的是減法,去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式,去掉老師過多的預設,把自主學習還給孩子。這樣做,並不是說老師放手,老師就輕鬆了,反而印證了前面提到的教師的核心素養,教師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要懂孩子。針對幼兒園教育而言,教師要會觀察孩子。在今後工作中我要將幼兒行爲觀察記錄和撰寫教育故事常態化,以此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這次名師培訓班學習,我深深感受到教體局領導對我們名師培養工作的重視,特別是蔡科長冒着酷暑從頭至尾和我們一起學習讓我深受感動;馮老師和蔣老師更是爲我們做好所有的後勤服務工作讓我們沒有一點後顧之憂,享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快樂;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師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學習的熱情。蔡科長在開班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言讓我震撼更引發我思考,促我行動,他鼓舞我們不僅自己要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要越走越遠,還要帶領的團隊一起發展。更告誡我們要沉下來,才能走的更遠,纔有可能成爲躍龍。

通過培訓讓我的思想越來越深刻,瞭解到國小、中學的教育重點也更加拓寬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們幼兒園的培養目標、方向是非常正確的,接下來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開展我園教育實踐活動,爭取帶領大家共同成長。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5

素養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識,培養健康身體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勞動技能的一種教育,它是以個體和羣體的先天生理條件爲基礎,以改善先天素養提高後天素養爲目的的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和昇華。爲了較全面地理解幼兒素養教育的內涵,我學習了許多理論文章,深受啓發。進一步認識到兒童良好素養的基礎應包括:

1、健康的心理素養。

2、良好的體能素養。

3、良好的社會性發展與品德素養。

4、良好的才智素養。

5、會體驗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願望和能力等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並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我認爲,在進行幼兒素養教育中,應把着重點放在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

學會生存:這是一個人能順利生存於社會的基本能力與條件。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主要是鍛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初步的自我保護,增強自理能力,即學習“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學會學習:主要指培養孩子從小縣有廣泛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同時還要重視加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經受挫折、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等。

學會關心:指的是要幫助、教育兒童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伴,關心其他物種(包括動物、植物),關心知識、真理、學習以及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這是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備的高度發展、適應性、創造性、社會性、堅韌性及全球觀念等方面的素養要求。

因此,作爲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合理的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堅持“觀察在前,目標在後”,在全面瞭解孩子的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改變過去統一規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標,真正使每個孩子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我們進行素養教育,目的是爲整個中華民族素養的提高立定基礎,因此,素養教育的目標是羣體目標和個體發展目標的統一,要求我們首先應當確立羣體基本素養的培養目標,但又要重視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還要有在每一個孩子每一方面發展的原有基礎上確定的個體發展目標。

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規程”中提出的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的精神。另外,我們還要樹立大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涉及到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系統工程,只有調動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調、同方向地對幼兒過好教育,才能全面、積極在促進幼兒的發展。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6

前不久,翻閱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裏面的一個個故事使我產生了共鳴,尤其是讀了樑曉聲寫的一篇《我的國小老師》,深有感觸。文章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某年冬天,市裏要來一個衛生檢查團到校檢查衛生,班主任老師因爲他的衣服髒,當面指責了他,全然不顧一個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這是他認爲最乾淨的一件衣服。樑曉聲小時候家境貧寒,每天有數不清的家務活,導致手皴;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地幹臨時工,根本沒空照料孩子,也沒有錢買像樣的衣服。作爲教師,應該瞭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不應該以貧富區別對待學生,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相反語文老師卻對他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她的一席話讓樑曉聲感動不已:“家庭貧窮不是你的過錯,沒有值得自卑羞恥的,要使同學們看得起你,每位老師喜歡你,今後就得努力學習。”她細緻地幫他洗頭,一共洗了三遍,還給他在髒衣服外套了件綠坎肩,以遮擋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語文老師的關愛下,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語文還考了滿分,並且寫的一篇作文還發表在《中國少年報》上。

樑曉聲小時候碰到的這位語文老師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引領他進入了文學的大門。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最終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爲一名老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出生於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績也有高低。老師不應該總把讚許的目光、激勵的語言送給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些成績不如意的學生,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們生長的環境,所碰到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溝通是最好的途徑,靜下心來,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找出他們身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尊重每位學生,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儘量照顧孩子幼小的心靈。可以用一些輕鬆的話語,消除孩子緊張的心理,讓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點,千萬不要像樑曉聲小時候的這位班主任一樣,那樣會深深地刺傷一個孩子的心靈,以致於和你越走越遠。

國小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深遠,這麼多年過去了,樑曉聲對當時發生的點點滴滴還記憶深刻,足以說明了一點,啓蒙老師在孩子成長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盡心盡責地做一名好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在多年以後回顧自己的國小生涯時,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7

20xx年10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第四屆遼寧省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活動。在短短一天時間裏,我一共聽了來自不同地區老師帶來的8節課並欣賞了那8位教師的粉筆字,朗讀,才藝展示,課堂教學展示及知識素養答題,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一、出色的朗讀。選手們在10分鐘前抽籤選定篇目,每個人既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又要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張兆龍說:“朗讀首先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該突出的重音一定要抓住。朗讀是讀意思,不是讀句子,要把句子組織起來,讀出來的應是完整的畫面,並非一句話一句話的組合。準確是第一位,還要注意朗讀的起伏性和音樂性,朗讀應給人有種美感,他認爲朗讀還要有故事性,因爲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故事,要把課文準確、生動地傳遞給學生。”他還強調:“文中的人物不管是第一人稱還是其它人稱,其人物的情趣要充分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過硬的寫字。我們常說“字乃人之衣冠”,它是人的第二門面。在寫字環節,要求在短短的5分鐘內現場完成古詩《山居秋暝》粉筆字書寫。每位選手的字結構合理,規範美觀,用筆頓挫分明,輕重適宜,速度適中。有的蒼勁有力,有的俊美清秀。

三、出衆的才藝。8位老師都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戲,有器樂演奏、京劇、歌舞、影視配音、模擬新聞聯播現場播報等,他們的才藝不但讓人賞心悅目,更讓我深思: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興趣應是廣泛的,知識應是全面的。只有讓你平時積累的好東西和你內心結合,產生共鳴,這樣帶給學生的纔是多彩的。

四、深厚的文化底蘊。知識素養問答這一環節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後進行,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內容涉及文學、歷史、課標、地理、電影、戲曲、案例評析等方方面面。選手們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積澱和一定的理論支持是很難輕鬆過關。現在強調學科知識的整合,作爲老師,更應該做到知識的整合,只有像蜜蜂那樣“博採衆花”,釀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讀多看,擁有深厚的知識素養,使知識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方能使自己的課堂煥發“七色光彩”。

五、精湛的教學技藝。要求8位選手在30分鐘內完成一堂課的教學。每位選手都展現出高超的教學藝術。他們設計靈活巧妙,訓練紮實有效,評價全面多元,他們激情四射,演繹了一堂堂生動的語文課。2號老師從與學生對話入手,問大家都學過或知道哪些故事,從而引出“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後,讓學生自讀故事,激發閱讀興趣。3號老師在教學《憶江南》時,通過具體的字、詞,引領學生進入到詞中所展示的優美情境中,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去揣摩、品味語言,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古詩教學的韻味?這些選手用自己精湛的技藝向我們展示了一堂堂紮實、民主、靈動、和諧的語文教學。

一天的聽課學習讓我從那些老師的身上學到了很多,也感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現在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1、每一位老師的課都準備的很充分,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灌,追求花樣,華而不實,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2、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間合作交流下的教學。

3、教師的語言都很和藹可親。

4、每一位老師在展示粉筆字,才藝朗讀方面都很出彩,努力的把每一篇課文讀好,板書工整整潔,準確的傳達知識的中心內容。

通過這次大賽活動,我感到當一名好的語文教師很不容易。在才藝,粉筆字,朗讀展示和知識答題中讓我深深懂得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需要進修提高的地方。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在知識素養答題方面的能力,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內涵,不斷的博覽羣書充實自己,通過自身素養的提高帶動孩子們好學愛學的好的學習精神。作爲語文老師真的會由於自己的粗心不認真,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認識錯誤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我要減少錯誤不斷的杜絕失誤常常自省自查。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在知識和素養上充電,給孩子們帶來更加精準的愉快的知識樂園。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快樂的去學習。力求體現以學生爲本,處處爲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積極進取。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8

在繁花似錦的八月,參加了我縣國小數學教師素養大賽。大賽有數學課程標準專業知識;書寫作圖;教學情景的說課三個內容。讓我有所得,也有所思。

曾幾何時也滿意自己數學教學的各方面,因爲這16年的數學教學,沉澱了一些數學素養和底蘊,讓我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用,但這次數學教師素養大賽讓我如夢初醒。數學教學理論不夠豐盈,沒有一桶水;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作圖還行,但不是頂級的;教學方法,知道很多,但應用不夠靈活。可見自己的基本功不紮實,而且興趣、愛好不廣泛,沒有一技之長,我感覺真是汗顏。我們的教育理念是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的人才,而自己卻“先天不足,後天不補”,怎麼能夠做好爲人師表呢?又怎麼理直氣壯的對學生評頭論足呢?

素養大賽指明瞭我的不足之處,及時讓我認清了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今後的教學中:

①平時積累經驗。不在盲目自大,不在自我滿足,而是從頭積累,下功夫精心備課,常反思改進教學。

②加強理論學習,每月讀一本數學理論著作,並做好筆記。用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學工作。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國小數學教師在數學方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教好數學的教育規律,研究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狀況。這些都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和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教育理論,這是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學,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礎。

③苦練基本功。每週練習數字書寫與作圖,堅持用準確嚴密的數學語言講課。每月講一節示範課,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總之,我會動力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爲孩子的數學學習奠基!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9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明白學生學習,將“漁”的潛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第一位xxx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爲突出。xxx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到達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應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x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x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導主角,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爲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我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這次聽課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是我們的課堂改革以及課程改革是長久,我會將這次學習活動積累的經驗,應用於以後自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0

通過創新教師培訓,我感受頗多,一些是我不成熟的心得體會,不足之處望指導教師給予斧正。

1、創設和諧的情感性教學環境課堂教學與其說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不如說是師生之間情感信息的交流過程。

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和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對課堂教學纔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纔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爲了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中需要注意:

(1)相互尊重。師生彼此尊重的關鍵在於教師要儘可能地尊重每一個學生,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

(2)教學民主,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融洽。

(3)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動人,用自己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以引起師生之間的感情共鳴。

(4)師生互愛。教師要通過自己對學生的關懷,通過各種表情動作,表達對學生的情感,達到與學生心靈交流的目的。

2、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要着眼於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形成的偏重於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索的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偏重知識傳授、偏重技能訓練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找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3、教師角色定位

(1)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前臺。用一種平等合作的態度和語氣與學生共同商討某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形式,使學生體驗到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2)要注意個別差異,尤其是對那些主動參與意識差的學生,應熱情鼓勵他們,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且幫助他們改正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方法,使他們及時走出學習和發展的困境,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3)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能力。勇於探討並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和意見,不固執己見;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輕易低頭等。

4、思維是教學的主線創新性教學的首要任務並不在於直接傳授現成的知識,而在於引導學生髮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前提,而且是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的前提,知識只有圍繞問題展現出來,才能爲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現代教育形式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我們不是隻負責教會學生多少東西,而是教學生如何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從而可以獨立學習、處世,協同班主任的身份我更深刻認識到教學一定要和德育工作一起做,這樣纔可提高全民素質。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1

“孩子都是可愛的。”無論是講座還是展示課,鄧寧霞老師都是以這個思想去貫穿始終的,不僅是口頭上而且是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我對這句話也是感觸很深。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孩子當中肯定有調皮搗蛋的、或者是學習上進步沒那麼快的,當我們一次次的苦口婆心、耐心教導之後仍然沒有好轉的,可能我們就會不耐煩了,或者認爲該生儒子不可教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如果我們心中認定“孩子都是可愛的”,相信我們一定會看到學生優秀的一面。

記憶單詞一直是學生學習英語最痛苦的一件事。但鄧寧霞老師通過語音教學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裏學會認讀和拼寫114個單詞,這不能不令到我們對語音教學刮目相看。一直以來,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忽略了語音教學,即使有些老師知道其重要性,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觀摩了鄧老師的語音教學課後,對語音教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語音教學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我們肯去鑽研、每天利用課堂上的幾分鐘去滲透教學,我們的學生就可以把語音學得很棒,記憶單詞的難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這次培訓,瞭解了“圖式”這個概念。每次在鄧老師的講座都能學到一些新的知識,令人在欽佩其知識淵博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這是一個好學的老師。作爲一名老師,我們在教好學生的同時,應該不斷地爲自己充電,讓自己的知識面與時代與國際接軌,正如鄧老師講座的主題:做一名愛閱讀的老師!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2

昨天上午,聆聽的是上海心理協會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特聘資深心理諮詢師陳默老師“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成長”的精彩講座。陳默老師以自己多年的研究故事、結合教師的生活現實及工作的性質,幫助老師調整了心態:選擇做一名國小教師是一個最聰明的選擇,使老師們從心底消除了“教師是個苦差事、高危職業”等負面的情緒,重新給自己的職業定了位:國小教師是個好職業。

教師是個自由度很高的職業。在學校,上課有教室,下課有操場,活動空間寬闊、自由。這在激烈競爭的經濟大發展時代,除教師以外的任何一個職業人都無法擁有的。中午兩個小時左右的午休、下午與學生同時放學的愜意,又很好地使我們勞累的身心得以及時的調整。活動的地點自由、時間自由,身心就會自由。陳老師認爲教師實際上是個“個體戶”,教學自由、教學設計有自己的風格、班級管理有自己的小天地。的確如此,走進自己的班級,關起門來,我們可不就成了“老大”?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說錯了做錯了又沒人跟你過不去,孩子們還會可人的原諒你、五體投地的嚮往你、敬重你。

教師是一個休假較長的職業。一年中,我們擁有累計三個多月的假期,這樣的假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有了更多的整塊兒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與家人,大大增強了自己家庭的和諧指數與幸福指數。在經濟大發展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吃什麼”已經不再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見面“去過哪裏”的問候會成爲新的中國式招牌問候。世界這麼大,我們想出去看看,只有教師有時間。

教師是一個具有成長性的職業。現在,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漸漸形成了一個“學習型”社會,而教師的職業就獨具其功能。想想也是,平時我們無論是搞教學,還是做教研,都離不開學生的監督、同伴的互助、自己的反思。這樣的過程,環環節節都會迸發出新的靈感與創造。教學相長,說的就是教師職業的成長性。在工作中得以學習、成長,這又是其他職業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收穫與狀態。

教師是一個影響他人的職業。關於教師職業的影響性,陳老師給我們舉了兩個生動的例子:上海一個69歲的老人,因爲國小時候家裏窮受過老師的接濟,退休後就找到了當年的班主任老師,把他奉養在自己家中;一個退休的國小教師在住院期間,侍候他的不是兒女,而是教過的國小學生。曾經的學生,如今的“孝兒”,如何不讓人欣慰呢?“教師”與“母親”同樣偉大,後者給予人生命,前者塑造了人的靈魂。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會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所云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用陳老師的話來說“怎麼拔高國小教師的地位都不過分。選擇國小教師是個最聰明的做法”。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3

教師需要樹立“教育要發展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一專業思想,並切實把它作爲教師專業行爲的理性支點。其中,一方面需處理好知識和能力、品格之間的關係。知識是基礎,發展能力和品格離不開知識的習得;知識是手段,目的是通過知識的習得發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確所要發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應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和諧。專業思想的建立,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有彈性的教育教學行爲。

至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堅持探究性的教與學,讓學生學會認知。知識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式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並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漸地形成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思想,項目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像藝術家那樣工作都是不錯的選項。但無論哪一種方法,情境、問題、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關鍵詞。再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自我教育、反思與管理。

爲了在教育教學中能順利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格外重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教學交往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轉化爲驅動性問題,設計學生活動。要形成多角度、多層次、開放地進行設計的技能,既考慮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又考慮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既考慮課內內容,又考慮課外內容,要熟練地運用生活經驗和社會資源,包括21世紀社會、生活的實況,給學生以實際問題的解決。通過教書實現育人,達成立德樹人的目的。

課堂組織和教學中,要精心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課堂的組織,展現課程的生成、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和解決,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技能來指導學生,成爲學生終身學習態度、方法與能力的指導者。在組織過程中,教師要具備技能,以求能夠及時判斷出學生的發展狀態及需求,做出恰當的反饋和引導。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素養和個人自主自律行動等核心素養。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4

新課改背景下,音樂學科作爲人文學科之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對音樂教師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突出表現爲教師的複合型和教師素養的多元性。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們有必要對當代音樂教師素養之內涵與結構作深入細緻的研究與探討,從理論層面對音樂教師素養構成與含義進行科學詳盡的剖析和闡釋。

一、音樂學科之人文教育本質

科爾伯特曾說:“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並不取決於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決於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獲得?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麼,學校教育之品格獲得又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當然是各學科課程。其中人文學科對人品格的獲得應該承擔幾乎全部的任務,“因爲人文學科的貢獻主要在於‘以獨特的方式提高人的價值判斷意識’,在於‘以一種知識和教育領域所沒有的真誠態度’來接納價值觀念。”①而科學學科從整體上很少談論人生的目的、情感、意義等與人的品格緊密相關的東西,因此,以審美爲基礎的人文學科之藝術學科在其中必應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音樂學科必定成爲人文教育中堅,爲國人品格的獲得與培養髮揮其獨特效用。

我從人文學科角度、通過對人文學科教育本質的論述,意在闡釋音樂學科的人文學科的概念內核和音樂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質,強調音樂學科的重要性。

二、音樂教師素養構成

如上所述,音樂教學實施者——音樂教師的`素養就顯得尤爲突出與重要,因爲首先教師的職業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師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響者、塑造者。正所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爲音樂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參與者,因此音樂教師素質高低直接關乎音樂教育質量好壞。音樂教育的成敗關鍵在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優劣關鍵在教師素養。

(一)知識技能素養

1、音樂專業素養

音樂專業素養是指音樂教師必須具有的直接服務於音樂教學的音樂專業技能、理論及音樂文化知識。我稱之爲基礎素養。

教師音樂專業素養包含:歌唱教學技能、鋼琴彈奏技能、合唱指揮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史論類知識。歌唱教學技能是指音樂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樂感、恰當的情感表達、科學的歌唱方法等。鋼琴彈奏技能指教師的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確的觸鍵、恰當的情感處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揮技能是指音樂教師的專業合唱與指揮能力,包括:正確的合唱聲音概念、作品的正確把握處理、基本指揮技術以及組織排練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樂創作方法與作曲理論知識。音樂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指音樂專業知識,包括:曲式與和聲、基本樂理、視唱和練耳、樂器知識(除通用樂器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樂器,以及電子樂器)。音樂史論類知識指基本音樂歷史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包括:中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中外民族民間音樂、通俗音樂等。

上述諸多音樂素養集中體現爲音樂教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樂聽力,即音樂辨別或鑑別能力。這種能力既是音樂教師綜合音樂能力的反映,也是具體教學過程所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學生的演奏、演唱,還是爲學生進行各種演示,向學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導,以及逐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聲音概念和自學能力,包括音樂欣賞,無一不與音樂聽力密切相關。因此,音樂聽力是衡量音樂教師音樂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

2、藝術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

藝術技能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教學應該掌握的除音樂專業素養之外的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學科技能知識等。我稱之爲必要素養。

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音樂學科綜合課程之“綜合”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綜合:一是音樂學科與姊妹藝術學科的綜合;二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就是說音樂是其他藝術所必需的,藝術是非藝術學科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結束音樂教育的“孤立”狀態,我們必須建立“大課程”觀念,必須把“音樂”放入“整個藝術”中來考慮。

“美國學校藝術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幹預下,包括有四門藝術課程的綱領性文件——《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這樣表述:藝術教育是一個有序的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四門藝術學科的教育”,②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藝術教育結構與內容。這就要求音樂教師素質的複合型,要求音樂教師知識文化的多元性。依據《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音樂教師的藝術素養應包含:基本舞蹈技能與其相關舞蹈知識及一定舞蹈編導能力,簡單美術技法(素描、色彩等)與相關美術知識,簡單戲劇表演能力與相關戲劇知識。

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具有一些其他學科知識素養。如一定文學知識與良好的文辭能力、基礎哲學、美學及歷史知識等。

3、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

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課程教學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我稱之爲工具素養。包括三方面內容:

(1)音樂課教學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運用音樂專業知識技能(包括其他藝術知識技能)的能力,簡單樂器教學技能,音樂欣賞教學能力,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這裏我特別提及一下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因爲音樂教育之創造性已經是國際現代音樂教育的集中趨向,也是“新課標”之突出要求。創造性音樂教育重視音樂教育空間的拓展。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雷默認爲,21世紀的學校音樂教育,除了爲學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機會,更應該滿足絕大多數人音樂體驗的需求。他建議21世紀的音樂教育內容應拓寬更多的表演機會,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爲一種音樂創造方式的即興演奏方面。“雷默認爲,我們受音符束縛的表演文化已經導致思維方式的萎縮和衰退。表演者一旦離開樂譜,表演音樂就會癱瘓和麻痹。我們不能回到一種非記譜的音樂文化,但我們一定可以在普通音樂和表演方面爲我們的學生展現各種通過即興在表演中獲得的各種充滿創造性的愉悅。過去的音樂教育傾向於過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確的音’上。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機會來指導所有的孩子作曲,因爲作曲是一種音樂思維和認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

“美國DBME以學科爲基礎的音樂教育模式,倡導從創作、美學、歷史、評論的角度來學習音樂。其中創作包括即興表演、作曲和表演。”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在創造性音樂教學能力方面至少應具備表演(包括即興表演)與作曲兩項素質。

(2)一般教育教學技能。內容爲:分析教材組織教材的能力,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準確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導學生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學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教學法與教學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體差異及對學生學習客觀正確評價方面的知識。教學法知識包括普通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知識。教學論知識包含教育、教學論、音樂教學論知識等。

(4)治學與研究能力。治學與研究能力內容廣泛,包括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自我學習研究能力、經驗交流觀摩能力以及教師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師治學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間接影響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師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學的音樂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習新的音樂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的音樂教學手段等,都依靠於治學與研究能力。

加裏寧指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然後再把這些優秀的東西獻給學生。其樸素的言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學做合一”。前輩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適用。

當前,教師要做研究型教育者(我稱之爲教師學者化),已是中國教育大勢之趨,這勢必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學與研究能力是音樂教師必須努力之處。同時,音樂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爲我們身處在一個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淘汰與更新日新月異。

(二)職業道德修養

道德是什麼?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於人,內得於己。在道與德的關係上,古人稱:“行道,有得於心,謂之德”。行“道”,“內得於己,外得於人”,稱爲“德”。可見,“‘道’具有客觀性,是外在對人的客觀要求。‘德’則具有主觀性,是人內心獲得的信念、意識和品質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 ’的內化。”

可見,道德應是外在行爲規範與內在意識、品性的統一。因此對於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簡稱師德),我們應注重教師“內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觀的規範、原則。我們不能把師德僅僅訴諸於條例與規定。對師德的重視由來已久,漢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強調:“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他提出:“善爲師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確指出:“善爲師”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師德。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對教師道德的高度重視並要求以身作則的意義。師德的內涵主要包括:

1、敬業與奉獻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師——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人們要求教師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我認爲,敬業與奉獻是師德之首。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心中有愛。這是因爲學校教育作爲培養人的活動,其活動基礎是愛,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所以愛心是教師敬業奉獻精神之基礎,是最重要的師德素質之內因。這種愛表現爲對教學工作的愛和對教育對象的愛。教師內心的愛外化爲愛崗敬業之實際體現,樂教勤業之實踐行爲。盧梭曾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只爲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它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我認爲,當代教師真的需要一點“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則說,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無名無利、清白之事。

2、修養與言行

我認爲修養與言行是教師“道行”之表現,是教育者知識水準、人格修爲、思想水平、文化素養之融合。而如是之修養綜合外化爲教師言行,教師個人之範行,言行是修養的體現和反映。兩者既獨立又聯繫。教師修養與言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着學生,而這種影響對學生內心影響更深入、更久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之修行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音樂教師應努力在修養、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實現自身修爲的提升。當然,人的修養需要一生來完成。音樂教師的個人修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樂教師用一生來譜寫。但關鍵是我們要去做,因爲:“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蘇聯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師。

總之,師德是教育之車輪,教師之羽翼;師德是教育教學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國民,這要靠教師的德行、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才能、教師的高尚人格。

三、結語

音樂學科作爲人文學科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要求音樂教師素養多元性,我概括爲知識技能素養與職業道德修養。知識技能素養涵蓋音樂技能知識、藝術與其他學科技能知識、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及治學與研究能力;師德素養包括敬業與奉獻、修養與言行兩方面。這些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對音樂教師都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音樂教學首先與音樂教師專業水平緊密聯繫,但教育質量好壞最終決定於師德水準高低。綜上所述,做一名音樂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時做一名音樂教師又是非常榮尚的。正如盧那卡爾斯基所說:“教師是博學多才的,並且是國家中最可愛的人……沒有任何一種職業像教師那樣對人提出那麼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爲人們的典範。”

教師素養的心得體會15

7月2日上午,我校全體老師到海口市十一國小校參加教師全員培訓。十一國小校的階梯教室裏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聶細剛校長精彩的講座《教師核心素養及發展》。聶老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講座中一些精闢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於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聶專家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爲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爲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爲爲社會、爲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爲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我想,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爲學生的全面發展着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爲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佔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爲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纔有成功後的喜悅。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說“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鍊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爲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纔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爲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張玉彬老師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爲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爲。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並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後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xx區教育局英語教研室開展了全區國小英語教師培訓會,本次培訓以“落實核心素養”爲主題,意在提高全區國小英語教學質量。

首先,由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起作業”平臺中結構升級後的板塊設計、基於藍思分級閱讀測評系統的繪本分級練習、新增的自然拼讀板塊設計及教師端的教學資分享介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平臺,從李老師的口中得知,城區教學中已大面積應用到這個教育資平臺。很遺憾,在我的教學班級中,對此平臺的實踐還是“零”,雖然現在是大步邁向小康的激昂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一些農村家庭的孩子擁有或使用電腦,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就當作一個留給學生的階梯作業吧,對於那些有條或有能力或有興趣的學生而言,不妨試用一下,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區教育精英公園道國小的劉老師分享了“國小英語複習”經驗,無論是新授的後隨堂練習、單元複習、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複習,還是每堂大量ppT的運用,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成績的提高與劉老師如此細心、縝密的教學態度和背後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開的,雖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對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鑑作用。

再次,由學習北派名師培訓的優秀教師們分享了她們的心得體會和各自的教學經驗。她們對“單元主題下的輸入”,“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實”,“英繪本與教學本相整合”,“語音教學與自然拼讀在教學中的運用”,“分級閱讀”等做了思想與教學實踐上的傳遞。雖然各位教師對這些教育理念介紹的比較簡短,但可以看出這是教育教學必然之的趨勢。培訓後,對於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聲很高的“熱詞”,我仔仔細細的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正是這次培訓,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侷限性,讓腦洞大開。一些教育專家和教師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先列,對於我們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學試驗田上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理解、接受、再運用。

最後,非常感謝這次的培訓平臺,每次培訓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受益匪淺。雖然北派名師學習的教師人數有限,但楊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線的動態和教育聲音傳達給每個老師,是我所敬畏的,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對於這些教學理念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開始,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