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1

在爲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作爲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作爲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

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爲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爲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爲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衆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爲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纔不愧爲一箇中國人。

國小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篇很高興這次有幸參加了萬載縣第一批經典誦讀培訓班,接到培訓通知時只知道關於國學的,想這是我感興趣的科目,也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課題,所以對於這次培訓我滿懷期待。

當我報到後拿到課程安排表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課程中有“國學吟誦示範課《國學吟誦課堂》及講座”、“誦讀案例及現場指導”、“現代誦讀示範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及講座”、“誦讀技巧與現場示範”、“中國小古詩文誦讀與解析”、“中國小語文教學與經典誦讀”這些專題講座,我將用虔誠的心態,迎接這美好的培訓。兩天的培訓,幾位專家專業性非常強,旁徵博引,侃侃而談,使我對經典有了全新的認識,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也切實體會到使命感和責任感。雖然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內容是充實的,有意義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學習後的收穫:

一、經典誦讀的意義——腹有詩書氣自華

來自華東交大附屬學校的何敏老師首先給我們展示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國學吟誦示範課《國學吟誦課堂》,課後並深刻地闡述了經典誦讀的意義。

原國家教育部長柳斌說:“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應試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國,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詩經楚辭、孔孟之道、老莊哲學、史記漢賦、唐詩宋詞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閃爍着美麗迷人的光芒。這些源遠流長的經典文化,集中了古代聖賢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可以養其心性,學會修身、合作,成爲一生智慧、品格的源頭活水;可以從小立人,長大立國,使民族自立於世界之林。外國人把我們的經典視爲珍寶,日本、韓國把孔孟的儒家文化當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們有什麼理由摒棄我們的經典?因此,誦讀經典是傳承文化的至關重要的通道。讓學生學習經典文化,絕不僅僅是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啓迪智慧,而是擔當更重要的使命。

何敏老師還列舉了很多名人讀經典的得益,讓我明白了經典誦讀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經典誦讀,到底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經典誦讀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兒童時代是記憶的高峯階段。誦讀經典可以使孩子的記憶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可以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吸納更優秀、更精粹的東西;可以使孩子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底蘊;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事實證明誦讀經典,對學生道德、品行、性情、氣質都會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極見功效的人格薰陶教育。最好的例子便是她自己所帶的班級,孩子們不僅能熟讀四書五經,還能會熟練吟唱,這些孩子無疑是幸福的。

二、語文教師該做什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來自江西師大附中的陳學敏老師講了諸多的理論知識,他讓我第一次明確了朗誦與朗讀、誦讀是三個不同的概念。他還講解了誦讀的技巧,並結合實例爲我們做了示範,他一開口便不同尋常,那渾厚的嗓音,精彩的演繹,博得在場的陣陣掌聲。

高安中學的丁豔萍老師從語言、形象與意蘊等方面帶領我們深入文學作品的內部,在對比、解讀中學習怎樣鑑賞詩歌作品,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詩歌文化的魅力。特別是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誦讀示範課,逐字逐句地教授我們怎樣去誦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甚至還細心地爲我們學員每人印了一份詩歌以便講解,比如:詩歌第一節中的第一句,“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着疲憊的歌;”引領我們理解字詞“老水車”的意義,並從中感受它的時代;第二句中的“燈”“行”這些後鼻音的讀法,找出重音、延長音等,以及整個小節應該帶着怎樣的情感去朗讀。這樣反覆地訓練之後,達到她對我們朗讀的期望。特別在最後一小節,因爲是這首詩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時間來教授,除了在字、詞中一個一個分析,還引導我們加上肢體語言和表現形式,她將我們分爲三組,運用反覆遞進的表現形式,運用形象的肢體語言使我們對這首詩歌的最後一小節得到了感情的詮釋,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熱愛祖國的'激情爆發。

整個教授過程,讓我們從一開始淺顯地朗讀再到激情澎湃,這樣的誦讀方式無不讓我對她產生一種崇拜,也從中激發了我對誦讀的熱情。

學會誦讀,鑑賞詩文,書法學習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積澱深厚,技巧性相當強的課程,要很好地傳承併發揚光大,必須依賴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師來傳授,這個重任就落在我們語文教師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必須通過廣泛閱讀經典著作,學習一定的文學鑑賞理論,學會一些誦讀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將語文教學延伸於課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孩子誦讀經典的領路人,讓孩子從小誦讀經典,成爲傳承文明的主人。

三、誦讀經典的嘗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爲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培訓結束後,我一直在思索我該怎樣讓孩子們在一生記憶力最旺盛、心靈最清澈的黃金時期直面經典,汲取中華文化的精華而終身受益。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我從經典中選出的給孩子們誦讀的“經典”——《弟子規》。《弟子規》是集傳統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聖賢學問的根基。誦讀《弟子規》也是教育學生思想,規範學生行爲的一種好方法。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代老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求學生背書。我記得何敏老師說過,她的班級都是利用早讀課的十分鐘時間,帶領學生讀讀背背。每次誦讀內容不多,剛開始時,以培養學生興趣爲主,採用多媒體播放,學生跟唸的形式,通過反覆念,形成記憶。在誦讀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她認爲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在實踐中能內化自己的道德行爲,在家學會感激父母,尊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學會感激老師,尊敬老師,做各方面要求進步的好學生,從而營造很好的班級氛圍。確實如何敏老師的預料,她的班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家裏會主動去讀書,家長的反饋也是很好。

學員誦讀比賽中,聽到同事們的激情誦讀,每一種聲音,每一種感情都讓我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陳學敏老師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對經典的領悟,我喜歡聽經典誦讀,從別人那裏,感受一種新的感動。不知何時起,我喜歡上了朗誦,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來聽,聽着別人朗誦出來的文字,心靈被聲音觸動,文字變得鮮活。慢慢地,自己也想把文字讀出來,戴上耳機,聆聽自己的聲音,雖然不能像別人的聲音那樣準確又富有變化,但聆聽自己的心語,重溫自己的感動,一次次地感動在自己的感動裏。我更希望,在自己進步的過程中,學會怎樣去教給孩子,讓他們學會誦讀,誦讀出經典中那經典的韻味!

通過了這幾天的專題培訓,我深深地感受到經典對於我們現在的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傳統經典文化是真正屬於我們民族的東西,是中華民族的根,我們要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使中華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紮根於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心中。

經典誦讀的倡導人李振村先生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讓孩子拼命做各種練習題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發展,那就讓孩子們誦讀經典吧。”有了這麼多專家走在前沿,我堅信這種教育理念將成爲我自己的發展方向,對我今後教學風格的形成也會起着巨大作用。感謝領導能讓我參加這次培訓,更加希望領導能讓我多參加這類似的觀摩。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2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澱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爲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已來,我發現學生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爲了能把經典誦讀詩文背下來,並能在背誦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臺大聲地朗讀,這給他們學語文增強了自信心。

2、道德修養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們逐步改變着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通過背誦經典,也使學生從小就吸收經典的文化知識,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促進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而且有利於培養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擴大知識面,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3、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同時,多讀經典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俗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

回首和孩子們一起走過的一年多誦經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讀經典,學做人”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置身於書聲朗朗的校園,我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將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樑。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3

本週二在我縣城關中學舉行了沂南縣中國小生經典誦讀比賽,本人榮興成爲評委,目睹了學生的風彩,更進一步的清楚了學生蘊藏的潛力。學生標準的誦讀,優美的舞姿,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令我非常感動和深受鼓舞。活動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的潛力和信心會在活動中不斷得以展現,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慾望。能力是通過有力的平臺和恰到好處的機會得鍛鍊和提升,我們孫祖中學也在這次活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想這應歸功於我們的課改。

成績的取得爲什麼要歸功於我校的課改呢?參加這次比賽的學生正是我所教的學生,在課改前,學生的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我是一清二楚的,在我校大力推行課改的有利時機下,學生的臺上臺下風貌有了質的變化,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展示環節,學生有了在同學面前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的語言、學生的動作、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勇氣、學生的自信、學生的心理、學生的特長、學生的個性等等,在廣大的同學和老師面前得到前所未有的認可,體現了學生那渴望已久的表現,學生的信心足了,學生的思維習慣逐步形成了,原來在班中默默無聞的學生現在也蠢蠢欲動,想努力的去表現自己,學生整體水平在穩步上升。在臺下我看到學生那種自信,那種坦然,那種富足,我想我們勝利了,真的!

我在這次活動中我受到了很多啓發:在班級中多多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分組激勵。成立:班級學生主體的課改推進小組(主要由學習組長牽頭負責學習提升工作);學生書法繪畫小組(負責每位老師設計的6個任務項和班級文化建設及黑板報工作);主持演講小組(負責班級的學生活動比賽、學生主持、學習小組內的演講能力提升)音體特長組(負責班級誓言,班歌、體育賽事的組織工作)紀律衛生管理小組(負責班級管理、提出好的班級管理建議)小組合作學習評價小組(對各學習小組進行全面考覈)在老師和小組大力協助下班級工作會越來越步入穩步的提升層次。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進展和富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爲,承繼民族才智,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這是儒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告知我們:學習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纔會完善。在社會不斷進步、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日,你不好好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定會被社會淘汰。“學”要學的精,“學”要學老,學究竟。只有堅持究竟纔會得到成功;只有學以致用,爲我所用,纔算是真正的學。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學問,只有用學問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師德是師業之魂——老師肯定要修好社會公德,堅守職業道德,科學嚴謹、仔細求實;爲人坦蕩、光明正大、誠懇守信,先人後己;廉潔奉公,端莊穩重,平易近人;學問豐富、語言生動、儀表整齊、舉止文明,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闊同學,要以大愛之心關愛每一位同學。“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迫別人幹;不能把同學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把同學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因而,老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樹立師表形象。師德是師才之本——“師德養人,師才育人;德才兼備方爲社會棟樑。”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不僅要傳授學問,更要培育同學怎樣處事,怎樣做人。師德是師風之根——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都無聲無息地影響着同學。良好的師德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一種良好的習慣,是保證我們訓練百年樹人最重要的根。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5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假如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分散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進展和富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持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省分行組織開展“學國學經典,育道德員工”系列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閒逛,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工作中的座右銘,可以專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漂亮,成就清爽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始終閃爍着特殊的光線。人們面對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試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究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慧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關心,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學問,只有用學問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抱負,再美妙的準備,在沒有實現之前,肯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學問能夠讓你更懂得如何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是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惹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簡單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精神財寶。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有着非常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着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聯在一起,滋潤着中華萬物健壯成長,呈現着中華文明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佈滿人文才智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看、合理的推定、閱歷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家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爲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寶汲取和傳播。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才智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瀟灑。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6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加民族分散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爲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加民族分散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需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隱藏着中華五千年曆史才智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着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爲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才智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爲主幹,又分爲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爲青少年吸取學問,瞭解民族傳統文化供應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加民族分散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爲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當瞭解和熟識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才智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學問,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樂觀向上世界觀。

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瞭解和熟識國學,依據國學所提倡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爲一個品質高尚、行爲法規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樂觀、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係到民族素養的提高,關係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行或缺的組成部分。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7

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端午節爲我們課題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課外閱讀實踐機會,爲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二、開展了迎端午節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五、六年級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活動。通過自制創意手抄報積累端午節風俗習慣。並在班級分享交流學生的'作品。

(二)、三、四年級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

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同學們精心製作、準備小巧手工作品

(三)、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糉子製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這些孩子年齡雖小,但積極參與活動,並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8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誦讀《三字經》。通過誦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國小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爲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爲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爲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蘊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國小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9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會了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絲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地泫潤的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也自然形成,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仔細回味,接觸經典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驚喜的感受到開展經典誦讀後帶給我們的喜悅。

一、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

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識面的擴大。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二、道德修養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弟子規》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逐漸改變着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生最善於模仿學習,久讀經典,最易受到薰陶,他們會以古人爲榜樣,學習古代聖賢的品質,更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爲。隨着誦讀活動的開展,逐漸培養了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樂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在家裏,她們總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聲說話,和外人接觸,卻像只小綿羊,人家問什麼,就答什麼,甚至不答。自從讀了經典以後學生知道了以前那樣做,真是太沒有禮貌了。《弟子規》中的“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可見,經典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由此可見,中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和教育了我們每一個人。看着學生們在經典中獲益,我相信,學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時,必將自覺地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10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裏,羣星閃爍。詩情融花意一體,才智與激情齊飛。閱讀經典就如同與先哲同行,傾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埋怨短,報恩長的寬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特別道。

名可名,特別名。無名,萬物之始也;出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寬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社會抱負;其中不僅蘊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才智美,更沉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爲我們民族精神商定俗成的幫助教學書,成爲一種長效的民族素養滋養濟,更是當代同學學習的模範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爲真誠,讓我領會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暖和他人也是泛愛衆。人生有限,可祝願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悅。當老師以真誠意關心同學,從前視若無睹的機會突然間變得清楚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開心,慢慢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讚美,這一切佳績源於《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同學漸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劇烈的責任感,嚴謹細緻、團結守信、到處爲人着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捨、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並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愛眼見爲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才智思想中,慶幸聖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敬重,只因我請了古聖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肯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敬重老師,把孝永久傳下去。我向善啓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爲我們紮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由於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裂的那一刻,我們肯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愛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楚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

我信任,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許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許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當很深刻。可是這些珍貴的東西,在重複的考試和自我的奮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爲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於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裏。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全部。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傾聽。由於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舊如珍寶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始終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爲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盛的標誌。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公平心對待別人,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驕傲,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傷,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閱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勝利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喧鬧的中國文化討論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11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慢慢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行或缺的精神力氣。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出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常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簡單理解,便利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始終閃爍着特殊的光線。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線,它爲不同時期、不同年月的人們所推崇,所憧憬。原來總以爲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討論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知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作爲老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確定會少很多怨言,確定會是一名歡樂而幸福的老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同學商議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同學,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學問”。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同學多些瞭解因材施教進展同學的共性特長,對成果差的同學應以一種樂觀的心態,正確地引導,信任他們肯定會在自己的訓練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知了我們很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線下學習成長。

國小生誦讀心得體會1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可以從中懂得爲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爲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纔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積極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爲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國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