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求職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精選優秀範文

求職2.99W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唯有這樣,生活纔會綻放美麗.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作文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和參考!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精選優秀範文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精選優秀範文

無形的道,至柔的水

——論道德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惡斯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題記

無形的道,至柔的水,使得孔子對弟子們曾說:“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龍一般的人物。”悉解道家的人,無不對玄之又玄的道與德懷有深刻的理解。

道德,顧名思義,分爲道與德兩大思想。何謂“道”?莊子認爲任何自然是渾一的,主張清心寂神,離形去智,忘卻生死,這就是“道”;列子認爲客觀世界存在着統一的本質或規律,這就是“道”。而“德”,即“人德”“品德”“公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道”爲客觀自然規律,“道”是萬物存在的根據,它是永遠存在的,具有永恆的意義,它的運行也是自由的、必然的。萬物產生於無形,並變化不居,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人要掌握且利用自然規律,這便要求人心懷德,道德相生,可達到仁的最高境界。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道家學說的主張。“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修養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樣。水潤養萬物,而與世無爭。身居衆人所厭惡的卑溼之地,所以更接近於道。他居處總是親和卑下的土地,思想總是保持深藏不露,交往總是傾向仁愛,言談總是恪守信義,從政總是維護安定,辦事總是喜歡幹練,舉動總是切合時宜。正由於高修養人心懷道德,也正由於它的與世無爭,所以纔不遭到怨恨。故知足之足,常足。

現下社會已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理想愈發強烈,道德模範對人民的道德行爲影響日益深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樑宗海仍滿懷激情踐行美德教育;大愛無私的蔣國珍,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鄭宜棟67年節衣縮食,替父還債,體現了一個公民對公序良俗和法律秩序的自覺支持和一生堅守!這些事蹟順應了道德相生,使人體現了完美的人生價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爲稱。故無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尾聲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精選優秀範文

做人有德,爲人有道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弟子規》是國學系列中的精品,字少句短,讀起來通順易上口,道理簡單,層次分明,深入淺出,語重心長,包羅萬象。全書共分五部分,九十句話,1080個字,單獨用“勿”字就有44處。其中的 “入則孝” 、“出則悌” 、“謹” 、“信” 、“泛愛衆” 、“親仁” 、“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

中國是文明之邦,自古崇尚修身養性、禮儀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雖然社會形態不同、人生價值不同,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但是以立德指導立業的價值取向卻沒有改變。做人的原則就是守“德”。所謂“德”,就是人的品格、操守、修養,人要知深淺、明事理、講規矩、守道義。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就是修心,要表裏如一,知行合一。在《弟子規》中的入則孝 出則悌 恰恰用深入淺出文字,告訴我們老實、本分、忠義都是亙古不衰的美德。諸如文中所說:“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應勿懶”“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乃爲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爲規範。“物雖小 勿私藏”、“己有能 勿自私”、“財物輕 怨何生”、“與宜多取宜少”、“用人

物 須明求 倘不問即爲偷”。 “衣貴潔 不貴華上循分 下稱家”、“對飲食 勿揀擇”、“年方少 勿飲酒”、“若衣服 若飲食不如人 勿生戚”這些都是教育我們過節約簡樸的生活。“凡出言 信爲先”,這是教育我們要說真話,說實話,不要說假話,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而無信。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 但我們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文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爲,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做人,就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正確認知自己,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做事、成長的平臺,使自身的素質日漸提高,品格日臻完善,形成自己的本色和風格,謙虛低調、寧靜致遠。

人生的意義在於做事,並通過做事獲得社會認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事的原則就是循“道”。 而所謂的“道”,是做事的態度、方法、規律、技巧和境界,要遵循做事的'規律和要求。千百年來,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爲歷代讀書人的人生信念和境界追求。而《弟子規》中的謹而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則是教我們如何循“道”,如何修形。如對“謹而信”的規定,就比較實際,而且明確提出“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和“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些具體要求,對於當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

現的某些弊端都有很好的省察作用。而且文中列舉了對日常生活瑣事的要求,對糾正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爲和問題,都大有好處。比如說:“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無問”。在“泛愛衆,而親仁”一章中,首先提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用天覆地載的最高理念,來闡釋“博愛之謂仁”的思想,將“泛愛衆”提升到了《禮記〃孔子閒居》中孔子所說的“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此三者,以勞天下,此謂之三無私”的高度,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並且具體論述了“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以及隱惡、揚善、報恩、忘怨、與多、取少等等待人處事的原則。還提出了要認清“同是人,類不齊,流俗衆,仁者稀”的不同情況,使在“泛愛衆,而親仁”的進行中作選擇。最後,在“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章中,對於力行與學文的闡述,也是比較全面的,如“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何成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對“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原話做了更爲全面的闡釋。其中還講了一些讀書學習的方法,如“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等等,都是有益的讀書方法。最後還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作結,指出只要自強自勵,最終必定是學有所成,功有所得。

“德”是做人的根本,“道”是做人的延伸,仁、義、禮、

智、信、愛、善、勇、忠、正的具體表現是爲人處事的驗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是做人原則在自己行爲處事中的具體體現。《弟子規》中所倡導的秩序、誠信與仁愛,恰恰是當今中國在社會轉型期缺失最爲嚴重的,《弟子規》崇尚道德、重視智能、強調文化藝術修養、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等儒家教育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仍具有極其積極的現實意義,有利於新時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值得我們傳承與弘揚

這次公司黨委、工會組織開展學習《弟子規》活動,使我們的思想覺悟有了進一步提高,重新認識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更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做事,先做人的重要性。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有一種東西,每個人都必定要具有,但這種東西時常阻止着我們,不讓我們做一些不正當的行爲。而道德時常提醒着我們不要亂堆垃圾、不要隨地吐痰、不能說不道德的話……

那天,我和媽媽來到公園,正享受着和煦的春風。“撲通——”從遠處傳來了響聲,我們的目光便投向了垃圾桶。仔細一看原來是,年輕的小夥子把喝了一半的飲料罐投進垃圾桶時,不小心沒投準,就掉了出來,撒了滿地。“唉!文明只差一步”媽媽在一旁小聲的嘟囔着。突然,從遠處走來了一位小女孩正在溜冰,“撲通”一聲摔了個狗啃泥。小女孩“哇哇”地大哭,小女孩的家人聽見了便立即跑了過來,趕緊扶起她。只見小女孩衣服上全是黏糊糊的。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小王向小明借3元錢,3元對於小明來說,雖然不是一筆大的數目,但是這是他一個月的零花錢,他正猶豫不決,到底是借,還是不借?看着小王心急如焚的樣子,他想,小王一定是有什麼急事,馬上就要用了於是就借給了他3元錢,小王萬分感激,連聲說:“下次有錢我一定會還你的”。但是,到了第二天,小王竟然沒有來上課。接連着兩天,還是沒見小王來上課,小明失望極了,心想,這真是宜個不講信用的小王,這3元就當丟了吧。

傍晚小明靠在窗口看着風景,突然想小王到底去了哪裏。“咚咚咚”,從門口傳來了一陣敲門的聲音拉回了他的思緒,他向窗外望去,只見窗外站立着一人,他正一手抹着汗,一手攥着什麼東西。他連忙去開了門,正是小王。小王張開了五指,手心裏拿着3元紙幣說道:“對不起,我本來早該還你的,可是,我,那天,我幫人推車,終於賺足了3元,我就睡了一覺,醒來後就現在了。”

社會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彈指一瞬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一漫長的歲月裏,

中國戰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戰勝分裂走向統一;掙脫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着自己。

但是關於公民道德修養的任務勢在必行。因爲沒有倫理道德的社會,將何其混亂不堪!人們啊,讓我們行動起來到的從生便的小事做起吧!

溫州市永嘉縣甌北鎮中學七年級:林亞妮

標籤:範文 道德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