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科技

《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教學設計

科技3.0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教學設計

《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當今人類社會科技高度發達,每天人們都在享受著高科技給自己帶來的便利,驚歎著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時因為科技的迅猛發展也給人們帶來了負面產物,甚至對人類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作為社會的未來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須對這一現實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而長期遺留下來的封建迷信活動也從未消失過,甚至還假借科學的名義進行偽裝,以迷惑人們。這就更需要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意識。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級學生雖然通過教科書、電視、電腦等各種媒體對目前科技發展有一定的瞭解,但缺乏對整個科技發展歷程系統、全面的認識。受知識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響對伴隨高科技發展給我們人類帶來的負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對於大城市裡的學生對迷信活動也見得較少,瞭解不多。但他們有著較強的求知慾,同時具有一定的資料蒐集和辨析能力,教師可適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詢答案,解除心中的迷惑。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深刻感受科技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作用同時也認識到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教學難點是:使學生辨證地看待問題,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雙重性,反對迷信,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說教將教師的觀點強加於學生身上,應儘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形式多樣的手段,如做實驗、小辯論、講故事、看錄影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枯燥的內容生動化,同時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答案,使正確的科學觀深深紮根於學生心中。

設計思路

在本課設計中,首先我緊密聯絡學生實際生活,一些具體的科學事例都力圖從學生生活中來,拉近話題與學生的距離,使枯燥難懂的科學道理更易讓學生接受。另外針對高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多采用辯論、小組討論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引發學生理性思考科技的發展不僅有利也有弊,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去正確利用,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巨大作用,激發學生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意識。初步形成正確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服務的思想。能從科學家身上感受到優良品質,初步形成積極的探索精神。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客觀、全面、辨證認識社會發展的能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蒐集、整理、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知識目標:知道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在不斷地為人類造福。明白科學可以破除迷信,要崇尚科學。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雙重性。瞭解一些科學家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的故事。

教學重點

通過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深刻感受科技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作用同時也認識到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教學難點

使學生辨證地看待問題,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雙重性,反對迷信,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有代表性的三次工業革命的資料、實驗材料、製作與封建迷信活動有關課件、科技成果圖片。

學生準備:蒐集電氣和汽車發展歷史的資料,有關電子計算機的資料;蒐集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故事;蒐集有關封建迷信騙人、害人的事例;蒐集自己最感興趣的未解之謎。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88-P90頁、P96-P97頁內容,話題為“科技為人類造福”。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91-P92頁內容,話題為“科學給我們一雙慧眼”。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93-P95頁內容,話題為“科技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回眸三次科技革命歷程

1.(課件出示瓦特圖片)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教師簡介“蒸汽大王”瓦特的故事。講完後問學生:蒸汽機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工業革命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它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富創造性的發明。那麼,誰知道工業革命時期還有那些發明創造呢?

2.師:根據蒐集資料情況分組。蒐集以發明和使用機器為代表的蒸氣時代資料的同學一組;蒐集以電氣和汽車為代表的工業革命時代資料的同學為一組。請把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綜合,然後按照程序在教室裡張貼。

3.學生自由結組,整理手中的資料。教師適時指導。

4.課件出示有關工業革命的部分圖片,師生共同動手,把資料按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具體張貼位置擺好。然後大家一起參觀展覽。

5.師:參觀了我們自己的“工業革命展覽”,你有什麼特別想說的話嗎?

6.師:同學們,電腦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庭,成為了我們學習生活得好幫手,誰來說說電腦都可以幫我們幹什麼?

7.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追溯了工業文明的程序,知道了歷史上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推動了歷史的前進。科學技術一直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蒐集三次工業革命的相關資料,並通過課上交流,參觀展覽,使學生深刻感受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

活動二展望未來科技發展

1.師:我們每一天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有人說,科技是為懶人服務的,你認為呢?

2.師:你還希望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3.小結:我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和未來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終究會實現,到那時我們的生活會更舒適、更美好!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展望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科技在不斷為人類造福,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為下個活動做好鋪墊。】

活動三我的科學夢從這裡起步

1.師: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大大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程序,而三次科技革命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勞動創造,每一項發明都包含著他們的百折不撓與艱辛。

2.交流收集的科學家的故事和名言。

3.學生談感受,重點引導談科學家有具有的優良品質。

4.閱讀發明“四能枕”的故事,思考:從孫珊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受到哪些啟發呢?

5.自己製作的名言卡片相互贈送。

6.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有了深入的瞭解,也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願同學們能夠從科學家們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示,並伴著這些智慧的話語,共同挑戰我們未來的第四次技術革命!

【設計意圖:此活動的目的不僅在於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故事,更在於讓學生從科學家們優秀品質中受到感染,同時通過閱讀發明“四能枕”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行為指導,讓學生明確了未來奮鬥的目標。】

 板書設計

科技為人類造福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機(火車、輪船、織布機應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電(電燈、電話、電報應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形成、電子資訊化)

第四次科技革命——

夢想從這裡起步

第二課時

活動一魔力無邊,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上課前我們一起來玩一個神奇的魔術——空掌吸杯,請大家認真看。(播放情景音樂,演示空掌吸杯。)

2.師:同學們談談這是怎麼回事嗎?

3.小結:這是有科學道理的,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大氣壓力的作用。看來只有掌握了科學知識,才能發現和了解這些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科學給我們一雙慧眼(板書:科學給我們一雙慧眼)

【設計意圖:結合高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又較喜歡魔術表演的特點,設計了一個簡便易學,通俗易懂的小魔術,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熱情,揭示本話題內容。】

活動二科學揭祕,瞭解迷信

1.古代的迷信活動

(1)“天狗吃月”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人們所說的天狗吃月吧.(播放月食視訊)你知道是什麼現象嗎?

師:請看模仿的古代人們在發生月食現象時敲鑼打鼓的情景,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師:老師想用示意圖來解釋月食形成的原因。(課件:月食的形成過程)

(2)“鬼火追人”

師:原來古時候的人們認為月食現象是“天狗吃月”只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說法,(板書:封建迷信)像這樣的自然現象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看看你能不能幫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課件:鬼火的故事)小龍真的遇到鬼了嗎?談談你的看法。

2.近代社會的迷信

(1)“神仙”算命,揭露騙錢

師:在近代社會有些人就是利用了人們對科學知識缺乏瞭解來進行封建迷信活動,從而達到欺詐騙財的目的。(播放:“神仙”算命)

師:神仙是怎樣騙人的?(小組討論)。

師:這個故事已經告訴我們世界上是沒有鬼的,看來這些大仙所說的都是假的,只是借妖魔鬼怪之說來騙取錢財。(板書:騙錢)

師:接下來看老師給大家做一個試驗,看你能發現什麼?(字變色)

(2)巫婆“治病”,騙錢害命

師:其實老師手裡拿的只不過就是碘酒稀釋後的溶液。可是有些騙子就是利用這些騙財害人,課本91頁就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呢?開啟書看看誰能戳穿這位騙子呢?

師:如果請這樣的巫婆來給我們治病,會有什麼後果呢?(板書:害命)

師:在你們身邊還發現有哪些騙財害命的`封建迷信活動呢?

師:正因為科學給我們一雙慧眼,利用科學知識我們不僅能戳穿騙子騙財的行為,還能讓我們免受其害呢!所以我們應該相信科學,反對迷信,有病要找醫生。 (板書:相信科學)

師:大家請看這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迷信活動(課件:各種迷信活動圖片),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小組討論)

3.現代社會的迷信

師:隨著科學的發展,一些封建迷信活動也改頭換面了。把工具都變成了計算機呢!一次,我在網上也算了一把,電腦上說我10月份將會遇到大災,但10月份過去了,我卻一點事兒也沒遇到。同學們,你們覺得電腦算命能信嗎?

師:是啊,那既然封建迷信那麼害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相信呢?

4.小結:所以我們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科學使我們強大,迷信使我們頹廢,我們要相信科學,崇尚科學。(板書:崇尚科學)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通過巧妙地捕捉幾個“生活現象”,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同時也為樹立他們正確的科學觀作了鋪墊。】

活動三科學探索,熱愛科學

1.師:仍有不少自然之謎有待我們人類進一步去呢!比如我們的百慕大三角洲之謎,你最感興趣的未解之謎有哪些呢?

2.各小組彙報自己最感興趣的未解之謎

3.小結:雖然現在的科學無法給這些現象一個合理的解釋,但總有一天,相信我們人類一定會讓這些現象真相大白的。科學給我們一雙慧眼,科學給我們創造了文明、幸福的生活,讓我們相信科學、崇尚科學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天地”,我緊密的結合了尋找“未解之謎”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天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的願望。】

板書設計

科學給我們一雙慧眼

封建迷信相信科學

騙錢

害命崇尚科學

第三課時

活動一故事匯入,引發思考

1.師:從前有一個科學家,經研究發明了一種新產品,給所有人的生活帶來便利,但這個產品問世後,他卻自縊了。大家猜想一下,為什麼?

2.師述:塑膠袋的發明者尚未找到“解藥”前,不讓他的老闆生產,但老闆口是心非,揹著他大量生產,他深知“白色垃圾”必將給人類環境帶來災難性後果。

3.板書課題:“科技還給我們帶來什麼”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是一堂好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本課設定某科學家發明塑膠袋的真實故事引入,既激趣又點題,還滲透發明者的科學良知。】

活動二科學家的遺憾

1.閱讀文字P93,思考:

(1)諾貝爾為何要發明炸藥?(2)用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諾貝爾的表現?

2.補敘:愛因斯坦“真痛心”。

3.師:根據上述三位科學家的科學發明,你有什麼感受?

4.分組辯論:科學家是不是應該放棄類似的研究與發明?

正方:應放棄反方:不放棄

5.小結:科技成果應用有雙重性,我們要取利遏弊,關鍵要有科學良知。

【設計意圖:通過對三位科學家真實事例的瞭解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使學生自然明白“科技應用有利有弊”的雙重性。】

活動三有爭議的“克隆技術”

1.出示多樣羊圖片。師:“克隆”何意?(讀P94文字理解其意,師補述:無性繁殖或複製)

2.討論克隆的利和克隆人好不好?

4.結論:因此各國立法:“禁止克隆人”。

5.小結:科技發展本身沒錯,關鍵在於人如何利用它。

【設計意圖:通過看科技成果圖片,巧妙引入“克隆技術”,又運用已有結論作基礎,分析討論克隆的利弊,氣氛活躍、視野開闊,進一步歸結出要正確利用先進的科技成果。】

活動四“寂靜的春天”的啟示

1.師:假設你媽媽讓你買白菜,市場有兩種,有蟲眼和沒有蟲眼的完好白菜你買哪種?(導讀課本P95《寂靜的春天》)

2.師:為什麼要研製農藥?根據閱讀內容歸納其弊端。

3.師:怎麼辦呢?補敘:“08星火計劃”四川的科學家的故事,生物肥料,綠色產品等。

5.再問生:買菜選擇。(可改變選擇,試說理由)

4.小結:科技不是萬能的,本身存在一些問題,要解決問題,只能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

【設計意圖:巧妙地用假設買菜引出活動四,從生活走向教材,又從教材迴歸到生活。活動之間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讓學生深刻認識走科技發展之路勢在必然,更要求我們具備高度的科學良知和道德。這樣情感態度行為價值目標自然達到,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活動五實踐活動延伸

1.全班交流:人們應該怎樣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

2.指導學生以科技是把雙刃劍為內容,寫一篇小論文。

【設計意圖:通過內容豐富的交流,論文的資料蒐集、撰寫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技是把雙刃劍,樹立防範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識,學會防範的方法。】

板書設計

科技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科技的應用

利弊

…… ……

要有高度的科學良知和科學道德

《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在不斷為人類造福。

2、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雙重性,初步形成正確用科學技術為人類服務的思想。

3、講述科學家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的故事,學習科學家優良品質。

教學內容:《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一文包括四個部分,本節學習《科技為人類造福》

教學重點:初步形成正確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服務的思想。

難 點: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雙重性。

課前準備:①圖片(科技資料);②組織學生觀看神舟7號升空情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同學們:20xx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這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載人航天可以提高國家聲望,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從蘇聯初期載人航天所取得的政治影響來看,發展載人航天不失為增強國際地位的一個途徑。(巨大的空間資源)

人類開發地球空間資源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高度資源。俗話說“站的高,看得遠”,在資訊時代,遠離地球的高度顯得更加重要。在地球衛星的靜止軌道上,即35786千米的高度上,觀察地球表面的面積可達42%。利用地球近地軌道上的衛星,可以提供通訊、氣象觀測等便利,可謂地面、海洋、空中導航和定位。隨著人類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對空間高度資源的認識和利用必將進一步擴大。

二是高真空、微重力資源。在離地球100千米外的高空,大氣密度和大氣壓只有地球表面值的1%。高真空的顯著特點是高潔淨,這位航天器軌道執行提供了理想的條件,更為天文觀測、科學研究、材料製造、加工工藝等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在幾乎沒有重力的條件下,人類可以製造出地球上無法制造的材料和製品。對於材料、冶金、製藥、高質量晶體和醫學研究來說,宇宙空間都是獨特的理想領域。

三是太陽能資源。太陽能和氫,被公認為使人類未來最有可能利用的兩大能源。太陽內部核反應劇烈,中心區產生巨大的能量流,每秒給地球送達的熱能達81萬千瓦,相當於現今全世界每秒發電量的數萬倍。空間沒有大氣對太陽光的反射和吸收,能長時間收到幾乎沒有損失的太陽輻射,為各種空間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是月球資源。月球有豐富的物質資源,土壤中含有多種礦藏,其中40%的氧和20%的矽,是生產火箭推進劑和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材料。月球土壤中還有大量的粉末狀金屬鐵和氫元素。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沒有大氣,十分有利於發射航天器。未來,人類在地球上建立航天發射基地將成為可能。

2、板書:《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之《科技為人類造福》。

二、瞭解人類歷史三次科技革命。

1、介紹歷史三次科技革命

①、蒸汽機

17xx年,經過多年的研究,瓦特製成了改良的蒸汽機,第一次投入到生產中,帶動了機器的轉動。很快,蒸汽機在工業生產領域得到推廣,第一次工業革命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出現了。

當時以蒸汽機為動力的火車和輪船也出現了,大大方便了運輸。大量的工廠修建在一起,漫漫地就出現了城市。雖然第一次工業革命離我們很遙遠,但它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

後來、瓦特成為一位偉大的發明家。

②、電

18xx年,英國學者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xx年人們發明了第一臺發電機,18xx年第一臺電動機誕生。

在生活中,人們最熟悉的就是電。在人類發展史上,以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當時出現了很多至今還在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科技發明。(電話、電報)

③、計算機

20世紀xx年代開始了以計算機的發明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xx年代國際網際網路的形成,標誌著資訊化社會的到來。它使人類的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提問:同學們,說一說,歷史上這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那些變化?

舉例:火車、輪船、織布機、電燈、電話、電報應用及網際網路的形成、電子資訊化的廣泛應用。

三、科技為人類造福

師:我們每一天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有人說,科技是懶人服務的,你認為呢?

生:①、不對。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娛樂。

②、不對。在生產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③、不對。比如,有了洗衣機後,人們可以一邊洗衣,一邊做飯,節約了精力和時間,使我們的生活更舒適了。

師:對。在現代社會裡,科學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科技與生活越來越密切,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四、教師小結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使科學技術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進入生產領域,使現代物質生產力成為一個複雜的體系。在這個複雜的體系中,科學技術自身不但體現為生產力,而且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成為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成為第一位的構成要素。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當代的自然科學正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應用於生產,使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領域面貌一新。特別是由於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正在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數量的勞動力,在同樣的勞動時間,可以生產出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麼?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五、活動拓展:組織學生收集資料,出一期《科學革命和我們的生活》

標籤:回眸 展望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