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文書

淺談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3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會無法取代的作用,能夠凝聚、整合、規範社會羣體行爲和心理的功能。本文是本站小編精心編輯的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希望能幫助到你!

淺談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3篇

淺談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

在新農村建設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對於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促進形成科學文明鄉風,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都將發揮十分突出的作用。

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增強農民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的各種技能和本領,提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想認識和自覺性,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同時,文化也是生產力,在經濟與文化相互融合的市場經濟發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經濟發展的服務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陽產業,成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村文化生活的豐富,可以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樑,給農民帶去人文關懷和感情撫慰,引領和啓迪思想,撫慰和激勵精神,疏導和緩解矛盾,不僅爲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而且推動農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

淺談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活躍農民生活,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發展,使燕趙文化的古韻展現當代價值,使當代精神風貌的核心融入農民心靈。

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會無法取代的作用,能夠凝聚、整合、規範社會羣體行爲和心理的功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建立起一種適合於新農村建設的文化觀念。一旦這種文化觀念能夠形成並深入人心,就能夠在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的層面上發揮其廣泛、穩定而持久的影響。發展先進的農村文化,有利於爲農村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有利於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移風易俗、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有利於保護和發掘地方特色的民間鄉土文化;有利於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因此,必須以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爲方向,以當代的先進文化建設爲主導,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進文化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進一步激發農民的.創造熱情,爲農村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淺談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相適應,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爲核心,全體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並遵循的心理意識與行爲方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沒有先進的法治文化,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建設,主要在於法治文化的建設,尤其是廣大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同步實施農村法治文化建設。

一、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設的根本內驅力。當前,在我國加強法治文化建設,不僅具有理論價值,更具有現實意義。

(一)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自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戰略目標以來,我國在法治建設進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農村現實生活中仍存在大量與法治社會相悖的現象,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的事情還時有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層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在全社會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

(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和諧社會,從本質上來說必然是法治社會,離開了法治的保障,和諧社會就不可能實現。農村法治文化作爲和諧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內容。首先,法治文化與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種行爲規範,其價值和目的就在於裁判糾紛、懲罰違法犯罪、維護公平正義。和諧社會追求的也是矛盾、衝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會歸於和平與安寧,所以兩者在目標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推動力。法治文化有助於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實現,有助於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有助於保障充滿活力的新農村建設,有助於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二、當前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基層經過持續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法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矛盾紛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正在成爲更多農民的首選,農村的法制水平正在向建設較高層次現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在農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經濟長期形成的傳統觀念影響,法治文化的建設還相對滯後,農民的法治觀念依然比較淡漠,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方面還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社會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當前,阻礙農村民主法治進程、影響現代法治文化建設的因素主要有:

(一)長期“人治”歷史的影響。由於我國傳統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農村一些農民的權利和平等競爭的意識比較淡漠,重傳統禮俗而輕法律規範。傳統法律工具主義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禁錮着人們的頭腦,有的農民受封建社會“法即刑”觀念的影響,認爲法代表着赤裸裸的暴力,代表着強制性和懲罰性,片面視法爲懲罰的工具,對法產生一種潛意識的畏懼、躲避心理,使農民羣衆害怕司法訴訟,或者認爲“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情,每遇糾紛和衝突,往往尋求“私了”,還不習慣也不善於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有的基層幹部在處理農村大量的複雜事務時,常漠視法律,依然習慣於用傳統的辦法息事寧人,丟棄法治原則,法律調整社會關係的必要性和權威性尚未完全被人們所接受。

(二)農民對法律信仰的缺失。有的農村地區,由於農民傳統上對地方行政長官的遵從,這就使得鄉鎮執法主體的行爲對區域內法治文化的狀態發生重要影響。在一些社會文化欠發達、法治環境較差的地方,有的鄉鎮幹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侷限,未能依法正確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力,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區域內依然是傳統的人治氛圍;有的公款吃喝成風,參與賭博成癖;有的受地方勢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想方設法謀取私利;甚至有的幹部自身違法亂紀,貪污受賄。其負面效應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會空氣,致使部分農民對法律的信仰難以養成,對法律正義的期待難有信心。

(三)法制宣傳教育的片面 。當前,一般把防範違法犯罪放在首位,宣傳內容、宣傳對象,大多以刑法教育爲主。更多的是要求公民盲目、被動的服從法律,這種服從是基於對法律懲罰的恐懼,而不是認識到了違法犯罪對社會、家庭、個人的危害性;這種觀念指導下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離法治的要求相去甚遠。

三、加快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對策

在加快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進程中,關鍵是法律意識的提高。法治文化的建設,不僅意味着社會法律制度的變革和模式重建,而且意味着公民法律精神和法律價值觀念的深刻革命,而公民法律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之一。要在新農村建設中同步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營造依法辦事的社會氛圍。普法工作不僅要進行“法制”宣傳,更要進行“法治”宣傳,因爲法制宣傳,大多隻是宣傳國家制定法的內容,而法治的內涵是很廣泛的,不僅包括國家制定法的內容。要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培育農民的現代法治意識,引導他們尊重法治的理念和價值取向,營造出崇尚法治的社會氛圍,使依法辦事成爲人們思維和行爲的自覺,使法律成爲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可缺少的武器。在“六五”普法中,要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構建農村“大普法”的格局,結合當地農村的特色和實際,以“關注民生、普法惠農”爲主題,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農村普法活動,把法律真正教給農民,使農民瞭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義原則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夠在廣大農村紮根開花。

在普法過程中,首先要滿足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要求,從“以人爲本”的人文精神出發,樹立人文的普法理念,從法律對農民的思維、道德、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入手,通過法治文 化的傳播提高農民的法律文化素質,從而形成一種依法辦事、循法而動的行爲定勢。要以村級“兩委會”成員、黨員、村民代表爲重點,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注重選擇農民身邊需要的法律,開展普法互動活動,讓農民從被動接受向主動關注轉變,把事關農民切實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權法》、《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擺在突出位置。要利用法律圖書、法制宣傳欄、新聞媒體、法制文藝等平臺,大力宣傳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並使之與現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法治文化,讓農民對普法宣傳效果看得見、摸得着、記得住,並從中嚐到甜頭,得到“實惠”。

(二)加強涉農執法力度。 加強對農民的司法保護,依法切實維護農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要建立高素質的涉農執法隊伍,保證其獨立、公正,依法行使職權,加強執法力度。要落實村“兩委會”幹部職務犯罪預防。建立健全村組幹部監督制度,推動村務財務公開。要落實農民羣衆信訪工作,妥善解決農民羣衆反映的非訴類問題。強化執法監督,完備執法監督機制,嚴肅糾正和查處各種執法不嚴、執法違法行爲,定期對執法、司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法律法規的正確有效實施,樹立法律的權威。

(三)建立健全規範的法治機制。 建立和諧法治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必須注重建立健全規範有效的法治機制和利益協調製度。一要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健全慈善救濟、優撫福利、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救助機制,完善農村貧困家庭就業、就醫和子女就學資助制度,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利益驅動而形成的不穩定因素。 二要建立完善農村法律援助制度。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積極爲農民羣衆提供法律服務,使農民的權益受到侵害後能 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三要建立完善農村治安綜合治理機制。淨化農村社會環境,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四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處置機制。針對民間糾紛存在主體多元化、客體複雜化、規模擴大化、行爲激烈化這一難題,從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大局出發,探索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的新途徑、新機制、新辦法,積極排查調處農村矛盾糾紛,及時化解農村不穩定因素,打牢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民有 9 億生活在農村,要加快依法治國進程,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已成爲當務之急,只有提高了農民的法律意識,農村社會穩定有序了,社會才能穩定和有序,管理才能科學和規範,權利才能得到尊重和保護,和諧社會才能最終實現.

標籤:淺談 農村 我國